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江西省智学联盟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材料一:近期,《深海》《中国奇谭》《三体》等动画作品凭借精致的画面和富有特色的故事受到广泛关注,将“中国动画学派”话题又一次推到台前,持续引发我们思考:在视听作品蔚为大观的今天,中国动画怎样才能更加吸引人,打动人?鲜明的美学风格是动画作品吸引观众的基本条件。作为视听艺术,动画在视觉呈现上不同于真人影像,是基于一定美学风格的写意创造。近年来,中国动画创作者认准这个方向,将美术传统与当代技术充分融合,在美学风格上不断实现突破。《中国奇谭》直接化身多种美术风格的“展示台”。不仅水墨动画、剪纸动画、木偶动画等通过新技术赋能重焕生机,动画创作者还进行了许多创造性的实验:或将中国传统画风与西方素描画法相结合,或者用三维动画凸显水墨特点。《深海》则更进一步,融合油画色彩与黑白水墨,以三维形态呈现写意风格,令人耳目一新。从传播效果来看,观众对这些富有传统文化意蕴美学风格的肯定,证明了将动画天然具有的写意特色与中华美学注重意境营造的传统相结合,能够在动画“画风”上迸发出巨大创造力。创新动画“画风”,需要讲述符合当代生活情境的故事,注入契合观众情感需要的内涵,让观众产生代入感从而真心喜欢,如此才能使新的“中国风”落地生根。创作者们正以这样的创作理念开掘内容与主题,注重在与当代观众的情感连接中激活中华文化基因。《白蛇:缘起》以人们熟悉的民间传说为底本,从主人公情感角度进行叙事,创造性地塑造了一个敢想敢为的艺术形象,赢得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的认可。《深海》关注心理健康和精神成长,色彩绚烂的粒子水墨寄寓了不畏艰难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力量。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粒子水墨,它们来自传统又贴近当代,与当代观众心心相印。用新的视听语言反映时代脉动,中国动画正在探索一种能够回应当代人情感诉求并引发普遍共鸣的“中国风”。这种艺术风格不拘泥干形式,而是在中国动画优秀传统中有机融入时代内涵和当代美学追求,赢得观众的广泛认可。(摘编自杨宸《展现中国动画旺盛的生命力》,有删改)材料二:这个春天,由8部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故事组成的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赢得超高口碑,“合和共生——故宫·国博藏文物联展”等文博“开年展”大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不断“活起来”“潮起来”。马克思说,凡是民族作为民族所做的事情,都是他们为人类社会而做的事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新时代,坚守中华文化立场,需要进一步突出主体意识,强化中华文化自觉,增强中华文化自信,增进中华文化自强。此如,《中国奇谭》最吸引观众的,不仅是中式美术风格的创新运用,还在于其精神内核、叙事方式和文化底色是中国的。从古代故事到科幻想象、从乡土眷恋到唯美爱情、从生命母题到人性思考,《中国奇谭》以厚重的传统文化和深刻的东方哲学有力拓展了国漫的表达边界,彰显了中华文化喷涌不息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文化自信自强不是孤芳自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不仅在于我们自己的历史有多久、决心有多大、声音有多高,还要看能否与全球受众建立起一种植根于“人类最朴素的、最具通约能力的价值观或情感”的共鸣。由此,需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放到世界文明发展的视域中予以全面认识和深刻检视。越是以虚怀若谷、兼收并蓄的开放心态去接受吸纳域外优秀文化,并不断革故鼎新,推陈出新,就越能让中华文化在全球文明发展坐标中找到前进方向,在全球文明多维图景中获得持久影响。在这方面,成功出海的爆款动漫游戏或许能提供有益启示。它们既巧妙容纳中国特有的自然风貌、社会情景、历史典故、创新融合绘画、书法、戏剧和音乐等中华艺术元素,又能考虑到地域和文化差异,针对不同受众的喜好增加角色、改编内容、调整配音风格、优化运营策略等,从而成为传播中华文化之美的使者,实现文化和经济价值的有机统一。高水准制作、高质量内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圈”的标配。要讲好故事,精品内容是根本和关键。当下,最缺乏的可能不是技术和渠道,而是核心创意迸发与优质内容生产。归根到底,文化事业和产业是一种“体验业态”。文化产品和服务应当从受众特点和市场需求出发,通过不断造代创新的优质内容来更好地吸引和留住用户。近年来,《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我在故宫修文物》等富有文化内涵又形式活泼新颖的高水平文化节目成为荧屏主力军。有力说明了传统文化不一定是“阳春白雪”,也不乏具有跨越古今、凝聚共识精神内核的雅俗共赏之作。总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字、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可谓任重而道远。(摘编自孙庆华《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潮起来”》,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奇谭》既有水墨动画等中国传统画风、又有西方素描画法的特点,还采用了当代三维动画技术,实现了美学风格上的突破。B.《中国奇课》之所以吸引观众,不是因为中式美术风格的创新运用,而是由于其精神内核、叙事方式和文化底色是中国的。C.只要以虚怀若谷、兼收并蓄的开放心态去吸纳城外优秀文化,就能让中华文化在全球文明发展之路上不断前行并获得持久影响。D.中国动画探索出了一种能够回应当代人情感诉求并引发普遍共鸣的“中国风”,在优秀传统中融入时代内涵,赢得了观众的认可。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将动画的写意特色跟中华美学注重意境营造的传统相结合,可创新动画“画风”。B.民间传说来自传统、粒子水墨贴近当代,使中国动画新的“中国风”落地生根。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文明的智慧,奠定了我们稳立世界文化激流的基础。D.传统文化未必是“阳春白雪”,也有一些跨越古今、凝聚共识的雅俗共赏之作。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鲁迅《学界三魂》:“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B.梅兰芳:我想把中国的戏剧介绍到国外,也想吸收外国戏剧艺术来丰富我们的民族艺术。C.北京市玉渊潭公园第34届樱花节暨第4届春季花卉联展开幕,美景如画,游人如织。D.李子柒将普通的美食视频打造成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品,以田园牧歌式情怀引发观众共情。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5.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发展?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A2.B3.C4.①先提出“中国动画怎样才能更加吸引人,打动人”这一问题。②接着从两个方面论述问题的解决方案:一是要有鲜明的美学风格,二是要讲述符合当代生活情境的故事。③最后总结全文,得出中国动画正在探索能够引发观众普遍共鸣的“中国风”这一结论。5.①突出主体,创新运用中式美术风格,坚持中国的精神内核、叙事方式和文化底色。②面向世界,以虚怀若谷、兼收并蓄的开放心态去接受吸纳域外优秀文化,并不断革故鼎新。③打造精品,注重核心创意迸发与优质内容生产,呈现高水准创作,高质量内容。〖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B.“不是……而是”错误,材料二第二段的表述是“不仅水墨动画、剪纸动画、木偶动画等通过新技术赋能重焕生机,动画创作者还进行了许多创造性的实验……”;C.“只要……就……”条件缺了一个,材料二第三段表明除了“虚怀若谷、兼收并蓄的开放心态”,还需要“不断革故鼎新、推陈出新”;D.“中国动画探索出了一种……”错,材料一第四段“中国动画正在探索一种能够回应当代人情感诉求并引发普遍共鸣的‘中国风’”,“正在探索”是进行时,选项“探索出了”是完成时。故选A。