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2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仰视星空,观象授时,在中国古代是极其重要的大事。距今约4300年的陶寺古观象台,由十三根夯土柱组成,形成了十二条宽窄不一的观测缝,其次条对应冬至,第七条对应春秋分,第十二条对应夏至。由此推知A.早期国家的初步形成 B.长江流域居于领先地位C.农耕文明的多元一体 D.该地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依据题干“仰视星空,观象授时”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此时是国家雏形出现且出现原始农业,观象授时是为了更好的从事原始农业生产,D项正确;早期国家的初步形成是在约公元前2700年,夏朝建立时期,解除A项;“陶寺古观象台”在山西,属于黄河流域,解除B项;“陶寺古观象台”属于单一的文化遗产,无法体现“多元一体”,解除C项。故选D项。2.有学者认为,董仲舒把阴阳四时五行的气认定是天的详细内容,并将其延长到学术、政治、人生的每一个角落,从而完成了天的哲学大系统;董仲舒第一次建构出天的本体系统,并通过天道的阴阳、五行来言性情、释人事。据此可知,董仲舒理论A.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B.阐述了世间万物的生成过程C.旨在推动社会的教化活动 D.照搬了先秦的阴阳五行学说【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材料“天的详细内容,并将其延长到学术、政治、人生的每一个角落,从而完成了天的哲学大系统”和“天道的阴阳、五行来言性情、释人事”及所学学问可知,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的观念,为封建专制统治供应理论基础,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世间万物的生成过程,而是体现了都遵循天道,解除B项;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并非为了教化,解除C项;董仲舒吸取了阴阳五行学说,并非照搬,解除D项。故选A项。3.安东都护府是唐朝设在东北边疆的军政管理机构。下表是部分安东都护状况表,据此推断,安东都护府都护出身之前阅历起用缘由薛仁贵平民征战东北能征善战高侃中小地主征战东北、担当边州长官能征善战泉男生高句丽贵族担当边州长官位高权重、高句丽权贵居突铨望族勋贵征战东北、担当边州长官能征善战A.实现了边疆和内地治理一体化 B.有利于边疆的开放和丝路畅通C.满意多政权并立下的统治需求 D.接受征抚相济的手段管理边疆【答案】D【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唐朝时期。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安东都护府的设立是为了加强对东北边疆的管理,而都护府都护多为能征善战之人,又说明可能须要暴力手段为维护统治。由此可推知,安东都护府接受的是征抚相济的手段管理边疆,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内地的治理状况,无法说明实现了一体化,解除A项;仅依据都护府都护的出身以及起用缘由并不能说明有利于保障丝路的畅通,解除B项;唐朝时期是大一统政权,并不是多政权并立,解除C项。故选D项。4.穿带壶一面扁平易于携带,多流行于西亚地区。扬州唐墓曾出土长沙窑生产的穿带壶,器身饰有阿拉伯文“真主”等字样。此文物的发觉说明A.扬州与长沙间贸易往来频繁 B.伊斯兰教受唐朝统治者重视C.海上丝绸之路推动中外沟通 D.外国商品因朝贡贸易而流行【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唐代(中国、西亚地区)。据本题材料“扬州唐墓曾出土长沙窑生产的穿带壶,器身饰有阿拉伯文‘真主’等字样。”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原本流行于西亚地区的“穿带壶”,却在中国长沙被生产出来,且壶身装饰带有阿拉伯文,说明唐朝海上丝绸贸易兴盛,内陆城市长沙的长沙窑瓷器大量出口,说明外向型经济发展兴盛,而唐代对外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外文化沟通,所以长沙生产了具有西亚风格的器具,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唐朝与西亚的文化沟通状况,仅凭材料无法对唐代扬州与长沙之间的贸易往来是否频繁,解除A项;据材料“器身饰有阿拉伯文‘真主’等字样”,不能得出伊斯兰教受唐朝统治者重视的历史结论,解除B项;唐代与西亚的贸易交往并不属于朝贡贸易,解除D项。故选C项。5.黔西州在明代属于水西土司管辖,其行政范围内生活的几乎全是当地苗民。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后“客民”起先进入该地区,到乾隆时期,该地区的汉族人口总数已达129585人,而当地苗民总人口为45263人。与这一现象出现相关的是A.清政府推行改土归流的政策 B.高产农作物品种从美洲引进C.中原人口增加激化人地冲突 D.