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嬗变与高峰-辽宋夏金元时期(960~1368年)++专题强化练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1页
中华文明的嬗变与高峰-辽宋夏金元时期(960~1368年)++专题强化练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2页
中华文明的嬗变与高峰-辽宋夏金元时期(960~1368年)++专题强化练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3页
中华文明的嬗变与高峰-辽宋夏金元时期(960~1368年)++专题强化练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4页
中华文明的嬗变与高峰-辽宋夏金元时期(960~1368年)++专题强化练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文明的嬗变与高峰——辽宋夏金元时期(960~1368年)一、选择题1.[2023·河北高三省级联测]元朝时期,蒙古族的马奶酒为中原所接受,北方传来的胡萝卜、洋葱成为了南方餐桌上的必备之物。中原婚配中出现“频求更嫁,不以为耻”的现象。这反映出当时()A.南北间经济差距逐步缩小B.中原生活习俗受到统治者推崇C.民族交融得到进一步加强D.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持续上升2.[2023·山西名校高三联考]宋代的大型煤矿主要分布在今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其产品被大量运往都城供居民采暖;文献记载,当时的煤炭开采不再局限于地表,而逐渐深入地下,形成了一套复杂的设备和工作流程,这在当时的世界上绝无仅有。据此可推知,宋代采煤业的发展()A.助推了城市生活发展B.催生了新型雇佣关系C.带来了工业能源革命D.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3.[2023·高三模拟]南宋时期,刻版印书业发展较快。南宋时期有官刻本(监本)和书坊的坊刻本;出现了规模较大的私人手工业刻书作坊,有的作坊的刻工多至百人,还专门接受委托雕印业务;刻书种类多,有礼书、乐书、药方以及可称为日用百科全书的《酬世大全》。宋刻本古籍也成为历代藏书家的珍品。上述材料可说明南宋时期()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B.书籍印刷已经商业化、产业化C.活字印刷术广泛应用D.宋朝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4[2023·邯郸市一模]朱熹认为,所谓道心与人心的区别实质上就是天理与人欲之区别。故曰:“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灭私欲则天理明矣。”据此可知,朱熹()A.吸纳心学理论B.主张格物致知C.提倡道德自律D.整肃封建伦理5.[2023·湖北七市调研]以下表格关于少数民族政权的记述,共同反映了()文献记述出处夏之境土,方二万余里,其设官之制,多与宋同……皆分命番汉人为之。《宋史·夏国传》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辽史·百官志》金承辽后,凡事欲轶辽世,故进士科目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金史·选举志》A.宋代少数民族政权并立B.少数民族科技文化领先C.少数民族照搬宋代制度D.宋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6.[2023·湖北十堰高三元月调研]北宋前期在财政分配上,地方除上供中央定额外,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总体上都是总量分配的。王安石变法设立朝廷财政,规定了朝廷财政所属赋税名目,促使中央与地方及中央各财政机构间逐步实行税权分配。这一改革()A.维护了重农抑商政策B.增加了中央政府财政收入C.健全了国家赋税体制D.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需要7.[2023·重庆南开中学质量检测八]急脚递铺是北宋时最机要的递铺,“日行四百里,唯军兴则用之”。神宗时又设“金字牌急脚递”,金牌“以木牌朱漆黄金字,光明眩目,过如飞电,望之者无不避路,日行五百余里。”军情由皇帝亲自处分后,三省、枢密院不得与闻,而直达军前。这反映了当时()A.崇文抑武的深化B.中央集权的强化C.专制皇权的加强D.枢密院职能调整8.[2023·济南市高三三模]下表是宋代前期从太祖朝到仁宗朝用相人数及其平均任职年限统计。这反映了当时()时间用相人数平均任职年限太祖朝62.8太宗朝92.3真宗朝122.1仁宗朝231.95A.相权逐渐削弱B.政治局势动荡不安C.丞相干预朝政D.选官制度日趋完善9.[2023·广东卷,5]王夫之在《宋论》中评论历史上某一基层制度时,认为聚乡村之民成兵达不到御敌的目的,贼寇一旦来袭,乡民便携家散去,“非什保之所能制”。