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智慧-古代中国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同步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1页
政治智慧-古代中国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同步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2页
政治智慧-古代中国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同步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3页
政治智慧-古代中国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同步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4页
政治智慧-古代中国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同步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政治智慧——古代中国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一、选择题1.[2023·湖南邵阳武冈市高三上期中]天监四年,南朝梁武帝颁诏,士族子弟要想在30岁之前入仕,就必须经学策试合格。同年,梁武帝决定设置五馆,专门收揽“寒门俊才”,凭借经学策试就可以入仕。南朝选官制度的调整()A.使选官的标准发生根本性改变B.体现出贵族政治的特色C.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D.改变了入仕考试的内容2.[2023·吉林长春一模]曲宴是古代帝王赐宴的一种,具有私宴性质,用以拉拢臣下,便于对朝政的控制,参加的人员一般是皇帝近臣、宗亲等。下表中曲宴人员变化能够反映出()表北宋官员出席曲宴的部分记载时期太祖朝真宗朝曲宴记载建隆二年,“宴刺史、统军、军指挥使以上及诸道进奉使于广政殿”咸平五年(1002年)“癸亥,赐近臣岁节宴于宰相吕端第。自是遂以为例”乾德二年,“宴大将王全斌于崇德殿”“三年八月八日甲寅,诏近臣观书于龙图阁,遂宴于崇和殿”A.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动B.科举制度的日益完善C.宋初政治改革的方向D.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3.[2023·湖北部分市州元月高三调研]宋代上奏官员将章奏文书的主要条目、发生时间、相关道理等罗列在黄纸上,并粘贴于封皮或正文前,供皇帝阅读,此谓“引黄”。“引黄”的出现()A.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B.表明皇权受到一定限制C.完善了官僚管理体制D.反映文官制度发展完善4.[2023·山东日照高三上校际联考]以下是清顺治年间科举考试殿试的考试内容。据此可知,统治者力图()○顺治三年(1646年):王道之始○顺治四年:如何得真才,如何防止劣绅欺压乡里,兴兵作战与减轻赋税如何两得○顺治六年:满汉为一体问题,与民休息之法,不动兵革何以化盗息民A.完善地方治理以提高效能B.坚持民族平等以实现一统C.提倡儒学治国以稳定秩序D.安抚知识分子以维护道统5.[2023·湖南永州二模]“县官”一词,传世文献中先秦时期仅有两例。秦汉以后文献中则大量出现“县官”一词,如《史记》中含注共出现36次,《汉书》中含注共出现82次,《后汉书》中含注共出现28次。这一变化()A.说明中央官制日趋完备B.折射出国家治理水平的提升C.表明地方监察体系健全D.主要得益于史学著作的涌现6.[2023·安徽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高三联考]《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监御史秦官,掌监郡。”除监察权外,监御史还有其他一些职权如推荐人才、兴修水利,在战事紧张的时候,监御史还有统兵作战的权力。由此可知,秦朝设置监御史()A.削弱了地方的行政权力B.导致地方监察机构的异化C.有利于巩固大一统政权D.使地方权力过大危及中央7.[2023·河北六校联考高三]春秋战国时期,“士”已经不再局限于贵族阶层,而成为“四民”之首,其成员既有没落的贵族子弟,也有掌握了文化知识的平民甚至奴隶。其中的佼佼者如子产、李悝等在当时大放异彩。下面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重要政治人物及其主张或举措简表(部分)。政治人物辅佐的诸侯国主张或举措子产郑国作封洫、铸刑书、择能吏、立谤政李悝魏国尽地力、食有功、禄有劳、赏有能吴起楚国封君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罢无能、废无庸,捐不急之官商鞅秦国行县制、奖励耕战、废除世卿世禄制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促成了思想领域的百家争鸣现象B.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更加激烈C.土地所有权由公有变为私有D.社会阶层流动性渐趋增强8.