设立理藩院缓和了民族冲突【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康熙乾隆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黔西州在明代属于水西土司管辖,其行政范围内生活的几乎全是当地苗民”,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康熙以前,黔西州主要居民是苗民,但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后大量汉族人进入当地,此时清政府在西南施行了“改土归流”政策,这为汉族人进入西南地区创建了条件,A项正确;明清时期传入中国的高产农作物并不是从美洲干脆引进的,解除B项;人地冲突激化是人口迁移的重要缘由之一、但在清代之前,这种冲突也存在,但却没有大量汉人进入西南地区,说明人地冲突不是汉人进入黔西州的缘由,解除C项;D项说法错误,理藩院主要掌管藏族和蒙古族的民族事务,解除D项。故选A项。6.1894年10月,《万国公报》发表了曾在北洋水师任职的副提督琅威理的访谈录。这位英国将军断言,中国海军的实力不容低估,不仅足以战胜日本,即与西方大国战亦觉绰绰有余。琅威理做出这一断言的主要依据是A.英国对日本缺乏全面认知 B.中心集权有利于斗争的成功C.中国近代化取得较大成效 D.中国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甲午斗争前夕,北洋水师副提督断言,中国海军实力足以战胜日本,甚至可与西方大国对抗,其主要依据是洋务运动的开展和近代海军的建立,使中国近代化取得了较大成效,C项正确;琅威理的话代表的是个人观点,不能说明英国对日本缺乏全面认知,解除A项;中心集权有利于斗争的成功与“中国海军的实力不容低估”不符,解除B项;据所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对军事的改革说明当时中国尚未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解除D项。故选C项。7.1932年,中共临时中心指出,“扩大苏区,将零星的苏区联系成完全的苏区,利用目前顺当的政治与军事的条件,占据一二个重要的中心城市,以起先革命在一省数省的首先成功是放到党的全部工作与苏维埃运动的议事日程上面了。”并确定不打南昌打赣南。这反映当时中共中心A.主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夫斗争与城市运动的结合 D.贯彻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1932年(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1932年,中共临时中心强调利用目前顺当的政治和军事条件,战领一二个重要的中心城市,说明当时中共有部分领导人乐观地高估了中共领导的革命力气,还是坚持走“城市中心革命道路”,B项正确;材料强调攻占一二个重要的中心城市,不属于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解除A项;材料强调攻占中心城市,并无农夫斗争与城市运动相结合的信息,解除C项;攻打中心城市不符合工农武装割据理论,解除D项。故选B项。8.1990至1992年,广东在对94种不合理的商品价格和收费进行调整的同时,又对54种不合理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价格及收费项目进行调整,对一些实行“双轨制”的商品实施并轨改革,一次性放开了282个商品品种的价格。这表明当时的广东A.市场经济成为社会共识 B.全面推行价格双轨运行机制C.主动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D.支配经济全面转向市场经济【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现代中国。依据材料“广东……一次性放开了282个商品品种的价格”可知,改革开放时期,广东实行一系列措施对商品定价进行调整,体现了当时主动推动经济体制改革,C项正确;材料不体现民众看法,看不出“社会共识”,解除A项;材料“商品实施并轨改革”可知,当时在实施并轨改革,并未全面推行价格双轨制,解除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时间上与材料不符,解除D项。故选C项。9.图为中世纪西欧高校的兴起分布示意图。高校的兴起A.旨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 B.推动了学术探讨和教化世俗化C.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D.起先动摇基督教神学统治地位【答案】B【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目的题和影响题。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据图示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中世纪高校的兴起,推动了数学和自然科学、学校教化、医学和法学等领域的进步,涉及学术探讨与教化世俗化,B项正确;继承和发展古希腊罗马文化,是手段,并不是主要目的,解除A项;仅从材料图示,无法得出其对民族国家形成的影响,解除C项;起先动摇基督教神学统治地位,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解除D项。故选B项。10.美国制宪会议的代表麦迪逊认为,“不管两种政府中的哪一个以牺牲对方来扩大其权力范围,这不只取决于两者的野心或处事方式的比较。事实上和形式上都要求,在每种状况下事情应当确定于他们共同选民的情感和许可”。麦迪逊在此A.提出政府主要功能是保障选举 B.强调联邦政府代表选民的意志和利益C.重申了《独立宣言》的核心思想 D.阐明白联邦制权力结构下的内在冲突【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近代(美国)。