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模板_第1页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模板_第2页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模板_第3页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模板_第4页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标有效预防、立即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危害,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地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危害,保障公众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1.2编制依据依据《中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国食品卫生法》、《中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国交通卫生检疫条例》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订本预案。1.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包含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尤其重大(1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通常(Ⅳ级)四级。其中,尤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关键包含:(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缄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省份,并有’深入扩散趋势。(2)发生传染性非经典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3)包含多个省份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4)发生新传染病或中国还未发觉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觉中国已消亡传染病重新流行。(5)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6)周围和和中国通航国家和地域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中国公共卫生安全事件。(7)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其它尤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4适用范围本预案适适用于忽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和因自然灾难、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等事件引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健康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其它突发公共事件中包含应急医疗救援工作,另行制订相关预案。1.5工作标准(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提升全社会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方法,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应急贮备工作。对各类可能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要立即进行分析、预警,做到早发觉、早汇报、早处理。(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施分级管理。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统一领导和指挥,各相关部门根据预案要求,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相关工作。(3)依法规范,方法果断。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按摄影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要求,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立健全系统、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制度,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可能发生公共卫生事件做出快速反应,立即、有效开展监测、汇报和处理工作。(4)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要充足尊重和依靠科学,要重视开展防范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研和培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提供科技保障。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通力合作、资源共享,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广泛组织、众参与突发公众卫生事件应急处理。2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2.1应急指挥机构卫生部依据职责利本预案要求,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协凋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并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实际需要,提出成立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据职责和本预案要求,在本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并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实际需要,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成立地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提议。各级人民政府依据本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提议和实际工作需要,决定是否成立国家利地方应急指挥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利单位要根据属地管理标准,切实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2.1.1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抨部组成和职责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对尤其重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作出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决议。指挥部组员单位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和应急处理需要确定。2.1.2省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组成利职责省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由省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组成,实施属地管理标准,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仆应急处理协调和指挥,作出处理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决议,决定要采取方法。2.2日常管理机构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设置卫生应急办公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日常管理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军队、武警系统要参考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日常管理机构设置及职责,结合各自实际情况,指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日常管理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或本系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什应急协调、管理丁作。各市(地)级、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指定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日常管理工作。2.3教授咨洵委员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教授咨询委员会。市(地)级利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依据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需要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教授咨洵委员会。2.4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要结合本单位职责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培训,提升快速应对能力利技术水平,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要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统一指挥利安排,开展应急处理工作。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汇报3.1监测国家建立统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汇报网络体系。各级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和出入境检疫机构负责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日常监测工作。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国家统一要求利要求,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关键传染病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动监测。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监测工作管理和监督,确保监测质量。3.2预警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提供监测信息,根据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立即分析其对公众身心健康危害程度、可能发展趋势,立即做出预警。3.3汇报任何单位和个人全部有权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汇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隐患,也有权向上级政府部门举报不推行或不根据要求推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职责部门、单位及个人。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机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检验检疫机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环境保护监测机构、教育机构等相关单位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责任汇报单位。