[2023·安徽安庆二模]龙山时代晚期,淮河作为文化上的南北分界被完全确立,淮河流域成为四大强势文化区交互影响的舞台,在其西北部,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材料表明()A.自然环境影响文化交流B.文化汇融催生国家文明C.淮河成为中华文化中心D.夏朝国家结构较为严密9.[2023·湖南卷,1]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距今约6000年,是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城址内外发掘出大片房屋建筑遗迹,多座陶窑,以及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祭坛和古稻田。这说明()A.城市是最早出现的人类文明要素B.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C.古城先民已摆脱对渔猎采集的依赖D.遗址所处时代已迈入阶级社会门槛10.[2023·云南昆明“三诊一模”]殷商时期,占统治地位的宗族不仅是一个血缘群体,而且是一个政治群体、军事群体、阶级群体,但地域辐射有限。到西周时,则严格划分大宗、小宗,并在此基础上于广阔的疆域内推行了分封制。这种变化()A.促进了西周华夏认同的形成B.使部族国家向地域国家转变C.弱化了宗族血缘的政治功能D.有利于早期国家疆域的扩展11.[2023·湖北卷,5]科举及第人数是衡量区域社会流动、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等程度的重要指标。下图为明代湖北进士及湖北籍人物著作分布情况。由此可见()A.人文环境与人才选拔相互影响B.交通条件制约人才分布的格局C.政区等级与文教水平保持一致D.文化成就与人口升降密切相关12.[2023·湖南长沙一中月考]贞观四年,“太宗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讹谬”,命中书侍郎颜师古、国子祭酒孔颖达等人“考订五经”,编纂《五经正义》一百八十卷,付国学施行。其后三十年间又多次订正,“明经令依此考试”,颁行天下。这一行动()A.体现了唐文化的多元宽容B.形成了理学体系的雏形C.反映出儒学遭受佛道冲击D.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制二、非选择题13.[2023·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期中考试]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有学者指出: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2世纪是中国社会的蜕变时期:从中原的中国不断向四周扩展,成为中国本部的中国;完成了“封邦建国”向“天下国家”体制的转变;先秦思想学派,如百川汇海,终于融合为中国文化的思想模式。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多角度阐述中国的蜕变。政治智慧——古代中国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一、选择题1.[2023·湖南邵阳武冈市高三上期中]天监四年,南朝梁武帝颁诏,士族子弟要想在30岁之前入仕,就必须经学策试合格。同年,梁武帝决定设置五馆,专门收揽“寒门俊才”,凭借经学策试就可以入仕。南朝选官制度的调整()A.使选官的标准发生根本性改变B.体现出贵族政治的特色C.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D.改变了入仕考试的内容解析:据题干可知,在梁武帝朝,士族子弟想提前入仕与“寒门俊才”要入仕,都要经过“经学策试”,即入仕要通过文化考试,故选C项;“根本性改变”不合史实,选官制度根本性转变是在隋唐实施科举制,排除A项;“贵族政治的特色”与题干中“五馆专门收揽‘寒门俊才’”相悖,排除B项;汉武帝后,考试以五经为内容,直到南宋朱熹编订“四书”后,考试内容才有所改变,排除D项。2.[2023·吉林长春一模]曲宴是古代帝王赐宴的一种,具有私宴性质,用以拉拢臣下,便于对朝政的控制,参加的人员一般是皇帝近臣、宗亲等。下表中曲宴人员变化能够反映出()表北宋官员出席曲宴的部分记载时期太祖朝真宗朝曲宴记载建隆二年,“宴刺史、统军、军指挥使以上及诸道进奉使于广政殿”咸平五年(1002年)“癸亥,赐近臣岁节宴于宰相吕端第。自是遂以为例”乾德二年,“宴大将王全斌于崇德殿”“三年八月八日甲寅,诏近臣观书于龙图阁,遂宴于崇和殿”A.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动B.科举制度的日益完善C.宋初政治改革的方向D.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解析:曲宴是古代帝王赐宴的一种,具有私宴性质,材料中“用以拉拢臣下,便于对朝政的控制”,即帮助学生认识这一宴会的本质,本题的难点在于如何认识到曲宴对“用以拉拢臣下,便于对朝政的控制”的重要作用,即将“曲宴”与“用以拉拢臣下,便于对朝政的控制”之间“搭桥”。而其“搭桥”的关键在于明确表中曲宴人员变化。