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社区公共卫生讲义_第1页
预防医学-社区公共卫生讲义_第2页
预防医学-社区公共卫生讲义_第3页
预防医学-社区公共卫生讲义_第4页
预防医学-社区公共卫生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预防医学-社区公共卫生讲义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1.传染病与感染性疾病的定义

传染病是指由特异病原体(或它们的毒性产物)所引起的一类疾病:这种病原体及其毒性产物可以通

过感染的人、动物或储存宿主直接或间接方式(经由中介的动物宿主、昆虫、植物宿主或其他环境因素)

传染给易感宿主。而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生物引起的所有人类疾病。因此,感染性疾病的概念要比传染

病的概念更宽泛。

2.传染病发生的条件

(1)通雌(pathogen):指能够引起宿主致病的各种生物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

病原体基本特性包括:①传染力(infectivity)、②致病力(pathogenicity)、③毒力(virulence)»

病原体可因环境条件或遗传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异,包括:①耐药性变异;②抗原性变异;③毒力变异。

病原体侵入宿主的最初部位称为侵入门户。一般病原体都有严格的侵入门户,并需要达到宿主体内特定的

部位生长、繁殖。

(2)直至(host):指在自然条件下被病原体寄生的人或动物。宿主针对某种病原体或其毒素产生的

特异性抵抗力称为免疫力,常伴有特异活性的抗体或细胞的参与。宿主对病原体的免疫反应包括非特异性

和特异性免疫反应。

(3)感染过程叁感染谱:①感染过程指病原体进入机体后,病原体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②感染谱

指一种传染病导致宿主不同的感染表现形式:以隐性感染为主;显性感染为主;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比例

接近;大部分以严重病例或死亡为结局。

隐性感染(silentinfection)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的

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

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显性感染(Apparentinfection),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发生免疫

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3.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

(1)传染源: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感染者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

期,称为传染期。传染源的种类有:①患者;②病原携带者(包括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恢复期病原携带者、

健康病原携带者):③受感染的动物。

(2)传播途径: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常

见的传播途径有:①经空气传播;②经水传播;③经食物传播;④接触传播;⑤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⑥

经土壤传播;⑦医源性传播;⑧围产期传播。

(3)易感人群:指有可能发生传染病感染的人群。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①新生儿增加;

②易感人口迁入:③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④免疫人口死亡。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①计

划免疫;②传染病流行后。

4.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

①气候变化;②人口迁移;③抗生素和杀虫剂的滥用使病原体和传播媒介耐药性日益增强;④城市化

和人口爆炸;⑤战争、动乱、难民潮;⑥全球旅游业的急剧发展;⑦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造成生态环境的

恶化。

传染病预防控制的策略与措施

预防控制策略

在疫情尚未出现时,针对可能暴露于病原体并发生传染病的易感人群或传播途径采取措施。包括:

①预防为主:加强人群免疫;改善卫生条件;加强健康教育。

②加强传染病监测。

③建立传染病预警制度。

④加强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

⑤传染病的全球化控制。

2.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1)传染病报告:任何人发现传染病患者或疑似病例都应及时向附近的医疗保健机构或者卫生防疫机

构报告。

(2)针对传染源的措施:①对病人的管理措施:对传染病病人的措施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

早隔离、早治疗。②对接触者的管理措施:接触是指曾接触传染源或可能受到传染并处于潜伏期的人,可

采取以下措施,防止其发病或成为传染源。措施有:应急预防接种;药物预防;医学观察;隔离或留验。

③对动物传染源的管理措施:可以由兽医部门进行隔离治疗,或采取杀灭措施。

(3)针对传播途径:主要是进行消毒。疫源地消毒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揖两类:①随时消毒:对现

有传染源的疫源地、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所污染的物品及时进行消毒,如痢疾;②终末消毒:指传染

痊愈、死亡或离开后,对疫源地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一般对病原体在外界环境中能较长时间存活的疾病