依据材料“事实上和形式上都要求,在每种状况下事情应当确定于他们共同选民的情感和许可”可知,麦迪逊强调主权在民的思想,重申了《独立宣言》的核心思想,具有反封建的革命进步意义,C项正确;麦迪逊强调主权在民的思想,未涉及政府主要功能,解除A项;麦迪逊重申了《独立宣言》的核心思想,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解除B项;麦迪逊重申了《独立宣言》的核心思想,并未阐明联邦制权力结构下的内在冲突,解除D项。故选C项。11.1933年1月,斯大林宣布第一个五年支配提前9个月完成,苏联起先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在四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内,苏联建成了1500多个大企业,工业产值相当于1913年工业产值的234.5%。其中,机器制造业产值比1913年增加3倍,农业机器增加了4.5倍。这表明当时苏联A.支配经济体制有确定优越性 B.斯大林模式正式形成C.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D.人们建设社会主义主动性高涨【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20世纪30年头苏联。材料反映了苏联在支配经济体制下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说明支配经济体制有确定优越性,A项正确;斯大林模式正式形成于1936年,题干涉刚好间截至1933年,时间不符,解除B项;新经济政策在1928年已经废除,解除C项;材料主要反映了20世纪30年头苏联的工业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材料不涉及苏联百姓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面貌的信息,解除D项。故选A项。12.1989年,乔治·布什就任美国总统后,在外交上对东欧国家区分对待。依据如表,布什“区分对待”东欧国家的目的是波兰、匈牙利因团结工会获得合法地位而特地制定“救济波兰行动支配”,赞许匈牙利“走在撕开铁幕的最前面”,并向其供应2500万美元发展资金。罗马尼亚、东德以两国“拒绝任何变革”、“严峻侵扰人权”等理由进行经济报复,如禁止从罗马尼亚进口商品、禁止国际组织向罗马尼亚供应贷款等。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两国改革“起步晚且进展小”,绝不轻易赐予经济实惠。A.扭转美国在“冷战”中的被动地位 B.维护雅尔塔体系的国际秩序C.加速东欧国家“和平演化”的进程 D.建立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1989年(美国、东欧国家)。结合所学学问,1989年世界处于两极格局之下,美苏冷战仍在接着,布什“区分对待”东欧国家的目的在于加速瓦解东欧,C项正确;这一时期美国在“冷战”中处于主动地位,解除A项;维护雅尔塔体系的国际秩序不是主要目的,解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目的,解除D项。故选C项。13.由于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的冲突,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土地面积阅历了如图的变更。这说明当今世界A.南北差距在不断扩大 B.冷战催生地区冲突C.国际法发展日益式微 D.全球治理仍需完善【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当今(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当今世界,地区冲突不断,说明全球治理仍需完善,D项正确。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都属于北半球,无法说明南北差距扩大,解除A项;冷战1991年已经结束,无法说明冷战催生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的冲突,解除B项;本题材料没有涉及国际法相关内容,不能得出“国际法发展日益式微”的结论,解除C项。故选D项。14.1871年5月,梯也尔与俾斯麦签订卖国条约,依据条约规定,德国释放了10万法国战俘。随后,法国资产阶级政府军队起先疯狂进攻巴黎,巴黎人民沿街建起堡垒与敌人战斗。马克思曾写道:“巴黎妇女在街垒旁和刑场上都是视死如归!”由此可见,巴黎公社的历史阅历教训是A.彻底铲除旧的国家机器 B.谨防国内外资产阶级联合绞杀C.警惕帝国主义破坏革命 D.无产阶级必将取得革命的成功【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巴黎公社时期。材料叙述了梯也尔政府为了镇压巴黎公社运动,与俾斯麦签订卖国条约,并利用释放的战俘进攻巴黎,巴黎人民则与之英勇战斗,由此可知,要谨防国内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革命力气,B项正确;彻底铲除旧的国家机器是巴黎公社的重要阅历,但材料不涉及政权建设方面的内容,解除A项;此时列强尚未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解除C项;虽然巴黎人民英勇抗拒反动势力,但还不足以支撑“无产阶级革命必将取取得成功”的结论,革命成功须要许多条件,如科学理论的指导、建立广泛的工农联盟等,解除D项。故选B项。15.如图为十六、十七世纪世界贸易体系图,这一体系促使中国A.贸易长期逆差 B.逐步成为世界市场雏形的中心C.专制空前强化 D.