实施职务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人员、个体开业医生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责任汇报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责任汇报单位要根据相关要求立即、正确地汇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处理情况。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和终止4.1应急反应标准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事发地县级、市(地)级、省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根据分级响应标准,作出对应等级应急反应。同时,要遵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发展客观规律;结合实际情况和预防控制工作需要,立即调整预警和反应等级,以有效控制事件,降低危害和影响。要依据不一样类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和特点,重视分析事件发展趋势,对事态和影响不停扩大事件,应立即升级预警和反应等级和对范围局限、不会深入扩散事件,应对应降低反应等级,立即撤销预警。国务院相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在学校、区域性或全国性关键活动期间等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高度重视,可对应提升汇报和反应等级,确保快速、有效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维护社会稳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方法,以有效方法控制事态发展。事发地之外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通报后,要立即通知对应医疗卫生机构,组织做好应急处理所需人员和物资准备,采取必需预防控制方法,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本行政区域内发生,并服从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统一指挥和调度,支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地域应急处理工作。4.2应急反应方法4.2.1各级人民政府(1)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2)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需要,调集本行政区域内各类人员、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设施、设备参与应急处理工作。包含危险化学品管理和运输安全,相关部门要严格实施相关要求,预防事故发生。(3)划定控制区域: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报经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决定,能够宣告疫区范围;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能够对本行政区域内甲类传染病疫区实施封锁;封锁大、中城市疫区或封锁跨省(区、市)疫区,和封锁疫区造成中止干线交通或封锁国境,由国务院决定。对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事故,依据污染食品扩散和职业危害原因波及范围,划定控制区域。(4)疫情控制方法:当地人民政府能够在本行政区域内采取限制或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和其它人群聚集活动:停工、停业、停课;封闭或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公共饮用水源、食品和相关物品等紧急方法:临时征用房屋、交通二[具和相关设施和设备。(5)流感人口管理:对流感人口采取预防工作,落实控制方法,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诊疗方法,对亲密接触者依据情况采取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6)实施交通卫生检疫:组织铁路、交通、民航、质检等部门在交通站点和出入境口岸设置临时交通卫生检疫站,对出入境、进出疫区和运行中交通工具及其乘运人员和物资、宿主动物进行检疫查验,对病人、疑似病人及其亲密接触者实施临时隔离、留验和向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指定机构移交。(7)信息公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要根据相关要求作好信息公布工作,信息公布要立即主动、正确把握,实事求是,正确引导舆论,重视社会效果。(8)开展群防群治:街道、乡(镇)和居委会、村委会帮助卫生行政部门和其它部门、医疗机构,做好疫情信息搜集、汇报、人员分散隔离及公共卫生方法实施工作。(9)维护社会稳定:组织相关部门保障商品供给,平抑物价,预防哄抢;严厉打击造谣传谣、哄抬物价、囤积居奇、制假售假等违法犯罪和扰乱社会治安行为。4.2.2卫生行政部门(1)组织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和处理。(2)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教授咨询委员会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评定,提出开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等级。(3)应急控制方法:依据需要组织开展应急疫苗接种、预防服药。(4)督导检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对全国或关键地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督导和检验。省、市(地)级和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督察和指导。(5)公布信息和通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或经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立即向社会公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或公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立即向国务院各相关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和军队相关部门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对包含跨境疫情线索,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向相关国家和地域通报情况。(6)制订技术标准和规范: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新发觉突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群体性疾病、重大中毒事件,组织力量制订技术标准和规范,立即组织全国培训。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开展相应培训工作。(7)普及卫生知识。针对事件性质,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提升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消除公众心理障碍,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8)进行事件评定:组织教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包含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病人救治情况、所采取方法、效果评价等。4.2.3医疗机构(1)开展病人接诊、收治和转运工作,实施重症和一般病人分开管理,对疑似病人立即排除或确诊。(2)帮助疾控机构人员开展标本采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3)做好医院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预防院内交叉感染和污染。(4)做好传染病和中毒病人汇报。对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引发身体伤害病人,任何医疗机构不得拒绝接诊。(5)对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和新发传染病做好病例分析和总结,积累诊疗诊疗经验。重大中毒事件,根据现场救援、病人转运、后续诊疗相结合标准进行处理。(6)开展科研和国际交流:开展和突发事件相关诊疗试剂、药品、防护用具等方面研究。开展国际合作,加紧病源查寻和病因诊疗。4.2.4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汇报:国家、省、市(地)、县级疾控机构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户I:信息搜集、汇报和分析工作。(2)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疾控机构人员抵达现场后,立即制订流行病学调查计划和方案,地方专业技术人员根据计划和方案,开展对突发事件累及人群发病情况、分布特点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并实施有针对性预防控制方法: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及其亲密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查明传输链,并向相关地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报情况。(3)试验室检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定专业技术机构在地方专业机构配合下,按相关技术规范采集足量、足够标本,分送省级和国家应急处理功效网络试验室检测,查找致病原因。(4)开展科研和国际交流:开展和突发事件相关诊疗试剂、疫苗、消毒方法、医疗卫生防护用具等方面研究。开展国际合作,加紧病源查寻和病因诊疗。(5)制订技术标准和规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帮助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全国新发觉突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群体性疾病、重大中毒事件技术标准和规范。(6)开展技术培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体负责全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业技术人员应急培训。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4.2.5卫生监督机构(1)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开展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各项方法落实情况督导、检验。(2)围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开展食品卫生、环境卫生、职业卫生等卫生监督和执法稽查。(3)帮助卫生行政部门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调查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中违法行为。4.2.6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调动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技术力量,配合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做好口岸应急处理工作。(2)立即上报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和情况改变。4.2.7非事件发生地域应急反应方法未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地域应依据其它地域发生事件性质、特点、发生区域和发展趋势,分析当地域受波及可能性和程度,关键做好以下工作:(1)亲密保持和事件发生地域联络,立即获取相关信息。(2)组织做好本行政区域应急处理所需人员和物资准备。(3)加强相关疾病和健康监测和汇报工作,必需时,建立专门汇报制度。(4)开展关键人群、关键场所和关键步骤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防患于耒然。