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江岸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武汉市江岸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武汉市江岸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武汉市江岸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武汉市江岸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备选答案A.BC.D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选出并填写在相应的答题卡内。本大题共14小题,每题2分,共计28分)1.在五千多年前,中国多地都出现了文明的曙光。长江流域下游的良渚古城遗址中出土了数十件制作精美的玉器,黄河流域中游半坡遗址最具有特色的是彩陶文化,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遗址出土了玉猪龙。这些考古发现证实了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是()A.多元性 B.独立性 C.悠久性 D.统一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五千多年前,中国多地都出现了文明曙光……长江流域……黄河流域……辽河流域”可知,这些考古发现证实了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是多元性,发生在多个大河流域,A项正确;其它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2.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周天子的统治权威衰落,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如三幅地图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特征是()A.争霸战争延绵不断 B.统一趋势不断增强C.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D.变法改革日渐深入【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图片和所学可知,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大部分小诸侯国被兼并,几个大诸侯国左右着政局,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已经完全崩溃。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当时的诸侯国有十几个,其中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公元前221年,秦国灭掉东方六国,统一全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因此三幅地图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特征是统一趋势不断增强,B项正确;争霸战争延绵不断、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变法改革日渐深入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3.《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造就了“首级”一词,也成就了秦军“虎狼之师”的名号。下列商鞅变法的内容与之相关的是()A.废除井田制 B.确立县制 C.统一度量衡 D.奖励军功【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可知,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相关,D项正确;废除井田制和统一度量衡是经济方面的措施,与题意无关,排除AC项;确立县制是政治方面的措施,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故选D项。4.在当今中国人的主流思想文化观念中,既有儒家的“济世”和“中庸”,道家的“变通”和“隐忍”,又有墨家的“兼爱”和“节俭”,还有法家的“法治”和“一统”。由此可见,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奠定基础的是()A.问鼎中原 B.尊崇儒术 C.百家争鸣 D.尊王攘夷【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可知。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奠定基础的是百家争鸣,C项正确;AD与题干“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奠定基础”无关,排除AD;尊崇儒术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故选C项。5.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们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下列成语最能体现他们的反抗精神的是()A.指鹿为马 B.揭竿而起 C.退避三舍 D.楚河汉界【答案】B【解析】【详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体现了革命的首创精神,B项正确;A项与秦二世和赵高有关,与大泽乡起义无关,排除A项;C项与城濮之战有关,排除C项;D项与楚汉之争有关,与大泽乡起义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6.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儒家学说被立为正统思想。在这些思想中,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的是()A.忠君守礼 B.有教无类 C.民贵君轻 D.无而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A项正确;有教无类是孔子是教育上的主张,排除B项;民贵君轻是孟子的主张,排除C项;无为而治是老子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A项。7.汉高祖时期,诸侯王国职官设置与朝廷基本一致。此后,西汉统治者对王国职官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如下表所示)。这些调整()时期调整概况汉景帝时期改丞相为相;裁撤御史大夫、廷尉等汉武帝时期郎中令减秩为千石;改太仆(秩两千石)为仆(秩千石)汉成帝时期裁撤内史;令相治民,与郡太守无异A.完善了休养生息政策 B.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C.消除了诸侯割据基础 D.维护了国家政治统一【答案】D【解析】【详解】表格中的措施精简地方机构,削弱地方的官员的俸禄,是为了削弱地方权力,维护国家统一,D项正确;表格是对政府官员的调整,是政治方面的内容,不是经济措施,并不是完善了休养生息政策、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排除AB项;汉景帝时期诸侯割据基础存在,排除C项。故选D项。8.《后汉书》记载:汉和帝年幼继位,外戚窦宪兄弟独揽大权,内外臣僚都难以接近皇帝。