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江苏省扬州市教院化学九上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江苏省扬州市教院化学九上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江苏省扬州市教院化学九上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江苏省扬州市教院化学九上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江苏省扬州市教院化学九上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江苏省扬州市教院化学九上期末统考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关于碳的几种单质的组成和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碳的还原性将四氧化三铁冶炼成铁B.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制造石墨电极C.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所以可用来切割大理石D.利用活性炭的稳定性来吸附刚装修的房屋里的甲醛2.“2H+”表示A.2个氢原子 B.2个氢离子 C.2个氢分子 D.2个氢元素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B.沙里陶金C.铁锅生锈D.蜡烛燃烧4.下列实验操作或设计正确的是()A.塞紧橡皮塞 B.吸取液体C.氧气验满 D.摆放试管5.科学设计和规范操作直接关乎实验的成败。下图中不正确的是A.闻气味 B.验证燃烧条件C.监测气体流速 D.熄灭酒精灯6.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A.构成:都是有分子构成的物质,且都含有氧分子B.性质:常温下均为气体且都易溶于水C.用途:氧气可以做燃料,二氧化碳可以用作气体肥料D.转化:在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7.如图所示,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图1探究溶液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图2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C.图3探究温度对品红扩散速率的影响D.图4比较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8.我国自主研发的龙芯CPU已经应用于包括北斗卫星在内的十几种国家重器中,芯片作为所有电脑、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它是以高纯度的单质硅(Si)为材料制成的。用化学方法制高纯硅的反应原理为:①2C+SiO2═2CO↑+Si(粗硅)②Si+2Cl2SiC14(液态)③2H2+SiCl44HCl+Si(高纯硅)。其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① B.①② C.②③ D.①③9.手机、笔记本电脑及其他便携式电子设备需要用到大量的锂电池,其电源的正极材料为钴酸锂(LiCoO2)(Li元素的化合价为+1)下列有关钴酸锂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氧化物B.钴元素化合价为+2C.含有两种金属单质D.Li、Co、O三种元素质量比是7∶59∶3210.下列关于木炭与氧气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黑色固体减少 B.生成无色气体C.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 D.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11.下列关于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活性炭和金刚石都是碳的单质,性质相同B.吃炭火锅时,要注意开窗通风C.检验CO2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D.可以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12.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爆炸原理为:3C+S+2KNO3X+N2↑+3CO2↑,则X的化学式为A.K2S B.H2O C.SO2 D.K2SO413.考古学家通过测定碳14的含量等方法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212万年。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A.6 B.8 C.14 D.2014.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B.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C.用水灭火,既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又能使可燃物隔绝空气D.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免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15.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目的的是A.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用铁丝替代红磷在空气中燃烧B.分离MnO2和KCl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水溶解后过滤C.鉴别H2、CH4、CO三种气体: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人集气瓶内,观察现象D.比较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将铁和铜分别放人稀盐酸中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下图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几种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有编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2)利用上述A、D装置的组合可以制取的一种气体是_____________,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3)某同学欲收集一种难溶性气体,认为E装置可以代替B装置。请简述该同学应如何使用E装置____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现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60g充分加热,使之完全反应,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质量变化如图所示。(1)可制得氧气的质量是多少克?。(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3)加热至t1时刻,测得固体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为22%,则此时生成氧气的质量(m)为多少克?18.(8分)为测定某石灰石矿中碳酸钙的含量,现称取12.5g石灰石矿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得到二氧化碳气体4.4g(假设生成的气体全部逸出)。请计算:该石灰石样品含Ca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是两种常见的气体。(一)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可供选择的仪器如下。(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2)组装整套装置时,可选用上图中的A、B、H、I、J、L、P和_______;(3)制取CO2后的液体不能随意排放,是因为废液中可能含有_______。(二)实验室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该反应中固体总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反应结束后,生成氯化钾的质量是_______g;图中P点对应固体成分为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D【详解】A、利用碳的还原性将四氧化三铁冶炼成铁,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制造石墨电极,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所以可用来切割大理石,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来吸附刚装修的房屋里的甲醛,不是利用稳定性,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2、B【详解】A、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个氢原子表示为“2H”,故A不正确;