(5)开展防治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提升公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6)依据上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决定,开展交通卫生检疫等。4.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反应尤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体标准见I.3)应急处理工作由国务院或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相关部门组织实施,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卫生应急、信息公布、宣传教育、科研攻关、国际交流和合作、应急物资和设备调集、后勤保障和督导检验等工作。国务院可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和应急处理工作,成立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刊:应急处理指挥部,协调指挥应急处理工作。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应根据国务院或国务院相关部门统一布署,结合当地域实际情况,组织协调市(地)、县(市)人民政府开展突发公共事刊:应急处理工作。尤其重大等级以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超出本级应急处理能力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立即报请上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指导和支持。4.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终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终止需符合以下条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原因消除,或末例传染病病例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病例出现。尤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相关教授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应急反应提议,报国务院或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同意后实施。尤其重大以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教授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应急反应提议,报本级人民政府同意后实施,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汇报。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要依据下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请求,立即组织教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终止分析论证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5善后处理5.1后期评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在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组织相关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情况进行评定。评定内容关键包含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病人救治,情况、所采取方法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问题和取得经验及改善提议。评定汇报上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5.2奖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事部,、]和卫生行政部门对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作出贡献优异集体和个人进行联合表彰;民政部门对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英勇献身人员,按相关要求追认为烈士。5.3责任对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汇报、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渎职、渎职等行为,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责任。5.4抚恤和补助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相关部门对因参与应急处理工作致病、致残、死亡人员,根据国家相关要求,给对应补助和抚恤;对参与应急处理一线工作专业技术人员应依据工作需要制订合理补助标准,给补助。5.5征用物资、劳务赔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结束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对应急处理期间紧急调集、征用相关单位、企业、个人物资和劳务进行合理评定,给赔偿。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应坚持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国务院相关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组织建设,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预警工作,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队伍建设和技术研究,建立健全国家统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体系,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顺利开展。6.1技术保障6.1.1信息系统国家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决议指挥系统信息、技术平台,负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搜集、处理、分析、公布和传输等工作,采取分级负责方法进行实施。要在充足利用现有资源基础上建设医疗救治信息网络,实现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救治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信息共享。6.1.2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国家建立统一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各省(区、市)、市(地)、县(市)要加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预防保健组织建设,强化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责任:建立功效完善、反应快速、运转协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健全覆盖城镇、灵敏高效、快速通畅疫情信息网络;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和试验室设备条件;加强疾病控制专业队伍建设,提升流行病学调查、观场处理和试验室检测检验能力。6.1.3应急医疗救治体系根据“中央指导、地方负责、统筹兼顾、平战结合、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标准,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建成包含抢救机构、传染病救治机构和化学中毒和核辐射救治基地在内,符合国情、覆盖城镇、功效完善、反应灵敏、运转协调、连续发展医疗救治体系。6.1.4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国家建立统一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明确职能,落实责任,规范执法监督行为,加强卫生执法监督队伍建设。对卫生监督人员实施资格准入制度和在岗培训制度,全方面提升卫生执法监督能力和水平。6.1.5应急卫生救治队伍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平战结合、因地制宜,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统一管理、协调运转”标准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抢救治队伍,并加强管理和培训。6.1.6演练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统一计划、分类实施、分级负责、突出关键、适应需求”标准,采取定时和不定时相结合形式,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6.1.7科研和国际交流国家有计划地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防治科学研究,包含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试验室病因检测技术、药品诊疗、疫苗和应急反应装备、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防治等,尤其是开展新发、罕见传染病快速诊疗方法、诊疗试剂和相关疫苗研究,做到技术上有所贮备。同时,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技术国际交流和合作,引进国外优异技术、装备和方法,提升中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整体水平。6.2物资、经费保障6.2.1物资贮备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物资和生产能力贮备。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依据应急处理工作需要调用贮备物资。卫生应急贮备物资使用后要立即补充。6.2.2经费保障应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经费,按要求落实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财政补助政策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经费。应依据需要对边远贫困地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给经费支持。国务院相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主动经过国际、中国等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6.3通信和交通保障各级应急医疗卫生救治队伍要依据实际工作需要配置通信设备和交通工具。6.4法律保障国务院相关部门应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过程中出现新问题、新情况,加强调查研究,起草和制订并不停完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形成科学、完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和规章体系。国务院相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严格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要求,依据本预案要求,严格推行职责,实施责任制。对推行职责不力,造成工作损失,要追究相关当事人责任。6.5社会公众宣传教育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组织相关部门利用广播、影视、报刊、互联网、手册等多个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个件应急知识普及教育,宣传卫生科普知识,指导群众以科学行为和方法对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充足发挥相关社会团体在普及卫生应急知识和卫生科普知识方面作用。7预案管理和更新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形势改变和实施中发觉问题立即进行更新、修订和补充。