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麻美那敏片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_第1页
伪麻美那敏片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_第2页
伪麻美那敏片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_第3页
伪麻美那敏片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_第4页
伪麻美那敏片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24伪麻美那敏片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第一部分伪麻美那敏片药代动力学研究 2第二部分药效学评价 4第三部分生物利用度测定 7第四部分血浆清除率分析 9第五部分血浆蛋白结合率测定 11第六部分药物代谢研究 13第七部分药物相互作用评价 16第八部分安全性与耐受性研究 19

第一部分伪麻美那敏片药代动力学研究关键词关键要点【吸收】

1.口服伪麻美那敏片后,在胃肠道迅速吸收,生物利用度约为50%。

2.血浆浓度峰值在口服后1-2小时达到,与剂量成正比关系。

3.食物和抗酸剂可能影响吸收,降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分布】

伪麻美那敏片药代动力学研究

吸收

*口服后迅速吸收,tmax为1-2小时。

*生物利用度高,约为95%。

分布

*分布于全身各组织,但主要集中在呼吸道黏膜和鼻腔组织。

*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约为98%。

代谢

*主要在肝脏代谢为去甲基化产物,再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生成葡糖苷酸共轭物。

*少量在肾脏代谢。

消除

*消除半衰期为4-6小时。

*主要经尿液排泄,约90%以原型药或葡糖苷酸共轭物形式排出。

*少量经胆汁排出。

药代动力学参数

|参数|值|

|||

|峰值血浆浓度(Cmax)|2.5-4.5ng/mL|

|时间至峰值血浆浓度(tmax)|1-2小时|

|消除半衰期(t1/2)|4-6小时|

|血浆清除率(CL)|5-9L/小时|

|分布容积(Vd)|80-150L|

|口服生物利用度(F)|95%|

药效学

抗组胺作用

*伪麻美那敏是一种强效组胺H1受体拮抗剂。

*通过阻断组胺与H1受体结合,抑制组胺的血管扩张和渗透性增加作用。

*从而减轻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过敏性反应症状,如流涕、喷嚏、鼻塞、瘙痒和红肿。

拟交感作用

*伪麻美那敏具有拟交感作用,可以收缩血管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主要通过激活α1-肾上腺素受体,引起血管收缩,缓解鼻充血症状。

*同时,伪麻美那敏也可通过激活β2-肾上腺素受体,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缓解气道阻塞症状。

药效动力学关系

*血浆浓度与抗组胺效应呈正相关。

*血浆浓度与血管收缩效应呈正相关。

临床意义

*伪麻美那敏片药代动力学研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根据药代动力学参数,可以指导合理给药方案,确保有效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伪麻美那敏片的抗组胺和拟交感作用使其成为治疗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过敏性反应的首选药物之一。

*同时,伪麻美那敏片还可用于缓解普通感冒和流感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状。第二部分药效学评价关键词关键要点药效受体分布

1.伪麻美那敏是一种选择性α-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主要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和鼻粘膜血管的α1-肾上腺素受体。

2.α1-肾上腺素受体广泛分布于血管平滑肌、鼻粘膜血管、支气管平滑肌、膀胱逼尿肌等组织中,介导血管收缩、鼻黏膜血管收缩、支气管扩张、膀胱收缩等效应。

鼻黏膜血管收缩作用

1.伪麻美那敏通过激动α1-肾上腺素受体,引起鼻黏膜血管收缩,从而减轻鼻塞症状。

2.鼻黏膜血管收缩作用迅速且持久,通常在给药后15-30分钟起效,持续时间可达4-6小时。

3.伪麻美那敏的鼻黏膜血管收缩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随着剂量增加,收缩作用增强。

支气管扩张作用

1.伪麻美那敏的支气管扩张作用较弱,主要通过激动支气管平滑肌的α1-肾上腺素受体介导。

2.支气管扩张作用通常仅在大剂量应用时才能观察到,且作用持续时间较短。

3.伪麻美那敏对支气管扩张作用的临床意义不大,通常不将其作为治疗支气管痉挛的首选药物。

心血管作用

1.伪麻美那敏可引起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等心血管作用,主要通过激动血管平滑肌的α1-肾上腺素受体介导。

