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综合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综合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综合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综合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综合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一、选择题1.(2023·贵州铜仁·统考二模)明清时期,地方市镇由宋代的草市逐渐演变为完整的商业市镇,而每个市镇都有一定范围的四乡村落作为相对固定的“乡脚”,形成城乡互补的商业格局。这主要反映了(

)A.城市职能格局的演变 B.市镇空间的相对独立C.政府放松商业的控制 D.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2.(2023·江西吉安·统考一模)1628年,福建长时间灾荒,郑芝龙经福建巡抚批准,由个人出资将数万饥民送至台湾,提供生活资本及农具和种子进行拓荒、耕作。收成后以租税方式交还郑芝龙,郑芝龙遂富甲一方。这可以印证明朝后期(

)A.海禁政策逐渐松弛 B.租佃关系的盛行C.台湾开始纳入版图 D.农耕文明的扩展3.(2023·广西·统考三模)王守仁将“良知”阐释为: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李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他们的主张(

)A.都具有思想解放倾向 B.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C.彻底否定了传统儒学 D.适应了传统经济发展4.(2023·贵州铜仁·统考二模)清统治者将东北视为“龙兴之地”,设立有别于内地的将军体制,并禁止关内汉人前往开发。1907年清政府将盛京将军改为东三省总督,为东北三省最高长官,并在奉天、吉林、黑龙江建行省,设巡抚,取代将军体制,逐步废除了旗民分治政策。这一变革(

)A.推动晚清的制度改革 B.解决了严重的边疆危机C.促进了边疆民族交融 D.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发展5.嘉庆七年(1802),户部侍郎兼管钱局二品大员周兴岱任江西主考时,却以南书房行走(即在南书房当值的官员)的身份擅发告示,收受贿赂。这反映当时(

)A.君主的高度集权 B.官员俸禄入不敷出C.南书房地位提高 D.中央吏治十分混乱6.明后期有士人称,江南流行“好名喜夸”之风,家中但凡有千金之产,必定会营建一园,“近聚土壤,远延木石,聊以矜眩于一时耳”,但“俗气扑人”。这可用于说明(

)A.士大夫传统观念的颠覆 B.世俗化审美趣味的初现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解体 D.江南市镇工商业的繁荣7.下图的封面形式常见于明代刻本书籍,图中读书的人物为该书编刻者。该图可以佐证明代(

)A.开始出现雕版印刷技术 B.戏曲表演艺术日趋成熟C.文化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D.士人思想摆脱了专制束缚8.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耕渔之外,男妇并工……织布、织席、采石,造器营生”,妇女收入在家庭经济来源中占有很大比重。社会上追求财富、重视自我的风气颇为兴盛。与这些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A.经济社会多元发展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朝廷放松社会控制 D.宋明理学强化家庭伦理9.(2023·河南·统考二模)“虎溪三笑”是东晋时期儒士陆修静、隐士陶渊明和高僧慧远同游时的一出典故。宋元以来,文人墨客多以此为题创作《虎溪三笑图》。如图所示为清乾隆年间,日本画家狩野美信所绘《虎溪三笑图》(上半部分为人物面部特写,下半部分为全景图)。由此可知,"虎溪三笑"题材的画作(

)A.体现了现实主义的风格 B.反映了文化的传承与交融C.迎合了市民阶层的审美 D.印证了“三教合一”的实现10.明太祖鉴于历史上宦官专权乱政的教训,曾颁布禁止宦官干政的命令,但因其秉性多疑,不信任大臣,仍然不时派遣宦官外出办事。不过在英宗以前,皇帝勤政,与大臣联系密切,宦官专权的现象还不明显。自英宗之后,才正式开启明朝宦官专权的局面。这表明明朝宦官得以专权的背景是()A.中央集权制度确立B.宰相制度被废除C.内阁制确立D.皇帝怠政且不信任大臣11.明成祖永乐年间,北征鞑靼、瓦剌,南征交趾,派郑和六下西洋;仁宗朱高炽即位后,果断停止北征,停罢营建工程及西洋宝船,施行“恤民之政”。这一政策变化的主要目的是()A.缓解财政压力 B.践行儒家仁政C.实行闭关政策 D.推动民族交融12.历史学家黄宗智认为,直到“康乾盛世”,中国的小农经济历经千年发展,已到了辉煌的极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晚清甚至达到了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然而这却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其旨在说明()A.小农经济一直占主导地位B.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前列C.自然经济是封建统治基础D.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新突破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有官员对王守仁说:“此学甚好,只是簿书讼狱繁难,不得为学。”王守仁回答说:“我何尝教尔离了簿书讼狱悬空去讲学?尔既有官司之事,便从官司的事上为学,才是真格物……簿书讼狱之间,无非实学。若离了事物为学,却是著空。”有学生就程、朱《大学》注与王学的差异向王守仁提问,他回答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材料二李贽说:“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他又说:“人皆以孔子为大圣,吾亦以为‘大圣’,皆以老、佛为异端,吾亦以为‘异端’。人人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父、师之教者熟也;父、师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儒先之教者熟也;儒先亦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孔子有是言也。”他还说:“大抵圣言切实有用,不是空头,若如说者,则安用圣言为耶!”——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践《实心实学与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潮——以王阳明、李贽、黄宗羲为个案》(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守仁的基本观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贽思想的积极意义。(8分)(3)根据上述材料,指出王守仁和李贽思想的相同之处。(6分)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一、选择题1.(2023·贵州铜仁·统考二模)明清时期,地方市镇由宋代的草市逐渐演变为完整的商业市镇,而每个市镇都有一定范围的四乡村落作为相对固定的“乡脚”,形成城乡互补的商业格局。这主要反映了(