表中曲宴人员变化呈现出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从武将到文臣,这反映出宋代重文抑武政策的逐渐确立,也看出宋初政治改革的方向,故C项正确;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动是指阶级间的变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A项错误;科举制度的日益完善是指科举制选拔人才的思想、组织、程序等完善,并非体现在文官地位提高上,故B项错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主要矛盾始终如一,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故D项错误。3.[2023·湖北部分市州元月高三调研]宋代上奏官员将章奏文书的主要条目、发生时间、相关道理等罗列在黄纸上,并粘贴于封皮或正文前,供皇帝阅读,此谓“引黄”。“引黄”的出现()A.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B.表明皇权受到一定限制C.完善了官僚管理体制D.反映文官制度发展完善解析:据材料“宋代上奏官员将章奏文书的主要条目、发生时间、相关道理等罗列在黄纸上,并粘贴于封皮或正文前,供皇帝阅读”可知,“引黄”即将上奏的相关内容简要写出来,方便皇帝了解公文的主要内容,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选A项;这一措施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皇权,排除B项;“引黄”是我国古代形成的文书工作制度之一,官僚管理体制包括官僚的考核、录用、监督等内容,与材料中的文书制度内容无关,排除C项;文官制度是指文官的选拔、考核等一系列制度,材料中的“引黄”属于文书工作制度,排除D项。4.[2023·山东日照高三上校际联考]以下是清顺治年间科举考试殿试的考试内容。据此可知,统治者力图()○顺治三年(1646年):王道之始○顺治四年:如何得真才,如何防止劣绅欺压乡里,兴兵作战与减轻赋税如何两得○顺治六年:满汉为一体问题,与民休息之法,不动兵革何以化盗息民A.完善地方治理以提高效能B.坚持民族平等以实现一统C.提倡儒学治国以稳定秩序D.安抚知识分子以维护道统解析:据材料“王道”“兴兵作战与减轻赋税如何两得”“与民休息之法”,可知当时的统治者提倡儒家的民本思想,希望通过儒学治国来稳定社会秩序,故选C项;“王道”“满汉为一体”说明当时的考试内容全面涉及当时的治国原则和民族关系,范围已经超越了地方治理的范畴,排除A项;清政府始终维护的是满洲贵族的利益,排除B项;清政府当时入关不久,需要通过安抚知识分子来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而儒家道统思想只是他们维护统治的手段,排除D项。5.[2023·湖南永州二模]“县官”一词,传世文献中先秦时期仅有两例。秦汉以后文献中则大量出现“县官”一词,如《史记》中含注共出现36次,《汉书》中含注共出现82次,《后汉书》中含注共出现28次。这一变化()A.说明中央官制日趋完备B.折射出国家治理水平的提升C.表明地方监察体系健全D.主要得益于史学著作的涌现解析:材料所述“县官”一词在秦汉以后文献中大量出现,表明了郡县制普遍实施,郡县制的普遍推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折射出国家治理水平的提升,故选B项;据所学郡县制可知,其为地方管理制度并非中央官制,排除A项;据所学郡县制可知,该制度为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而非监察制度,排除C项;据所学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可知,材料中“县官”一词的大量出现是秦汉实行郡县制的结果,再据材料“36次”“82次”“28次”可知,“县官”一词在同一部著作中出现的次数也比较多,表明材料中的变化并非是史学著作的数量增加导致的,排除D项。6.[2023·安徽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高三联考]《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监御史秦官,掌监郡。”除监察权外,监御史还有其他一些职权如推荐人才、兴修水利,在战事紧张的时候,监御史还有统兵作战的权力。由此可知,秦朝设置监御史()A.削弱了地方的行政权力B.导致地方监察机构的异化C.有利于巩固大一统政权D.使地方权力过大危及中央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作为中央派到地方巡视监察的监御史,其职权不断扩大,这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管,巩固大一统政权,故选C项;材料没有体现监御史对地方行政官权力的侵夺,故排除A项;监御史是中央派到地方巡视监察的监察官,不属于地方监察系统,也不代表地方势力,故排除B、D两项。7.[2023·河北六校联考高三]春秋战国时期,“士”已经不再局限于贵族阶层,而成为“四民”之首,其成员既有没落的贵族子弟,也有掌握了文化知识的平民甚至奴隶。其中的佼佼者如子产、李悝等在当时大放异彩。下面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重要政治人物及其主张或举措简表(部分)。政治人物辅佐的诸侯国主张或举措子产郑国作封洫、铸刑书、择能吏、立谤政李悝魏国尽地力、食有功、禄有劳、赏有能吴起楚国封君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罢无能、废无庸,捐不急之官商鞅秦国行县制、奖励耕战、废除世卿世禄制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促成了思想领域的百家争鸣现象B.