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文化内涵分析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文化内涵分析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文化内涵分析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文化内涵分析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文化内涵分析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楼梦文化内涵分析

634第四小组

组长:何黄钰组员:陆梓铭、吕楚怡、秦义钧、何舒捷、黄钟毅、陆文熙、蓝伟航

目录:一、书法尺牍诗词曲赋

三、灯谜联额四、医药养生五、饮食文化六、禽兽花木七、酒令笑话八、服饰摆设

一、书法尺牍

《〈红楼梦〉中的书法尺牍》陆梓铭

书法在《红楼梦》中呈现的方式,首先是创造书法的场景和氛围。在第一回,就有落魄书生贾雨村寄居葫芦庙“每日卖字作文为生”的叙述,可知书法自古以来可以作为谋生的手段。在第二十三回,贾宝玉和姑娘小姐们搬进大观园之前,贾政就叮嘱宝玉要坚持读书写字:“娘娘吩咐,说你日日外头嬉游,渐次疏懒,如今叫禁管,同你姊妹在园里读书写字。”这里告诉我们,即便是贾宝玉这样天资聪明的少年,也是要每日练习写字的。可见写字是宝玉和姑娘们的主要任务之一。毛笔字是古人交流的工具,也是莘莘学子科举考场上的应试功夫,只有字写得好,才有可能被主考官青睐,否则是要减分的!所以作家在书中多次交代贾宝玉每天都练习写字。第二十五回,宝玉中了马道婆的魇魔法之后,贾母就骂贾政:逼宝玉念书写字,把胆子都唬破了。贾政在检查宝玉功课的同时,必须检查写字,可见读书和写字是一体的,以至于宝钗、探春都为宝玉当枪手,帮他写字应付检查(第七十回)。

贾宝玉的字写得好,我们已经知道,宝玉的姐姐贾元春则是贾府众多女子中的第一人,她的字也写得最好。从第十八回省亲描述的情节来看,元春可以称得上是书法家了:元妃乃命传笔砚伺候,亲搦湘管,择其几处最喜者赐名。例如说将“有凤来仪”赐名“潇湘馆”;“红香绿玉”改作“怡红快绿”,赐名“怡红院”;“蘅芷清芬”赐名“蘅芜院”此外挥笔题一绝句: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

第三十四回,宝玉派晴雯给黛玉送去两方旧手帕,黛玉左思右想,一时五内沸然,由不得余意缠绵,便命掌灯,也想不起嫌疑避讳等事,研墨蘸笔,便向那两块旧帕上挥毫书写了三首诗。这是小说对书法意义的表达:当人的感情到达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就会情不自禁挥毫疾书,以表达胸中的激情,这时候的字也就写得格外好。中国书法史上的“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就是充满悲愤之情书写的千古名作。书法在《红楼梦》书中呈现的另一种方式,就是贾府大院里的牌匾、楹联之中,蕴含着丰富浓郁的文化元素,这正是中国书法所独具的。《红楼梦》里的牌匾和楹联,无论是楼堂廨宇,还是园林名胜,其书写者大多是帝王将相、文坛名人。一方面彰显主人家的高贵威严和功德品行,另一方面,也昭示着家族的文化传承和高雅情趣。

书法在这里,不仅可以让观赏者感到优美汉字的爽心悦目,而且还可从书法作品中感觉到其中的内涵:撰文者、书写者,还有赠送者。从第五十三回中宁国府除夕祭宗祠,宁府西边黑油栅栏内五间大门,上悬一块匾,书“贾氏宗祠”四个字,旁书“衍圣公孔继宗书”。两旁一副长联:“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也是衍圣公所书。(“衍圣公”:何谓“衍圣公”?宋代以来,皇帝封孔子后代为衍圣公。清代也承明制,钦赐衍圣公大量土地等,圣裔公爵世袭罔替,累世相传。)进五间正殿前,上悬一闹龙填金匾,书“慎终追远”四字。旁有一副楹联:“已后儿孙承福德,至今黎庶念荣宁。”俱为御笔。在这样的书法作品中,我们看到了贾府和皇帝之间的关系,贾府和朝廷其他高官要员之间的关系。由此看来,在王公贵族那种森严的侯门大院和深宅殿堂之中,已经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能够比书法作品的装饰更能展示主人家的庄重和尊严,更能体现主人家诗礼簪缨之族的文化底蕴。