后来,皇帝借助宦官郑众等铲除了窦氏势力,郑众被封爵加官,登公卿之位。上述材料反映出东汉政治的重要特征是()A.阶级矛盾日趋尖锐 B.皇帝年幼不理朝政C.中央集权遭到破坏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汉和帝年幼继位,外戚窦宪兄弟独揽大权,内外臣僚都难以接近皇帝。后来,皇帝借助宦官郑众等铲除了窦氏势力,郑众被封爵加官,登公卿之位”可知,材料反映出东汉政治的重要特征是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东汉后期,外戚、宦官的权力的起伏消长,成为了东汉后期政治的一大特点。皇帝年幼登基后,一般由皇太后主持朝政,太后依靠父兄辅政,逐渐形成了外戚专权。皇帝成年后,又结纳身边的宦官开始争夺大权,又导致了宦官专权。自汉和帝开始,东汉政权内部出现了外戚、宦官轮流把持国家最高权力的局面,D项正确;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和中央集权遭到破坏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C项;皇帝年幼,一般由皇太后主持朝政,排除B项。故选D项。9.某历史学习小组准备以“辉煌灿烂的两汉科技与文化”为主题,制作一份手抄报。对于初步收集的素材(见下表),需要仔细甄别正误。请你帮他们辨析其中正确的一项()姓名成就A蔡伦最早发明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B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提出“治未病”的理论C司马迁编写了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史——《春秋》D王羲之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被誉为“书圣”A.A B.B C.C D.D【答案】B【解析】【详解】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他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B项正确;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排除A项;司马迁编写了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排除C项;东晋的王羲之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被誉为“书圣”,D不属于“辉煌灿烂的两汉科技与文化”,排除D项。故选B项。10.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的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这次战役是()A.巨鹿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官渡之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关“以少胜多”“长江流域”“江河作战”等信息可知,符合这些特征的是赤壁之战,结合所学可知,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欲统一南北,刘备联合孙权,共同抗曹,双方组成联军,在长江沿岸的赤壁一带和曹军对峙,联军在周瑜指挥下用火攻大败曹军。此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不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趁机占领湖南湖北的大部分地区,西进占领四川,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B项正确;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与材料无关,C项错误;官渡之战是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而材料内容体现的是赤壁之战,D项错误。11.下表为公元260年魏、蜀、吴三国的户数、人口和军队统计表。据此表可知()户数人口军队魏国约66万户约443万人估计40万人以上蜀国约28万户约94万人约10.2万人吴国约52.3万户约230万人约23万人A.魏国的综合实力相对较强 B.蜀吴联合抵抗魏成效显著C.蜀国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 D.三国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知,魏国的户数、人口、军队数量明显比蜀国和吴国多,说明魏国的综合实力相对较强,A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吴蜀联合对抗魏成效显著,排除B项;表格内容体现不出蜀国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排除C项;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三国的实力强弱,但不能说明三国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排除D项。故选A项。12.“它打破了人民宁静生活,无数人被迫离开心爱的家园,从而形成了历史上第一次较大规模的移民浪潮;它让西晋统治集团的力量消耗殆尽……”,“它”指的是()A.国人暴动 B.七国之乱 C.八王之乱 D.五胡内迁【答案】C【解析】【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这些出镇的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西晋从此衰落。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往南方的即数以万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C项正确;国人暴动发生在西周,与“从而形成了历史上第一次较大规模的移民浪潮;它让西晋统治集团的力量消耗殆尽”不符,排除A项;七国之乱发生在西汉景帝时期,与“从而形成了历史上第一次较大规模的移民浪潮;它让西晋统治集团的力量消耗殆尽”不符,排除B项;五胡内迁与“它让西晋统治集团的力量消耗殆尽”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3.魏晋时期,入仕为官一般需要考核定品。根据史书记载,西晋入仕的192人中,不经考核直接入仕的有56人;东晋入仕的209人中,不经考核直接入仕者有118人。这些直接入仕者都是高门士族的子弟。据此可以推断两晋时期()A.察举制度盛行 B.君主专制衰落 C.政局纷乱复杂 D.选官偏重门第【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西晋入仕的192人中,不经考核直接入仕的有56人;东晋入仕的209人中,不经考核直接入仕者有118人。这些直接入仕者都是高门士族的子弟。”可知,材料反映两晋时期,入仕为官的偏重门第,D项正确;材料反映察举制度没落,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内容是选官看重门第,很多高门士族的子弟不经考核直接入仕,与君主专制衰落和政局纷乱复杂无关,排除BC项。故选D项。14.“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历史人物是()A祖冲之 B.贾思勰 C.顾恺之 D.钟繇【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并结合所学可知,这首诗称赞的历史人物是祖冲之。