国务院相关部门依据需要和本预案要求,制订本部门职责范围内具体工作预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要求,参考本预案并结合当地域实际情况,组织制订当地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8附则8.1名词术语重大传染病疫情是指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病人或死亡病例,其发病率远远超出常年发病率水平情况。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在短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区域内同时或相继出现含有共同临床表现病人,且病例不停增加,范围不停扩大,又临时不能明确诊疗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是指因为食品污染和职业危害原所以造成人数众多或伤亡较重中毒事件。新传染病是指全球首次发觉传染病。中国还未发觉传染病是指埃博拉、猴痘、黄热病、人变异性克雅氏病等在其它国家和地域已经发觉,在中国还未发觉过传染病。中国已消亡传染病是指天花、脊髓灰质炎等传染病。8.2预案实施时间,’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1总则1编制目标保障自然灾难、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个(以下简称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项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提升卫生部门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卫生救援水平,最大程度地降低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I.2编制依据依据,《中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国食品卫生法》、《中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国安全生产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订本预案。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适用于突发公共事件所造成人员伤亡、健康危害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相关要求实施。1.4工作标准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明确职责;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反应立即、方法果断;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平战结合、常备不懈:加强协作、公众参与。.2医疗卫生救援事件分级’依据突发公共事件造成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情况将医疗卫生救援事件分为尤其重大(1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通常(Ⅳ级)四级。2.1尤其重大事件(1级)(1)一次事件出现尤其重大人员伤亡,且危重人员多,或核事故和突发放射事件、化学品泄漏事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事件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或相关部门请求国家在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上给支持突发公共事件。(2)跨省(区、市)有尤其严重人员伤亡突发公共事件。(3)国务院及其相关部门确定其它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尤其重大突发公共事件。2.2重大事件(11级)(1)一次事件出现重大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出5例突发公共事件。(2)跨市(地)有严重人员伤亡突发公共事件。(3)省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确定其它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重大突发公共事件。2.3较大事件(Ⅲ级)(1)一次事件出现较大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出3例突发公共事件。(2)市(地)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确定其它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较大突发公共事件。2.4通常事件(Ⅳ级)(1)一次事件出现一定数量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出1例突发公共事件。(2)县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确定其它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通常突发公共事件。3医疗卫生救援组织体系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在同级人民政府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领导、指挥下,和相关部门亲密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医疗卫生救援组织机构包含: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成立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教授组和医疗卫生救援机构[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含医疗抢救中心(站)、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化学中毒和核辐射事故应急医疗救治专业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利卫生监督机构]、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3.1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领导、组织、协调、布署尤其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卫生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省、市(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成立对应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负担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组织、协调任务,并指定机构负责日常工作‘3.2教授组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组建教授组,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提供咨询提议、技术指导和支持。3.3医疗卫生救援机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负担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任务。其中,各级医疗抢救中心(站)、化学中毒和核辐射事故应急医疗救治专业机构负担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和伤员转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依据各自职能做好突发公共事件中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3.4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实际工作需要在突发公共事件现场设置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4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和终止4.1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分级响应411级响应(1)I级响应开启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开启医疗卫生救援应急I级响应:‘a.发生尤其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国务院开启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b.发生尤其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国务院相关部门开启国家突发公共事件专题应急预案。c.其它符合医疗卫生救援尤其重大事件(1级)等级突发公共事件。(2)I级响应行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接到相关医疗卫生救援尤其重大事件相关指示、通报或汇报后,应立即开启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作,组织教授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综合评定,组织和协调医疗卫生救援机构开展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导和协调落实医疗救治等方法,并依据需要立即派出教授和专业队伍支援地方,立即向国务院和国家相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汇报和反馈相关处理情况。凡属开启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题应急预案响应,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按相关要求开启工作。事件发生地省(区、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指挥下,结合本行政区域实际情况,组织、协调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4.1.2Ⅱ级响应(1)Ⅱ级响应开启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开启医疗卫生救援应急II级响应:a.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省级人民政府开启省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b.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省级相关部门开启省级突发公共事件专题应急预案。c.其它符合医疗卫生救援重大事件(Ⅱ级)等级突发公共事件。(2)H级响应行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相关医疗卫生救援重大事件相关指示、通报或汇报后,应立即开启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作,组织教授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同时,快速组织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和相关人员抵达突发公共事个I:现场,组织开展医疗救治,并分析突发公共事件发展趋势,提出应急处理工作提议,立即向本级人民政府利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汇报相关处理情况。凡属开启省级应急预案和省级专题应急预案响应,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按相关要求开启工作。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进行督导,依据需要和事件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请求,组织国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和相关教授进行支援,并立即向相关省份通报情况。4.1.3m级响应(1)Ⅲ级响应开启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开启医疗卫生救援应急Ⅲ级响应:a.发生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市(地)级人民政府开启市(地)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b.其它符合医疗卫生救援较大事件(m级)等级突发公共事件。