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内江市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内江市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内江市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内江市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22024级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一、单选题(每题2.5分,共50分)1.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图甲表示肝脏局部结构的内环境模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人体体液中的不同成分,图乙表示人体体液中这几种成分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关系,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图乙中的A、B、C、DB.B中的大分子蛋白质不能流到CC.图甲中③④处的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大小关系应当分别是③<④和③>④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K+和Cl-【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甲图:①为淋巴液,②为细胞内液,③为组织液,④为血浆。分析乙图:A为组织液,B为淋巴液,C为血浆,D为细胞内液。【详解】A、①为淋巴液,②为细胞内液,③为组织液,④为血浆。分析乙图:A为组织液,B为淋巴液,C为血浆,D为细胞内液,所以图甲中①为淋巴液,对应于图乙中的B,②为细胞内液,对应于图乙中的D,③为组织液,对应于图乙中的A,④为血浆,对应于图乙中的C,A错误;B、B为淋巴液,其中的大分子蛋白质能流到C血浆,B错误;C、氧气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由血浆运输到组织液,二氧化碳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由组织液运输到血浆,所以图甲中③④处的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大小关系应当分别是③<④和③>④,C正确;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D错误。故选C。2.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履虫细胞须要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CO2可进入血液中C.机体组织水肿时,血浆和组织液中的水分仍可以相互交换D.血糖浓度、尿液浓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答案】C【解析】【分析】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环境,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体液的1/3,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三者之间最主要的区分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内环境是细胞生存的干脆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详解】A、草履虫为生活在水中的单细胞生物,可以干脆从水里获得生存必需的物质,并把废物干脆排入水中,A错误;B、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B错误;C、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机体组织水肿时血浆和组织液中的水分仍可相互交换,C正确;D、尿液浓度的相对稳定不属于内环境的稳态,D错误。故选C。3.某同学利用国庆假期,去农村的亲戚家里体验了一下收割玉米的劳动,先用镰刀将玉米一棵棵地割倒,再一穗穗地去皮,该同学尽管戴了手套,手还是很快就磨出了水泡,而且又渴又累,特殊是腿酸得都要站不住了,深感劳动的辛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B.水泡的成分中蛋白质含量较血浆中的高,对水泡不做任何处理也会自行消逝C.该同学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内无机盐和小分子有机物的微粒数量D.腿酸是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过多的乳酸,破坏了内环境的pH所致【答案】A【解析】【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2、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取增加→尿量削减。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详解】A、水泡中液体主要是组织液,由于血浆和组织液中的成分可以相互渗透,所以组织液的形成主要是血浆中的水渗出所致,A正确;B、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含量较血浆中的低,B错误;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内无机盐和大分子有机物的微粒数量,C错误;D、腿酸是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过多的乳酸,但因内环境中含有缓冲物质,所以不会破坏内环境的pH,D错误。故选A。4.稳态失衡是机体病理生理变更之一,下列复原机体稳态的方法错误的是()A.脑组织水肿患者可运用提高血浆渗透压的药物B.急性腹泻患者可输注含特定无机盐的生理盐水C.长期进食障碍患者可输注葡萄糖生理盐水D.炎症患者可输注无菌的蒸馏水配制的水溶性药物【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整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调整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整网络。