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_第1页
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_第2页
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_第3页
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_第4页
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累计课时:(14)

一、学习目标:

1.经历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方法。

2.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究计

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二、学习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在“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

位对齐”的算理。

三、教学过程

(-)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口算(小练习展示)

825X12=456X33=125义63=456X22=

963X41=756X34=369X64=853X33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以说代练展示)

让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特别关注平时计算错误率较高

的学生,注意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二)学习新课,合作探究,培养能力。

1.依据数学信息探究发现,解决问题。(小组合作展示)

1.课件出示以下题目:

(1)直接写出得数。

12X3=205X3=25X2=

170X5=150X3=125X2=

(2)用竖式计算:26X47=

说一说,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是什么?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再用第

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相加。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探究和计算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题1。

让学生阅读例题1,和同桌说说自己获得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读题得出:

(1)已知条件:月星小区有16幢楼,平均每幢楼住128户。

(2)所求问题: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

2.解决问题,探究计算方法。

(1)列出算式。

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指名口述算式,教师同时板书:128X16=

(2)尝试计算。

让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

教师巡视指导,特别关注平时计算错误率较高的学生,注意他们每一部分积

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算式:

2发现规律,展示总结。(学生个人展示)

让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特别关注平时计算错误率较高

的学生,注意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三).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自主设计练习,指导学生训练(以说代练展示)

讨论:怎样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学生小组讨论后师生共同小结: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

法类似,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与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

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与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

得的积相加。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

四.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课题:常见的数量关系累计课时:(15)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单价x数量=总价、速度x时间=路程”这两种数量关系,并

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发展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抽象、

概括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三位数乘两位

数笔算方法的应用价值。

二、学习重点:

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及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学习难点:

运用数学术语概括、表达数量关系,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以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口算(小练习展示)

456X45=896X35=984X65=874X24=

148X63=325X36=856X66=965X25=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以说代练展示)

指名学生口头列式,师生交流反馈。

(二)学习新课,合作探究,培养能力。

1.依据数学信息探究发现,解决问题。(小组合作展示)

一、谈话引入

1.回顾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课件出示题目)

(1)每个书包50元,4个书包多少钱?

(2)一列动车每小时行20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3)李师傅每天生产15个零件,他6天可以生产多少个零件?

指名学生口头列式,师生交流反馈。

2.导入新课。

二、交流共享

(一)教学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

1.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题2情境图。

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情境中的信息:钢笔每支12元,练习本每本3元;

要买4支钢笔和5本练习本。

2.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

一共多少钱”指的就是4支钢笔的总价。

3.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

(二)教学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1.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题3情境图。

引导学生读题,收集情境图中的信息。

2.理解“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含义。

(1)提问:情境中给出的两条信息可以称为什么?

(2)交流速度的写法和读法。

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再进行交流。

(3)认识时间和路程。

提问:行程问题中除了速度之外,还有哪些数量呢?

指名说说对时间和路程的理解。

3.探究速度、路程和时间的数量关系。

师生交流后板书: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2发现规律,展示总结。(学生个人展示)

探究速度、路程和时间的数量关系。

师生交流后板书: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三.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自主设计练习,指导学生训练(以说代练展示)

.回顾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课件出示题目)

(1)每个书包50元,4个书包多少钱?

(2)一列动车每小时行20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3)李师傅每天生产15个零件,他6天可以生产多少个零件?

四.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课题:练习五累计课时:(16)

一、学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2.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的认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在练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学习重点:

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

学习难点:

正确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口算(小练习展示)

563X58=236X37=456X67=896X26=

257X78=563X38=856X68=635X27=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以说代练展示)

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二)学习新课,合作探究,培养能力。

1.依据数学信息探究发现,解决问题。(小组合作展示)

一、知识再现

1.复习旧知识。

(1)用竖式计算。

35X168=127X45=

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2)指名说说学过的数量关系有哪些。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练习。

2.常见的数量关系的练习。

(1)完成教材第31页“练习五”第10题。

出示题目,指导学生读题,说说题目中包含哪方面的数量关系,各是社么数

量关系。

(2)完成教材第31页“练习五”第n题。

出示题目,指导学生读题,说说题目中包含哪方面的数量关系,各是什么数

量关系。

提问:这道题求哪个量?怎么求?题目中哪个量是不变的?

