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天津市新四区示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分)1.有学者指出:“中国早期北方建筑常采用穴居和半穴居的方式,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穴居、半穴居逐渐被地面上的土木建筑所取代。”作者强调影响北方居住形式变迁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环境 B.经济发展 C.建筑材料 D.安全保障〖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可知作者强调的是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了北方居住形式的变迁,故选B项;ACD不符合题意,排除。2.下列关于文明的产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私有制产生——社会分工的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成B.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国家形成C.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成D.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阶级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国家形成〖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原始社会时期,西亚地区率先发展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不断发展并传播,人类由食物的采集者变成生产者,农业和手工业相分离;随着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升和社会分工的细化,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产生,社会分化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统治阶级为维护统治,建立了国家机器,国家形成,D项正确;ABC对于文明产生的先后顺序描述有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3.早在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就曾提出了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设想:在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同时,成立一个国际性贸易组织,从而使它们成为二战后左右世界经济的“货币一金融一贸易”三位一体的机构。由此可知,该设想A.表明美国在该经济体系中居主导地位 B.反映了世贸组织是该经济体系的核心C.说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已经形成 D.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制度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成立一个国际性贸易组织,从而使它们成为二战后左右世界经济的‘货币一金融一贸易’三位一体的机构”可知,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设想是为了让长期以来国际纷繁的经济秩序体系化、制度化,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D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在世界银行和国家货币基金组织中美国居主导地位,但材料内容没有反映美国在该经济体系中的特殊地位,A项错误;材料只是体现了早在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提出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设想,没有强调世贸组织的地位,无法得出世贸组织是该经济体系的核心的结论,B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已经建立,不符合材料时间,C项错误。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中: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个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一一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小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这表明A.世界普遍确立工业文明主导地位B.工业文明推广实质是各国之间相互借鉴C.变通工具变革成为文明演进关键D.世界市场逐步发展推动工业文明的扩展〖答案〗D〖解析〗A不符合史实。材料强调西方工业文明对全球的影响,并没有反映各国的相互借鉴,B错误。C错误,材料的重点在工业文明的扩展,并非交通工具变革,故D正确。5.在欧洲,19世纪初的城市街道普遍使用鹅卵石铺路,到19世纪中期,已改用花岗石及方木块铺路,及至19世纪末发明用砖、混凝土和沥青铺路法后,欧洲各国的城市街道状况大为改观;新式自来水系统于1850年以后开始在伦敦、巴黎、柏林等城市建成,路灯制度从19世纪开始也日渐改良。上述变化主要反映了,欧洲当时A.工业化进程持续推进 B.街道铺砌技术的进步C.各国市政立法的完善 D.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欧洲的城市街道和城市设施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得到不断完善,A项正确;街道铺砌技术的进步只是城市设施建设的一部分,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市政立法的完善,排除C项;材料主旨强调城市化的进程,并不是强调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6.从隋唐到元明清,大运河线路的改变反映了
图1隋唐大运河
图2元明清京杭大运河A.西部地区的影响力增强 B.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变动C.黄河水患得到有效遏制 D.统治者巩固海防的需要〖答案〗B〖解析〗通过材料图片分析可知,隋唐大运河通过洛阳地区,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元朝大运河经过今天的山东地区,从北京直通到杭州,不经过洛阳。运河属漕运,主要功能是运输粮食,路线的变化说明中国的经济重心逐步南移,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变动,B项正确;元朝加强了对于西部边疆的治理但通过图片无法明确西部影响力的增强,且结合史实可知,东部影响力逐步增强,排除A项;元朝时期黄河水患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有效治理,但大运河改道的主要原因仍是要解决南北之间的沟通往来,所以黄河水患的治理不是改道的本质,排除C项;元朝海防主要与沿海倭患有关,大运河的改道反而与海防相反,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7.1844年电报问世,1851年海底电缆成功铺设,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期出现的螺旋推进器、铁质外壳、复合式发动机以及表面冷凝器,被视为远洋蒸汽机轮(船)的“四大创新”。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A.得益于世界市场形成 B.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C.刺激了西方企业经营方式创新 D.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影响题和本质题。时空是近代史(世界)。