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AASS 147-2024 长根菇绿色生产技术规程_第1页
T-SAASS 147-2024 长根菇绿色生产技术规程_第2页
T-SAASS 147-2024 长根菇绿色生产技术规程_第3页
T-SAASS 147-2024 长根菇绿色生产技术规程_第4页
T-SAASS 147-2024 长根菇绿色生产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01CCSB05SAASS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greenproductionofOudemansiellaraphanipesIT/SAASS147—202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出。本文件由山东农学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大生态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恒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东营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东营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蓝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高霞、张辉、赵淑芳、彭科研、曹奇、王文莉、李晓博、崔慧、张燕、陈超、丁习武、常尚连、毛向明、郝国芳、李炜蔷、王晓婷、韩亚楠、于凯雯、张孝爽、孟璐璐、李玉梅、张青峰。2T/SAASS147—2024长根菇绿色生产技术规程本文件规定了长根菇的产地环境、生产原料、生产设施、菌种生产、栽培技术、包装运输和病虫害防控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长根菇绿色生产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806.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12728食用菌术语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528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NY/T658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NY/T749绿色食品食用菌NY/T1731食用菌菌种良好作业规范NY/T1935食用菌栽培基质质量安全要求3术语和定义GB/T12728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产地环境生产场地应地势平坦,清洁卫生、排灌方便、空气清新、生态良好,水源充足,产地环境应符合NY/T391的要求。5生产原料5.1生产用水生产用水可使用自来水、净化处理水、清洁泉水和深井水等,生产用水中不得加入药剂或成分不明的物质。生产用水应符合GB5749的要求。5.2培养基质栽培基质有玉米芯、棉籽壳、木屑、玉米粉、豆饼和麦麸等,无霉变、无虫蛀,不含农药和其它有害化学药品,质量应符合NY/T391和NY/T1935的要求。6生产设施选择保温、保湿、通风、遮光性能好的日光温室大棚、拱棚或控温菇房等设施。7菌种生产3T/SAASS147—20247.1品种选择选择抗逆性、抗杂菌能力强,菌丝生长健壮,出菇齐,产量高而稳定的优良菌株。从具有相应资质的供种单位引种且种性清楚。7.2母种扩繁母种活化及操作流程应符合NY/T528和NY/T1731的要求。