学生独立解答问题。

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先根据“路程=速度X时间”

求出路程,再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求出速度。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32页“练习五”第15题。

2.完成教材第30~32页“练习五”中的其余练习。

教师根据课堂时间情况进行合理安排,课堂时间不够时将剩余的练习题作为

课后作业来完成。

3.完成教材第32页“练习五”思考题。

这道题可以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练习,在巩固竖式计算方法的同时,培养

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发现规律,展示总结。(学生个人展示)

分析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X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组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三).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自主设计练习,指导学生训练(以说代练展示)

出示练习题,提问:这道题又和我们生活中什么问题有关呢?(工程问题)

组织学生结合题目认识工程问题中的“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第(1)题:24X8=192(个)

第(2)题:192+24=8(时)

第(3)题:192+8=24(个)

四.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课题:积的变化规律累计课时:(17)

一、学习目标:

1.探索、发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

乘几”的变化规律;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灵活地进行计算。

2.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

现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3.通过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

结论的严谨性与正确性。

二、学习重点:

探索、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学习难点:

经历自主探究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并应用规律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口算(小练习展示)

563X58=236X37=456X67=896X26=

257X78=563X38=856X68=635X27=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以说代练展示)

(1)学生在四人小组内验证规律。

(2)交流验证的情况。

(二)学习新课,合作探究,培养能力。

1.依据数学信息探究发现,解决问题。(小组合作展示)

一、谈话引入

1.创设问题。

小明在计算“42X5”时,将因数5写成了50并进行了计算。

问题一:小明能算出这个算式的正确答案吗?

问题二:那他算出的积和正确的答案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

让学生自由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2.导入新课。

在乘法里面,两个因数相乘就得到了积,那因数的变化是否也会引起积的变

化呢?它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积的变

化规律。(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例题4的表格。

(1)让学生独立计算,填写表格。

(2)指名汇报,课件出示学生完成的表格。

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1)独立观察。

请同学们自己观察表格中的因数和积的变化情况,想一想:一个因数不变,

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怎样变化?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交流。

学生将自己的发现在四人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巡视全班,了解各小组的交

流情况。

(3)全班汇报交流。

指名汇报交流,教师可以让参与汇报的学生到讲台前运用实物投影进行汇

报。

2发现规律,展示总结。(学生个人展示)

指名汇报交流,教师可以让参与汇报的学生到讲台前运用实物投影

进行汇报。

汇报预测:

①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乘2,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2。

②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乘10,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10。

③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乘4,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4。

④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乘5,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5。

三.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自主设计练习,指导学生训练(以说代练展示)

解决课堂导入时的问题。

提问:小明在计算“42X5”时,将因数5写成了50,他算出的积和正确的

答案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

指名汇报交流,教师进行必要的纠正。

引导学生发现:小明在计算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所以他算出

的积也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o

四.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课题: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累计课时:(18)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计

算。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及计算的能力,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学习重点:

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

学习难点:

根据因数末尾0的个数判断积的末尾0的个数。

三、教学过程

(-)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口算(小练习展示)

563X58=236X37=456X67=896X26=

257X78=563X38=856X68=635X27=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以说代练展示)

0是一个特殊的数字,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0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合作探究,培养能力。

1.依据数学信息探究发现,解决问题。(小组合作展示)

一、谈话引入

1.口算练习。

40X72=600X300=30X23=

53X30=20X70=40X22=

20X20=40X90=502X7=

2.复习有关。的运算。

5+0=20-0=

7X0=04-8=

3.导入新课。

0是一个特殊的数字,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0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例题5。

2.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组织学生读题,说说自己从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已知条件:有850平方米草坪;每平方米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15克;

每平方米草坪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20克。

所求问题:这些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多少克?

3.思考分析、解决问题。

4.教学例题5后的“试一试”。

(1)出示问题:月星小区的草坪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多少克?

引导学生列式解答,教师板书:850X20=

(2)学生尝试解答。

(3)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4)指定用简便算法的学生上台板演算式。

师:170的后面应该添几个0?为什么?

(5)追问:170后面添的两个0应该怎么对齐?