据材料“远洋蒸汽机轮(船)”,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世界交通通信的进步,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技术对世界市场的作用,并不是世界市场对技术的作用,因果关系颠倒,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西方企业经营方式的创新,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这些技术应用的作用,并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B项。8.明朝后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分别系统记载了中国古代医药学农学、工艺学的相关知识,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是—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由此可推知,当时A.经世致用成为社会共识 B.传统科学技术进入系统总结阶段C.西学东渐呈现出新面貌 D.中国的科学技术依旧领先于世界〖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分别系统记载了中国古代医药学农学、工艺学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期,《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著作都是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某一领域的总结性著作,这说明中国古代传统科学技术进入系统总结阶段,B项正确;明清之际,经世致用是部分思想家的主张和实践,并未成为社会普遍共识,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西学东渐的情况,排除C项;明清时期,中国的科学技术开始落后于西方,排除D项。故选B项。9.在汉代,朝鲜半岛官方曾邀请中国医生前去讲学,也有半岛人主动到中国学习中医,朝鲜半岛传统医学著作《东医宝鉴》就是在中国医学典籍《素问》《伤寒论》等的基础上编撰形成的;8世纪时,日本仿效唐代的教育制度,在中央设立太学,在地方设国学,学习《史记》《汉书》《礼记》《尚书》等中华传统经典著作。这反映了()A.科举制度影响的深远 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互鉴的密切C.东亚文化具有同源性 D.中华文明对周边国家的吸引力〖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周边的朝鲜和日本深受中华医学、经典著作及教育制度等文明成果的影响,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东亚地区的辐射作用,D项正确;材料中涉及的是教育制度而不是选官制度,排除A项;材料中仅提及中国传统文化对朝鲜半岛和日本的影响,B项中“交流互鉴”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文化具有民族性、多元性特点,C项中“同源性”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C项。故选D项。10.下列史实和结论对应正确的是A.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佛教的产生有利于提高人民社会地位B.4世纪末,罗马皇帝定基督教为国教,800年,教皇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宗教与政治在西欧阶级社会相互依存C.622年,穆罕默德率信徒迁居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伊斯兰教的创立为国家统一奠定基础D.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13世纪时西欧大学摆脱了教会控制〖答案〗B〖解析〗材料中罗马皇帝定基督教为国教反映的是政治对宗教的影响,而教皇为查理举行加冕礼则反映的是宗教对政治的影响,故由此可知宗教与政治在西欧的阶级社会中是互相依存的关系,故选B;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但它并不反对奴隶制度,所谓的众生平等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平等,因此并不能得出佛教的产生有利于提高人民社会地位的结论,排除A;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反映的是政教合一的社会组织的创建,而非伊斯兰教的创立,故C项史实和结论对应的并不正确,排除;教师行会获得自治权利仍需要得到教皇的支持,这说明西欧大学并未摆脱教会控制,且该史料提及的也仅仅是巴黎的状况,这不能等同于整个西欧社会,故D项史实和结论对应的并不正确,排除。11.2005年所有迁移者中有75%的租住者分布在28个国家,少于1990年的30个国家。1990年所有迁移者中的15%在美国,而2005年这个数字是20%。1990年至2005年,17个国家的新入人口增长数占了总数的75%。其中美国最多,增加了1500万人,其次是德国和西班牙,各增加了400万人以上。这一现象表明A.发达国家可以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B.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人才流失现象C.国际性劳动市场分工日益合理化 D.国际人口迁移流向发生巨大变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国际移民越来越向少数国家集中,且美国吸引的移民最多,德国和西班牙次之。结合所学可知,国际人口迁移的方向已经由起初的殖民者向殖民地迁移转向以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为主,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发达国家可以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人口迁移流向问题,无法体现人才流失现象,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国际性劳动市场分工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12.下图中的唐草纹是我国传统吉祥图案之一,由忍冬纹发展而来。忍冬纹最早产生于古埃及,经希腊传到印度,后随佛教传入我国,并在唐朝逐渐发展为自由饱满、富丽华美的唐草纹。唐草纹的形成,说明A.外来物品推动观念更新 B.佛教冲击中国文化C.经济往来带动文化交流 D.唐朝中外交往频繁〖答案〗C〖解析〗根据“忍冬纹最早产生于古埃及,经希腊传到印度,后随佛教传入我国,并在唐朝逐渐发展为自由饱满、富丽华美的唐草纹”可得出唐朝在对外交往过程中吸收了外来的文化,因此反映出经济往来带动文化交流,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观念更新,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佛教的影响,排除B;唐朝中外交往频繁只是总体的反映,但材料强调文化方面的影响,排除D。13.“南海一号”是一艘南宋时期福建泉州特征的木质古沉船,1987年在广东海域发现,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船只,出水时间是2007年12月21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沉船的出发地有可能是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港的泉州 B.沉船上有荷兰东印度公司定制的瓷器C.沉船地点位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 D.沉船上有大量景德镇出产的“青花瓷”〖答案〗C〖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南宋时随着指南针的使用,海上丝绸之路迅速繁忙起来,本题的其他选项的信息不能保证完全正确,但是沉船地点一定是位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所以本题〖答案〗是C。14.1946年,英国宣布结束对约旦的委任统治,承认约旦独立;1947年6月,英国公布《蒙巴顿方案》,即《印度独立法案》,8月15日英国殖民当局分别向国民大会党和穆斯林联盟移交权力;1948年,锡兰(斯里兰卡)独立,成为英联邦的一个自治领。这些事件()A.