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山东省枣庄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语段一】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诗人,在此之前我们只有《诗经》一类的民谣,而且都不知道谁是作者。作者的人格既少表现,所以作者不为人所重视,也不会使人发生兴趣。屈原是第一个改变了这种趋势的人,他使得诗坛上从此有了诗人,他在诗之外争取了人的地位;人不仅是诗的材料,而且人本身就是诗——这就是屈原首次带到诗坛的事件。屈原伟大崇高的人格,无疑表现在他的作品上;然而我们今日提起《楚辞》,或提起屈原,这诗人所唤起的印象要比那些作品更集中、更明快。历史上无数的诗人正是为这个追求而努力,陶渊明、李太白、杜子美,都因此产生更大的影响。我们从那些作品里认识了诗人之后,诗人便成为一首无言的诗;我们因此感觉到一个人格的存在,一个更明快、更无尽的力量。这人格是一切诗人共同的向往,诗坛才成为一个人生的修炼所。【语段二】屈原伟大的人格,正生在一个热情求真的时代,先秦诸子思想的光芒,使人生从此成为一个崇高的醒觉;在这些光芒当中,屈原所受的影响,与其说是思想的,毋宁说更是感情的。有人以为屈原是儒家。然而孔子所最崇拜的周公,屈原却一次也没有提到过;孔子所最提倡的中庸之德,屈原更是背道而驰。屈原与孔子性格完全相反,然而屈原却与儒家的另一个思想家性格相投,那便是孟子。孟子的思想形态是“浩然之气”。而屈原所谓的“中正”,便是孟子的“浩然之气”;屈原的“与天地兮比寿”,便是孟子的“塞于天地之间”。而屈原与孟子因此又都同样地具有一种感情上的诚意。孔子是生于先秦思想刚开始的时期,孟子则生于先秦思想最澎湃的时期。前者多少还有一点保守的色彩,至于孟子的时代则完全是进取的。这所谓进取,也就是对于真理的彻底的追求。这些真理的追求者,在理智上虽不见得相同,在感情上却正是一致的,那便是勇于求真的信心。庄子、孟子、韩非子,无一不是把全副的诚意放在真理的认识上,这就是屈原所受到的感染。屈原不是一个思想家,然而在历史上他却比思想家更重要。秦汉以来,中国文化曾受三种力量的支配,一是儒家而近于法家的荀子,一是道家的庄子,一是“楚辞”。荀子支配了汉代,庄子支配了魏晋,《楚辞》则自建安以至盛唐莫不受它的支配。前二者只是固定的思想,而后者带来的却是一个真实思想的精神。只有唐代能于先秦之后,独成一个灿烂的文化时期,那正是《楚辞》的力量,在说明着屈原人格的启示。屈原的一生都在奋斗之中,他斗争的对象,就是当时楚国的贵族政治。他虽生活于宫廷之中,却厌恶反对那宫廷里的一群人,这就是屈原所以永远显得如此寂寞的缘故。宫廷里的那班人都不能真正了解屈原、支持屈原。在那贵族势力掌控的宫廷中,屈原就是一个先知先觉者,所以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在贵族制度行将崩溃的前夕,那些人还在醉生梦死、昏天黑地地过日子,屈原却在那里痛骂自己所属的这一阶级。我们这样了解他的独清独醒,屈原才是一个真正的醒觉者。因此他与宫廷之外的人民正是站在同一个方向的,这就是伟大的屈原,当他感到孤寂的时候,其实正是他最有力量的时候。【语段三】屈原生于战国纷纭之际,一般的人生观大都趋向于随机应变的巧捷机智。在那纵横离合的漩涡中,谁都只顾到当前的利害问题,谁也不肯再放眼于更远大的方面去。这便是当时思想界普遍的苦闷。孟子力竭声嘶地喊着“舍利取义”,那便是对这同一苦闷的反映与反抗。他们在这共有的苦闷上必然要统一成一种共同的力量;这力量乃是一种任何伟大思想家必具的坚定的人格美。屈原就在这人类共同的品行上表现出一种更为典型的集中的卓越的感情。屈原厌恶巧捷机智的情绪,这在作品里时时表现着。屈原因此对于这个时代寄予一种同情的怜悯。时俗虽然失去了自主的力量,但是那醒觉的认识仍然是人生高贵的品行。屈原的伟大,便在于带来那坚定清醒的情操,而诉之于一种可喜的力量。他不是一种哲理而是一种哲理的感情,他在《橘颂》里说:“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这可喜的便是那坚定清醒的情操。这情操在《离骚》里随处可见。如“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因此为那苦闷的时代,带来希望的感情,这便是那时代的苦闷对于屈原的磨炼。我们在这里乃获得生活上更长远的热力。在人生的旅程上我们本都是真理的向往者,我们都应当是一个醒觉的追求者。屈原正以这种力量唤醒了一代人的耳目。屈原用了无数华贵的诗句、纯洁的比喻,这些都流为后人辞藻的装饰。然而在屈原却不是装饰,他只是一种自然的呼唤,一种生命走向真理、走向永恒去的光明与美丽。那正是真与力的合一,美与善的交织,他因此感动了无数的人们。这伟大的人格,就这样,永远成为一首解释不完的最美的诗章。(摘编自《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的出现标志了“诗人”这一概念的产生,他改变了诗歌作者不被重视的趋势。B.屈原与孟子在理智与思想上不一定相同,但是他们性格相投,都拥有真诚的情感。C.屈原的《楚辞》及其伟大人格影响了先秦后独有的文化高潮——灿烂的盛唐文化。D.屈原对于污浊的社会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其哲学思考中的理性成就了他的伟大。2.下列关于诗人人格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论是提起屈原,还是提起屈原的作品,后人会更集中地想起其伟大崇高的人格。B.优秀的诗人本身就是一首无言的诗,读者通过作品认识诗人能感受其人格的存在。C.陶潜、李白、杜甫像屈原那样追求在作品中表现伟大崇高人格,对后世影响更大。D.诗人的人格具有一种明快而无尽的力量,这力量能唤醒向往真理、追求觉醒的人。3.下列《屈原列传》中有关表述,不能直接印证本文中屈原“伟大的人格”的一项是()A.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B.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C.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D.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4.语段二为何要提到孔子、孟子、荀子、庄子?请依据文本简要说明。5.《古文观止》中评论说:“史公与屈子,实有同心。”请结合你所了解的司马迁与屈原谈谈你对“同心”的理解。〖答案〗1.D2.C3.A4.进行对比论证。将屈原与孔子的思想、性格进行对比,将屈原、孔子性格的不同和屈原、孟子性格气质的相同做对比,将孔子所处的时代与屈原、孟子所处的时代相比较,将荀子、庄子对后世的影响与屈原的影响相比较。突出(衬托)强调屈原人格美。5.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所展现出来的政治远见、高洁志向、爱国情怀、人格魅力正是自己所追求的。司马迁所表露的对自己生以践志——发愤著书的心迹与志向,与屈原死以明志——二人有跨越时空的精神联通。〖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D.“哲学思考中的理性成就了他的伟大”错,屈原的伟大不在于哲学的理性,而在于“哲理的感情”。故选D。【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C.“对后世的影响更大”有误,原文是“屈原伟大崇高的人格,无疑表现在他的作品上;然而我们今日提起《楚辞》,或提起屈原,这诗人所唤起的印象要比那些作品更集中、更明快。历史上无数的诗人正是为这个追求而努力,陶渊明、李太白、杜子美,都因此产生更大的影响”,是说这个追求对陶潜、李白、杜甫产生更大影响。故选C。【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表述只涉及屈原在外交上的才能,以及受到信任,和“伟大的人格”无关。故选A。【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有人以为屈原是儒家。然而孔子所最崇拜的周公,屈原却一次也没有提到过;孔子所最提倡的中庸之德,屈原更是背道而驰。屈原与孔子性格完全相反”,将屈原与孔子的思想、性格进行对比;“屈原与孔子性格完全相反,然而屈原却与儒家的另一个思想家性格相投,那便是孟子”“而屈原与孟子因此又都同样地具有一种感情上的诚意”将屈原、孔子性格的不同和屈原、孟子性格气质的相同做对比;“孔子是生于先秦思想刚开始的时期,孟子则生于先秦思想最澎湃的时期。前者多少还有一点保守的色彩,至于孟子的时代则完全是进取的”,将孔子所处的时代与屈原、孟子所处的时代相比较;“庄子、孟子、韩非子,无一不是把全副的诚意放在真理的认识上,这就是屈原所受到的感染”,将荀子、庄子对后世的影响与屈原的影响相比较;运用对比论证,突出强调屈原人格美。