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1页
浙江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2页
浙江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3页
浙江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4页
浙江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学类文本阅读浙江省衢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名人传【2】(日本)中岛敦赵国的首都邯郸,住着一个名叫纪昌的人,立志要成为天下第一的神箭手。他听说飞卫能百步穿杨,百发百中。于是寻访飞卫,拜在他的门下。飞卫对弟子说,要学射就得先学会“不瞬”——不眨巴眼睛。纪昌谨遵师命,两年下来练就了锋利的锥子刺到眼皮都不眨眼的功夫。飞卫得知后说:光是练成“不瞬”还不足以学射。下一步要学的是“视”——看东西的本领。“等你练成了见微如著,再来告诉我吧。”三年过去,他发现虱子已经有一匹马那么大,于是赶紧跑到老师那里去汇报成绩。飞卫高兴不已,毫无保留地将射箭的秘诀传授给了纪昌。纪昌正式学射后,进步神速,令人惊叹。一个月后,他试射连珠箭一百支,“矢矢相属,发发相及”。再也不能从老师那里学到什么东西的纪昌,心里突然冒出一个不良之念——要想成为天下第一的神箭手,就非得除掉老师不可。一天,他在郊外与迎面走来的飞卫不期而遇。刹那间,他便拿定主意,张弓搭箭瞄准飞卫。察觉到一股杀气扑面而来的飞卫,立刻张弓搭箭以应对。飞卫的箭已射完,纪昌手中却还有一支。纪昌恶狠狠地将箭射出,飞卫匆忙间折下路旁的一根荆条,将射来的箭“啪”地一下打落在地。此时纪昌心里却忽然生起一股出于道义的惭愧。而飞卫由于已经转危为安,且对自己的功夫十分满意,也完全忘记对敌人的仇恨。他们奔向对方,在旷野中紧紧相拥,流下了充满师徒情谊的泪水。(这样的事情自然不符合今天的道义观。但当时是个什么样的时代啊。齐桓公想尝尝从未尝过的美味,他的厨师易牙就会将儿子蒸熟了给他吃。在那样的时代,纪昌与飞卫忽而你死我活,忽而师徒情深,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飞卫告知纪昌,自己的本事已经倾囊相授了。“你若想进一步穷尽‘射之道’的奥秘,就得往西而去寻找一位名叫甘蝇的师傅。”纪昌立刻动身西去,然而在山顶上迎接他的却是一个目光温柔、老态龙钟的老头,估计年龄已经超过一百岁了吧。一把白胡子长得吓人,加上他弯腰曲背的,走路时胡子都拖到了地上。纪昌心急火燎地说明了来意,然后立刻解下弓箭。这时空中恰巧飞来一群大雁。弓弦响处,五只大雁被一箭贯穿。“还不错嘛。”老头笑眯眯地说道,“然而;此乃‘射之射’也。想来好汉你尚不知‘不射之射’吧。”老头将他带到了二百步开外的悬崖绝壁上,然后若无其事地走上一块有一半突出于山崖、悬在半空的大石头。他回头说道:“怎么样?到这块石头上来,再次施展一下你的那手功夫吧。”事到如今,纪昌自然也不能畏缩不前。当他踩上那块石头时,悬崖边有一块小石头滚了下去。他将目光追随石块而去,竟不由自主地两腿一软,俯身趴在石上,双脚打战,遍体流汗,再也站不起来了。老头笑着将他接下来,然后自己站上去,说道:“好吧。我就让你看看什么才是‘射’吧。”心有余悸的纪昌感到奇怪,赶紧问道:“可是,您的弓呢?弓在哪儿?”原来老头两手空空,手中既无弓也无箭。“弓?”老头笑道,“要弓的话,那不还是‘射之射’吗?‘不射之射’是既不要乌漆之弓,也不要肃慎之箭的。”