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习题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1页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习题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2页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习题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3页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习题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4页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习题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表为某同学收集的资料(部分),这位同学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1836年英国“伦敦工人协会”宗旨:用一切合法手段废除统治阶级的各种反动立法……1842年英国“查德威克报告”呼吁改善城市的供水、排水系统和垃圾处理方式1850年后法国政府实行低息贷款、降低关税、自由贸易、资助铁路和港口建设等政策1890年欧美国家用有轨电车取代马拉街车,实现了公共交通的革命,拓展了城市的空间A.城市化 B.工人运动 C.世界市场 D.工业革命2.1607年,英属美洲殖民地弗吉尼亚的法令规定,女性未得到父母或监护人的同意,不得领取结婚证明。19世纪中期后,该地女孩有了越来越多追求婚姻自由的权利,她们更多地选择与自己志同道合的男性结婚。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变革提升女性经济地位 B.社会婚姻观念发生深刻变革C.启蒙思想传播深入社会基层 D.相关法律规定效力已经丧失3.如表反映了17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国城市数目的变化。这些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单位:个)A.圈地运动的兴起 B.工业革命的发展 C.人口布局的调整 D.中间阶层的崛起4.下表为19世纪中期,欧洲部分城市(20万人以上)每1000人口增加量中移民(多为郊区农村人口)所占份额(单位:人)。这表明(

)城市马赛里昂波尔多慕尼黑曼彻斯特巴黎柏林移民数量118311151060822717723697A.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失衡现象 B.工业化加剧农村社会的萧条C.经济结构调整影响社会结构 D.城市化源自社会人口的迁移5.如表为1870年、1913年英国、法国、美国、德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其中,丁代表的国家是(

)国家年份甲乙丙丁1870年31.8231013.21913年1438616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6.德国在统一后实行了全民义务教育,并且创办了大量的职业教育学校,全德文盲率1841年为9.3%,1865年为5.25%,1895年则下降为0.33%,这一现象(

)A.适应了产业革命的发展 B.加速了义务教育的普及C.缓解了德国的阶级矛盾 D.得益于工人运动的开展7.17世纪,法国某细布工场雇佣近1700人,分属于制作轮子与刀具、清洗、上色、整经等部门。织布分为多道工序,其中压印、绣花等通常由妇女承担。这可用于说明(

)A.生产方式变革的条件渐趋成熟 B.机器大生产强化对工人管理C.现代工厂制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D.工业革命促进女性地位提升8.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顿是纺织工,瓦特是徒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化说明了(

)A.研究成果取决于研究者出身 B.科技创新已不需要生产经验C.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 D.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9.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敦是纺织工人,瓦特是修理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化说明(

)A.发明者的出身决定研究成果 B.科技创新不再需要生产经验C.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 D.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10.19世纪70年代德国政府直接投资铁路建设达155百万塔勒,并向银行借款达2000多万塔勒用于铁路建设。此外德国政府还创立“帝国铁路局”来统一管理和协调铁路运营和建设。到19世纪80年代,德国拥有铁路线长度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据此可知,当时德国(

)A.兴修铁路巩固国家统一局面 B.政府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C.借助铁路发展谋求欧洲霸权 D.资金缺乏制约铁路的发展11.观察下表《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1750-1900年)》(单位:%)据此可知(

)1750年1830年1860年1900年整个欧洲23.234.253.262联合王国(UK)1.99.519.918.5法国4.05.27.96.8美国0.12.47.223.6日本3.82.82.62.4A.日本综合国力在不断下滑 B.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C.日不落帝国发展已经没落 D.欧盟的实力已逐渐超越美国12.1760年以前,英国人“从乡村教区不断向市镇迁移,以及从市镇向都市迁移:大批出生于乡村的人终于在大小城市,特别是在大工业所在地的城市中选定了住所”。事实上,对于这些成千累万的丧失了全部或一部分惯常收入的劳动者来说,工业就是唯一可能的出路。田地拒绝他们工作,他们就到工场去找工作。“田地拒绝他们工作”的主要原因是(