资本雄厚的大额贸易得到发展【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十六、十七世纪(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通过十六、十七世纪世界贸易体系图可以看出,欧洲人须要中国大量的茶叶、生丝,将从美洲掠夺的黄金、白银流入中国市场,促使中国大额贸易得到发展,D项正确;中国此时贸易处于顺差,解除A项;十六、十七世纪,英国逐步成为世界市场雏形的中心,解除B项;中国的专制空前强化与世界贸易没有干脆关系,解除C项。故选D项。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16.(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对于郑和下西洋,明人评价说:“自永乐改元,遣使四出,招谕海番,贡献迭至,奇货重宝,前代所希,充溢府库,贫民承令博买或多致富,而国用亦美裕矣。”远航所及,各“番王酋长相率拜迎,奉领而去。举国之人奔趋欣跃,不胜感戴。事竣,各具方物及异兽珍禽等件,遣使领赍,附随宝舟赴京朝贡”。当时东南亚各国商品交易除以物易物外,爪哇“行市交易用中国铜钱并布帛之类”,苏门答腊“国中一应买卖交易,皆以十六两为一斤(同中国古制)”。郑和还秉承“抚外夷以礼,导人以善”,“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导以礼仪”的涉外原则,沿途传播中国的历法文化、衣冠礼仪等。——摘编自王更红《从郑和下西洋话海上丝绸之路的崛起》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在主动发展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合作和贸易关系的同时,重视对西方国家和亚非国家的贸易,努力从中找寻突破口。东南亚国家的对外贸易在其国民收入中占的比重很大。美国的“禁运”政策打击了东南亚各国的输出,这使东南亚国家对“封锁”“禁运”日益感到不满。在东南亚地区首先突破“禁运”的是锡兰(今斯里兰卡)。中锡两国于1952年10月4日签订了关于中国售给锡兰8万吨大米的合同;同年12月签订了关于橡胶和大米的五年贸易协定。在亚非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利用各种机会,通过各种渠道,广泛进行接触沟通,开展友好活动。到1956年,中国已同印度、缅甸、锡兰等9个亚非国家签订了政府间的贸易协定。从1951年起,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亚非国家所占的比重就已经超过西方国家。——摘编自彭波、施诚《新中国是如何突破贸易封锁的?》材料三2015年3月28日,由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指出了“一带一路”的范围,不论是陆上还是海上丝绸之路,都离不开与东南亚国家的联系。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和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期,加之2024年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在此大背景下,中国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开放力度,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市场,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东南亚国家现已成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中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摘编自李村璞、柏琳、赵娜《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贸易潜力及影响因素探讨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郑和船队与东南亚国家交往的特点。(6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发展贸易的缘由及其影响。(12分)(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述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交往中所得到的启示。(4分)【答案】(1)特点:以朝贡贸易为主要贸易形式;不计利益回报,进行和平贸易;贸易伴随文化沟通;双方互遣使者友好往来;贸易商品种类广泛。(随意三点,6分)(2)缘由:美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政策;双方有共同的利益诉求;新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得到改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亚非会议提高了新中国国际地位。(随意三点,6分)影响:促进了双方经济发展,有利于巩固新生民族国家政权;确定程度上打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封锁;促进了双方贸易关系的正常化;为双方关系的深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有利于使东南亚地区削减对西方的依靠。