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车后轮制动器设计大作业_第1页
轿车后轮制动器设计大作业_第2页
轿车后轮制动器设计大作业_第3页
轿车后轮制动器设计大作业_第4页
轿车后轮制动器设计大作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轿车后轮制动器设计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目录

绪论.....................................................1

第1章制动系统概述.....................................2

第2章鼓式制动器的设计计算............................6

第3章制动器结构设计与计算.............................9

第4章制动器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11

第5章制动器操纵系统..................................13

绪论

汽车的制动器是汽车的主要性能之一,它为汽车安全行驶提供了重要保

证。随着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和汽车车速的提高,设计一套可靠、稳定的制

动系统将给驾驶者和乘客的人身财产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改善汽车的制动

性也始终是汽车设计、制造和使用部门的重要任务。

鼓式制动器也叫块式制动器,是靠制动块在制动轮上压紧来实现刹车的。

鼓式制动是早期设计的制动系统,其刹车鼓的设计1902年就已经使用在马车

上了,直到1920年左右才开始在汽车工业广泛应用。现在鼓式制动器的主流

是内张式,它的制动块(刹车蹄)位于制动轮内侧,在刹车的时候制动块向外

张开,摩擦制动轮的内侧,达到刹车的目的。近三十年中,鼓式制动器在轿

车领域上已经逐步退出让位给盘式制动器。但由于成本比较低,仍然在一些

经济类轿车中使用,主要用于制动负荷比较小的后轮和驻车制动。

1

第1章制动系统概述

1.1制动系统概述

人们为了满足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希望汽车的行驶速度尽可能快,但必

须以保证行驶安全为前提。汽车除能高速行驶外,在即将转向、行经不平路

面、两车交会、遇到障碍或危险时,都需减低车速。有时需要在尽可能短的

距离内将车速降到很低甚至为零。如果汽车不具备这些性能,高速行驶就不

可能实现。汽车在长下坡时,在重力作用下,有不断加速到危险程度的趋势。

此时应当将车速限制在一定的安全值以内,并保持稳定。此外,对已停驶的

汽车的汽车,应使之可靠地驻留原地不动,使行驶中的汽车减速甚至停车,

使下坡行驶的汽车速度保持稳定,以及使已停驶的汽车保持不动等作用统称

为制动。对汽车起制动作用的只能是作用在汽车上的、方向与汽车行驶方向

相反的外力。作用在行驶汽车上的滚动阻力、上坡阻力、空气阻力都能对汽

车起制动作用。但这些外力的大小都是随机不可控制的。因此汽车上必须装

设一系列专门装置,以便驾驶者能根据道路和交通等情况,通过外界在汽车

某些部分(主要是车轮)施加一定的力,对汽车进行一定程度的强制制动。

这种可控制的对汽车进行制动的外力称为制动力。

1.1.1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一般制动系的工作原理可用图1T所示的一种简单的液压制动系示意图

来说明:

一个以内圆面为工作表面的金属的制动鼓8固定在车轮轮毂上,随车轮一同

旋转。在固定不动的制动底板11上,有两个支撑销12,支承着两个弧形制动

2

蹄10的下端。制动蹄的外圆面上又装有一般是非金属的摩擦片9.制动底板上

海装有液压制动轮缸6,用油管5与装在车架上的液压制动主缸4相连通。主

缸中的活塞3可由驾驶员通过制动踏板机构来操纵。制动系不工作时,制动

鼓的内圆面与制动蹄摩擦片的外圆面之间保持有一定的间隙,使车轮和制动

鼓可以自由旋转。要使行驶中的汽车减速,驾驶员应踩下制动踏板1,通过推

杆2和主缸活塞3,使主缸内的油液在一定压力下流入轮缸6,并通过两个轮

缸活塞7推使两制动蹄10绕支承销12转动,上端向两边分开而使其摩擦片9

压紧在制动鼓的内圆面上。这样,不旋转的制动蹄就对旋转着的制动鼓作用

一个摩擦力矩Mu,其方向与车轮旋转方向相反。制动鼓将该力矩传到车轮后,

由于车轮与路面间有附着作用,车轮对路面作用一个向前的作用力Fu,同时

路面也对车轮作用一个向后的反作用力,即制动力FB.制动力FB由车轮经车

桥和悬架传给车架及车身,迫使整个汽车减速。制动力愈大,汽车减速度也

愈大。当放开制动踏板时,回位弹簧13即将制动蹄拉回原位,摩擦力矩Mu

和制动力FB消失,制动作用及终止。图1T所示的制动系中,由制动鼓8、

摩擦片9和制动蹄10所构成的系统产生了一个制动力矩以阻碍车轮转动,该

系统称为制动器。上述这种用以使行驶中的汽车减低速度甚至停车的制动系

称为行车制动系,是在行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用来使已停驶的汽车驻留原

地不动的另一套装置则称为驻车制动系。这两个制动器是每一个汽车都必须

具备的。此外,许多国家还规定汽车必须具有第二制动系,其作用是在行车

制动系失效的情况下保证汽车仍能实现减速或停车。经常在山区行驶的汽车,

若单靠行车制动系来达到下长坡是稳定车速的目的,则可能导致行车制动系

3

的制动器过热而降低制动效能,甚至完全失效。所以山区用汽车还应具备主

要在下坡时用以稳定车速的辅助制动系。

1.1.2制动系统设计要求:

设计制动系时应满足如下土要要求:

1)足够的制动能力。行车制动能力,用一定制动初速度下的制动减速度和

制动距离两项指标评定;驻坡能力是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能可靠地停驻的最

大坡度。

2)工作可靠。行车制动至少有两套独立的制动器的管路。当其中一套管路

失效时,另一套完好的管路应保证汽车制动能力不低于没有失效时规定值的

30%。行车和驻车制动装置可以有共同的制动器,而驱动机构各自独立。

3)用任何速度制动标准,汽车都不应当丧失操纵性和方向稳定性。

4)防止水和污泥进入制动器工作表面。

5)要求制动能力的热稳定性良好。

6)操纵轻便,并有良好的随动性。

7)制动时制动系产生的噪声尽可能小,同时力求减少散发出对人体有害的

石棉纤维等物质,以减少公害。

8)作用滞后性应尽可能短。

9)摩擦衬片应有足够的使用寿命。

10)摩擦副磨损后,应有能消除因磨损而产生间隙的机构,且调整间隙工作

容易,最好设置自动调整间隙机构。

11)当制动驱动装置的任何元件发生故障并使其基本功能遭到破坏时,汽车

制动系应装有音响或光信号等报警装置。

4

1.2制动器类型的选择

鼓式制动器分为领从蹄式、双领蹄式、双向双领蹄式、双从蹄式、单向增力

式、双向增力式等几种,见下图的a-f.

由于双领蹄式和单向增力式一般适用于前轮,所以不采用。从经济性和通用

性方面考

虑,决定较

为常见的领

从蹄式制动

器。设计零

件结构示意

图如右:

I怏加块2扑,初汕川“3和JR/*I5!AiWM排N内州就

5介4:1小力如H外•即MG阳,。加工“7F1。M

第2章鼓式制动器的设计计算

2.1整车性能参数

整备质量1360kg驱动型式4X2前轮

轴距2550空载前轴负荷60%60%

前轮距1429后轮距1422

箫高车速180kmh180km/h最大爬坡度35%

最小转向直径11m变速器不动5挡

轮胎型号185/60R14T制动距离5.6m(30km/h)

最大功率/转速74kw/5800rpm最大转矩/转速150N.m4000rpm

2.2车辆前后轮制动力的分析

汽车制动时,如果忽略路面对车轮的滚动阻力矩和汽车回转质量的惯性

力矩,则任一角速度>0的车轮,其力矩平衡方程为:

〃-趋4=0

式中:与—制动器对车轮作用的制动力矩,即制动器的摩擦力矩,其

方向与车轮旋转方向相反,N,m;

心一地面作用于车轮上的制动力,即地面与轮胎之间的摩擦力,又称

为地面制动力,其方向与汽车行驶方向相反,N;

北一车轮有效半径,mo

令”上

并称之为制动器制动力,它是在轮胎周缘克服制动器摩擦力矩所需的力,

因此又称为制动周缘力。号与地面制动力与的方向相反,当车轮角速度。>0

时,大小亦相等,且灯仅由制动器结构参数所决定。即尸/取决于制动器的结

构型式、尺寸、摩擦副的摩擦系数及车轮有效半径等,并与制动踏板力即制

动系的液压或气压成正比。当加大踏板力以加大77,号和心均随之增大。但

地面制动力/受着附着条件的限制,其值不可能大于附着力々,

即七夕

或FB2=Fp=Z(p

式中中——轮胎与地面间的附着系数;

Z——地面对车轮的法向反力。

当制动器制动力Ff和地面制动

力《达到附着力々值时,车轮即被抱

死并在地面上滑移。此后制动力矩77

即表现为静摩擦力矩,而号=〃匕即

成为与七相平衡以阻止车轮再旋转的

周缘力的极限值。当制动到口=0以后,

地面制动力/达到附着力々值后就

不再增大,而制动器制动力号由于踏制动力与踏板力的关系

板力尼的增大使摩擦力矩T,增大而继

续上升(如图所示)。

取前后轴到重心的距离£i=1275mmZ2=1275mm,重心高550mm

汽车总的地面制动力为

r_r_Gdu

FB-FB、+电—--Gq

gdt

du

式中q(9=嬴)制动强度,亦称比减速度或比制动力;

FB、,FB,---前后轴车轮的地面制动力。

由以上两式可求得前、后轴车轮附着力为

1hr

。=(G个+七十)9=7W+

乙1—J1—1

jh「

%=(G六七十)。=了(一叱)。

LL

上式表明:汽车在附着系数。为任意确定值的路面上制动时.,各轴附着力

即极限制动力并非为常数,而是制动强度q或总制动力Fp的函数。当汽车各

车轮制动器的制动力足够时一,根据汽车前、后轴的轴荷分配,前、后车轮制

动器制动力的分配、道路附着系数和坡度情况等,制动过程可能出现的情况

有三种,即

(1)前轮先抱死拖滑,然后后轮再抱死拖滑;

(2)后轮先抱死拖滑,然后前轮再抱死拖滑;

(3)前、后轮同时抱死拖滑。

在以上三种情况中,显然是最后一种情况的附着条件利用得最好。

心+%=%+弓=OG(1)

7

F’JFjFBIIFB2=w+鸣)3-娱)

(2)

式中的一一前轴车轮的制动器

制动力,

Ffi=FBI=收[;

Ff2——后轴车轮的制动器制动

力,

Ff2=FB2=(PZ2;

FBI----前轴车轮的地面制动力;

FB2---后轴车轮的地面制动力;某轿车的I曲线和尸线

Z\,z2---地面对前、后轴车轮

的法向反力;

G----汽车重力;

乙,L2----汽车质心离前、后轴距离;

4——汽车质心高度。

同步附着系数选取(P=O.7,则:

F=F+Ff、=FB、+FR,=^G=0.7X1360X9.8=9329.6N

由式⑴、式B⑵不fi嘘求彳导在原何附着系数夕的路面上,前、后车轮同时抱

死即前、后轴车轮附着力同时被充分利用的条件。

由式(2)得:/Ffi2=(Z2+帆)/&-皿)=1.865

则心1=6073.2N,F„2=3256.4N

FB2即为所求的后轮地面制动力。

2.3前、后轮制动力分配系数4的确定

根据公式:/?=(L2+^Oxhg)/L

得:/3=(1275+0.7x550)/2550=0.65

式中为:同步附着系数

L,:汽车重心至后轴中心线的距离

L:轴距

hg:汽车质心高度

2.4制动器制动力矩

制动器所能产生的制动力矩,受车轮的计算力矩所制约,即

Tf、=F3

了「Ff3

8

式中Ff、刖轴制动器的制动力,F八=Z[(p;