【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B.“民间传说来自传统、粒子水墨贴近当代,使中国动画新的‘中国风’落地生根”错,材料一第三段表明新的“中国风”落地生根的前提是:讲述符合当代生活情境的故事注入契合观众情感需要的内涵。故选B。【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观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不断“活起来”“潮起来”A.“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说的是民族主体意识,可论证第二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B.“把中国的戏剧介绍到国外,也想吸收外国戏剧艺术”,说的是世界意识,可论证第三段让中华文化在全球文明发展坐标中找到前进方向,在全球文明多维图景中获得持久影响;C.“樱花节”不属于传统文化。D.“将普通的美食视频打造成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品”说的是精品意识,可论证第五段高水准制作、高质量内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圈”的标配。故选C。【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①材料一第一段“将“中国动画学派”话题又一次推到台前,持续引发我们思考:在视听作品蔚为大观的今天,中国动画怎样才能更加吸引人,打动人?”据此分析出,先提出“中国动画怎样才能更加吸引人,打动人”这一问题。②材料一第二段“鲜明的美学风格是动画作品吸引观众的基本条件。作为视听艺术,动画在视觉呈现上不同于真人影像,是基于一定美学风格的写意创造。近年来,中国动画创作者认准这个方向,将美术传统与当代技术充分融合,在美学风格上不断实现突破”,第三段“创新动画“画风”,需要讲述符合当代生活情境的故事,注入契合观众情感需要的内涵,让观众产生代入感从而真心喜欢,如此才能使新的“中国风”落地生根。创作者们正以这样的创作理念开掘内容与主题,注重在与当代观众的情感连接中激活中华文化基因”。据此分析出,接着从两个方面论述问题的解决方案:一是要有鲜明的美学风格,二是要讲述符合当代生活情境的故事。③材料一第四段“用新的视听语言反映时代脉动,中国动画正在探索一种能够回应当代人情感诉求并引发普遍共鸣的‘中国风’”。据此分析出,最后总结全文,得出中国动画正在探索能够引发观众普遍共鸣的“中国风”这一结论。【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①材料二第二段“新时代,坚守中华文化立场,需要进一步突出主体意识,强化中华文化自觉,增强中华文化自信,增进中华文化自强。此如,《中国奇谭》最吸引观众的,不仅是中式美术风格的创新运用,还在于其精神内核、叙事方式和文化底色是中国的”。据此分析出,突出主体,创新运用中式美术风格,坚持中国的精神内核、叙事方式和文化底色。②材料二第三段“由此,需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放到世界文明发展的视域中予以全面认识和深刻检视。越是以虚怀若谷、兼收并蓄的开放心态去接受吸纳域外优秀文化,并不断革故鼎新,推陈出新,就越能让中华文化在全球文明发展坐标中找到前进方向,在全球文明多维图景中获得持久影响”。据此分析出,面向世界,以虚怀若谷,报收并蓄的开放心态去接受吸纳域外优秀文化,并不断革故鼎新。③材料二第五段“高水准制作、高质量内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圈’的标配。要讲好故事,精品内容是根本和关键。当下,最缺乏的可能不是技术和渠道,而是核心创意迸发与优质内容生产”。据此分析出,打造精品,注重核心创意进发与优质内容生产,是现高水准创作,高质量内容。(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以书易书毕淑敏她被一位中年男子拦住,中年男子说:“你就是那个拥有很多书的女兵吗?”她迟疑着斟酌道:“我只有很少的书,都是和别人交换着读的。”有些人把借给她的书送给她,这样,她就有了少许书的“积蓄”。那男子有在高原工作过多年的烙印——极疲、极枯,肤色红赤干瘪,像一根锈铁丝编缀而成,声音里也带着铁锈般的粗涩质和渣滓感。“铁丝男”说:“我想向你借书。我知道你的规矩,借你的书,必要拿一本书和你交换。看完了,彼此再换回来。”她安静地说:“是。”“铁丝男”说:“我带来一本书,想借你的童话书看看,不知你可有?”她恰好有一本童话书。此刻,她无声无息地等待“铁丝男”拿出拟交换的书。“铁丝男”却无端地踌躇了。她轻声催促;“你的书呢?拿出来让我看看。”“铁丝男”缓缓地把手从衣兜掏出来,手里摆着的,是……一卷纸。他轻轻地将纸卷展开,再展开,继续展开……原本折叠的纸片,居然变成了两巴掌宽、约有半米长的惊人面积。她愕然,心里嘀咕着:这模样,难道真是一本书?“铁丝男”将纸片小心翼翼地举起来,她满腹狐疑地盯着看——因为还有最后一层折叠尚未打开,如同藏起的谜底。她想象不出这陈旧泛黄的纸片,究竟是什么书?当最后一层折叠打开后,真相大白——一张标准对数视力表。“它……我想,应该也算广义的书了。”“铁丝男”略带不好意思地说。她不知如何回答。这能算书吗?如果这也算书,那真正的书,情何以堪?她决定为书正名,便轻轻吞下高原一口凛冽的寒风,说:“它……有人看吗?”边说边把视力表拿过来,抖动着。“有。很多人看过它。”“铁丝男”笃定地回答。这问话甫一出口,她就发现了自己的失策。视力表曾贴在墙上,当然有很多人看它。“首战”失败,她并不气馁,接着问:“它算印刷品吗?”“铁丝男”的脸上简直容光焕发起来,说:“它当然算印刷品了。”她发现自己又失策了。视力表的确是印刷品,绝不是手抄本或油印本。她轻舔了一下干裂的嘴唇,不甘心败下阵来,继续发问:“它有内容吗?”“铁丝男”反攻说:“它难道没有内容吗?!”她悲哀地发现,自己挖了一个个坑,然后又傻乎乎地跳进去。不过,她很快找到了杀手锏,问:“就算有内容,那么它……有作者吗?”正当她以为胜券在握时,“铁丝男”低下头,面有惭色道:“对不起。”她一时想不明白,这声道歉,针对的人到底是谁?“铁丝男”说:“这个视力表是有作者的,我记得是中国的一位教授。可惜我不是眼科医生,把他的名字忘记了。”这一番关于书的较量,她只能承认,自己彻底败下阵来。视力表是“一本书”——有内容,二是用纸张印刷的,三有作者,四是它千真万确被很多人看过……她没法不同意“铁丝男”以书易书的请求。“喏,给你。”她恋恋不舍地用双手平端着童话书,递给了“铁丝男”。“铁丝男”接过童话书,将书夹在腋下,然后把视力表双手举着递给她。视力表边缘下垂,好似一条白色哈达。之后,两个人不约而同地仰望高原湛蓝的天空和刺目的阳光,各自长舒了一口气,大有钱货两讫的终结感。她想了想,说:“咱们俩的书,何时再换回来?”“铁丝男”思忖着说:“我们那里山高水远,少则一个月,多则半年。”她知道“铁丝男”说的是事实,只得认命,叮嘱道:“尽早还来。再有,千万别弄坏我的童话书。”“铁丝男”说:“第一件事,我答应你,会用最快的速度。第二件事,可不一定。我把书带回去,假如别人知道了,脚前脚后来跟我借,我无法不借,只得提醒他们爱惜。但你能想象,不一定管得住。”她心知肚明,不再叮嘱,便追加了一个问题,好奇道:“你为什么喜欢童话书?”“铁丝男”沉吟了一下,说:“在万丈冰峰雪岭之间读童话,能找到一个温暖的地方。”她还年轻,对此话半懂不懂,只是在心里做好了和这本童话书永诀的打算。“铁丝男”小心地收好童话书,说:“告辞了。”“铁丝男”走了。时间过去很久很久,那本童话书再也没还回来。她哀叹自己损失了一本书。这书她只略翻过,毕竟很少有军人会来借读。保家卫国和公主王子的故事,相去甚远;晶莹的水晶鞋和沾满泥污的战靴,天鹅蛋和寸草不生的旷野,也几乎毫不相干。这件真实的小事,发生在五十多年前的西藏阿里高原。文中的那个“她”,就是我,时任西藏阿里军分区卫生员。(选自2022年19期《小小说选刊》,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准备拿出拟交换书时,“铁丝男”却“无端地踌躇”了,这一细节暗示他担心别人并不认同手中的“标准对数视力表”为真正的书,因此动作犹豫迟缓。B.“极瘦、极枯”“红赤干瘪”等词语从侧面表现了高原自然环境的恶劣严酷,也写出了异常恶劣的高原气候让高原军人饱受肉体的磨砺。C.“我把书带回去,假如别人知道了,即前脚后来跟我借,我无法不借。”这说明渴望用书籍来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不止“我”一人,而是以“铁丝男”为代表的一群人。D.“时间过去很久很久,那本童话书再也没还回来。她哀叹自己损失了一本书。”这强调“铁丝男”有借不还,暗含“她”对铁丝男的抱怨。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的对话,一“多”一“少”,一问一答,突出高原书籍的稀贵及我热爱读书的形象,自然引出下文“一番关于书的较量”这一情节。B.小说把中年男子称作“铁丝男”,使用了比喻手法,引人联想,使这一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突出,语言更富幽默感。