【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司马迁《屈原列传》将屈原的生平事迹放在楚国日趋衰亡的大背景下展现,既有对史实的粗笔勾勒,又有对细节的工笔描绘既揭示了屈原个人的身世浮沉与国家生死存亡的内在联系,展示出天下归于统一的背景下其性格和命运的悲剧性,又充分彰显了屈原睿智深刻的政治远见、坚贞不屈的高洁志向、九死未悔的爱国情怀,以及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魅力。正如吴楚材、吴调侯在《古文观止》中评论所说的“史公与屈子,实有同心”,司马迁对屈原的为坚持理想而斗争的精神是歌颂的,对屈原的心情是深刻了解的。司马迁在屈原身上寄托了自己的情感,两人存在跨越时空的精神联通。(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桥边的老人海明威一个戴着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你从哪儿来?”我问他。“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对我解释。“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撇下了。”我凝视着浮桥,眺望着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着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什么动物?”我又问道。“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你只得撇下它们了?”我问。“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在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76岁了。我已经走了12公里,再也走不动了。”“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的岔路上有卡车。”“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巴塞罗那。”我告诉他。“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你这样想吗?”“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鸽笼没锁上吧?”我问道。“没有。”“那它们会飞出去的。”“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本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备注〗埃布罗河:西班牙境内最长的一条河。托尔托萨:西班牙塔拉戈纳省城市。巴塞罗那:西班牙最大的海港。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谈到家乡时,老人“露出笑容”“高兴起来,微笑了”,表现出老人的朴实、憨厚以及对家园充满热爱。B.从“我”的“劝离”与老人的“不动”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老人难以动身的原因只是体力不支和对家园的留恋。C.这篇文章通过“我”与老人的谈话以及“我”多次催促老人离开等细节可以看出,“我”同情老人、厌恶战争。D.我注视着最后几辆大车匆忙驶下河边的斜坡,暗示了我对老人命运的担心,也让读者推想出老人凶多吉少的未来。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第一段真实地描绘出大敌将临、人们仓皇逃命的情形,鲜明地勾画出一个满身尘土、疲惫不堪的老人形象,为小说营造悲凉的气氛。B.“撑起来,……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的神态和动作描写,生动地刻画了在人们竞相逃命之际,一个朴实憨厚、善良的老人形象。C.本文主要围绕桥边的老人和“我”展开叙写。这种角度给了读者一种“亲历”的感觉,仿佛这是一篇来自战场的报道,可增加一些真实感和亲切感。D.本文旨在反映战争的罪恶,既有战争场面的正面描写,又通过一个年老孤苦的老人流离失所外出逃难的遭遇,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8.小说中写老人反复念叨自己的小动物,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9.海明威曾提出“冰山”创作原则:“冰山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八分之一’是读者所看到的,‘八分之七’虽然没有写出,却能为读者感受到。”试探究小说从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创作原则。〖答案〗6.B7.D8.①小动物是老人的精神寄托,这样写体现了老人博大的爱心与素朴美好的人性;
②弱小生命被战争摧残与扼杀,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谴责,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和平的渴望。9.①小说采用有限视角的第一人称叙述故事,读者既可以从“我”的角度体验故事,也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充分发挥想像,挖掘小说的内涵。
②小说选取的是一幅画面,一段对话的微小格局,却表现了宏大的战争主题。〖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老人难以动身的原因只是体力不支和对家园的留恋”错误,还有对未来生活的茫然。故选B。【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D.“既有战争场面正面描写”错误。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场面,文章只是通过在战争中逃难的一个老人,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故选D。【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那时我在照看动物”,“我”与老人交谈时,他告诉“我”他曾在圣卡洛斯照看动物,他最后一个离开,很惦念那些动物。当“我”催促他赶紧离开这里时,他说“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只是一个普通老人,在做着很普通的工作,然而对待他的动物却是那么细心、友善,直到战争爆发他还在惦记他的动物,可见小动物是老人的精神寄托,这样写体现了老人博大的爱心与素朴美好的人性;结合“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可知,动物不应该承受这一切,不应该受到这样的摧残。弱小生命被战争摧残与扼杀,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谴责,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和平的渴望。【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结合“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可知,“我的任务”“我又从”采用有限视角的第一人称叙述故事,读者既可以从“我”的角度体验故事,也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充分发挥想像,挖掘小说的内涵。结合“一个戴着钢丝边眼镜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可知,描写的是桥边的老人,小说选取的是一幅桥边老人的画面,一段“我”与老人的谈话的微小格局,却表现了宏大的战争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举进士,调西京推官。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庆历三年,知谏院。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小人所好者利禄,所贪者财货,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一日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复学士,留守南京。