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十二单元提升强化练_第1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十二单元提升强化练_第2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十二单元提升强化练_第3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十二单元提升强化练_第4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十二单元提升强化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提升强化练(十二)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梅州市高三质检)孔子说:“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孟子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荀子说:“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上述义利观()A.是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源B.是先秦儒学批判现实的产物C.体现先秦儒学对利的完全否定D.直接把天理和伦理道德联系起来解析:材料重点强调的是义利观,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故A项错误;孔子、孟子和荀子批判当时社会上一些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行为,是先秦儒学批判现实的产物,故B项正确;依据材料“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等,先秦儒学并没有完全否定利,故C项错误;把天理和伦理道德联系起来的是宋明理学,故D项错误。答案:B2.马端临在《文献通考·职役考》指出:“秦人所行什伍之法,与成周一也。然周之法则欲其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是教其相率而为仁厚辑睦之君子也。秦之法,一人有奸,邻里告之,一人犯罪,邻里坐之,是教其相率而为暴戾刻核之小人也。”这说明秦什伍制()A.融合了儒家思想B.体现了法家思想C.是西周之制的传承D.是郡县制度的完善解析:儒家思想材料未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中主要讲“什伍之法”,即连坐法,是商鞅变法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采纳的是法家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中提到周之法教民为君子,而秦法教民为小人,故C项错误;郡县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B3.汉代桑弘羊认为:“春夏生长,利以行仁;秋冬杀藏,利以施刑。”其观点()A.体现了汉初无为而治的理念B.表达了对独尊儒术的强烈不满C.体现了重农抑商的经济观念D.反映了汉代法律儒家化的特点解析:汉初的无为而治思想强调的是“以静制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独尊儒术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法律观念,不是重农抑商的经济观念,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西汉桑弘羊认为春夏是万物生长时期,应该实行仁政,而秋冬则是生命蛰伏时期,适合实行刑法,体现的是汉代法律与儒家思想的结合,故D项正确。答案:D4.下列各项为古代中国“学在官府”现象的演变,次序正确的是()时代三代东周秦朝汉朝发展盛衰盛衰A时代三代东周秦朝汉朝发展盛衰盛盛B时代三代东周秦朝汉朝发展衰盛衰盛C时代三代东周秦朝汉朝发展盛衰衰盛D解析:三代时期(即夏商周时期)教育被官府垄断,故三代时期是盛;东周(即春秋和战国时期),孔子创办私学,打破官府对教育的垄断,汉代自汉武帝始,推行儒学,创办太学以及全国各郡设立学校,形成官学系统,故B项正确。答案:B5.德国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被统治者服从统治者的支配有暴力、经济等因素。但是,除了这些以外,通常还需要一个更深层次的要素—对正当性的信仰。”能够用来佐证该观点的是()A.孟子宣扬的“民贵君轻”B.董仲舒提出的“君权神授”C.朱熹倡导的“格物致知”D.王阳明主张的“知行合一”解析:孟子的“民贵君轻”,并不为许多统治者所接受,也不能反应君主统治的正当性,故A项错误;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利用百姓的畏天思想,阐明天子承天而治,顺天应民,与材料“对正当性的信仰”相符,故B项正确;朱熹的“格物致知”,讲求的是探究“理”的方法,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王阳明“知行合一”是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6.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出自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李贽也主张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并强调人的正当私欲。这说明他们()A.否定传统权威,倡导个性自由B.没有辩证看待孔子的历史作用C.反对盲信孔子,主张顺时而变D.批判了儒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解析:根据材料“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出自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得出两人都反对以孔子的思想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倡导个性自由,故A项正确。答案:A7.(2017·德州市高三模拟)黄宗羲提出:“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顾炎武认为:“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这些言论()A.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B.反映了两人对明清易代的认可C.说明了清初思想控制的松弛D.秉承了战国以来民贵君轻的思想解析:材料思想出自于封建土地私有制,不能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反映两人对明清易代的认可,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清初思想控制的松弛,故C项错误;据材料“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和“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可知秉承了战国以来民贵君轻的思想,故D项正确。答案:D8.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最常用的仍然是耗费人力的雕版印刷术;元代发明了转轮排字,资本投入是增加了,但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后来转轮也慢慢消失了。这表明了当时()A.劳动力过剩B.轻视科技发明C.雇佣制广泛存在 D.文化需求低迷解析:材料“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最常用的仍然是耗费人力的雕版印刷术”说明当时不缺乏劳动力,印刷技术的革新没有得到推广,材料“元代发明了转轮排字,资本投入是增加了,但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后来转轮也慢慢消失了”表明当时的技术革新没有得到应用是因为不需要节省劳动力,故A项正确;轻视科技材料中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雇佣制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重要标志,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文化需求低迷与材料的内容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9.宋朝是一个文化开放的时代,涌现出大量的才子、才女,他们在地域分布上都呈现出“东南最盛,京师其次,蜀地第三,其他地区则相当稀疏”的特点。这表明()A.宋代才女与才子艺术成就相当B.宋代女子与男子社会地位相同C.文化盛衰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D.