C.文中将边缘下垂的视力表比作一条“白色哈达”,使“以书易书”活动充满了仪式感,同时也象征一种纯洁美好的人际关系。D.“铁丝男”借走童话故事书之后再也没有还回来,文章没有交代书本未归还的缘由,使小说具有“留白”的艺术效果。8.“视力表”在小说中反复出现,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9.有人评价毕淑敏的作品“冷静中蕴有温暖”,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答案〗6.D7.B8.①烘托人物形象,“铁丝男”巧妙地用一张视力表换取了一本童话书,体现了他聪明机智和求知若渴的形象。②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小说中“她”和“铁丝男”围绕“视力表是不是书”的问题进行了四次较量,情节一波三折,悬念迭起,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③揭示主题,小说通过以“视力表”交换书的情节,歌颂了在书本匮乏的年代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和热爱。9.①“冷静”指小说叙事风格、语言风格客观冷静:通过人物对话展开情节,隐匿作者的声音和感受,很多语句都体现了职业医者的逻辑和冷静。②“温暖”体现在西藏高原的守边军人于高寒环境中对童话温暖世界的向往,热爱读书、追求上进的情感尤其温暖。③“冷静中蕴有温暖”,体现出作者以冷静客观的语言、零度写作的叙事风格,对生活在苦难环境中的小人物倾注精神生命的关怀,呈现出温暖人心的故事蕴意。〖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暗含‘她’对铁丝男的抱怨”错。并不是对“铁丝男”的抱怨,而是对书没还回来的失落。故选D。【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小说把中年男子称作“铁丝男”,使用了比喻手法”错。把中年男子称作“铁丝男”,使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手法,不是“比喻”。故选B。【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①烘托人物形象,“我带来一本书,想借你的童话书看看,不知你可有?”“当最后一层折叠打开后,真相大白——一张标准对数视力表”,“铁丝男”巧妙地用一张视力表换取了一本童话书,体现了他聪明机智和求知若渴的形象。同时,细腻地展现“铁丝男”没有真正的书,只能拿视力表来换书的窘迫、不好意思的心理。②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小说中“她”和“铁丝男”围绕“视力表是不是书”的问题进行了四次较量,“它……有人看吗?”“有。很多人看过它”,“它算印刷品吗?”“它当然算印刷品了”,“它有内容吗?”“它难道没有内容吗?!”,“就算有内容,那么它……有作者吗?”“这个视力表是有作者的,我记得是中国的一位教授。可惜我不是眼科医生,把他的名字忘记了”,情节一波三折,悬念迭起,详写了“铁丝男”取出、展开“书”的过程,插入了“她”的语言、心理描写,层层铺垫,层层蓄势,激发读者强烈的好奇心,引起强烈的阅读期待。③揭示主题,“铁丝男”说,“第一件事,我答应你,会用最快的速度。第二件事,可不一定。我把书带回去,假如别人知道了,脚前脚后来跟我借,我无法不借,只得提醒他们爱惜。但你能想象,不一定管得住”,可见在高原上还有很多“铁丝男”们渴望读书。小说通过以“视力表”交换书的情节,写了“铁丝男”们,没有书的他们渴望读书,他们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歌颂了在书本匮乏的年代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和热爱。【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写作特色和审美风格的能力。①“冷静”指小说叙事风格、语言风格客观冷静。文章写来神闲气定,字里行间流露的是她的冷静与善意,让人感觉这是一位有着大智慧的女子,她用己之笔,言己之心。“她决定为书正名,便轻轻吞下高原一口凛冽的寒风,说:‘它……有人看吗?’边说边把视力表拿过来,抖动着。‘有。很多人看过它。’‘铁丝男’笃定地回答……”,通过人物对话展开情节,隐匿作者的声音和感受,很多语句都体现了职业医者的逻辑和冷静。②“温暖”体现在西藏高原的守边军人于高寒环境中对童话温暖世界的向往,“铁丝男”们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生活,万丈冰峰雪岭,生活艰苦,他们穿着沾满泥污的战靴保家卫国。他们渴望读书,童话书描绘的美好世界,给他们带来温暖和慰藉,表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文中热爱读书、追求上进的情感尤其温暖。③“冷静中蕴有温暖”,体现出作者以冷静客观的语言、零度写作的叙事风格,对生活在苦难环境中的小人物倾注精神生命的关怀,她敬重理解边防军人,心地善良,懂得他们的艰苦、对书的渴望、对美好的向往,明知书可能有去无回,还是答应了“铁丝男”的易书请求,呈现出温暖人心的故事蕴意。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语曰:“人惟旧,器惟新。昆弟世疏,朋友世亲。”此交际之理人之情也今则不然多思远而忘近,背故而向新;或历载而益疏,或中路而相捐,牾先圣之典戒,负久要之誓言。斯何故哉?退而省之,亦可知也。势有常趣,理有固然。富贵则人争附之,此势之常趣也;贫贱则人争去之,此理之国然也。夫与富贵交者,上有称举之用,下有货财之益。与贫贱交者,大有赈贷之费,小有假借之损。今使官人虽兼桀、跖之恶,苟结驷而过士,士犹以为荣而归焉,况其实有益者乎?使处子虽苞颜、闵之贤,苟被褐而造门,人犹以为辱而恐其复来,况其实有损者乎?惟有古烈之风,志义之士,为不然尔。恩有所结,终身无解;心有所矜,贱而益笃。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世隘然后知其人之笃固也。俗士浅短,急于目前,见赴有益则先至,顾无用则后背。是以欲迹之徒,竞推上而不眼接下,争逐前而不这恤后。是故韩安国能遗田蚡五百金,而不能赈一穷;翟方进称淳于长,而不能荐一士。夫安国、方进,前世之忠良也,而犹若此,则又况乎末涂之下相哉?此奸雄所以逐党进,而处子所以愈拥蔽也。非明圣之君,孰能照察?富贵未必可重,贫贱未必可轻。人心不同好,度量相万亿。许由让其帝信,俗人有争县职,孟轲辞禄万钟,小夫贪于升食。是以伯夷采薇而不恨,巢父木栖而自愿。由斯观诸,士之志量,固难测度。凡百君子,未可以富贵骄贫贱,谓贫贱之必我屈也。(节选自王符《潜夫论·交际》)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此A交B际C之D理E人F之G情H也I今J则K不L然M多N思O远P而Q忘R近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举荐。东汉时期实行察举制,故时人热衷结交富贵之人,以求推荐入仕。B.褐,粗布衣服,指普通百姓的衣服。“解褐”意为脱去粗布衣服,喻入仕为官。C.诗,特指《诗经》,与《论语》“不学诗,无以言”中“诗”字含义一样。D.所以,与“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中“所以”意思不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朋友交际,世代都可以亲密往来,时间越长,了解越深,所以说“朋友世亲”。这就是交际的道理,但现实中,很多人违背这一原则。B.俗人不看重交往对象的道德水准,因为这些人本着势利观念处理人我之间的交际,与富贵之人交往能带来切实的利益。C.贫贱之人与世俗之人不同,他们像松柏一样,环境越恶劣反而越坚贞,不以利益为交友准则,坚守道义,对待友情始终如一。D.作者批判了封建世俗社会交际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功利主义”,可见作者卓越的气魄与胆识,这种观念对当今社会仍有意义。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士犹以为荣而归焉,况其实有益者乎?(2)未可以富贵骄贫贱,谓贫贱之必我屈也。14.本文论证方式多样,请结合文本分析。〖答案〗10.EIM11.D12.C13.(1)士人仍然会以此为荣而归附他,更何况实际上还有好处呢?(2)不可以凭借富贵傲慢对待贫贱的人,认为贫贱的人一定会屈从于自己。14.①引用论证,引用了俗语和《诗经》的内容,论述交友应该坚持的原则;②对比论证,将不同德行和地位的人进行对比,论证世人交友看重利益而不注重德行;③举例论证,举韩安国和翟方进的例子,论证当今人更加看重利益。〖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这是交际的道理,也是人之常情。