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单选题1.唐人杜佑指出,安史之乱以来“征敛多名,且无恒数,贪史横恣,因缘为奸”,他认为“建中新令,并入两税,恒额既立,加益莫由”。这说明A.两税法加剧了贪吏的横恣 B.两税法导致了安史之乱C.杜佑肯定了两税法的作用 D.两税法加强了皇帝权力2.东汉后期,同一年被察举为官的人会形成“同岁”的私人关系。这种关系超越地域、血缘,形成官场内部独特的亲密关系,官员相互选拔“同岁”的亲属为官,聚成群体。这反映了,当时(
)A.选官制度不断发展成熟 B.血缘对政治的影响下降C.世家大族的影响力扩大 D.中央权力不断受到削弱3.中国是较早进入文明社会的文明古国,古代政治制度也较早地走向完备和成熟,给予后世很多政治智慧。如表所列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②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③朝廷疑议及百司表疏,皆密令万顷等参决,以分宰相之权。时人谓之“北门学士”。④以省官互迁的方式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④②①③4.唐朝明确地将国家政务划分为大事和小事,小事由门下省审核决定,递交皇帝“划可”,大事则奏请皇帝批准。这反映了当时A.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B.实行分层决策机制C.门下省权力不断扩大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5.“朝为田中郎,暮登天子堂”,极大增加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一定程度体现了社会的公正性。这种比喻形象的选官制度指的是A.以世袭的方式实现权力的交接 B.以军功的获得成为授爵的依据C.以九品官人法为基础选拔官吏 D.以严格的科举考试作为选官方式6.北魏大臣李安世上奏《均田疏》中说:丈量土地,将城邑附近的肥沃土地与乡村的荒地重新划分,使土地不荒废,人群中没有无业的流民。后均田令在此基础上实施,据此可知均田制A.重新建立封建土地依附关系B.促使流民问题得以解决C.重新优化配置土地和人口D.解决了土地兼并的现象7.大雁塔既是唐代著名佛教建筑,又因为科举进士及第者将被题名于此而著称。“雁塔题名”这一现象表明A.唐朝政府重视佛教发展 B.三教合流推动了科举制发展C.科举制助长了攀比之风 D.科举制助推了崇文社会风尚8.根据所学知识,如图所示表格空白处最合适内容当是A.禅让制B.分封制C.科举制D.郡县制9.在唐代,凡遇军国大事,照例先由中书舍人(中书省属官)各拟意见,再由中书令或中书侍郎选定一稿,送经皇帝画敕后,再须送门下省,由给事中(门下省属官)复审;若门下省不同意,还得退回重拟。因此敕书必得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才算合法。这一规定的重要意义在于A.一职多官,使其互相牵制 B.增设机构,分散相权C.分工明确,减少决策失误 D.精简机构,高度集权10.唐代门下省主掌出纳帝命,审议、驳正中书省之奏议表章。凡中书省草拟的诏令要先送门下省审议,门下省如果认为不妥,可退还中书省重拟,当时称作“封还”或“涂归”。此外,尚书省等各官署送呈的奏章,也由门下省先行审议驳正,门下省将审核意见提供给皇帝参考。由此可见唐代门下省A.在中央处于枢纽地位 B.具有监察职能C.是中央的执行机构 D.制约了皇权11.唐太宗时期往往给一些品级较低的官员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让他们参加政事堂会议,执行相职。后来,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这说明唐代A.官员众多效率低下 B.皇权进一步加强C.监察体系日益完备 D.三省制名存实亡12.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与选官制度“汉代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对应正确的是A.品行、学识—考试成绩—门第声望B.品行、学识—门第声望—考试成绩C.考试成绩—品行、学识—门第声望D.门第声望—品行、学识—考试成绩13.两汉地方以“二千石”官(郡太守级)为重,其在荐举“贤士”时,首先要服从“贵戚书命”,然后再选一位社会上知名人士,“以报国家”。这反映了两汉时期(
)A.地方豪强的崛起 B.选官方式的弊端C.王国势力的膨胀 D.外戚干政的恶果14.唐玄宗天宝年间,由于高门士族长期以来对官学的垄断,加之通过“权贵请托”等制度外因素得到科举及第,高门士族子弟在科举录取上形成垄断性态势。这说明科举制度A.没能打击士族门阀的权力垄断B.保障了封建官僚队伍素质较高C.影响了选官程序的公平与公正D.需要配套的制度建设保障执行15.有学者认为,7世纪以来,中国政制的演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士人不断地进入政府,二是文化深深地融入政治。两者共存于国家权力之中,使国家权力逐渐成为一种与文化合一的权力。这一演进主要是基于(
)A.君士共治天下局面的形成 B.科举制度的创立和不断发展C.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D.重文轻武治国思想得以落实16.下图为1968年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108号墓的“郧县贺思敬庸调布”,现收藏于新疆博物馆。其上有墨书“西浦里郧县光同乡贺思敏庸调布一端”“开元九年八月日”,并铃朱色官印。此文物可用来说明当时A.西域地区严格执行租庸调制 B.棉纺织业不断得到改进C.宗族内部救助活动逐渐兴起 D.政府对该区域实行管理17.汉朝时,国家建立了以察举为主的选官制度,由郡国向朝廷推荐人才。曹魏时,朝廷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并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这表明曹魏时期A.选官制度更加公平 B.专制统治的基础得以扩大C.中央集权有所加强 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18.东汉在察举之后,规定对于人才的选拔,要先经过考试,而后量才录用。一般是将考试的内容,书之于简策,令被举之士“成以书对”,皇帝亲览其策,策试高第而举任要职。这一举措A.取消了地方官对选官的参与权 B.使得察举的对象发生转向C.造成了世家大族对官位的垄断 D.为科举制提供了历史借鉴19.8世纪上半叶,唐朝出现“丁口转死,非旧名矣;田亩移换,非旧额矣;贫富升降,非旧第矣”的现象。这表明此时(