(随意三点,6分)(3)启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友好交往历史悠久;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历史文化相像、彼此命运相连;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彼此应重视发展经贸联系和政治交往;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和平发展中共处共生。(随意两点,4分)【详解】(1)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明代(中国)。特点:从贸易形式看,郑和下西洋以朝贡贸易为主要贸易形式;结合所学学问可知,郑和下西洋的朝贡贸易,不计利益回报,进行和平贸易;依据材料一“郑和还……沿途传播中国的历法文化、衣冠礼仪等”可知,贸易伴随文化沟通;依据材料一“番王酋长相率拜迎,奉领而去。举国之人奔趋欣跃,不胜感戴。事竣,各具方物及异兽珍禽等件,遣使领赍,附随宝舟赴京朝贡”可知,双方互遣使者友好往来;依据材料一“奇货重宝,前代所希,充溢府库,贫民承令博买或多致富”可知,贸易商品种类广泛。(2)本题为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缘由:依据材料二中美国的“禁运”以及所学学问可知,美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政策;依据材料二“重视对西方国家和亚非国家的贸易,努力从中找寻突破口。东南亚国家的对外贸易在其国民收入中占的比重很大。美国的‘禁运’政策打击了东南亚各国的输出,这使东南亚国家对‘封锁’‘禁运’日益感到不满”可知,中国和东南亚双方有共同的利益诉求;依据材料二“在亚非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利用各种机会,通过各种渠道,广泛进行接触沟通,开展友好活动。到1956年,中国已同印度、缅甸、锡兰等9个亚非国家签订了政府间的贸易协定”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新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得到改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亚非会议提高了新中国国际地位。(3)本题为相识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古代和现代(中国)。启示:从中国和东南亚之间的贾交往时间看,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友好交往历史悠久;从中国和东南亚的文化背景看,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历史文化相像、彼此命运相连;从双方的交往以及影响看,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彼此应重视发展经贸联系和政治交往;从双方的交往方式看,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和平发展中共处共生。17.(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欧洲历史未入海洋时期以前,西方没有一个国家把提倡海外发展当作政府的大事业。西人来中国者多半为个人的新奇 心、利禄心所驱使。他们的事业与欧洲国家或民族的国计民生都没有关系。到葡萄牙人发觉好望角的时候,欧洲的局势就不同了。这些国家的国王无不以提倡海外发展为政府及民族的大事业……在十六、十七世纪的欧人眼里,国家的富强得靠海外事业的成败。个人冒险而到海外去奋斗的,不但可以发大财,且能成为国王的忠臣、民族的志士和上帝的忠实信徒。——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变更(%)欧洲非洲美洲中国世界总人口1650年18.318.32.422.95.45亿1750年19.213.11.630.97.28亿1850年22.78.15.135.111.71亿1900年24.97.49.024.916.08亿材料三哥伦布发觉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旧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宝,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摘编自黄邦和等《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1)依据材料一,概括在“葡萄牙人发觉好望角”后欧洲的局势不同在何处,并分析其缘由。(8分)(2)依据材料二,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变更的基本趋势。(6分)(3)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新航路开拓后,为“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供应了哪些条件。(4分)【答案】(1)变更:由个人行为上升为国家激励提倡。(2分)缘由:新航路的开拓;西、葡获利的刺激;基督教思想的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需求;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激励冒险精神。(随意三点,6分)(2)趋势:欧洲占比不断扩大;非洲占比不断下降;美洲1750年之前占比下降,之后则不断扩大。