而现在却不是这样,人们大多思慕远方的人却遗忘近旁的人。“此交际之理”是判断句,应在宾语“理”后断开,即E处断开;“人之情也”承前省略主语,也是判断句,在句末语气词“也”后断开,即I处断开;“今则不然”中“不然”是句子的谓语,后面没有宾语,应在“然”后断开,即在M处断开。【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B.正确。C.正确。诗,特指《诗经》,句意:《诗经》里说。/不读《诗经》,就没办法说话。D.错误。二者用法和意思相同,均表原因,译为……的原因。句意:这就是……而高洁处士则愈加被遮蔽的原因啊。/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发生。故选D。【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由“惟有古烈之风,志义之士,为不然尔”可知不是贫贱之士,而是有德行之士。故选C。【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以为”,省略句,以此为,把这当做;“归”,归附;“焉”,代词,他;“其实”,实际上。(2)“以”,凭借;“骄”,轻视,傲慢对待;“谓”,认为;“我屈”,宾语前置,屈从自己。【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论证手法的能力。由“语曰:‘人惟旧,器惟新。昆弟世疏,朋友世亲。’”和“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心如结兮。’”可知运用引用论证,引用了俗语和《诗经》的内容,论述交友应该坚持的原则;由“夫与富贵交者,上有称举之用,下有货财之益。与贫贱交者,大有赈贷之费,小有假借之损”“惟有古烈之风,志义之士,为不然尔。恩有所结,终身无解;心有所矜,贱而益笃”可知运用对比论证,将不同德行和地位的人进行对比,论证世人交友看重利益而不注重德行;由“是故韩安国能遗田蚡五百金,而不能赈一穷;翟方进称淳于长,而不能荐一士。夫安国、方进,前世之忠良也,而犹若此,则又况乎末涂之下相哉?”可知运用举例论证,举韩安国和翟方进的例子,论证当今人更加看重利益。参考译文:常言道:“人要旧的好,物要新的好。兄弟之间世代疏远,朋友之间却世代相亲。”这是交际的道理,也是人之常情。而现在却不是这样,人们大多思慕远方的人却遗忘近旁的人,背离老朋友而奔向新朋友;有的人经过数年而渐渐疏远,有的人在半道上就互相抛弃了,他们违背了先哲的遗训,背弃了长久约定的誓言。这是什么原因呢?回头仔细想想,也就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形势的发展有其固定的趋向,情理有其固有的规律。富贵之人,人们争相去攀附,这就是形势固定的趋向;贫贱之人,人们争相离去,这就是情理固有的规律。与富贵之人交往,从长远看有被称誉举荐的好处,从眼前看有金钱财货方面的好处。和贫穷卑贱的人交往,从大处看,有救济借钱方面的花费,从小处看,有借出物品的损失。现在假如官员即使兼有夏桀和盗跖的恶行,如果他乘着豪华的车子去拜访士人,士人仍然会以此为荣而归附于他,更何况实际上还有好处呢?假使处士兼有颜渊和闵子骞的贤德,如果穿着粗布衣服去拜访人,人们仍然会以此为耻辱且害怕他再来,更何况实际上还有坏处呢?只有那些古直刚烈、高义远志的贤人才不会这样。他们的恩情一旦结交,便永远不会松懈;尊重之情一旦生于心中,即便贫贱也会愈加坚定。《诗经》里说:“那些善良的君子,他们坚守道义始终如一。用心坚定犹如绳结。”所以说天地寒冷才知道松柏的坚毅秉性,世道险恶才知道人性的坚定执着。庸俗的士人目光短浅,急于眼前的利益,看到对自己有利的就争着上前,看到对自己无利的就转身离去。因此急功近利的人,争相攀附上面显贵的人却无暇接待下面穷困的人,争相追逐前面权重的人却无暇体恤后面贫贱的人。因此,韩安国能够送给田蚡五百金,却不能救济一个穷困之人;翟方进称赞淳于长,却不能举荐一个贤才。韩安国和翟方进,都是前朝的忠良之臣,他们尚且如此,更何况如今这褒败之世那些才能低劣的国相呢?这就是奸诈之人争相结党以上位,而高洁处士则愈加被遮蔽的原因啊!除非圣明的君主,谁能够明察这些呢?富贵未必值得尊重,贫贱也未必可以轻视。人心各有所爱,气度量识也相差甚远。许由辞让帝位不受,俗人却争夺区区一个县职;孟轲能够辞去万钟的俸禄,小人却贪恋升斗的官粮。因此伯夷采薇而食毫无悔恨,巢父甘愿在树上结巢而居。由此看来,士人的志向和气度,确实很难估量。所有做官的人,不可以凭借富贵傲慢对待贫贱的人,认为贫贱的人一定会屈从自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息虑①轩诗(宋)饶节雨暗藤经屋,春深草到门。客来非问字②,鹤老不乘轩③。花气翻诗思,松声撼醉魂。呼儿换香鼎,趺坐④竟黄昏。〖备注〗①“息虑”,出自《云笈七签》中“游心虚静,息虑无为”句。②《汉书·扬雄传》载,扬雄多识奇字,刘袭曾向他学奇字。后因以从受学或向人请教为“问字”。③《左传》载,卫懿公好鹤,鹤多有乘轩者。④趺坐:指盘腿端坐。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景,上句写屋子,下句写院子,描绘了一幅清旷幽静的画面。B.颔联写人,借用扬雄和卫懿公的典故来直接描写作者的情趣和心情。C.第三、四联正面描述自己的生活,也是从正面来表现自己的“息虑”。D.诗歌写景不仅着眼自然的描写,也把自己的思想和精神完全融入其中。16.首联中的“深”字可谓意蕴丰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5.B16.①“深”既指春深(暮春),也指草深,指草长得茂盛;②表明诗人很少出门,懒于应酬,懒得芟除,草长满了道路;③表现了诗人恬淡虚静的精神面貌。〖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综合赏析能力。B.“直接描写作者的情趣和心情”理解有误。作者反用扬雄的典故,说明上门的人个个悠闲自得,而非来研习学问;又反用卫懿公爱鹤典,说园中的鹤无拘无束,毫无机心,这是一种侧面映衬的方法。故选B。【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综合赏析能力。诗歌首联描写息虑轩的环境,说轩四周长满了藤萝,在雨中更加显得幽暗,春天,青草直长到门口。“深”是指春深,也是说草长得很茂盛,很高,颜色深。门外草深,又表现作者自己不大出门,懒于应酬,草长满道路;他对生活取无所谓态度,所以对门前的草懒得芟除;草深又与上句的雨暗相关联,因为春雨,草长得很快,所以遮满了道路。平平两句,含有丰富的意象,通过这两句,诗人恬淡虚静的精神面貌,给人以极深的印象。(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好文章能通过描写寻常小事物来表现博大意旨,列举浅近事例阐发深远意蕴,用《屈原列传》中评价《离骚》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通过前方的军事文书侧面写出了敌人进攻速度之快,“______________”一句则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描写敌军侵袭时来势汹汹。(3)三星堆遗址及其文物的发现,让我们领略到古蜀国文明的无穷魅力。唐朝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便提到了久远而神秘的古蜀国。〖答案〗(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2)校尉羽书飞瀚海胡骑凭陵杂风雨(3)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中国田径曾经有一个梦,那就是在百米赛场上,中国选手能占有___①___。苏炳添在第三十二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男子百米赛场“飞人”大战中一飞冲天,成功圆梦。梦想的实现,浸透着奋斗的汗水。每次站上赛场,苏炳添拿着卷尺测量起跑器距离的细节已经广为人知。训练场上,他一遍又一遍地蹬踏起跑器,一次又一次地回看录像,压低身体向前,起身,冲出跑道,再回到起点,蹲身,冲出跑道……每个细节都练到极致,每个动作都___②___力求完美,每场训练都全力以赴、力求突破。通过成千上万次的严苛训练,最终使他实现了赛道上的卓越成绩。反复淬火才能百炼成钢,竞技场上没有一蹴而就的胜利,苏炳添也不例外。25岁时,为消除抢跑门阴影而萌生更换起跑脚想法的苏炳添要与自己在长期训练中形成的习惯和可能出现的一连串不理想成绩对抗。30岁时,腰伤和骨裂的困扰一度令他③,但最终苏炳添凭借顽强的意志走出低谷。不因困难屈服、不向挫折低头,苏炳添用自强不息的拼劲和自我超越的勇气为体育精神写下生动注脚。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4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①一席之地;②精益求精;③萎靡不振/垂头丧气19.①苏炳添想要消除抢跑阴影。②他萌生了更换起跑脚的想法。③他要与自己长期训练中形成的习惯对抗。