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文化与中国古典园林_第1页
神仙文化与中国古典园林_第2页
神仙文化与中国古典园林_第3页
神仙文化与中国古典园林_第4页
神仙文化与中国古典园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神仙文化与中国古典园林目录第一章为何研究园林的神仙文化第二章

中国神仙文化简述第三章神话与中国古典园林的萌芽第四章神仙文化和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模式第五章结语第一章为何研究园林的神仙文化中国园林有实际的宗教上和哲学上的玄学背景,是一种介于永恒的乐园和尘世之间的空间。事实上,中国古典园林从诞生之时就与中国的神仙思想结下了不解之缘。

——英国当代著名建筑理论家查尔斯.詹克斯从周文王的灵台灵囿,到秦始皇的阿房宫,再到汉武帝的上林苑,神仙传说始终在皇家园林的建设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第一章为何研究园林的神仙文化周文王的灵台灵囿秦始皇的阿房宫汉武帝的上林苑到了魏晋时期,玄学的兴盛,使得神仙思想在上层知识分子中也扎下了根,他们为了追求神仙理想,写诗作画,再就是造园,于是山水诗,山水画,以及受之直接启示而产生的山水园林第一次正式登上了中国文化的舞台,并在之后的二千余年中始终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这些士大夫也成为中国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造园活动家。第一章为何研究园林的神仙文化早期士大夫山水园林魏晋玄学思想神仙文化伴随着的上层知识分子造园活动深深地注入了园林的每一个角落。第一章为何研究园林的神仙文化第一章为何研究园林的神仙文化神仙思想和中国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儒、道、释正是在此而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文化凝聚力。第二章中国神仙文化简述释神仙思想在其发展过程中,从早期对长生不老的鼓吹到后来分别吸收了以“天命”为最高追求的儒家思想,以“道”为核心的道家思想,以“厌世”为主张的释家思想,以及阴阳五行等思想,最终将这些概念重新融为一体。第二章中国神仙文化简述神仙思想是一种带有神秘色彩的玄文化。第二章中国神仙文化简述第二章中国神仙文化简述园林的萌芽离不开人类的精神活动,在精神活动上,园林的萌芽则源自于先民对自然的崇拜信仰和由此产生的神话。第三章神话与中国古典园林的萌芽女娲补天图先人崇拜的自然仙境八仙过海图基督教的《圣经》里所记载的“伊甸园”,即古代犹太民族对人间园林的理想化、典型化。第三章神话与中国古典园林的萌芽伊甸园佛教的净土宗宣扬众生修成正果之后可以前往生西天的极乐世界,这个世界便是对理想园林的向往。第三章神话与中国古典园林的萌芽西方极乐世界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中提到的安拉为信徒们修造的“天园”,便是他们心中的理想园林。第三章神话与中国古典园林的萌芽伊斯兰教天园园林是一种充满想象的现实创造,具有“拟幻为真”的现实品格。在这一点上,中国古典园林起源于对中国神话中昆仑神话和蓬莱仙境的模拟。第三章神话与中国古典园林的萌芽蓬莱仙境昆仑神话第一节昆仑神话和园林景观模式无论是在上古神话中,还是在道教传说中,昆仑山都被描述成可望而不可即的神山仙境。第四章神仙文化和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模式第二节“昆仑神话”对园林建筑的影响1、“山环水绕”的造园模式2、“台(观、阁)”的建筑3、模拟“仙境”第四章神仙文化和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模式这一理念不仅体现在对仙境的构想上,也体现造园地点的选择上。在选择造园地点时,人们普遍认为山水风景环境是造园的最佳地点。1、“山环水绕”的造园模式扬州瘦西湖及蜀岗,镇江南山,无锡惠山及太湖之滨,苏州石湖及灵岩、天平山,杭州西湖等处,自古至今均是园林荟萃之地。1、“山环水绕”的造园模式扬州瘦西湖镇江南山杭州西湖无锡太湖苏州石湖北京西北郊昆明湖、玉泉山一带,从元、明开始,便集中了许多园林,到清代中叶,除了所谓“三山五园”等大型山水苑囿之外,光私家园林便有三十五家。之所以会如此集中,主要是因为那里有山有水,能造出好景来。1、“山环水绕”的造园模式昆明湖玉泉山昆仑神话对园林建筑的另一影响是园林中“台”的建筑。“台”即是用土筑成的高台,它的用处是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2、“台(观、阁)”的建筑昆仑山是难以企及的,因此统治者就模拟圣山,筑台登高,以通于天上的神明。2、“台(观、阁)”的建筑秦汉及其以前,帝王筑台之风极其兴盛,传说中的帝尧、帝舜都曾修筑高台以通神灵。夏代的启筑钧台,殷纣王建鹿台,周文王的灵台,周灵王的昆昭台,楚灵王的章华台、吴王夫差的姑苏台等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台。