(6)教师小结:两个因数末尾都有。的乘法,可以先用。前面的数相乘,

再根据两个因数的末尾共有2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2个0。

(7)即时练习:完成教材第34页“练一练”。

学生独立计算,全班订

2、发现规律,展示总结。(学生个人展示)

①说一说用乘法解答的理由。

②说一说计算的方法、过程。

三.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自主设计练习,指导学生训练(以说代练展示)

总结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让学生交流后,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三

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相同,即:可以先用0前面的

数相乘,再根据两个因数的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四.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课题:整理与练习累计课时:(19)

一、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

法;进一步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2.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常见的数量关系,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并进一步

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二、学习重点:

回顾、整理本单元学过的知识。

学习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口算(小练习展示)

1.口算练习。

40X72=600X300=30X23=

53X30=20X70=40X22=

20X20=40X90=502X7=

2.复习有关0的运算。

5+0=20-0=

7X0=04-8=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以说代练展示)

复习积的变化规律。

提问: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复习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提问:计算因数末尾有。的乘法时,要注意什么?

(二)学习新课,合作探究,培养能力。

1.依据数学信息探究发现,解决问题。(小组合作展示)

一、知识系统整理

1.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回顾与整理。

法时,要注意什么?

2.交流质疑点。

二、查漏补缺训练

1.交流质疑点。

师:在本单元的知识点中,你感到有困难的知识点是什么?在学习的过程中,

你还有哪些疑问?

2.完成教材第38~39页”练习与应用”。

(1)完成教材第38页”练习与应用”第1题。

让学生独立进行口算,交流时说说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2)完成教材第38页“练习与应用”第2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独立笔算,教师巡视,注意观察学生竖式书写是否规范,

对因数中间、末尾有。的笔算是否能做出正确处理。

反馈时,主要要求学生说明因数中间、末尾的0的乘法在笔算时的正确计算

方法。

(3)完成教材第38页”练习与应用”第3题。

这道题是练习积的变化规律。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说说是怎样根据积的变

化规律来进行判断。

(4)完成教材第38~39页“练习与应用”第4、5、6题。

第4、5题:

学生直接根据数量关系来解答。

第6题:

先根据表格中的信息计算出这周的营运总收入,再求出每天利润的平均数,

最后计算一个月获得的利润。

2发现规律,展示总结。(学生个人展示)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独立笔算,教师巡视,注意观察学生竖式书写是否规

范,对因数中间、末尾有。的笔算是否能做出正确处理。

反馈时,主要要求学生说明因数中间、末尾的0的乘法在笔算时的正确计算

方法。

三.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自主设计练习,指导学生训练(以说代练展示)

组织学生在四人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四.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课题:用计算器计算(一)累计课时:(21)

一、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计算器上常用的按键名称和功能。

2.学会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3.感受计算器给计算带来的便利,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

二、学习重点:

认识计算器,掌握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法。

学习难点:

利用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三、教学过程

(一)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口算(小练习展示)

258X35=856X44=987X74=895X33=

456X38=369X45=856X75=658X34=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以说代练展示)

当我们遇到这种比较复杂的计算时,除了用笔算外,还可以借助一些计算工

具。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工具是计算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

计算器计算。

(二)学习新课,合作探究,培养能力。

1.依据数学信息探究发现,解决问题。(小组合作展示)

一、谈话引入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三道乘法计算的题目,同学们想算一算吗?

出示第一题:20X5o

学生很快口算出结果是100o

出示第二题:24X35o

学生不能口算出结果,但能通过笔算也能比较快地算出结果是840o

出示第三题:6987X9876o

学生看到题目后,一定会感觉很麻烦,即使笔算也要花很长时间,并且很容

易出错。

2.导入:当我们遇到这种比较复杂的计算时,除了用笔算外,还可以借助一

些计算工具。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工具是计算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

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一)认识计算器

1.学生交流对计算器的认识。

师:在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时,人们通常使用计算器。关于计算器,你知道

些什么?

学生交流对计算器的认识,预设如下:

(1)计算器是一种计算工具。

(2)计算器有很多计算功能。

(3)日常生活中使用计算器很普遍。

2.认识计算器上常用的按键。

(1)让学生取出自带的计算器进行观察。

提问:你认识计算器上常用的按键吗?