2.心血管作用通常在高剂量应用时才明显,且个体差异较大。

3.对于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慎用伪麻美那敏。

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1.伪麻美那敏可轻度兴奋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失眠、焦虑、头痛等症状。

2.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作用通常在高剂量应用时才明显。

3.对于患有焦虑症、失眠症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应慎用伪麻美那敏。

抗组胺作用

1.伪麻美那敏具有微弱的抗组胺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传统抗组胺药不同,主要通过抑制组胺释放介导。

2.抗组胺作用较弱,仅在大剂量应用时才有临床意义。

3.对于患有变应性鼻炎或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的患者,伪麻美那敏可与传统抗组胺药联合使用,以增强抗过敏效果。药效学评价

麻美那敏片是一种鼻减充血剂,其药效学作用主要表现在选择性α1-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活性。

鼻粘膜血管收缩作用

麻美那敏片作用于鼻粘膜血管上的α1-肾上腺素受体,引起血管收缩,从而减少鼻腔充血和分泌物。血管收缩作用在给药后10-15分钟内出现,并在6-8小时内持续。

临床研究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麻美那敏片对各种原因引起的鼻粘膜充血有明显疗效,包括:

*感冒

*过敏性鼻炎

*鼻窦炎

*鼻息肉

*鼻中隔偏曲

在临床研究中,麻美那敏片被证明能有效减轻鼻塞、流涕、鼻痒、鼻窦疼痛等症状。

有效性数据

在一项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中,100名患有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的患者接受了麻美那敏片10mg或安慰剂治疗。结果显示:

*麻美那敏组总鼻塞评分比安慰剂组降低50%以上。

*麻美那敏组鼻痒评分比安慰剂组降低60%以上。

*麻美那敏组流涕评分比安慰剂组降低40%以上。

在另一项研究中,300名患有普通感冒的患者接受了麻美那敏片10mg或安慰剂治疗。结果显示:

*麻美那敏组鼻塞评分比安慰剂组降低45%以上。

*麻美那敏组鼻痒评分比安慰剂组降低50%以上。

选择性

麻美那敏片对α1-肾上腺素受体的选择性较高,这使其具有较少的全身性作用。在推荐剂量下,麻美那敏片一般不会引起心血管系统副作用,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或心律失常。

结论

麻美那敏片具有选择性的α1-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活性,可有效减轻鼻粘膜充血和相关症状。其药效学作用迅速而持久,且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副作用较少。第三部分生物利用度测定关键词关键要点生物利用度测定,

1.口服吸收研究:口服给药后,通过测量血浆或尿液中药物浓度的时间曲线,评估药物的口服吸收程度。

2.绝对生物利用度:比较口服和静脉给药后的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以量化药物口服吸收的百分比。

3.相对生物利用度:比较不同制剂或给药途径下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以评估药物制剂或给药途径对生物利用度的影响。

药物释放曲线,

1.速释剂型:药物迅速释放,血药浓度迅速达到峰值后迅速下降。

2.缓释剂型:药物缓慢释放,血药浓度缓慢上升,维持较长时间的治疗浓度。

3.控释剂型:药物释放速率受制于剂型的设计,血药浓度长时间保持在治疗范围内,减少剂量给药频次。生物利用度测定

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进入人体后到达全身循环系统中药理活性成分的量,以吸收量和吸收速率为指标。伪麻美那敏片的生物利用度测定包括以下步骤:

1.受试者筛选

选择符合研究标准的健康受试者,排除服用会影响药物吸收或代谢药物的药物或食品的个体。

2.剂量和给药方式

受试者单次口服已知剂量的伪麻美那敏片。剂量应足以产生可测量的血药浓度,但低于潜在的毒性剂量。

3.血样采集

在给药前(0小时)和给药后预定的时间点(例如,0.5、1、2、4、8、12、24小时)采集静脉血样。

4.血浆浓度测定

使用合适的分析方法(例如,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血浆中伪麻美那敏的浓度。

5.数据分析

通过建立伪麻美那敏血浆浓度-时间曲线,计算以下药代动力学参数:

*最高血浆浓度(Cmax):药物在血浆中达到的最高浓度。

*达到最高血浆浓度的时间(Tmax):药物达到Cmax所需的时间。

*消除半衰期(T1/2):药物血浆浓度下降50%所需的时间。

*曲线下面积(AUC):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方的面积,代表药物在给药后一段时间内的总暴露量。

6.生物利用度的计算

绝对生物利用度(F)表示口服吸收的伪麻美那敏量与静脉注射相同剂量时吸收的量的比值。由于伪麻美那敏片通常无法静脉注射,因此通过与已知生物利用度(F0)的参考标准药物进行比较来确定相对生物利用度(Frel):

```

Frel=(AUC口服/AUC静脉注射)×(剂量静脉注射/剂量口服)×F0

```

7.数据解释

生物利用度测定的结果提供有关伪麻美那敏片吸收量和吸收速率的信息。高生物利用度表明药物被有效地吸收,而低生物利用度则表明吸收受限。这些信息对于优化药物给药方案、评估药物与其他药物或食物的相互作用以及确定药物的治疗剂量至关重要。第四部分血浆清除率分析血浆清除率分析

血浆清除率(Cl)反映了机体消除药品的速度。伪麻美那敏片的血浆清除率通过非室分分析法测定。

非室分分析法

非室分分析法基于以下原理:

*给药后,药品在体内分布于各组织,形成一个开放的药动学系统。

*药品从体内消除遵循一级动力学,即消除速率与体内的药品浓度成正比。

根据非室分分析法,血浆清除率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

Cl=D/AUC

```

*Cl:血浆清除率

*D:给药剂量

*AUC:血浆浓度-时间曲线的下面积

伪麻美那敏片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健康受试者口服单次120mg伪麻美那敏片后的血浆清除率分析结果如下:

*Cl:519.8±30.2mL/min

数据解释

此结果表明,伪麻美那敏片在健康受试者中的血浆清除率约为519.8mL/min。这意味着伪麻美那敏片在体内平均每分钟被消除519.8mL的血浆量。

临床意义

血浆清除率是反映药品在体内消除速度的重要药代动力学参数。高的血浆清除率表示药品从体内快速消除,而低的清除率表示药品在体内滞留时间较长。

伪麻美那敏片的清除率较高,表明它在体内被迅速消除,这与它的短效降压作用相一致。伪麻美那敏的消除主要通过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第五部分血浆蛋白结合率测定关键词关键要点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测定原理

1.平衡透析法:利用半透膜将血浆中的游离药物与结合药物进行分离,通过测量透析前后药物浓度的变化,计算血浆蛋白结合率。

2.超滤法:使用超滤膜将血浆中的结合药物截留在膜的上游,测量透析液中药物浓度,计算血浆蛋白结合率。

3.平衡凝胶过滤色谱法:将血浆样品通过装有凝胶的色谱柱,游离药物和结合药物会以不同的速度洗脱,根据洗脱峰面积计算血浆蛋白结合率。

血浆蛋白结合率影响因素

1.药物分子的理化性质:药物的分子供体、亲脂性、分子量等因素会影响其与血浆蛋白的结合能力。

2.血浆蛋白浓度:血浆中白蛋白和α1-酸性糖蛋白的浓度变化会影响药物的蛋白结合率。

3.药物相互作用:某些药物可以竞争性地结合血浆蛋白,从而改变其他药物的蛋白结合率。

4.疾病状态: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等可以影响血浆蛋白的合成和代谢,进而影响药物蛋白结合率。

血浆蛋白结合率与药物效应

1.药物效应是由药物的游离浓度决定的: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其游离浓度低,药效也较弱。

2.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改变可以影响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分布范围较小,代谢速率较慢,排泄速度较慢。

3.临床用药中应考虑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影响:对于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需要调整剂量或给药途径,以保证足够的游离药物浓度发挥药效。血浆蛋白结合率测定

原理

血浆蛋白结合率测定基于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和游离两种状态间的平衡。加入放射性或荧光标记的药物,通过超速离心或平衡透析将结合和游离药物分离,进而测定游离药物浓度。通过已知总药物浓度和游离药物浓度,计算血浆蛋白结合率。

超速离心法

1.将血浆样品加入超速离心管中。

2.以高转速离心,使血浆蛋白沉淀,而游离药物保持在上清液中。

3.分别测定上清液中游离药物浓度和未离心的血浆样品中总药物浓度。

平衡透析法

1.将血浆样品置于透析袋中,并将其浸泡在缓冲液中。

2.透析膜允许游离药物通过,但阻止结合药物的通过。

3.平衡后,测定透析液中游离药物浓度和未透析的血浆样品中总药物浓度。

其他方法

*凝胶过滤层析法:利用琼脂糖或聚丙烯酰胺凝胶过滤柱,将结合和游离药物分离。

*透析平衡法:直接测定透析膜两侧游离和结合药物浓度的差异。

*透析超滤法:利用超滤膜将游离药物与结合药物分离。

计算血浆蛋白结合率

血浆蛋白结合率(fb)表示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百分比,计算公式如下:

fb=[(总药物浓度-游离药物浓度)/总药物浓度]x100%

影响因素

血浆蛋白结合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

*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的疏水性、电荷和分子量等会影响其与血浆蛋白的结合能力。

*血浆蛋白浓度:白蛋白和α1-酸性糖蛋白等血浆蛋白浓度的高低会影响药物的结合程度。

*药物间相互作用:其他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可能会竞争结合位点,从而影响血浆蛋白结合率。

*疾病状态:疾病状态下血浆蛋白浓度或性质的变化也会影响血浆蛋白结合率。

意义

血浆蛋白结合率对于药物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具有重要意义:

*药物分布:影响药物在组织和体液中的分布,游离药物更容易穿透组织和进入效应部位。

*药物清除:影响药物被代谢和排泄的速率,游离药物更容易被代谢和排泄。

*药效学:影响药物与靶位受体的相互作用,游离药物浓度与药效相关。

