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四eq\b\lc\|\rc\(\a\vs4\al\co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西方人文精神最初起源于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他们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14、15世纪以来,面对教会的反动统治,人们再次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先后发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基本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和腐朽统治。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高举科学与理性的大旗,把人文主义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启蒙思想成为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社会的强大武器。人文精神的起源、延续和弘扬体现了西方文明和人类文明演进的历程。第29讲蒙昧中的觉醒与文艺复兴运动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eq\a\vs4\al(轻巧识记——古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eq\a\vs4\al(概念阐释——人文精神的内涵)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一种主张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关怀人的现实生活,追求人的自由、平等和解放的思想行为,这种精神对打破原始宗教对人的控制具有重大意义。eq\a\vs4\al(思维升华——古希腊早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渊源)在古希腊神话时代,人们称宙斯是众神之王、人类之王,人们按神谕安排事情,这是“以神为中心”的时代。公元前6世纪,泰勒斯提出“万物皆源于水”的论题,将研究中心从神转向自然界。公元前5世纪中叶,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主张以人取代神的地位,这被称作人文主义的起源。但这种思想导致极端个人主义泛滥,因此,苏格拉底提出了“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弥补了其缺陷和不足,继承和发展了人文主义。[史论术语——填后背诵]①人文主义起源于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对人的价值的阐述。②“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主张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充分肯定了人的尊严和权威。③苏格拉底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这种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是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的源头。eq\a\vs4\al(神权下的自我)eq\a\vs4\al(轻巧识记——文艺复兴的“三个一”)eq\a\vs4\al(易误指正——文艺复兴的实质)“文艺复兴”这一概念并不能揭示其本质,它不是古希腊罗马文明在湮没千年后的复兴,而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可以形象地比喻为“旧瓶装新酒”,即在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旧瓶”中装上资产阶级的“新酒”。[史论术语——填后背诵]①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其本质是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把人性从宗教中解放出来。②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③文艺复兴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其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人文主义的表现形式从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人性开始,经历了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挑战,推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1.当古希腊各派哲人都醉心于世界的本原问题,企图穷尽宇宙之奥秘的时候,智者学派却不合时宜地喊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和“无物存在”的口号。当时,这些口号反映出()A.智者学派对哲学本原问题的思考B.希腊民主政治有一定局限性C.智者学派对“美德即知识”的否定D.希腊人自我意识的逐渐觉醒解析:选D“人是万物的尺度”和“无物存在”否定了神和各种超自然的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说明希腊人自我意识逐渐觉醒,故D项正确。2.苏格拉底曾说:“安提丰(智者的代表人物),你好像认为,幸福就在于奢华宴乐;而我则认为,能够一无所求才是像神一样,所需求的愈少也就会愈接近于神……也就是愈接近于完善。”在苏格拉底看来,幸福的真谛是()A.立足现实,追求完美 B.物质富足,精神自由C.人欲有度,服从神性 D.清心寡欲,讲究道德解析:选D根据材料“我则认为,能够一无所求才是像神一样,所需求的愈少也就会愈接近于神……也就是愈接近于完善”可以看出其主张清心寡欲,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其主张讲究道德,故D项正确。3.“从一开始,他们的思想就是朝着一种比较世俗化的人生观,集中焦点在‘此世’而不是中世纪想象中的那个‘彼世’……”材料中的思想()A.体现了18世纪资产阶级的根本诉求B.根源于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C.反映了西欧人已完全摆脱神学的控制D.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的动员解析:选B18世纪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它主要作用是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人们追求现世享乐,反对来世幸福,可知是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的根源是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故B项正确;当时未摆脱神学控制,故C项错误;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的动员是启蒙运动,故D项错误。4.罗素在他的《西方哲学史》中写道:“文艺复兴不是民众性运动,而是少数学者和艺术家的运动,受到一些慷慨的文艺奖励,特别受到崇尚人文主义的教皇的赞助。假若当初没有这些奖励者,它取得的成功说不定会小得多。”此观点()A.全面分析了文艺复兴发生的原因B.正确解读了文艺复兴的运动性质C.说明上层阶级助推了文艺复兴D.没有看到群众性运动的真正力量解析:选C材料仅反映了上层阶级对文艺复兴的作用,故A项错误;该观点未能准确表明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的实质,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慷慨的文艺奖励……特别……教皇的赞助”,说明部分社会上层对文艺复兴起了推动作用,故C项正确;材料旨在强调上层阶级对文艺复兴的推动作用,故D项错误。5.薄伽丘的《十日谈》多半故事都是以爱情等为主题,但丁在《神曲》中让他的情人把他带进天堂,彼特拉克用诗句描述理想情人的妩媚。这反映了文艺复兴()A.反对禁欲主义 B.主张恋爱自由C.推动文学创作 D.放弃宗教信仰解析:选A材料体现的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追求现实的幸福,反对禁欲主义,故A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的很多文学作品以爱情为题材,但不能说文艺复兴主张恋爱自由,故B项错误;此题考查的是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的内容而不是作用,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看不出宗教信仰的信息,故D项错误。eq\a\vs4\al(主题一蒙昧中的觉醒——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史料一英国当代著名学者阿伦·布洛克曾说:“古希腊思想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是,它是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上帝为中心的。”[教你读史]史料一表明古希腊人文思想家以人和社会为研究的中心。由①可知智者学派关心与人类自身更加密切的相关问题。史料二表明智者学派主张个人的感觉和利益,强调个人的主观意志和作用。由②可知强调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自我意识的觉醒。史料三表明苏格拉底更关注人的知识与美德对人的行为的约束力。由③体现了苏格拉底崇尚理性、重视知识。史料四表明苏格拉底试图矫正相对主义造成的个人放纵和道德败坏。[史论形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1)把探讨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2)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和绝对权威。(3)强调人的价值,崇尚人的理性,追求思想自由。