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质量检测试题_第1页
江西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质量检测试题_第2页
江西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质量检测试题_第3页
江西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质量检测试题_第4页
江西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质量检测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7考生留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晰。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龙山文化遗址中的陶寺墓地,其墓区划分较为分明:大型墓和中型墓集中分布在墓地中部,其中5座随葬鼍鼓、石磬、彩绘花盘等礼器的大墓呈4排集中在一片;而墓地北部,则密集分布着大量简陋的小墓。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A.早期国家已经产生C.礼乐制度较为完善

B.出现了社会阶级分化D.贵族垄断了祭祀权力2.据史载,夏朝的王位继承,基本上是“父死子继”,只有仲康、扃两代是“兄终弟及”:商朝在三十一王中,“父死子继”的有十七代,“兄终弟及”的有十四代;到周代明的确行嫡长子继承制。这表明先秦时期A.王位世袭制度难以推行C.王位继承体现民主色调

B.传统宗法关系逐步瓦解D.血缘是王位继承的依据3.在《尚书·多士》篇中,周成王告诫殷商遗民说:“尔殷遗多士,弗吊(善)旻天(上苍),大将丧于殷。我有周佑命(助天行道),将(奉行)天明威,致王罚,敕殷命最终帝。”据此可知,周成王这一言论旨在A.构建周王朝政权的合法性C.批判殷商的敬鬼事神观念

B.指出殷商因暴政而亡D.借助宗法制维护统治4.春秋时期,中原贵族与周边民族通婚之事时常发生,诸侯如晋献公先后娶四位戎女为妻,赵简子将其女嫁给代国国君,士大夫阶层如赵衰在随晋文公流亡期间娶赤狄女为妻,鲁国公孙敖曾先后两次与莒国联姻。这反映出当时

A.夷狄华夏认同意识日益深化C.民族交融得到了确定的发展

B.华夷之辩理念已被抛弃D.传统宗法秩序慢慢崩溃5.西周制度中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然而在湖北出土的曾侯乙(战国早期)墓中,却完全接受了九鼎八簋的组合方法,并且陪葬的物品中有一套完整的编钟。这说明战国时期A.民族交融频繁C.宗法观念淡化

B.私有财产起先出现D.礼乐制度受到挑战6.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一家讲究“天人合一”“天人相应”“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一家是指A.道家C.儒家

B.墨家D.法家7.周朝时确立了谥号制度,对君主和大臣的一生赐予盖棺定论的评价。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谥号”定夺将形成“子议父、臣议君”的局面为由,废除了谥法。秦始皇的这一做法目的是A.强化中心集权,巩固统一C.凸显皇权至上,不行僭越

B.确立皇权世袭,传至万世D.表明德高三皇,功过五帝8.下表反映了秦统一后所立石刻中部分文字出现的次数。由此可推知,秦朝仁/孝良/文德礼义诛/灭成/武禁/刑法/度/式/矩功/利2491910931510A.皇权专制统治具有确定随意性C.政治体制的建设仍需不断完善

B.重视当时社会秩序的构建D.奉行“外法内儒”统治政策9.公元前213年,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主见,下令:凡《秦纪》之外的历史书籍及非博士官所藏的《诗》、《书》、百家语限期烧毁,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烧;禁止私学,欲求学的以吏为师;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秦始皇此举A.强化地区管理C.促进民族交融

B.利于秦朝教化事业发展D.是实行文化专制的表现10.《史记·陈涉世家》记载:“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行胜数。”该材料可用于说明当时A.六国贵族是反秦的主力C.农夫起义源于官吏贪腐

B.秦朝的统治已失去民心D.地方制度弊端慢慢显现11.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与匈奴等少数民族的斗争连年不断,巨大的军费开支给国家的财政收入带来沉重负担。而当时的富商大贾非但不佐国家之急,反而趁机加紧掠夺财宝,致使朝廷财源枯竭。这一现象

A.导致了西汉王朝的衰弱C.推动了盐铁官营的实施

B.促使汉王朝实行了“与民休息”政策D.为丝绸之路的旺盛奠定了经济基础12.史载“大宛有蒲陶(葡萄)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众来,则离宫别苑观旁尽种蒲陶、苜蓿极望。”对此说明合理的是A.汉朝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C.丝绸之路促进西域物种的东传

