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同步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同步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同步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同步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同步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一、选择题1.(2023·河南高二月考)在面对瘟疫的不确定性时,古代中国人往往从超自然力量来理解瘟疫,并以孝道等道德因素来解释瘟疫的流行和感染。这类解释旨在()A.展现统治者的仁政爱民 B.宣扬“天人感应”以警示世人C.表达官方或个人的自省 D.彰显伦理纲常的道德力量2.自汉代起,朝廷就开设了专门为皇帝学习经书、史书的课程“经筵”;到了宋朝经筵则完全制度化,时人曾评价:“天下重任唯宰相与经筵,天下治乱系宰相,君德成就责经筵。”由此可知,中国古代()A.皇帝权威始终受制于儒家思想 B.宰相权力日益成为皇权的桎梏C.官僚集团对皇权形成制约机制 D.皇帝的地位呈现逐渐降低趋势3.西汉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乡、亭、里三级组织,里以下设什伍组织。里掌百户,什长、伍长分别主十家和五家,三者各司其职。这一设置()A.有力促进了地方乡绅阶层的发展壮大B.推动公共权力在横向上扩展C.凸显了基层组织在地方治理中的地位D.扩大了郡县长官的行政权力4.汉武帝元狩元年,由于淮南王刘安和衡山王刘赐谋反,汉武帝“乃作左官之律”,规定不经中央派任而私仕于诸侯的官吏即构成“左官罪”。此举旨在()A.加强对地方的全面控制 B.废除郡国并行制度C.确保君主权力高度集中 D.巩固贵族政治统治5.(2023·镇江)汉武帝《泰山刻石》中记载:“四海之内,莫不为郡县。四夷八蛮,咸来贡职,与天无极,人民蕃息,天禄永得。”材料体现了()A.“大一统”的政治理想 B.华夷平等的民族观念C.“外儒内法”的治国理念 D.郡国并行的地方治理6.古老地名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映射了社会的变迁。以下是汉代河套地区的一些县名:西河郡的美稷、广田、谷罗、饶、富昌;五原郡的田辟、宜梁、临沃;朔方郡的沃野、广牧。据此可知,汉代()A.河套地区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B.移民实边政策严重破坏生态环境C.政府重视边疆土地资源的开发D.儒家文化在边疆得到传播与认同7.如图为汉武帝时期的“大飞鸿”“玉兔蟾蜍”“延益寿”瓦当,分别代表“太阳”“月亮”“延寿”,寓意“日月同辉、天人合一、延年益寿”。这些瓦当体现了()A.社会观念与艺术审美的结合 B.科技发展与人文价值的统一C.政治统一与经济繁荣的盛况 D.儒家思想与市井风情的杂糅8.西汉时期,萧何任丞相,“因民之疾秦法”“治事省约宽缓”,曾请求刘邦准许长安民众耕种上林苑空余田地。据此可知萧何()A.倡导儒家民本思想B.主张与民休息政策C.力求缓解人地矛盾D.反对大兴皇家林苑9.(2024·揭阳高三月考)西汉前中期,新帝即位后通常在关中选定墓地,并从关东大规模迁徙强宗大族、富豪巨贾充实此地。皇帝崩逝后,国家便在陵墓所在地区设置县邑。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宣扬无为而治 B.实行崇儒政策C.削弱东方藩国 D.巩固专制集权10.(2024·广州一模)《汉书·朱博传》载,冀州刺史朱博在巡视时遇吏民数百人拦路投诉。朱博派属官敕告吏民,刺史不受理县丞、县尉之事,只受理两千石以上官员之事,而且也非事事都受理,只有《六条问事》言及者才得受理。这反映了当时()A.监察官的权力较小 B.政府规范监察范围C.中央集权日益加强 D.社会推崇无为思想11.汉代史家把六经作为鉴别史料及判断史料价值的标准。司马迁取舍史料的标准就是“考信于六艺”“折中于夫子”。这表明汉代史学()A.深受主流思想影响 B.注重义和理的阐发C.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D.缺乏研究的可信性12.西汉前期,社会上出现“农事弃捐而采铜者日蕃,释其耒耨,冶熔炊炭;奸钱日多,五谷不为多”的现象。同时,“吴(王刘濞)有豫章郡铜山,即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以故无赋,国用饶足”。由此可知,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松弛B.稳定社会成为首要任务C.朝廷统治潜伏隐患D.盐铁官营政策弊端显现二、非选择题13.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材料一史料说明史料①:《穆天子传》,出土于战国墓,记载了约三千年前周穆王西游会见西王母的故事,并有周穆王送给西王母“锦组百纯(匹)”的记录史料②:2003年,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砖瓦窑址,发现了百余具骨骸。DNA检测显示,在提取的15个骨骸样本中,有一个属于比较典型的“欧亚西部T类群个体”史料③:俄国阿尔泰地区巴泽雷克墓出土的丝织品(约公元前5世纪)(1)指出上述材料①②③的史料类型。材料二关于丝绸之路的开通,学界说法不一。一种观点认为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第二种观点认为早在汉代之前就已经有了丝绸之路。