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更加激烈C.土地所有权由公有变为私有D.社会阶层流动性渐趋增强解析:依据表格内容,结合春秋战国时期,这些政治人物的政治主张和举措,打击了贵族政治,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出现和发展,使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故D项正确。8.[2023·安徽安庆二模]龙山时代晚期,淮河作为文化上的南北分界被完全确立,淮河流域成为四大强势文化区交互影响的舞台,在其西北部,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材料表明()A.自然环境影响文化交流B.文化汇融催生国家文明C.淮河成为中华文化中心D.夏朝国家结构较为严密解析:据材料“四大强势文化区交互影响”和“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得出文化汇融催生国家文明的结论,故选B项;由材料“淮河流域成为四大强势文化区交互影响的舞台”可见自然环境并没有影响文化之间的交流,排除A项;中华文明起源时期是以中原为中心的,排除C项;夏朝初步进入早期国家阶段,国家结构较为松散,排除D项。9.[2023·湖南卷,1]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距今约6000年,是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城址内外发掘出大片房屋建筑遗迹,多座陶窑,以及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祭坛和古稻田。这说明()A.城市是最早出现的人类文明要素B.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C.古城先民已摆脱对渔猎采集的依赖D.遗址所处时代已迈入阶级社会门槛解析:据题干可知: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距今约6000年,考古发掘反映出现原始农业、手工业、定居生活和祭祀活动,推动了中华文明的产生,因此长江流域的古城遗址说明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重要源头,B项正确;早期城市的出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产生,而城市不是人类文明的要素,排除A项;“已摆脱”说法绝对,排除C项;该遗址出现阶级分化,表明即将进入阶级社会,排除D项。故选B项。10.[2023·云南昆明“三诊一模”]殷商时期,占统治地位的宗族不仅是一个血缘群体,而且是一个政治群体、军事群体、阶级群体,但地域辐射有限。到西周时,则严格划分大宗、小宗,并在此基础上于广阔的疆域内推行了分封制。这种变化()A.促进了西周华夏认同的形成B.使部族国家向地域国家转变C.弱化了宗族血缘的政治功能D.有利于早期国家疆域的扩展解析:据材料“到西周时则严格划分大宗、小宗,并在此基础上于广阔的疆域内推行了分封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宗法制和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范围,并逐步构建出全国的交通网络,有利于早期国家疆域的扩展,故选D项;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商、西周是早期国家阶段,虽然出现了以王室为代表的公共权力,但社会组织中的地域关系尚不成熟,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排除B项;西周实行宗法制和分封制,强化了宗族血缘的政治功能,排除C项。11.[2023·湖北卷,5]科举及第人数是衡量区域社会流动、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等程度的重要指标。下图为明代湖北进士及湖北籍人物著作分布情况。由此可见()A.人文环境与人才选拔相互影响B.交通条件制约人才分布的格局C.政区等级与文教水平保持一致D.文化成就与人口升降密切相关解析:据“明代湖北进士分布示意图”可知,武昌府与黄州府是进士人数最多的两个地区,据“明代湖北籍人物著作府域分布图”可知,府域著作最多的地区依旧为黄州府和武昌府,进士人数多能够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而良好的人文环境有利于提升人才选拔率,A项正确;交通条件不是制约人才分布格局的核心因素,排除B项;荆州府的政区等级高于黄州府,但文教水平低于黄州府,排除C项;“明代湖北籍人物著作府域分布”与“明代湖北地区人口分布”是两个概念,排除D项。故选A项。12.[2023·湖南长沙一中月考]贞观四年,“太宗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讹谬”,命中书侍郎颜师古、国子祭酒孔颖达等人“考订五经”,编纂《五经正义》一百八十卷,付国学施行。其后三十年间又多次订正,“明经令依此考试”,颁行天下。这一行动()A.体现了唐文化的多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