指的是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脑水肿的缘由是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一些蛋白质进入脑组织液中,导致组织液渗透压上升,引起脑水肿;运用提高血浆渗透压的药物,可使组织液中的水流向血浆,减轻症状,A正确;B、人在腹泻时会失去大量水分和无机盐,故应注射含特定无机盐的生理盐水,维持渗透压平衡,B正确;C、长期进食障碍患者可输注葡萄糖,为机体供应能量,输入生理盐水可维持细胞的正常渗透压,C正确;D、炎症患者输注蒸馏水配制的水溶性药物,会使细胞渗透吸水,导致细胞吸水涨破,D错误。故选D。5.某探讨人员发觉:刺激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后可引起尾巴上的毛直立,同时心脏活动加速;假如将自尾巴回流的静脉结扎,再刺激该交感神经就只能引起尾巴上的毛直立,而心脏活动不加速。下列对该试验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物质可由静脉回流至心脏B.刺激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是刺激反射弧的传出神经C.试验猫尾巴上的毛直立,同时心脏活动加速,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D.副交感神经是传入神经,与交感神经的作用往往相反【答案】D【解析】【分析】刺激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传出神经)后可引起尾巴上的毛直立,同时心脏活动加速;假如将自尾巴回流的静脉结扎,再刺激该交感神经就只能引起尾巴上的毛直立,但心脏活动不加速,说明整个调整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整。【详解】A、依据题意,假如将自尾巴回流的静脉结扎,再刺激该交感神经就只能引起尾巴上的毛直立,但心脏活动不加速,说明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物质可由静脉回流至心脏,A正确;B、交感神经属于传出神经,刺激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是刺激反射弧的传出神经,B正确;C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是传出神经,但二者对同一器官的支配作用往往相反,故刺激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后可引起尾巴上的毛直立,同时心脏活动加速,说明交感神经的活动增加,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C正确、D错误。故选D。6.如图为高等动物神经系统的局部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刺激图中1、2、3、4四处,均能引起肌肉收缩B.刺激3处时,兴奋部位膜内外电位为外正内负C.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匀整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D.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调整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过程中,K+外流使膜两侧呈现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Na+内流使膜两侧呈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从而形成了局部电流。【详解】A、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刺激图中1、2、3处,能引起肌肉收缩,刺激4部位时,不能引起肌肉收缩,A错误;B、刺激3处时,兴奋部位膜内外电位为内正外负,B错误;C、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过程中,K+外流使膜两侧呈现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Na+内流使膜两侧呈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从而形成了局部电流,C正确;D、由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D错误。故选C7.兴奋的产生、传导是发生反射的前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手指接触到针尖引起的缩手反射中,兴奋是由指尖的感受器感受到难受而产生的B.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过程中,Na+大量进入突触后膜内C.神经元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等)需经血液运输而发挥作用D.在反射弧中,兴奋以电流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这个过程不涉及任何能量的变更【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神经调整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详解】A、全部感觉的形成部位都是大脑皮层,难受在大脑皮层产生,A错误;B、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过程中,钠离子通道开放,Na+大量进入突触后膜内,引发突触后膜膜电位变更,B正确;C、神经元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等)需经组织液运输作用于突触后膜而发挥作用,C错误;D、在反射弧中,兴奋以电流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这个过程中钠离子出神经细胞,钾离子进神经细胞依靠钠钾泵完成,须要消耗ATP,在神经纤维中兴奋的传递依靠电位差的变更来传递,因此这一过程中ATP释放的能量转换为电能,D错误。故选B。8.下图显示小鼠恐惊反射的建立过程(先赐予小鼠灯光刺激,随后赐予电刺激)。小鼠刚建立该反射后,此时仅赐予灯光刺激,测得小鼠心率为P;若小鼠建立该恐惊反射后,反复赐予小鼠灯光刺激而不赐予电刺激,一段时间后再给灯光刺激,测得的小鼠心率为Q。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灯光刺激为条件刺激,电刺激为非条件刺激B.