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熙宁五年,卒,谥曰文忠。(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B.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C.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D.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京,宋初沿袭五代旧制以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为西京,以开封府(今开封市)为东京。B.学士,最早是指在学校读书的人,魏晋以后指以文字技艺等供奉于朝廷的官吏的泛称。C.四夷,古指西夷、东戎、南蛮、北狄,与《苏武传》“为降虏于蛮夷”中“蛮夷”义同。D.文中“布衣”,与《过秦论》中“以愚黔首”中“黔首”“氓隶之人”都指平民百姓。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修聪明过人,文名远扬。他从小读书过目成诵,中举后与梅尧臣交游,吟诗作歌,相互唱和。B.欧阳修为人正直,伸张正义。欧阳修替范仲淹鸣不平,写信指责司谏高若讷,欧阳修因此被贬官。C.欧阳修很受器重,谨守职分。他论事恳直得到皇帝的嘉奖,皇帝想让他再任谏官,他以不愿言事谢罪。D.欧阳修遭人忌恨,屡受陷害。有小人利用他外甥女的案件罗织罪状、甚至伪造其奏章来诬告和陷害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②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14.欧阳修为什么认为杜衍等人不可罢用?请简要加以说明。〖答案〗10.B11.C12.C13.①用这些来提高自身修养,那么志趣一致就能相互补益,用这些来为国家做事,那么观点相同就能共同前进。
②他奖励引荐后辈,唯恐有没顾及到的,经他赏识的人都成了名人。14.①杜衍这四人是治国的贤才,欧阳修不忍贤才被诬;
②正直之士在朝,是邪恶者的大忌。如果这四个人被罢除,就会让在朝奸邪之徒阴谋得逞。〖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文辞简洁明快,信实通达,广征博引,都用最正确的道理加以判断,来折服人心。成就远远超过了一般人,众人没有谁能赶上他,所以天下的读书人都一致像对待老师那样敬重他。“简而明”“信而通”句式一致,分别断开,排除AC;“服人心”,动宾短语,后面断开,排除D。故选B。【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C.“古指西夷、东戎、南蛮、北狄”错误,应是西戎、东夷、南蛮、北狄。“为降虏于蛮夷”句意: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D.“以愚黔首”句意:用来使百姓愚蠢。故选C。【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想让他再任谏官,他以不愿言事谢罪”有误,原文是“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陛辞……”,皇帝任命他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他去赴任告别皇上,不是“想让他再任谏官,他以不愿言事谢罪”。故选C。【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①“以”,用;“益”,补益;“济”,前进。②“奖引”,奖励引荐;“及”,顾及到;“率”,都。【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杜衍、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一日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可概括:杜衍这四人是治国的贤才,欧阳修不忍贤才被诬;正直之士在朝,是邪恶者的大忌。如果这四个人被罢除,就会让在朝奸邪之徒阴谋得逞。参考译文:欧阳修字永叔,是庐陵人。四岁时即死了父亲,幼年时,欧阳修就聪敏过人读书过目不忘。考中进士,被任命为西京推官。结交梅尧臣,吟诗作歌相互唱和,丛此以文章名扬天下。入朝为官,做了馆阁校勘。范仲淹因著文指陈时弊而被贬谪,在朝官员大多上章为他解救,只有司谏高若讷认为应当黜除。对此欧阳修写信对高若讷进行谴责,说他简直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一事。高若讷将欧阳修的信交给皇帝,欧阳修受牵连被贬出任夷陵县令。庆历三年,兼管谏院。当时仁宗对在朝大臣进行人事更动,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都参与执政,增加谏官,任用天下有名之士,欧阳修最先入选。欧阳修每次进见皇上,仁宗都询问他以治国执政之事,看哪些是可以做的。当初范仲淹之被贬去饶州,欧阳修与尹洙、余靖都因范仲淹之事而被斥退,世人都视他们为“党人”。从此,朋党的议论便产生了,欧阳修于是作《朋党论》一文以进呈仁宗。在文中他议论道:“君子以志同道合结为朋党,小人因有共同的利益结为朋党,这是很自然的道理。小人所爱所贪的是薪俸钱财,当他们利益相同时,暂时地互相勾结成为朋党,那是虚假的。君子就不是这样,他们坚持的是道义,履行的是忠信,珍惜的是名节。用这些来提高自身修养,那么志趣一致就能相互补益,用这些来为国家做事,那么观点相同就能共同前进,始终如一。”欧阳修论事切直了当,因此有些人把他看作仇敌一样。唯独仁宗勉励他敢于说话,当面赐给他五品官的服饰,任命他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在告别皇上时,仁宗对他说:“到那里去不要作久留的打算,想要说什么,就随时讲吧。”欧阳修回答说:“我做谏官时可以直接论事,现在论事就超过我职务的范围了,是有罪的。”仁宗说:“只管说好了,不要区别在朝还是在地方。”正当这个时候,杜衍等人因被诬陷私结朋党而相继罢去,欧阳修慨然上疏说:“杜衍、范仲淹、富弼,天下人都知晓他们有治国的贤能。正直之士在朝,是邪恶者之大忌,谋臣置而不用,乃是敌人的福分啊。现在这几个人一日被罢除,而让在朝奸邪之徒弹冠相庆,四邻蛮夷之敌振臂喝彩,臣下我真为朝廷感到惋惜呀。”从此奸邪之徒更加忌恨欧阳修,并借欧阳修外甥女张氏犯罪下狱之事罗织他的罪状,致使他降职为知制诰、滁州知州。欧阳修写文章得自天才而又顺其自然,铺陈收缩都恰到好处。文辞简洁明快,信实通达,广征博引,都用最正确的道理加以判断,来折服人心。成就远远超过了一般人,众人没有谁能赶上他,所以天下的读书人都一致像对待老师那样敬重他。他奖励引荐后辈,唯恐有没顾及到的,经他赏识的人都成了名人。恢复龙图阁直学士官职,兼南京留守言事。小人皆恐惧欧阳修的重新起用,有人就伪造他的奏章,请求清洗宦官中作奸谋利的人。那些宦官都非常怨恨,他们联合起来陷害欧阳修,使得欧阳修出京为同州知州,皇上听取了吴充的意见后才取消了这一道命令。熙宁五年去世,谥号曰文忠。(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赠怀素草书歌(节选)李白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诗题和诗句看,本诗属于古体诗中的歌行体,篇幅、声律、韵脚较自由。B.本诗刻画了怀素酒后运笔挥洒时激情奔涌、痛快淋漓、狂放疾书的形象。C.诗中写怀素赠送作者草书,作者作诗赠送怀素,表达愿以怀素为师的赞誉。D.最后两句写湖南七郡很多名门大家都请怀素题字,强调民众喜爱怀素书法。16.南宋诗论家刘克庄高度评价本诗,说:“自有草书以来,未有能形容此妙者。”但也有学者怀疑本诗非李白所作。请你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本诗(节选部分)与李白诗作《将进酒》的相似之处,以作为本诗确为李白所作的佐证。〖答案〗15.C16.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诗人强烈的情感。②两首诗都采用了虚实结合、正侧面结合的手法。③两首诗都使用了联想、想象的手法和直抒胸臆的抒情方法,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与浪漫主义情调。这些内容都能佐证本诗是李白所作。〖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诗中写怀素赠送作者草书”错误,诗中描写了怀素酒后运笔狂放疾书的情境,并没有写怀素赠送作者草书。