④他也要与可能出现的一连串不理想成绩对抗。20.修改为:通过成千上万次的严苛训练,最终他取得了赛道上的卓越成绩。〖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依据“曾经有一个梦”“百米赛场上”推断这个梦想是能在百米赛场上取得好成绩,有名次,故可填写“一席之地”。“一席之地”:放一个席位的地方,比喻应有的一个位置。第二空:依据“再回到起点,蹲身,冲出跑道……”“练到极致”“力求完美”推断动作和细节是一样的要求,可填写和“力求完美”“练到极致”意思类似的成语,故填写“精益求精”。“精益求精”:已经很精致了,还要更加精致。第三空:依据“腰伤和骨裂的困扰”推断病痛让他意志消沉,丧失信心,故可填写“萎靡不振”或“垂头丧气”。“萎靡不振”:形容意志消沉,精神不振作。“垂头丧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的样子。【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本题中,先找出描述的对象是“苏炳添”,然后再抓住“为消除抢跑门阴影”“更换起跑脚”“形成的习惯”“不理想成绩”等词语进行短句变换。“为消除抢跑门阴影”是后面一系列想法和动作的目的,因此可以将“(苏炳添)想要消除抢跑门阴影”作为句子的主干;“更换起跑脚”“形成的习惯”“不理想成绩”都是为了消除抢跑门阴影而做出的努力,而且主语都是“苏炳添”,故后面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第一句“(苏炳添)萌生了更换起跑脚的想法”,第二句“(苏炳添)要与自己长期训练中形成的习惯对抗”,第三句“(苏炳添)他也要与可能出现的一连串不理想成绩对抗”。再根据句子的内在逻辑排列句序,增删改换一些词语,使句子的表达连贯通顺。【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使”的运用,让句子成分残缺,没有主语,应该去掉“使”。二是“实现”和“卓越成绩”搭配不当,应改为“取得”。修改为:通过成千上万次严苛训练,最终他取得了赛道上的卓越成绩。(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什么是恐惧?恐惧就是对于外部发生的危险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有时,①,例如遭遇到火灾、泥石流等危机时本能地逃跑,或是被人迎面打来一拳时本能地架起手臂防御。这些因恐惧而产生的行动是对我们自身的保护,可以帮助我们回避危险。不过,如果保护过了头,我们就会变成厚厚盔甲下的“套中人”——过度、非理性、持续地害怕某种物体、现象、活动或场合,并夸大可能的危险,那就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②?一般说来,对恐惧的东西了解越多,③。动物学家不怕和蛇、蜘蛛等动物接触,在高楼表演杂技或修筑高楼的建筑工人不会恐高,尽管他们日常工作时就要面对这些危险,但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他们已经掌握了自我保护的方法,并了解到遭遇危险应如何自我救助,因此能够泰然处之。所以,你若想要摆脱对某一事物的恐惧,就从积累知识并充分了解那件事物本身开始吧!21.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句中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听了老师的话,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吭声了。B.与其等到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学着努力多爱自己一些。C.你要是觉得对《红楼梦》感兴趣的话,就加入我们的阅读小组吧。D.祖国啊!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21.B22.①这种反应更近乎一种本能
②如何克服恐惧心理呢
③恐惧感就有可能越少〖解析〗【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义的能力。文中横线处的“你”泛指任何一个人,无论什么人。A.“你”指三人中任一位。B.“你”泛指任何一个人。C.“你”是特指说话对象。D.“你”指“祖国”。故选B。【2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①此处根据前文“恐惧就是对于外部发生的危险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及下文“本能地逃跑、本能地架起手臂防御"可知,此处是说这种心理反应更近乎一种本能,可填“这种反应更近乎一种本能”。②根据后文所举事例及“你若想要摆脱对某一事物的恐惧”一句可知,此处是对怎样克服恐惧心理提出疑问,可填“如何克服恐惧心理呢”。③前文提到“对恐惧的东西了解越多”,同时根据下文所举事例可知,对恐惧的事物了解越多产生的恐惧感就可能越少,可填“恐惧感就有可能越少”。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传统的煮茶,贵在火候调和,火候把握适度了,滋味也就深了。马拉松比赛,贵在呼吸、速度等各种因素的科学调适,行稳方能致远。但是,吐鲁番的葡萄因经历了极限的光照和巨大的昼夜温差,才成为饱满味甜的珍品。翡翠因经历了地壳运动的极限高压,才拥有了价值连城的美誉。对于“适度”与“极限”,你是怎样看的?请结合人生和社会的实际,谈谈你的体会和思考。要求:明确任务,选好角度,自主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江西省智学联盟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材料一:近期,《深海》《中国奇谭》《三体》等动画作品凭借精致的画面和富有特色的故事受到广泛关注,将“中国动画学派”话题又一次推到台前,持续引发我们思考:在视听作品蔚为大观的今天,中国动画怎样才能更加吸引人,打动人?鲜明的美学风格是动画作品吸引观众的基本条件。作为视听艺术,动画在视觉呈现上不同于真人影像,是基于一定美学风格的写意创造。近年来,中国动画创作者认准这个方向,将美术传统与当代技术充分融合,在美学风格上不断实现突破。《中国奇谭》直接化身多种美术风格的“展示台”。不仅水墨动画、剪纸动画、木偶动画等通过新技术赋能重焕生机,动画创作者还进行了许多创造性的实验:或将中国传统画风与西方素描画法相结合,或者用三维动画凸显水墨特点。《深海》则更进一步,融合油画色彩与黑白水墨,以三维形态呈现写意风格,令人耳目一新。从传播效果来看,观众对这些富有传统文化意蕴美学风格的肯定,证明了将动画天然具有的写意特色与中华美学注重意境营造的传统相结合,能够在动画“画风”上迸发出巨大创造力。创新动画“画风”,需要讲述符合当代生活情境的故事,注入契合观众情感需要的内涵,让观众产生代入感从而真心喜欢,如此才能使新的“中国风”落地生根。创作者们正以这样的创作理念开掘内容与主题,注重在与当代观众的情感连接中激活中华文化基因。《白蛇:缘起》以人们熟悉的民间传说为底本,从主人公情感角度进行叙事,创造性地塑造了一个敢想敢为的艺术形象,赢得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的认可。《深海》关注心理健康和精神成长,色彩绚烂的粒子水墨寄寓了不畏艰难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力量。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粒子水墨,它们来自传统又贴近当代,与当代观众心心相印。用新的视听语言反映时代脉动,中国动画正在探索一种能够回应当代人情感诉求并引发普遍共鸣的“中国风”。这种艺术风格不拘泥干形式,而是在中国动画优秀传统中有机融入时代内涵和当代美学追求,赢得观众的广泛认可。(摘编自杨宸《展现中国动画旺盛的生命力》,有删改)材料二:这个春天,由8部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故事组成的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赢得超高口碑,“合和共生——故宫·国博藏文物联展”等文博“开年展”大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不断“活起来”“潮起来”。马克思说,凡是民族作为民族所做的事情,都是他们为人类社会而做的事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新时代,坚守中华文化立场,需要进一步突出主体意识,强化中华文化自觉,增强中华文化自信,增进中华文化自强。此如,《中国奇谭》最吸引观众的,不仅是中式美术风格的创新运用,还在于其精神内核、叙事方式和文化底色是中国的。