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专题练习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_第1页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专题练习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_第2页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专题练习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_第3页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专题练习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_第4页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专题练习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一、选择题1.[2023·云南昆明高三模拟]1785年,律师阿戴尔为工厂主阿克莱特辩护时说:“工艺各部门中最有用的发明并不是关在书房里的专务理论的哲学家们的创作,而是通晓使用技术方法的、从实践中得知什么构成其探讨课题的灵巧的工匠的创作,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据此可知当时()A.民众重视发明创造B.创新源于生产实践C.启蒙运动影响有限D.科技是第一生产力2.[2023·广东广州高三模拟预测]1844年,英国女工在棉纺织工厂里占56.25%,在毛纺织工厂里占69.5%,在丝织工厂和纺麻工厂里占70.5%。1851年调查显示,英国约有25000名女子从事家庭教师工作,主要服务于以工厂主、银行家、商人等为核心的中产阶级家庭。这表明,英国()A.女性政治地位提高B.社会转型推动思想解放C.就业结构发生变化D.工业革命推动社会分化3.[2023·北京海淀区高三阶段考]1896年无线电报在意大利问世,使得远在西西里岛的民众一天内就知道意大利国会通过了《新刑法》。1923年收音机在美国问世并迅速普及,美国政府利用无线电广播发布公告,让公众在顷刻之间知晓政府即将改组财政部的信息。1969年互联网的前身阿帕网问世,主要运用于美国国防部的军情传递。这些信息可以用来说明()A.科技成果提高了政府效率B.新通信设备应用领域单一C.政府的社会功能发生变化D.科技进步增强了人类互动4.[2023·山西高三联考]下表是1987年日本、西欧、苏联高科技发展状况比较(各项以美国为100%计算)表。这表明当时在高科技方面()计算机生物工程新材料日本73.76481.8西欧44.455.177.9苏联15.214.646.8A.美国、西欧和日本三足鼎立B.日本居于世界领先地位C.欧共体逐步实现后来居上D.苏联处于相对劣势地位5.[2023·山东泰安高三一模]中国古代的农具改进大都朝着轻便、小型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像西欧近代那样向着机械化、大型化,适合于大农场的方向发展。这主要是由于()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B.农具制造技艺落后C.政府不注重农具改进D.地理形势的局限6.[2023·湖南长沙一中高三统考]为了保障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其最理想的收割时间是麦穗成熟的前一天和当天。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河南、山东草帽辫(原料是麦秆,即小麦生产的手工副产品)产区的农民常常会宁愿少收小麦而提前四五天收割以获得编草帽辫用的优质麦秆。这种现象反映出()A.农民生产观念的改变B.农业现代化趋势明显C.小农经济已经解体D.北方农业日趋衰落7.[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高三三模]牛、山羊、猪和马引入美洲后,为美洲印第安人提供了皮革和羊毛以及新的动物蛋白质来源;马和牛提供了重要的畜力,使人们第一次可以在美洲土地上开垦耕种;有轮子的车辆和更多种类的驮畜也提高了交通运输的可能性。由此可见,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A.导致了美洲人口数量的激增B.是以动物物种交流为主C.影响了美洲地区的社会生活D.导致美洲自然经济解体8.[2023·河南郑州高三开学考试]农牧业的产生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要求更细密的社会分工,这促进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进而出现剩余产品、社会分化和阶级。为了控制生产资料和剩余产品,国家开始产生。这说明()A.人类文明产生具有曲折和长期性B.农牧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C.国家出现是文明产生的唯一标志D.生产力的发展是文明产生的根源9.汉赋中涉及的农具种类很多。贾谊《旱云赋》:“农夫垂拱而无聊兮,释其锄耨而下泪。”杜笃《论都赋》:“田田相如,鐇(铲)镢株林。”各地汉朝冶铁遗址出土了犁、犁铧、铲、臿等多种铁质农具。这说明文学作品()A.如实反映社会生活 B.带有强烈主观色彩C.弥补出土文物不足 D.具有重要史料价值10.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夏日田园杂兴》中写道:“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这句诗反映了()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B.农业灌溉方式的变化C.民营手工业发展艰难D.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11.19世纪的英国工厂规定: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不能少于十二小时,职工在机器运转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这表明()A.工人权利缺乏保障 B.使用童工现象普遍C.工厂制度效率低下 D.工人工资明显减少1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研制出原子弹并用于实战;1946年问世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设计之初是为满足弹道计算的需求的;导弹的前身是德国人研制的远程液体燃料火箭,目的是用于空袭英国。以上史实主要说明()A.现代科技进步的“双刃剑”作用明显B.战争加速了新科技成果的发明C.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D.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二、非选择题13.[2023·四川绵阳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咖啡原产于非洲,6世纪传入阿拉伯半岛,15世纪后传播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酒”。17世纪中叶,荷兰人将咖啡移植到锡兰岛(今斯里兰卡岛),后传到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18世纪初,咖啡传入拉丁美洲,这里成了日后世界咖啡的主产区。17世纪初,威尼斯商人开设了欧洲第一家咖啡馆。