故选C。【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及诗歌风格特点的能力。表现手法一般包括描写手法(景物与景物之间的关系)、修辞手法、抒情手法(景物与抒情的关系)等。从描写手法的角度分析,两首诗都使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方法,比如《赠怀素草书歌》中首联“须臾扫尽数千张”正面描写怀素创作之速,颔联“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从侧面的环境烘托怀素创作的情景。《将进酒》“莫使金樽空对月”“会须一饮三百杯”正面写饮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侧面写饮酒。同时,从景物与景物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分析,两首诗都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本诗“如闻神鬼惊”“只见龙蛇走”等既是比喻,又是联想,形象地写出怀素创作时的气势,表达诗人对主人公的赞美。《将进酒》由饮酒想到“古来圣贤”“陈王”曹植,是虚写,“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是实写。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两首诗都使用了夸张、比喻的手法。本诗,“须臾扫尽数千张”,“须臾”强调时间极短,“数千张”强调数量极多,运用了夸张写法,写出怀素创作之速。“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范茫”,意为:如同疾风骤雨一样,飒飒惊魂。又像花飞雪飘飘扬扬,一片苍茫。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怀素在创作书法时候的情景,表现了对怀素的赞叹之情。《将进酒》“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远;“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暮成雪”极言人生短暂。这些夸张、比喻手法表现出诗人狂放不羁,用词大胆,也表现他豪放飘逸的诗风。从抒情手法的角度分析,两首诗都使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等。本诗中“惊”“恍恍”直接抒发了诗人的直观感受,属于直抒胸臆。《将进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直抒胸臆,写尽内心的痛楚和绝望。(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2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春江波光荡漾,无边月光照耀着无际江水情景。(2)高适《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对比揭示了主将骄逸不恤士卒的情形。(3)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美玉、鲜花描摹箜篌声音,表现李凭弹箜篌的超凡技艺。(4)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南朝名将檀道济的事迹,表达虽有雄心而岁月蹉跎之情。(5)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诫人们要防微杜渐,不能玩物丧志。(6)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____________”句点题,“____________”句写出二人变化之巨大。〖答案〗(1)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3)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4)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6)夜来幽梦忽还乡纵使相逢应不识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修辞立其诚”,①。据《汉书·儒林传》记载,齐诗的经师辕固曾对公孙弘说:“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所谓曲学阿世即是【甲】,曲解经典的原义以讨好于时尚,也就是背离了原则而【乙】,这就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修辞立其诚”应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汉代经师所尊崇的是儒家的原则,我们今天则应强调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揭示客观真理确非容易,但是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应该并非难事。然而,千百年来,由于世事的【丙】,说真话、讲实话,却不是容易做到的。人们常常把真实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这是复杂的不正常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人心的扭曲。然而,②,这应是“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18.请在文中【】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答案〗18.哗众取宠顺风转舵(见风使舵)错综纷繁(错综复杂千头万绪)19.①包含(也是)端正学风的问题②把自己的真实见解表达出来(表达自己的真实见解)〖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甲,根据“曲学阿世”“曲解经典的原义以讨好于时尚”可知,强调“阿世”,可用“哗众取宠”。哗众取宠:用浮夸的言行迎合众人,以博取众人的好感或拥护。乙,根据“背离了原则”“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可知,强调改变自己的态度,可用“顺风转舵(见风使舵)”。顺风转舵:比喻顺着情势改变态度(多含贬义)。见风使舵: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丙,根据“说真话、讲实话,却不是容易做到的”可知,此处强调世事复杂,可用“错综纷繁(错综复杂千头万绪)”。错综复杂:形容头绪多,情况复杂。千头万绪:头绪很多。形容事物纷繁复杂。【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此处是对“修辞立其诚”的进一步解释说明,处于总领句的位置;后面分析之后得出结论“……应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可填“包含(也是)端正学风的问题”。第二处,此处是“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与上文“人们常常把真实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形成转折关系,结合“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应该并非难事”可知,此处可填“把自己的真实见解表达出来(表达自己的真实见解)”。20.以下话语,哪些是论证?哪些不是?为什么?①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惠子)②同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③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④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⑤我思故我在。(笛卡尔)〖答案〗①②⑤句是论证,其中有理由有观点;③④不是论证,其中没有用一些理由来说服人相信某个观点。〖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论证是指阐述自己的观点后,对其加以证明,使自己的观点有了一个证明。