组织学生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

集体汇报时,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投影来进行介绍。

①开机键、关机键、消除键。

按“ON”键,打开打开计算器;按“OFF”键,就关掉计算器;按“AC”键,

显示屏上的数字就会全部清除为Oo

②运算符号键、数字键、等号键、小数点键。

(二)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发现规律,展示总结。(学生个人展示)

回顾交流: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优点?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再全班交流。

师归纳:用计算器计算的优点有:计算速度快、计算正确率高……

三.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自主设计练习,指导学生训练(以说代练展示)

组织练习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两点:一是按键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屏幕上

显示的数字和题目中的数字是否相同,避免按错键;二是混合运算的练习要注意

运算顺序。

四.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课题:用计算器计算(二)累计课时:(22)

一、学习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计算器的认识,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探索数学知识的方法,感受数学的形式美。

3.在有趣的探索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培养学

生探索的兴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学习重点:

体会并掌握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

学习难点:

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和蕴含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

(-)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口算(小练习展示)

564X85=658X41=528X71=362X31=

265X96=145X43=857X73=347X32=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以说代练展示)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计算器,学会了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今天,我们要用计

算器来探索一些算式中蕴含的规律。

(二)学习新课,合作探究,培养能力。

1.依据数学信息探究发现,解决问题。(小组合作展示)

一、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题目: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1236-564=546X25=

15484-43=326+18564-29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计算器,学会了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今天,我们要用计

算器来探索一些算式中蕴含的规律。(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例题3。

2.学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填写在教材上。

3.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1)展示学生完成的作业。

(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教师:将下面两题分别和第一题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独立思考。

小组内和同学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发现:被除数相同,除数乘2,得到的商等于原来的商除

以2,除数乘3,得到的商等于原来的商除以3。

4.运用规律。

(1)提问:根据发现的规律,你能直接填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吗?(课件出

示题目)

(2)让学生独立进行填写。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学生填完后,引导用计算器验算。

(3)组织汇报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42页“练一练”。

让学生先用计算器算出前三题的得数,再直接填出后面几题的得数,最后引

导用计算器验算所写的得数是否正确。

2发现规律,展示总结。(学生个人展示)

让学生先用计算器算出前三题的得数,再直接填出后面几题的得数,最后引

导用计算器验算所写的得数是否正确。

三.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自主设计练习,指导学生训练(以说代练展示)

2.完成教材第44页“练习七”第7题。

(1)引导学生观察题目左边的算式,说说算式中的规律。

(2)根据左边算式中的规律,直接写出右边算式的得数。

(3)用计算器进行

四.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课题:练习七累计课时:(23)

一、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加深对计算器的认识,巩固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法。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熟练运用计算器进行相关的计算和检验。

3.在练习的过程中,感受计算器给计算带来的便利,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

析推理的能力。

二、学习重点:

熟练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学习难点:

发现算式中蕴含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

(-)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口算(小练习展示)

489X96=452X39=962X69=256X28=

632X36=745X45=741X78=214X29=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以说代练展示)

从以下几个方面启发学生交流:

(1)计算器上各种常用的功能键。

(2)计算器的功能。

(3)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法。

追问:你知道哪些数学算式中的规律?

(二)学习新课,合作探究,培养能力。

1.依据数学信息探究发现,解决问题。(小组合作展示)

一、知识再现

1.说说你对计算器有哪些了解?

从以下几个方面启发学生交流:

(1)计算器上各种常用的功能键。

(2)计算器的功能。

(3)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法。

追问:你知道哪些数学算式中的规律?

2,导入练习。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完成教材“练习七”中的练习。(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43~44页“练习七”第3、4、5、9题。

这四道题都是巩固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法。

第3、5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第4题:先要求出每队的总身高,再求平均身高。由于数据比较多,要求学

生在用计算器计算时要特别认真,不能按错数字。

第9题:(1)先组织学生对购物发票进行观察,了解购物发票上的各个项目。

(2)根据购物发票上的信息,用计算器算出各种物品的价钱,再计算出所

有物品的总价,将购物发票填写完整。

(3)介绍发票上“人民币(大写)”那一栏的填写方法。

2.完成教材第43~44页“练习七”第6、8、10题。

(1)第6题。

让学生说一说教材中的算式分别是按什么规律写的。

用计算器计算每个算式的和。

观察各个算式的得数,说说有什么发现。

(2)第8、10题。

这两道题的规律都比较明显,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2发现规律,展示总结。(学生个人展示)