)A.城市职能格局的演变 B.市镇空间的相对独立C.政府放松商业的控制 D.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详解】乡村与城镇形成固定互补商业格局,这主要反映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D项正确;由材料“形成城乡互补的商业格局”可知,草市商业格局演变,但宋代以后城市经济职能未变,排除A项;由材料“而每个市镇都有一定范围的四乡村落作为相对固定的“乡脚”,形成城乡互补的商业格局”可知市镇空间相联系,不是独立,排除B项;明清时政府对商业的控制加强,C项材料未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2.(2023·江西吉安·统考一模)1628年,福建长时间灾荒,郑芝龙经福建巡抚批准,由个人出资将数万饥民送至台湾,提供生活资本及农具和种子进行拓荒、耕作。收成后以租税方式交还郑芝龙,郑芝龙遂富甲一方。这可以印证明朝后期(

)A.海禁政策逐渐松弛 B.租佃关系的盛行C.台湾开始纳入版图 D.农耕文明的扩展【详解】根据材料,郑芝龙推动福建饥民移民台湾,提供生活资本及农具和种子进行拓荒、耕作,促进了台湾地区农业的发展,推动了农耕文明的扩展,D项正确;将饥民送至台湾是应对饥荒的应急措施,仅凭此不能证明海禁政策松弛,排除A项;郑芝龙的做法是为饥民开荒提供物资,与地主出租土地给农民不同,排除B项;台湾早在宋元就纳入了中国版图,排除C项。故选D项。3.(2023·广西·统考三模)王守仁将“良知”阐释为: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李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他们的主张(

)A.都具有思想解放倾向 B.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C.彻底否定了传统儒学 D.适应了传统经济发展【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王守仁和李贽都主张追求本心,是对道学思想中“天理”的突破,具有思想解放倾向,A项正确;王守仁和李贽并未批判君主专制,排除B项;王守仁和李贽在本质上都属于入学的发展,并不否定传统儒学,排除C项;两者主张适应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4.(2023·贵州铜仁·统考二模)清统治者将东北视为“龙兴之地”,设立有别于内地的将军体制,并禁止关内汉人前往开发。1907年清政府将盛京将军改为东三省总督,为东北三省最高长官,并在奉天、吉林、黑龙江建行省,设巡抚,取代将军体制,逐步废除了旗民分治政策。这一变革(

)A.推动晚清的制度改革 B.解决了严重的边疆危机C.促进了边疆民族交融 D.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发展【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清朝建立之初对东北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到1907年使得东北和内地治理趋同,这有利于促进国家认同和边疆民族交融,C项正确;晚清改革是1901年,与材料的时间1907年有异,且清朝在内地已经实行行省制,排除A项;边疆危机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日本等列强纷纷把侵略魔爪伸向中国,沙俄侵略新疆,英国觊觎滇藏,日本进犯台湾,造成中国日益恶化的边疆危机,逼迫清政府采取相应措施缓解危机,“解决了”说法绝对且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清朝对东北逐渐采取和内地一样的行政体制,不再区分内地和东北,这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有利于中央集权,排除D项。故选C项。5.嘉庆七年(1802),户部侍郎兼管钱局二品大员周兴岱任江西主考时,却以南书房行走(即在南书房当值的官员)的身份擅发告示,收受贿赂。这反映当时(

)A.君主的高度集权 B.官员俸禄入不敷出C.南书房地位提高 D.中央吏治十分混乱【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书房是皇权高度集中的产物和象征,地方官员敬畏皇权而敬畏南书房行走周兴岱,他才以此身份擅发告示,收受贿赂,A项正确;材料没有官员俸禄入不敷出的信息,排除B项;雍正设立军机处后,南书房地位下降,“嘉庆七年”与此不符,排除C项;“周兴岱任江西主考”,是地方不是中央吏治混乱,排除D项。故选A项。6.明后期有士人称,江南流行“好名喜夸”之风,家中但凡有千金之产,必定会营建一园,“近聚土壤,远延木石,聊以矜眩于一时耳”,但“俗气扑人”。这可用于说明(