①意思是你又不是鱼,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这句话观点是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你不是鱼是理由。有理由有观点,是论证。②意思是同样都是沦落世间人,既然相逢,无论先前是否认识,都会同病相怜,同声相应,那又何必在意是否曾相识呢?这句话观点是不必在乎我们是否相识,因为我们都是沦落世间的人,都会同病相怜,同声相应。有理由有观点,是论证。③意思是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这是作者的自嘲,没有用一些理由来说服人相信某个观点,不是论证。④意思是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没有用一些理由来说服人相信某个观点,不是论证。⑤意思是我唯一可以确定的事就是我自己思想的存在,因为当我怀疑其他时,我无法同时怀疑我本身的思想。有理由有观点,是论证。21.比较以下两段文字,说说哪段文字的结论更可靠,并分析其原因。①我们欣赏的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很多诗歌。有时候我们自己兴致来了,也会写写诗歌。诗歌是必须要学会的文学样式。②我们写信,写日记、笔记、报告、评论,以及小说、话剧,都用散文。我们的刊物(除了诗歌专刊)与报纸上的文字绝大多数是散文。我们的书籍,用散文写的不知比用韵文写的要多若干倍。看起来,散文实在重要。在我们的生活里,一天也离不开散文。〖答案〗第②段文字的结论更可靠。这两段文字都运用了归纳推理,第①段论证的样本数量太少,第②段的论据就很充分,论证显得很有力量。在同等条件下,归纳推理的前提中考察的个体(样本)数量越多,结论就越可靠。〖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逻辑推理及分析比较的能力。这两段文字都运用了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由一定程度的关于个别事物的观点过渡到范围较大的观点,由特殊具体的事例推导出一般原理、原则的解释方法。第①段只运用了“我们欣赏的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很多诗歌”和“有时候我们自己兴致来了,也会写写诗歌”两个样本,就得出了诗歌是必须要学会的文学样式的结论,样本数量太少。第②段运用“我们写信,写日记、笔记、报告、评论,以及小说、话剧,都用散文”“我们的刊物(除了诗歌专刊)与报纸上的文字绝大多数是散文”“我们的书籍,用散文写的不知比用韵文写的要多若干倍”多个样本,的出了“在我们的生活里,一天也离不开散文”的结。可见,第②段的论据就比第①段充分,论证显得很有力量,在同等条件下,归纳推理的前提中考察的个体(样本)数量越多,结论就越可靠。所以第②段文字的结论更可靠。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魏文侯)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间。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间,而名出闻于诸侯。”魏文侯曰:“善。”——《鹦冠子·世贤第十六》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和普世价值。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山东省枣庄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语段一】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诗人,在此之前我们只有《诗经》一类的民谣,而且都不知道谁是作者。作者的人格既少表现,所以作者不为人所重视,也不会使人发生兴趣。屈原是第一个改变了这种趋势的人,他使得诗坛上从此有了诗人,他在诗之外争取了人的地位;人不仅是诗的材料,而且人本身就是诗——这就是屈原首次带到诗坛的事件。屈原伟大崇高的人格,无疑表现在他的作品上;然而我们今日提起《楚辞》,或提起屈原,这诗人所唤起的印象要比那些作品更集中、更明快。历史上无数的诗人正是为这个追求而努力,陶渊明、李太白、杜子美,都因此产生更大的影响。我们从那些作品里认识了诗人之后,诗人便成为一首无言的诗;我们因此感觉到一个人格的存在,一个更明快、更无尽的力量。这人格是一切诗人共同的向往,诗坛才成为一个人生的修炼所。【语段二】屈原伟大的人格,正生在一个热情求真的时代,先秦诸子思想的光芒,使人生从此成为一个崇高的醒觉;在这些光芒当中,屈原所受的影响,与其说是思想的,毋宁说更是感情的。有人以为屈原是儒家。然而孔子所最崇拜的周公,屈原却一次也没有提到过;孔子所最提倡的中庸之德,屈原更是背道而驰。屈原与孔子性格完全相反,然而屈原却与儒家的另一个思想家性格相投,那便是孟子。孟子的思想形态是“浩然之气”。而屈原所谓的“中正”,便是孟子的“浩然之气”;屈原的“与天地兮比寿”,便是孟子的“塞于天地之间”。而屈原与孟子因此又都同样地具有一种感情上的诚意。孔子是生于先秦思想刚开始的时期,孟子则生于先秦思想最澎湃的时期。前者多少还有一点保守的色彩,至于孟子的时代则完全是进取的。这所谓进取,也就是对于真理的彻底的追求。这些真理的追求者,在理智上虽不见得相同,在感情上却正是一致的,那便是勇于求真的信心。庄子、孟子、韩非子,无一不是把全副的诚意放在真理的认识上,这就是屈原所受到的感染。屈原不是一个思想家,然而在历史上他却比思想家更重要。秦汉以来,中国文化曾受三种力量的支配,一是儒家而近于法家的荀子,一是道家的庄子,一是“楚辞”。荀子支配了汉代,庄子支配了魏晋,《楚辞》则自建安以至盛唐莫不受它的支配。前二者只是固定的思想,而后者带来的却是一个真实思想的精神。只有唐代能于先秦之后,独成一个灿烂的文化时期,那正是《楚辞》的力量,在说明着屈原人格的启示。屈原的一生都在奋斗之中,他斗争的对象,就是当时楚国的贵族政治。他虽生活于宫廷之中,却厌恶反对那宫廷里的一群人,这就是屈原所以永远显得如此寂寞的缘故。宫廷里的那班人都不能真正了解屈原、支持屈原。在那贵族势力掌控的宫廷中,屈原就是一个先知先觉者,所以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在贵族制度行将崩溃的前夕,那些人还在醉生梦死、昏天黑地地过日子,屈原却在那里痛骂自己所属的这一阶级。我们这样了解他的独清独醒,屈原才是一个真正的醒觉者。因此他与宫廷之外的人民正是站在同一个方向的,这就是伟大的屈原,当他感到孤寂的时候,其实正是他最有力量的时候。【语段三】屈原生于战国纷纭之际,一般的人生观大都趋向于随机应变的巧捷机智。在那纵横离合的漩涡中,谁都只顾到当前的利害问题,谁也不肯再放眼于更远大的方面去。这便是当时思想界普遍的苦闷。孟子力竭声嘶地喊着“舍利取义”,那便是对这同一苦闷的反映与反抗。他们在这共有的苦闷上必然要统一成一种共同的力量;这力量乃是一种任何伟大思想家必具的坚定的人格美。屈原就在这人类共同的品行上表现出一种更为典型的集中的卓越的感情。屈原厌恶巧捷机智的情绪,这在作品里时时表现着。屈原因此对于这个时代寄予一种同情的怜悯。时俗虽然失去了自主的力量,但是那醒觉的认识仍然是人生高贵的品行。屈原的伟大,便在于带来那坚定清醒的情操,而诉之于一种可喜的力量。他不是一种哲理而是一种哲理的感情,他在《橘颂》里说:“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这可喜的便是那坚定清醒的情操。这情操在《离骚》里随处可见。如“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因此为那苦闷的时代,带来希望的感情,这便是那时代的苦闷对于屈原的磨炼。我们在这里乃获得生活上更长远的热力。在人生的旅程上我们本都是真理的向往者,我们都应当是一个醒觉的追求者。屈原正以这种力量唤醒了一代人的耳目。屈原用了无数华贵的诗句、纯洁的比喻,这些都流为后人辞藻的装饰。然而在屈原却不是装饰,他只是一种自然的呼唤,一种生命走向真理、走向永恒去的光明与美丽。那正是真与力的合一,美与善的交织,他因此感动了无数的人们。这伟大的人格,就这样,永远成为一首解释不完的最美的诗章。(摘编自《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的出现标志了“诗人”这一概念的产生,他改变了诗歌作者不被重视的趋势。B.屈原与孟子在理智与思想上不一定相同,但是他们性格相投,都拥有真诚的情感。C.屈原的《楚辞》及其伟大人格影响了先秦后独有的文化高潮——灿烂的盛唐文化。D.屈原对于污浊的社会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其哲学思考中的理性成就了他的伟大。