(4)重视知识作用,强调好学深思,发挥人的主体作用。(5)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强调提高公民的道德修养,尤其是知识修养。史料二普罗塔戈拉曾说:“当雅典人所议之主题含有政治睿智,他们会倾听每一个人的见解,因为他们认为②所有人都应拥有这一美德;否则,便不会有城邦。”对此,后世的黑格尔指出:“希腊英雄们都是出现在法律尚未制订的时代,或者他们自己就是国家的创造者,所以正义和秩序,法律和道德,都是由他们制订出来的,作为和他们分不开的个人工作完成的。”史料三③美德即知识。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本质。——苏格拉底史料四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道:“苏格拉底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这套科学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主题二神权下的自我——文艺复兴史料一所谓“文艺复兴时期的骚动”使个人主义和现世主义增长。①神学和基督教会对现实生活的控制受到当时由个人探究得出的新的道德准则和社会准则的挑战,并最终为后者所取代。有关人类本身的一种新概念已逐渐形成——它体现了②对人类的尊严和创造力的一种新的信心。人类无须一心想着神对来世会作何判决,而只需发展自己生来具有的潜力,尤其是思考能力。——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教你读史]史料一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肯定人的价值,反对中世纪的宗教束缚。①体现了文艺复兴反对教会精神统治的内涵;②说明人类自身获得解放,更关注现世幸福。史料二表明文艺复兴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由③可知文艺复兴运动关注对自然的研究,宣扬人文主义。由④可知文艺复兴崇尚科学知识,促进近代科学的产生。[史论形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特征(1)人文主义首先是一场文化运动,集中于人文学科领域,人文主义者推崇古典文化并将其作为仿效的典范。(2)主要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3)人文主义的实质是强调人、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突出人的优越性。(4)人文主义肯定人的现世生活,提倡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昭示了一种全新的个人主义的伦理观。(5)对教会和贵族的虚伪和腐败进行猛烈批判,从侧面揭露出禁欲主义与人性的冲突和对人性的扭曲。史料二达·芬奇曾说过:“我是画家,但我还是工程师、机械师。我终生与自然作长期搏斗,③解开一个个自然之谜,征服不驯的自然之力,为人类服务。……他们熟读经典,却迂腐无知。为什么要自欺欺人呢?……④研究自然是教育的主体,其余的都只是装饰而已。用你的头脑和你的双手去研究它吧!难道不应该首先理解自然的法则,然后再了解人类的法律和习俗吗?”——何亚平《科学社会教程》1.苏格拉底的思想特点[史料]你们不能只追求荣誉和享乐,要知道,美德才是知识。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你们不要老想着人身和财产,而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金钱不能买到美德,美德却能产生一切美好的东西。这就是我的教义。——苏格拉底[探究]据史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史料体现了苏格拉底的什么主张。反映了雅典社会当时具有怎样的社会特征?[提示]主张:“美德即知识”。社会特征: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希望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城邦制度。2.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思想的差异[史料]智者以追求现实利益作为人生目的,以满足个人欲望和利益作为道德的自然法则,不承认超越个人功利的价值追求,也不承认有社会整体的道德原则。苏格拉底主张人生的最高目的是追求正义和真理,要在理性主义基础上进行道德“正名”,探求人的道德本性,确立和谐有序的社会道德价值体系;他要统一知识观与道德,建立一种理性主义的道德哲学。——叶秀山、王树人总编《西方哲学史》[探究]据史料,分析说明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差异。[提示]智者学派追求个人功利的最大化,忽视社会道德价值体系的建立;苏格拉底主张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探求人的道德本性,确立和谐有序的社会道德价值体系,建立一种理性主义的道德哲学。3.文艺复兴的实质[史料]文艺复兴(Renaissance)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复生(rebirth),一是新生(newbirth),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因为从一方面来看,文艺复兴是希腊罗马的古文艺和人生观的复活,是一种复生运动;从其他方面看来,文艺复兴却是欧洲近古文化的先锋,是一种文化的新诞生。——陈衡哲《西洋史》[探究]据史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作者所说“复生”和“新生”的理解。[提示](1)“复生”:文艺复兴的思想核心是人文主义,是对古希腊肯定人的价值和作用的人文精神的继承发展。因此可以说是对古希腊文化的复兴。(2)“新生”: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要求反教会神学世界观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欧洲思想文化的近代化。一、苏格拉底和智者学派思想的异同1.相同点都把人类以及人类的生存环境作为探究的对象,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2.不同点(1)对人的看待上: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主张“美德即知识”;反对智者学派的唯我主义和怀疑主义,认为真理应该有客观标准。(2)政治主张:智者学派主张民主政治,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主张有知识、有道德的少数人治国,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3)智者学派主要关注的是人与法律的关系,而苏格拉底则更关心人的伦理道德,讨论“高尚”“正义”“勇敢”“节制”“美德”“幸福”等问题。二、文艺复兴的影响领域影响思想文化领域打破了欧洲思想文化界被封建文化和宗教神学所笼罩的局面,摧毁了教会的精神独裁统治,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其人文主义思想推动欧洲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政治经济领域为资产阶级向封建统治阶级夺取政治和经济自由的斗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想武器,推动了人民的反封建斗争,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灭亡和资本主义的兴起科技领域为近代欧洲自然科学的兴起提供了必要条件,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文明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无比灿烂的成就,为后来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开拓了广阔的前景题组一人文精神的起源1.(2017·全国卷Ⅰ)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解析:选B古希腊的神话是一种传统文化。在古希腊的神话中,诸神具有人的一些特征,意味着蕴含人文思想,说明了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中,B项正确。神话传说不等于宗教信仰,A项错误,排除;启蒙运动时期,理性主义占据主导地位,C项错误,排除;题干材料并未体现神话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D项错误,排除。2.(2016·全国卷Ⅲ)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A.宗教意识淡薄 B.反对神灵崇拜C.注重物质生活 D.强调人的价值解析:选D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中,普罗米修斯是爱护人类、不屈服于暴力的英雄人物。他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宙斯进行顽强的抗争。题干信息反映了当时雅典人强调人的价值,D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不出当时雅典人宗教意识淡薄、反对神灵崇拜和注重物质生活,故排除A、B、C三项。题组二文艺复兴3.(2014·江苏高考)“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唯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A.鄙视贫穷 B.认为财富即道德C.揶揄上帝 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解析:选D根据题干信息“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唯一方法”可知,人文主义者赞同对财富的追求,故D项符合题意;A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B项与材料意思不符;C项说法错误,此时还没有公开揶揄上帝。4.(2016·上海高考)绘画是历史的一面镜子,能够折射出思想文化的变迁。右侧绘画最早可能作于()A.古典时代B.中世纪前期C.文艺复兴时期D.启蒙运动时期解析:选C材料中的绘画凸显现实中人体的美,展示人的性格和个性,是人文主义的代表画作。