从古代故事到科幻想象、从乡土眷恋到唯美爱情、从生命母题到人性思考,《中国奇谭》以厚重的传统文化和深刻的东方哲学有力拓展了国漫的表达边界,彰显了中华文化喷涌不息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文化自信自强不是孤芳自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不仅在于我们自己的历史有多久、决心有多大、声音有多高,还要看能否与全球受众建立起一种植根于“人类最朴素的、最具通约能力的价值观或情感”的共鸣。由此,需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放到世界文明发展的视域中予以全面认识和深刻检视。越是以虚怀若谷、兼收并蓄的开放心态去接受吸纳域外优秀文化,并不断革故鼎新,推陈出新,就越能让中华文化在全球文明发展坐标中找到前进方向,在全球文明多维图景中获得持久影响。在这方面,成功出海的爆款动漫游戏或许能提供有益启示。它们既巧妙容纳中国特有的自然风貌、社会情景、历史典故、创新融合绘画、书法、戏剧和音乐等中华艺术元素,又能考虑到地域和文化差异,针对不同受众的喜好增加角色、改编内容、调整配音风格、优化运营策略等,从而成为传播中华文化之美的使者,实现文化和经济价值的有机统一。高水准制作、高质量内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圈”的标配。要讲好故事,精品内容是根本和关键。当下,最缺乏的可能不是技术和渠道,而是核心创意迸发与优质内容生产。归根到底,文化事业和产业是一种“体验业态”。文化产品和服务应当从受众特点和市场需求出发,通过不断造代创新的优质内容来更好地吸引和留住用户。近年来,《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我在故宫修文物》等富有文化内涵又形式活泼新颖的高水平文化节目成为荧屏主力军。有力说明了传统文化不一定是“阳春白雪”,也不乏具有跨越古今、凝聚共识精神内核的雅俗共赏之作。总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字、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可谓任重而道远。(摘编自孙庆华《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潮起来”》,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奇谭》既有水墨动画等中国传统画风、又有西方素描画法的特点,还采用了当代三维动画技术,实现了美学风格上的突破。B.《中国奇课》之所以吸引观众,不是因为中式美术风格的创新运用,而是由于其精神内核、叙事方式和文化底色是中国的。C.只要以虚怀若谷、兼收并蓄的开放心态去吸纳城外优秀文化,就能让中华文化在全球文明发展之路上不断前行并获得持久影响。D.中国动画探索出了一种能够回应当代人情感诉求并引发普遍共鸣的“中国风”,在优秀传统中融入时代内涵,赢得了观众的认可。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将动画的写意特色跟中华美学注重意境营造的传统相结合,可创新动画“画风”。B.民间传说来自传统、粒子水墨贴近当代,使中国动画新的“中国风”落地生根。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文明的智慧,奠定了我们稳立世界文化激流的基础。D.传统文化未必是“阳春白雪”,也有一些跨越古今、凝聚共识的雅俗共赏之作。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鲁迅《学界三魂》:“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B.梅兰芳:我想把中国的戏剧介绍到国外,也想吸收外国戏剧艺术来丰富我们的民族艺术。C.北京市玉渊潭公园第34届樱花节暨第4届春季花卉联展开幕,美景如画,游人如织。D.李子柒将普通的美食视频打造成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品,以田园牧歌式情怀引发观众共情。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5.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发展?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A2.B3.C4.①先提出“中国动画怎样才能更加吸引人,打动人”这一问题。②接着从两个方面论述问题的解决方案:一是要有鲜明的美学风格,二是要讲述符合当代生活情境的故事。③最后总结全文,得出中国动画正在探索能够引发观众普遍共鸣的“中国风”这一结论。5.①突出主体,创新运用中式美术风格,坚持中国的精神内核、叙事方式和文化底色。②面向世界,以虚怀若谷、兼收并蓄的开放心态去接受吸纳域外优秀文化,并不断革故鼎新。③打造精品,注重核心创意迸发与优质内容生产,呈现高水准创作,高质量内容。〖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B.“不是……而是”错误,材料二第二段的表述是“不仅水墨动画、剪纸动画、木偶动画等通过新技术赋能重焕生机,动画创作者还进行了许多创造性的实验……”;C.“只要……就……”条件缺了一个,材料二第三段表明除了“虚怀若谷、兼收并蓄的开放心态”,还需要“不断革故鼎新、推陈出新”;D.“中国动画探索出了一种……”错,材料一第四段“中国动画正在探索一种能够回应当代人情感诉求并引发普遍共鸣的‘中国风’”,“正在探索”是进行时,选项“探索出了”是完成时。故选A。【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B.“民间传说来自传统、粒子水墨贴近当代,使中国动画新的‘中国风’落地生根”错,材料一第三段表明新的“中国风”落地生根的前提是:讲述符合当代生活情境的故事注入契合观众情感需要的内涵。故选B。【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观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不断“活起来”“潮起来”A.“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说的是民族主体意识,可论证第二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B.“把中国的戏剧介绍到国外,也想吸收外国戏剧艺术”,说的是世界意识,可论证第三段让中华文化在全球文明发展坐标中找到前进方向,在全球文明多维图景中获得持久影响;C.“樱花节”不属于传统文化。D.“将普通的美食视频打造成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品”说的是精品意识,可论证第五段高水准制作、高质量内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圈”的标配。故选C。【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①材料一第一段“将“中国动画学派”话题又一次推到台前,持续引发我们思考:在视听作品蔚为大观的今天,中国动画怎样才能更加吸引人,打动人?”据此分析出,先提出“中国动画怎样才能更加吸引人,打动人”这一问题。②材料一第二段“鲜明的美学风格是动画作品吸引观众的基本条件。作为视听艺术,动画在视觉呈现上不同于真人影像,是基于一定美学风格的写意创造。近年来,中国动画创作者认准这个方向,将美术传统与当代技术充分融合,在美学风格上不断实现突破”,第三段“创新动画“画风”,需要讲述符合当代生活情境的故事,注入契合观众情感需要的内涵,让观众产生代入感从而真心喜欢,如此才能使新的“中国风”落地生根。创作者们正以这样的创作理念开掘内容与主题,注重在与当代观众的情感连接中激活中华文化基因”。据此分析出,接着从两个方面论述问题的解决方案:一是要有鲜明的美学风格,二是要讲述符合当代生活情境的故事。③材料一第四段“用新的视听语言反映时代脉动,中国动画正在探索一种能够回应当代人情感诉求并引发普遍共鸣的‘中国风’”。据此分析出,最后总结全文,得出中国动画正在探索能够引发观众普遍共鸣的“中国风”这一结论。【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①材料二第二段“新时代,坚守中华文化立场,需要进一步突出主体意识,强化中华文化自觉,增强中华文化自信,增进中华文化自强。此如,《中国奇谭》最吸引观众的,不仅是中式美术风格的创新运用,还在于其精神内核、叙事方式和文化底色是中国的”。据此分析出,突出主体,创新运用中式美术风格,坚持中国的精神内核、叙事方式和文化底色。②材料二第三段“由此,需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放到世界文明发展的视域中予以全面认识和深刻检视。越是以虚怀若谷、兼收并蓄的开放心态去接受吸纳域外优秀文化,并不断革故鼎新,推陈出新,就越能让中华文化在全球文明发展坐标中找到前进方向,在全球文明多维图景中获得持久影响”。