让学生说一说教材中的算式分别是按什么规律写的。

用计算器计算每个算式的和。

观察各个算式的得数,说说有什么发现。

说代练展示三.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自主设计练习,指导学生训练(以)

1.完成教材第44页“练习七”第11题。

(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目的意思。教师举例说明。(板书例子)

(2)先让每个学生按题目要求任意写一个数进行操作。

(3)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发现。

(4)全班交流。

2.完成教材第45页“练习七”第12题。

四.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一)累计课时:(25)

一、学习目标:

1.运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已知条件和问题,理解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掌

握和差问题的解题方法。

2.掌握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感受画线段图的策略在分析问题中的好

处,培养学生运用线段图进行分析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激发自主探究、创

新的精神。

二、学习重点:

理解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和差问题的解题方法。

学习难点:

掌握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线段图进行分析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口算(小练习展示)

563X58=236X37=456X67=896X26=

257X78=563X38=856X68=635X27=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以说代练展示)

谈话导入。

刚才我们采用了哪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师:通过列表的策略来分析数量关系,可以让一些复杂的问题变得浅显。除了列

表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同学们想学吗?今

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学习新课,合作探究,培养能力。

1.依据数学信息探究发现,解决问题。(小组合作展示)

一、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小明买3本故事书用了27元,小军买了5本同样的故事书需

要多少元?

(1)将题目中的信息整理到下面的表格中:

小明3本27元

小军5本?元

(2)分析表格中的信息,明确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明确:可以先算出一本故事书多少元,再计算出5本故事书多少元。

(3)学生独立解答。

一"本故事书:274-3=9(兀)

5本故事书:9X5=45(元)

2.谈话导入。

刚才我们采用了哪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师:通过列表的策略来分析数量关系,可以让一些复杂的问题变得浅显。除

了列表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同学们想学

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例题1。

让学生读题,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2.交流解题策略。

2发现规律,展示总结。(学生个人展示)

汇报预测:

解题思路一:先算出小宁有多少枚邮票。两人邮票的总数减去12枚,等于

小宁邮票枚数的2倍。

解题思路二:先算出小春有多少枚邮票。两人的总数加上12枚,等于小春

邮票枚数的2倍。

三.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自主设计练习,指导学生训练(以说代练展示)

让学生在教材的线段图上填一填,完成后组织汇报交流。

小宁:1____________________'

多(12)枚》(72)枚

小春:I---------------------------------人」.

4.看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四.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二)累计课时:(26)

一、学习目标:

1.学会用画图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从而确定合理的解题思路。

2.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获得解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

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学习重点:

感受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的价值。

学习难点:

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能借助所画的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

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

(-)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口算(小练习展示)

632X36=745X45=741X78=214X29=

564X85=658X41=528X71=362X31=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以说代练展示)

.回顾: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其运用。

提问: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提问:知道长方形面积和宽,怎样求长?要求宽,需要知道什么y求长呢?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方形面积+宽=长)

(二)学习新课,合作探究,培养能力。

1.依据数学信息探究发现,解决问题。(小组合作展示)

一、谈话引入

1.回顾: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其运用。

提问: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乂宽)

提问:知道长方形面积和宽,怎样求长?要求宽,需要知道什么y求长呢?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方形面积+宽=长)

2.初探:

一块长方形土地,长16米,宽14米;另一块正方形土地边长是14米,这

两块土地的面积一共多少平方米?

摘录信息:

长方形

正方形

学生摘录信息后列式解答。

16X14+14X14

(16+14)X14说说你是为什么这样列式?依据是什么?

二、交流共享

1.出示例题。

长方形花圃原来长8米。修建时长增加了3米,面积增加了18平方米。原

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提问:这道题能直接求出答案吗?直接看文字叙述,你感觉怎么样?可用什么

方法整理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1)指导学生画图:先画什么?可标出哪些数据?

再画什么?比划一下朝哪个方向画?可标出哪些数据?

最后画什么?可标出什么?(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画,然后用多媒体演示画图过

程。)

(2)分析数量关系:增加部分是什么图形?与原来长方形有联系吗?要求

问题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告诉我们了?怎么求?

2发现规律,展示总结。(学生个人展示)

列表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之一,画图也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今天,我们继续学

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