小鼠的恐惊反射属于条件反射,正常机体条件反射的数量可以是无限的C.小鼠恐惊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条件反射的消退不须要大脑皮层参加D.P>Q【答案】C【解析】【分析】1、反射−−神经调整的基本方式,(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加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外界环境变更作出的规律性答。(2)分类: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条件反射:(后天学习)。2、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包括感受器(感受刺激,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传出神经(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和效应器(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详解】A、恐惊反射的建立后,灯光刺激属于条件刺激,电刺激属于非条件刺激,A正确;B、由题意分析可知,小鼠的恐惊反射是后天建立的,属于条件反射,正常机体条件反射的数量可以是无限的,B正确;C、图示小鼠恐惊反射属于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条件反射的消退照旧须要大脑皮层参加,C错误;D、图示为小鼠恐惊反射的过程,P是建立反射后的心率,若反复给小鼠灯光刺激而不赐予电刺激,无法让小鼠建立恐惊反射,故心率P>Q,D正确。故选C。9.用橡皮锤轻轻敲击股四头肌的肌梭,受刺激的神经末梢会发生神经冲动,从而导致伸肌收缩、屈肌舒张,完成膝跳反射,该反射的反射弧如图所示。该反射发生的过程中须要中间神经元的参加,依据释放的神经递质不同,中间神经元可分为兴奋性中间神经元和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下列分析正确的是()注:“+”表示兴奋,“﹣”表示抑制。A.刺激A点与刺激肌梭都会产生膝跳反射B.做过膝跳反射测试的同学,可通过大脑皮层抑制反射的发生C.刺激A引起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下一神经元的膜电位不变D.分别刺激A点和B点,通过视察伸肌的反应证明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答案】B【解析】【分析】1、人体神经调整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2、分析题图可知:A有神经节,是传入神经,B是传出神经,C是神经中枢。【详解】A、刺激A点虽会引起膝跳反应,但由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能称为反射,A错误;B、高级中枢限制低级中枢的活动,故做过膝跳反射测试的同学,可通过大脑皮层抑制反射的发生,B正确;C、刺激A引起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下一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差增大,C错误;D、刺激A点和B点,伸肌都会反应,故通过视察伸肌的反应不能证明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D错误。故选B。10.在t1、t2、t3时刻分别赐予某神经纤维三次强度相同的甲刺激,测得神经纤维电位变更如图所示,请据图推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刺激强度过小,无法引起神经纤维上Na+通道打开B.适当提高细胞内K+浓度,测得的静息电位可能位于-65~-55mVC.确定条件下的甲刺激可以累加并引起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D.t4~t5时间段,细胞K+通道打开,利用ATP将K+运出细胞复原静息状态【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主要是Na+内流,从而使膜内外的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复原静息电位时,主要是K+外流,从而使膜电位复原为外正内负。【详解】A、t1时刻的甲刺激可以引起Na+通道打开,产生局部电位,但无法产生动作电位,其属于一种阈下的低强度刺激,A错误;B、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对K+通透性较大,K+外流产生静息电位,适当提高细胞内K+浓度会增加K+外流,使测得的静息电位数值变小,确定值变大,B错误;C、由题图可知t1、t2两次强度相同的甲刺激由于相隔时间较长无法累加,t2、t3两次强度相同的甲刺激由于相隔时间较短可以累加并引起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C正确;D、t4~t5时间段内是静息电位复原的过程,此时主要是K+外流,K+外流不消耗ATP,D错误。故选C。11.某生物试验小组探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及在神经元a、b之间传递的状况(说明:L1和L2距离相等,电流计①两微电极的中点为a3,电流计②两微电极分别位于a、b神经元上)。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分别相宜刺激神经元a上的四点,电流计①的指针均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分别相宜刺激神经元a上的四点,电流计②的指针均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相宜刺激a4点时,指针发生其次次偏转的时间为电流计①的晚于电流计②D.a1点受相宜刺激后,兴奋在神经元a与b之间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化【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状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在突触处,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详解】A、若刺激两微电极的中点a3点,兴奋同时到达两电极,电流计①的两个微电极将同步发生兴奋,指针不会发生偏转,A错误;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分别刺激神经元a上的四点,电流计②的指针均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正确;C、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速度快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刺激a4点时,电流计①的指针发生其次次偏转的时间一般要早于电流计②,C错误;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化学信号进行传递,兴奋在突触处的转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错误。