据此分析出,面向世界,以虚怀若谷,报收并蓄的开放心态去接受吸纳域外优秀文化,并不断革故鼎新。③材料二第五段“高水准制作、高质量内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圈’的标配。要讲好故事,精品内容是根本和关键。当下,最缺乏的可能不是技术和渠道,而是核心创意迸发与优质内容生产”。据此分析出,打造精品,注重核心创意进发与优质内容生产,是现高水准创作,高质量内容。(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以书易书毕淑敏她被一位中年男子拦住,中年男子说:“你就是那个拥有很多书的女兵吗?”她迟疑着斟酌道:“我只有很少的书,都是和别人交换着读的。”有些人把借给她的书送给她,这样,她就有了少许书的“积蓄”。那男子有在高原工作过多年的烙印——极疲、极枯,肤色红赤干瘪,像一根锈铁丝编缀而成,声音里也带着铁锈般的粗涩质和渣滓感。“铁丝男”说:“我想向你借书。我知道你的规矩,借你的书,必要拿一本书和你交换。看完了,彼此再换回来。”她安静地说:“是。”“铁丝男”说:“我带来一本书,想借你的童话书看看,不知你可有?”她恰好有一本童话书。此刻,她无声无息地等待“铁丝男”拿出拟交换的书。“铁丝男”却无端地踌躇了。她轻声催促;“你的书呢?拿出来让我看看。”“铁丝男”缓缓地把手从衣兜掏出来,手里摆着的,是……一卷纸。他轻轻地将纸卷展开,再展开,继续展开……原本折叠的纸片,居然变成了两巴掌宽、约有半米长的惊人面积。她愕然,心里嘀咕着:这模样,难道真是一本书?“铁丝男”将纸片小心翼翼地举起来,她满腹狐疑地盯着看——因为还有最后一层折叠尚未打开,如同藏起的谜底。她想象不出这陈旧泛黄的纸片,究竟是什么书?当最后一层折叠打开后,真相大白——一张标准对数视力表。“它……我想,应该也算广义的书了。”“铁丝男”略带不好意思地说。她不知如何回答。这能算书吗?如果这也算书,那真正的书,情何以堪?她决定为书正名,便轻轻吞下高原一口凛冽的寒风,说:“它……有人看吗?”边说边把视力表拿过来,抖动着。“有。很多人看过它。”“铁丝男”笃定地回答。这问话甫一出口,她就发现了自己的失策。视力表曾贴在墙上,当然有很多人看它。“首战”失败,她并不气馁,接着问:“它算印刷品吗?”“铁丝男”的脸上简直容光焕发起来,说:“它当然算印刷品了。”她发现自己又失策了。视力表的确是印刷品,绝不是手抄本或油印本。她轻舔了一下干裂的嘴唇,不甘心败下阵来,继续发问:“它有内容吗?”“铁丝男”反攻说:“它难道没有内容吗?!”她悲哀地发现,自己挖了一个个坑,然后又傻乎乎地跳进去。不过,她很快找到了杀手锏,问:“就算有内容,那么它……有作者吗?”正当她以为胜券在握时,“铁丝男”低下头,面有惭色道:“对不起。”她一时想不明白,这声道歉,针对的人到底是谁?“铁丝男”说:“这个视力表是有作者的,我记得是中国的一位教授。可惜我不是眼科医生,把他的名字忘记了。”这一番关于书的较量,她只能承认,自己彻底败下阵来。视力表是“一本书”——有内容,二是用纸张印刷的,三有作者,四是它千真万确被很多人看过……她没法不同意“铁丝男”以书易书的请求。“喏,给你。”她恋恋不舍地用双手平端着童话书,递给了“铁丝男”。“铁丝男”接过童话书,将书夹在腋下,然后把视力表双手举着递给她。视力表边缘下垂,好似一条白色哈达。之后,两个人不约而同地仰望高原湛蓝的天空和刺目的阳光,各自长舒了一口气,大有钱货两讫的终结感。她想了想,说:“咱们俩的书,何时再换回来?”“铁丝男”思忖着说:“我们那里山高水远,少则一个月,多则半年。”她知道“铁丝男”说的是事实,只得认命,叮嘱道:“尽早还来。再有,千万别弄坏我的童话书。”“铁丝男”说:“第一件事,我答应你,会用最快的速度。第二件事,可不一定。我把书带回去,假如别人知道了,脚前脚后来跟我借,我无法不借,只得提醒他们爱惜。但你能想象,不一定管得住。”她心知肚明,不再叮嘱,便追加了一个问题,好奇道:“你为什么喜欢童话书?”“铁丝男”沉吟了一下,说:“在万丈冰峰雪岭之间读童话,能找到一个温暖的地方。”她还年轻,对此话半懂不懂,只是在心里做好了和这本童话书永诀的打算。“铁丝男”小心地收好童话书,说:“告辞了。”“铁丝男”走了。时间过去很久很久,那本童话书再也没还回来。她哀叹自己损失了一本书。这书她只略翻过,毕竟很少有军人会来借读。保家卫国和公主王子的故事,相去甚远;晶莹的水晶鞋和沾满泥污的战靴,天鹅蛋和寸草不生的旷野,也几乎毫不相干。这件真实的小事,发生在五十多年前的西藏阿里高原。文中的那个“她”,就是我,时任西藏阿里军分区卫生员。(选自2022年19期《小小说选刊》,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准备拿出拟交换书时,“铁丝男”却“无端地踌躇”了,这一细节暗示他担心别人并不认同手中的“标准对数视力表”为真正的书,因此动作犹豫迟缓。B.“极瘦、极枯”“红赤干瘪”等词语从侧面表现了高原自然环境的恶劣严酷,也写出了异常恶劣的高原气候让高原军人饱受肉体的磨砺。C.“我把书带回去,假如别人知道了,即前脚后来跟我借,我无法不借。”这说明渴望用书籍来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不止“我”一人,而是以“铁丝男”为代表的一群人。D.“时间过去很久很久,那本童话书再也没还回来。她哀叹自己损失了一本书。”这强调“铁丝男”有借不还,暗含“她”对铁丝男的抱怨。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的对话,一“多”一“少”,一问一答,突出高原书籍的稀贵及我热爱读书的形象,自然引出下文“一番关于书的较量”这一情节。B.小说把中年男子称作“铁丝男”,使用了比喻手法,引人联想,使这一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突出,语言更富幽默感。C.文中将边缘下垂的视力表比作一条“白色哈达”,使“以书易书”活动充满了仪式感,同时也象征一种纯洁美好的人际关系。D.“铁丝男”借走童话故事书之后再也没有还回来,文章没有交代书本未归还的缘由,使小说具有“留白”的艺术效果。8.“视力表”在小说中反复出现,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9.有人评价毕淑敏的作品“冷静中蕴有温暖”,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答案〗6.D7.B8.①烘托人物形象,“铁丝男”巧妙地用一张视力表换取了一本童话书,体现了他聪明机智和求知若渴的形象。②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小说中“她”和“铁丝男”围绕“视力表是不是书”的问题进行了四次较量,情节一波三折,悬念迭起,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③揭示主题,小说通过以“视力表”交换书的情节,歌颂了在书本匮乏的年代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和热爱。9.①“冷静”指小说叙事风格、语言风格客观冷静:通过人物对话展开情节,隐匿作者的声音和感受,很多语句都体现了职业医者的逻辑和冷静。②“温暖”体现在西藏高原的守边军人于高寒环境中对童话温暖世界的向往,热爱读书、追求上进的情感尤其温暖。③“冷静中蕴有温暖”,体现出作者以冷静客观的语言、零度写作的叙事风格,对生活在苦难环境中的小人物倾注精神生命的关怀,呈现出温暖人心的故事蕴意。〖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暗含‘她’对铁丝男的抱怨”错。并不是对“铁丝男”的抱怨,而是对书没还回来的失落。故选D。【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小说把中年男子称作“铁丝男”,使用了比喻手法”错。把中年男子称作“铁丝男”,使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手法,不是“比喻”。故选B。【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①烘托人物形象,“我带来一本书,想借你的童话书看看,不知你可有?”“当最后一层折叠打开后,真相大白——一张标准对数视力表”,“铁丝男”巧妙地用一张视力表换取了一本童话书,体现了他聪明机智和求知若渴的形象。同时,细腻地展现“铁丝男”没有真正的书,只能拿视力表来换书的窘迫、不好意思的心理。②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小说中“她”和“铁丝男”围绕“视力表是不是书”的问题进行了四次较量,“它……有人看吗?”“有。很多人看过它”,“它算印刷品吗?”“它当然算印刷品了”,“它有内容吗?”“它难道没有内容吗?!”,“就算有内容,那么它……有作者吗?”“这个视力表是有作者的,我记得是中国的一位教授。可惜我不是眼科医生,把他的名字忘记了”,情节一波三折,悬念迭起,详写了“铁丝男”取出、展开“书”的过程,插入了“她”的语言、心理描写,层层铺垫,层层蓄势,激发读者强烈的好奇心,引起强烈的阅读期待。③揭示主题,“铁丝男”说,“第一件事,我答应你,会用最快的速度。