)A.机器大工厂的吸引 B.圈地运动的开展C.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D.现代农业的需求13.1908年,德国两家电气公司——电气总公司与西门子公司——实行联合。到1911年,该联合公司雇佣工人6万多人,控制了近200家公司,并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共同瓜分了世界电气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市场。这主要说明(

)A.美德两国控制世界贸易 B.原有经济格局受到一定冲击C.垄断组织走向国际联合 D.德国率先跨入帝国主义阶段14.19世纪90年代后,德国不仅出境移民大减,而且逐渐转变为入境移民国家。1895—1905年,德国入境移民与出境移民相比多出14.7万人。这主要缘于德国(

)A.政治改革的推进 B.工业革命的发展 C.移民政策的调整 D.殖民扩张的停滞15.16世纪以前,中国的茶叶、巴西的砂糖都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消费品。17世纪初期的欧洲,砂糖和茶都是在药店里出售的贵重药品。19世纪,英国城市工人的早餐普遍包含红茶、砂糖。这些变化说明(

)A.海外贸易减小了社会贫富分化 B.工业革命消除了地区性饮食差异C.殖民扩张助推了各地消费升级 D.世界市场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世纪,整个英国社会财富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地主、贵族、工商业世家大族人数大规模扩张,城市中的中产阶级家庭占据了社会主导地位,普通民众的收入也节节攀升,英国人消耗了大量的烟草、蔗糖、咖啡、可可等消费品。与同时期其他国家的情形比较而言,英国的教育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到19世纪晚期,读书识字成为每个公民的基本素质,这使民众参与阅读成为可能。另外,这一时期工业进步则为民众休闲生活用品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例如,印刷技术的改进就为民众阅读的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摘编自李斌《近代英国民众休闲消费品的变化及其历史影响》材料二

1978年中国区域社会消费水平分级级别分布省区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六级北京、上海、天津青海、辽宁、内蒙古、黑龙江吉林、新疆、海南、广东江苏、宁夏、西藏、山西、湖北、浙江、福建、陕西、河北山东、甘肃、江西、湖南、河南、安徽、广西重庆、云南、四川、贵州2008年中国区域社会消费水平分级级别分布省区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六级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浙江江苏、辽宁、山东、福建、内蒙古吉林、湖北、黑龙江、河北、山西重庆、湖南、陕西、河南、四川、海南安徽、新疆、江西、广西、宁夏、青海、西藏、云南、甘肃、贵州——摘编自管卫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消费水平的区域格局变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近代英国民众日常休闲消费品变迁的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消费水平的区域格局变化。并简要分析其成因。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工业革命前的英国)告别了内战、流血和专制,可仍未被工业社会漫淫。传统社会风貌处处可见⋯⋯以后的英国入留恋和赞美农业社会的舒适生活,称之为“快乐的英格兰。工业革命告别了传统的零散的手工工场劳动转而投入机器与工厂的怀抱……——阎照祥《英国史》材料二

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固然是开天辟地的,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得到空前的变革和发展。……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动了城市化。英国城市人口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还有英国城市环境的恶化(这个)“自由国度”的环境观念普遍歪曲甚至空白。中等阶层⋯⋯不顾城市环境和大众的生存,盲目放肆地开发,贪婪地消耗着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和人们宝贵的生命。——汤艳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城市环境观念及其影响》(英国)政府陆续颁布了《控制公害法》《公共卫生法》《放射性物质法》等法律,并大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在节能环保方面表现出色的企业和政府机构还会被授予绿色奖章。——新华网《三个“努都”如何走出“霸伏”?》材料三