7.3摇瓶液体菌种生产7.3.1摇瓶液体菌种配方选用以下配方:a)配方1:马铃薯200g(煮汁,用纱布过滤后取滤出液使用)、葡萄糖10g、蔗糖10g、酵母膏2g、牛肉膏2g、蛋白胨2g、磷酸二氢钾2g、硫酸镁1g、维生素B115mg、水1L,pH自然;b)配方2:马铃薯200g(煮汁)、麦麸30g、蛋白胨3g、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2g、硫酸镁1g、维生素B115mg、水1L,pH自然;c)配方3:杏鲍菇菌渣45g(煮汁)、蛋白胨3g、葡萄糖20g、马铃薯淀粉5g、磷酸二氢钾1.5g、硫酸镁0.5g、维生素B115mg、水1L,pH自然。7.3.2分装、灭菌将做好的液体培养基倒入摇瓶内进行分装,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灭菌结束后自然冷却至28℃7.3.3接种、培养在超净工作台中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接种。23℃~25℃条件下,先静置培养24h,然后置于摇床上震荡培养,振荡频率150r/min~170r/min,培养时间4d~6d。当菌液澄清透明,菌丝体分布均匀,无异味,有长根菇特有的香气;镜检无杂菌、菌丝形态正常,表明摇瓶液体菌种合格。7.4发酵罐液体菌种制作7.4.1发酵罐液体菌种配方可选用以下配方:a)配方1:玉米粉30g/L、蛋白胨4g/L、磷酸二氢钾1g/L、硫酸镁0.3g/L、氯化钠0.1g/L、维生素B10.02g/L、消泡剂0.035%,pH6.5;pH6.5;c)配方3:葡萄糖20g/L、高粱粉4g/L、磷酸二氢钾1g/L、硫酸镁1g/L、维生素B10.02g/L、消泡剂0.035%,pH6.5。7.4.2灭菌、冷却发酵罐清洗、空消后,按照配方,将原材料加水充分溶解后加入发酵罐内,同时加入自来水调节料液至标准水位线。设定灭菌温度在121℃~126℃,打开排气阀,等温度达到100℃时,排冷空气,有大量蒸汽排出时关闭排气阀。等温度达到126℃,压力达到0.12MPa~0.15MPa时,微开排气阀,维持40min~60min。灭菌结束,关闭空气过滤器灭菌阀与排气阀,缓慢打开空气过滤器排水阀降压至0MPa,加热层通入冷水降温;同时缓慢打开发酵罐培养层排气阀降压,维持罐压0.04MPa~0.05MPa,培养液温度降至28℃以下时,关闭加热层进水阀。7.4.3接种、培养4T/SAASS147—2024当发酵液冷却至28℃以下时按照无菌操作进行接种、培养。根据菌丝生长情况,适时调节进气阀,通入适量无菌空气,同时调节排气阀,维持罐压0.01MPa~0.03MPa,温度控制在23℃~25℃,培养5d~当菌液澄清透明,菌丝体分布均匀,无异味,有长根菇特有的香气;镜检无杂菌、菌丝形态正常,表明发酵罐液体菌种合格。8栽培技术8.1栽培季节日光温室或者拱棚一般春季、秋季栽培,控温菇房进行周年化生产。8.2栽培模式选择地栽、层架式栽培等方式。出菇方式采用脱袋覆土栽培、袋内覆土出菇和不覆土出菇等方式。8.3培养料配方选用以下配方:a)配方1:棉籽壳40%、玉米芯20%、阔叶树木屑17%、麦麸15%、玉米粉4%、石灰1%;b)配方2:棉籽壳40%、阔叶树木屑27%、麦麸17%、玉米芯8%、豆柏3%、玉米粉3%、石灰1%、轻质碳酸钙1%。8.4基质预处理阔叶树木屑、玉米芯等原材料粉碎,粉碎后颗粒度为0.3cm~0.5cm,阔叶树木屑经30d~45d自然堆积润水预处理,玉米芯、棉籽壳等用清水预湿12h~24h。按上述配方配制培养料,调节含水量63%~67%,pH6.5~pH7.0。8.5装袋、灭菌将培养料装入规格为(17cm~19cm)×(33cm~35cm)×0.05cm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袋或聚丙烯塑料袋。装袋松紧适度,以培养料紧贴袋壁为度,采用套环封口,每袋湿重1150g~1400g,然后进行灭菌,常压灭菌,在100℃下保持15h~18h,然后保持灶内余温过夜;高压蒸汽灭菌,在0.11MPa压力、121℃条件下保持3h。8.6接种接种前接种室要紫外消毒30min。培养液温度降至30℃以下时,将液体菌种输送管与发酵罐的接种阀门连接,另一头连接接种枪,将接种枪插入菌袋中注入20mL~30mL液体菌种进行接种,接种完成后将菌袋透气盖盖好,或用棉塞封好口。8.7菌丝培养将接种好的菌袋放入培养室培养,培养温度控制在22℃~25℃,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5%~70%,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0.3%以下。