)A.士大夫传统观念的颠覆 B.世俗化审美趣味的初现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解体 D.江南市镇工商业的繁荣【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明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市镇普遍兴起,市镇经济对传统的社会意识、当地风俗产生冲击,形成了“好名喜夸”之风,D项正确;“颠覆”表述过于绝对,士大夫传统观念仍是以儒家思想为主,排除A项;宋朝时期甚至更早以前就已有世俗化审美趣味,“初现”表述错误,排除B项;明清时期社会结构总体稳定,“解体”表述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7.下图的封面形式常见于明代刻本书籍,图中读书的人物为该书编刻者。该图可以佐证明代(

)A.开始出现雕版印刷技术 B.戏曲表演艺术日趋成熟C.文化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D.士人思想摆脱了专制束缚【详解】明代刻本书籍的作者将自己刊刻于书中,带有广告效应,说明当时的文化产品商业化程度加深,C项正确;唐代就出现了雕版印刷,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戏曲艺术无关,而且元曲出现就意味着戏曲艺术走向成熟,排除B项;通过材料无法判断当时士人的思想状况,排除D项。故选C项。8.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耕渔之外,男妇并工……织布、织席、采石,造器营生”,妇女收入在家庭经济来源中占有很大比重。社会上追求财富、重视自我的风气颇为兴盛。与这些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A.经济社会多元发展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朝廷放松社会控制 D.宋明理学强化家庭伦理【详解】根据题干中明朝中后期“耕渔之外,男妇并工”“妇女收入在家庭经济来源中占有很大比重”和“追求财富、重视自我的风气颇为兴盛”可知,此时江南地区商品经济有了较大程度发展,进而在社会风气上产生影响,故与之密切相关的是经济社会多元发展,A项正确;明朝中后期重农抑商政策并未出现明显松弛,排除B项;商品经济快速发展与朝廷放松社会控制关系不大,排除C项;宋明理学强化家庭伦理反而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9.(2023·河南·统考二模)“虎溪三笑”是东晋时期儒士陆修静、隐士陶渊明和高僧慧远同游时的一出典故。宋元以来,文人墨客多以此为题创作《虎溪三笑图》。如图所示为清乾隆年间,日本画家狩野美信所绘《虎溪三笑图》(上半部分为人物面部特写,下半部分为全景图)。由此可知,"虎溪三笑"题材的画作(

)A.体现了现实主义的风格 B.反映了文化的传承与交融C.迎合了市民阶层的审美 D.印证了“三教合一”的实现【详解】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元至明清,文人墨客经常以东晋时期名儒、隐士和高僧同游为题,创作《虎溪三笑图》,反映了文化发展中的传承与交融,B项正确;后世画家对东晋人文典故的想象与描绘,体现的并非现实主义风格,排除A项;迎合了市民阶层的审美与“文人墨客多以此为题”等不符,排除C项;仅通过三人同游的画面,无法印证东晋时期“三教合一”已实现,排除D项。故选B项。10.明太祖鉴于历史上宦官专权乱政的教训,曾颁布禁止宦官干政的命令,但因其秉性多疑,不信任大臣,仍然不时派遣宦官外出办事。不过在英宗以前,皇帝勤政,与大臣联系密切,宦官专权的现象还不明显。自英宗之后,才正式开启明朝宦官专权的局面。这表明明朝宦官得以专权的背景是()A.中央集权制度确立B.宰相制度被废除C.内阁制确立D.皇帝怠政且不信任大臣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帝勤政,与大臣联系密切时,宦官专权的现象还不明显,这说明皇帝是否勤政和信任大臣与宦官是否专权有直接关系,故D项正确;题干材料未涉及中央集权制度的问题,故A项错误;宰相制度被废除是在明太祖时期,故B项错误;内阁制确立是在明成祖时期,故C项错误。11.明成祖永乐年间,北征鞑靼、瓦剌,南征交趾,派郑和六下西洋;仁宗朱高炽即位后,果断停止北征,停罢营建工程及西洋宝船,施行“恤民之政”。这一政策变化的主要目的是()A.缓解财政压力 B.践行儒家仁政C.实行闭关政策 D.推动民族交融解析:明成祖北征鞑靼、瓦剌,南征交趾,派郑和六下西洋,造成了严重的财政困境,所以仁宗施行“恤民之政”的主要目的是缓解财政压力,故A项正确。12.历史学家黄宗智认为,直到“康乾盛世”,中国的小农经济历经千年发展,已到了辉煌的极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晚清甚至达到了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然而这却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其旨在说明()A.小农经济一直占主导地位B.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前列C.自然经济是封建统治基础D.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新突破解析:明清时期,中国经济总量虽然庞大,但仍然是农耕经济,没有实现向工业化的过渡,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有官员对王守仁说:“此学甚好,只是簿书讼狱繁难,不得为学。”王守仁回答说:“我何尝教尔离了簿书讼狱悬空去讲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