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T-258-2021长江运输船舶操作性衡准_第1页
JT-T-258-2021长江运输船舶操作性衡准_第2页
JT-T-258-2021长江运输船舶操作性衡准_第3页
JT-T-258-2021长江运输船舶操作性衡准_第4页
JT-T-258-2021长江运输船舶操作性衡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ⅠJT/T258—2021前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操纵性衡准 5试验方法及数值取定 ⅡJT/T258—2021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JT/T258—2004《长江运输船舶操纵性衡准》,与JT/T258—2004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更改了标准的适用范围(见第1章,2004年版的第1章);—增加了术语“应舵转首指数”及其定义(见3.9);—删除了术语“川江汽车滚装船”及其定义(见2004年版的2.7);—更改了衡准指标形式(见4.1,2004年版的3.1);—更改了航向改变性指标形式(见4.1.3,2004年版的3.1.2);—更改了定常回转性指标形式(见4.1.4,2004年版的3.1.3);—更改了衡准指标数值(见表1和表2,2004年版的表1和表2);—更改了衡准指标数值取值原则(见4.3,2004年版的3.3);—增加了试验方法的总体要求(见5.1.1);—增加了机动单船航向改变性的数值取定和计算公式(见5.2.2);—增加了定常回转性的计算公式(见5.2.3);—增加了在采取实测航迹线量取时,冲程应扣除主机从正车停止至倒车开始之间的影响(见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内河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0)提出并归口。。:—本次为第三次修订。1JT/T258—2021长江运输船舶操纵性衡准本文件规定了在长江干线航行的运输船舶操纵性衡准的指标形式和数值、衡准值取值原则、试验方法及数值取定。本文件适用于在长江干线(云南水富至吴淞口)航行的运输船舶(高速船除外)。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船舶在航行中受微量干扰,当干扰消除后,不用操舵和侧推器等操纵设备,自动稳定在新的航向上的能力。3.2船舶在航行中受微量干扰,当干扰消除后,不用操舵和侧推器等操纵设备,维持定向直线航行的能力。3.3船舶依靠操舵和侧推器等操纵设备,保持航向的能力。3.4船舶回转初期对操舵反应的能力。3.5船舶在最大舵角作用下作圆弧定常回转运动的能力。3.6船舶在稳定速度前进的初始状态下,紧急用倒车使船舶停止前进的能力。3.7船舶在使用倒车停止前进或倒航的情况下,依靠操舵保持航向的能力。3.82JT/T258—2021船舶按80%的主机额定转速稳速航行的状况。3.9船舶操舵后前进一个船长时,单位操舵角所引起的首向角改变值,用以表征操舵效应。4操纵性衡准4.1衡准指标形式4.1.1.1机动单船的衡准指标形式包括四个性能:航向稳定性、航向改变性、定常回转性、倒车制动性。4.1.1.2船队的衡准指标形式包括五个性能:航向稳定性、航向改变性、定常回转性、倒车制动性、倒航稳向性。4.1.2航向稳定性指标形式在常车稳速且航向与水流流向基本一致的初始状态下,以舵角为零状态航行3min的航向改变量(ΔC0)或保持航向5min的平均操舵角(δ0)作为衡准指标。4.1.3航向改变性指标形式机动单船在常车稳速且航向稳定初始状态下,按规定舵角进行Z形试验,用应舵转首指数(P′)作为衡准指标。船队在常车稳速且航向稳定初始状态下,按规定舵角操舵并变向15°,以从首动达到变向15°之间的平均变向角速度(γ0-15)作为衡准指标。4.1.4定常回转性指标形式船舶在宽阔缓流水域常车稳速、满舵定常回转的状态下,以船舶重心处的圆弧运动轨迹直径(D0)与船长(L)的比值(D0)作为衡准指标。4.1.5倒车制动性指标形式船舶在宽阔缓流水域,由常车稳速前进的状态下变为按70%的主机额定转速的倒车状态,以发令倒车开始至船舶停止前进之间的冲程(Ah)与船长的比值(Ah)作为衡准指标。4.1.6倒航稳向性指标形式船舶顺流航行,在停车微速航向稳定的初始状态下,开倒车后退并操舵稳向持续倒航3min,以保持航向的平均操舵角(δA)作为衡准指标。4.2衡准指标数值不同类型船舶在不同航区的衡准指标数值应符合表1(机动单船)、表2(船队)的规定。对跨区航行的船舶,其操纵性应满足所通过的航区中较高衡准的要求。3JT/T258—2021表1长江运输机动单船操纵性衡准限值船舶类型航区/航段航向稳定性航向改变性定常回转性倒车制动性0(°)P′0hJ级航段B级航区A级航区J级航段B级航区A级航区表2长江运输船队操纵性衡准限值船舶类型航区/航段航向稳定性航向改变性定常回转性倒车制动性倒航稳向性0(°)(°/s)0hA(°)顶推船队J级航段 4.3衡准指标数值取值原则衡准指标数值应通过对应的实船试验结果予以校核。5试验方法及数值取定进行以下各试验时,船舶应处于设计吃水和正浮状态。5.1.2直线稳定性试验或操舵稳定性试验船舶以0°舵角航行3min,连续测定船首方向变化;或操舵保持航向5min,连续测定转舵角对应时间的变化。