Fh后轴制动器的制动力,Ff]=Z2(p;

々为车轮的有效半径,所选车轮为185/60R14T,则轮高为

111mm,轮辎|半径为14英寸=355.6mm。所以车轮有效半径为288.8mm.

故后轮制动力矩为940.4N*m

由于选取的鼓式制动器为双向双领蹄式有两个轮缸,所以每个轮缸上

产生的制动力矩为M/4=235.lN*m

进而求得两蹄上的张开力F0=235.1/D(D为制动鼓内径)。

第3章制动器结构设计与计算

3.1制动鼓壁厚的确定

当输入力P一定时,制动鼓的直径愈大,则制动力矩亦愈大,散热性

能亦愈好。但直径D的尺寸受到轮雍I内径的限制,而且D的增大也使制动鼓

的质量增大,使汽车的非悬挂质量增大,而不利于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制动

鼓与轮辆之间应有相当的间隙,此间隙一般不应小于20〜30mm,以利于散热

通风,也可避免由于轮雍]过热而损坏轮胎。由此间隙要求及轮雍I的尺寸即可

求得制动鼓直径D的尺寸。另外,制动鼓直径D与轮辆直径之比的一般范

围为:

轿车D/。,=0.64〜0.74轿车轮雍I为14in,得到a=14X

25.4=355.6mm(1in=25.4mm)