故选B。12.如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在突触间隙处的移动均需消耗能量B.兴奋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是电信号变为化学信号的过程C.神经递质的本质都为蛋白质,因此能被灭活神经递质的酶分解D.神经递质小泡起源于溶酶体,能与神经递质受体进行特异性结合【答案】B【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传导借助于突触。【详解】A、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为胞吐,须要消耗能量,在突触间隙处的移动属于扩散,不须要消耗能量,A错误。B、兴奋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是电信号变为化学信号的过程,B正确。C、神经递质的种类很多,一般为小分子,如乙酰胆碱类等,C错误。D、神经递质小泡起源于高尔基体,D错误。故选B。【点睛】在突触处,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经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信号的转变是由电信号转化成化学信号,再由化学信号转化成电信号。13.下图表示痛觉产生过程的示意图,神经元A、B与痛觉传入有关。神经元C能释放神经递质内啡肽,内啡肽与A神经元上的阿片受体结合后,能够抑制A神经元的活动。吗啡是一种阿片类毒品,也是麻醉中常用的镇痛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痛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突触结构确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B.神经元C释放的内啡肽与A神经元上的阿片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沟通的功能C.吗啡镇痛的原理可能是与内啡肽竞争性结合阿片受体,使内啡肽失去作用D.长期运用吗啡易成瘾,缘由是一旦突然停止运用,A神经元递质释放可能增加【答案】C【解析】【分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详解】A、痛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突触结构确定了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A正确;B、神经元C释放的内啡肽与A神经元上的阿片受体结合能够抑制A神经元的活动,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沟通的功能,B正确;C、吗啡镇痛的原理可能是:吗啡与A神经元上的阿片受体结合,从而与内啡肽竞争阿片受体,进而影响A神经元的功能,但内啡肽照旧可以起作用,C错误;D、长期运用吗啡易成瘾,缘由是一旦突然停止运用,A神经元递质释放可能增加,引起痛觉加重,进而成瘾,D正确。故选C。【点睛】14.神经科医生常对患者做如下检查:手持钝物自足底外侧从后向前快速轻划至小趾根部,再转向拇趾侧。成年人的正常表现是足趾向跖面屈曲,称巴宾斯基征阴性。如出现拇趾背屈,其余足趾呈扇形绽开,称巴宾斯基征阳性,是一种病理性反射。婴儿以及成年人在深睡状态下,也都可出现巴宾斯基征阳性。下列有关推理分析错误的是()A.巴宾斯基征阴性有完整反射弧,但巴宾斯基征阳性没有B.巴宾斯基征的初级限制中枢位于脊髓,但受大脑皮层的限制C.正常人巴宾斯基征阴性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整特点D.推想巴宾斯基征阳性成年人患者可能是大脑皮层相关区域有损伤【答案】A【解析】【分析】神经调整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感受刺激,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传出神经(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和效应器(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详解】A、不论是阴性还是阳性,都由完整的反射弧构成,A错误;BC、巴宾斯基征的初级限制中枢在脊髓,但受到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调控,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整特点,BC正确;D、阳性成年人患者可能是大脑区域受损,大脑皮层失去了对脊髓的限制导致的,D正确。故选A。15.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A.颅腔内的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脊髓位于脊柱椎管内,属于外周神经系统B.学习和记忆是只有人脑才有的高级功能C.体内外刺激作用于机体后,产生的兴奋只有传到大脑皮层,机体才能产生感觉D.抽血时,望见针刺而缩手是不须要大脑皮层参加的非条件反射【答案】C【解析】【分析】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整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③脑干:有很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④下丘脑:有体温调整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整中枢,是调整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⑤脊髓:调整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详解】A、颅腔内的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脊髓位于脊柱椎管内,也属于中枢神经系统,A错误;B、学习和记忆是高等动物脑的高级功能,B错误;C、感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所以体内外刺激作用于机体后,产生的兴奋只有传到大脑皮层,机体才能产生感觉,C正确;D、抽血时,望见针刺而缩手是须要大脑皮层参加的条件反射,D错误。