(2)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结合以上史料和所学说明。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一、选择题1.(2023·河南高二月考)在面对瘟疫的不确定性时,古代中国人往往从超自然力量来理解瘟疫,并以孝道等道德因素来解释瘟疫的流行和感染。这类解释旨在()A.展现统治者的仁政爱民 B.宣扬“天人感应”以警示世人C.表达官方或个人的自省 D.彰显伦理纲常的道德力量[解析]古代中国人以孝道等道德因素来解释瘟疫的流行和感染,目的是彰显孝道伦常等道德力量,故选D项;从超自然力量和孝道等道德因素解释瘟疫,无法体现统治者的仁政爱民,排除A项;B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2.自汉代起,朝廷就开设了专门为皇帝学习经书、史书的课程“经筵”;到了宋朝经筵则完全制度化,时人曾评价:“天下重任唯宰相与经筵,天下治乱系宰相,君德成就责经筵。”由此可知,中国古代()A.皇帝权威始终受制于儒家思想 B.宰相权力日益成为皇权的桎梏C.官僚集团对皇权形成制约机制 D.皇帝的地位呈现逐渐降低趋势[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因经筵制度形成而构成的官僚集团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故选C项;A项中“始终”二字无从体现;材料没有体现B项,且宰相权力日益成为皇权桎梏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明朝废除宰相制度,“日益”一词说法有误;古代皇权始终呈上升趋势,D项错误。3.西汉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乡、亭、里三级组织,里以下设什伍组织。里掌百户,什长、伍长分别主十家和五家,三者各司其职。这一设置()A.有力促进了地方乡绅阶层的发展壮大B.推动公共权力在横向上扩展C.凸显了基层组织在地方治理中的地位D.扩大了郡县长官的行政权力[解析]西汉在郡县以下设置三级组织,在最基层的里下设什、伍,里长、什长、伍长各司其职,使国家管理几乎渗透到每个家庭,凸显了基层组织在地方治理中的地位,C项正确;西汉在地方上建立严密的管理体系,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限制而非促进了地方乡绅阶层的发展壮大,A项错误;推动公共权力在横向上扩展与里长、什长、伍长各司其职等不符,B项错误;郡县以下组织严密完整、各司其职,没有扩大郡县长官的行政权力,D项错误。4.汉武帝元狩元年,由于淮南王刘安和衡山王刘赐谋反,汉武帝“乃作左官之律”,规定不经中央派任而私仕于诸侯的官吏即构成“左官罪”。此举旨在()A.加强对地方的全面控制 B.废除郡国并行制度C.确保君主权力高度集中 D.巩固贵族政治统治[解析]汉朝时不经过中央任免而私自担任地方诸侯的官吏构成“左官罪”,此举加强了汉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郡国并行制度,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央集权而不是君主专制,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是针对贵族,排除D项。5.(2023·镇江)汉武帝《泰山刻石》中记载:“四海之内,莫不为郡县。四夷八蛮,咸来贡职,与天无极,人民蕃息,天禄永得。”材料体现了()A.“大一统”的政治理想 B.华夷平等的民族观念C.“外儒内法”的治国理念 D.郡国并行的地方治理[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在《泰山刻石》中强调四海之内统一实行郡县,人民安享太平盛世,体现的是国家“大一统”的政治理想,A项正确;材料并未明确华夷“平等”的民族观,B项错误;“外儒内法”的治国理念在材料中并未体现,C项错误;郡国并行的地方治理与“四海之内,莫不为郡县”不符,D项错误。6.古老地名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映射了社会的变迁。以下是汉代河套地区的一些县名:西河郡的美稷、广田、谷罗、饶、富昌;五原郡的田辟、宜梁、临沃;朔方郡的沃野、广牧。据此可知,汉代()A.河套地区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B.移民实边政策严重破坏生态环境C.政府重视边疆土地资源的开发D.儒家文化在边疆得到传播与认同[解析]由材料可知,河套地区的美稷、广田、谷罗、饶、富昌、田辟、宜梁、沃野、广牧等县名反映了这一地区良田广辟,庄稼茂盛,粮食丰收,富饶昌盛,适宜田牧,反映出农业迅速发展,说明汉代政府重视边疆土地资源的开发,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农业和畜牧业的比重对比,不能得出汉代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的结论,排除A项;县的名称没有体现移民实边政策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信息,排除B项;儒家主张实施礼治、德治、人治,宣扬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的价值观,材料无法体现与此相关的地名,排除D项。7.如图为汉武帝时期的“大飞鸿”“玉兔蟾蜍”“延益寿”瓦当,分别代表“太阳”“月亮”“延寿”,寓意“日月同辉、天人合一、延年益寿”。这些瓦当体现了()A.社会观念与艺术审美的结合 B.科技发展与人文价值的统一C.政治统一与经济繁荣的盛况 D.