由于19世纪工业领域面临的技术课题已经相当广泛复杂,单凭娴熟的工艺已无能为力,为了实现技术上的突破,便只能求助于近代科学理论,只能让各种掌握了专门知识的科学家、工程师来充当主要角色。正因为这样,科学能够通过先进的技术直接地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从而为工业开辟空前广阔的领域和提供空前的发展速度。——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生产方式发生的“变革”,并列举此次工业革命两项新发明。(2)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的伦敦成为“雾都”的原因。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政府倾力治污给我们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哪些借鉴。(3)根据材料三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这些特点在哪两个国家表现得最为突出?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用一切合法手段废除统治阶级的各种反动立法……”“英国‘查德威克报告’呼吁改善城市的供水、排水系统和垃圾处理方式”“法国政府实行低息贷款、降低关税、自由贸易、资助铁路和港口建设等政策”“欧美国家用有轨电车取代马拉街车,实现了公共交通的革命,拓展了城市的空间”和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对欧洲的政治、城市化建设、贸易政策、交通发展等方面产生的影响,D项正确;城市化、工人运动仅是材料的一方面,说法片面,排除A、B项;材料与世界市场的发展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2.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国。据题意可知,材料中“19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使女性经济地位提高,从而有了追求婚姻自由的权利,A项正确;社会婚姻观念发生了深刻变革是材料的现象,排除B项;材料中描述的这一变化并不一定是因为启蒙思想的影响,排除C项;“已经丧失”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3.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在17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在英国蓬勃发展,导致了工厂的建立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了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大量的工人涌入城市,寻找工作机会,这导致了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B项正确;圈地运动在15世纪时就已经兴起,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人口布局的调整确实反映了城市数目和人口分布的变化,但它更多地是城市数目变化的结果而非原因,排除C项;中间阶层的崛起与城市数目的直接关联并不明显。虽然中间阶层可能更倾向于生活在城市中,但他们的崛起并不是推动城市数目增加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4.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世纪中期的欧洲。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中期以来,欧洲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但所增加的人口多为农村移民群体,甚至部分城市若没有移民,人口会出现下降,这反映出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虹吸了大量周边的农村人口,结合工业革命的背景可知,这体现了工业化发展对经济结构和城乡结构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城市化快速发展,与区域经济失衡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当时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无法得出工业化对农村的影响,排除B项;当时欧洲城市化源自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5.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千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0年和1913年(西方)。根据材料“1870年、1913年英国、法国、美国、德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可知,德国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1871年德意志统一、国家的统一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到一战前,德国工业产值已经超过英国,故丁是德国,D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工业国。但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由于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设备陈旧,更新缓慢,英国无论在技术革新还是发明创造等方面都被美、德抛在了后面,据此,甲为英国,排除A项;法国国内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导致国内市场不景气,劳动力缺乏。而国内的中小企业过多,导致经营分散,新技术新机器的发展和推广比较困难,据此,丙为法国,排除B项;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家,乙是美国,排除C项。故选D项。6.A【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德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德国注重提高国内教育水平,这是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于科学技术的需要增强,因此教育需求也随之增强,A项正确;材料中数据并未显示出义务教育普及率,排除B项;教育水平的提高是对全体公民的,而不是某个特定阶级,所以其并不能直接缓解阶级矛盾,排除C项;工人运动的开展是为了维护自身权益,而材料是德国政府行为,排除D项。故选A项。7.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法国)。材料中描述的细布工场中分工明确,各有不同部门和工序,这种细致的分工体现了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这为生产方式的变革(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大生产转变)逐渐创造了成熟的条件,A项正确;17世纪主要还是手工工场,并非机器大生产,排除B项;现代工厂制度是在工业革命后才确立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工业革命在18世纪中后期开始,此时还未开始,排除D项。故选A项。8.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依据材料“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顿是纺织工,瓦特是徒工……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提名”,可见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明者大都是专业工匠,体现经验的积累,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者大都是科学家,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C项正确;“取决于”的表述绝对,排除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技创新同样需要生产经验,排除B项;科学理论比和生产经验不能直接进行对比,排除D项。