17世纪中后期,咖啡馆在英国扎下了根,在当时伦敦任何一家宾客盈门的咖啡馆里,常见的场景是:各色人等汇集于此,抽烟、读报,谈论商业和贸易,传播小道消息,争论国家大事,评判王室显贵的品行举止。17世纪末18世纪初,咖啡馆在欧洲各个城市纷纷出现,并推广到北美的波士顿、纽约、费城等城市。从此,欧洲和北美的社会生活中有了喝咖啡的习惯。人们在咖啡馆休闲聊天,咖啡馆成了社交的重要场所。19世纪四十年代前后,满足贫穷工人需要的咖啡摊应运而生。——摘自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和[英]马克曼·艾利斯《咖啡馆的文化史》等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评价该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相应的结论。(要求:简要概括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评价准确全面,得出的结论符合历史发展趋势)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一、选择题1.[2023·云南昆明高三模拟]1785年,律师阿戴尔为工厂主阿克莱特辩护时说:“工艺各部门中最有用的发明并不是关在书房里的专务理论的哲学家们的创作,而是通晓使用技术方法的、从实践中得知什么构成其探讨课题的灵巧的工匠的创作,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据此可知当时()A.民众重视发明创造B.创新源于生产实践C.启蒙运动影响有限D.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解析:据材料“工艺各部门中最有用的发明并不是关在书房里的专务理论的哲学家们的创作,而是通晓使用技术方法的、从实践中得知……”,可知工艺各部门中最有用的发明是工匠的创作,说明当时的创新来源于生产实践,B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民众对发明的重视度,并且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民众对发明创造的态度,排除A项;启蒙运动强调自由、平等、反对君主专制等,材料涉及的是发明来源于实践,与启蒙运动无关,排除C项;材料内容强调的是这时期科学技术创新的来源,没有强调科技对生产力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2.[2023·广东广州高三模拟预测]1844年,英国女工在棉纺织工厂里占56.25%,在毛纺织工厂里占69.5%,在丝织工厂和纺麻工厂里占70.5%。1851年调查显示,英国约有25000名女子从事家庭教师工作,主要服务于以工厂主、银行家、商人等为核心的中产阶级家庭。这表明,英国()A.女性政治地位提高B.社会转型推动思想解放C.就业结构发生变化D.工业革命推动社会分化解析:据材料“1844年,英国女工在棉纺织工厂里占56.25%……主要服务于以工厂主、银行家、商人等为核心的中产阶级家庭”,可知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女性在社会就业中的比例逐渐增长,且就业由工厂逐渐向教师等职业转变,说明就业结构发生变化,C项正确;仅从女性就业,无法得出政治地位提高,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社会转型对女性就业的影响,并不是思想解放,排除B项;工业革命推动了女性就业,但无法得出社会分化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3.[2023·北京海淀区高三阶段考]1896年无线电报在意大利问世,使得远在西西里岛的民众一天内就知道意大利国会通过了《新刑法》。1923年收音机在美国问世并迅速普及,美国政府利用无线电广播发布公告,让公众在顷刻之间知晓政府即将改组财政部的信息。1969年互联网的前身阿帕网问世,主要运用于美国国防部的军情传递。这些信息可以用来说明()A.科技成果提高了政府效率B.新通信设备应用领域单一C.政府的社会功能发生变化D.科技进步增强了人类互动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20世纪(意大利、美国)。据材料“使得远在西西里岛的民众一天内就知道意大利国会通过了《新刑法》”“让公众在顷刻之间知晓政府即将改组财政部的信息。1969年互联网的前身阿帕网问世,主要运用于美国国防部的军情传递”可知,科技成果提高了政府效率,A项正确;新通信设备应用领域广泛,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政府效率提高,没有涉及政府的社会功能变化,排除C项;材料中政府的效率提高与人类互动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4.[2023·山西高三联考]下表是1987年日本、西欧、苏联高科技发展状况比较(各项以美国为100%计算)表。这表明当时在高科技方面()计算机生物工程新材料日本73.76481.8西欧44.455.177.9苏联15.214.646.8A.美国、西欧和日本三足鼎立B.日本居于世界领先地位C.欧共体逐步实现后来居上D.苏联处于相对劣势地位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7年(日本、西欧、苏联、美国)。根据材料可知,1987年高科技发展状况中,苏联计算机、生物工程和新材料依次相当于美国的15.2%、14.6%、46.8%,并且明显低于日本和西欧,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D项正确;当时高科技的竞争并非三足鼎立状态,排除A项;材料中的各项以美国为100%计算,日本均低于美国,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发展过程,且无欧共体“后来居上”的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5.[2023·山东泰安高三一模]中国古代的农具改进大都朝着轻便、小型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像西欧近代那样向着机械化、大型化,适合于大农场的方向发展。这主要是由于()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B.农具制造技艺落后C.政府不注重农具改进D.地理形势的局限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古代农业模式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实行精耕细作,没有出现大规模农场,所以农具改进大都朝着轻便、小型的方向发展,A项正确;中国古代的农具发展方向主要和古代农业的模式有关,并不是制造技艺落后和政府不重视农具改进,更不是因为地理形势的局限,排除B、C、D项。故选A项。6.[2023·湖南长沙一中高三统考]为了保障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其最理想的收割时间是麦穗成熟的前一天和当天。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河南、山东草帽辫(原料是麦秆,即小麦生产的手工副产品)产区的农民常常会宁愿少收小麦而提前四五天收割以获得编草帽辫用的优质麦秆。这种现象反映出()A.农民生产观念的改变B.农业现代化趋势明显C.小农经济已经解体D.北方农业日趋衰落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河南、山东)。