儒家思想与市井风情的杂糅[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的瓦当的取名,寓意“日月同辉、天人合一、延年益寿”,说明建筑理念中蕴涵着对统治长治久安的希冀和对长生不老的企盼,体现了建筑艺术与社会观念的融合,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科技发展与人文价值的统一”,故B项错误;仅凭瓦当无法体现经济繁荣,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瓦当属于皇家建筑的构件,与市井风情无关,故D项错误。8.西汉时期,萧何任丞相,“因民之疾秦法”“治事省约宽缓”,曾请求刘邦准许长安民众耕种上林苑空余田地。据此可知萧何()A.倡导儒家民本思想B.主张与民休息政策C.力求缓解人地矛盾D.反对大兴皇家林苑解析:选B。据材料信息可知,因西汉初期民众痛恨秦法,丞相萧何行政较为宽松,重视农业恢复和发展,这说明他主张与民休息政策,故选B项。汉初以黄老之学为指导思想,排除A项;材料所在的汉初,经过数年的秦末农民战争,人口大幅下降,人地矛盾并不严重,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萧何反对修建新的皇家园林,排除D项。9.(2024·揭阳高三月考)西汉前中期,新帝即位后通常在关中选定墓地,并从关东大规模迁徙强宗大族、富豪巨贾充实此地。皇帝崩逝后,国家便在陵墓所在地区设置县邑。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宣扬无为而治 B.实行崇儒政策C.削弱东方藩国 D.巩固专制集权解析:选D。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从关东大规模迁徙强宗大族、富豪巨贾充实关中,削弱关东而增强关中的力量,同时便于就近控制潜在的反抗因素,其目的是巩固专制集权,故选D项。宣扬无为而治、实行崇儒政策的说法均与材料无关,排除A、B两项;迁民政策并非仅针对关东藩国,也包括汉郡,排除C项。10.(2024·广州一模)《汉书·朱博传》载,冀州刺史朱博在巡视时遇吏民数百人拦路投诉。朱博派属官敕告吏民,刺史不受理县丞、县尉之事,只受理两千石以上官员之事,而且也非事事都受理,只有《六条问事》言及者才得受理。这反映了当时()A.监察官的权力较小 B.政府规范监察范围C.中央集权日益加强 D.社会推崇无为思想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刺史朱博指出告发低级官员应到郡,告发高级官员可以到他的治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刺史和郡分别监察高级和低级地方官,这反映了当时政府规范监察范围,故选B项。刺史位卑权重,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有关监察体系的信息,没有提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C项;汉初推崇黄老之学,实行无为而治,朱博所在时期儒学已成为正统思想,排除D项。11.汉代史家把六经作为鉴别史料及判断史料价值的标准。司马迁取舍史料的标准就是“考信于六艺”“折中于夫子”。这表明汉代史学()A.深受主流思想影响 B.注重义和理的阐发C.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D.缺乏研究的可信性解析:选A。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汉代史家把六经作为鉴别史料及判断史料价值的标准,而六经是儒家经典,这体现了汉代史学深受儒家主流思想影响,故选A项。注重义和理的阐发是儒家经学的特点,不是史学的特点,排除B项;“考信于六艺”与适应社会现实无关,排除C项;以《史记》为代表的汉代史学坚持客观记录历史事实,排除D项。12.西汉前期,社会上出现“农事弃捐而采铜者日蕃,释其耒耨,冶熔炊炭;奸钱日多,五谷不为多”的现象。同时,“吴(王刘濞)有豫章郡铜山,即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以故无赋,国用饶足”。由此可知,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松弛B.稳定社会成为首要任务C.朝廷统治潜伏隐患D.盐铁官营政策弊端显现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私人铸钱导致小农经济遭到破坏,导致地方诸侯王势力膨胀,这对西汉中央集权统治构成威胁,故选C项。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汉初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社会较为稳定,排除B项;材料展现的是盐铁官营政策推行的必要性,非该政策的弊端,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3.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材料一史料说明史料①:《穆天子传》,出土于战国墓,记载了约三千年前周穆王西游会见西王母的故事,并有周穆王送给西王母“锦组百纯(匹)”的记录史料②:2003年,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砖瓦窑址,发现了百余具骨骸。DNA检测显示,在提取的15个骨骸样本中,有一个属于比较典型的“欧亚西部T类群个体”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