B.大宛仰慕并学习汉朝先进的文化D.汉朝统治者崇尚奢侈的生活方式13.尚书本为“少府(负责皇帝私财及生活的机构)属官治文书而已”,至光武帝时,则慢慢转为行政职位;东汉李固曾说:“今陛下之有尚书,犹天之有北斗也。斗为天喉舌······尚书出纳王令,赋政四海,权尊势重.责之所归。”尚书的这一变更A.消退了宦官专权乱政的现象C.完善了官僚队伍的选拔制度

B.适应了君主专制发展的须要D.反映了宰相权力的不断增加14.东汉时期,司空第五伦提出,“贵戚可以封侯以富之,不当以职事以任之”。李固主见“设常禁”,令“中臣子弟不得为吏、察孝廉”。他们的这些主见意在A.限制外戚宦官的权力C.缓解社会的阶级冲突

B.提高官员队伍的素养D.加强豪强地主的势力15.司马迁的《史记》不仅“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还和屈原的《离骚》一样,是一部宏大的文学作品。鲁迅也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说明司马迁的《史记》A.印证了中华文明起源于黄帝时期C.呈现了秦汉时期人民昂扬的精神

B.兼具史学和文学双重价值D.具有文学史题材的首创性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6题14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5分,第19题12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礼记》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商王是最高的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有着为数众多的“臣”或“臣正”,见于卜辞和铜器铭文的官名也很多。《尚书·酒诰》曰:“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在商的四周,分布着很多的小国,有的则穿插于商国境之内。不过多数的方国比较弱小,它们臣服于商,但各诸侯国、方国的官吏,不是由商王任免的,有些方国后来也慢慢为商所吞灭。-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

材料二《左传》昭公七年曰:“人有十等······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昭公二十八年曰:“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周人这种新创的统治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周代王权的地位,此时的周王“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俨然是天下之共主了。-摘编自王家范《高校中国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6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周代地方治理方式的名称及其作用。(8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摘自《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战国的风气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制度缘由造成的全社会的“免而耻”。虽然简洁在短期内奏效,但国家政令的贯彻执行假如仅能仰仗于予富予贫、予贵予贱以及施用严刑峻法的权力,人民的遵遵遵守法律律律就只能是出于恐惊和贪欲。-摘编自程念祺《商鞅的为人为政和战国风气》(1)依据材料一,归纳商鞅变法在法制方面的主要内容。这种法制措施在秦国实行的效果如何?(6分)(2)依据材料二,说明商鞅的“强国之术”对秦国民风产生的影响。(8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战国后期,诸子已起先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特殊醒目的位置。-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董仲舒认为大一统是天地的通常常道,并提出思想大一统-独尊儒术的建议:“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提倡的大一统思想,始终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对中华文化走向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当然,独尊儒学后来走向极端,把儒学神学化、宗教化,也有其显著的弊端,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了不行忽视的负面影响。-摘编自刘丹忱《董仲舒“大一统”理论对中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作用》等(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两则材料思想主见的相同之处,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其思想出现的缘由。(8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董仲舒思想主见的影响。(7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美国闻名外交家基辛格指出:“中华文明的一个特点是,它好像没有起点。中华文明不是作为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而是作为一种永恒的自然现象在历史上出现”。“在历史意识中,中国是一个只需复原.而无需创建的既有国家”。-摘编自周国林《全球视野下中华文明演进的阶段划分与道路选择》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江西高一10月教学质量检测·历史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B2.D3.A4.C5.D6.A7.C8.B9.D10.B11.C12.C13.B14.A15.B16.(1)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国家机构较为完善;商朝与方国为较为松散的臣服关系;实行内外服制。(6分.任答三点即可)(2)名称:分封制。(2分)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巩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有利于周代统治区域的扩大;有助于周代经济文化的沟通。(6分,任答三点即可)17.(1)内容:严刑峻法;邻里连坐。(2分)效果:建立了良好的社会秩序;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在与六国斗争中处于优势地位。(4分)(2)影响:功利之风盛行;形成重利轻义的风气;道德观念淡薄;好战嗜杀的血腥世风形成,简洁导致暴政。(8分)18.(1)相同之处:都主见思想大一统。(2分)缘由: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统一;民族交融和华夏认同观念的增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6分)(2)影响: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思想人一统的主见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对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的形成和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后期走向极端,弊端明显,阻滞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7分)19.示例:论题:中华文明具有一脉相承的特性。(2分)阐述: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绚丽文化,这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宝库。从商人尊神到周公制礼作乐,华夏族实现了由神到人的重大转变,开启了德治之路,并被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所继承。之后,中华文化历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