古典时代的绘画仍然是宗教题材,故A项错误;中世纪前期的绘画也是宗教题材,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宣扬人文主义思想,肯定人的价值,故C项正确;启蒙运动时期的绘画突出的是理性,故D项错误。5.(2015·天津高考)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这反映出()A.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B.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C.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解析:选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时代特征理解材料。由“14~15世纪”“身心发展并重”“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等可知,维多里诺的教育思想反映了人文主义的特征,也说明文艺复兴影响了教育,故A项符合题意,排除D项。“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基督教作品”说明教育并没有完全摆脱宗教的束缚,而仅凭题干材料无法说明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故排除B、C两项。“课时检测(二十九)”“课时检测(二十九)”(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智者学派普罗塔戈拉说,他所传授的是“在处理私人事务中精明慎重和在城邦事务中能言善辩,行动果断”的能力。这说明智者学派()A.敢于打破旧的传统习俗 B.侧重于私人事务的处理C.重视培养公共道德意识 D.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解析:选D材料强调个人能言善辩的能力。在公私事务中强调能言善辩适应了城邦事务的发展,故D项正确。2.苏格拉底倡导“知德合一”学说,认为正确的行为来自正确的思想,美德基于知识,源于知识,没有知识便不能为善,也不会有真正的幸福。苏格拉底的这一主张()A.说明了知识是生存之本B.是对智者学派思想的反思C.否定了人是万物的尺度D.表明他反对希腊民主制度解析:选B苏格拉底倡导“知德合一”学说,认为知识是美德之本,故A项错误;苏格拉底“知德合一”学说是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故B项正确;苏格拉底没有否定人是万物的尺度,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苏格拉底反对希腊民主制度,故D项错误。3.(2018·泰州中学调研)有学者评价古希腊某哲学家时指出:他认为智者的相对主义的感觉论只能助长个人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是造成社会道德混乱的思想根源;他在古代希腊首次建立了一种理性主义的道德哲学。该学者评价的是()A.普罗塔戈拉 B.苏格拉底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解析:选B苏格拉底批判智者学派的个人主义和相对主义,提倡理性主义的道德哲学,与材料内容相符,故B项正确。4.(2018·苏州中学月考)柏拉图曾问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在途中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可以摘一次,不得回头。结果柏拉图走到麦田尽头才发觉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爱情”。这则故事反映了苏格拉底()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B.强调理性,并主张认识自我C.对爱情提出更高的美德要求D.否认绝对权威,并批判道德解析:选B材料没有直接告诉“什么是爱情”的答案,而是在实践中自我反思与认识,故B项正确。5.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而柏拉图则提出“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其共同点是()A.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B.突出了理性主义的观念C.动摇神学统治树立人的尊严D.促进了人文精神的觉醒解析:选D从普罗塔戈拉到柏拉图,有关“人”的概念被逐渐限定和明确化,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古代西方人文精神的觉醒。6.柏拉图《会饮篇》中有一个故事:最初人类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和不男不女的阴阳人。阴阳人体力和精力都非常强壮,因此图谋向诸神造反。宙斯需要想出一个两全办法,一方面要让人类活着,否则就没有人类对神的崇拜和牺牲祭祀;另一方面要削弱他们的力量,使他们不敢再捣乱。对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A.认识到人的力量与价值B.宣扬神本主义的宗教思想C.批判当时希腊人的愚昧D.否定人类对神的宗教信仰解析:选A材料中阴阳人图谋对诸神造反,宙斯既要让人类活着,同时又要削弱人类的力量使其不再捣乱。柏拉图通过这个故事宣扬了人文主义,即认识到人的力量与价值,故A项正确。7.(2018·盐城中学月考)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说道:“同等的人交互做统治者也做被统治者,这才合乎正义。”这一观点()A.揭示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B.反映了法律至上人人平等的原则C.体现亚里士多德认识的局限D.认为轮番而治使人人都获得权力解析:选C材料信息强调的是亚里士多德把统治分成两种方式:一是主人统治非自由人,即奴隶;二是自由人统治自由人,即公民统治公民。强调的是轮番而治,但从执政者的素质考虑,亚里士多德认识有其局限性,故C项正确。8.(2018·苏北四市期中调研)有学者评价,欧洲文艺复兴的文化策略是温故以立新,彰往以察来,是在欧洲自身的思想资源基础上的再创造。这主要是基于文艺复兴()A.旨在阐释欧洲古代文化的精髓B.以弘扬古典文化内在价值为终极目标C.意图复活古代欧洲的价值观念D.借助复兴古典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解析:选D结合材料中“在欧洲自身的思想资源基础上的再创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借助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用以宣传资产阶级思想,D项正确,A、B、C三项错误。9.(2018·昆山中学月考)下面三幅图从左至右依次为:古希腊雕塑家米隆的《掷铁饼者》、古希腊大理石雕像《米洛斯的维纳斯》、达·芬奇的肖像画《蒙娜丽莎》。三幅作品共同体现了()A.人性的光辉——人性之美B.凝固的永恒——运动之美C.神秘的微笑——艺术之美D.缺憾的静美——爱情之美解析:选A文艺复兴期间,文艺创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彰显人性之美,故A项正确;符合运动之美的只有第一幅米隆的《掷铁饼者》,故B项错误;符合神秘微笑的只有第三幅达·芬奇的肖像画《蒙娜丽莎》,故C项错误;符合缺憾静美的只有第二幅雕像《米洛斯的维纳斯》,故D项错误。10.薄伽丘的《十日谈》中有一则故事:一个马夫冒充国王,国王察觉此事后,不动声色地把马夫侦查出来,趁他在睡梦中剪去他一把头发。不料马夫在发觉后急中生智把别人的头发也同样都剪了,因此逃过了惩罚。除此以外还有不少类似的故事,这些故事反映出()A.封建贵族压制个人的努力B.人文主义者对封建特权不满C.薄伽丘思想充满理性色彩D.人文主义者主张推翻君主制解析:选B根据题干信息,材料主要说的是人文主义者对封建特权的挑战,而不是封建贵族压制个人的努力,故A项错误,B项正确;理性主要是指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判断,材料中体现不出理性色彩,故C项错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还没有提出推翻君主制的政治主张,故D项错误。11.元坤编著的《文艺复兴那些年》,其封面下部的文字是“刺痛了罗马,唤醒了欧洲,响彻全球”。其中“刺痛了罗马”喻指文艺复兴()A.颠覆了古罗马文明的辉煌成就B.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C.动摇了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D.否定了教会对世俗君主的控制解析:选B文艺复兴并没有颠覆古罗马文明的成就,其是对古罗马成就的复兴,故A项错误;“刺痛了罗马”指的是冲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故B项正确;文艺复兴并没有动摇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其打击的仅是教会和教皇,故C项错误;否定了教会对世俗君主控制的是宗教改革,故D项错误。12.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绘画作品中的民众人物,不仅服饰上日益丰富和华丽,而且人物也开始戴上各种首饰。这实际上反映了()A.市民阶层社会地位的提高B.广大民众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C.艺术家绘画技艺日趋高超D.人文主义思想促进了个性解放解析:选D材料中的绘画作品服饰华丽,佩戴各种饰物,只能反映出市民阶层生活富裕,不能反映出其社会地位提高,也不能反映出广大民众生活水平提高,故A、B两项错误;绘画内容的变化不能说明艺术家绘画技艺高超,故C项错误;文艺复兴反对封建神学的禁欲苦行,主张以人为本、个性解放、享受生活,故D项正确。13.(2018·泰州中学期中)“15世纪中叶到16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主要事实便是:教皇与世俗的宗教批评者之间的冲突是以容许新人的某种不敬神的精神进入僧侣统治集团为代价而得到避免。”这反映了()A.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组成部分B.此时期资产阶级与教会的矛盾并未激化C.文艺复兴动摇了天主教会的权威D.