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河南、山东等地以麦秆为原料的草帽辫收益要超过小麦,这使得当地农民不再追求小麦产量而是追求麦秆的附加值,反映出农民生产观念的改变,A项正确;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来装备农业,用现代经济科学来管理农业,这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小农经济尚未解体,排除C项;材料只提及河南、山东的小麦种植情况,不能代表整个北方农业状况,排除D项。故选A项。7.[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高三三模]牛、山羊、猪和马引入美洲后,为美洲印第安人提供了皮革和羊毛以及新的动物蛋白质来源;马和牛提供了重要的畜力,使人们第一次可以在美洲土地上开垦耕种;有轮子的车辆和更多种类的驮畜也提高了交通运输的可能性。由此可见,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A.导致了美洲人口数量的激增B.是以动物物种交流为主C.影响了美洲地区的社会生活D.导致美洲自然经济解体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根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旧大陆的物种传入美洲后,促进了美洲物质生活的丰富、农业和交通的进步,影响了美洲地区的社会生活,C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美洲本土人口锐减,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涉及动植物多个方面,并不是以动物物种交流为主,排除B项;材料强调物种交流对美洲生产生活的影响,无法说明导致美洲自然经济解体,排除D项。故选C项。8.[2023·河南郑州高三开学考试]农牧业的产生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要求更细密的社会分工,这促进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进而出现剩余产品、社会分化和阶级。为了控制生产资料和剩余产品,国家开始产生。这说明()A.人类文明产生具有曲折和长期性B.农牧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C.国家出现是文明产生的唯一标志D.生产力的发展是文明产生的根源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材料主要反映了在农牧业发展的基础上,社会进一步分工,生产力得到发展,最终国家产生,可见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文明的产生,D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人类文明产生具有“曲折性和长期性”,排除A项;材料主要说明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国家产生,材料没有涉及将农牧业与其他产业部门进行比较,无法得出农牧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包含阶级出现、形成国家以及有成型文字,C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9.汉赋中涉及的农具种类很多。贾谊《旱云赋》:“农夫垂拱而无聊兮,释其锄耨而下泪。”杜笃《论都赋》:“田田相如,鐇(铲)镢株林。”各地汉朝冶铁遗址出土了犁、犁铧、铲、臿等多种铁质农具。这说明文学作品()A.如实反映社会生活 B.带有强烈主观色彩C.弥补出土文物不足 D.具有重要史料价值解析:汉赋中描写的农具种类很多。根据题干材料“各地汉朝冶铁遗址出土了犁、犁铧、铲、臿等多种铁质农具”,可知汉赋中的描写与考古出土文物相对应,说明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故选D项;汉赋作为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虚构成分,排除A项;汉赋中的描写与考古出土文物相对应,可知并非带有强烈主观色彩,排除B项;文学记载和考古实物相互印证,并非弥补出土文物不足,排除C项。10.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夏日田园杂兴》中写道:“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这句诗反映了()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B.农业灌溉方式的变化C.民营手工业发展艰难D.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昼出耘田夜绩麻”,可知描述的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故选A项。11.19世纪的英国工厂规定: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不能少于十二小时,职工在机器运转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这表明()A.工人权利缺乏保障 B.使用童工现象普遍C.工厂制度效率低下 D.工人工资明显减少解析:根据题干材料“19世纪的英国工厂规定: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不能少于十二小时,职工在机器运转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可知工人的权利受到侵害,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虽涉及使用童工的现象,但无法判断出使用童工的现象是否普遍,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手工工场相比,工厂制度的实行有利于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中并没有提及工人工资状况,故D项错误。1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研制出原子弹并用于实战;1946年问世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设计之初是为满足弹道计算的需求的;导弹的前身是德国人研制的远程液体燃料火箭,目的是用于空袭英国。以上史实主要说明()A.现代科技进步的“双刃剑”作用明显B.战争加速了新科技成果的发明C.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D.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解析:题干材料并没有体现“双刃剑”的内涵,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中列举的事例都体现了新科技成果出现的最初目的是用于战争,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战争胜负”的信息,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战争对科技发展的影响,而非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23·四川绵阳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咖啡原产于非洲,6世纪传入阿拉伯半岛,15世纪后传播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