不仅如此,大观园内各个景观、庭院的匾额和楹联,同时还营造了古代园林艺术浓郁的文化氛围。第十七回,在贾宝玉大观园试才题匾之前,贾政就说,“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大观园的匾额,如果把后来补题的“凹晶溪馆”和“凸碧山庄”加上去,有17处之多,贾宝玉题的楹联有5处。即便书中并没有详细介绍这些书法作品谁是书写者,但你看到每一处景点、每一座庭院的匾额和楹联之后,都会有充满美的感受。

问题:1.元春挥笔题的诗句是什么?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2.在贾府大院之中的楹联、牌匾中,展现了什么书法意趣?高贵威严、功德品行、文化传承、高雅情趣3.贾母最喜欢谁的书法?王羲之

二、诗词曲赋

《〈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吕楚怡

作家在表达理念时需要用曲笔,以摆脱文字狱的缘故,往往借用无形无影、可思而不可见、令人迷信的"神"来说话,如"判词",因此更浓化了《红楼梦》诗词的宗教色彩。

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前八十回中约有诗词一百六十余首。"从总体来说,这些诗词在深化《红楼梦》的主题思想,突出结构主线,加强主要人物典型性格方面,在不同程度上起着不同的作用。"曹雪芹很重视这些诗词,将其视作《红楼梦》全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许多重要诗词的题目被列在了全书的回目之中。如"大观园试才题对额"重点写的是大观园题咏诗,"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主要写的是咏物灯谜诗,"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葡芜苑夜拟菊花题",主要写了"咏白海棠诗","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蕾芜讽和螃蟹咏",主要写了菊花诗和螃蟹咏,"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主要写了《桃花行》和咏柳诗。还有一些,恕不一一列举。

《红楼梦》诗词,大致可分成四类:其一,玄妙诗。如《好了歌》、《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等。其二,咏物诗。如《春灯谜》、《白海棠诗》等。其三,即景抒情持。如《大观园题咏》、《葬花辞》等。其四,怀古诗。如《赤壁怀古》、《钟山怀古》等。不论哪一类,诗词中都或浓或淡有佛道思想色彩。

《红楼梦》开篇第一回,曹雪芹就通过一个"疯狂落拓,麻鞋鹑衣的跛足道人"之口,吟唱了一首《好了歌》。诗人从道教哲学的视角,对世人的"功名"、"钱财"、"娇妻"、"子孙"四种欲望和人生的终结进行了审视,指出世人没有必要过分贪心,没有必要为"理想"而奔命争斗,心胸应豁达,看开事理,"为而不争",应追寻"不求其不朽"的淡泊。同时也用佛教哲学的规范,来启悟世人的心灵:世人应轻视欲念,跳出凡尘,全心向佛,信诚修炼。指出人世间的一切,都归于空无的大荒山,"好即是了,了即是好。"诗人将道家"忘私"思想和释家"祛利"主张揉和到一起,劝奉世人要豁达超脱,寻求人格上的超拔与精神上的解脱。这种空无理论和出世思想,一是有劝民济世之效,二是有暗示当时封建地主阶级的历史命运之意。诗人通过对佛道思想的运用,表示了对封建地主王朝政治斗争的厌倦和对平和无争理想社会的渴望。

"纵欲享乐"是儒家之大忌。孔子主张"君子谋道不谋食"。孟子指出"养心莫过于寡欲。"而道教却主张"享乐",珍惜今世的生命,不追求来世的幸福。"在道教的境界中,人不仅能够超越生理的制约而羽化长生,而且还可超越伦理的限制而满足个性的生活欲望。"道教的主张,为世人提供了情爱自由的土壤和条件,认为"男女合气之术"是修炼长生的法门之一,为两性的自由接触打开了方便之门。曹雪芹不敢直接宣传这种道家主张,而是借助警幻仙姑在太虚幻境中对贾宝玉谈情说淫,醉以灵酒,沁以仙茗,引入迷津,使贾宝玉走上了"灭天理、存人欲"的道路。以此与儒家的礼教"男女授受不亲",反对男欢女爱进行接触。

贾宝玉的诗有一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味道,自然地散发着淡淡地哀愁,诗人又企盼留住那美好的生活。像"晓月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咏白海棠》)把白海棠花写得像林黛玉一样善感而多情,而他也便为伊"愁容浅淡"了。《访菊》中的"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杖头"。流露了贾宝玉惜菊怜秋,及时行乐的道家情怀。贾宝玉在《访妙玉乞红梅》和《南柯子·柳絮》中,都表达了对佛家的不恭,对道家的追循。"不求大士瓶中露,""离尘割香紫云来。"意思是"我不是要求南海观音给点净瓶中的甘露,而是要离开这庸俗的人间,伴着暖香把紫色云霞割来"。而"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表面是写柳絮,实则是写诗人自己,这是对生命的一种感悟,也是对人生如梦的一种无奈。