人文精神缓和了教会与世俗社会的冲突解析:选D材料“15世纪中叶到16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教皇与世俗的宗教批评者之间的冲突”“得到避免”表明了随着文艺复兴的发展、人文思想的传播,缓和了教会与世俗社会的冲突,故D项正确;文艺复兴促进了宗教改革,故A项错误;资产阶级兴起与宗教神权思想产生矛盾,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时期主要倡导人文主义,并没有动摇天主教会的权威,故C项错误。14.瑞士学者雅各布·布克哈特曾说:“一个奇怪的事实是:这个新文化的某些最热心的提倡者是最虔诚地敬上帝的人乃至是禁欲主义者……所有这些倾向的结果就是:佛罗伦萨的柏拉图学院有意识地以调和古代精神和基督教精神作为它的目标,这是那个时代的人文主义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绿洲。”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A.主张信仰得救,倡导王权至上B.追求民主法治,反对禁欲苦行C.体现新旧交融,彰显人性价值D.抨击君主专制,提倡信仰自由解析:选C“佛罗伦萨的柏拉图学院有意识”反映的是文艺复兴时期(首先兴起于意大利地区)的人文主义。主张信仰得救,倡导王权至上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故A项错误;追求民主法治,反对禁欲苦行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故B项错误;“提倡者是最虔诚地敬上帝的人乃至是禁欲主义者”“调和古代精神和基督教精神作为它的目标”体现了新旧交融、彰显人性价值,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特点,故C项正确;抨击君主专制,提倡信仰自由是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特点,故D项错误。15.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展开,基本上局限于社会上层,参与其事和直接受其影响的多半是文化人、城市富有者以及高级神职人员。这一现象表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A.缺乏广泛性的群众基础 B.资本主义尚未出现萌芽C.社会上层热衷古典文化 D.封建保守势力异常强大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基本上局限于社会上层,参与其事和直接受其影响的多半是文化人、城市富有者以及高级神职人员”说明这一时期参与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是社会上层,缺乏对广大民众的引导,故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5分)16.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财富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新约中,耶稣多次谈到财富……如:“不要为你们自己积累财宝于地上。”“一个人不能服侍两个主人……你不能既服侍上帝,又服侍金钱。”又如:“我向你们保证:富人要想进入天国是非常难的。我再重复一遍:富人进天国比骆驼穿过针眼要难得多。”——林中泽《基督教的安贫乐道与早期耶稣会的财富观》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部分人文主义者的言论洛斯基人们做的一切事都是为了金钱,我们所有人都充满着获取利润、获取更多的利润的欲望。如果弃绝了这个欲望,一切事业就会完全停止。凡是贪婪者很多的地方,应该把他们看作是国家的骨骼和基础索德里尼难道我们不知道正是贫穷不断地促使人们去犯各种罪行、亵渎神圣?不正是贫穷产生偷盗、盗窃国库、毒害、伪造、掠夺、抢劫、杀人的行为吗?罗伦索·瓦拉还有什么比把一切分给穷人……然后自己去行乞更为荒诞的呢?——摘编自《15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者论教会和宗教》材料三为私人利益辩护,为财富辩护,把财富看成道德的基础,反映了一个新的时代,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功利主义思想。在我们考察文艺复兴时期财富观的变化……的时代背景时,既要看到……意大利的政治经济情况,同时也要看到当时的欧洲正处在原始积累时期,处在各种大发现所造成的新世界市场的贸易需求的前夕。——张椿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财富观念的变化》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早期基督教的财富观。(6分)(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财富观。(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逻辑清楚;表达流畅;200字左右。)(9分)解析:第(1)问,“不要为你们自己积累财宝于地上”反映了反对积累财富;“你不能既服侍上帝,又服侍金钱”反映了忠于上帝,把信仰和财富对立;“富人要想进入天国是非常难的”反映了倡导人们安贫乐道。第(2)问,根据材料二、三,提炼观点,如根据材料二“人们做的一切事都是为了金钱”得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倡导追求财富;评述,可以从资本主义萌芽、中世纪禁欲主义的束缚、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的发展,以及这种财富观所带来的影响等角度表达。答案:(1)财富观:鼓励世人抛弃财产;将财富与信仰对立起来;反对贪婪,主张安贫乐道。(2)观点:倡导追求财富(财富是一切事业发展的动力;是国家繁荣的基础;贪婪不是罪恶,贫穷才是万恶之源)。评述:①背景:时代发展的产物。意大利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萌芽关系出现等,促使人们追求财富。②积极影响:冲击了基督教的禁欲主义,弘扬了人性,具有反封建的历史意义。有利于国家的振兴和社会稳定;推动了地理大发现;有利于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消极影响: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功利主义思想;过分追求财富导致个人私欲的膨胀,从而引发社会混乱。第30讲宗教改革和专制下的启蒙宗教改革eq\a\vs4\al(轻巧识记——宗教改革)eq\a\vs4\al(辨析比较——“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信仰得救”)这三种主张是基督教不同教派的主张,都属于基督教的教义。“因行称义”的本质是为加强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为封建宗教神学的精神垄断而服务的。“因信称义”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简化了宗教仪式,解放了人的个性。“信仰得救”是在“因信称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为资产阶级的发财致富进行辩护,是对“因信称义”的继承和发展。[史论术语——填后背诵]①16世纪,在文艺复兴的影响下,欧洲出现宗教改革运动,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②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它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eq\a\vs4\al(启蒙运动)eq\a\vs4\al(概念阐释——理性主义)理性即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启蒙思想家认为理性是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其旨在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平等和经济自由,构建一个更符合理性和人性的社会。eq\a\vs4\al(易误指正)正确区分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斗争对象和核心要求(1)文艺复兴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基督教会,强调人性。启蒙运动把斗争矛头既指向基督教会,又全面指向封建制度,强调理性。(2)文艺复兴的核心是要求摧毁神学世界观。启蒙思想家主张的核心是批判封建的专制主义、教权主义。eq\a\vs4\al(轻巧识记——启蒙运动内容)[史论术语——填后背诵]①启蒙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掀起的反对封建教权、王权的思想解放运动。②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启蒙思想家摆脱了宗教的束缚,强调理性,追求自由、平等和民主,为未来的资本主义社会勾画了蓝图。③启蒙运动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④启蒙运动丰富发展了人文主义的内涵,不但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而且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1.马丁·路德说:“所有信奉上帝的俗人都有资格出现在上帝面前,为他人作祈祷,相互传授有关上帝的道理……”路德的观点()A.宣扬了人人平等的观念B.打破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C.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权D.反对罗马教会垄断教义解释权解析:选D“所有信奉上帝的俗人都有资格出现在上帝面前”,根据路德的提议,以往的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都不再是人们实现灵魂救赎必不可少的环节,有利于打破罗马教会垄断教义解释权,故D项正确。2.罗马教会授意马丁·路德宣布放弃一己之见,然而路德说出了历史上著名的抗辩辞:“我不能在教皇或教会之下委曲我的信仰……我只信奉《圣经》……我不能,亦不会放弃。”这里,路德坚持的“一己之见”是指()A.废除罗马教会 B.信仰即可得救C.王权高于教权 D.