故选C。16.同学进行“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试验,部分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加入0.1mol/L的NaOH的试验结果与上图基本相同B.两种生物材料均表现出确定的维持pH稳定的实力C.据结果推想生物体可能通过缓冲物质维持pH的稳定D.机体维持pH的稳定有利于酶正常地发挥催化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代谢会产生很多酸性物质,如碳酸等,人和动物吃的食物消化吸取后经代谢会产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这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内环境,常使pH发生偏移。但一般状况下,机体能通过缓冲物质使pH稳定在确定范围内。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到7.45之间。血浆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碳酸氢根和磷酸氢根等离子有关。【详解】A、加入0.1mol/L的NaOH的试验结果缓冲液、马铃薯匀浆pH略微上升,而自来水pH明显上升,与上图不相同,A错误;B、蛋清稀释液和马铃薯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均表现出确定的维持pH稳定的实力,B正确;C、生物组织样液调整pH变更的趋势与缓冲物质调整结果相像,据此推想生物体可能通过缓冲物质维持pH的稳定,C正确;D、机体维持pH的稳定有利于酶正常地发挥催化作用,因为pH的变更会对酶活性造成影响,D正确。故选A。17.下列有关人脑高级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某人能看懂文字但不能听懂别人的谈话,可能是H区受损所致B.饮酒过量会使人语无伦次,对应受影响的区域是大脑皮层C.大脑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D.脑干中有呼吸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限制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大脑皮层有很多高级中枢,限制着脊髓等内的低级中枢,大脑皮层还有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和人类的语言有关,受损后会出现相应的病症,短期记忆和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联系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详解】A、某人能看懂文字,说明视觉性言语区(V区)正常,但不能听懂别人的谈话,可能是听觉性言语区(H区)受损所致,A正确;B、大脑皮层具有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与人类的语言有关,饮酒过量会使人语无伦次,对应受影响的区域是大脑皮层,B正确;C、大脑皮层中心前回各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如下肢的代表区在大脑皮层中心前回的顶部,C正确;D、脑干中有呼吸中枢,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限制有关,D错误。故选D。18.人用手提着不同质量重物时,上肢肌肉的长度不变,而肌肉的张力不同。科研人员利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探讨电刺激坐骨神经对肌肉张力的影响。已知腓肠肌每个肌细胞至少受1个运动神经末梢的支配,运动神经元兴奋时,其支配的肌细胞确定能兴奋且都达到最大张力。试验结果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刺激强度/V0.170.190.210.230.250.270.29张力/g0.000.402.119.2511.5412.0012.00A.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产生兴奋的神经纤维数目持续增加B.引起每根神经纤维产生兴奋的最低刺激强度是不相同的C.赐予0.27V的刺激强度时,腓肠肌全部肌细胞均已兴奋D.若将该标本放于较高Na+浓度溶液中并赐予0.29V的刺激,则肌肉张力等于12.00g【答案】A【解析】【分析】由题意知:腓肠肌每个肌细胞至少受1个运动神经末梢的支配,运动神经元兴奋时其支配的肌细胞确定能兴奋且都达到最大张力。分析表格:随着电刺激强度增大,张力不断增大,直至不再变更。【详解】A、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发生动作电位的神经纤维数目增加,达到最大张力后,不再变更,A错误;B、由于腓肠肌每个肌细胞受多个运动神经末梢的支配,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张力随着刺激强度不断增大到最大,说明引起每根神经纤维发生动作电位的最低刺激强度是不同的,B正确;C、赐予0.27V刺激强度时,张力已达到最大,故腓肠肌全部肌细胞均已发生动作电位,C正确;D、题干中已说明运动神经元兴奋时支配的肌细胞确定能兴奋且已经达到最大张力,所以变更外界Na+浓度并赐予0.29v的刺激,肌肉张力的大小不变更,D正确。故选A。19.如图表示用电表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差的示意图,图示为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的状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纤维受刺激兴奋时,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B.有效刺激强度越大,电表指针通过0电位时的速度越大C.若该神经纤维膜外溶液中钠离子浓度增大,图示神经纤维受刺激兴奋时电表指针右偏幅度增大D.