)A.农民暴动规模有所扩大 B.土地兼并趋势得到遏制C.均田制已失去实施条件 D.战乱导致人口急速下降20.唐初,尚书省“事无不总”,其事权与地位相当重要,(尚书省)都堂、六部、二十四司机构分工合理,编制完备,齐整划一,上下级的统属关系相当明确,三个层级间的管理幅度也较适中,形成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形结构。这一结构A.使皇帝权力受到制约 B.有助于中央行政效率的提高C.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 D.使中枢决策过程发生质变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初诏举贤良、方正,州郡察孝廉、秀才,斯亦贡士之方也。中兴之后,复增淳朴、有道、贤能、直言、独行、高节、质直、清白、淳厚之属,荣路既广,触望(绝望、不满意)难裁。自是窃名伪服,浸(逐渐)以流竞(流于形式),权门贵仕,请谒繁兴。东汉顺帝阳嘉年间,尚书令左雄上书称,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后汉书·左黄周传论》材料二西晋时期是门阀势力高度发展和极度膨胀的时期,也是曹魏以来的九品中正制日益被高门世族控制和垄断的时期。当九品中正制最终蜕变为世家大族的政治工具之后,它不可避免地抛弃了先前注重德行、才能的好传统,沾染上选举注重家世、阀阅的门阀色彩。随着中正权力日益膨胀,中央集权统治势必遭到严重削弱。——摘编自张旭华《试论西晋九品中正制的弊病及其作用》材料三唐代科举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允许自由报考,当时的取士原则兼顾着士子的平日才学和科场表现,若仅就规则而言,尚不周严。为杜绝舞弊,自宋真宗朝始,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誊录”,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也实行初考、复考、详定三级评定制度。在宋代,科举入仕者逐渐增多,成为文职官僚队伍中的核心力量。赵宋统治者鼓励敞开言路,士大夫们在处理各类国家事务之际亦敢于负责而直抒已见。——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东汉察举制出现的问题,并指出尚书令左雄上书的目的。(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选拔标准,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九品中正制。(3)根据材料三,归纳唐宋时期科举制的发展趋势,并分析科举制的进步性。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摘自《通典》材料三
随着门阀士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废除。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设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荐,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汉、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和主要标准。(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朝创立新的选官制度的原因和主要标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影响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秦朝采用户籍制度。在秦国及秦王朝时期,并不是所有民户都允许单独立户,允许立户的要求;第一,必须不是商人、开客店者及赘婿、后父。第二,主籍的对象必须是土地的拥有者或是官府授田的对象。秦时除有一般的民户户籍外,还有其他不同类别的特殊户籍,民户户籍有两种:“故秦人”和外来人。除此之外,还有官吏的“宦籍”,官吏子弟的“弟子籍”,有爵者的“爵籍”,属于王族的“宗室籍”,属于贾人的“市籍”及其他贱口的户籍等。见列入“弟子籍”者,既有被任用为官的权利,又有某种免役的特权。——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
由于土地兼并逐步发展、失去土地而逃亡的农民很多,农民逃亡,政府往往责成邻保代纳租庸调,结果追使更多的农民逃亡,租庸调制的维持已经十分困难,……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规定户不分主客、不分民商,按现居户著一律纳税;租庸调和一切杂徭、杂税全部废除,依田亩和资产多家确定税额,分夏秋两次征收。——摘编自黄永年《唐史十二讲》(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户籍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实施的背景和意义。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C2.C3.A4.B5.D6.C7.D8.C9.C10.A11.B12.B13.B14.D15.B16.D17.C18.D19.C20.B21.(1)问题:参与察举的人员急剧增加;举荐者选官不实、弄虚作假。目的:保证选拔人才的公正公平。(2)标准:门第、家世。评价:削弱了中央集权;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3)趋势:开放性、严密化。进步性:扩大了官吏来源;相对来说更加公平公正;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官员素质。22.(1)汉代,选官制度:察举制;标准:德行(孝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爱心义工成立方案
- 爱书活动课程设计
- 滨州小区防水卷材施工方案
- 环氧丙烷相关行业投资规划报告
- 泵站与管道课程设计
- 波形护栏立柱厂家施工方案
- 毕节市电商研究报告
- 毕业礼物课程设计
- 毕业动画课题研究报告
- 比亚迪包装策略研究报告
- GB/T 5095.7-1997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7部分:机械操作试验和密封性试验
- GB/T 37439-2019高速铁路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
- GB/T 28035-2011软件系统验收规范
- GB/T 18723-2002印刷技术用黏性仪测定浆状油墨和连接料的黏性
- CAK6136V车床面板操作
- 矿井提升机技术参数介绍及设备选型过程
- 《经济学基础》试题库(附答案)
- 学前教育论文范文8000字(通用九篇)
- 小学数学北师大五年级上册数学好玩 图形中的规律-
- 《富饶的西沙群岛》说课稿(优秀3篇)
- 墓碑碑文范文(通用十四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