“重文抑武”促使社会文风兴盛解析:材料只说到出现大量的才子、才女,但并未比较他们的艺术成就,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比较男女社会地位,故B项错误;“才子、才女,他们在地域分布上都呈现出‘东南最盛,京师其次,蜀地第三,其他地区则相当稀疏’的特点”。可看出在地域分布上,他们主要出自南方,结合所学可知,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繁荣,已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因此反映文化盛衰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重文抑武”,故D项错误。答案:C10.明代胡应麟在分析小说盛行的原因时指出:“古今著述,小说家特盛……夫好者弥多,传者弥众,传者日众则作者日繁。”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A.小说成为明代唯一受欢迎的书籍B.明代商品经济发达,市井生活丰富C.明代社会精神追求日益下降D.明代小说呈现世俗化特征解析:“夫好者弥多,传者弥众”说明小说受欢迎,但不能说成是唯一受欢迎的书籍,故A项错误;小说是市民阶层的产物,“传者日众则作者日繁”与市井生活丰富不相符,故B项错误;明朝小说繁荣反映了明朝市民阶层的壮大,不同阶层有不同的文化追求,认为小说繁荣是明代社会精神追求日益下降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小说是市民阶层的产物,也说明小说具有世俗化特征,故D项正确。答案:D11.文人画是士大夫思想、才情与德行的自然流露,文人画审美以悟道、体道、践道为终极理想。以下各项与文人画体现的“精神境界”相通的是()A.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B.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C.大道无形,生育天地D.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解析:“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体现的是立法的基本准则,与材料阐述不相符,故A项错误;“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体现的是思想家的人伦道德情操,与材料不相符,故B项错误;“大道无形,生育天地”体现的是唯心哲学家的哲学理念,与材料不相符,故C项错误;“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体现天人合一的终极理想,故D项正确。答案:D12.(2017·宜昌市高三调研)有学者指出,昆曲在获得它的崇高地位时,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却并没有在市场上得到充分认可,它是千百年来雅文化传统在表演艺术领域里最集中、最典型的结晶,而在演出市场上,民众比起文人士大夫群体来,却是更具有发言权的群体。由此可见,京剧在晚清取代昆曲成为主流戏曲形式,主要是因为京剧()A.艺术审美价值更高B.内容贴近民众生活C.符合晚清政治潮流D.迎合民众文化需求解析:在演出市场上,民众是更具有发言权的群体,京剧的流行,反映出其迎合市民的需求,艺术审美价值不是很高,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京剧内容的世俗化,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京剧与晚清政治潮流的关系,故C项错误;民众是更具有发言权的群体,京剧迎合民众文化需求,是其流行的主要原因,故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顺德,集小以高达。——《周易大传》材料二朱熹《玉山讲义》载:盖闻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故圣贤教人为学,非是使人缀缉言语,造作文辞,但为科名爵禄之计,须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至于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当学问。张载在《西铭》中提到: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材料三清代末年屡次对外战争失利,中国人民遭遇了严重的民族危机。民族处在危急存亡的严重时刻,传统文化更处在动摇之中。经过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人们发出了“新文化”的号召。于是儒学、经学、理学三位一体居于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基本结束了,中西文化的异同优劣成为人们热烈讨论的主要论题。新的文化传统虽然没有建立起来,但已开始酝酿了。——张岱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演变及其发展规律》(1)根据材料一,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体现的时代精神。(10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朱熹、张载思想的主要特点。(9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传统文化发展的认识。(6分)解析:(1)材料信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可知这是那个时代的精神所在,联系所学,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士阶层著书立说,积极入世,体现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不同阶层、派别的代表人物对社会发展提出不同见解,相互辩驳、融合,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体现了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2)材料中朱熹强调“须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当学问”“张载在《西铭》中提到: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由此可知二人注重通过研究获取真知;重视道德修养,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3)根据材料“民族处在危急存亡的严重时刻,传统文化更处在动摇之中……人们发出了‘新文化’的号召。于是儒学、经学、理学三位一体居于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基本结束了,中西文化的异同优劣成为人们热烈讨论的主要论题。新的文化传统虽然没有建立起来,但已开始酝酿了”可知传统文化随时代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民族精神贯穿于传统文化发展过程的始终,联系所学,我们一直强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答案:(1)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士阶层著书立说,积极入世,体现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不同阶层、派别的代表人物对社会发展提出不同见解,相互辩驳、融合,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体现了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2)特点:注重通过研究获取真知;重视道德修养,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3)认识:传统文化随时代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民族精神贯穿于传统文化发展过程的始终;思想自由与文化开放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期关羽形象三国到隋唐《三国志》中的关羽:东汉末年名将,勇武、重义,傲慢自大、刚愎自用。隋唐时期,并未得到统治者及文人士大夫的重视和颂扬,名气也不大宋元统治者对关羽赐庙额、封王;关羽的祠庙在全国各地兴起;南宋文人对关羽忠义、英勇的形象特质进行了多方渲染;关羽故事在话本、戏曲杂剧中大量出现,刚勇、忠义、儒雅是关羽形象的主要特征;元明之际,罗贯中将关羽形象定格在《三国演义》小说中明清统治者先后加封关羽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在民间逐渐成为一个禳灾祈福之神,受到百姓的顶礼膜拜续表时期关羽形象20世纪初1917年钱玄同在写给胡适的信中说道:“明清两代,社会上所景仰之古人,就是孔丘关羽二位。不但愚夫愚妇信仰‘关老爷’,即文人学士亦崇拜‘关夫子’。此等谬见,今后及应扫荡无疑”——摘编自郭素媛《三国演义诠释史论》、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