神经纤维从静息状态受刺激产生兴奋到复原静息状态,电表指针两次通过0电位【答案】B【解析】【分析】图中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其电位为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刺激时,神经纤维膜电位为动作电位,即外负内正,图示测出的电位为动作电位。【详解】A、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A正确;B、动作电位的峰值不随刺激强度而增加,因此,有效刺激增大电表指针通过0电位时的速度不会增大,B错误;C、动作电位的形成主要与Na+内流有关,若该神经纤维膜外溶液中Na+浓度增大,会导致动作电位增大,因此,图示电表指针右偏幅度增大,C正确;D、从静息状态受刺激到形成动作电位,电表指针会通过0电位偏转一次,由动作电位复原到静息电位,电表指针又会通过0电位偏转一次,共2次,D正确。故选B。20.用去脑的牛蛙为材料进行①——⑤步骤的反射试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浸水的小纸片放右后肢趾尖②沾有0.5%HCl的小纸片放右后肢趾尖③沾有0.5%HCl的小纸片放腹部④剥去右后肢趾尖皮肤后,重复步骤②⑤破坏脊髓后,重复步骤②、③A.步骤③可视察到牛蛙发生曲腿反射B.步骤②、③、⑤可验证传入神经是反射弧不行缺少的部分C.步骤①、②可说明反射活动的发生须要有相宜的刺激D.步骤④验证了感受器在反射中的重要性,而步骤①是其比照试验【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试验步骤可知,①不发生反射,②发生曲腿反射,③发生骚扒反射,④不发生放射,⑤不发生放射。【详解】A、步骤③可视察到牛蛙发生骚扒反射,而不发生曲腿反射,A错误;B、步骤⑤破坏脊髓,脊髓属于神经中枢,因此步骤②、③、⑤可验证神经中枢是反射弧不行缺少的部分,B错误;C、以浸水的小纸片作为比照,沾有0.5%HCl的小纸片进行试验,可说明反射活动的发生须要有相宜的刺激,C正确;D、步骤④剥去右后肢趾尖皮肤,皮肤为感受器,其比照组应当运用右后肢趾尖皮肤完整的牛蛙进行,即步骤②是其比照试验,以验证感受器在反射中的重要性,D错误;故选C。【点睛】答题关键在于分析“视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试验的操作目的、现象与结论。二、非选择题(共50分)21.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离不开内环境。图甲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干脆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几种器官,Ⅰ、Ⅱ是有关的生理过程。图乙为人体组织局部示意图,②④所在位置是某些管道的横切面。回答问题:(1)图甲中的D表示______。葡萄糖从体外进入肝脏细胞至少须要通过____层磷脂分子。(2)图甲中的a对应图乙中的________(填序号),与③相比,①含有更多的_________(化学物质)。①中该物质削减会引起组织水肿,缘由是_______________。(3)下表为人体内几种不同体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则该表ABCD中与图乙中⑤和①相对应的字母分别是________。成分(mmol/L)Na+K+Ca+Mg+Cl﹣有机酸蛋白质AB1425.02.51.5103.36.016.0C1474.01.251.0114.07.51.0D101402.510.3525﹣47(4)正常人的血浆pH值是____________,血浆pH值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主要与其中含有很多缓冲对有关,其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______其次还有__________________等。(5)血浆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更范围,说明内环境的稳态是___________。体检时,通过检查血浆的_______________两方面来预示机体是否处于健康状态。正常机体通过_________________调整机制使得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答案】(1)①.肺②.14(2)①.①②.蛋白质③.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3)DB(4)①.②.HCO3-和H2CO3③.HPO42-和H2PO4-(5)①.相对的②.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③.神经-体液-免疫【解析】【分析】依据图甲可知,A是小肠、B是肾脏、C是皮肤、D肺,过程Ⅰ是食物的消化、吸取,过程Ⅱ是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取。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淋巴液。由图乙推断:①是血浆、②是毛细血管壁细胞、③是组织液、④是毛细淋巴管壁细胞、⑤是组织细胞。【小问1详解】图甲中D能够进行气体交换,所以D表示肺。葡萄糖从体外进入肝脏细胞过程为:至少须要经过小肠上皮细胞膜(2层膜)→进出毛细血管壁(4层膜)→肝脏细胞(1层膜),共7层膜,须要穿过14层磷脂分子层。【小问2详解】图甲中a为血浆,对应图乙中①血浆。与③组织液相比①血浆含有更多的蛋白质。若①血浆中蛋白质削减,则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增多,会引起组织水肿。【小问3详解】图乙中⑤是细胞内液、①是血浆,表中D含有的蛋白质最多是细胞内液,于图乙中⑤对应,表中A代表细胞外液,其中B含有蛋白质较多是血浆,与图乙中①对应。【小问4详解】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值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主要与其中含有很多缓冲对有关:如HCO3-和H2CO3,HPO32-和H2PO3-。【小问5详解】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说明内环境的稳态是相对的。因此体检时,通过检查血浆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两方面来预示机体是否处于健康状态。内环境稳态的调整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整网络。22.