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丛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学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②,夏居山之阴蚁壤④
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⑥师于老马
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注释】
①隰(XI)朋:人名,和管仲都是齐桓公的大臣。孤竹:指孤竹国,国人相传为神农氏裔。
②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③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④蚁壤一寸而仞有水:据说蚁封(蚁穴周围防雨水的高出地面的浮土)高一寸,下八尺之处
便有水。仞,古代八尺为一仞。
⑤不难:不以……为难。师:向……学习
【文化常识】
韩非。韩非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约前281—前233),战国末期
韩国(国都在今河南新郑)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
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
【思考与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
①从()②伐()③反()
④遂()⑤以()
2.“不亦过乎”中的“过”解释为()
*(选做)下列句中的“过”与“不亦过乎”的"过”含义相同的一项是()O
A.过故人庄B.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C.过而能改,善莫大焉D.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
3.翻译:
①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②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4.管仲、隰朋迷惑失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管仲之圣、隰朋之智”在文中的表现是“'
5.选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嗟来之食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管之。有饿者蒙袂②辑屐,贸贸然◎来。黔敖左奉
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日:“微与!其嗟也可当,其谢也可食。
【注释】
①黔敖:春秋时齐国的贵族。
②蒙快(mei):用衣袖遮着脸。袂,衣袖。辑屐(jii):拖着鞋子。辑,拖。屐,古代用
麻、葛等制成的鞋。
③贸贸然:昏昏沉沉的样子。
④谢:表示歉意,道歉
【文言知识】
食。“食”在古代汉语中是个多音字,有shi和si两种读音,当它表示食物或自己吃东西
时,念“Shi”;而当它表示拿东西给人吃时,念“si”。文中“以待饿者而食之”的主语是
黔敖,他在等待着饥饿的人,给他们吃摆在路边的食物,所以读音为“si”。韩愈《马说》
中“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的“食”也念“si”,意为“喂养、饲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字
①食()②奉()③微()④去()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食”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黔敖为管于路B.黔敖左奉自
C嗟!来自!D.予唯不像嗟来之食
3.翻译
①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②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4.“嗟来之食”现在用来泛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食嗟来之食”是有骨气的表现,成语“”也有类似之意。
6.你是否赞同“饿者”的这种做法?请简要阐述理由。
(三)害群之马
黄帝将见大隗°于具茨之山,……至于襄城之野,七圣②皆迷,无所问涂久道遇牧马童
子,问涂焉。曰:“芳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
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久”…小童辞。黄
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
稽首⑥,称天师而退。
【注释】
①大隗(w&i):传说中的神名。具茨(ci):山名,在蒙阳密县(今河南密县)。
②七圣:指陪同黄帝的七位臣子。③涂:通“途”,即路。
④为天下:治理天下。⑤稽(qi)首:叩头
【文化常识】
《庄子》。又名《南华经》,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是道家学派经典著作。到了汉代
以后,便尊之为《南华经》,且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哲学、艺术、美学与人生观、政治观等。庄子的文章,具有
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
也。”
【思考与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
①适()②若()③徒()④去()
2.翻译:
①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②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3.“夫为天下者……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中的“害马者”在文中的原意是
___________,用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看,黄帝之所以能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是因为他
(四)惊弓之鸟
异日®者,更羸②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子弓虚发③而
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间④,雁从东方来,更
扁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日:“此孽⑤也。”王曰:“先
生巧以知之?”用•日:“其飞馀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
⑥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
【注释】
①异日:往时,从前。②更赢:战国时的名射手。京台:高台。
③虚发:虚拉弓弦,不放箭。④间:短暂的时同。
⑤孽:伤病。⑥未息:没长好。息,痊愈
【文言知识】
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指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
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一般说来,被活用为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
及物动词。文中“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的“下”,本来是不带宾语的,用于使动后,后
面就带有宾语“鸟”,可解释为“使鸟掉下来”。
【思考与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
①引()②何以()③对()
④徐()⑤故()⑥去()
2.翻译:
①更赢以虚发而下之。
②鸣悲者,久失群也。
3.请依据文意,在选文的两个画线处填上恰当的标点,并说明理由。
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赢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
发而下
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
4.这个故事至少能给我们两方面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五)一字千金
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外
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苟卿之
徒,著书布②天下。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