表明英国殖民政策随形势进行相应调整 B.反映了社会主义力量的进一步增强C.推动了帝国主义在亚洲殖民体系的瓦解 D.促使亚非民族独立运动进入新阶段〖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的世界。据材料“承认约旦独立,印度地区则实行‘印巴分治’、锡兰(斯里兰卡)独立,成为英联邦的一个自治领”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对不同国家采取不同的政策,表明英国殖民政策随形势进行相应调整,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社会主义力量,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英国殖民政策随形势进行相应调整,约旦、印度、锡兰的独立可以推动帝国主义在亚洲殖民体系逐渐瓦解,也有利于鼓舞亚非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但C、D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C、D项。故选A项。15.“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这段话表明东周时期A.经济领域已发生较为深刻的变化B.面临激烈的社会变革与经济转型C.经济迅速发展与周王室权势渐弱D.王室衰微诸侯纷争促进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社会大变革,从材料中的“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可以看出,东周时期面临激烈的社会变革与经济转型,故〖答案〗为B项;A项中的“已发生”不符合史实,且仅仅是经济领域,说法片面,排除;C项仅仅是经济和政治方面,说法不全面,排除;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是诸侯纷争,排除D项。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16.文化在不断传承、交流与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部分引文《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孟子·离娄上》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材料二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和其他文明对立统一、冲突交融中展开的。……只有那些开放的、善于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民族,才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王天玺《多极世界和为贵——兼评亨廷顿“文明冲突论”》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整个欧洲都笼罩在“没落”“衰败”的悲凉气氛中,许多学人对自身文明的前途怀抱忧患意识,尤以德国哲学家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一书最具代表性……甚至掀起了一股“东方文化救世论”思潮……研究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学术组织机构也大量涌现,巴黎大学中国学院、法兰克福大学中国学院、达姆斯塔特的“东方智慧学院”等等……形成了19世纪以来中学西播的一次高潮,对战后西方文明的反省与重建起到一定积极作用。——夏舒洋《一战后的中国文化西播热潮述评》材料四中国1985加入《世界遗产公约》和2004《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6年通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2011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的理念。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思想传承的载体。(2)从材料二中概括出作者的两个观点,并结合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印证。(3)材料三反映了哪些文化现象?依据材料分析其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同一时期还有哪些思潮出现和发展。(4)列举两个中国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名称,指出中国在世界遗产保护中的地位。〖答案〗(1)理念: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载体:学校,书籍,图书馆。(任意2点)(2)观点一:文明是联系和交流的;观点二:要吸取优秀文明的成果。印证观点一:丝绸之路,东学西渐(四大文明传播等)西学东渐,阿拉伯成为东西方文化传播的桥梁(其他符合此观点的知识也可以)玄奘西游,鉴真东渡。(任意两点)印证观点二:古代日本、朝鲜、越南等学习中国优秀文化、制度等,推动自身发展;中国古代引进外国的作物,学习外国的科学文化;古代罗马学习古希腊文化;拜占庭帝国学习古希腊罗马文化。(答具体史实也可以,如引入葡萄等,学习佛教等)(任意两点)(3)现象:对西方文明的反思;形成中学西播高潮。原因: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学者、机构等的推动;中国文化的价值。思潮:亚非拉民族民主意识觉醒;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和平主义。(4)名称:任意两个即可。地位:中国成为推动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体现一个文明大国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担当。〖解析〗【小问1】理念:根据材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分析出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根据材料“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可分析出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根据材料“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可分析出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根据材料“君子以自强不息”可分析出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载体:根据材料“《周易》”可分析出学校,书籍,图书馆。(任意2点)【小问2】观点一:根据材料“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和其他文明对立统一、冲突交融中展开的”可分析出文明是联系和交流的;观点二:根据材料“只有那些开放的、善于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民族,才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可分析出要吸取优秀文明的成果。印证观点一:丝绸之路,东学西渐(四大文明传播等)西学东渐,阿拉伯成为东西方文化传播的桥梁(其他符合此观点的知识也可以)玄奘西游,鉴真东渡。(任意两点)印证观点二:根据材料“”可分析出古代日本、朝鲜、越南等学习中国优秀文化、制度等,推动自身发展;中国古代引进外国的作物,学习外国的科学文化;古代罗马学习古希腊文化;拜占庭帝国学习古希腊罗马文化。(答具体史实也可以,如引入葡萄等,学习佛教等)(任意两点)【小问3】现象:根据材料“许多学人对自身文明的前途怀抱忧患意识”可分析出对西方文明的反思;根据材料“究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学术组织机构也大量涌现”可分析出形成中学西播高潮。原因: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可分析出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根据材料“尤以德国哲学家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一书最具代表性”可分析出学者、机构等的推动;结合所学可分析出中国文化的价值。