才进行终末消毒。

(4)针对易感者的措施:免疫预防、药物预防和个人防护。

(注:需要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的时限取决于传染病的潜伏期)

计划免疫

1.定义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

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预防接种:是指将抗原或抗体注入机体,使人体获得对某些疾病的特异性抵抗力,从而保护易感人群,

预防传染病发生。

2.预防接种种类

(1)人工自动免疫:将免疫原性物质接种人体,使人体自行产生特异性免疫。自动免疫制剂有下列3

种:

制剂定义实例

活菌苗:免疫原性强而毒力弱的活菌株经人工培养而成的制品称卡介苗

活菌(疫)苗

活疫苗:由减毒的活病毒或立克次体制成的麻疹活疫苗

死菌(疫)苗将免疫原性强的细菌(病毒等)灭活后制成百日咳菌苗

白喉类毒素

类毒素将细菌毒素加甲醛去毒,成为无毒而仍保留免疫原性的制剂

破伤风类毒素

(2)人工被动免疫:以含抗体的血清或制剂接种人体,使人体获得现成的抗体而受到保护。

①免疫血清。用毒素免疫动物后取得含有特异性抗体血清称抗毒素。主要用于治疗,有时也可作预防

用;②免疫球蛋白(丙种球蛋白及胎盘球蛋白)。由人血液或胎盘提取的丙种球蛋白制成。

(3)被动白动免疫:在实施被动免疫的同时:进行疫苗接种,使机体迅速获得自身特异性抗体,产生

持久的免疫力。兼有被动及自我免疫的长处,但只能用于少数传染病。如白喉可肌肉注射白喉抗毒素1000-

3000单位,同时接种精制吸附白喉类毒素。

3.计划免疫方案

(1)扩大免疫计划(EPI):世界卫生组织提出EPI,要求在1990年前为全世界儿童对麻疹、脊髓灰

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及结核病六种儿童传染病进行预防接种,以减少上述六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2)我国计划免疫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儿童基础免疫(“接种四苗,预防六病”);

儿童基础免疫包括:

卡介苗1针,

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3次,

百白破混合制剂3针(两针间隔至少1个月),麻疹活疫苗1针。

乙型肝炎疫苗3针。

4.疫苗的效果评价

通过测定接种后人群抗体阳转率、抗体平均滴度和抗体持续时间来评价疫苗的效果。

还可用随机对照双盲的现场试验结果来计算疫苗保护率-(对照组发病率-接种组发病率)/对照组发病

率*100%和效果指数-对照组的发病率/接种组的发病率。计划免疫工作考核指标为:建卡率;接种率;四苗

覆盖率;冷链设备完好率。

【例题】下列哪种是主动免疫生物制品

A.狂犬疫苗

B.抗狂犬病免疫血清

C.丙种球蛋白

D.破伤风抗毒素

E.胎盘球蛋白

『正确答案JA

【例题】终末消毒是指

A.传染源还在疫源地时进行的消毒

B.消除或杀灭外界环境中存活的病原体

C.在未发现传染源的情况下对有可能被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场所等进行的消毒

D.传染源因住院、转移、死亡而离开疫源地后对疫源地进行的消毒

E.对现在存在或曾经存在过传染源的疫源地进行消毒

『正确答案』D

【例题】按儿童基础免疫要求,儿童在一岁至两岁半内应完成下列哪几种生物制品的接种

A.卡介苗、百日咳菌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乙肝疫苗

B.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

C.百日咳菌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乙肝疫苗、白喉类毒素、乙肝疫苗

D.脊髓灰质炎疫苗、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乙脑疫苗、卡介苗

E.脊髓灰质炎疫苗、卡介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

『正确答案」E

【例题】某人被狂犬咬伤,医生对他进行如下处理:清理伤口、接种狂犬疫苗和抗狂犬病免疫血清。

对该患者的免疫接种属于

A.人工自动免疫

B.人工被动免疫

C.被动自动免疫

D.自然自动免疫

E.自然被动免疫

『正确答案』C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1.医院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医院职工、就诊患者、探视者或陪住者在医院内获