以为爸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威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她诸侯游士宾客有能
增损③一字者予千金。
【注释】
①相倾:相互竞争,彼此排挤。②布:公布。③增损:增加或减少,这里指改动文字。
【文化常识】
战国四君子。战国时代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
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
(包括学士、方士、策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
陵君魏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因其四人都是王
公贵族,后人称之为“战国四公子”。
【思考与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
①遇()②至()③备()④延()
2.解释下列句中“以”的用法
①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
②吕不韦以秦之强()
③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
3.翻译:
①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
②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
4.吕不韦招食客三千的原因是“”
5.吕不韦以千金之资征求修改意见的真正意图应该是
(六)曲突徙薪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①,修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强其薪;不者,
且有火患。”主人嘿然②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
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合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⑥使听
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
人乃寤®而请之。
【注释】
①突:烟囱。②嘿(mb)然:不说话的样子。嘿,同“默”。
③灼烂者:被火烧伤的人。④录:采纳,引申为邀请。
⑤乡(xiang):同“向”,先前。⑥寤(wii):同“悟”,醒悟,觉悟。
【文言知识】
俄而。古代汉语的副词数量很多,类别也很复杂,有否定副词、时间副词、范围副词、程度
副词、语气副词、情状副词,等等。“俄而”就是一个时间副词,表示两个动作行为或两件
事之间时间间隔短暂,可译为“不久,很快”。类似的还有“少顷”''旋”“既而”“未几”。
【思考与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
①过()②傍()③更()
④徙()⑤且()⑥亡()
2.下列对“余各以功次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其余的人认为有功依次坐着B其余的人因为有功坐在其次
C.其余的人按照功劳大小依次就座D其余的人因为有功劳而依次就座
3.用“/”给下列句子标示朗读的节奏:
而不录言曲突者
4.“曲突徙薪”现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主人的行为表现来看,以后类似的事情还会发生吗?为什么?
(七)乘风破浪
宗惠Q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叔父少文,高尚不仕②。愚年少,问甚所志,港答曰: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懑年十四,挺身与劫相拒囹,十
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场文义④为业。少文既高尚,诸子群从®皆爱好
坟典,而港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⑥所称。
【注释】
①宗懑(que):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将领。②仕:做官。
③拒:抵御,抵抗。④文义:文辞。
⑤诸子群从:众儿子及侄子。坟典:三坟、五典的并称,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三坟,即
伏羲、神农、黄帝之书;五典,即少吴、颛项、高辛、尧、舜之书。
⑥乡曲:乡里
【思考与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
①其()②始()③并()④以()
2.“问其所志"的''志"意思是()
*(选做)下列句中的“志”和“问其所志”的“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B人之立志,故不如蜀鄙之僧哉
C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D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3.翻译:
①港年十四,挺身与劫相拒,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
②少文既高尚,诸子群从皆爱好坟典,而意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4.选文记叙宗港与强盗们打斗时,交代他“年十四”,其作用是
5.历史上的宗港屡建战功是南朝宋名显一时的将军。从文中看,他的成功源于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呕心沥血
长吉®细瘦,通眉力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每旦日出与诸公游,…
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
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
纸足成之咒投他囊中。
【注释】
①长吉:唐朝诗人李贺,字长吉。②通眉:双眉相连。
③奚奴:童仆④距驴:弱驴。⑤足成之:把诗补充完整。
【文化常识】
“诗鬼”李贺。李贺是中唐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他所写
的诗大多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
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也有所反映。被后人称为''诗鬼”,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天
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思考与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
①从()②及()③辄()④已()
2.翻译
①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
②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
3.长吉“能疾书”,在文中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贺身体细瘦,读书勤奋刻苦,写作速度很快
B.李贺“能苦吟疾书”的名声最早只有昌黎、韩愈两人知晓
C.出游时的心得体会是李贺诗歌创作的素材来源
D.李贺治学严谨,对平时的诗歌创作都认真修改
(九)五十步笑百步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
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
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④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
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日:“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注释】
①梁惠王:即魏惠王,因魏国建都于大梁,故又称梁惠王。
②河内:指黄河北岸,今河南省沁阳县一带。凶:灾荒。
③河东:黄河以东,今山西省西南部•
④填然:形容声势宏大。鼓:名词作动词,击鼓。
【文言知识】
河。①<名>特指黄河。《寡人之于国也》:“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韩非子•有
度》:“燕襄王以河为境”。【又】泛指河流(后起之意)。《劝学》:“非能水也,而绝
江河。”
②<名>指银河。谢眺《赠西府同僚》:“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
【思考与练习】
1.《孟子》和《》以及《》中的《中庸》《大学》合称“四书”.