(2)Ⅲ级响应行动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相关医疗卫生救援较大事件相关指示、通报或汇报后,应立即开启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作,组织教授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同时,快速组织开展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并立即向本级人民政府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汇报相关处理情况。凡属开启市(地)级应急预案响应,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按相关要求开启工作。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卫生救援较大事件汇报后,要对事件发生地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进行督导,必需时组织教授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并适时向本省(区、市)相关地域发出通报。.’4.1.4Ⅳ级响应(1)Ⅳ级响应开启符合下列条件之—者,开启医疗卫生救援应急Ⅳ级响应:a.发生通常突发公共事件,县级人民政府开启县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b.其它符合医疗卫生救援通常事件(Ⅳ级)等级突发公共事件。(2)Ⅳ级响应行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相关医疗卫生救援通常事件相关指示、通报或汇报后,应立即开启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作,组织医疗卫生救援机构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处理工作,组织教授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调查、确定和评定,同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汇报相关处理情况。凡属开启县级应急预案响应,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按相关要求开启工作。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必需时应该快速组织教授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进行技术指导。4.2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及指挥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在接到救援指令后要立即赶赴现场,并依据现场情况全力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在实施医疗卫生救援过程中,既要主动开展救治,又要重视自我防护,确保安全。为了立即正确掌握现场情况,做好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工作,使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担心有序地进行,相关卫生行政部门应在事发觉场设置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关键或分管领导同志要亲临现场,靠前指挥,降低中间步骤,提升决议效率,加紧抢救进程。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要接收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处理指挥机构领导,加强和现场各救援部门沟通和协调。4.2.1现场抢救抵达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要快速将伤员转送出危险区,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标准开展工作,根据国际统——标准对伤病员进行检伤分类,分别用蓝、黄、红、黑四种颜色,对轻、重、危重伤病员和死亡人员作出标志(分类标识用塑料材料制成腕带),扣系在伤病员或死亡人员手腕或脚踝部位,方便后续救治识别或采取对应方法。4.2.2转送伤员当现场环境处于危险或在伤病员情况许可时,要立即将伤病员转送并做好以下工作:(1)对已经检伤分类待送伤病员进行复检;对有活动性火山血或转运途中有生命危险急危重症者,应就地先予抢救、诊疗,做必需处理后再进行监护—卜转运。(2)认真填写转运卡提交接纳医疗机构,并报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汇总。(3)在转运中,医扩人员必需在医疗仓内亲密观察伤病员病情改变,并确保诊疗连续进行。(4)在转运过程中要科学搬运,避免造成二次损伤。(5)合理分流伤病员或按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指定地点转送,任何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拒诊、拒收伤病员。4.3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相关卫生行政部门要依据情况组织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等相关专业机构和人员,开展卫生学调查和评价、卫生执法监督,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方法,预防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造成次生或衍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确保大灾以后无大疫。4.4信息汇报和公布医疗抢救中心(站)和其它医疗机构接到突发公共事件汇报后,在快速开展应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同时,立即将人员伤亡、抢救等情况汇报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或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负担医疗卫生救援任务医疗机构要每日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汇报伤病员情况、医疗救治进展等,关键情况要随时汇报。相关卫生行政部门要立即向本级人民政府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汇报相关情况。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认真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信息公布工作。4.5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终止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完成,伤病员在医疗机构得到救治,经本级人民政府或同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同意,或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意,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可宣告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终止,并将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终止信息汇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5医疗卫生救援保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疗卫生救援机构和队伍建设,是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关键组成部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遵照“平战结合、常备不懈”标准,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组织和队伍建设,组建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制订多种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技术方案,确保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顺利开展。5.1信息系统在充足利用现有资源基础上建设医疗救治信息网络,实现医疗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之间,和卫生行政部门和相关部门间信息共享。5.2抢救机构各直辖市、省会城市可依据服务人口和医疗救治需求,建立一个对应规模医疗抢救中心(站),并完善抢救网络。每个市(地)、县(市)可依靠综协力量较强医疗机构建立抢救机构。5.3化学中毒和核辐射医疗救治机构根据“平战结合”标准,依靠专业防治机构或综合医院建立化学中毒医疗救治和核辐射应急医疗救治专业机构,依靠实力较强综合医院建立化学中毒、核辐射应急医疗救治专业科室。5.4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组建综合性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并依据需要建立特殊专业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确保医疗卫生救援工作队伍稳定,严格管理,定时开展培训和演练,提升应抢救治能力。医疗卫生救援演练需要公众参与,必需报经本级人民政府同意。5.5物资贮备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卫生救援应急药品、医疗器械、设备、快速检测器材和试剂、卫生防护用具等物资贮备计划提议。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组织应急物资生产、贮备和调运,确保供给,维护市场秩序,保持物价稳定。应急贮备物资使用后要立即补充。5.6医疗卫生救援经费财政部门负责安排应由政府负担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所必需经费,并做好经费使用情况监督工作。自然灾难造成人员伤亡,各级财政根据相关要求负担医疗救治费用或给补助。安全生产事故引发人员伤亡,事故发生单位应向医疗抢救中心(站)或相关医疗机构支付医疗卫生救援过程中发生费用,相关部门应负责督促落实。社会安全突发事件中发生人员伤亡,由相关部门确定责任单位或责任人负担医疗救治费用,相关部门应负责督促落实。各级财政可依据相关政策要求或本级人民政府决定对医疗救治费用给补助。各类保险机构要根据相关要求对参与人身、医疗、健康等保险伤亡人员,做好理赔工作。5.7医疗卫生救援交通运输保障各级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要依据实际工作需要配置救护车辆、交通工具和通讯设备。铁路、交通、民航、公安(交通管理)等相关部门,要确保医疗卫生救援人员和物资运输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安全通畅。情况尤其紧急时,对现场及相关通道实施交通管制,开设应抢救援“绿色通道”,确保医疗卫生救援工作顺利开展。5.8其它保障公安机关负责维护突发公共事件现场治安秩序,确保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顺利进行。科技部门制订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技术研究方案,组织科研力量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技术科研攻关,统一协调、处理检测技术及药品研发和应用中科技问题。海关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急需进口特殊药品、试剂、器材优先通关验放工作。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药品、医疗器械和设备监督管理,参与组织特殊药品研发和生产,并组织对特殊药品进口审批。红十字会根据《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自然灾难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负责组织群众开展现场自救和互救,做好相关工作。并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具体情况,向中国外发出呼吁,依法接收中国外组织和个人捐赠,提供急需人道主义援助。总后卫生部负责组织军队相关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和力量,支持和配合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6医疗卫生救援公众参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知识普及组织工作:中央和地方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要扩大对社会公众宣传教育;各部门、企机关、社会团体要加强对所属人员宣传教育;各医疗卫生机构要做好宣传资料提供和师资培训工作。