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离子可表示为2H+,故B正确;

C、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氢分子可表示为2H2,故C不正确;D、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D不正确。故选B。3、B【解析】A.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乙醇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B.沙里陶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C.铁锅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D.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故选B。【点睛】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4、D【解析】A、根据把橡皮塞塞进试管口的方法进行分析;B、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C、根据氧气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D、根据摆放试管的方法进行分析。【详解】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故操作错误;B、吸取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故操作错误;C、氧气验满时,带火星的木条应放在集气瓶口,不能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故操作错误;D、试管洗干净后要倒放在试管架上,故操作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5、B【详解】A、闻药品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味飘进鼻孔中,切勿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气味,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B、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铜片上的红磷和热水中红磷均不燃烧,无法验证燃烧条件,符合题意;C、氧气进入盛有水的瓶中,会产生气泡,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可以观察到氧气的流速,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D、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6、D【详解】A、构成:都是有分子构成的物质,二氧化碳中没有氧分子;故选项错误。B、性质:常温下均为气体,氧气不易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选项错误。C、用途:氧气有助燃性,可以做助燃剂,二氧化碳可以用作气体肥料;故选项错误。D、转化:动植物呼吸作用能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在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7、B【详解】A、图1中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以及二氧化锰的质量一样,只有过氧化氢的浓度不能,故能探究溶液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不符合题意,选项错误;

B、图2中变量太多,不能用于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符合题意,选项正确;

C、图3中水多的体积、品红的质量和颗粒大小一样,只有温度不同,故能探究温度对品红扩散速率的影响,不符合题意,选项错误;;

D、图4中气体的体积相同、石灰水的量相同,只有气体的类别不同,故能比较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不符合题意,选项错误。故选B。8、D【详解】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反应。①符合置换反应的条件;②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③反应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故选①③,答案为D。9、D【解析】A.钴酸锂(LiCoO2)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B.锂(LiCoO2)中Li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为-2价,钴元素化合价为:0-(+1)-(-2)×2=+3价,故错误;C.锂(LiCoO2)中含有两种金属元素,故错误;D.锂(LiCoO2)中Li、Co、O三种元素质量比是7:59:(16×2)=7:59:32,正确。故选D。10、C【解析】A、木炭燃烧生成无色气体,黑色固体减少,正确;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气体,正确;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错误;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正确。故选C。11、B【解析】A、活性炭和金刚石都是碳的单质,但活性炭和金刚石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物理性质不相同,故选项错误;B、木炭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所以吃炭火锅时,要注意开窗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选项正确;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检验CO2的方法用澄清石灰水,故选项错误;D、在二氧化碳中少量一氧化碳难以燃烧,所以不能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活性炭、金刚石、石墨都是碳的单质,但活性炭、金刚石、石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物理性质不相同。12、A【详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故X的化学式为K2S。故本题选A。13、A【详解】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故A正确。14、C【详解】A、将木柴架空燃烧,能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说法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B、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的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产生的烟尘;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到高处,故要尽量贴近地面逃离。故B不符合题意。C、用水灭火,水能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C符合题意;D、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蔓延,不利于灭火。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5、D【详解】A、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不符合题意。B、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加水溶解后过滤,只得到潮湿的二氧化锰固体和氯化钾溶液,应该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故不符合题意。C、H2、CH4、CO三种气体均具有可燃性,均能燃烧,产生淡蓝色或蓝色火焰,不能鉴别,不符合题意。D、将铁和铜分别放入稀盐酸中,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符合题意。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分液漏斗集气瓶氧气E装置充满水后正放,气体由b端进入(或E装置充满水后倒放,气体由a端进人)【分析】选用装置来研究氧气的制取。【详解】(1)①的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②的仪器名称是集气瓶。(2)A装置是固体和液体不需加热型的反应装置,D装置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A、D组合可以制取的一种气体是氧气,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合理即可)。(3)用E装置代替B装置来收集气体,因为B装置是排水法收集气体,所以使用E装置操作是E装置充满水后正放,把气体由b端通入。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19.2;49g;10【详解】解:(1)由图像可知:制得氧气的质量为19.2g;(2)设: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x=49g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49g;则二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