得的一切感染性疾病。可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两大类。

2.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包括:

①住院时间;②手术时间;③先前感染的存在;④侵袭性操作(导管(尿管),插管,内窥镜等);

⑤应用类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剂;⑥手术部位(胸腹部联合手术是单独38倍);⑦备皮方法(常规;不剃

毛);⑧其他如年龄、机体状况、患者行为因素等。

3.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

①加强组织管理;②加强医院规章制度管理;③加强消毒和灭菌管理;④医院感染的监测;⑤合理使

用药物和医疗措施:⑥宣传教育。

环境卫生

环境卫生的概念

环境是相对于某个中心事物外部的一切事物。人类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外部世界的综合,包括:自

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卫生:是指人类身体活动周围的所有环境内,控制一切妨碍或影响健康的因素。

环境污染及来源

1.概念:因自然原因或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使大量的有害物质排入环境,引起的环境组成与性质发生

重大变化,质量下降,扰乱和破坏了生态平衡,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的、间接的或潜在的损害或影响,造

成资源破坏和经济损失的现象称环境污染。

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称为公害。由环境严重污染引起的地区性疾病称公害病。

2.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及特点

造成环境污染的物质称为环境污染物.

污染物的发生源称为污染源。

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

L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

(1)广泛性;(2)长期性;(3)多样性;(4)复杂性。

2.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有:①急性中毒;②慢性炎症;③变态反应;④非特异性疾病多

发;⑤致癌作用。

间接危害:

①温室效应:CO?能吸收红外线等长波辐射,使气温变暖,并在空间起到温室保护层的作用,直接妨碍

地面热量向大气中放散,致使地球表面气温上升,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气候的变暧必然影响到人类的

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一些与温度和湿度变化关系密切的传染病如疟疾、登革热、乙型脑炎、麻疹和黄热

病等的发病率会增加,炎热也能使危重病人和老年人因受到炎热应激反应而产生严重后果。

②臭氧层的破坏:主要是由于人类大量生产与使用氯氟燃(CFC)所致。CFC亦称氟利昂,广泛用作制

冷剂、气溶胶喷雾剂等。CFC排放至大气层后,受到较短波长紫外线作用而发生降解,释放出游离氯,后者

与a作用生成氧,使臭氧耗减,从而破坏了大气的臭氧层,甚至形成臭氧层空洞。臭氧层能吸收对人类健

康和生态系统有害的较短波长的紫外线。若平流层中03浓度降低,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辐射就会增加。

人群由于接触过量的短波紫外线而患皮肤癌和白内障等疾病的机会增加

③酸雨:通常是指pH值小于5.65的酸性降水,包括雨、雪、雹和雾。影响降水酸度的物质主要是H2S0.H

HNO30止匕外,SO?和NOx等酸性污染物溶于大气的水汽中,经过氧化也可形成酸雨。酸雨可使土壤酸化,使土

壤中镭、铅、汞、镉等重金属转为可溶性化合物,易被冲刷而转入水体,引起水质污染,再通过食物链在

水产、粮食、蔬菜等积累,间接危害人体健康。酸雾对眼和呼吸道黏膜具有刺激性,可对人体健康造成直

接危害。

(2)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其数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和水体底质

的理化特性和水环境中的生物特性、组成等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水的使用价值,造成水质恶化,引起介水

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或化学急慢性中毒。

受磷、氮污染的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藻类及其毒素,不仅破坏水的生态环境,也可通过食物链引起中毒

或死亡。

(3)土壤污染

1)常见生物性污染的危害有:①引起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②引起钩端螺旋体和炭疽病;③引起破

伤风和肉毒中毒。

2)常见化学性污染的危害有:①重金属污染;②农药污染等。

食品安全与食物中毒

食品安全的定义:

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

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

常见食品的污染物及危害

污染物危害特点污染对象

黄曲霉毒素极强的毒性和致癌性(肝癌)粮油及其制品(花生)