第二件事,可不一定。我把书带回去,假如别人知道了,脚前脚后来跟我借,我无法不借,只得提醒他们爱惜。但你能想象,不一定管得住”,可见在高原上还有很多“铁丝男”们渴望读书。小说通过以“视力表”交换书的情节,写了“铁丝男”们,没有书的他们渴望读书,他们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歌颂了在书本匮乏的年代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和热爱。【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写作特色和审美风格的能力。①“冷静”指小说叙事风格、语言风格客观冷静。文章写来神闲气定,字里行间流露的是她的冷静与善意,让人感觉这是一位有着大智慧的女子,她用己之笔,言己之心。“她决定为书正名,便轻轻吞下高原一口凛冽的寒风,说:‘它……有人看吗?’边说边把视力表拿过来,抖动着。‘有。很多人看过它。’‘铁丝男’笃定地回答……”,通过人物对话展开情节,隐匿作者的声音和感受,很多语句都体现了职业医者的逻辑和冷静。②“温暖”体现在西藏高原的守边军人于高寒环境中对童话温暖世界的向往,“铁丝男”们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生活,万丈冰峰雪岭,生活艰苦,他们穿着沾满泥污的战靴保家卫国。他们渴望读书,童话书描绘的美好世界,给他们带来温暖和慰藉,表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文中热爱读书、追求上进的情感尤其温暖。③“冷静中蕴有温暖”,体现出作者以冷静客观的语言、零度写作的叙事风格,对生活在苦难环境中的小人物倾注精神生命的关怀,她敬重理解边防军人,心地善良,懂得他们的艰苦、对书的渴望、对美好的向往,明知书可能有去无回,还是答应了“铁丝男”的易书请求,呈现出温暖人心的故事蕴意。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语曰:“人惟旧,器惟新。昆弟世疏,朋友世亲。”此交际之理人之情也今则不然多思远而忘近,背故而向新;或历载而益疏,或中路而相捐,牾先圣之典戒,负久要之誓言。斯何故哉?退而省之,亦可知也。势有常趣,理有固然。富贵则人争附之,此势之常趣也;贫贱则人争去之,此理之国然也。夫与富贵交者,上有称举之用,下有货财之益。与贫贱交者,大有赈贷之费,小有假借之损。今使官人虽兼桀、跖之恶,苟结驷而过士,士犹以为荣而归焉,况其实有益者乎?使处子虽苞颜、闵之贤,苟被褐而造门,人犹以为辱而恐其复来,况其实有损者乎?惟有古烈之风,志义之士,为不然尔。恩有所结,终身无解;心有所矜,贱而益笃。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世隘然后知其人之笃固也。俗士浅短,急于目前,见赴有益则先至,顾无用则后背。是以欲迹之徒,竞推上而不眼接下,争逐前而不这恤后。是故韩安国能遗田蚡五百金,而不能赈一穷;翟方进称淳于长,而不能荐一士。夫安国、方进,前世之忠良也,而犹若此,则又况乎末涂之下相哉?此奸雄所以逐党进,而处子所以愈拥蔽也。非明圣之君,孰能照察?富贵未必可重,贫贱未必可轻。人心不同好,度量相万亿。许由让其帝信,俗人有争县职,孟轲辞禄万钟,小夫贪于升食。是以伯夷采薇而不恨,巢父木栖而自愿。由斯观诸,士之志量,固难测度。凡百君子,未可以富贵骄贫贱,谓贫贱之必我屈也。(节选自王符《潜夫论·交际》)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此A交B际C之D理E人F之G情H也I今J则K不L然M多N思O远P而Q忘R近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举荐。东汉时期实行察举制,故时人热衷结交富贵之人,以求推荐入仕。B.褐,粗布衣服,指普通百姓的衣服。“解褐”意为脱去粗布衣服,喻入仕为官。C.诗,特指《诗经》,与《论语》“不学诗,无以言”中“诗”字含义一样。D.所以,与“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中“所以”意思不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朋友交际,世代都可以亲密往来,时间越长,了解越深,所以说“朋友世亲”。这就是交际的道理,但现实中,很多人违背这一原则。B.俗人不看重交往对象的道德水准,因为这些人本着势利观念处理人我之间的交际,与富贵之人交往能带来切实的利益。C.贫贱之人与世俗之人不同,他们像松柏一样,环境越恶劣反而越坚贞,不以利益为交友准则,坚守道义,对待友情始终如一。D.作者批判了封建世俗社会交际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功利主义”,可见作者卓越的气魄与胆识,这种观念对当今社会仍有意义。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士犹以为荣而归焉,况其实有益者乎?(2)未可以富贵骄贫贱,谓贫贱之必我屈也。14.本文论证方式多样,请结合文本分析。〖答案〗10.EIM11.D12.C13.(1)士人仍然会以此为荣而归附他,更何况实际上还有好处呢?(2)不可以凭借富贵傲慢对待贫贱的人,认为贫贱的人一定会屈从于自己。14.①引用论证,引用了俗语和《诗经》的内容,论述交友应该坚持的原则;②对比论证,将不同德行和地位的人进行对比,论证世人交友看重利益而不注重德行;③举例论证,举韩安国和翟方进的例子,论证当今人更加看重利益。〖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这是交际的道理,也是人之常情。而现在却不是这样,人们大多思慕远方的人却遗忘近旁的人。“此交际之理”是判断句,应在宾语“理”后断开,即E处断开;“人之情也”承前省略主语,也是判断句,在句末语气词“也”后断开,即I处断开;“今则不然”中“不然”是句子的谓语,后面没有宾语,应在“然”后断开,即在M处断开。【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B.正确。C.正确。诗,特指《诗经》,句意:《诗经》里说。/不读《诗经》,就没办法说话。D.错误。二者用法和意思相同,均表原因,译为……的原因。句意:这就是……而高洁处士则愈加被遮蔽的原因啊。/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发生。故选D。【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由“惟有古烈之风,志义之士,为不然尔”可知不是贫贱之士,而是有德行之士。故选C。【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以为”,省略句,以此为,把这当做;“归”,归附;“焉”,代词,他;“其实”,实际上。(2)“以”,凭借;“骄”,轻视,傲慢对待;“谓”,认为;“我屈”,宾语前置,屈从自己。【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论证手法的能力。由“语曰:‘人惟旧,器惟新。昆弟世疏,朋友世亲。’”和“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心如结兮。’”可知运用引用论证,引用了俗语和《诗经》的内容,论述交友应该坚持的原则;由“夫与富贵交者,上有称举之用,下有货财之益。与贫贱交者,大有赈贷之费,小有假借之损”“惟有古烈之风,志义之士,为不然尔。恩有所结,终身无解;心有所矜,贱而益笃”可知运用对比论证,将不同德行和地位的人进行对比,论证世人交友看重利益而不注重德行;由“是故韩安国能遗田蚡五百金,而不能赈一穷;翟方进称淳于长,而不能荐一士。夫安国、方进,前世之忠良也,而犹若此,则又况乎末涂之下相哉?”可知运用举例论证,举韩安国和翟方进的例子,论证当今人更加看重利益。参考译文:常言道:“人要旧的好,物要新的好。兄弟之间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中数学听评课教研记录
- 03早教指导课程设计
- 《上课带薪年休假相关问题》课件
- 《安全吊装作业培训》课件
- 《SMT工艺技术》课件
- 理学领域展望模板
- 《债券知识》课件
- 《催化裂化简化》课件
- 市场营销下半年工作计划
- 厂房质量保证措施施工方案
- 期末综合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 护理产科健康教育
- 《〈论语〉十二章》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数字华容道+课时2
- 2023-2024年高级经济师之工商管理试题库(有答案)
- 信息宣传课件教学课件
- 教育教学 形神拳 课件
- 中国吉兰-巴雷综合征诊治指南2024解读
- 2024年21起典型火灾案例及消防安全知识专题培训(消防月)
- 建材市场经营管理方案
- 2024年浙江台州玉环市国企业公开招聘33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