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①兵()②走()③或()④直()
3.翻译
①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②王好战,请以战喻。
5.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回答梁惠王的提问,他要表达的意思就是
,这点其实从““中也可以
体会到。
(十)强弩之末
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曳大行②王恢,燕人也,裂为边吏,习知胡事,议曰:“汉与
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不如勿许,兴兵击之。”安国®曰:"千里而战,兵不获
利。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
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曳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翠,虏以全制其敝,且强弩之极
巴矢不能穿鲁编®;冲风⑨之末,力不能漂鸿毛。非初不劲,末力衰也。击之不便,不如和
亲。”群臣议者多附安国,于是上许和亲。
【注释】
①下议:交臣下讨论。②大行:职官名称。
③安国:即韩安国,字长通。西汉时期的名臣、将领。
④迁徙鸟举:迁徙如同鸟飞一样。⑤不属为人:不可能真心归属汉人。
⑥虏以全制其敝:敌人凭养精蓄力利用汉军的疲劳而取胜。
⑦疆弩之极:指强弓射出的利箭飞到尽头。强,同“强”。极,尽头。
⑧鲁编:鲁国产的白绢,十分细薄。⑨冲风:暴风。
【文化常识】
和亲。和亲,也叫“和戎”“和蕃”,是指中原封建王朝统治者利用婚姻关系与边疆各族统
治者结亲和好。它贯穿于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宽泛意义上的和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
国时期,而严格意义上的和亲始于汉代。自汉以后一直到清代,几乎所有的朝代都有次数不
等、缘由各异的和亲。历史上著名的和亲有汉代王昭君嫁匈奴呼韩邪单于、唐代文成公主嫁
吐蕃松赞干布等.
【思考与练习】
1.《史记》由五个部分组成,其中记人的部分是、和。
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①数()②率()③负()
④得()⑤罢()
3.翻译
①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
②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
*(选做)4.下选项中和“群臣议者多附安国”的句式相同的是()。
A.甚矣,汝之不惠B.子何恃而往
C.尝贻余核舟一D.始知为人情所患
5.以下对韩安国反对兴兵的理由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匈奴是游牧民族,很难实行有效的统治和管理
B匈奴自古以来从未真正归顺过汉族统治者
C匈奴民风剽悍,作战勇猛,汉军不是其对手
D匈奴以逸待劳,汉军长途奔袭,实力此消彼长
(十一)卧薪尝胆
勾践之困会稽①也,喟然②叹日:“吾终于此乎?”……吴即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
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玄忘会稽之耻耶?”身自耕作,夫
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赈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注释】
①会稽:今浙江绍兴市。②喟然:感叹的样子。
③重采:多种颜色的华美衣服。④折节下贤人:放下架子屈身结交有才德的人。
【文言知识】
通假字。通假字也称“古字通假”,是指古书上用一个声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近的
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的现象。其中被代替的字,叫“本字”,用来代替的字,叫“通假
字”。古书中通假现象很多,如果不明通假,就会望文生义,导致误解。
【思考与练习】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①既()②乃()③焦(④身()
2.解释下列通假字
①越王勾践区国()
②置胆于半()
③攵忘会稽之耻耶()
3.翻译
①吾终于此乎?