在广泛普及医疗卫生救援知识基础上逐步组建以公安干警、企机关安全员和卫生员为骨干群众性救助网络,经过培训和演练提升其自救、互救能力。7附则7.1责任和奖惩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实施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I:作作出贡献优异集体和个人要给表彰和奖励。对渎职、渎职相关责任人,要依据相关要求严厉追究责任,组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7.2预案制订和修订本预案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制订并报国务院审批公布。各地域可结合实际制订当地域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本预案定时进行评审,依据突发公共事个件医疗卫生救援实施过程中发觉问题立即进行修订和补充。7.3预案实施时间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相关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通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州、市、县(市)人民政府,各行政公署,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依据实施。二OO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忽然发生,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损害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和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为了有效预防,立即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害,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依据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要求,结合自治区实际,特制订本应急预案。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包含范围等,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通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通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在局部地域发生,还未引发大范围扩散或传输,还没有达成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突发事件。1.在边远、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局部地域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疫情波及范围在一个乡以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未超出5例;2.自治区境内出现传染性非经典肺炎病例;3.发生腺鼠疫病例并在县域内局部流行,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出20例;4.霍乱在县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10—30例;或疫情波及2个及2个以上县(市、区),发病15—50例;或地级以上城市市区首次发生;5.一周内在一个县(市、区)范围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出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6.动物间鼠疫流行,可能影响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7.在一个县(市)域内发觉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8.食物中毒30人以上100人以下,无死亡病例汇报;或食物中毒人30人以下,但事故发生在学校、地域性或全国性关键活动期间:9.预防接种或学生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性不良反应;10.个人全身受照剂量≥1Gy且受危害人数10人以下,或个人全身受照剂量≥0.5Gy,受照人员剂量之和≥20Gy放射性;11.发生急性职业病10人以上50人以下,或死亡5人以下;12.其它对公众健康可能造成危害事件。(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在较大范围发生,出现疫情扩散,还未达成要求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突发事件。1.在边远、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局部地域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疫情波及2个及2个以上乡(镇),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发病5例及5例以上;或其它地域出现肺鼠疫、肺炭疽病例;2.自治区境内发生传染性非经典肺炎继发病例或疫情波及2个以上地、州、市;3.腺鼠疫发生流行,流行范围波及2个及2个以上县(市、区),;在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例及20例以上;4.霍乱在一个地(州、市)范围内流行,1周内发病30例及30例以上:或疫情波及2个及2个以上地(州、市),一周内发病50例及50例以上;5.乙、丙类传染病疫情波及两个以上县(市、区),一周内发病水平超出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6.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而且疫情已扩散到县(市、区)以外地域;7.预防接种或学生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8.食物中毒人数超出100人或死亡1人以上;9.个人全身受照剂量≥1Gy且受危害人数10人以上,或个人全身受照剂量≥0.5Gy受照人员剂量之和≥40Gy放射性;10.发生急性职业病5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上;11.丢失放射性物质,其放射性活度(Bp)密封型≥4X106-,非密封型≥4X10512.鼠疫、炭疽、传染性非经典肺炎、艾滋病、霍乱、脊髓灰质炎等菌种、毒种丢失;13.卫生部认定其它对公众健康可能造成危害重大事件。(三)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影响大,波及范围广,包含人数多,出现大量病人或多例病人死亡,危害严重突发事件。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或人白稀少和交通不便地域,1个县域内在一个平均潜伏期(6天)内发病10例及10例以上;或疫情波及2个及2个以上县(市、区);2.自治区境内出现传染性非经典肺炎疫情已扩散至中国其它省份或周围国家,或中国其它省份或周围国家发生疫情扩散至我区,并有继续扩散趋势;3.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新发传染病;同时包含多个省市,并有扩散趋势,造成重大影响;4.重大生物和化学污染、放射事故,出现大量人员伤亡;5.卫生部认定其它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应急处理指挥部组成和相关部门职责(一)应急处理指挥部组成。自治区,各地(州、市)、县(市)均应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应急指挥部由政府(行署)关键领导任总指挥,组员由卫生、交通、公安、计划、财政、民政、教育、药监、工商、宣传、农业、劳动保障、经贸、夕L事、民族宗教、计划生育、出入境检验检疫、环境保护、建设、旅游、电力、电信、兵团、武警、军队等部门和系统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根据事件性质、程度,包含范围,由对应等级应急处理指挥部开启工作,。(二)职责。1.应急处理指挥部:负责应急工作指挥,协调卫生、财政、民政、宣传、教育、交通、电力、电信、公安等上述相关部门参与事件处理工作。确保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必需人员、经费和物资。2.应急处理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担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体事务。3.各部门职责。卫生部门:组织、调动和协调辖区内卫生技术力量,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核实,开展卫生学调查处理和医疗救治;负责资料搜集、汇总、分析和上报,并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包含范围、程度向政府提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和开启预案提议。交通运输部门:铁路、交通、民航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交通卫生检疫工作;帮助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甲,乙类重大传染病病人及其亲密接触者追踪、查寻工作,并优先运输紧抢救助物资和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伺:处理工作人员。公安部门: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付:现场警戒、人员疏散和维护秩序,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助和卫生学调查处理车辆通畅,帮助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个I:中出现法定传染病病人及其亲密接触者查寻、隔离观察和传染病疫点疫区现场强制封锁等。亲密监控互联网相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助检察院、法院,依法查处制造、散布和传输恶意诽谤言论和恶意阻挠、干扰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人员落实相关方法行为。计划(物价)部门:整理和规范药品市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药品、医疗器械和人民生活必需品价格进行监测,适时采取价格干预方法,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牟取暴利和扰乱市场行为。财政部门: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资金实施专题管理,制订对应管理措施,立即拨付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资金;落实农民和城镇困难群众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期间诊疗等相关费用。民政部门: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过程中出现甲类和传染性非经典肺炎患者遗体处理和相关人员、场所、运输工具消毒防护工作;做好疫区困难群众生活救助工作;管理捐赠资金和物资。教育部门:制订并落实教育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方法;负责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区域内对各类大中专院校、学校、幼托机构健康教育工作。.药品监督部门:负责督促药品、试剂贮备和调拨。负责药品市场监督,杜绝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期间,假药、劣药流入市场。加大各类药械监管力度,严厉查处损害消费者利益违法行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做好市场监管工作,:查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案件,依法打击商品、药品流通领域违法违章行为和虚假广告行为,努力预防发生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名义进行违法违章活动现象。组织查处侵犯消费者权益案件,保护消费者正当权益。宣传部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强舆论监督,正面报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帮助做好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区域内大众卫生健康知识宣传。