这一基层制度是()A.邻保制度B.保甲制度C.十家牌法D.里甲制度10.[2023·湖北部分市州元月高三调研]宋代上奏官员将章奏文书的主要条目、发生时间、相关道理等罗列在黄纸上,并粘贴于封皮或正文前,供皇帝阅读,此谓“引黄”。“引黄”的出现()A.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B.表明皇权受到一定限制C.完善了官僚管理体制D.反映文官制度发展完善11.[2023·山东卷,4]北宋理学家张载认为:“封建者,天下之事,分得简则治之精,不简则不精,故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者。……为天下者,奚为纷纷必亲天下之事?”这表明张载主张()A.扩大地方权力B.恢复郡国并行制度C.健全中央机构D.简化官员选任程序12.[2023·高考冲刺卷]宋代注重族规和家训的编纂,士大夫为了使家庭、家族得到长久延续,运用儒家三纲五常等规范族人、家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习惯。如:南宋袁采家族的《袁氏世范》,以儒家的孝悌、忠恕为宗旨,把全书分为“睦亲”“处己”“治家”三卷。这说明()A.儒家世俗化现象得以发展B.入世思想影响到基层治理C.印刷术发展推动书籍革命D.家训形式内容更加规范化二、非选择题13.[2023·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上期末考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下列为出土的西夏王朝雕版、活字印刷品。分析说明材料中出土文物的史料价值。中华文明的嬗变与高峰——辽宋夏金元时期(960~1368年)一、选择题1.[2023·河北高三省级联测]元朝时期,蒙古族的马奶酒为中原所接受,北方传来的胡萝卜、洋葱成为了南方餐桌上的必备之物。中原婚配中出现“频求更嫁,不以为耻”的现象。这反映出当时()A.南北间经济差距逐步缩小B.中原生活习俗受到统治者推崇C.民族交融得到进一步加强D.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持续上升解析:根据题干内容中“蒙古族的马奶酒为中原所接受”“北方传来的胡萝卜、洋葱成为了南方餐桌上的必备之物”,可知在元朝时期,民族之间的交融现象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故选C项;题干内容所述现象(民族交融)与经济发展水平无关,也就不能得出“南北间经济差距逐步缩小”的结论,排除A项;虽然在题干内容中述及了有关中原的一些生活习俗,如喝马奶酒、婚配等,但是并没有述及统治者对这些习俗的态度如何,排除B项;“持续上升”这一表述属于“过程”的范畴,而题干内容仅是述及元朝这一个时期,并且“蒙古族的马奶酒为中原所接受”也不属于“南方经济文化”的范围,排除D项。2.[2023·山西名校高三联考]宋代的大型煤矿主要分布在今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其产品被大量运往都城供居民采暖;文献记载,当时的煤炭开采不再局限于地表,而逐渐深入地下,形成了一套复杂的设备和工作流程,这在当时的世界上绝无仅有。据此可推知,宋代采煤业的发展()A.助推了城市生活发展B.催生了新型雇佣关系C.带来了工业能源革命D.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解析:据材料“其产品被大量运往都城供居民采暖”可知,宋代采煤业的发展,为城市居民采暖提供燃料,助推了城市生活发展,故选A项;据所学可知,新型雇佣关系是在明代才产生,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宋代主要是农业经济,并没有产生工业,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宋代采煤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没有涉及自然生态问题,排除D项。3.[2023·高三模拟]南宋时期,刻版印书业发展较快。南宋时期有官刻本(监本)和书坊的坊刻本;出现了规模较大的私人手工业刻书作坊,有的作坊的刻工多至百人,还专门接受委托雕印业务;刻书种类多,有礼书、乐书、药方以及可称为日用百科全书的《酬世大全》。宋刻本古籍也成为历代藏书家的珍品。上述材料可说明南宋时期()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B.书籍印刷已经商业化、产业化C.活字印刷术广泛应用D.宋朝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解析:据材料“出现了规模较大的私人手工业刻书作坊,有的作坊的刻工多至百人,还专门接受委托雕印业务”可知当时书籍的印刷从刻工到雕印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生产分工,专业私人手工业刻书作坊也反映了当时书籍印刷的规模化发展,故选B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涵盖了农业、商业、手工业和城市贸易等领域,具有极强的广泛性,选项存在以偏概全的错误,排除A项;“雕印业务”说明当时书籍印刷主要使用雕版印刷,排除C项;材料中的私人手工业刻书作坊结成的是师徒关系,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排除D项。