2.下列关于诗人人格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论是提起屈原,还是提起屈原的作品,后人会更集中地想起其伟大崇高的人格。B.优秀的诗人本身就是一首无言的诗,读者通过作品认识诗人能感受其人格的存在。C.陶潜、李白、杜甫像屈原那样追求在作品中表现伟大崇高人格,对后世影响更大。D.诗人的人格具有一种明快而无尽的力量,这力量能唤醒向往真理、追求觉醒的人。3.下列《屈原列传》中有关表述,不能直接印证本文中屈原“伟大的人格”的一项是()A.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B.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C.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D.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4.语段二为何要提到孔子、孟子、荀子、庄子?请依据文本简要说明。5.《古文观止》中评论说:“史公与屈子,实有同心。”请结合你所了解的司马迁与屈原谈谈你对“同心”的理解。〖答案〗1.D2.C3.A4.进行对比论证。将屈原与孔子的思想、性格进行对比,将屈原、孔子性格的不同和屈原、孟子性格气质的相同做对比,将孔子所处的时代与屈原、孟子所处的时代相比较,将荀子、庄子对后世的影响与屈原的影响相比较。突出(衬托)强调屈原人格美。5.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所展现出来的政治远见、高洁志向、爱国情怀、人格魅力正是自己所追求的。司马迁所表露的对自己生以践志——发愤著书的心迹与志向,与屈原死以明志——二人有跨越时空的精神联通。〖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D.“哲学思考中的理性成就了他的伟大”错,屈原的伟大不在于哲学的理性,而在于“哲理的感情”。故选D。【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C.“对后世的影响更大”有误,原文是“屈原伟大崇高的人格,无疑表现在他的作品上;然而我们今日提起《楚辞》,或提起屈原,这诗人所唤起的印象要比那些作品更集中、更明快。历史上无数的诗人正是为这个追求而努力,陶渊明、李太白、杜子美,都因此产生更大的影响”,是说这个追求对陶潜、李白、杜甫产生更大影响。故选C。【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表述只涉及屈原在外交上的才能,以及受到信任,和“伟大的人格”无关。故选A。【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有人以为屈原是儒家。然而孔子所最崇拜的周公,屈原却一次也没有提到过;孔子所最提倡的中庸之德,屈原更是背道而驰。屈原与孔子性格完全相反”,将屈原与孔子的思想、性格进行对比;“屈原与孔子性格完全相反,然而屈原却与儒家的另一个思想家性格相投,那便是孟子”“而屈原与孟子因此又都同样地具有一种感情上的诚意”将屈原、孔子性格的不同和屈原、孟子性格气质的相同做对比;“孔子是生于先秦思想刚开始的时期,孟子则生于先秦思想最澎湃的时期。前者多少还有一点保守的色彩,至于孟子的时代则完全是进取的”,将孔子所处的时代与屈原、孟子所处的时代相比较;“庄子、孟子、韩非子,无一不是把全副的诚意放在真理的认识上,这就是屈原所受到的感染”,将荀子、庄子对后世的影响与屈原的影响相比较;运用对比论证,突出强调屈原人格美。【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司马迁《屈原列传》将屈原的生平事迹放在楚国日趋衰亡的大背景下展现,既有对史实的粗笔勾勒,又有对细节的工笔描绘既揭示了屈原个人的身世浮沉与国家生死存亡的内在联系,展示出天下归于统一的背景下其性格和命运的悲剧性,又充分彰显了屈原睿智深刻的政治远见、坚贞不屈的高洁志向、九死未悔的爱国情怀,以及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魅力。正如吴楚材、吴调侯在《古文观止》中评论所说的“史公与屈子,实有同心”,司马迁对屈原的为坚持理想而斗争的精神是歌颂的,对屈原的心情是深刻了解的。司马迁在屈原身上寄托了自己的情感,两人存在跨越时空的精神联通。(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桥边的老人海明威一个戴着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你从哪儿来?”我问他。“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对我解释。“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撇下了。”我凝视着浮桥,眺望着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着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什么动物?”我又问道。“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你只得撇下它们了?”我问。“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在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76岁了。我已经走了12公里,再也走不动了。”“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的岔路上有卡车。”“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巴塞罗那。”我告诉他。“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你这样想吗?”“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鸽笼没锁上吧?”我问道。“没有。”“那它们会飞出去的。”“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本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备注〗埃布罗河:西班牙境内最长的一条河。托尔托萨:西班牙塔拉戈纳省城市。巴塞罗那:西班牙最大的海港。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谈到家乡时,老人“露出笑容”“高兴起来,微笑了”,表现出老人的朴实、憨厚以及对家园充满热爱。B.从“我”的“劝离”与老人的“不动”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老人难以动身的原因只是体力不支和对家园的留恋。C.这篇文章通过“我”与老人的谈话以及“我”多次催促老人离开等细节可以看出,“我”同情老人、厌恶战争。D.我注视着最后几辆大车匆忙驶下河边的斜坡,暗示了我对老人命运的担心,也让读者推想出老人凶多吉少的未来。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第一段真实地描绘出大敌将临、人们仓皇逃命的情形,鲜明地勾画出一个满身尘土、疲惫不堪的老人形象,为小说营造悲凉的气氛。B.“撑起来,……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的神态和动作描写,生动地刻画了在人们竞相逃命之际,一个朴实憨厚、善良的老人形象。C.本文主要围绕桥边的老人和“我”展开叙写。这种角度给了读者一种“亲历”的感觉,仿佛这是一篇来自战场的报道,可增加一些真实感和亲切感。D.本文旨在反映战争的罪恶,既有战争场面的正面描写,又通过一个年老孤苦的老人流离失所外出逃难的遭遇,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8.小说中写老人反复念叨自己的小动物,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9.海明威曾提出“冰山”创作原则:“冰山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八分之一’是读者所看到的,‘八分之七’虽然没有写出,却能为读者感受到。”试探究小说从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创作原则。〖答案〗6.B7.D8.①小动物是老人的精神寄托,这样写体现了老人博大的爱心与素朴美好的人性;