简化宗教仪式解析:选B依据材料“我不能在教皇或教会之下委曲我的信仰”得知,马丁·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他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故B项正确。3.金观涛在《探索现代社会的起源》中指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从不同方面刻画了同一过程。”“同一过程”是指()A.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B.摆脱教会对人性的束缚C.宣扬俗权至上增进民族意识D.全面批判封建意识形念解析:选B古希腊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强调人性的回归、人生的现世幸福,宗教改革强调人的信仰自由和发财致富的权利,都强调了人性的解放,故B项正确;C项只符合宗教改革,故C项错误;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才全面批判封建意识形念,故D项错误。4.伏尔泰研究了牛顿的科学成就,孟德斯鸠写过多篇自然科学的论文,康德在46岁之前的著述也集中在自然科学方面,他们“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审视自然、人类与上帝的关系,形成了自然法论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据此可见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A.划清与自然科学的界限 B.汲取了理性思考的精神C.偏离了文艺复兴的轨道 D.开启近代思想解放序幕解析:选B由题目中的信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审视自然”说明启蒙运动思想吸收了科学的理性思想,故本题应选B项。5.卢梭认为:“政治共同体的代表如果违背大多数人的意志,人们有权将其罢免。”这一观点主要体现了()A.天赋人权学说 B.社会契约理论C.分权制衡思想 D.人民主权学说解析:选B天赋人权是指人生来平等、自由,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社会契约是指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他违反了民意,人民有权推翻他,故B项正确;分权制衡是指将行政、立法、司法权分别交由不同的部门行使并相互制约,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人民主权是指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eq\a\vs4\al(主题一“与上帝直接对话”——宗教改革,,)史料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①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宗教改革时,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没收教会财产出售给贵族和租地农场主,②得到土地的人往往以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土地。这部分教会土地的资本主义化加速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西欧是由中世纪向近代迈进的转型时期,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对西欧社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③引发了思想领域的变革,为社会转型奠定了思想基础。——《世界通史》[教你读史]史料中三段话分别讲了宗教改革在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的影响,划线部分①②③分别是其核心语句,注意把握其内涵。第一段史料反映了宗教改革前世俗的权力从属于教会,宗教改革后打破了天主教的绝对权威。第二段史料反映了通过宗教改革加速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第三段史料反映了思想领域的变化,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宗教改革促进了西欧社会的转型。[史论形成]宗教改革的性质和意义(1)性质: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2)意义:①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②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③在政治上、经济上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了新兴的民族国家。主题二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启蒙运动史料一①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权力……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狄德罗[教你读史]史料一反映了启蒙思想家提出主权在民,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由①可知启蒙运动要求人人自由平等,号召人本身的彻底解放。史料二反映了启蒙思想家用理性思考问题。由②可知启蒙运动以理性作为思想武器。史料三表明启蒙思想家构建“理性王国”的愿望。③体现了启蒙运动主权在民的政治启蒙。[史论形成]启蒙运动的特点(1)启蒙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的思想革命。(2)启蒙运动植根于科学精神,具有强大的战斗力。(3)启蒙运动具有广泛、强大的社会政治基础。(4)启蒙思想家们提出了一整套有关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想,提出了资本主义观念的基本原则,为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史料二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世界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②理性被用来检验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史料三(启蒙思想家)希望有一种国家,使身在其中的③一切人都有成员感和共事感。——[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的传播[史料]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不承认罗马的教皇,反对教权的政府。——高一涵《欧洲政治思想史》[探究]依据史料指出宗教改革中的人文主义诉求是什么?从人文主义传播的角度指出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如何?[提示]诉求: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关系: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传播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2.启蒙思想家以“理性”作为思想武器[史料]……他们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世界近代现代史》[探究]史料中的启蒙思想家们说欧洲封建制度是漫长的黑夜,这个“漫长的黑夜”是什么?什么是“理性的阳光”?[提示](1)“漫长的黑夜”是封建神学和封建专制统治的结合。(2)“理性的阳光”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3.启蒙运动的影响[史料]他们(指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的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探究]根据史料,简述启蒙思想家在三个领域中的一些具体建议引起了哪些社会影响。[提示](1)经济:自由放任思想在经济领域引起资本主义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和自由经营的原则。(2)宗教:倡导信仰自由,促进人们进一步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3)政治:主权在民和社会契约等思想的提出,为资本主义政治民主建设勾画了基本蓝图。一、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异同点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都波及西欧的广大地区,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近代文化的繁荣。1.相同点(1)产生背景:两者都是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兴起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两者都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2)矛头指向:两者都将矛头指向封建教会。(3)性质:两者都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文化,体现了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2.