表3-1

轮辆苜[径/in1213141516

制动轿车180200240260—

鼓内径货车220240260300320

/mm

参考上表并结合实际情况,取D/。.=0.65。得到制动鼓内径D=230mm,所

以制动鼓半径为115mm。

3.2制动鼓式厚度n

制动鼓壁厚的选取主要是从刚度和强度方面考虑。壁厚取大些也有助于

增大热容量,但试验表明,壁厚从11mm增至20nm1,摩擦表面平均最高温度变

化并不大。一般铸造制动鼓的壁厚:轿车为7-12mm,中、重型货车为13〜

18mm。

由于本设计的对象是轿车,所以选取制动鼓的厚度为n=10mmo

3.3制动蹄摩擦衬片的包角B和宽度b

9

摩擦衬片的包角£可在,=90°〜120。范围内选取,试验表明,摩擦衬片

包角£=90。〜100。时,磨损最小,制动鼓温度也最低,且制动效能最高。再

减小〃虽有利于散热,但由于单位压力过高将加速磨损。〃一般也不宜大于

120°,因过大不仅不利于散热,而且易使制动作用不平顺,甚至可能发生自

锁。

本次设计摩擦衬片的包角〃取110°。

摩擦衬片宽度b较大可以降低单位压力、减少磨损,但过大则不易保证

与制动鼓全面接触。通常是根据在紧急制动时使其单位压力不超过2.5MPa的

条件来选择衬片宽度b的。设计时应尽量按摩擦片的产品规格选择b值。另

外,根据国外统计资料可知,单个鼓式车轮制动器总的衬片摩擦面积随汽车

总质量的增大而增大,而单个摩擦衬片的摩擦面积A又决定于制动鼓半径R、

衬片宽度b及包角/7,即A=Rb/3

式中£是以弧度(rad)为单位,当A,R,£确定后,由上式也可初选衬片

宽b的尺寸。制动器各蹄摩擦衬片总摩擦面积愈大,则制动时产生的单位面

积正压力愈小,从而磨损亦愈小。摩擦衬片的摩擦面积A取200cm:衬片宽b

为45mm。见表

汽车总质量单个制动器的衬片摩擦面积

汽车类别m/1ZA/cm2

轿车0.9~1.5100^200

1.5~2.5200^300

3.4摩擦衬片起始角A,

鼓式制动器主要几何参数

10

摩擦衬片起始角自如图所示。一般是将衬片布置在制动蹄外缘的中央,

并令凤=90。-(尸/2)。有时为了适应单位压力的分布情况,将衬片相对于最大

压力点对称布置,以改善制动效能和磨损的均匀性。则片=35。

3.5开力P的作用线至制动器中心的距离c

在保证制动轮缸或凸轮能够布置于制动鼓内的条件下,应使距离a尽可能

地大,以提高其制动效能。取a=0.857?

则a=97.8mm

3.6制动蹄支销中心的坐标位置是k与c

如图所示,制动蹄支销中心的坐标尺寸k是应尽可能地小,以使尺寸c

尽可能地大,取c=0.85%则c=97.8mm

3.7摩擦片摩擦系数了

选择摩擦片时不仅希望其摩擦系数要高些,更要求其热稳定性要好,受温度

和压力的影响要小。不能单纯地追求摩擦材料的高摩擦系数,应提高对摩擦

系数的稳定性和降低制动器对摩擦系数偏离正常值的敏感性的要求,后者对

蹄式制动器是非常重要的。各种制动器用摩擦材料的摩擦系数的稳定值约为

0.3-0.5,少数可达0.7。一般说来,摩擦系数愈高的材料,其耐磨性愈差。

所以在制动器设计时并非一定要追求高摩擦系数的材料。当前国产的制动摩

擦片材料在温度低于250℃时,保持摩擦系数7=0.35〜0.40已无大问题。因

此,在假设的理想条件下计算制动器的制动力矩,取/=0.3可使计算结果接

近实际。因此取y=0.3。

第4章制动器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4.1制动鼓

制动鼓应具有非常好的刚性和大的热容量,制动时其温升不应超过极

限值。制动鼓的材料应与摩擦衬片的材料向匹配,以保证具有高的摩擦系

数并使工作表面摩擦均匀。

轻型货车和一些轿车则采用钢板冲压成形的辐板与铸铁鼓筒部分铸

成一体的组合制动鼓;带有灰铸铁内鼓筒的铸铝合金制动鼓在轿车上得到

了日益广泛的应用;铸铁内鼓筒与铝合金也是铸到一起的,这中内镶一层

珠光体组织的灰铸铁作为工作表面,其耐磨性和散热性都很好,而且减少

11

了质量。

本设计采用的制动鼓材料:铸铁内鼓筒与铝合金铸到一起

4.2制动蹄

轿车制动蹄管饭采用T形型钢碾压或钢板冲压一焊接制成。制

动蹄的结构尺寸和断面形状应保证其刚度好,单小型车用钢板制的

制动蹄腹板上有时开有一、两条径向槽,使蹄的弯曲刚度小些,以

便使制动蹄摩擦衬片与制动鼓之间的接触压力均匀,因而使衬片的

磨损较为均匀,并可减少制动时的尖叫声。

制动蹄腹板和翼缘的厚度,轿车的约为3m摩擦片的厚度

多为4.5mm~5mm。

本设计制动蹄选用:T形45号钢

制动蹄腹板厚度:5mm

制动蹄翼缘厚度:5mm

摩擦衬片厚度:5mm

4.3制动底板

制动底板是除制动鼓外制动器各零件的安装基体,应保证各安

装零件相互间的正确位置。制动底板承受着制动器工作时的制动反

力矩,因此它应该有足够的刚度。刚度不足会使制动力矩减小,踏

板行程增大,衬片磨损也不均匀。

4.4制动蹄的支承

为了使具有支承销的一个自由度的制动蹄的工作表面与制动鼓

的工作表面同轴心,应使支承位置可调。

4.5制动轮缸

制动轮缸的刚起由灰铸铁HT250制成。其缸筒为通孔,需链磨。

活塞由铝合金制造。活塞外端压有钢制的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