曹雪芹在诗歌中,虽然常用道教佛家的一些思想言论,但有时是反其意而用之,含有对道教的讽刺和佛教的不恭,甚至对道佛二教进行批判。请看对妙玉的判词吧:"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洁",是佛教所言的"净",佛教认为凡人世界都是污秽的,只有超现实的佛教天国才是"净土"。妙玉欲超脱现实生活,孤寂自持,以求自身的洁净。可实际怎么样呢?她虽然身入佛门,但心还在红尘,一看到宝玉就面红耳赤,想入非非,并愿和宝玉来往,赠献红梅,遥祝芳辰。这种"因空见色、由色生情",致使她最终还是未能"自守"和"洁净"。她听信了佛教的"四大皆空",将天地万物视为虚无,追求超现实的空幻,作了尼姑,独守青灯,结果到头来还是陷进了污浊的泥坑之中,被抛入风尘之地,这无疑是对佛家的一种指责。在妙玉的曲词《世难容》中,诗人写道:"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孤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这里借妙玉青春年华的白白消逝,表示活不幸的同情和对佛家禁欲主义的批判。

问题:1、《葬花吟》属于什么类型的诗词?即景抒情诗2、《红楼梦》中的诗词主要蕴含了哪两种宗教思想?佛教和道家

三、灯谜联额

《〈红楼梦〉中的书法尺牍》何黄钰

《红楼梦》写猜灯谜活动,不是找了现成的谜语挂出来让大家去猜,而基本是由参与活动的人自编谜语互相猜。这样,制作的灯谜有没有艺术性,猜灯谜的思路是顺畅还是迟钝,都能够显示人物个性的差异,而作者借助灯谜对人物命运的暗示,以及引发猜谜者的感慨,又深化这一类习俗活动描写的思想情感意义。小说第二十二回就集中描写了这方面内容。

这一回写刚回家探过亲的元妃,从皇宫送出一个她所制的灯谜让兄弟姐妹去猜,也要求他们各制一个谜语让她猜。贾环不但没猜对元妃的谜语,而且其制作的那个谜语文理不通,元妃干脆赖得猜,只是让传话的太监来问一下,贾环到底让人猜什么。这种打听,似乎不是好奇,更像是要看一个笑话。

相形之下,小说第六十三回写小姐、丫鬟们给贾宝玉庆生,大家行酒令所抽到的花签诗句包括旁边的小注,似乎也关涉到各自的人物行为乃至命运,还或多或少引起了当事人或者旁观者的注意。这里既有当下应景的,如史湘云抽到的"只恐夜深花睡去"一句,对应了她醉卧芍药花下;更有对自身品行和命运的暗示,如薛宝钗的"任是无情也动人",如李纨的"竹篱茅舍自甘心"。而林黛玉是在内心的期望中,抽到"莫怨东风当自嗟",那种期望中的无奈,也因此被微妙地暗示了出来。其诗句引发的在场者反应,似乎要比第二十二回主要局限于贾政一人的感叹更为丰富复杂。

这虽可以认为是贾政的个人看法,但小说如此设计,有伏笔的特殊用意。因为元妃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已经够高,但不久便天折,如同爆竹升空就爆炸,这也正是古代有些人不认为爆竹烟火可以作为喜庆之物的理由。而迎春后来嫁给孙绍祖被欺凌,只能归结为命运之乱如算盘被乱拨;探春远嫁就像断线的风筝,惜春出家当尼姑只能与海灯相伴,包括宝钗的"焦首""煎心"的咏叹,都显示了女性命运的普遍不幸。就这样,小说借写猜灯谜的习俗活动,让灯谜与制作者的命运联系起来,这就不仅仅停留着游戏的智力方面,还反映了人生的更广阔方面。不过,当贾政以自己出的砚台谜语来体现其为人端方的风格时,那种带点自况的意味,使得由他来猜测女孩子所制作的谜语跟她们个人命运的关系,也就比较自然。