思潮:结合所学可分析出亚非拉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结合所学可分析得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和平主义。【小问4】名称:任意两个即可。地位:根据材料“中国1985加入《世界遗产公约》和2004《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可分析出中国成为推动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体现一个文明大国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担当。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代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及城市化率年份全国总人数(万)城市人口数(万)城市化率(%)18404128127686.718434172428256.618933367127698.219014264541739.8192044715474210.6193146884510610.9193646962528111.2194954167576510.6——摘编自李蓓蓓等《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城市化分期》材料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侵略者特权的扩大,外商在华轮运势力也空前地扩张起来。旗昌、德忌利士、省港澳、公正、北清、太古、华海、扬子、怡和等轮船公司相继出现在各个口岸。这些公司资力雄厚,不仅拥有各自的码头仓栈,而且联设保险行号,俨然形成完整的外商轮船运输体系。据统计,各口外商船只进出吨位,自1868年的630余万吨增至1892年的2300万吨,24年间增长几达4倍。——摘编自聂宝璋《轮船的引进与中国的近代化》材料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卫生”一词在晚清日益流行。由于近代社会的急剧转型,卫生涉及的已经不是个人或地方团体层面,而是同国家、民族联系在了一起。文化市场涌现大量的生理卫生、生殖医学的书籍和刊物,相关的广告与介绍也频繁见诸报端,大多强调泰西的兴盛与其对生理卫生学的重视密切关联,表示译者或作者的目的即在希望种族强盛上。——摘编自张仲民《出版与文化政治:晚清的“卫生”书籍研究》材料四在欧洲和亚洲,从10世纪到18世纪,经济关系的转换改变了城市与其腹地之间简单的索取关系。当贸易变成了经济的引擎,城市商人开始进行买卖交易。他们一般购买原材料——羊毛、木材、香料。然后将其加工成制成品,如纺织品、小船和食品。……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尤其是在欧洲。以水力或火力为动力,工厂中被工业人口所操作的越来越多的新机器形成了大规模生产。过去以教堂或宫殿为中心、被城墙环绕、集中在市场或河流旁的城市,现在有了根本性变化:城市的经济财富集中在工厂、铁路和工厂工人的住房上。——阿瑟•格蒂斯等《地理学与生活》,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1)依据材料一,分析1901—1920年我国城市化发展有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城市化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外商在华轮运势力迅速扩张的原因。(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卫生观念传播的积极作用。(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说明不同阶段影响欧洲城市发展主要因素。〖答案〗(1)变化:较快发展(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原因:辛亥革命的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的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原因:列强在华获得一系列特权;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与生产的集中;公司资力雄厚;机器轮船的性能优越;海外殖民扩张的加剧;先进的资本主义经营管理理念和方式。(3)积极作用:促进民族意识觉醒;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促进卫生知识在民众中传播,提高民众的卫生健康意识;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近代化。(4)因素:古代影响城市主要因素为政治、军事和宗教;中世纪之后,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深刻影响着城市的规模和职能;工业革命后,工业的发展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最突出因素。〖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01—1920年中国。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一表格中近代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及城市化率的数据可得出较快发展(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中国20世纪初的知识从国内、国际方面思考。国内方面考虑政治、经济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辛亥革命的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的推动;国际方面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中后期中国。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据材料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侵略者特权的扩大”可知,列强在华获得一系列特权;据材料二“外商在华轮运势力也空前地扩张起来”、“这些公司资力雄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与生产的集中,公司资力雄厚;据所学,轮运发展离不开优越的机器轮船;据材料二“轮船公司相继出现在各个口岸”、“不仅拥有各自的码头仓栈,而且联设保险行号,俨然形成完整的外商轮船运输体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海外殖民扩张的加剧,先进的资本主义经营管理理念和方式。【小问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据材料三“同国家、民族联系在了一起”可得出促进民族意识觉醒;据材料三“表示译者或作者的目的在希望种族强盛上”可得出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据材料三“文化市场涌现大量的生理卫生、生殖医学的书籍和刊物,相关的广告与介绍也频繁见诸报端”可得出促进卫生知识在民众中传播,提高民众的卫生健康意识,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近代化。【小问4】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据材料四“过去以教堂或宫殿为中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古代影响城市的主要因素为政治、军事和宗教;据材料四“经济关系的转换改变了城市与其腹地之间简单的索取关系。当贸易变成了经济的引擎,城市商人开始进行买卖交易。”可得出中世纪之后,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深刻影响着城市的规模和职能;据材料四“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可得出工业革命后,工业的发展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最突出因素。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风在17—18世纪的欧洲曾盛行一时,影响了其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茶的西传正是基于这一历史大背景。