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T-211-2021气升式吸泥器作业要求_第1页
JT-T-211-2021气升式吸泥器作业要求_第2页
JT-T-211-2021气升式吸泥器作业要求_第3页
JT-T-211-2021气升式吸泥器作业要求_第4页
JT-T-211-2021气升式吸泥器作业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ⅠJT/T211—2021前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作业机构和人员 5设备配置 6作业要求 附录A(资料性附录)应急处置方案基本内容 附录B(资料性附录)设备配置的建议 ⅢJT/T211—2021变化如下:—修改了标准的名称,由《气升式吸泥器》改为《气升式吸泥器作业要求》;—修改了标准的适用范围(见第1章,1995年版的第1章);—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增加了作业机构和人员(见第4章);—增加了设备配置(见第5章);—增加了作业要求(见第6章);—增加了应急处置方案基本内容(见附录A);—增加了设备配置的建议(见附录B);—删除了产品结构、规格(见1995年版的第3章);—删除了技术要求(见1995年版的第4章);—删除了检验规则(见1995年版的第5章);—删除了标志、合格证(见1995年版的第6章);本标准由交通运输救捞与水下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深圳市杉叶实业有限公司。本标准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1JT/T211—2021气升式吸泥器作业要求本标准规定了气升式吸泥器作业的作业机构和人员、设备配置与作业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在沉船打捞、海洋工程中使用气升式吸泥器作业。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700碳素结构钢GB/T1186压缩空气用织物增强橡胶软管规范JT/T955潜水人员从业资格条件SY/T6279大型设备吊装安全规程SY/T6430浅海石油起重船舶吊装作业安全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利用空压机产生的压缩空气,通过输气管输送至吸泥管中形成密度小于水的水、气、泥混合物产生提升作用来吸取泥沙的装置。4作业机构和人员4.1.1应具有使用气升式吸泥器(以下简称“吸泥器”)作业的相关能力。4.1.2根据施工内容、施工水域的作业环境,编制施工计划,确定参与施工的设备及人员岗位分工。4.1.3应配置熟悉吸泥器操作和维护的设备人员。4.1.4应组织对吸泥器操作和维护的设备人员进行培训。4.1.5应对吸泥作业区域相关机构和人员进行提前预告。4.1.6应编制应急处置方案并进行演练。应急处置方案基本内容参见附录A。4.2作业人员4.2.2指挥人员应熟悉吸泥器的作业要求和操作程序。4.2.3司索人员应持证并经过吸泥器作业的相关培训。4.2.4设备人员应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2JT/T211—20214.2.5潜水人员应符合JT/T955的要求,并根据作业环境和内容进行选派。4.2.6安全员应持证并全程参与施工作业。4.2.7作业人员应配备并穿戴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5设备配置a)空压机:根据作业水深、作业对象、泥质情况和水下障碍物等情况,选配符合作业规定压力和流量的空压机。b)输气管:用于将空压机气源输送至吸泥管管头位置。根据材质不同,通常分为吸泥管部分和空压机至吸泥管部分。输气管应符合GB/T1186的规定。c)泥管:主要材质分为钢管或软管,其中钢管的材质应符合GB/T700的规定,软管的材质应符合GB/T1186的规定,管路上根据作业需要设定吊点和索具。d)吸泥头:短管焊接并与吸泥管通过法兰连接的衍生段。短管焊接的角度可通过实际施工情况灵活确定。e)防护罩:加装于吸泥管入口处,用于阻挡和隔断吸泥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非淤泥类、尺寸较大、可能阻塞吸泥管的障碍物的保护装置。5.2根据作业水深、对象和作业内容、作业效率等的不同,吸泥器的设备配置可以进行组合、调整使用,设备配置建议见附录B。5.3应配置满足作业水深要求的吊机和索具等资源。5.4宜配置水射流冲泥辅助吸泥器作业。5.5宜根据施工作业中吸泥器水下定位需求配备水声定位信标。5.6宜使用水下声学扫测设备对吸泥效果进行监控、测量和检查。6作业要求6.1.2指挥人员应组织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技术交底内容包括吸泥的位置、区域、吸泥要求与起吊作业、潜水作业和吸泥器操作等安全及注意事项。6.1.3安全员应进行作业安全分析,识别施工作业的风险点并加以规避,起吊作业应符合SY/T6279、6.1.4应根据天气预报和现场收集的气象海况,合理安排施工,选择满足施工作业的窗口期。6.1.5应根据潮汐表和水文测量结果,进行吸泥器的下放和回收。6.1.6检查空压机状态包括存油情况等,应进行试车检查,完成设备检查表。6.1.7应检查吸泥管状态,包括吸泥管本体、吊点、焊接位置、索具及防护罩等,如有开裂、变形或断丝等情况,应进行修复和更换。6.1.8检查输气管各接头的连接和绑扎情况,应进行压力测试。