一般认为,早期脂抄本第二十二回呈现的谜语诗是不完整的,但因为不可知的外在原因(或者书稿散佚或者作者至死也来不及增补等),关于林黛玉、贾宝玉等人的谜语,是由其他作者补上的,并不符合人物的性格,而且还让林黛玉的谜语诗与薛宝钗的进行了互换。又因为后四十回跟前八十回的作者也许并非同一人,所以如探春谜语暗示的远嫁而与家人失去联系,在小说中并未得到明确落实。初拟的一种小说轨迹,会被展开的具体内容无情打破,并让小说中的人生发生了断裂或者新的走向。这启发我们读者,猜谜的谜底指向,可能又往往在人生命运的现实翻转中,把人生带向了不可猜的另一面。理所当然的是,猜不透的,还有现实世界伸向纸面的作者神秘之手,以及谜语的物质载体,也就是沉浮于现实世界中的书本本身的命运。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人生不幸,又是跟整个家族的衰败联系在一起的。贾母出的谜面看似最简单,其含义却复杂,有着以简驭繁的总括性。据一些学者结合手抄本旁的评语研究,猴子站树梢的形象描写,其实是跟作者祖父曹寅常说的一句"树倒猢狲散"有关,暗示了曹家可能的衰败,而书外的话又通过这句谜语,联系到书内贾府,成了暗示他们贾府的可能衰败。这样由谐音获得的谜底"荔枝",又进一步可谐音"树倒猢狲散"的"离枝"。但这些外在于文本的问题,当然不是小说世界里的贾母、贾政所能意识到的。

其实,早在小说第五回,当贾宝玉梦中进入大虚幻境时,他所翻看的"金陵十二钗"画册中的画和判词,他所听闻的"红楼梦"一套曲词,已经对贾府以及其中重要女性人物的悲剧命运,作出了暗示。虽然这些画册、判词和曲词并没有被作者给出谜语的名称,但其作为谜语的功能,还是比较清楚的。读者还能看到前后的某种勾连,比如探春之于断线风筝关联,惜春与青灯的相伴等,更感受到一种悲剧气氛。

有意思的是,出自不同制作者的谜语意象固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命运,但文体形式本身的差异,也有着一定程度的内容暗示,这当然是在比较中体现出来的。第二十二回谜语诗在以七言绝句构成贾府姐妹们谜语诗的主打形式时,贾母一句七言句,要言不烦,简洁轻快,不但有着出挑的、站树梢的轻快感,而且以家族归并的简洁的总干,概括、笼罩了许多个人命运的分枝。而贾政采用的是在上古时期更为流行的四言体,不但物象是古板的,文体形式也显得更庄重一些。

如果把第二十二回的整个猜谜过程视为一出情感剧的话,那么,贾环营造的滑稽之情、贾政和贾母互猜谜语体现的母子欢愉之情以及众姐妹谜语中让贾政感受的郁闷与悲戚之情,似乎正浓缩了人生的五味杂陈。这种复杂的滋味,又何须别人来猜想?更何况,即使从读者立场看,第五回、第二十二回和第六十五回,虽然都是人生谜语的呈现,但呈现以及理解方式的多层次性和差异性,正是统一于人生的丰富复杂中的。

四、医药养生

《〈红楼梦〉中的医药养生》秦义钧

在《红楼梦》中书中对于各种病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描述,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医学的智慧。医生们通过望闻问切来判断病情,开具的药方往往包含着多种药材的精妙搭配,体现了中医注重整体调理、标本兼治的理念。

贾府中人物对养生的重视也可见一斑。他们讲究饮食的合理搭配,如食用燕窝等滋补品来调养身体。日常的作息规律也被提及,体现了古人顺应自然、起居有常的养生观念。

从医药养生的描写中,还能品味到封建社会的等级差异。不同身份的人在患病后能得到的医疗资源和照顾程度有所不同,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在药的选材和制作上,也无不体现贵族们的奢华。在红楼梦第七回中,周瑞家的与宝钗闲聊提到的“冷香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书中对冷香丸的制作流程是这样描述的:要春天开的白牧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里,买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此丸的采集,制作,保藏,以及服用方法,从生活的细节处展示了贵族们的奢华。另一方面,此药从中医上看,理,法,方,药丝丝入扣,绝非胡乱臆造。

同时,这些描写也传递出古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健康的珍视。无论是对药材的挑选还是对养生方法的遵循,都蕴含着对生命质量的追求。

《红楼梦》中的医药养生还与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紧密相连。比如林黛玉的体弱多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的性格和情感,也预示着她的悲剧命运。