N-亚硝基化合物不同组织器官发生肿瘤不新鲜的蔬菜、腌制不充分的泡菜

农药残留急慢性毒性和致畸、致癌、致突等作用环境和食物

食物中毒、畸形、癌症、耐药性、儿童少年

兽药动物性食品

性早熟、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

通过食物链的生物富集作用使人体内达到较高

有毒金属铅、汞、镉、神等重金属中毒

的浓度而引起中毒或诱发癌症

多环芳烧化合物

毒性和致癌性较强环境和食品

(PAHs)

食物中毒

1.概念:是指进食被致病性细菌及其毒素、真菌毒素、化学毒物所污染的食物,或误食含有自然毒素

的动植物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

2.特点:潜伏期短,多为集体暴发;临床表现相似,多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发病与某种食物有明显的

关系,不食者不发病,停用该食物后,发病即止;一般无传染性的特点。

3.依据病原学分类法,常见的食物中毒可分为4类

(1)细菌性食物中毒;

(2)有毒动植物中毒;

(3)化学性食物中毒;

(4)真菌毒素和霉变食物中毒。

在我国以细菌性食物中毒占绝大部分,其中又以辿口黄屡引起者为多。

1.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

病原

病原体特点好发食物临床特点

主要为肉类、蛋潜伏期6〜12h,长则2〜3d。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黄绿水样便,

沙门广泛存在自然界

类、奶类和豆类有时带黏液和脓血。体温高达38〜40C,重者出现寒战、惊厥和昏迷等。

菌属中,不耐热

食品病程3〜7d,一般预后良好

主要是动物性

变形食品,特别是熟

不耐热为脐周阵发性剧烈绞痛,腹泻为水样便,伴有黏液,恶臭,一日数次

杆菌肉以及内脏的

熟制品

潜伏期为2~40h,多为14〜20h。发病初期为腹部不适,上腹部疼痛或痉

副溶嗜盐不耐热,对醋多为鱼、虾、蟹、

挛。恶心呕吐、发热、腹泻。发病5〜6h后,腹痛加剧,以脐部阵发性绞

血性敏感,对常用消毒贝类等海产品

痛为本病特点。大便多为水样、血水样、黏液或脓血便,里急后重不明显。

弧菌剂抵抗力弱和咸菜

重症病人可出现脱水、意识不清、血压下降等,病程3〜4d,预后良好

通过产生肠毒素主要为奶类及

葡萄潜伏期1〜6h,多为2〜4h。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呈水

致食物中毒,其中奶制品、含奶冷

球菌样便。重者可致脱水、虚脱后痉挛,体温正常或稍高。病程1〜2d可恢复

A型肠毒素毒力饮、肉类、剩饭

强且耐热等食品

2.真菌毒素和霉变食品中毒

真菌在谷物或其他食品中生长繁殖,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人或动物食用了此类食物引起中毒。常见

的有赤霉病麦中毒、霉玉米中毒、霉甘蔗中毒等。

3.有毒动植物中毒

(1)河豚中毒:

主、,河豚的卵、卵巢、肝、肠、血液和皮肤均含有不同量的河豚毒素,为剧毒神经毒素。毒素对热稳定,

一般烹调方法不能破坏

临床表阻碍神经肌肉传导使之呈麻痹状态,还可引起外周血管扩张,使血压下降。潜伏期0.5〜lh,以发病急

现速和剧烈为特点

防治措

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只能尽快排出毒物并对症治疗。加强宣传教育防止误食

(2)常见的毒蕈中毒:

常见的毒草中毒

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卜容血型|中毒性肝炎型

(3)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

中毒特点|摄入含大量组胺的鱼类所引起的以急性过敏性反应为主的食物中毒。

潜伏期10分钟〜2小时,面部、胸部或全身皮肤潮红,眼结膜充血,头晕头痛、心慌胸闷、呼吸加快。

临床特点部分患者出现口唇肿或口舌、四肢发麻,以及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尊麻疹等。体温一般正常,