17世纪上半叶茶传入英国,此时饮茶仅局限于社会上层,消费量较为有限;至18世纪中叶,英国东印度公司茶叶进口量猛增,此时几乎所有的家庭账册均记载了饮茶的相关开支。英国人的饮茶偏好逐渐由绿茶转向红茶且添加牛奶与糖,此举逐渐成为英式做茶的习惯性做法,“下午茶”也在英国社会日渐流行起来。饮茶传入英国后其有益于健康的特质在争论中逐渐为社会各界所认可,而加入牛奶与糖更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功效的增加或强化。随着饮茶在英国逐渐传播开来,其在诗歌、小说、散文乃至绘画中也多有体现,更是寄托了英国人对家的深厚情感,体现出其独特的精神文化价值;不过传播媒介对饮茶的介绍偏重实用功效,至于相关的精神文化内容则几无关注,这与中国茶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深层精神文化境界的取向不同。——摘编自刘章才《饮茶在近代英国的本土化论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茶的西传”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答案〗示例:论题:东西方经济联系促进文化交流。论述:新航路开辟之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东西方的经济联系也得到进一步加强,作为东方商品之一的茶在西方的传播也得到逐渐加强,其影响范围从17世纪的社会上层扩展至18世纪的几乎所有家庭。此后,饮茶逐渐发展成为英国人的生活习惯之一,并与文学作品相结合,形成英国自身的茶文化特点,这说明随着经济联系的加强,东方文化随之传播到西方,并逐渐与西方本土文化结合,从而呈现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的局面。综上,世界经济的联系对文化的发展会产生推动作用,推动文化多元化的形成和发展。(示例仅供参考,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亦可)〖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17—18世纪(欧洲)。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学生需对材料信息进行解读,从“茶的西传”出发,形成一定的历史认识,然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形成的认识进行分析,总体上可以按照“理解—论述—总结”的结构来作答。如根据材料可拟定论题:东西方经济联系促进文化交流。结合新航路开辟推动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东西方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茶在英国的传播和影响范围不断扩大,饮茶逐渐发展成为英国人的生活习惯之一,并与文学作品相结合,形成英国自身的茶文化特点展开论述。最后总结:世界经济的联系对文化的发展会产生推动作用,推动文化多元化的形成和发展。天津市新四区示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分)1.有学者指出:“中国早期北方建筑常采用穴居和半穴居的方式,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穴居、半穴居逐渐被地面上的土木建筑所取代。”作者强调影响北方居住形式变迁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环境 B.经济发展 C.建筑材料 D.安全保障〖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可知作者强调的是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了北方居住形式的变迁,故选B项;ACD不符合题意,排除。2.下列关于文明的产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私有制产生——社会分工的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成B.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国家形成C.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成D.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阶级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国家形成〖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原始社会时期,西亚地区率先发展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不断发展并传播,人类由食物的采集者变成生产者,农业和手工业相分离;随着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升和社会分工的细化,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产生,社会分化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统治阶级为维护统治,建立了国家机器,国家形成,D项正确;ABC对于文明产生的先后顺序描述有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3.早在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就曾提出了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设想:在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同时,成立一个国际性贸易组织,从而使它们成为二战后左右世界经济的“货币一金融一贸易”三位一体的机构。由此可知,该设想A.表明美国在该经济体系中居主导地位 B.反映了世贸组织是该经济体系的核心C.说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已经形成 D.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制度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成立一个国际性贸易组织,从而使它们成为二战后左右世界经济的‘货币一金融一贸易’三位一体的机构”可知,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设想是为了让长期以来国际纷繁的经济秩序体系化、制度化,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D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在世界银行和国家货币基金组织中美国居主导地位,但材料内容没有反映美国在该经济体系中的特殊地位,A项错误;材料只是体现了早在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提出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设想,没有强调世贸组织的地位,无法得出世贸组织是该经济体系的核心的结论,B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已经建立,不符合材料时间,C项错误。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中: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个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一一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小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这表明A.世界普遍确立工业文明主导地位B.工业文明推广实质是各国之间相互借鉴C.变通工具变革成为文明演进关键D.世界市场逐步发展推动工业文明的扩展〖答案〗D〖解析〗A不符合史实。材料强调西方工业文明对全球的影响,并没有反映各国的相互借鉴,B错误。C错误,材料的重点在工业文明的扩展,并非交通工具变革,故D正确。5.在欧洲,19世纪初的城市街道普遍使用鹅卵石铺路,到19世纪中期,已改用花岗石及方木块铺路,及至19世纪末发明用砖、混凝土和沥青铺路法后,欧洲各国的城市街道状况大为改观;新式自来水系统于1850年以后开始在伦敦、巴黎、柏林等城市建成,路灯制度从19世纪开始也日渐改良。上述变化主要反映了,欧洲当时A.工业化进程持续推进 B.街道铺砌技术的进步C.各国市政立法的完善 D.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欧洲的城市街道和城市设施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得到不断完善,A项正确;街道铺砌技术的进步只是城市设施建设的一部分,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市政立法的完善,排除C项;材料主旨强调城市化的进程,并不是强调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6.从隋唐到元明清,大运河线路的改变反映了