不同点方面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性质、内容以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宣扬资产阶级世界观,是一场思想运动新兴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封建斗争,是一场社会运动结果把人们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推动人们的探索,促使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引发农民战争,确立教随国定原则,使宗教自由逐渐盛行二、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的发展在批判对象上文艺复兴运动矛头指向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而启蒙运动直指整个“黑暗的中世纪”,重点放在封建君主专制上在涉及领域上文艺复兴集中于文学、艺术领域,启蒙运动扩展到宗教、哲学、经济、科学、史学、文学、美学等精神文明领域的各个方面在批判形式上启蒙运动摆脱了文艺复兴的宗教外衣,提倡理性的思考和判断在思想特点上启蒙运动思想家不再承认外界的任何权威,而把理性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他们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为了解放全人类宣传理性真理三、不同阶段的运动对人文精神的诠释阶段对人文精神的诠释智者运动智者学派将研究重点从自然界和神转移到人本身,这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的作用文艺复兴强调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肯定人的现世生活,要求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是一种全新的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对教会与贵族的虚伪和腐败进行猛烈批判,从侧面揭露禁欲主义对人性的扭曲宗教改革主张信仰得救,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使人民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启蒙运动由思想领域深入到政治领域,要求从根本上变革国家体制,实行法治和一整套民主政治制度;倡导经济自由、人身自由、政治平等、议会制民主、三权分立等题组一宗教改革1.(2017·天津高考)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解析:选D由材料“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王公贵族”等信息可知,宗教改革得到社会广泛支持,说明其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D项正确。各阶层由于利益不同,其目标也就不同,排除A项;B项并非材料中心意思,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宗教改革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并非强调其对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作用,排除C项。2.(2016·海南高考)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由此可知,他()A.维护教皇权威 B.主张圣像崇拜C.倡导信仰自由 D.支持宗教改革解析:选D宗教改革宣扬人人都有阅读《圣经》的权利,威廉·廷得尔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这说明他支持宗教改革,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A、B两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材料体现不出“信仰自由”,故C项错误。题组二启蒙运动3.(2016·江苏高考)某学者认为: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他们嘲笑六天创造世界的观念,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是人类永久居住的场所。“他们”是()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 B.宗教改革的发起者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D.进化理论的倡导者解析:选C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高举理性主义大旗,反对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他们不迷信于上帝,不反对宗教信仰,也不否定神创论,尊崇理性与科学,C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与题干材料“仍然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不符,排除A项。宗教改革者批判天主教会的专制权威,而非提倡理性,且仍然坚信神创论等基本教义,排除B项。进化论倡导者否定神创论,排除D项。4.(2013·江苏高考)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A.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 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C.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 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解析:选A本题考查启蒙运动,意在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进步”“理性”“引领”说明理性与社会进步的关系,所以符合题意的是A项。B项错误,世界的繁荣主要体现在经济上,而经济的繁荣依靠的主要是科技;材料没有涉及王权问题,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5.(2012·江苏高考)“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材料中的“他们”为西方近代思想发展过程中同一时代的杰出代表,其中一位是()A.彼特拉克 B.莎士比亚C.马丁·路德 D.伏尔泰解析:选D彼特拉克和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们欣赏、阐释古典文化中充满人性的美;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运动的领袖,并不反对宗教本身,故A、B、C三项错误。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他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天赋人权”,答案选D项。6.(2011·江苏高考)“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A.卢梭 B.伏尔泰C.孟德斯鸠 D.康德解析:选A本题考查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思想,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了人民主权的思想,A项正确;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康德均无此思想,B、C、D三项均可以排除。“课时检测(三十)”“课时检测(三十)”(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如图是1535年欧洲的一幅画《路德是魔鬼的风笛》,画中路德的脑袋被描绘为由魔鬼吹奏的风笛。此画反映了当时()A.路德否定了对上帝的信仰B.路德教摆脱了教皇的控制C.宗教改革缺乏民众的支持D.新、旧教派之间的冲突激烈解析:选D马丁·路德的说法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许多地方兴起,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基督新教派,“路德是魔鬼的风笛”应该是旧教派对新教派的攻击,故D项正确。2.《圣经·新约》中称:“心里相信,就可称义。”但又强调“信心没有行为是死的”。因此有宗教学者认为马丁·路德强调信仰即可得救是“故意曲解了《圣经》”。这种“曲解”()A.缓解了天主教会的危机 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C.打破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D.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解析:选C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打破了教会的思想专制,创立了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教,故C项正确;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破除了教皇的宗教权威,加重了天主教会的危机,使民众的传统信仰发生危机,故A、B、D三项错误。3.中世纪教会倡导“日月说”:教权是太阳,皇权是月亮,月亮依附于太阳。但丁提出“两个太阳说”:教权是一个太阳,皇权也是一个太阳。他们分工不同,教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精神的世界,皇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现实的世界,他们起着不同的领导作用。但丁本意在于()A.坚持教权的至高无上 B.厘清王权与教权职责C.阐述王权与教权平等 D.弱化教权并强化王权解析:选D“教权是太阳,皇权是月亮,月亮依附于太阳”看出当时教权凌驾于世俗政权之上,“教权是一个太阳,皇权也是一个太阳。他们分工不同,教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精神的世界,皇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现实的世界”表明弱化教权并强化王权,故D项正确。4.(2018·苏北四市期中)“(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这表明宗教改革有助于()A.加强教皇的宗教权威 B.弱化民众的宗教信仰C.摧毁教会的思想专制 D.扩大基督教会的影响解析:选C根据材料中的“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可知宗教改革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思想专制,C项正确。