病程多为1〜2天,预后良好。

4.化学性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摄入化学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无明显的季节性

和地区性。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有: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过程中的污染;环境中的化学

污染物通过食物链和生物富集作用而转移到作为食品的动物体内;误将有毒化学物当作食品食用等等。

(1)神化物:最常见的碑化物中毒是As2O3,俗称砒霜(信石)。

①毒性:碑是一类一一SH(贫基)酶毒物,抑制酶活性,使组织新陈代谢和神经细胞代谢障碍,导

致细胞死亡和神经系统病变。对消化道直接腐蚀作用,发现在接触部位可产生急性炎症、出血、坏死。致

癌、致突变作用。As2O3剧毒物质,成人中毒量10〜25mg/口服;致死量60〜200mg/口服;敏感者Img可

引起中毒。中毒原因:误食。

②临床特征:

急性中潜伏期几分钟〜几小时,口内金属味,恶心呕吐,心窝疼痛、剧烈腹痛、顽固性腹泻常有米汤样便和血

毒便,重者兴奋、澹妄、昏迷、惊厥,及后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慢性中

多发性神经炎、慢性胃炎、中毒性肝炎

③防治措施:

预①严格保管农药,合理使用农药;②限制食品工业原料含碑量;③不得用装过碎的容器包装存放食品;瓜果、

防蔬菜洗干净或削皮

①尽快排出毒物:催吐、洗胃;②特效解毒剂:二疏基丙磺酸钠;二疏基丙醇;二疏基丁二钠

发生贫血、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数周后可发生脱发、指甲变形、手足掌面过度角化、指(趾)

甲出现白色横纹(mess纹)等。

(2)亚硝酸盐食物中毒:

来源储存过久的新鲜蔬菜、腐烂蔬菜,放置过久的煮熟蔬菜等

临床表以高铁血红蛋白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潜伏期1〜3小时,误食大量亚硝酸盐者潜伏期仅十几分钟。皮

现肤青紫是本病的特征,也可发生循环衰竭及肺水肿,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来源储存过久的新鲜蔬菜、腐烂蔬菜放置过久的煮熟蔬菜等

轻症中毒一般不需要治疗,重症中毒应迅速洗胃、催吐、导泻。特效治疗采用设美蓝小剂量口服或缓慢

治疗

静脉注射,美蓝、维生素C和葡萄糖三者合用效果更佳

保持蔬菜新鲜,勿食存放过久的蔬菜和刚腌的菜;严格执行国家卫生标准;肉制品中不可多加硝酸盐和

预防亚硝酸盐(颜色鲜亮;防腐):勿用苦井水煮饭且勿存放过夜:严格管理亚硝酸盐,防止其污染食品或

误食误用

(3)有机磷农药中毒:

是一种神经毒物,进入机体后可导致乙酰胆碱蓄积(神经-肌肉接头发生阻滞),产生毒簟碱、

毒性

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等中毒症状。

临床表经口摄入中毒者潜伏期一般在10分钟〜2小时内,轻度中毒时全身疲乏无力、头晕、头痛、躁动不安、

现视物不清、恶心、呕吐(呕事物有蒜臭味)、多汗、腌孔可缩小,全血胆碱酯酶活性下降。

急救应迅速排出毒物,催吐和反复洗胃:轻度中毒用抗胆碱药物(阿托品),中度或重度中毒用抗胆碱

治疗

药加胆碱酯酶复活药(氯解磷定、碘解磷定、双复磷)两者并用;对症治疗。

【例题】N-亚硝基化合物主要来源于

A.硝酸盐

B.亚硝酸盐

C.胺类

D.体内合成

E.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D

【例题】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主要特点是

A.北方地区高发

B.冬春季节多见

C.进食被污染的海产品

D.进食被污染的畜肉

E.上腹部疼痛明显

[正确答案JC

【例题】某小学30多名学生食用了由奶、蛋、糖等制作的冰淇淋12小时候,出现腹痛、腹泻、黄绿

水样便,少数病人有脓血便,体温高达39摄氏度,重症者出现澹妄、昏迷,引起该次食物中毒的最可能病

因是

A.致病性大肠杆菌

B.沙门菌

C.葡萄球菌

D.肉毒梭菌

E.副溶血性弧菌

「正确答案』B

职业卫生

职业卫生的概念

职业卫生的概念职业卫生是以职业人群和作业环境为对象,通过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职业环