6.1.9吸泥器吊点和索具的配置应结合施工现场气象和水文条件、吊机性能和作业水深等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并进行复核或校验。6.1.11应统一施工作业各方的通信频道。3JT/T211—20216.2.1应选择在气象、海况和水流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吊放吸泥器。6.2.2作业人员之间应保持通信畅通。6.2.3吸泥器起吊和下水范围应设置隔离区域。6.2.4司索人员连接吊索、挂钩。慢速起吊钩,使吊索全部张紧,但吸泥管不离底。索具应无缠绕、无错位。6.2.5慢速起吊钩,使吸泥管离底,拉紧稳索,吊钩、吸泥管应相对稳定。6.2.6慢速旋转吊机至吸泥器入水区域,旋转过程中吊钩应将吸泥器起吊至旋转路径中结构物顶部高度以上。6.2.7在吊机旋转过程中,司索人员应通过稳索控制吸泥器,保持吸泥管不发生旋转和偏荡,并整理和输送输气管,使其不发生断裂。6.2.8吸泥管旋转至入水区域后,通过旋转吊机、调整跨距和下放吊钩,将吸泥管端部与导向定位钢丝连接。6.2.9通过导向定位钢丝的引导,缓慢地下放吸泥管,通过水声信标监控吸泥管下放的深度和位置。6.2.10结合水声信标的监控结果将吸泥管下放触底,通过吊机吨位的显示,判断是否着地。6.2.11吸泥管着地后,应开展潜水作业进行确认和精确定位。完成后,潜水人员离开至安全位置。6.2.12由指挥人员通知设备人员开启空压机气源。6.2.13空压机气源应采取阶段性的方式,逐步打开,宜采取30%设计压力、50%设计压力和100%设计压力三个步骤完成。6.2.14观察吸泥作业情况及空压机工作状态,检查输气管接头等。6.2.15应安排司索、设备等岗位人员观察和值班。6.2.16根据吸泥作业的要求,应随时观察吸泥作业的效果和进展,通过吸泥管排出状态、吊机吨位和水下声学扫测装置的监测结果来调整吸泥管的位置。6.2.17设备人员应时刻监控空压机的运行情况,观察和记录空压机气源压力、存油等情况。6.2.18根据潮汐和水位的变化,进行观察和监控并调整。6.2.19值班人员应监控吸泥作业进展和动态,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指挥人员。6.2.20如需潜水作业检查吸泥情况和排查设备故障时,应遵循以下作业原则:a)关闭空压机气源,设备人员留守设备旁;b)输气管与空压机接头处悬挂明显的警示牌,防止误操作;c)潜水过程中,指挥人员与潜水人员共同监听潜水电话,了解作业情况;d)潜水作业完成后,潜水人员离开至安全位置或出水;e)指挥人员对吸泥管位置、高度等进行调整;f)调整完成后,通过潜水作业检查调整效果;g)确认潜水作业完成后,继续吸泥作业;h)对吸泥作业过程进行记录。6.2.21如需潜水人员水下操作吸泥器作业时,除遵守6.2.20b)、c)、e)和h)的规定外,还应按以下要求操作:a)自上而下地分层吸除,保持边坡稳定并随时注意防止塌方;b)若在沉船舱内除泥,先对舱内周围情况进行探查,如发现有可能坠落的物体,将其拆除后方可进行;c)若进入狭小舱口或破口内进行除泥作业,避免吸泥管与潜水人员的脐带缠绕和挤压;d)如需两名潜水人员同时进行冲泥作业,保持安全距离,避免互相影响和干扰。4JT/T211—20216.3.1在吸泥作业达到预期要求后,可结束吸泥作业。6.3.2吸泥器回收应遵循下列步骤:a)指挥、司索、设备等相关人员到位,并做好回收相关准备工作;b)回收作业前,由指挥人员通知设备人员关闭空压机气源并悬挂警示牌;c)通过吊机将吸泥管缓慢提升至完全出水,其间观察索具和吸泥管状态;d)旋转吊机,将吸泥管放置于适当位置后解脱导向定位钢丝;e)利用吊机、稳索或辅助设备,将吸泥管旋转下放至存放区域,下放过程中随时观察吸泥头位置及状态。6.3.3当气象、水文和海况条件等变化超过允许作业的限制条件或吸泥管发生故障且水下无法排除时,应立即回收吸泥器,回收步骤应符合6.3.2的规定。6.3.4回收完成后解脱、整理吊钩和索具,并应进行检查和维护。6.3.5输气管应进行淡水冲洗、干燥、拆分和捆扎后入库。接头应采取涂抹牛油并包裹进行保护,防止因生锈和变形影响接头的密封性和下次使用。6.3.6吸泥管与吸泥头的对接法兰应加装盲板保护。输气管的端头应采用木塞等防止杂物堵塞。6.3.7吸泥管本体及输气管等应采取帆布遮盖进行保护。6.3.8经现场指挥人员确认,吸泥作业结束。5JT/T211—2021(资料性附录)应急处置方案基本内容A.1作业安全风险分析A.1.1吸泥作业过程中以下环节可能发生伤害事故:a)吸泥器的组装;b)吸泥器的下放;c)吸泥器的回收;d)潜水作业。A.1.2吸泥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伤害事故类型:a)起重伤害事故;b)潜水作业事故。A.1.3评估作业存在的风险,采取必要的措施。A.2机构A.2.1施工作业现场成立应急处置机构(图A.1)以应对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图A.1应急处置机构图A.2.2应急处置机构的岗位及其职责如下:a)应急总指挥:伤害发生后负责指挥各应急小组开展现场应急处置工作,向相关部门、单位报告事故经过及应急救援开展情况;b)应急通信组:在应急总指挥的指令下进行对外联络支援,建立应急救援通信网;c)抢险救援组:根据现场环境及时有效地展开现场各项救援行动;d)医疗急救组:及时赶赴现场,根据伤员受伤程度进行急救处理,并请求医疗急救支援。A.3流程A.3.1伤害事故发生时,指挥人员或目击者立即停止作业,关闭施工设备,向应急总指挥报告。A.3.2应急总指挥接到报告后立即前往事故现场并启动应急处置方案。6JT/T211—2021A.3.3应急处置各小组立即按照职责实施以下应急处置: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