②厚遇宾客,赈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3.“本不重采”中衣的意思是
*(选做)以下和“衣不重采”中“衣”的词性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A.稍稍军容其父B.其岸势中牙差互
C.一鼓作气D.一狼迪其中
4.以下对勾践返国后一系列举动的目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A.为了牢记国耻B.为了惩罚自己
C.为了磨砺心志D.为了聚拢人心
(十二)纸上谈兵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学。学与其父奢②言兵事,奢不能难③,然不
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日:“兵,死地也④,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己;若必将之,
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赵括既代廉颇,
等更约束⑤,多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⑥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
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
秦悉坑之。
【注释】
①赵括: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兵败长平,赵国遂败亡。
②奢:赵奢,赵括的父亲,赵国的大将。③难(nW):驳倒。
④兵:用兵。死地:危险的场合。此句意为:用兵打仗是关乎生死存亡的大事。
⑤约束:指纪律号令等。⑥纵:出动。
【文言知识】
既。“既”的本意是食毕,引申为“尽”“完”“已经”或“…之后”等。上文“赵括既代
廉颇”中的“既”,不能理解为“既然”,应解释为“已经”或译为“(赵括代替廉颇)之
后”。又《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既出”应理解为“从桃花源出来后”。又,
“既定方针”,意为“已经确定的方针政策”。
【思考与练习】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①以()②当()③尝()
④故()⑤悉()⑥易()
2.翻译:
①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②使赵不将括即己;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3.赵括兵败的具体原因有两点:(1)赵括“”,
(2))白起""。
4.赵奢认为“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联系选文内容,他的意思是
(十三)前事后师
上©谓侍臣曰:“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颦行事何
其反也!”魏微对曰:“人君里圣哲②,犹当虚己以受人,政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
帝侍其俊才,骄衿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④不自知,以至覆亡也。”
上曰:“前事不远,音属之师®也。”
【注释】
①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②圣哲:品格高尚,天资聪慧。
③自用:自行其是,不接受别人的意见。④曾:去葭
⑤师:借鉴。
【文化常识】
编年体通史。编年体是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
是编写历史最早采用也是最简便的方法。其优点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
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由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它和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同为古代辉煌的史学巨著,被后世并誉为“史学双璧”。
【思考与练习】
1.李世民曾经说过,以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其中的“人镜”指的是(姓名)。
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①然()②虽()③故()
④恃()⑤矜()⑥吾属()
3.翻译:
①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
②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
*(选做)4.下列语句中包含的语法现象和“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不同的一项是()
A.父利其然也B.古人贵朝闻夕死
C.凄神寒骨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5.李世民君臣从隋场帝的前事中得到的教训是:人君不可“”
而应“”.
(十四)狼子野心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簟,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
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
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嘈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狼子野心,停不诬哉!
然野心不过②遁逸耳,阴为亲昵而阳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
患耶?
【注释】
①觉:睡醒。②不过:只是。遁逸:隐匿,隐藏。
【文言知识】
颇。作为程度副词,“颇”的含义不易把握,有时作“很”解,有时又作“稍微”解。如说
某人“颇有名声”,就很难确定是“很有名声”呢,还是“稍有名声”,这要视上下文而定。
上文“亦颇驯”中的“颇",明显指"很"。又,“客请与予对局,子颇易之”(《弈喻》)
中的“颇”也是此意。“颇”亦可作“稍微”解,如,“家贫,颇蓄薄酿”即是“家庭贫困,
稍微储藏了一点淡酒”的意思。
【思考与练习】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①畜()②作()③俟()④啮()
⑤信()⑥阳()⑦阴()
2.翻译:
①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②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3.二狼”阳为亲昵”的表现是""和“'
“阴怀不测”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借这则寓言既揭露了狼子的特点,也讽刺了富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行为。
(十五)多多益善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
能将十万。”上曰:“于公如何?”曰:“如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
为为我禽②?”信曰:“陛下不能将再,而善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注释】
①上:皇帝。禽:通“擒”,捉住。
【思考与练习】
1.解释加点字。
①多多亚普()②陛下不能将医()
2.翻译:
①陛下不能将医,而善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3.你能从上面的选文中提炼一个成语吗?并解释这个成语。
4.“多多益善”是谁说的?从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性格?
5.从文中可以看出汉高祖刘邦怎样的性格特点?