排尿是高等动物正常的生理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1)成人会有意识的憋尿,而婴儿则会尿床,二者限制排尿的神经中枢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白鼠高位截瘫(脊髓高位损伤)后无法自主排尿,缘由是_________。(3)大白鼠脊髓损伤后无法自主限制排尿,探讨人员用截瘫平面以上健存的神经重新建立人工膀胱反射弧,如图所示,其中S1和S2表示神经纤维连接处。该项探讨有望实现截瘫患者自主性排尿。据图分析,在重建的人工膀胱反射弧中,膀胱属于_____________。依据图中的反射弧,请用数字和箭头的方式描述排尿反射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4)进行试验处理后,某只大白鼠不能正常排尿,可能缘由是S1或S2连接处异样。试验小组在反射弧的b、c处连接灵敏电流计,然后刺激a点,发觉b处的电流表偏转,c处的电流表不偏转。则推想可能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大脑皮层和脊髓②.脊髓(2)限制排尿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脊髓高位损伤后,大脑皮层失去对脊髓中排尿中枢的调控(3)①.感受器和效应器②.1→2→3→4→5→6→1(4)S1连接处正常,S2连接处异样【解析】【分析】1、反射是神经调整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和传出神经及效应器组成。2、当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加,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取作用增加。当机体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削减,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取作用减弱。【小问1详解】神经系统存在分级调整,例如,成人会有意识的憋尿,限制排尿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和脊髓;婴儿则会尿床限制排尿的神经中枢是脊髓。【小问2详解】神经纤维受刺激后,会引起Na+内流,导致膜电位变更,产生兴奋。由于限制排尿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脊髓高位损伤后,大脑皮层失去对脊髓中排尿中枢的调控,因此大白鼠高位截瘫(脊髓高位损伤)后无法自主排尿。【小问3详解】分析如图可知,在重建的人工膀胱反射弧中膀胱属于感受器和效应器,依据上图中的反射弧可推断出排尿反射的过程为“1→2→3→4→5→6→1”。【小问4详解】试验后某只大鼠不能正常排尿,可能缘由是S1或S2连接处异样。试验小组在反射弧的b、c处分别连接灵敏电流计,然后刺激a点,发觉b处的电流表偏转,c处的电流表不偏转,则可推想S1连接处正常,S2连接处异样。23.神经和肌肉之间兴奋的传递是通过神经—肌肉接头实现的,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由接头前膜、接头间隙和接头后膜(肌细胞膜)组成,回答下列问题:(1)兴奋在神经—骨骼肌接头处传递的过程如上图所示:兴奋以_______形式传导至接头前膜→接头前膜电位逆转→_________→突触小泡向接头前膜移动并释放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与接头后膜受体结合→Na+__________(填“内流”或“外流”)→肌肉收缩。(2)当兴奋在迷走神经—心肌接头处传递时,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与接头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K+__________(填“内流”或“外流”),使心肌细胞收缩减弱。(3)轴突末梢膨大并嵌入由骨骼肌或心肌细胞膜形成的凹陷中,骨骼肌或心肌细胞膜进一步形成很多皱褶,推想这种皱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从而有利于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4)下图a部位为神经纤维与肌细胞接头,将2个微电极置于图中b、c两处神经细胞膜外,并与灵敏电流计正负两极相连。刺激e处,肌肉收缩且电流计指针偏转,说明e处位于反射弧的________上,此时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次数和方向状况为_____________。在b、c、d、e、f处施加刺激,能够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的是_______处。【答案】(1)①.电信号(或神经冲动)②.Ca2+内流(引起细胞质Ca2+浓度增高)③.内流(2)外流(3)扩大接头后膜膜面积,增多(钠离子或钾离子)离子通道的数量(或增大接受信号的膜面积,有利于接受神经递质)(4)①.传出神经②.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③.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神经-肌肉接头类似于突触结构,由接头前膜、接头间隙和接头后膜(肌细胞膜)组成。依据题意,当兴奋传导到达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小体膜上的Ca2+通道开放,该过程的信号是电信号,触发囊泡中的乙酰胆碱(ACh)被释放到接头间隙中,该过程为化学信号,故在突触前膜完成的是电信号→化学信号。【小问1详解】由图示可知,兴奋以电信号形式传导至接头前膜→接头前膜电位逆转→Ca2+内流→突触小泡向接头前膜移动并释放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与接头后膜受体结合→Na+内流→肌肉收缩。【小问2详解】当兴奋在迷走神经-心肌接头处传递时,迷走神经末梢释放释放的乙酰胆碱,与接头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K+外流,使心肌细胞收缩减弱。【小问3详解】种皱褶的作用是扩大接头后膜膜面积,增多(钠离子或钾离子)离子通道的数量(或增大接受信号的膜面积,有利于接受神经递质),从而有利于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小问4详解】刺激e处,肌肉收缩且电流计指针偏转,说明兴奋可以从神经纤维传导至肌肉,肌肉属于效应器,则e点位于传出神经上,刺激e点先是c点兴奋,然后是b点兴奋,所以指针发生方向相反的两次偏转。刺激b处,兴奋向左传递通过神经-肌肉接头使肌肉发生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