此刻空中高高地盘旋着一只鹰。甘蝇抬头望了一眼,便将无形之箭搭在了看不见的弓上,“弓”开如满月,“嗖”的一声,射出了一“箭”。那鹰连翅膀都没拍打一下,就如同石头似的笔直地跌落下来。纪昌战栗不已。他觉得今天才终于得窥“射”之真谛了。从那时起,纪昌在老头的身边一共待了九年。待他下山时,人们惊异地发现他的相貌发生了变化。以前那股子绝不肯服输的强悍劲儿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呆若木鸡的神情。飞卫看到他不由得大声感叹:“这才是天下第一高手啊。我辈岂能望其项背?”名都邯郸沸腾了。人们迎回了天下第一高手,全都期望他在众人面前一展身手。然而纪昌却一点也没有满足大家要求的意思,他甚至连弓都不碰了。有人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懒洋洋地微笑着答道:“至为无为,至言去言,至射不射。”“原来如此!”脑袋瓜极其灵光的邯郸士人马上听懂并认同了此话的精神。纪昌越是不碰一下弓箭,他们就越起劲地传扬他的箭法天下无敌。各种稀奇百怪的说法不胫而走。例如:每到夜里三更过后,纪昌家的屋顶上就会响起莫名其妙的弓弦声。据说那是附在纪昌身上的射道之神,在他睡着时脱离了他的肉体,为他驱赶妖魔,彻夜守护着他。就在这云山雾罩似的一片盛名之中,天下第一射箭高手渐渐老去了。他的内心早已没了“射”之念,似乎已经进入枯淡虚静的境界。如同木偶一般的脸上愈发没有表情,还几乎不开口说话。所谓“不知人我之别,不知是非之分。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正是他晚年的写照。纪昌平静地离开了人世,如同一缕轻烟寂然散去。四十年间他绝口不提“射”字,也不再操弓射箭。当然,作为寓言的作者,我是非常想描写一番老名士最后的惊世之举,并以此来挑明他之所以能成为真名士的缘由。但我总不能去篡改古书上的记载吧。因为,在他的晚年,只是一味地“无为自化”而已,除了下面的一则奇闻之外,就再也没有什么流传下来。一天,年老的纪昌应邀去朋友家做客。在那里,他看到了一个器具。他觉得挺眼熟,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这是什么,便询问主人。主人以为他在开玩笑。没想到老纪昌又认真地问了一遍。可对方仍摸不透客人的心思。直到纪昌再次重复这一问题时,主人才面呈惊愕之色。他直勾勾地紧盯着客人的眼睛,等他确信对方不在开玩笑,才突然显得十分惊恐狼狈,结结巴巴地高声惊呼道:“啊,夫子,——古今无双的第一神射手,您竟然连弓都不认识了吗?弓啊。您竟然连弓的名称、弓的用途都忘记了!”据说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内,赵都邯郸的画家都藏起了画笔,乐师都扯断了琴弦,就连工匠都不好意思使用圆规和矩尺了。(徐建雄译,有删改)[注]本篇取材于《列子·汤问》篇中“纪昌学射”一节,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此处的“名人”是“顶尖高手”的意思。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纪昌花了五年时间进行针对眼睛的基础训练,正式开始学射后进步神速,可见扎实的基础对提升功力有重要作用。B.甘蝇白髯及地,估计年龄超过一百岁,能在悬崖上用无形之弓射落飞鸟,透露出他是一个近乎仙人、超脱凡俗的人。C.脑袋瓜极其灵光的邯郸士人领会了“至为无为,至言去言,至射不射”的深奥精神,并编造离奇的说法以表达对纪昌的崇拜。D.