(十六)结绳而治
昆山归庄先生,狂士也。家贫甚,扉破至不可合,椅败至不可坐,则俱以纬萧®缚之,
遂书其匾曰“结绳而治②"。又除夕尝署其门云:“一枪戳出穷鬼去,双钩搭进富神来。”
其不经多此类,众人呼为归痴云。
【注释】
①纬萧:用蒿草编成的绳子。
②结绳而治:原指上古没有文字,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治理天下。后也指社会清平,不用法
律治国的空想。
【思考与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则俱以纬萧缚之()②余人呼为归痴云()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氐碰的一项是()。
A、他有很多像这样的不合常情的作品。
B、他有很多像这样的不合常情的言行。
C、他有很多像这样的特别突出的作品。
D、他有很多像这样的特别突出的言行。
3.文中“”具体描写了归庄先生家贫的状况。
4.请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表现归庄先生“狂”的两件事:(4分)
(1);(2)
(十七)闻鸡起舞
逖®性豁荡,不修仪检,年十四五犹未知书,诸兄每忧之。……后乃博览书记,该涉古
今,往来京师,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侨居阳平。年二十四。阳平辟察孝廉,司隶再辟举秀
才,皆不行。
与司空刘琨俣为司州主簿②,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
恶声也。”唱起舞。逖、琨并有英气,每语世事,吸中宵起坐,相谓曰:“若四海鼎沸,豪
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
【注释】
①祖逖:晋朝人,少孤,轻财好侠,慷慨有节操,博览古今书籍。
②司州主簿:官名。③蹴:踢。
【思考与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修()②举()③俱()
④为()⑤因()⑥或()
2.给下列各词中的“辟”字注音、解释:
①议论精辟()
②辟举秀才()
③辟邪()________________
④辟邪说()
3.翻译:
(1)中夜闻鸡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
4、“闻鸡起舞”的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选做)5.成语积累并解释
①闻鸡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未雨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四海()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笔触株,折颈而死。因替其耒②而守株,冀®复得兔。兔
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注释】
①株:露出地面的树桩。
②耒(1团):农具名,状如木叉。
③冀:希望。
【文言知识】
《韩非子》本文选自《韩非子•五蠹》。《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著作,共二十卷。作
者,韩非(约公元前280〜233年),战国时期韩国人,为韩国公子,与李斯同学于荀子,
喜好刑名法术之学,为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子的文章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
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韩非子还善于用大量浅显的寓言故
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说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体现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
会人生的深刻认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①走()②释()③复()④为()
2.翻译:
①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②今欲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3.“守株待兔”的故事可笑在什么地方?
(十九)携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掴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②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
矣!”其子箪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界矣。以为无地而舍之者,不耘苗
©者也;助之长者,携苗者也,非徒⑤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
①芒芒然:疲倦的样子。②其人:他家里的人。
③槁:草木干枯,枯萎。④耘苗:给苗锄草。
⑤非徒:非但。徒,只是
【文言知识】
予。予:可译作“我”、“我的”。原文中“予助苗长矣!”解释为“我帮助禾苗长高
了!”又如:“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范仲淹《岳阳楼记》)•在古代文言文
中,表示第一人称的代词还有很多,主要有“我”、“吾”、“予”、“余”、“朕”。
1、我:用于第一人称,译作“我”、“我们”。例: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焉。”(《论语•述而》);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列
子•汤问•两小儿辩日》)
2、吾:可译作“我”、“我们”。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论语•为
政》)
3、余:可译作“我”。例:余闻之也久。(王安石《伤仲永》)
4、朕:用于第一人称,我、我的。(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例:朕皇考日
伯庸。(屈原《离骚》)
【思考与练习】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①闵()②握()③病()
④趋()⑤寡()⑥益()
2.翻译:
①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②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3.“其子趋而往视之”中“之”的意思是
*(选做)下列选项中“之”的用法与“其子趋而往视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握之者B.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D.如欲之南海,何如?
4.宋人携苗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回答),所
导致的结果是(用自己的话回答),从这则故
事中我们得到的启示
是o
(二十)自相矛①盾
楚人有雷(W)矛与盾者,带之曰:“吾盾之坚,物要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
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②不可陷
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释】
①矛:古代兵器,用于刺杀。盾:古代作战时防身的武器。
②夫:句首语气词,表示要发表议论。
【文言知识】
否定词。古代文言文中表示否定的词有很多,如“不、毋、未、莫、弗、勿、非、无”,都
是表示否定,解释为“不”、“没有”,这其中大致分为两类。以“不、毋、未、莫”为否
定词的否定句中,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总是放在动词的前面(宾语前置),例如:“以吾
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而用“弗、勿、非、无"四个否定词的否定句中,不能用宾语前
置的结构。
【思考与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
①鬻()②誉()③莫()
④以()⑤弗()⑥陷()
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誉之曰B.陷子之盾
C.以子之矛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本矛
3.翻译
①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4.楚人为什么“弗能应也”?(用自己的话回答)
(二十一)请君入瓮①
或告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绩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鞠®之。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
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与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
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来起谓兴曰:“有内状®举兄,请兄入此瓮。”
兴惶恐叩头伏罪。
【注释】
①瓮(wdng):大坛子。②鞠(前):审讯犯人。
③推事:研究事情。④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
【思考与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
①方()②炙()③推()
2.翻译
①取大瓮,与炭四周年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
②来起谓兴曰:“有内状④推兄,请兄入此瓮。”
3.来俊臣请周兴入瓮,是采用了的方法。
(二十二)掩耳盗铃
范氏之亡①也,百姓有得钟者②。欲奂而隼,贝产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⑹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注释】
①范氏之亡: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到齐国。亡,逃
亡。
②钟:古代的打击乐器。③则:但是。
④椎:槌子或棒子。⑤况然:形容钟声。
⑥悖:荒谬。
【思考与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
①负()②走()③遽()④恶()
2.翻译
①恐从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②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3.“掩耳盗钟”这个成语通常写作,现在用来比喻
(二十三)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①,其剑目舟中坠于水。厚弟其舟,曰:“是②吾剑之所从坠③。”舟止,
从其所契者入水枣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④此,不亦惑乎!