②弱小生命被战争摧残与扼杀,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谴责,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和平的渴望。9.①小说采用有限视角的第一人称叙述故事,读者既可以从“我”的角度体验故事,也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充分发挥想像,挖掘小说的内涵。
②小说选取的是一幅画面,一段对话的微小格局,却表现了宏大的战争主题。〖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老人难以动身的原因只是体力不支和对家园的留恋”错误,还有对未来生活的茫然。故选B。【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D.“既有战争场面正面描写”错误。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场面,文章只是通过在战争中逃难的一个老人,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故选D。【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那时我在照看动物”,“我”与老人交谈时,他告诉“我”他曾在圣卡洛斯照看动物,他最后一个离开,很惦念那些动物。当“我”催促他赶紧离开这里时,他说“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只是一个普通老人,在做着很普通的工作,然而对待他的动物却是那么细心、友善,直到战争爆发他还在惦记他的动物,可见小动物是老人的精神寄托,这样写体现了老人博大的爱心与素朴美好的人性;结合“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可知,动物不应该承受这一切,不应该受到这样的摧残。弱小生命被战争摧残与扼杀,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谴责,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和平的渴望。【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结合“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可知,“我的任务”“我又从”采用有限视角的第一人称叙述故事,读者既可以从“我”的角度体验故事,也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充分发挥想像,挖掘小说的内涵。结合“一个戴着钢丝边眼镜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可知,描写的是桥边的老人,小说选取的是一幅桥边老人的画面,一段“我”与老人的谈话的微小格局,却表现了宏大的战争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举进士,调西京推官。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庆历三年,知谏院。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小人所好者利禄,所贪者财货,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一日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复学士,留守南京。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熙宁五年,卒,谥曰文忠。(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B.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C.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D.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京,宋初沿袭五代旧制以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为西京,以开封府(今开封市)为东京。B.学士,最早是指在学校读书的人,魏晋以后指以文字技艺等供奉于朝廷的官吏的泛称。C.四夷,古指西夷、东戎、南蛮、北狄,与《苏武传》“为降虏于蛮夷”中“蛮夷”义同。D.文中“布衣”,与《过秦论》中“以愚黔首”中“黔首”“氓隶之人”都指平民百姓。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修聪明过人,文名远扬。他从小读书过目成诵,中举后与梅尧臣交游,吟诗作歌,相互唱和。B.欧阳修为人正直,伸张正义。欧阳修替范仲淹鸣不平,写信指责司谏高若讷,欧阳修因此被贬官。C.欧阳修很受器重,谨守职分。他论事恳直得到皇帝的嘉奖,皇帝想让他再任谏官,他以不愿言事谢罪。D.欧阳修遭人忌恨,屡受陷害。有小人利用他外甥女的案件罗织罪状、甚至伪造其奏章来诬告和陷害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②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14.欧阳修为什么认为杜衍等人不可罢用?请简要加以说明。〖答案〗10.B11.C12.C13.①用这些来提高自身修养,那么志趣一致就能相互补益,用这些来为国家做事,那么观点相同就能共同前进。
②他奖励引荐后辈,唯恐有没顾及到的,经他赏识的人都成了名人。14.①杜衍这四人是治国的贤才,欧阳修不忍贤才被诬;
②正直之士在朝,是邪恶者的大忌。如果这四个人被罢除,就会让在朝奸邪之徒阴谋得逞。〖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文辞简洁明快,信实通达,广征博引,都用最正确的道理加以判断,来折服人心。成就远远超过了一般人,众人没有谁能赶上他,所以天下的读书人都一致像对待老师那样敬重他。“简而明”“信而通”句式一致,分别断开,排除AC;“服人心”,动宾短语,后面断开,排除D。故选B。【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C.“古指西夷、东戎、南蛮、北狄”错误,应是西戎、东夷、南蛮、北狄。“为降虏于蛮夷”句意: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D.“以愚黔首”句意:用来使百姓愚蠢。故选C。【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想让他再任谏官,他以不愿言事谢罪”有误,原文是“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陛辞……”,皇帝任命他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他去赴任告别皇上,不是“想让他再任谏官,他以不愿言事谢罪”。故选C。【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①“以”,用;“益”,补益;“济”,前进。②“奖引”,奖励引荐;“及”,顾及到;“率”,都。【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杜衍、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一日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可概括:杜衍这四人是治国的贤才,欧阳修不忍贤才被诬;正直之士在朝,是邪恶者的大忌。如果这四个人被罢除,就会让在朝奸邪之徒阴谋得逞。参考译文:欧阳修字永叔,是庐陵人。四岁时即死了父亲,幼年时,欧阳修就聪敏过人读书过目不忘。考中进士,被任命为西京推官。结交梅尧臣,吟诗作歌相互唱和,丛此以文章名扬天下。入朝为官,做了馆阁校勘。范仲淹因著文指陈时弊而被贬谪,在朝官员大多上章为他解救,只有司谏高若讷认为应当黜除。对此欧阳修写信对高若讷进行谴责,说他简直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一事。高若讷将欧阳修的信交给皇帝,欧阳修受牵连被贬出任夷陵县令。庆历三年,兼管谏院。当时仁宗对在朝大臣进行人事更动,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都参与执政,增加谏官,任用天下有名之士,欧阳修最先入选。