5.法国思想家孔多塞在《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中说:“人们一旦用理性检查了宗教的偏见之后,马上就会把它伸展到政治的偏见上去;人们明白了教皇的篡权之后,终于也要弄明白国王们的篡权。”为此,欧洲的思想家们()A.借文学艺术讥讽教会腐败B.为纯洁信仰改造天主教会C.用启蒙思想批判专制制度D.以暴力革命推动社会进步解析:选C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欧洲的思想家们主张用理性反对天主教会和专制君主,这些思想家具有启蒙思想。借文学艺术讥讽教会腐败和文艺复兴有关,故A项错误;为纯洁信仰改造天主教会和宗教改革有关,故B项错误;用启蒙思想批判专制制度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以暴力革命推动社会进步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6.(2018·海门一模)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崇尚自然神论,他认为上帝的存在可以约束人的行为,使人们在自由行动的同时又能确保社会的持续。材料表明伏尔泰()A.偏离了人文主义方向B.借助宗教反对封建君主专制C.认可宗教的教化功能D.主张用宗教来约束人的自由解析:选C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其思想没有偏离人文主义方向,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宗教对人的约束,并未涉及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宗教对人的约束,体现了宗教的教化功能,故C项正确;“约束人的行为”不等于“约束人的自由”,故D项错误。7.法国传记作家莫洛亚指出:“如果17世纪是路易十四的世纪,那么,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伏尔泰地位如此崇高的主要原因是他()A.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B.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C.倡导“社会契约论” D.对启蒙运动做经典总结解析:选B提出三权分立学说的是孟德斯鸠,故A项错误;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故B项正确;倡导“社会契约论”的是卢梭,故C项错误;对启蒙运动做经典总结的是康德,故D项错误。8.霍克海默在《启蒙的辩证法》中指出:“就进步思想的最一般意义而言,启蒙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使人们摆脱恐惧,树立自主。但是,被彻底启蒙的世界却笼罩在一片因胜利而招致的灾难之中。”以下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A.过分否定权威产生社会性危机B.教会不满被抨击进行疯狂报复C.理性要成为判断是非唯一标准D.启蒙思想导致了社会秩序混乱解析:选A“被彻底启蒙的世界却笼罩在一片因胜利而招致的灾难之中”表明过分否定权威产生社会性危机,A项正确。9.启蒙运动的参与者中,孟德斯鸠列举被告的种种权利,卢梭为儿童的权利辩护,伏尔泰为司法不公的受害者平反昭雪,康德分析世界和平的前提条件。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A.捍卫人道精神 B.倡导人性解放C.批判专制统治 D.呼吁宗教宽容解析:选A材料中“被告的种种权利,卢梭为儿童的权利辩护,伏尔泰为司法不公的受害者平反昭雪”说明捍卫人权,故A项正确。10.(2018·常熟期中)“他们将自己视为大无畏的文化先锋,并且有义务引导世界走出充满着传统教义、非理性、盲目信念以及专制为目的的‘黑暗时期’,他们应用理性之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他们”发起的运动()A.复兴了古代希腊人文精神B.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C.冲击了欧洲封建专制统治D.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产生解析:选C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理性”,可知这场运动指的是启蒙运动。复兴了古代希腊人文精神是文艺复兴,故A项错误;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是宗教改革,故B项错误;冲击了欧洲封建专制统治是启蒙运动,故C项正确;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产生是文艺复兴,故D项错误。11.苏格兰引领启蒙风气之先。17世纪末,苏格兰居民识字率高达75%,高校入学率居欧洲之冠。1768年,《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即在爱丁堡问世,科技在其中占很大分量,表现出鲜明的“苏格兰特色”,形成了英法启蒙并驾齐驱的局面。“苏格兰特色”显示英国的启蒙运动()A.注重知识普及 B.热衷政治革命C.缺乏理性思考 D.追求人性解放解析:选A“苏格兰引领启蒙风气之先。17世纪末,苏格兰居民识字率高达75%,高校入学率居欧洲之冠”表明英国的启蒙运动注重知识的普及,故A项正确。12.(2018·南京调研)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能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维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镜子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这一观点强调()A.政治革命,推翻专制 B.批判质疑,理性思考C.主权在民,人人平等 D.信仰自由,社会契约解析:选B材料中康德强调的是思想自由,要有理性思考,学会批判质疑,认为政治革命不能实现思维方式的真正改革,故B项正确,A项错误;主权在民,人人平等与材料中康德强调思想自由不符,故C项错误;社会契约思想是卢梭的思想,材料中康德强调的是思想自由,故D项错误。13.孟德斯鸠曾不止一次用渔网的比喻来解释“政治自由”:在一个治理良好的政府下,人民处于法律之下,尽管像鱼身处渔网之中,却相信自己是自由的。这反映了他()A.提倡受法律保护的自由 B.推崇分权制衡下的民主C.主张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D.强调政治自由的重要性解析:选A根据材料“人民处于法律之下……却相信自己是自由的”可知,孟德斯鸠提倡法律秩序下的自由,故A项正确;材料主题是法律与自由的关系,与分权制衡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封建专制的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自由应受法律的约束,故D项错误。14.自从卢梭发表小说《爱弥儿》之后,法国年轻人模仿小说中的情节,要做“居住在城里的野蛮人”。路易王太子也深受《爱弥儿》的影响,按照卢梭的观点教育他的儿子,学一门手工匠人的手艺。这些现象的出现反映出()A.卢梭的启蒙学说得到普遍认同B.雇佣劳动制度已遍及法国城乡C.理性主义是法国社会普遍共识D.启蒙运动促进了社会观念变化解析:选D根据材料中要做“居住在城里的野蛮人”“学一门手工匠人的工艺”说明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故D项正确。15.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批判宗教神学C.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 D.促进思想解放解析:选C“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指思想解放,“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指新的民主制度,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5分)16.(2017·江苏高考)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两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们提出并发展了人文主义。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材料二科学的人文主义是在保持和光大旧人文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给它注入旧人文主义所匮乏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其新颖之处在于:明白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根基之一;对激进的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浪漫主义适当加以节制;依靠科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科学衍生的物质力量,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科学理应是而且必须是为人的和属于人的,为的是人的最高和长远的福祉。没有人文情愫关怀的唯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以上材料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8分)(2)据材料二,概括“科学的人文主义”的内容。(4分)(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科学的人文主义”。(3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一“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强调了人性但并未摆脱神学观;由材料一“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可知,启蒙运动强调理性和科学。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基础、阶级基础和自然科学的发展等方面分析二者产生差异的原因。