【注释】
①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②是:指示代词,这
③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④若:像
【文言知识】
是。“是”在现代汉语中作判断词用,而在文言文中多作代词,相当于“这”。上文的“是
吾剑之所从坠”中的“是",解释为“这”。又如:“是死药也”,意为这(是)让人死的药
(选自《战国策・楚策四》)。“是”在文言中又作"对"''正确"解释,如“是已而非人”,
意为认为自己对而别人错;“是非之争”,意为正确与错误的争论。
【思考与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
①涉()②自()③遽()
④契()⑤求()
2.翻译
①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②求剑若④此,不亦惑乎!
3.楚人采用什么办法寻找失落的宝剑?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十四)高山流水
伯牙子0啜琴,其友钟子期②听之,方鼓而志在太山③,钟子期日:“善哉乎鼓琴,巍巍
乎若太山!”少选④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⑤乎若流水!”钟
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
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⑥尽忠哉!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
【注释】
①伯牙子:春秋时精于琴艺的音乐家。
②钟子期:春秋时精通音律的音乐鉴赏大师。
③方鼓而志在太山:正弹奏到意在描绘泰山的乐曲。太山,指泰山。
④少选:一会儿。
⑤汤汤(shdngshdng):形容大水急流的样子。
⑥奚由:“由奚”的倒装,即“由何”,从何。
【文言知识】
高山流水。“高山流水”典故最早见于《列子•汤问》。在人们的用典实践中,这一典故逐
渐发展出七十余个典形和乐曲高妙、相知可贵、知音难觅、痛失知音、闲适情趣等典义,还
存在典故反用现象。《高山流水》,中国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传说先秦的琴
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
若江河”。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
弦,终生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思考与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
①鼓()②绝()③足()
2.翻译
①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②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
3.文中的“骥”是比喻,“伯乐”是比喻
4.对下列句子中的语气助词“哉”的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②贤者奚由尽忠哉!
A.①表示感叹,②表示反问。B.①表示感叹,②表示设问。
C.①表示设问,②表示感叹。D.①表示设问,②表示反问。
(二十五)望梅止渴
魏武3行役②,失汲道咒三军@穹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来此得及前源。
【注释】
①魏武:指曹操。谥号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
②行役:带有任务而跋涉路途,这里指代部队行军。
③失汲道:找不到取水的途径。
④三军:全军。
【文言知识】
《世说新语》。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由南朝刘义庆编著,是南北朝时期一部影响很大的
“志人小说”,它记述了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
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的史料r价值很高。《世说新语》善用对照、
比喻、夸张及白描等文学手法,佳句多多,典故不俗,后人对“魏晋风度”的理解,很大程
度上得益于这部著作。
【思考与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
①皆()②饶()③乘()④得()
2.翻译:
①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
②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2.魏武指的是曹操,他字,时期人,“三曹”是指、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洗车设备运输合同三篇
- 2025年四川省南充市高考地理一诊试卷
- 2021年云南省昭通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2卷含答案
- 2021年安徽省淮南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1卷含答案
- 2022年广东省潮州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2卷含答案
- 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2卷含答案
- 2024年吉林省松原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1卷含答案
- 陕西省安康市(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统编版随堂测试(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24年给皂液机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小型电动机项目规划申请报告
- 《灭火应急疏散预案》课件
- 【高分复习笔记】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第9版)笔记与考研真题详解
- 造影剂过敏的护理
- 开题报告:高质量数字教材建设机制及政策研究
- PE工程师工作总结
- 以案促改心得体会
- 华东师范大学《法学导论(Ⅰ)》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空压机操作安全培训
-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146题带答案(可打印版)
- 工程施工日志60篇
- 特殊作业安全管理监护人专项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