此外,书中对一些养生知识和偏方的提及,也是中国古代养生文化的生动体现。它让我们了解到古人在维护健康、预防疾病方面的经验和智慧。

总之,通过《红楼梦》中对医药养生的描写,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在健康领域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这些描写既是对生活的真实记录,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五、饮食文化

《〈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何舒捷

食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生存需求,而在高门贵府中,“食”更是讲究。让我们通过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来了解一下当时社会贵族阶级的饮食文化吧。

红楼饮食文化主要有五大特点:

第一:饮食品种丰富多样

《红楼梦》中的食品近两百余种,其名目繁多。有:酸笋鸡皮汤、莲叶羹、野鸡崽子汤、糟鹅掌、火腿炖肚子、胭脂鹅脯、酒酿蒸鸭子、烤鹿肉等等。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社会贵族阶层奢侈生活的风貌。

第二:饮食器皿精美绝伦

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饮食器皿和饮食本身其两者兼有才能构成“美食”的全部内涵。著名诗人王翰有“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诗句,其中就暗含了我国美食文化的表达形式,美酒一定用精美的夜光杯盛放。在譬如:好茶要配好茶具。但就茶杯而言,从古至今,其已有的种类繁多,样式多样。器与食的完美结合才能增强人的饮食欲望,从中享受美食带来的快乐。

红楼饮食文化在这方面体现得更加突出,其食具、茶具、酒具以及桌具都是非常华美的。据书中描述:螃蟹宴时林黛玉于坐间小酌,装酒的是器具是乌银梅花自斟壶,酒杯则是海棠冰石蕉叶杯。再有:妙玉奉给贾母的吃食是用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装的,内里还放有一个成窑五彩泥金小金盖钟。除此之外,还有各式各样的器皿,例如:玛瑙碗、翡翠杯、绿玉斗、四楞象牙金筷等等,这都能体现饮食器皿的精美绝伦。

第三:饮食活动丰富多彩

《红楼梦》中的饮食多是围绕丰富多彩的活动展开的。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吃、喝、玩、乐四者永远是连在一起的,只是因人的志趣不同,玩乐的形式各异而以。像大观园,宁荣二府的主子们也不例外。据统计在《红楼梦》中以活动展开的宴会多达三十余次。例如: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螃蟹宴等等。

第四:红楼饮食重于养身

《红楼梦》中的饮食除了品尝、玩乐以外,更注重养身。其食品的营养价值,以益寿养身为主要目的。例如第四十九回,贾母在冬季吃的炖鹿肉。鹿的全身都有药用价值。其肉是适宜冬天进补的高级营养和医疗食品。历来受到医学界和美食家的重视。唐代的《食疗本草》说:“肉,主补中,益气力。”又说:“九月后正月前食之,则补虚赢瘦弱,利五脏,调血脉,自外皆不食,发冷病。”阴历的二月至八月间不应吃鹿肉,它能使人发冷病。贾府吃鹿肉的时间都在冬天,就是遵循这一食规。

第五:红楼饮食重南味兼北味所谓南味,主要是指江浙风味,江南风味,其中包括苏、宁风味,也包括江岸的淮扬风味。第六十二回有“酒酿清蒸鸭子”这是乾隆年间扬州名菜。酒酿,原名酒娘,《扬州画舫录》有记载:“烧酒以米为之,曰米烧。其烧酒未蒸者,为酒娘儿,饮之鲜美,以泉水烧酒和之,则成蜜烧酒。”袁枚《随园食单》多以酒娘儿作调味佐料。第八回有“糟鸭掌”这是姑苏名菜,第六十二回“胭脂鹅脯”是苏州名菜。《红楼梦》中以南味为主,但是也兼有北味。如第三十七回的“桂花糖蒸新栗粉糕”,栗糕就是北味。这样的食品北方最常见,先将栗子炒熟捣烂,磨成细粉,同山药糕、白糖和匀,再蒸制即可食用。《红楼梦》中的食物兼有南北风味,主要是因为曹雪芹生于南方,长住于北方,这也是当时社会南北交流加深,相互交融的表现。

以上就是红楼饮食文化的五大特点,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进一步深入了解。

禽兽花木

《〈红楼梦〉中的禽畜花木》黄钟毅

在《红楼梦》中,禽畜花木的描写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生态画卷,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那些缤纷多彩的花木,每种都有着独特的象征意义和文化价值,比如黛玉葬花中的所葬之花,展现了生命的绚烂与易逝,又烘托出人物的细腻情感和多愁善感;而海棠花的盛开与凋零,仿佛与大观园中女子们的命运相互映照。不同的花木种类,代表着不同的品格和气质,如梅花的高洁、牡丹的华贵等,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植物赋予的内涵。