(6分)(3)新航路开拓后,西欧国家进行了早期的殖民扩张和掠夺,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新航路开拓后,世界各地联系加强,渐渐成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逐步形成。(4分)【详解】(1)本小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依据材料一“在欧洲历史未入海洋时期以前,西方没有一个国家把提倡海外发展当作政府的大事业。西人来中国者多半为个人的新奇 心、利禄心所驱使”、“这些国家的国王无不以提倡海外发展为政府及民族的大事业”可以归纳出本小题第一问答案:在“葡萄牙人发觉好望角”后海外探险由个人行为上升为国家激励提倡。依据材料一“到葡萄牙人发觉好望角的时候,欧洲的局势就不同了”可知缘由:新航路的开拓;依据材料一“在十六、十七世纪的欧人眼里,国家的富强得靠海外事业的成败”可以推导出缘由:西、葡国家获利的刺激;依据材料一“个人冒险而到海外去奋斗的,不但可以发大财,且能成为……上帝的忠实信徒”可知缘由:基督教思想的影响;依据材料一“在十六、十七世纪的欧人眼里,国家的富强得靠海外事业的成败”,结合十六、十七世纪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可知缘由: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需求;材料一中“个人冒险而到海外去奋斗的……可以发大财”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航路开拓后的世界。据材料1650年至1900年,“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从18.3%上升至24.9%”可得出欧洲占比不断扩大;据“非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从18.3%下降至7.4%”可得出非洲占比不断下降;据“1750年前美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下降,1750年后比重则上升”可得出美洲1750年之前占比下降,之后则不断扩大。(3)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航路开拓后的世界。据材料“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宝,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拓后,西欧国家进行了早期的殖民扩张和掠夺,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据材料三“给美洲人送去了旧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可得出新航路开拓后,世界各地联系加强,渐渐成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逐步形成。18.(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人类社会最早的“突破”点在哪里?毫无疑问,就人这个物种而言,其最早的“突破”应当从学会制作工具起先,这一“突破”使得人最终与其他灵长类动物区分开来,在生物发展的树谱上成为主干而非旁支。就一部人类史来说,这一“突破”开启了一个重要的阶段,即旧石器时代,事实上,新石器时代的到来同样是一次“突破”。另外值得留意的是,在旧石器时代的末端,人类已经有了宗教意识的萌芽,有了彼岸世界的观念。在人类文明史上,东西方都曾发生过“突破”,“突破”不是西方的“专利”,并非只属于西方。——摘编自吾淳《论早期文明的“突破”》请以人类社会文明的“突破”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学问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答案】示例一论题:人类社会文明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全球5C超快充电池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火药量器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融资买卖合同范文
- 酒水购销合同模板
- 分期付款买卖合同参考范文
- 2025太原市购房合同范本范文
- 水果长期供应购销合同范本
- 2025厨房设备购买合同样本
- 灯具购销合同书范本
- 探索未知世界主题班会
- 2024年中考语文 (湖北专用)专题一 字音、字形课件
- T-ACEF 095-2023 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红外成像仪(OGI)技术要求及监测规范
- 2023年全国高考乙卷历史真题试卷及答案
- 骨科手术的术后饮食和营养指导
- 旅游定制师入行培训方案
- 2024年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六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100题
- 个人代卖协议
- 赏析小说语言(二)
- 【立高食品公司的偿债能力现状及问题分析(论文9000字)】
- 10.《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李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