第(2)问,由材料二“明白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根基之一”“对激进的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浪漫主义适当加以节制”“依靠科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科学衍生的物质力量,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科学理应是而且必须是为人的和属于人的,为的是人的最高和长远的福祉”概括即可。第(3)问属于开放性设问,结合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进行评析,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差异:文艺复兴:强调人性;未摆脱神学观。启蒙运动:强调理性;强调科学。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自然科学的发展。(2)内容: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宇宙观);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法则(反对享乐主义和过分强调人的作用);坚持科学的发展理念;提倡科学的人性化。(3)评析:消除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之间的对立;防止滥用科学;赋予科学主义以人文精神(情愫)。(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普罗塔戈拉认为,人以自身的感觉获得知识,也以感性的欲望和私利的追求作为道德的标准,道德是因人而异的。这说明他()A.主张以教育培养道德 B.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C.持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D.仍抱有传统神学观念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在普罗塔戈拉看来,道德是以欲望和追求为培养目标的,故A项错误;普罗塔戈拉作为智者学派的代表,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故B项正确;人的感觉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而非客观唯心主义,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传统神学观念的相关提及,故D项错误。2.“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下列选项属于材料中“他”主张的是()A.人的感觉是万物尺度 B.教育使人认识美德C.人非达到目的的工具 D.法律是理性的体现解析:选B材料中“他”强调“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在教育方法上“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由此推断“他”是苏格拉底。A项属于智者学派的观点;B项属于苏格拉底的主张;C项是康德的主张;D项属于启蒙思想家的主张。3.苏格拉底从来不向听他讲学的人索取金钱报酬,他接待了许多希望听他讲学的人,其中有本国公众,也有外国人。苏格拉底认为,获取报酬无异于迫使自己当奴隶。这反映了他()A.提倡有教无类 B.推崇“美德即知识”C.崇尚意志自由 D.反对狭隘民主解析:选C材料的主旨是,苏格拉底讲学中反对索取金钱报酬,这说明苏格拉底不愿充当金钱的奴隶,即崇尚人格和精神的自由,故C项正确。4.如图是欧洲“画圣”拉斐尔于1507~1508年所画的宗教题材画——《花园中的圣母》,关于这幅画理解正确的是()A.体现了西方人文精神的最初觉醒B.冲击了中世纪天主教神学世界观C.彻底动摇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D.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权威解析:选B西方人文精神的最初觉醒指的是雅典自然哲学的产生,发生在约公元前7世纪,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强调个性解放,突出人的价值,将研究和关注的重点从神转移到世俗的人身上,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世纪天主教神学世界观,故B项正确;彻底动摇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指的是19世纪60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故C项错误;否定了罗马教会的宗教权威是欧洲16世纪宗教改革的重要成效,故D项错误。5.他们提出“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是无所不有”的口号,他们非常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他们歌颂人的智慧和力量,赞美人性的完美与崇高,他们追求“人”的本能发挥,追求真善美的动力。材料中的“他们”()A.倡导“人是万物的尺度”B.力图推翻罗马天主教会统治C.以“人性”反对“神性”D.描绘未来社会的“政治蓝图”解析:选C“他们歌颂人的智慧和力量,赞美人性的完美与崇高,他们追求‘人’的本能发挥”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表现,文艺复兴时期以“人性”反对“神性”,故C项正确。6.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认为: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以往一直受到严重抑制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据此,以下对文艺复兴影响的理解错误的是()A.有利于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潜能B.最大贡献是推动人文主义达到顶峰C.开启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D.冲击了宗教神权对个性发展的束缚解析:选B推动人文主义达到顶峰的是启蒙运动,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7.14~15世纪,欧洲的人们逐步背离上帝,崇拜自我或崇拜世间的人或物,并鲜明地提出了“服从你的意欲而行”。材料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资本主义萌芽兴起 B.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C.生物进化论的传播 D.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解析:选A14~15世纪,欧洲的人们批判封建神学,“崇拜自我或崇拜世间的人或物”,“服从你的意欲而行”,表明此时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人文主义得到传播,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故A项正确。8.马丁·路德认为,“上帝是全能的,但是,信者就是上帝”,“上帝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使他的意念服从于我们的意志”。上述观点()A.培育了精神生活中的个人自由倾向B.树立起了躬行勤俭的个人神职观念C.以人的无上价值否定了上帝的存在D.强调依赖上帝获得救赎的信仰原则解析:选A材料“上帝是全能的,但是,信者就是上帝”强调了个人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上帝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使他的意念服从于我们的意志”强调个人精神上的自由,故A项正确。9.“人们对基督教神学教条的开始怀疑的缘由主要有两大发现:一是新大陆的发现,二是地球在围绕太阳转。《圣经》居然对这两个事实只字未提!一下子就发生了信仰危机。”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阐述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B.阐述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原因C.阐述了宗教改革的原因D.阐述了启蒙运动的原因解析:选D经济上的新大陆的发现和思想上的“日心说”引发了人们的信仰危机,从而引发了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故D项正确。10.(2018·泰州中学期中)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卢梭给旧秩序带来的威胁超过启蒙运动时期其他任何思想家。他的理论被视为具有真正的革命性,是对国王、教会和贵族权力的直接挑战。法国大革命期间,他的名字被用来为民主制度申辩。”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卢梭提出()A.防止君主独裁的分权思想B.抨击等级制度的平等观念C.捍卫人民主权的民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上市居间合同范本
- 2025年沈阳货运资格证考试中心
- 农资货物销售合同范本
- 出售桌球桌子合同范本
- 全手机购销合同范本
- 劳动解约合同范本
- 划线施工合同范例
- 《第一单元 参考活动1 唱响团歌》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苏少版八年级上册
- 内墙翻新粉刷合同范本
- 3人合伙养殖合同范本
- 《鱼类的骨骼系统》
- HBZ 131-2020 高温合金母合金选用原材料技术要求
- 车辆工程毕业设计(论文)-电动叉车设计
- 生物化学绪论
- 公路工程项目隐隐蔽工程管理办法
- 法兰蝶阀螺栓配用表正式版
- PCCP安装与水压试验
- 中国民间艺术 ppt课件
- 景观生态学教学大纲(共10页)
- 电子舌技术在普洱茶品质识别中应用的研究
- 锻件的结构设计与工艺性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