同时,禽畜花木也或是人物情感的寄托,或是情节发展的暗示。比如宝玉在怡红院中的那株芭蕉,见证了他的喜怒哀乐,成为他内心世界的一种外在体现。

此外,花木也常常与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相互关联。在红楼梦中,一些人物也有自己的花相。林黛玉的特点是:风露清愁,莫怨东风当自嗟;薛宝钗:艳冠群芳,任是无情也动人;贾探春:瑶池仙品,日边红杏依云栽。禽畜的描写同样生动且富有深意。贾府中饲养的鹦鹉能言善语,不仅增添了生活的趣味,也反映出贵族生活的精致与讲究。还有那仙鹤,在庭院中闲庭信步,增添了一份清幽高雅的氛围。

从这些禽畜花木的描写中,我们可以品味到古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他们将自然之物融入生活,赋予它们情感与意义。这也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此外,这些描写还展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花木的布局、禽畜的安置,都遵循着一定的美学原则,营造出独特而优美的景致。

总之,《红楼梦》中的禽畜花木描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生动展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体现,让我们领略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生活的细腻感受和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它们为作品增添了无尽的韵味和魅力,也让我们对中国古代的生活与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问题1:黛玉所葬之花是什么?答:桃花问题2:林黛玉,薛宝钗,贾探春的花相分别是什么?答:林黛玉:芙蓉,薛宝钗:牡丹,贾探春:杏花

七、酒令笑话

《〈红楼梦〉中的酒令笑话》陆文熙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其中不仅有丰富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情节,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在作品的日常生活描写中,酒令笑话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酒令笑话是中国古代宴饮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游戏和娱乐的方式增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和感情。在红楼梦中酒令笑话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贵族生活的奢侈与精致,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人们的精神追求。

首先酒令笑话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礼仪和规范。在宴饮中,人们需要遵守一定的礼仪和规范,如座次、敬酒、行令等。这些礼仪和规范不仅体现了人们的身份和地位,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尊重和谦逊。在红楼梦中,酒令笑话的描写也时常涉及到这一些礼仪和规范。如贾母在宴饮中坐在上首,行令时也由她先开始。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贵族生活的奢华和精致,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尊重和谦逊。

这里介绍一下座次尊卑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朝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面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坐东面西。这在鸿门宴中也有体现。同时古人尚右,以右为尊。贾政与忠顺王府长史官见面时就是坐在左边的。古人也以乘车也以左为尊,空左以待客表示恭敬。

其次酒令笑话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文学与艺术。

在红楼梦中酒令笑话的描写,经常涉及到诗词歌赋,典故等文学和艺术元素。这些元素不仅增加了九令笑话的趣味性和文化内涵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文学和艺术修养。

例如在第40回鸳鸯行酒令时说"左边是张'天"贾母答"头上有青天"。鸳鸯对"盛行一张"六合幺"贾母答"一轮红日出云霄"。贾母的牙牌令通俗易懂,没有什么特殊的典故,可以看出贾母的特点,是一个受封建教育的贵族妇女形象。"青天""红日"等字也体现了贾母作为一家之主的自豪。鸳鸯对"当中二五是杂七"薛姨妈答"织女牛郎会七夕"。体现了薛姨妈作为商人虽不问世事,但仍然牵挂女儿的终身大事,希望贾希望贾母能够成全贾宝玉和薛宝钗。鸳鸯对"左边一个天"林黛玉答"良辰美景奈何天"鸳鸯对"中间锦屏颜色俏"纱窗也没有红娘报"林黛玉脱口而出的语句都来自《牡丹亭》《西厢记》等禁书,这可以体现了这些林黛玉对封建礼教的不满。鸳鸯对中间三四绿配红"刘姥姥答'大火烧了毛毛虫"。鸳鸯对右边么四真好看",刘姥姥答"一个萝卜一头蒜"。刘姥姥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下层劳动者,她的身上充分体现了下层劳动者的朴素本色的品质。

对于女儿酒令,在第28回宝玉提出说出悲愁喜乐,并说出女儿注明缘故。

冯紫英的女儿酒令是:

女儿悲,儿夫染病在垂危女儿愁,大风吹倒梳妆楼女儿喜,头胎养了双生子女儿乐,私向花园掏蟋蟀

字里行间都围绕着女子的日常生活展开,冯子英武将之子,略通文墨,虽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