农业部门: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范围内农村、牧区,帮助开展农牧民健康教育,动员广大农牧民参与农村、牧区爱国卫生运动,并立即了解农村、牧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情况,提出工作提议和意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按要求立即支付参与医保人员所发生医疗费用;对确属医疗救助和疾病预防工作需要药品和诊疗项目简化审核程序;主动处理基础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医疗救助费用。经贸部门:负责协调原材料供需矛盾,组织生产、流通企业确保应急物资生产、供给。负责统一贮备各类应急物资,立即向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地域提供诊疗、预防、控制所需药械及调运生活必需物资。协调铁路、交通、民航等部门确保立即优先运输应急物资和人员;会同和协调相关部门整理和规范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药械和防护、消毒、生活等用具市场秩序。台港澳及侨务外事部门:主动协调相关部门了解和掌握出入自治区外籍人士、台港澳同胞和侨胞情况;做好对外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技术合作、·情报信息交流。从严审批境外记者来访;加强和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范围内外资企业联络,敦促其配合当地落实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项应急方法。民族宗教事务管理部门:负责民族宗教人士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思想教育和宣传,帮助当地落实处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各项方法、方案、民族语言文字材料制订和管理工作。负责做好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期间,因烈性传染病死亡少数民族患者遗体处理和其它善后工作。计划生育部门:充足发挥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和计划生育协会网络优势,在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及查验《流感人口婚育证实》同时,配合卫生部门做好流感人口登记及疫情监测、统计和汇报工作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海关):负责做好从周围国家出入新疆人员、物品卫生检疫。环境保护部门:加强对环境工作监管,做好城镇环境综合整改工作,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监督和帮助卫生部门做好医疗垃级和污水处理。建设部门:加强对建设单位监管,敦促用工单位落实针对民工处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各项方法。旅游管理部门:负责旅游人员健康教育;督促发生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范围内务涉外宾馆、饭店落实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各项方法。电力部门:负责现场电力输送,确保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救泊单位关键部门电力供给。电信部门:保持通讯通畅,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作顺利实施。驻疆部队和武警部队:负责营区内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帮助和支持地方政府做好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工作。兵团负责处理本系统内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倒,同时帮助和支持地方做好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工作。三、监测和预警(一)做好监测工作,确保信息汇报渠道通畅。县(市、区)级及县(市、区)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该充足利用国家疫情信息网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日常监测,同时指定机构建立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向社会公布值班电话,安排专员负责疫情汇报和相关信息搜集、分析,对可能和已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根据要求程序和时限上报,并向当地政府提出预警提议。县(市、区)级以上人民政府应确保当地国家疫情信息网正常运转,并逐步将疫情信息网延伸至乡,同时理顺辖区内信息起源渠道,建立“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化管理信息搜集和汇报网络。(二)建立自治区和相邻省、区常规疫情和联防联控机制,立即沟通信息,协调工作。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搜集中国外重大传染病发病动态和防治工作情况,立即了解全国和周围地域疫情动态信息。并对自治区出现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估计疫情发展趋势,提出针对性控制方法。(三)各地要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发地域和高发时段建立t临时或长久县(市、区)、乡(镇、街道)监测点,对关键传染病(或中毒事件)、关键地域和关键人群进行监测,并立即分析监测资料,发觉问题,立即汇报并有针对性采取控制方法。四、汇报和公布(一)汇报。1.责任汇报单位和责任汇报人。(1)县(市、区)级及其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机构;(2)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3)各级卫生行政部门;(4)县(市、区)级及其以上地方人民政府;(5)相关单位,关键包含发生单位、和群众健康和卫生保健工作有亲密关系机构,如检验检疫机构、环境保护监测机构和药品监督检验机构等;(6)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包含个体开业医生为责任汇报人。2.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汇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隐患,有权向上级政府部门举报不推行或不根据要求推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职责部门、单位及个人。3.汇报时限和程序。(1)县(市、区)级疾病控制机构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汇报后,应立即登陆《国家救灾防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汇报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上在线录入,并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汇报。并随时汇报事件进展和处理情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对事件发生和处理情况要进行总结性汇报。(2)接到汇报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应该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汇报,并同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汇报,直至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对符合重大和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按要求要求上报信息同时,要直接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3)县(市、区)级人民政府应该在接到汇报后2小时内向地(州、市)级人民政府汇报,地(州、市)级人民政府应该在接到汇报后2小时内向自治区人民政府汇报。(4)自治区人民政府在接到汇报后下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汇报。(二)信息通报和公布。1.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向自治区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和各地(州、市)卫生行政部门和军队等相关部门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2.接到通报地(州、市)卫生行政部门应视情况有选择地向辖区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进行传达。3.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县(市、区)级及其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该立即向毗邻和可能波及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通报相关情况。4.县(市、区)级以上各部门和各系统,对已经发生或发觉可能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时,应该立即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通报。5.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展情况,以新闻公布会形式定时或不定时向社会公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五、应急处理(一)通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1.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汇报后,要快速组织人员赴现场进行调查核实,并进行科学分析和评定,初步判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别和性质,提出处理方案并组织实施,同时立即向当地政府、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汇报调查和处理情况。2.县(市、区)级人民政府。县(市、区)级人民政府接到卫生行政部门汇报后,在地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下,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帮助卫生行政部门做好疫情信息搜集、人员隔离、依法进行疫区划定和封锁、改善公共卫生设施和组织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工作;开启应急贮备基金和物资;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所需医疗救治和防护设备、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生产、供给;组织医疗保健机构实施医疗救治。3.地(州、市)卫生行政部门。地(州、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到下级卫生行政部门调查汇报后,应立即了解情况,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动态,确定事件类别、性质和严重程度,并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需要,组织应抢救治队伍和相关技术人员赴现场,指导和帮助当地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必需时,向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提出技术支持和指导请求。4.地(州、市)级人民政府(行署)。地(州、市)人民政府(行署)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汇报后,依据地(州、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提议,开启地域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组织相关部门落实相关控制方法。必需时,提请开启自治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5.