图1隋唐大运河
图2元明清京杭大运河A.西部地区的影响力增强 B.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变动C.黄河水患得到有效遏制 D.统治者巩固海防的需要〖答案〗B〖解析〗通过材料图片分析可知,隋唐大运河通过洛阳地区,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元朝大运河经过今天的山东地区,从北京直通到杭州,不经过洛阳。运河属漕运,主要功能是运输粮食,路线的变化说明中国的经济重心逐步南移,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变动,B项正确;元朝加强了对于西部边疆的治理但通过图片无法明确西部影响力的增强,且结合史实可知,东部影响力逐步增强,排除A项;元朝时期黄河水患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有效治理,但大运河改道的主要原因仍是要解决南北之间的沟通往来,所以黄河水患的治理不是改道的本质,排除C项;元朝海防主要与沿海倭患有关,大运河的改道反而与海防相反,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7.1844年电报问世,1851年海底电缆成功铺设,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期出现的螺旋推进器、铁质外壳、复合式发动机以及表面冷凝器,被视为远洋蒸汽机轮(船)的“四大创新”。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A.得益于世界市场形成 B.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C.刺激了西方企业经营方式创新 D.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影响题和本质题。时空是近代史(世界)。据材料“远洋蒸汽机轮(船)”,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世界交通通信的进步,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技术对世界市场的作用,并不是世界市场对技术的作用,因果关系颠倒,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西方企业经营方式的创新,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这些技术应用的作用,并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B项。8.明朝后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分别系统记载了中国古代医药学农学、工艺学的相关知识,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是—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由此可推知,当时A.经世致用成为社会共识 B.传统科学技术进入系统总结阶段C.西学东渐呈现出新面貌 D.中国的科学技术依旧领先于世界〖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分别系统记载了中国古代医药学农学、工艺学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期,《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著作都是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某一领域的总结性著作,这说明中国古代传统科学技术进入系统总结阶段,B项正确;明清之际,经世致用是部分思想家的主张和实践,并未成为社会普遍共识,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西学东渐的情况,排除C项;明清时期,中国的科学技术开始落后于西方,排除D项。故选B项。9.在汉代,朝鲜半岛官方曾邀请中国医生前去讲学,也有半岛人主动到中国学习中医,朝鲜半岛传统医学著作《东医宝鉴》就是在中国医学典籍《素问》《伤寒论》等的基础上编撰形成的;8世纪时,日本仿效唐代的教育制度,在中央设立太学,在地方设国学,学习《史记》《汉书》《礼记》《尚书》等中华传统经典著作。这反映了()A.科举制度影响的深远 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互鉴的密切C.东亚文化具有同源性 D.中华文明对周边国家的吸引力〖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周边的朝鲜和日本深受中华医学、经典著作及教育制度等文明成果的影响,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东亚地区的辐射作用,D项正确;材料中涉及的是教育制度而不是选官制度,排除A项;材料中仅提及中国传统文化对朝鲜半岛和日本的影响,B项中“交流互鉴”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文化具有民族性、多元性特点,C项中“同源性”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C项。故选D项。10.下列史实和结论对应正确的是A.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佛教的产生有利于提高人民社会地位B.4世纪末,罗马皇帝定基督教为国教,800年,教皇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宗教与政治在西欧阶级社会相互依存C.622年,穆罕默德率信徒迁居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伊斯兰教的创立为国家统一奠定基础D.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13世纪时西欧大学摆脱了教会控制〖答案〗B〖解析〗材料中罗马皇帝定基督教为国教反映的是政治对宗教的影响,而教皇为查理举行加冕礼则反映的是宗教对政治的影响,故由此可知宗教与政治在西欧的阶级社会中是互相依存的关系,故选B;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但它并不反对奴隶制度,所谓的众生平等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平等,因此并不能得出佛教的产生有利于提高人民社会地位的结论,排除A;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反映的是政教合一的社会组织的创建,而非伊斯兰教的创立,故C项史实和结论对应的并不正确,排除;教师行会获得自治权利仍需要得到教皇的支持,这说明西欧大学并未摆脱教会控制,且该史料提及的也仅仅是巴黎的状况,这不能等同于整个西欧社会,故D项史实和结论对应的并不正确,排除。11.2005年所有迁移者中有75%的租住者分布在28个国家,少于1990年的30个国家。1990年所有迁移者中的15%在美国,而2005年这个数字是20%。1990年至2005年,17个国家的新入人口增长数占了总数的75%。其中美国最多,增加了1500万人,其次是德国和西班牙,各增加了400万人以上。这一现象表明A.发达国家可以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B.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人才流失现象C.国际性劳动市场分工日益合理化 D.