4[2023·邯郸市一模]朱熹认为,所谓道心与人心的区别实质上就是天理与人欲之区别。故曰:“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灭私欲则天理明矣。”据此可知,朱熹()A.吸纳心学理论B.主张格物致知C.提倡道德自律D.整肃封建伦理解析:朱熹肯定道心,否定人欲,并认同“灭私欲”的主张,由此可知,朱熹主张“道德自律”,故选C项;材料没有体现吸纳心学理论,故排除A项;格物致知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B项;材料中的观点主要针对的是个人修养,而不是社会伦理,故排除D项。5.[2023·湖北七市调研]以下表格关于少数民族政权的记述,共同反映了()文献记述出处夏之境土,方二万余里,其设官之制,多与宋同……皆分命番汉人为之。《宋史·夏国传》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辽史·百官志》金承辽后,凡事欲轶辽世,故进士科目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金史·选举志》A.宋代少数民族政权并立B.少数民族科技文化领先C.少数民族照搬宋代制度D.宋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解析:据材料“关于少数民族政权的记述”并结合表格可知,两宋时期,西夏、辽以及金等少数民族,学习模仿中原政治制度,创设本民族的政治制度,体现中原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往交融,故选D项;材料涉及的是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学习,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少数民族科技文化落后于汉族,排除B项;辽朝的南北面官制是学习唐朝制度,排除C项。6.[2023·湖北十堰高三元月调研]北宋前期在财政分配上,地方除上供中央定额外,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总体上都是总量分配的。王安石变法设立朝廷财政,规定了朝廷财政所属赋税名目,促使中央与地方及中央各财政机构间逐步实行税权分配。这一改革()A.维护了重农抑商政策B.增加了中央政府财政收入C.健全了国家赋税体制D.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需要解析:据材料“朝廷财政所属赋税名目,促使中央与地方及中央各财政机构间逐步实行税权分配”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王安石变法中的朝廷财政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独立的征管体系,也改变了财权分配的基本方式,同时也扩大了朝廷财政的来源,规定朝廷财政所属的赋税名目不允许地方征收的措施,有利于增加中央政府对于相应赋税名目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选B项;材料仅涉及中央与地方对于税权的调整,没有明确在税收结构中农业和商业的具体比较,排除A项;王安石变法的改革内容中有对于赋税内容的具体措施,即为方田均税法,但材料仅涉及中央和地方的税权,没有明确对于赋税内容的具体措施,排除C项;王安石变法的做法客观上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材料仅涉及中央与地方对于税权的调整,主要为政治权力间的调整,没有明确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排除D项。7.[2023·重庆南开中学质量检测八]急脚递铺是北宋时最机要的递铺,“日行四百里,唯军兴则用之”。神宗时又设“金字牌急脚递”,金牌“以木牌朱漆黄金字,光明眩目,过如飞电,望之者无不避路,日行五百余里。”军情由皇帝亲自处分后,三省、枢密院不得与闻,而直达军前。这反映了当时()A.崇文抑武的深化B.中央集权的强化C.专制皇权的加强D.枢密院职能调整解析:据材料可知,北宋时期,通过急脚递铺、金字牌急脚递等收发情报,皇帝做出的军事决策可以不经过三省、枢密院,快速、秘密地送达军前,反映了皇权对军队的直接控制能力,是专制皇权加强的体现,故选C项;崇文抑武指的是尊崇文官,抑制武将,材料体现的是通过机构设置加强皇权对军队的控制能力,并未体现对文官的尊崇和对武官的抑制,排除A项;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材料体现的是皇权对军队的控制,不能反映中央集权的强化,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枢密院掌管调兵权,材料反映的是军政事务的传递与保密,并没有体现枢密院不再掌握调兵权,也没有体现枢密院掌握了其他权力,故不能体现枢密院职能调整,排除D项。