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汇报后,立即了解情况,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动态,确定事件类别、性质和严重程度,制订控制方法,指导督促当地开展应急处理工作,并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需要,组织应急卫生救治队伍和相关技术人员抵达现场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必需时,向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开启自治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提议,并依据情况,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出技术支持和指导请求。(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应急处理。1.地(州、市)、县(市、区)级人民政府(行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地域人民政府(行署)及相关部门在自治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统一指挥下,按要求认真推行职责,落实相关控制方法。未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地域地方人民政府(行署),要服从自治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仆应急处理指挥部调度,支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地应急处理:厂作。同时,采取必需预防控制方法,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本辖区内发生。2.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1)快速组织应急卫生救治队伍和相关人员抵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进行采样和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判定事件性质、类别和严重程度,同时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展趋势,提出应急处理工作提议,制订和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技术方案,组织开展医疗救治、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因查找和确定工作。(2)对重大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害范围做出判定,判明引发事件毒物种类及数量,提出现场处理方案,指导和组织群众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本身防护。(3)立即向自治区人民政府汇报,依据事态发展,提出开启自治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提议。3.自治区人民政府。(1)自治区人民政府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汇报后,依据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提议,开启自治区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自治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统一领导和指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工作。(2)紧急调集和征集相关人员、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设施、设备;进行现场隔离、疫区确实定和封锁;开启应急贮备基金和物资;组织相关部门帮助卫生行政部门实施必需方法;做好生产、生活和新闻宣传工作。(3)立即向卫生部汇报,依据事态发展,提议国家开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必需时,提议国家给予技术和物资支持,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顺利进行。(三)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1.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1)组织教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综合评定,判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型,提出开启突发公共工生事件应急预案提议,并报卫生部和自治区人民政府。(2)负责开展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汇报、分析和预警,全区开启“零汇报”和二十四小时汇报制度。(3)组织和协调专业技术机构开展现场调查、医疗救治和预防控制等方法。(4)组织制订、修改调查方案、技术标准和规范。(5)组织对不明原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原因调查、诊疗药品筛选。(6)检验督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落实情况。(7)会同相关部门提出应急物资筹备计划,依法接收和管理社会捐赠资金、物资。(8)经卫生部授权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后,公布、通报自治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2.自治区人民政府。依据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汇报和提议,开启自治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自治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进入工作状态,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监测和分析、流行病学调查和控制、医疗救治、信息公布、宣传教育、国际交流和合作、后勤保障等工作。3.自治区相关部门在自治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各组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责,做好事件处理工作。(四)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需要,自治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有权在全区范围内紧急调集人员、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设施、设备;必需时,对人员进行疏散或隔离,并能够依法对传染病疫区实施封锁。任何单位和个人应主动配合、支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业机构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采样、技术分析、检验和应急处理技术指导等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妨碍工作开展。六、物资贮备和调度(一)各级人民政府要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刊:应急处理相关物资贮备、落实必需资金。(二)财政部门要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费预算贮备,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项开支。(三)政府相关部门要确保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仆相关物资贮备和供给。(四)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确保医疗、预防等相关技术贮备利适量药品、器械贮备。(五)各级人民政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负责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利医疗器械和其它物资和技术调度。七、专业队伍建设和培训(一)专业队伍建设。1.各地均应成立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处理,医疗救治、宣传动员和疫情信息汇报分析及检验检测队伍。现场调查处理队伍:由卫生、公安部门相关专业人员组成。医疗救治队伍:由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组成。宣传动员队伍:由各级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卫生、公安、教育、新闻等相关部门组成。疫情信息汇报分析队伍:卫生及相关部门专业人员组成。检验检测队伍:由卫生、公安部门等部门相关专业人员组成。2.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抢救中心、抢救站、医院急诊科(室)为主体抢救医疗服务网络建设,提升其抢救反应能力。(二)专业队伍培训。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要制订和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业队伍培训计划。针对不一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险原因、传输特点,控制方法,进行培训。定时检验、考评并举行模拟演练,增强实战能力。.八、其它(一)自治区各相关部门依据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本预案,制订本部门职责范围内预案。(二)各地、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行署)依据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本预案,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订本行政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额敏县人民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为科学规范、高效有序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抢救治工作,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性非经典肺炎防治管理措施》和《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制订本预案。一、总则1、预案所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忽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严重水灾、火灾、特大车祸、爆炸事故和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2、本预案是依据国家、自治区、地域、市《非典疫情突发应急处理预案》等规章制度制订,在实施中必需服从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指挥。3、结合整合卫生资源要求,无条件服从上级卫生主管部门调动和安排。4、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该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方针。5、医院设置应对突发事件专题资金,全部专题资金列人本年度财务预算。用于组织开展防治突发事件相关科学研究,关键包含抢救设施完善、抢救人才培训、突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卫生防护等相关物资、设备设施贮备和完善等。6、依据国家政策,对参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医护人员,给合适补助和保健津贴;对参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做出贡献人员,给表彰和奖励;对因参与应急处理工作致病、致残、死亡人员,根据国家相关要求,给对应补助和抚恤。二、预防和应急准备(一)组织结构图总指挥(院长)医物安信疗资(药剂科)全息救保(后勤科)保发护障卫布组组(供给室)组组医教科护理部传创医其染伤技病组组它感染科外一科检验科内一科外二科放射科内二科抢救外妇科功效科急诊科五官科CT室抢救内儿科口腔科病理室麻醉科输血室为加强对突发事件组织和领导,医院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及各类抢救小组。应急抢救领导小组:组长:院长副组长:业务主管副院长党支部书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