无论是能够一箭贯穿五只大雁的纪昌,还是能百步穿杨的飞卫,抑或深谙“不射之射”之技艺的甘蝇,都是作者笔下的“名人”。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品在开头就点出了纪昌想要成为天下第一射手的愿望,这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后文纪昌与飞卫的决斗情节具有合理性。B.作者善于运用神态描写塑造形象,如“呆若木鸡的神情”“如同木偶一般的脸上愈发没有表情”生动形象又耐人寻味。C.文章没有交代纪昌在甘蝇身边的九年时间里是如何学习“不射之射”的,这一巧妙的留白给了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D.小说通篇采用第三人称,按照时间顺序,展现了纪昌从立志成名到衰老离世的人生过程,脉络清晰,叙述语言自然平实。8.小说以战国时期为时代背景,以赵国邯郸为故事发生地,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9.在纪昌的成名之路上,随着他对待弓箭的态度发生变化,纪昌的人生境界也发生了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甲)①三三如一般小孩,换几回新衣,过几回节,看几回狮子龙灯,就长大了。照规矩十五岁的三三,要招郎上门,也应当是时候了。但妈妈有了一点私心,不大相信媒人的话语,所以这碾坊还是只有母女二人。这个夏天,母女两人一吃了晚饭,不到日黄昏,总常常过堡子里一个姓宋的熟人家去,陪一个行将远嫁的姑娘谈天,听一个从小寨来的人唱歌。有一天,照例又进堡子里去,却因谈到绣花,要三三回碾坊来取样子,三三就一个人赶忙跑回碾坊来。快到屋边时,黄昏里望到溪边有两个人影子,有一个人到树下,拿着一根竿子,好像要下钩的神气。三三心想,这一定是来偷鱼的,照规矩喊着:“不许钓鱼,这鱼是有主人的!”②就听到一个人说:“谁说溪里的鱼也有主人?难道溪里活水也可养鱼吗?”另一人又说:“这是碾坊里小姑娘说着玩的。”先说话的一个人就笑了。旋即又听到第二个人说:“三三,三三,你来,你鱼都被人捉完了!”三三听到人家取笑她,声音好像是熟人,心里十分不平。走过去时,才知道那第二回说话的人是堡子里一个管事先生,另外是一个从不见面的年青男人。那男人手里拿的原来只是一个拐杖,不是甚么钓竿。那管事先生认得三三,三三也认识他,所以当三三走近身时,就取笑说:“三三,怎么鱼是你家养的?你家养了多少鱼呀?”三三见是堡子里管事先生,甚么话也不说了,只低下头笑。头虽低低的,却望到那个好像从城里来的人白裤白鞋,且听到那个男子说:“这女孩倒很聪明,很美。”管事的又说:“这是我堡子里美人。”两人这样说着,那男子就笑了。到这时,她猜测男子是对她望着发笑!三三心想:“你笑我干吗?”又想:“你城里人只怕狗,见了狗也害怕,还笑人,真亏你不羞。”她好像这句话已说出了口,为那人听到了,故打量趁此跑去。管事先生知道她要害羞跑了,便说:“三三,你别走,我们是来看你碾坊的。你娘呢?”“娘不在碾坊。”“到堡子里听小寨人唱歌去了,是不是?”“是的。”“你怎么不欢喜听那个?”“你怎么知道我不欢喜?”管事先生笑着说:“因为看你一个人回来,还以为你是听厌了那歌,担心这潭里鱼被人偷尽,所以赶回来看看,好小气!”三三同管事先生说着,慢慢地把头抬起,望到那生人的脸目了,白白的脸好像在甚么地方看见过,就估计:莫非这人是唱戏的小生,忘了擦去脸上的粉,所以那么白?……那男子见三三已不再怕人,就问:“这是你的家里吗?”三三说:“怎么不是我家里?”因为这答话很有趣味,那男子就说:“你住在这个山沟边,不怕大水把你冲去吗?”