8.[2023·济南市高三三模]下表是宋代前期从太祖朝到仁宗朝用相人数及其平均任职年限统计。这反映了当时()时间用相人数平均任职年限太祖朝62.8太宗朝92.3真宗朝122.1仁宗朝231.95A.相权逐渐削弱B.政治局势动荡不安C.丞相干预朝政D.选官制度日趋完善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可知,从太祖朝到仁宗朝用相人数逐渐增多,且任职年限逐渐缩短,这种频繁更换宰相、增加宰相数量的做法反映了相权逐渐削弱,故选A项;通过宰相数量的变化不能说明宋朝的政治局势,排除B项;丞相数量增多说明相权逐渐被削弱,因此干预朝政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仅体现了丞相数量的变化,未说明这个时期如何选拔官员,排除D项。9.[2023·广东卷,5]王夫之在《宋论》中评论历史上某一基层制度时,认为聚乡村之民成兵达不到御敌的目的,贼寇一旦来袭,乡民便携家散去,“非什保之所能制”。这一基层制度是()A.邻保制度B.保甲制度C.十家牌法D.里甲制度解析:根据所学及题干信息《宋论》(明确时间,该基层制度应属于宋代)“聚乡村之民成兵达不到御敌的目的”“乡民便携家散去”“非什保之所能制”,不难判断王夫之所指为王安石变法时推行的“保甲法”,故B项正确。唐朝在基层实行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北宋王安石实施的保甲制即源于此,故A项错误。明朝王守仁任南赣巡抚时推行十家牌法,要求十家总编为一牌,开列各户姓名,由十家轮流收掌,每日沿门按牌察看动静,发现有面生可疑之人,就向官府举报,故C项错误。清初实行里甲制,故D项错误。10.[2023·湖北部分市州元月高三调研]宋代上奏官员将章奏文书的主要条目、发生时间、相关道理等罗列在黄纸上,并粘贴于封皮或正文前,供皇帝阅读,此谓“引黄”。“引黄”的出现()A.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B.表明皇权受到一定限制C.完善了官僚管理体制D.反映文官制度发展完善解析:据材料“宋代上奏官员将章奏文书的主要条目、发生时间、相关道理等罗列在黄纸上,并粘贴于封皮或正文前,供皇帝阅读”可知,“引黄”即将上奏的相关内容简要写出来,方便皇帝了解公文的主要内容,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选A项;这一措施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皇权,排除B项;“引黄”是我国古代形成的文书工作制度之一,官僚管理体制包括官僚的考核、录用、监督等内容,与材料中的文书制度内容无关,排除C项;文官制度是指文官的选拔、考核等一系列制度,材料中的“引黄”属于文书工作制度,排除D项。11.[2023·山东卷,4]北宋理学家张载认为:“封建者,天下之事,分得简则治之精,不简则不精,故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者。……为天下者,奚为纷纷必亲天下之事?”这表明张载主张()A.扩大地方权力B.恢复郡国并行制度C.健全中央机构D.简化官员选任程序解析:根据材料“封建者,天下之事,分得简则治之精,不简则不精,故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者。……为天下者,奚为纷纷必亲天下之事?”可知,张载认为,若一切都由中央朝廷来管,必有许多事情管理不好,所以,要实行“封建”,扩大地方的权力,这与北宋时期地方的边防无力有一定的联系,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中央权力过大,而非主张恢复郡国并行制度,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分配,没有体现中央机构的健全以及官员选拔制度,排除C项和D项。故选A项。12.[2023·高考冲刺卷]宋代注重族规和家训的编纂,士大夫为了使家庭、家族得到长久延续,运用儒家三纲五常等规范族人、家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习惯。如:南宋袁采家族的《袁氏世范》,以儒家的孝悌、忠恕为宗旨,把全书分为“睦亲”“处己”“治家”三卷。这说明()A.儒家世俗化现象得以发展B.入世思想影响到基层治理C.印刷术发展推动书籍革命D.家训形式内容更加规范化解析:据材料“运用儒家三纲五常等规范族人、家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习惯”可知,儒家的社会规范逐渐融入到生活实际,规范世俗生活,说明儒家世俗化现象得以发展,故选A项;据材料“运用儒家三纲五常等规范族人、家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习惯”可知,材料侧重的是儒家的行为规范融入生活实际,而非入世思想,且族规和家训不属于基层治理的范畴,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宋代族规和家训的主要内容,没有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