欧阳修每次进见皇上,仁宗都询问他以治国执政之事,看哪些是可以做的。当初范仲淹之被贬去饶州,欧阳修与尹洙、余靖都因范仲淹之事而被斥退,世人都视他们为“党人”。从此,朋党的议论便产生了,欧阳修于是作《朋党论》一文以进呈仁宗。在文中他议论道:“君子以志同道合结为朋党,小人因有共同的利益结为朋党,这是很自然的道理。小人所爱所贪的是薪俸钱财,当他们利益相同时,暂时地互相勾结成为朋党,那是虚假的。君子就不是这样,他们坚持的是道义,履行的是忠信,珍惜的是名节。用这些来提高自身修养,那么志趣一致就能相互补益,用这些来为国家做事,那么观点相同就能共同前进,始终如一。”欧阳修论事切直了当,因此有些人把他看作仇敌一样。唯独仁宗勉励他敢于说话,当面赐给他五品官的服饰,任命他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在告别皇上时,仁宗对他说:“到那里去不要作久留的打算,想要说什么,就随时讲吧。”欧阳修回答说:“我做谏官时可以直接论事,现在论事就超过我职务的范围了,是有罪的。”仁宗说:“只管说好了,不要区别在朝还是在地方。”正当这个时候,杜衍等人因被诬陷私结朋党而相继罢去,欧阳修慨然上疏说:“杜衍、范仲淹、富弼,天下人都知晓他们有治国的贤能。正直之士在朝,是邪恶者之大忌,谋臣置而不用,乃是敌人的福分啊。现在这几个人一日被罢除,而让在朝奸邪之徒弹冠相庆,四邻蛮夷之敌振臂喝彩,臣下我真为朝廷感到惋惜呀。”从此奸邪之徒更加忌恨欧阳修,并借欧阳修外甥女张氏犯罪下狱之事罗织他的罪状,致使他降职为知制诰、滁州知州。欧阳修写文章得自天才而又顺其自然,铺陈收缩都恰到好处。文辞简洁明快,信实通达,广征博引,都用最正确的道理加以判断,来折服人心。成就远远超过了一般人,众人没有谁能赶上他,所以天下的读书人都一致像对待老师那样敬重他。他奖励引荐后辈,唯恐有没顾及到的,经他赏识的人都成了名人。恢复龙图阁直学士官职,兼南京留守言事。小人皆恐惧欧阳修的重新起用,有人就伪造他的奏章,请求清洗宦官中作奸谋利的人。那些宦官都非常怨恨,他们联合起来陷害欧阳修,使得欧阳修出京为同州知州,皇上听取了吴充的意见后才取消了这一道命令。熙宁五年去世,谥号曰文忠。(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赠怀素草书歌(节选)李白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诗题和诗句看,本诗属于古体诗中的歌行体,篇幅、声律、韵脚较自由。B.本诗刻画了怀素酒后运笔挥洒时激情奔涌、痛快淋漓、狂放疾书的形象。C.诗中写怀素赠送作者草书,作者作诗赠送怀素,表达愿以怀素为师的赞誉。D.最后两句写湖南七郡很多名门大家都请怀素题字,强调民众喜爱怀素书法。16.南宋诗论家刘克庄高度评价本诗,说:“自有草书以来,未有能形容此妙者。”但也有学者怀疑本诗非李白所作。请你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本诗(节选部分)与李白诗作《将进酒》的相似之处,以作为本诗确为李白所作的佐证。〖答案〗15.C16.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诗人强烈的情感。②两首诗都采用了虚实结合、正侧面结合的手法。③两首诗都使用了联想、想象的手法和直抒胸臆的抒情方法,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与浪漫主义情调。这些内容都能佐证本诗是李白所作。〖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诗中写怀素赠送作者草书”错误,诗中描写了怀素酒后运笔狂放疾书的情境,并没有写怀素赠送作者草书。故选C。【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及诗歌风格特点的能力。表现手法一般包括描写手法(景物与景物之间的关系)、修辞手法、抒情手法(景物与抒情的关系)等。从描写手法的角度分析,两首诗都使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方法,比如《赠怀素草书歌》中首联“须臾扫尽数千张”正面描写怀素创作之速,颔联“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从侧面的环境烘托怀素创作的情景。《将进酒》“莫使金樽空对月”“会须一饮三百杯”正面写饮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侧面写饮酒。同时,从景物与景物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分析,两首诗都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本诗“如闻神鬼惊”“只见龙蛇走”等既是比喻,又是联想,形象地写出怀素创作时的气势,表达诗人对主人公的赞美。《将进酒》由饮酒想到“古来圣贤”“陈王”曹植,是虚写,“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是实写。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两首诗都使用了夸张、比喻的手法。本诗,“须臾扫尽数千张”,“须臾”强调时间极短,“数千张”强调数量极多,运用了夸张写法,写出怀素创作之速。“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范茫”,意为:如同疾风骤雨一样,飒飒惊魂。又像花飞雪飘飘扬扬,一片苍茫。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怀素在创作书法时候的情景,表现了对怀素的赞叹之情。《将进酒》“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远;“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暮成雪”极言人生短暂。这些夸张、比喻手法表现出诗人狂放不羁,用词大胆,也表现他豪放飘逸的诗风。从抒情手法的角度分析,两首诗都使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等。本诗中“惊”“恍恍”直接抒发了诗人的直观感受,属于直抒胸臆。《将进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直抒胸臆,写尽内心的痛楚和绝望。(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2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春江波光荡漾,无边月光照耀着无际江水情景。(2)高适《燕歌行》中“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员工安全生产合同
- 2025企业办公室装修合同范本
- 2025年武汉货运资格证考试答题软件
- 2025年巢湖货运资格证考试有哪些项目
- 2025年湖南道路客货运输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下载
- 中国石质工程板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密闭式防腐照明灯具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电脑散热片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2025飞行培训合同书模板
- 上海戏剧学院《色彩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风险管理与应急预案
- (T8联考)2025届高三部分重点中学12月联合测评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3年军队文职统一考试(公共科目)试卷(含解析)
- 2024年大学生军事理论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10道题)
- 仓库负责人年终总结
-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课件:安装工程定额计价体系
- 心肺复苏术课件2024新版
- 中国校服产业挑战与机遇分析报告 2024
- 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双基测试(期末考试) 地理 含答案
- 2024年4s店提前还款协议书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