通过血浆蛋白结合率测定,可以了解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相互作用,指导药物剂量的调整和优化药物治疗方案。第六部分药物代谢研究关键词关键要点【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1.口服伪麻美那敏片后,药物迅速在胃肠道吸收,血药浓度在1-2小时达到峰值。

2.伪麻美那敏主要在肝脏代谢,其代谢产物包括去甲基伪麻美那敏、去甲氧基伪麻美那敏和脱羟伪麻美那敏等。

3.伪麻美那敏的消除半衰期约为3-4小时,主要经尿液和粪便排出体外。

【药物代谢酶研究】

药物代谢研究

吸收

*盐酸麻黄素和马来酸对乙基己内脂均可从胃肠道迅速而完全地吸收。

*盐酸麻黄素的生物利用度约为60-80%。

*马来酸对乙基己内脂的生物利用度约为30-60%。

分布

*盐酸麻黄素和马来酸对乙基己内脂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和体液中。

*盐酸麻黄素的表观分布容积约为2-4L/kg。

*马来酸对乙基己内脂的表观分布容积约为0.6-1.2L/kg。

*两者均能通过胎盘和母乳屏障。

代谢

盐酸麻黄素

*主要通过肝脏代谢,主要代谢途径为单氧化氧合和葡萄糖结合。

*代谢物主要通过尿液排出。

*半衰期约为2-3小时。

马来酸对乙基己内脂

*主要通过肝脏代谢,主要代谢途径为氧化脱乙基。

*代谢物主要通过尿液和胆汁排出。

*半衰期约为3-4小时。

清除

盐酸麻黄素

*主要通过尿液清除,60%以原型形式排出。

*总清除率约为0.5-1.0L/h。

马来酸对乙基己内脂

*主要通过尿液和胆汁清除,仅10%以原型形式排出。

*总清除率约为0.2-0.4L/h。

药物相互作用

*盐酸麻黄素可增强其他拟交感神经药物的作用。

*马来酸对乙基己内脂可减弱肝素和其他抗凝剂的作用。

*两者均可增加单鳶氧化MAO抑制剂的风险。

毒性研究

动物研究

*急性毒性研究:LD50值大鼠为1,500-2,500mg/kg(盐酸麻黄素);LD50值大鼠为8,000-10,000mg/kg(马来酸对乙基己内脂)。

*亚急性毒性研究:大鼠连续给药28天,无明显毒性反应。

*慢性毒性研究:大鼠连续给药90天,观察到肝肿大,但无其他明显毒性反应。

*生殖毒性研究:大鼠和兔子多次给药,未观察到致怪胎或致发育毒性。

人体研究

*人体急性毒性研究:口服单剂量120mg盐酸麻黄素和500mg马来酸对乙基己内脂,一般耐受性良好。

*人体亚急性毒性研究:口服多次给药1周,未观察到明显毒性反应。

*人体慢性毒性研究:尚未有长期人体慢性毒性研究报告。

结论

盐酸麻黄素和马来酸对乙基己内脂在体内代谢迅速,主要通过尿液清除。它们具有较好的耐受性,但应谨慎用于某些人群,例如有心脏病或高血压史者。药物相互作用和毒性风险需要引起重视。第七部分药物相互作用评价关键词关键要点药物相互作用的机理

1.介绍伪麻美那敏片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具体机制,包括酶诱导、酶抑制、代谢途径竞争、转运蛋白竞争等。

2.阐述不同机制的相互作用对伪麻美那敏片药代动力学的影响,例如血浆浓度升高或降低、消除半衰期延长或缩短。

3.强调需要了解相互作用的具体机制,以便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例如调整剂量、间隔给药或避免联合用药。

临床意义

1.阐述伪麻美那敏片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影响,包括不良反应、疗效降低或增强、药物中毒风险增加等。

2.强调药物相互作用对于患者安全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性,并指出未控制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后果。

3.强调临床医生在开具伪麻美那敏片时需要考虑患者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并采取适当措施来预防或管理潜在的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的预测

1.讨论用于预测伪麻美那敏片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风险的可用工具和方法,例如药物相互作用数据库、药物基因组学和计算机模型。

2.说明这些工具和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并强调需要整合多种方法来提高相互作用预测的准确性。

3.强调预测相互作用对于制定个性化治疗计划和减少不良事件至关重要。

相互作用的管理

1.介绍用于管理伪麻美那敏片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策略,包括调整剂量、间隔给药、选择替代药物和监测患者反应。

2.强调根据相互作用的严重程度和患者个体因素选择最合适的管理策略的重要性。

3.强调定期监测患者对于及早发现和管理相互作用至关重要。

研究趋势

1.概述正在进行的研究以了解伪麻美那敏片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预测和管理,包括计算机建模、体外和体内研究以及临床试验。

2.强调这些研究对于提高我们的理解,预测和管理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3.强调需要持续的研究来跟上不断变化的药物治疗格局。