故选C项。9.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间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根据材料“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敦是纺织工人,瓦特是修理工;……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提名。”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明者大都是专业工匠,体现经验的积累,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者大都是科学家,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C项正确;“发明者的出身决定研究成果”的表述过于绝对,研究成果的取得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排除A项;科技创新同样需要生产经验,排除B项;科学理论与生产经验哪个更重要,不能直接进行对比,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10.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依据材料可知,作为后发国家,当时德国政府大力支持铁路建设,这大大推进了工业化进程。B项正确;大规模修筑铁路的主要目的是推进工业化发展而非巩固国家统一,不在于谋求欧洲霸权,排除A、C项;材料只能体现德国政府在资金层面大力扶植铁路发展,由此并不能得出资金缺乏的结论,且从铁路发展显著成果看,制约发展的结论不成立,排除D项。故选B项。11.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50-1900年的世界。依据材料概况可知:从时间演变来看,除美国外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制造业产量都在下降,而美国持续上升,且幅度很大,说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B项正确;材料仅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制造业产量,不能说明日本的综合国力在不断下滑,排除A项;材料仅反映的是制造业的情况,不能断定英国发展已经没落,排除C项;此时欧盟还未成立,与材料时间不相符,排除D项。故选B项。12.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60年以前(英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760年以前,英国开展圈地运动,圈地运动改变了土地财产权,改变了土地使用和耕作方式、村庄布局以及农民的生活方式,很多失地农民因此进入城镇成为劳动力,B项正确;材料时间为“1760年以前”,此时工业革命还未开始,排除A项;“田地拒绝他们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圈地运动的开展,C项不属于原因而是现象,排除C项;1760年以前,现代农业还未开始,排除D项。故选B项。13.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依据材料中“控制了近200家公司”“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共同瓜分了世界电气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市场”等信息,说明德国原有经济格局发生改变,同时,国际经济格局中美德地位得到提升,B项正确;美德两国控制世界贸易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仅仅凭材料中这一事例不能得出垄断组织走向国际联合的结论,属于以偏概全,排除C项;德国虽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速度较快,但并非率先跨入帝国主义阶段国家,排除D项。故选B项。14.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近代(德国)。根据材料“19世纪90年代后,德国不仅出境移民大减,而且逐渐转变为入境移民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工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这为国内创造了有利的就业环境,并且起到了吸引外来移民的作用,B项正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材料没有体现政治制度变革与移民的联系,排除A项;移民政策的调整会对移民数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移民数量的增长主要是看国家的综合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的德国正在不断对外扩张殖民实力,“殖民扩张的停滞”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15.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据本题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材料可知,19世纪以来砂糖、茶等产品的消费逐渐大众化,人们的饮食结构丰富。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全球性商品流动加强,因此流入到欧洲的产品价格降低,产品消费大众化,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D项正确;世界贸易发展使商品全球流动性增强,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社会贫富分化无关,排除A项;工业革命消除了地区性饮食差异的表述中“消除了”说法绝对,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世界贸易影响下的物质生活,而不是殖民扩张和消费升级,排除C项。故选D项。16.(1)因素:英国社会财富的增长;社会结构的变化,消费群体扩大;教育水平的提升,扩大了对印刷品和阅读材料的需求;工业革命期间的技术进步。(2)变化:第一级消费水平区域不变;第二级消费水平区域由北方变为南方地区;第三级消费水平区域的省区数量增加。成因: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经济特区和沿海地区的优先发展;区域发展战略的调整;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社会结构和消费观念的变化【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英国。根据材料一“18世纪,整个英国社会财富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可知,英国社会财富的增长;根据材料一“地主、贵族、工商业世家大族人数大规模扩张,城市中的中产阶级家庭占据了社会主导地位”可知,社会结构的变化,消费群体扩大;根据材料一“到19世纪晚期,读书识字成为每个公民的基本素质,这使民众参与阅读成为可能。”可知,教育水平的提升,扩大了对印刷品和阅读材料的需求;根据材料一“这一时期工业进步则为民众休闲生活用品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可知,工业革命期间的技术进步。(2)本题是背景类与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二“1978年中国区域社会消费水平分级”:“第一级:北京、上海、天津”与“2008年中国区域社会消费水平分级”:“第一级:北京、上海、天津”可知,第一级消费水平区域不变;根据材料二“第二级:青海、辽宁、内蒙古、黑龙江”与“第二级:广东、浙江”可知,第二级消费水平区域由北方变为南方地区;根据材料二“第三级:江苏、宁夏、西藏、山西、湖北、浙江、福建、陕西、河北”与“第三级:江苏、辽宁、山东、福建、内蒙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三级消费水平区域的省区数量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