国际人口迁移流向发生巨大变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国际移民越来越向少数国家集中,且美国吸引的移民最多,德国和西班牙次之。结合所学可知,国际人口迁移的方向已经由起初的殖民者向殖民地迁移转向以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为主,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发达国家可以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人口迁移流向问题,无法体现人才流失现象,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国际性劳动市场分工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12.下图中的唐草纹是我国传统吉祥图案之一,由忍冬纹发展而来。忍冬纹最早产生于古埃及,经希腊传到印度,后随佛教传入我国,并在唐朝逐渐发展为自由饱满、富丽华美的唐草纹。唐草纹的形成,说明A.外来物品推动观念更新 B.佛教冲击中国文化C.经济往来带动文化交流 D.唐朝中外交往频繁〖答案〗C〖解析〗根据“忍冬纹最早产生于古埃及,经希腊传到印度,后随佛教传入我国,并在唐朝逐渐发展为自由饱满、富丽华美的唐草纹”可得出唐朝在对外交往过程中吸收了外来的文化,因此反映出经济往来带动文化交流,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观念更新,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佛教的影响,排除B;唐朝中外交往频繁只是总体的反映,但材料强调文化方面的影响,排除D。13.“南海一号”是一艘南宋时期福建泉州特征的木质古沉船,1987年在广东海域发现,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船只,出水时间是2007年12月21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沉船的出发地有可能是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港的泉州 B.沉船上有荷兰东印度公司定制的瓷器C.沉船地点位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 D.沉船上有大量景德镇出产的“青花瓷”〖答案〗C〖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南宋时随着指南针的使用,海上丝绸之路迅速繁忙起来,本题的其他选项的信息不能保证完全正确,但是沉船地点一定是位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所以本题〖答案〗是C。14.1946年,英国宣布结束对约旦的委任统治,承认约旦独立;1947年6月,英国公布《蒙巴顿方案》,即《印度独立法案》,8月15日英国殖民当局分别向国民大会党和穆斯林联盟移交权力;1948年,锡兰(斯里兰卡)独立,成为英联邦的一个自治领。这些事件()A.表明英国殖民政策随形势进行相应调整 B.反映了社会主义力量的进一步增强C.推动了帝国主义在亚洲殖民体系的瓦解 D.促使亚非民族独立运动进入新阶段〖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的世界。据材料“承认约旦独立,印度地区则实行‘印巴分治’、锡兰(斯里兰卡)独立,成为英联邦的一个自治领”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对不同国家采取不同的政策,表明英国殖民政策随形势进行相应调整,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社会主义力量,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英国殖民政策随形势进行相应调整,约旦、印度、锡兰的独立可以推动帝国主义在亚洲殖民体系逐渐瓦解,也有利于鼓舞亚非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但C、D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C、D项。故选A项。15.“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这段话表明东周时期A.经济领域已发生较为深刻的变化B.面临激烈的社会变革与经济转型C.经济迅速发展与周王室权势渐弱D.王室衰微诸侯纷争促进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社会大变革,从材料中的“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可以看出,东周时期面临激烈的社会变革与经济转型,故〖答案〗为B项;A项中的“已发生”不符合史实,且仅仅是经济领域,说法片面,排除;C项仅仅是经济和政治方面,说法不全面,排除;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是诸侯纷争,排除D项。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16.文化在不断传承、交流与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部分引文《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孟子·离娄上》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材料二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和其他文明对立统一、冲突交融中展开的。……只有那些开放的、善于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民族,才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王天玺《多极世界和为贵——兼评亨廷顿“文明冲突论”》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整个欧洲都笼罩在“没落”“衰败”的悲凉气氛中,许多学人对自身文明的前途怀抱忧患意识,尤以德国哲学家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一书最具代表性……甚至掀起了一股“东方文化救世论”思潮……研究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学术组织机构也大量涌现,巴黎大学中国学院、法兰克福大学中国学院、达姆斯塔特的“东方智慧学院”等等……形成了19世纪以来中学西播的一次高潮,对战后西方文明的反省与重建起到一定积极作用。——夏舒洋《一战后的中国文化西播热潮述评》材料四中国1985加入《世界遗产公约》和2004《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6年通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2011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的理念。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思想传承的载体。(2)从材料二中概括出作者的两个观点,并结合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印证。(3)材料三反映了哪些文化现象?依据材料分析其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同一时期还有哪些思潮出现和发展。(4)列举两个中国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名称,指出中国在世界遗产保护中的地位。〖答案〗(1)理念: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载体:学校,书籍,图书馆。(任意2点)(2)观点一:文明是联系和交流的;观点二:要吸取优秀文明的成果。印证观点一:丝绸之路,东学西渐(四大文明传播等)西学东渐,阿拉伯成为东西方文化传播的桥梁(其他符合此观点的知识也可以)玄奘西游,鉴真东渡。(任意两点)印证观点二:古代日本、朝鲜、越南等学习中国优秀文化、制度等,推动自身发展;中国古代引进外国的作物,学习外国的科学文化;古代罗马学习古希腊文化;拜占庭帝国学习古希腊罗马文化。(答具体史实也可以,如引入葡萄等,学习佛教等)(任意两点)(3)现象:对西方文明的反思;形成中学西播高潮。原因: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学者、机构等的推动;中国文化的价值。