在接种后7d~10d进行杂菌检查及时处理污染菌袋。一般经过35d~45d菌丝可长满菌袋,在20℃~23℃条件下继续培养25d~30d,使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当菌袋表面局部出现褐色菌被和密集的白色菌丝束时,即可进行脱袋出菇管理。8.8排场覆土8.8.1覆土材料预处理覆土材料可采用田园土、黄土或草炭土,黄土应为地表20cm下无污染的土壤,覆土材料颗粒度小于0.5cm。将备好的覆土运至栽培设施附近用二氯异氰尿酸钠和复方植物源杀虫剂进行防霉杀虫处理。完毕后用塑料薄膜覆盖,3d后消毒完毕即可使用。8.8.2脱袋排场5T/SAASS147—2024地栽菇床整理成宽1m~1.2m,深15cm~18cm的畦床,畦床南北或东西走向均可,两畦床之间留宽50cm的作业道。层架式栽培菇床宽度在1.1m,高度1.65m,三层层架,层与层之间间隔50cm,底层距地面15cm,走道宽0.65m,长度根据棚体长度而定。脱袋排场之前,畦床要进行消毒灭虫处理。当菇棚地温稳定在18℃以上,将菌丝已长满并达到生理成熟的菌包运入消毒后的栽培设施内,用刀尖划开,脱去塑料袋,于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液中浸沾一下,随即取出,采用竖立、横卧等方式排放在畦内,菌棒之间留3㎝左右空隙并用土壤填充。8.8.3菌包覆土将菌包全部摆放完毕后进行覆土。覆土分两次进行,第一次覆土稍高于菌棒2cm,浇一次大水,浇水大小以菌棒间无缝隙菌床表面无积水为准,之后开始补充覆土,覆土厚度3cm左右,覆土表层可用碳化土或复合草炭土,土层含水量不宜过大,喷适量雾化水,保持土壤含水量在45%左右。8.9出菇管理当覆土表面有少量白色菌丝出现时,应早晚在覆土表面喷雾状水,并加大通风量,透入散射光,增大昼夜温差,控制菇棚内温度在24℃~28℃,覆土层及料温22℃~25℃,空气相对湿度85%~90%,光照强度在100Lx~300Lx,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0.2%以下。温度适宜条件下,一般在覆土后25d左右,出现大量幼蕾;自然气温较低时,从覆土到现蕾需40d~60d。8.10采收及转潮管理8.10.1采收当菌盖直径长到2cm~3cm,菌柄长度为4cm~8cm,菌盖未完全张开时即可采收,采收时用手指夹住菌柄基部轻轻向上拔起,连根部一起拔出。出菇高峰期一般4h~6h采收一次。8.10.2潮间管理一潮菇采收完毕后清理菇床,将采菇后留下的凹陷处用湿土补平,停止喷水,让菌丝恢复3d~5d后,喷重水一次即可进入下一潮菇管理。一般能采收3潮~4潮菇。8.10.3菌渣处理出菇后的菌渣可集中处理,或经发酵处理后用于设施蔬菜或中轻度盐碱地设施菌菜轮作生产。9包装与运输9.1分级包装采收后,用刀削掉泥土及部分根部,按菇体形态颜色、菌盖大小厚薄、菌柄长短粗细等标准进行分级、保鲜、包装或加工处理。产品包装应符合NY/T658的要求。鲜菇包装纸箱无受潮、离层现象。塑料箱和内包装塑料膜符合GB4806.7的要求。产品在包装前进行检测,产品质量应符合NY/T749的要求。9.2贮藏和运输贮藏库应干净、无虫害、无鼠害、无有害物质残留,长根菇以鲜销为主,鲜品包装在冷库中预冷6h~8h后,1℃~3℃冷藏贮藏保鲜4d~5d。长途运输采用冷链运输。10病虫害防控10.1主要病虫害长根菇生产过程主要病害有木霉菌、黏菌等,虫害有菇螨、菌蚊等。10.2防控原则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实施绿色综合防控。6T/SAASS147—202410.3防控方法10.3.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性好、抗逆力强、适应性广的良种;选用优质培养基质;采用科学的培养料配方;栽培袋灭菌应彻底;发菌、后熟培养及菌包贮运、环境温度应不超过25℃;适时栽培和采收;保持菇房及周围环境清洁卫生,将污染的菌袋及时清除;栽培结束后的菌袋及时清除。10.3.2物理防治菇棚内采用安装杀虫灯、粘虫板或设置糖醋药液、毒饵诱杀等措施进行防治害虫。菇棚通风口封两层阻隔网,外层为防鼠的金属网,内层为60目孔径的防虫纱网,菇棚门口挂封窗纱,避免栽培袋和子实体被咬破蛀伤并诱发杂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