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讲近代历史上的改革讲义_第1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讲近代历史上的改革讲义_第2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讲近代历史上的改革讲义_第3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讲近代历史上的改革讲义_第4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讲近代历史上的改革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讲近代历史上的改革考点一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改革背景(1)内忧①政治: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导致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础受到严重威胁。②经济:落后的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欧主要国家。③思想:出现了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④“十二月党人起义”:反对沙皇封建专制,主张废除农奴制、发展资本主义。⑤19世纪四五十年代,知识分子对国家现状和未来发展展开了激烈的争论。(2)外患:克里米亚战争导致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国内矛盾也进一步激化。2.酝酿改革(1)目的:化解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大国威望。(2)酝酿①亚历山大二世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坚持推行改革。②让报纸公开讨论农民问题,借助舆论力量化解来自封建地主的阻力。③成立秘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问题,设立农民事务委员会负责农奴制改革并拟订改革法令。3.改革内容(“二一九法令”)及评价(1)内容①政治: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享有公民权利。②经济: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份地须高价赎买,未付清赎金前,农民还要给地主服劳役、交代役租。③组织:强化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2)评价①进步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②局限性:具有不彻底性、掠夺性和欺骗性。(3)特点①从政治方面看,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并享有公民权利,说明其具有资本主义民主的性质。②从经济方面看,土地仍归地主所有,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具有不彻底性。同时,高额的赎金实际上是对农民的掠夺。③从整个内容来看,其目的是为了巩固沙皇统治,实现富国强兵。4.改革影响(1)经济近代化:农奴制的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俄国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2)政治近代化:在政治体制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层次的改革,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改革。改革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也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3)军事近代化: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4)教育近代化: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5)思想近代化: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考点二日本明治维新1.历史背景(1)政治:各阶层对幕府统治的不满情绪高涨,幕府面临统治危机。(2)经济:日本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发展。(3)外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入侵,日本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之中,民族危机加剧。(4)前提:倒幕派推翻幕府体制,建立并巩固了明治政府的统治。2.维新内容(1)政治①废藩置县,把全国划成3府72县,把地方置于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之下。②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取消了等级身份制和武士阶层特权。③通过公债补偿的形式逐步收回华族与士族的俸禄和禄米,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的社会体制建立起来。(2)经济①改革币制: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作为全国唯一的货币。②土地制度改革: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③地税改革:一律按地价的3%向土地所有人征收土地税,新土地税以货币支付。④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建立近代企业,政府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和人才,把私人资本引向发展近代工业的道路。(3)文化:派遣学生到欧美国家留学;按照欧美国家模式,建立近代教育体制,确立“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生活习俗方面,明治政府大力推进西化。(4)军事:实行义务兵役制,仿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大力改进军事装备,并建立现代化军工企业;进行武士道教育,军队只向天皇负责。(5)法制: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又称明治宪法,建立君主立宪制。3.历史影响(1)积极作用①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加速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富国强兵。②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③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④其成功经验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2)局限性①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形成带有浓厚封建专制色彩的日本近代天皇制。②日本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给亚洲邻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4.改革特点(1)从改革领域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和生活习俗等领域,较为全面。(2)从改革方向看,推行了全面西化的政策,大力发展资本主义,不仅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且注重更新改造。(3)从改革方式看,充分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或强制推行,或示范引导。(4)从改革内容看,在大力推行西化的同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考点三戊戌变法1.变法背景(1)社会背景①民族危机加深: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②清政府统治危机:清政府的财政危机日益严重,阶级矛盾、社会矛盾更加激化。(2)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4)思想基础①康有为: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写成《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部著作,系统地阐发了变法理论。②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明确提出中国要变法图强,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③谭嗣同:发表《仁学》,提出“冲决君主之罗网”。④严复:著有《天演论》,借进化论阐明变法主张,认为只有变法,才能“自强保种”。2.变法过程(1)开始: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共同发动“公车上书”,维新运动转入政治实践。(2)准备①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上书光绪帝,重申了国家面临的严重危机,主张学习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全面改革,引起光绪帝的强烈共鸣。②保国会的成立:1898年春,康有为在北京发起组织了保国会,在其影响下,保浙会、保川会、保滇会相继成立,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3)高潮——百日维新①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②内容、作用内容作用政治舍旧图新,力行新政;允许官民上书言事;举荐人才;精简机构,裁撤冗员,取消旗人特权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权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经济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提倡私人开办工厂,奖励创新发明;设立矿务总局;创办国家银行,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兴办邮政,裁撤驿站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文化教育废除八股;创办各种学堂;鼓励私人办学,选派学生到海外留学;准许民间创办报馆、学会;设立译书局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军事建立新式军队,装备新式武器,按新法练兵,增强海军实力增加国防力量3.变法失败(1)失败标志:戊戌政变。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大肆搜捕维新派;杀害“戊戌六君子”,废除新法,“百日维新”宣告失败。(2)失败原因①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②变法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较为薄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③改革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涉及农民问题,也就不可能广泛发动群众。④国际环境:列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改革面临着不利的国际环境。4.历史意义(1)戊戌变法是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