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祖冲之设计制造指南车,在数学方面,运用刘徽的方法,在世界上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约1000年。祖冲之还对历法进行精细的观测和推算,他所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的结果相比较,只差50秒。他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设计制造出了指南针、水碓磨、千里船等。为了纪念祖冲之对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伟大贡献,1967年,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A项正确;贾思勰是北魏农学家,著有《齐民要术》,这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顾恺之是东晋画家,这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钟繇是著名的书法家,这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三小题,第15、16题各12分,第17题8分,共32分)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封建时代,本来有很多家庭有他们世袭的特权,这些皆所谓贵族。但从秦汉以后,封建制度早已推翻。单只皇室一家是世袭的,除却皇帝可以把皇位传给他儿子以外,政府里便没有第二个职位,第二个家庭,可以照样承袭。这已是政治制度上一项绝大的进步。——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汉武帝时期大刀阔斧的推行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世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从秦汉以后,封建制度早已推翻”中“封建制度”的具体名称;简要评价“这已是政治制度上一项绝大的进步”这一观点(提示:先分析“原因”,再指出该“政治制度”,最后说明“历史影响”)。(2)材料二认为,汉武帝“大刀阔斧的推行制度变革”。结合所学知识,任意选择一项汉武帝推行的“制度变革”,并分析其历史影响。【答案】(1)名称:分封制;影响:为适应新的社会发展,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它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中央与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2)措施:汉武帝在经济上实行盐铁专卖,平抑物价;影响: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一“在封建时代,本来有很多家庭有他们世袭的特权,这些皆所谓贵族。但从秦汉以后,封建制度早已推翻”可知,反映的是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历史信息,因此“封建制度”的具体名称是分封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其原因是为适应新的社会发展,加强对全国的统治;该政治制度指秦朝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其历史影响是该制度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中央与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于“制度变革”,可从汉武帝推行的制度变革”有“推恩令”、“刺史制度”“盐铁专卖”“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从中选择一项并分析其影响即可。如汉武帝在经济上实行盐铁专卖,平抑物价;影响: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灭六国后,兵不解甲,北伐匈奴,开展了大规模的对周边民族开疆扩土的战争……。(汉初)和亲政策的实行使得封建国家得以“寝兵、休卒、养马、世世昌乐”……。汉武帝开始,对周边民族展开了更大规模的开疆扩土的战争,北败匈奴,南灭南越,征服闽越,讨伐西南夷……。——摘编自徐杰舜、韦日科《中国民族政策史鉴》材料二:东汉建立伊始,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就对政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与破坏,刘秀在“柔道”思想的指导下,一改汉武帝以来对少数民族的征服和王莽的大民族主义,对周边少数民族采取友好、友善、自治、互助的政策,以德治边。——摘编自张启琛《汉光武帝传》材料三:匈奴和汉廷之间或战或和,在彼此学习的过程中,汉廷吸纳了许多草原作战的技术……。胡汉之间也有互市,双方经过边境贸易彼此来往。……无论是战是和,经过不断接触,中国文化增加了新的成分。——整理自许倬云《说中国》(1)据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从秦王朝到东汉王朝对匈奴政策所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西汉初年到汉武帝时期对匈奴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提示:分别回答两个历史时期)。(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匈奴和汉廷之间或战或和”所产生的影响。【答案】(1)由军事征服到采取友好、友善、自治、互助的政策,以德治边;西汉初年国力弱小,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2)在彼此学习的过程中,汉廷吸纳了许多草原作战的技术,胡汉双方经过边境贸易彼此来往。无论是战是和,经过不断接触,中国文化增加了新的成分。【解析】【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一、二可知,从秦王朝到东汉王朝对匈奴政策所发生的变化是由军事征服到采取友好、友善、自治、互助的政策,以德治边。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西汉初年对匈奴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西汉初年国力弱小,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2)影响: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匈奴和汉廷之间或战或和”所产生的影响是在彼此学习的过程中,汉廷吸纳了许多草原作战的技术,胡汉双方经过边境贸易彼此来往。无论是战是和,经过不断接触,中国文化增加了新的成分。17.中原文化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以广大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腹地,逐层向外辐射,影响延及海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丝绸之路材料二:如下表。史料出处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史记》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据材料提取一个或多个历史现象,拟定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