5.1.2.2.1船舶试验在水流平顺、流速平稳的直水道进行,试验时顺、逆向风力应小于蒲氏三级,横风风力应小于蒲氏二级。5.1.2.2.2一般以逆流行驶为准,必要时可进行二至三次的重复试验。5.1.2.2.3开始测试前,船舶应保持常车稳速、航向稳定且与水流方向平行。5.1.2.2.4双桨或多桨船舶之各桨转速之差应小于额定转速的1%。4JT/T258—2021机动单船和船队分别按规定舵角进行Z形试验,完整地测定舵角及首向角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包括各超越角、转首滞后时间及特征点位置。5.1.3.2.1船舶试验在水流平顺、流速平稳的宽直水道进行,试验时风力应小于蒲氏三级。5.1.3.2.2试验一般以逆流行驶为准,条件允许时可进行顺、逆流两种行驶状况的试验。5.1.3.2.3开始测试前,船舶应保持常车稳速、航向稳定且与水流方向基本平行。5.1.3.2.4对于机动单船,试验时,首先将舵转至+10°并保持之,当首向角变化到+10°时,立即反压舵角到-10°并保持之,当首向角变化到-10°时,再将舵转至+10°并保持之,当首向角变化到+10°时,然后反压舵角到-10°并保持之,直至首向角变化到-10°。5.1.3.2.5对于船队,试验时,首先将舵转至+20°并保持之,当首向角变化到+15°时,立即反压舵角到-20°并保持之,当首向角变化到-15°时,再将舵转至+20°并保持之,当首向角变化到+15°时,然后反压舵角到-20°并保持之,直至首向角变化到-15°。5.1.3.2.6双桨或多桨船舶的各桨转速之差应小于额定转速的1%。5.1.4.2.1船舶试验在宽阔且水深大于2倍船舶吃水的缓流区域进行,试验时风力小于蒲氏三级。5.1.4.2.2每次回转试验的初始航速应一致,一般以对应常车的航速为准。5.1.4.2.3回转运动轨迹的测绘,可采用下述任一测定方法:—标测角法;—方位距离法;—交叉方位法;—如流速不大,亦可采用航速、变向角积分法;—卫星定位法。从发倒车令瞬间起测,连续测定按一定时间间隔各瞬间的船位、航向及航速直到船舶停止前进止,并记录倒车开出延时、倒车稳定转速及其延时和起测至终测的总时间。5.1.5.2.1船舶试验一般应选择有明显岸标的静水水域进行。5.1.5.2.2试验工况以常车前进改70%的额定转速倒退的工况为准。5.1.5.2.3起测和终止测定两测点的精确掌握。发倒车令瞬间起测,船舶相对岸停止瞬间终止测定。5.1.5.2.4冲程测定可按下述任一方法进行:—方位距离法;—速降积分法;—卫星定位法。5.1.5.2.5在测定过程中,可以操舵纠正首向偏离,但操舵舵角应控制在±10°范围内。5.1.5.2.6若在流速较大的水域进行试验,应增加试验水域水流速的测定内容。5JT/T258—20215.1.6倒航操舵稳定性试验开倒车待船舶停止前进开始测定,连续测定保持航向后退3min的操舵角变化、船首方向变化,并测定倒航对水速度和倒车稳定转速。5.1.6.2.1船舶试验应在宽阔、水流顺直且有明显岸标的水域进行。5.1.6.2.2试验取顺流行驶状况,起测前应及早停车以降低航速。5.1.6.2.3待航速接近零且航向基本稳定,舵位回零然后发倒车令,初倒时可用左右不同车速协助稳向。5.1.6.2.4船舶对岸停止瞬间开始测定,连续3min停止测定。5.1.6.2.5如操满舵持续达20s仍不能减小转势,则停止试验。5.1.6.2.6双桨或多桨船舶的各桨转速之差应小于额定转速的1%。5.2数值取定0为直线稳定性试验起测和终测两瞬间的航向差值,由测定记录直接取定。0可根据操舵稳定性试验,实测操舵角对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并按公式(1)计算取定:…………(1)式中:0—平均操舵角,单位为度(°);0i—按顺序测定的操舵角,单位为度(°);i—与某一操舵角对应的操舵延时,单位为秒(s)。5.2.1.3如做重复性试验,则取实测值的平均数。5.2.2.1根据机动单船Z形试验的实测结果,按公式(2)计算取定应舵转首指数:…………(2)式中:P′—应舵转首指数;K′—船舶回转性无因次指数,由Z形试验曲线换算得到;T′—船舶对舵快速应答性无因次指数,由Z形试验曲线换算得到。5.2.2.2根据运输船队航向改变性试验的实测结果,先按公式(3)算出向左、向右的平均变向角速度:…………(3)式中:γp(γs)—向左(向右)的平均变向角速度,单位为度每秒(°/s);1—Z形试验时首次操舵15°所用时间单位为秒(s);2—Z形试验时转首角首次达到15°所用时间单位为秒(s)。再按公式(4)计算平均值,以计算结果作为取定数据:6JT/T258—2021=…………(4)式中:γ0-15—从首动达到变向15°之间的平均变向角速度,单位为度每秒(°/s)。5.2.2.3如顺、逆流均进行试验,则取按上述方法计算出的较小值。5.2.3.1根据实测的回转圈或计算结果,量取或确定定常回转直径数值。5.2.3.2按公式(5)计算,结果作为定常回转性取定数据:……………(5)式中:D—定常回转性;0—定常回转直径,单位为米(m);L—船长,单位为米(m)。5.2.4.1根据实测的航迹线直接量取,或根据由实测数据整理绘制的速降曲线通过积分计算予以确定制动冲程;并按公式(6)计算,结果作为取定数据:……………(6)式中:h—倒车制动性;h—制动冲程,单位为米(m);L—船长,单位为米(m)。5.2.4.2在采取实测航迹线量取时,冲程应扣除主机从正车停止至倒车开始间这一时段产生的冲程。5.2.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