思潮:亚非拉民族民主意识觉醒;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和平主义。(4)名称:任意两个即可。地位:中国成为推动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体现一个文明大国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担当。〖解析〗【小问1】理念:根据材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分析出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根据材料“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可分析出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根据材料“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可分析出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根据材料“君子以自强不息”可分析出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载体:根据材料“《周易》”可分析出学校,书籍,图书馆。(任意2点)【小问2】观点一:根据材料“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和其他文明对立统一、冲突交融中展开的”可分析出文明是联系和交流的;观点二:根据材料“只有那些开放的、善于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民族,才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可分析出要吸取优秀文明的成果。印证观点一:丝绸之路,东学西渐(四大文明传播等)西学东渐,阿拉伯成为东西方文化传播的桥梁(其他符合此观点的知识也可以)玄奘西游,鉴真东渡。(任意两点)印证观点二:根据材料“”可分析出古代日本、朝鲜、越南等学习中国优秀文化、制度等,推动自身发展;中国古代引进外国的作物,学习外国的科学文化;古代罗马学习古希腊文化;拜占庭帝国学习古希腊罗马文化。(答具体史实也可以,如引入葡萄等,学习佛教等)(任意两点)【小问3】现象:根据材料“许多学人对自身文明的前途怀抱忧患意识”可分析出对西方文明的反思;根据材料“究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学术组织机构也大量涌现”可分析出形成中学西播高潮。原因: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可分析出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根据材料“尤以德国哲学家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一书最具代表性”可分析出学者、机构等的推动;结合所学可分析出中国文化的价值。思潮:结合所学可分析出亚非拉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结合所学可分析得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和平主义。【小问4】名称:任意两个即可。地位:根据材料“中国1985加入《世界遗产公约》和2004《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可分析出中国成为推动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体现一个文明大国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担当。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代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及城市化率年份全国总人数(万)城市人口数(万)城市化率(%)18404128127686.718434172428256.618933367127698.219014264541739.8192044715474210.6193146884510610.9193646962528111.2194954167576510.6——摘编自李蓓蓓等《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城市化分期》材料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侵略者特权的扩大,外商在华轮运势力也空前地扩张起来。旗昌、德忌利士、省港澳、公正、北清、太古、华海、扬子、怡和等轮船公司相继出现在各个口岸。这些公司资力雄厚,不仅拥有各自的码头仓栈,而且联设保险行号,俨然形成完整的外商轮船运输体系。据统计,各口外商船只进出吨位,自1868年的630余万吨增至1892年的2300万吨,24年间增长几达4倍。——摘编自聂宝璋《轮船的引进与中国的近代化》材料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卫生”一词在晚清日益流行。由于近代社会的急剧转型,卫生涉及的已经不是个人或地方团体层面,而是同国家、民族联系在了一起。文化市场涌现大量的生理卫生、生殖医学的书籍和刊物,相关的广告与介绍也频繁见诸报端,大多强调泰西的兴盛与其对生理卫生学的重视密切关联,表示译者或作者的目的即在希望种族强盛上。——摘编自张仲民《出版与文化政治:晚清的“卫生”书籍研究》材料四在欧洲和亚洲,从10世纪到18世纪,经济关系的转换改变了城市与其腹地之间简单的索取关系。当贸易变成了经济的引擎,城市商人开始进行买卖交易。他们一般购买原材料——羊毛、木材、香料。然后将其加工成制成品,如纺织品、小船和食品。……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尤其是在欧洲。以水力或火力为动力,工厂中被工业人口所操作的越来越多的新机器形成了大规模生产。过去以教堂或宫殿为中心、被城墙环绕、集中在市场或河流旁的城市,现在有了根本性变化:城市的经济财富集中在工厂、铁路和工厂工人的住房上。——阿瑟•格蒂斯等《地理学与生活》,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1)依据材料一,分析1901—1920年我国城市化发展有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城市化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外商在华轮运势力迅速扩张的原因。(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卫生观念传播的积极作用。(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说明不同阶段影响欧洲城市发展主要因素。〖答案〗(1)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医院科室承包合同协议书
- 2024装修公司合伙合同范本
- 2024珠宝销售员工合同
- 2024范文合同补充协议书
- 2024脚手架租赁合同(样本)
- 深圳大学《游泳》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深圳大学《新媒体概论》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安居房建设合同(2篇)
- 初一开学季家长对孩子的寄语(85句)
- 关于酒驾的心得体会(9篇)
- 期中测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 车队车辆挂靠合同模板
- 期中 (试题) -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 动物疫病防治员(高级)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跨境电商行业研究框架专题报告
- 提升初中生英语写作
- 2024年深圳市优才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招考聘用综合网格员(派遣至吉华街道)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
- 湖北省襄阳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 医学课件血管性痴呆
- 2024年国家基本公卫培训考核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