境中有害因素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早期检测、诊断、治疗和康复处理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健康损害或

潜在健康危险,创造安全、卫生和高效的作业环境,从而达到保护和促进职业人群的身体、精神和社会活

动的最高健康水平,提高职业生命质量的目的:使每项工作适合于职业从事者,也使每个职业从事者适应

其工作。

职业人群健康监护

1.概念以预防为目的,通过对职业人群健康状况的各种检查以及系统、定期地收集整理、分析和评价

有关健康资料,掌握职业人群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健康损害征象,并连续地监控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等

的分布和发展趋势,以便适时地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有害因素所致疾患的发生和发展。

2.医学监护对职业人群进行医学检查和医学实验以确定其处在职业危害中是否出现职业性疾病,称为

医学监护。

包括:

①就业前健康检查;

②定期健康检查;

③离岗或转岗时健康检查;

④职业病的健康筛查。

【例题】职业卫生的研究对象

A.工厂、企业所有的工人

B.工厂、企业所有的人员

C.工作场所中所有的人员

D.所有的职业人群

E.以上所指均不明确

r正确答案』E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应急策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念与分类

1.概念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特征

①突发性;

②普遍性;

③非常规性(是指突发性公共事件超出/一般社会危机的发展规律并呈现出易变性特征。要求以非常

规的思维应对非常规的社会问题)。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包括:

①人群健康和生命严重受损;

②造成心理伤害;

③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④国家或地区形象受损及政治影响。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

(1)重大传染病疫情:

(2)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3)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

(4)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导致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情况将医疗卫生救援事件分

特大(I)、重大(II)、较大(III)和一般(W)4级。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包括

①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与报告;

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和终止;

④善后处理;

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保障;

⑥预案管理与更新。

群体不明原因疾病的应急处理

1.概念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一定时间内(通常是指2周内),在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如同一个

医疗机构、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内同时或者相继寓现3例及以上相同临床发现,

经县级及以上医院组织专家会诊,不能诊断或解释病因,有重劣病例或死亡病例发牛.的疾病。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具有临床表现相似性、发病人群聚集性、流行病学关联性、健康损害严重性的特

点。可分为I级、n级和m级。

2.应急处理工作原则①统一领导、分级响应的原则;②及时报告的原则;③调查与控制并举的原则;

④分工合作、联防联控原则;⑤信息互通、及时发布原则。并明确了应急处置的组织及职责。其中医疗机

构主要负责病例(疫情)的诊断和报告,并开展临床救治。临床救治中,如果是疑似传染病,在感染性疾

病尚未明确是否具有传染性之前,应按传染病进行救治。疑似非传染性疾病可根据疑似食物中毒或疑似职

业中毒进行相应的处置。

急性化学中毒的应急处理

1.急性化学中毒事故是指一种或多种化学物释放的意外事件,短时间内损害人体健康或污染环境,使

机体引起中毒病变,化学损伤、残疾或死亡。

2.特点

①发生突然,防救困难;

②病变特异,演变迅速,可大规模杀伤人、畜;

③扩散迅速,受害广泛;

④污染环境,不易洗消;

⑤影响巨大,危害久远。

3.急性化学中毒的现场处理要点

①脱离中毒环境;

②彻底清除和清洗污染衣物及眼、皮肤、毛发等;

③口服毒物应迅速催吐、洗胃、灌肠或导泻;

④吸入中毒者要保持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