前沿进展

1.讨论在伪麻美那敏片相互作用研究领域的前沿进展,例如基于人工智能的预测工具、靶向疗法和个性化药物。

2.强调这些进展对于改善相互作用的管理和患者安全的前景。

3.强调未来继续研究和创新的必要性,以进一步减少药物相互作用的不利影响。药物相互作用评价

CYP450酶抑制/诱导

伪麻美那敏片主要通过CYP2D6代谢。与其他CYP2D6底物或抑制剂(如奎尼丁、氟康唑、帕罗西汀)联用时,伪麻美那敏片的血药浓度可能增加,从而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MAO抑制剂

伪麻美那敏片与MAO抑制剂(如苯乙肼)联用可能会导致高血压危象,这是因为两者都具有血管收缩作用。

其他药物

*抗抑郁药(三环类或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可能会增强伪麻美那敏片的血管收缩作用。

*β受体阻滞剂:可能会拮抗伪麻美那敏片的支气管扩张作用。

*抗胆碱能药物:可能会增加伪麻美那敏片的抗胆碱能作用(如口干、视力模糊)。

*利尿剂:可能会增加伪麻美那敏片导致高血压的风险。

*酒精:会加重伪麻美那敏片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

临床意义

在临床实践中,在开始使用伪麻美那敏片治疗之前,仔细考虑其与其他药物可能的相互作用非常重要。在与已知相互作用药物联用时,应采取适当措施,例如降低伪麻美那敏片的剂量或监测患者的反应。

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

吸收

食物会延迟伪麻美那敏片的最大血药浓度(Tmax)并降低其生物利用度,但不对吸收速率或吸收程度产生显着影响。

分布

伪麻美那敏片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和组织,包括肺、鼻腔和鼻窦。其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50%。

代谢

伪麻美那敏片主要通过CYP2D6代谢,生成去甲伪麻美那敏。去甲伪麻美那敏具有较强的血管收缩活性。

消除

伪麻美那敏片主要通过尿液(约90%)和粪便排泄。其半衰期约为3-4小时。

药效学相互作用

血管收缩作用

伪麻美那敏片通过刺激α-肾上腺素受体引起血管收缩,从而减轻鼻塞。其血管收缩作用比麻黄碱弱。

支气管扩张作用

伪麻美那敏片通过刺激β2-肾上腺素受体引起支气管扩张,从而改善呼吸困难。

其他药理学作用

伪麻美那敏片还具有轻微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和抗胆碱能作用。

临床意义

伪麻美那敏片具有血管收缩和支气管扩张作用,这对于减轻鼻塞和呼吸困难是有效的。其轻微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和抗胆碱能作用在治疗中通常并不显着。第八部分安全性与耐受性研究安全性与耐受性研究

安全性

伪麻美那敏片的安全性已在多种临床试验中得到评估,涉及超过12,000名患者。这些试验评估了各种剂量和给药方案的安全性。

在这些试验中,伪麻美那敏片最常见的副作用是:

*口干(10-20%)

*头痛(4-10%)

*鼻干(2-5%)

*恶心(1-3%)

*荨麻疹(1-3%)

这些副作用通常轻微且短暂。伪麻美那敏片极少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

伪麻美那敏片与以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相关:

*心血管事件:伪麻美那敏片可通过收缩血管引起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在高危患者中,这可能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例如心肌梗死和中风。

*药物滥用:伪麻美那敏用于制造甲基苯丙胺,这是一种非法药物。伪麻美那敏片滥用的潜在风险是监管关注的问题。

*交感神经兴奋:伪麻美那敏片可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引起焦虑、失眠和震颤。在对交感神经兴奋敏感的患者中,这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

耐受性

伪麻美那敏片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耐受性。耐受性是指对药物有效性的反应逐渐减弱。伪麻美那敏片长期使用可导致鼻腔充血缓解作用减弱。

为避免耐受性,建议仅在需要时短时间使用伪麻美那敏片。如果需要长期使用,应考虑向交替使用的其他减充血剂切换。

特殊人群

在某些特殊人群中,使用伪麻美那敏片时需格外小心:

*儿童:伪麻美那敏片不推荐用于6岁以下儿童。

*老年人:老年人对伪麻美那敏片的作用更敏感,更有可能出现副作用。

*心脏病患者:患有心脏病的患者应谨慎使用伪麻美那敏片,因为它可能会加重病情。

*高血压患者: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应谨慎使用伪麻美那敏片,因为它可能会升高血压。

*前列腺肥大患者:前列腺肥大的患者应谨慎使用伪麻美那敏片,因为它可能会加重排尿困难。

*孕妇:动物研究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