2、“台(观、阁)”的建筑鹿台复原图姑苏台复原图随后,台的观游功能逐渐上升,并逐渐与宫室、园林相结合而成为宫苑里面的主要构建物。2、“台(观、阁)”的建筑模拟神山的琼楼玉宇,是古代宫苑又一传统,也是昆仑神话对园林建筑的影响。据说,桀和纣曾以极大的热忱拟制过昆仑山中的“倾宫”、“璇室”,以致耗尽国力。3、模拟“仙境”昆仑仙境模拟蓬莱仙境模拟第三节蓬莱仙话和海岛仙山景观模式1、华林园天渊池2、西苑北海3、圆明园福海4、颐和园昆明湖5、避暑山庄“芝径云堤”第四章神仙文化和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模式华林园,原名芳林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洛阳城中著名的皇家园林,始建于曹魏时期。在海内作蓬莱山,山上有仙人馆,上有钓鱼殿。蓬莱仙境在园林中得到充分的显现。1、华林园天渊池蓬莱仙境模拟图西苑在是历史上仅次于西汉上林苑的一座特大型的皇家园林。总体布局以人工开凿的最大水域“北海”为中心。又凿北海周环四十里,中有三山,效蓬莱、方丈、瀛洲,上皆台榭回廊,水深数丈。西苑大体上仍然承袭着汉以来的“一池三山”的宫苑模式。2、西苑北海西苑北海北海台榭福海是圆明园中最大的水面,湖中央置三岛,池中造三山,是我国古代苑囿的造园传统,它象征着东海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这种布局以小喻大,表示天上人间都被囊括在这三壶方丈之中。3、圆明园福海福海圆明园总图被毁前的圆明园福海图昆明湖水面广阔,由堤岸划分为三个区域。水面西、南、北各有岛屿。如果西堤略去不计,昆明湖水面三大岛鼎列的布局很明显的表现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传统模式。4、颐和园昆明湖昆明湖总图昆明湖远景“芝径云堤”也是对“一池三山”的园林手法的沿用。只不过避暑山庄的三岛的处理手法更别出心裁,从一径分三枝,如灵芽自然衍生出来一般。三岛的大小体量层次分明,形成不对称的三角形。5、避暑山庄“芝径云堤”避暑山庄总图芝径云堤建筑蓬莱仙话和海岛仙山的布局方式对中国园林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有益的影响。其原因主要在于:第一,大大提高了水体在园林景观中的地位。第二,为复杂山水体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第三,促进园林造景四要素(山水、地形、植物、建筑)的组合关系的建立。第三节蓬莱仙话和海岛仙山景观模式第四节葫芦神话与“壶中仙境”模式1、葫芦神话与葫芦图案2、“壶中天地”的园林空间原则第四章神仙文化和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模式葫芦在中国吉祥文化中,是吉祥物的典型。并作为吉祥的象征符号大量的出现在古典园林建筑中。相传人类的始祖伏羲、女娲兄妹是从昆仑(葫芦)山中诞生的。葫芦是由他们首次栽培出来的,由此繁衍出人类,葫芦象征孕育人类的母体。1、葫芦神话与葫芦图案“葫芦”作为园林建筑构件样式或图案,在园林的门洞、铺地、亭子及装饰图案上随处都可以看到。1、葫芦神话与葫芦图案壶中天地的传说影响及其深远,它成为理想境界的代称,并被运用到了园林创作和建筑当中,尤其是私家园林的创作中。2、“壶中天地”的园林空间原则园林从秦汉发展到南北朝之后,园林规模就有从宏大变为精小的趋势,中国的造园者们力图在有限的“壶中天地”内,创造出深广的艺术空间和丰富的艺术变化,力求小中见大。2、“壶中天地”的园林空间原则狮子林拙政园留园沧浪亭园林艺术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双重体现,而神仙文化是中国文化土壤中的一种特有的产物,它沉淀这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意识,对中国的古典园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五章结语静宜园畅春园复原图它们对园林建筑和园林艺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五章结语静明园颐和园一、对园林景观模式的影响主要是仙境和神域景观模式,包括昆仑山模式、蓬莱模式(海上仙岛模式)和壶天模式(“洞天仙境”模式)。三个具体的景观模式,分别以高峻、海上仙岛和洞天仙境为主要特征。这几种模式用多种方式按照比例随意组合,形成各种理想的景观。第五章结语二、对园林意境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壶中天地”上,“壶中天地”不仅仅是仙话,而且慢慢演变成为一种园林创作手法,从魏晋开始到唐宋时期大规模运用,再到元明清被广泛接受和运用。它背后反映了中华民族尤其是文人心态上的变化,由积极进取转为偏居一隅,追求“中隐”的哲学,园林的建筑也是由大到小,小中见大,最后趋于精致。第五章结语三、对园林建筑的影响园林中的很多建筑如亭、阁、楼、台甚至铺地都以这些神话故事为题材,或以此为造景主题,表达园主人的美好的追求和愿望。第五章结语圆明园胜景第五章结语圆明园四十景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