③三三抿着小小的美丽嘴唇,狠狠地望了这陌生男子一眼,心里想:“狗来了,你这人吓倒落到水里,水就会冲去你。”想着当真冲去的情形,一定很是好笑,就不理会这两个人,笑着跑去了。取了花样子回向堡子走去的三三,在潭边再上游一点,望到那两个白色影子还在前面,故意跟到这两个人身后,慢慢地走着。听到两个人说到城里甚么人甚么事情,又听到说学务局要办学校,因为这两人全都不知道有人在后面,所以自己觉得很有趣味。到后又听管事先生提起碾坊,提起妈妈怎么好,更极高兴。再到后,就听到那城里男人说:“女孩子倒真俏皮,照你们乡下习惯,应当快放人了。”那管事的先生笑着说:“少爷欢喜,要总爷做红叶①,可以去说亲。”三三停顿了一下,把两个指头紧紧地塞了耳朵。但仍然听到那两人的笑声。她想知道那个由城里来好像唱小生的人还说些甚么,所以不久就仍然跟上前去。那小生说些甚么,可听不明白,就只听那个管事先生一人说话:“做了碾坊主人,别的不说,成天可有新鲜鸡蛋吃,也是很值得的!”话一说完,两人又笑了。三三这次可再不能跟上去了,就坐在溪边的石头上,脸上发着烧,十分生气。心里想:“你要我嫁你,我偏不嫁你!我家里的鸡就是成天下二十个蛋,我也不会给你一个吃。”坐了一会,凉凉的风吹脸上,水声淙淙使她记忆起先一时估计中那男子为狗吓倒跌在溪里的情形,可又快乐了,就望到溪里水深处,自言自语说:“你怎么这样不中用!管事的救你,你可以喊他救你!”(节选自沈从文《三三》,有删改)[注]①红叶,方言,指媒人。(乙)两个水手还正在谈话,潭中那只白鸭却慢慢地向翠翠所在的码头边游来,翠翠想:“再过来些我就捉住你!”于是静静地等着,但那鸭子将近岸边三丈远近时,却有个人笑着,喊那船上水手。原来水中还有个人,那人已把鸭子捉到手,却慢慢地踹水游近岸边的。船上人听到水面的喊声,在隐约里也喊道:“二老,二老,你真能干,你今天得了五只吧?”那水上人说:“这家伙狡猾得很,现在可归我了。”手脚并用地拍着水傍了码头。湿淋淋地爬上岸时,翠翠身旁的黄狗,仿佛警告水中人似的,汪汪地叫了几声,那人才注意到翠翠。码头上已无别的人,那人问:“是谁人?”“我是翠翠!”“翠翠又是谁?”“是碧溪蛆撑渡船的孙女。”“这里又没有人过渡,你在这儿做什么?”“我等我爷爷。我等他来好回家去。”“等他来他可不会来。你爷爷一定到城里军营里喝了酒,醉倒后被人抬回去了!”“他不会,他答应来找我,就一定会来的。”“这里等也不成,到我家里去,到那边点了灯的楼上去,等爷爷来找你好不好?”翠翠误会了那个人的好意,她以为就是要她上有女人唱歌的楼上去,本来从不骂人,这时正因为等候祖父太久了,心中焦急得很,听人要她上去,以为欺侮了她,就轻轻地说:“你个悖时砍脑壳的!”话虽轻轻的,那男的却听得出,且从声音上听得出翠翠年纪,便带笑说:“怎么,你那么小小的还会骂人!你不愿意上去,要呆在这儿,回头水里大鱼来咬了你,可不要叫喊救命!”④翠翠说:“鱼咬了我,也不关你的事。”那黄狗好像明白翠翠被人欺侮了,又汪汪地吠起来。那男子把手中白鸭举起,向黄狗吓了一下,便走上河街去了。黄狗为了自己被欺侮还想追过去,翠翠便喊:“狗,狗,你叫人也看人叫!”翠翠意思仿佛只在告给狗“那轻薄男子还不值得叫”,但男子听去的却是另外一种好意,男的以为是她要狗莫向好人乱叫,放肆地笑着,不见了。(节选自沈从文《边城》;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善于抓住特点塑造人物,写城里男人,特别提到“白白的脸”,表现其秀气;写傩送,扣住其动作,“踹水”游近、“拍着水傍了码头”等,展现其生命活力。B.狗、鸡、鱼、白鸭等动物是小说中不可缺少的存在,如两篇选文中的狗,分别是三三用来奚落、作弄城里人的得力帮手,也是翠翠亲密的伙伴、尽职的保护者。C.两文有好几处写到“笑”,这些有关“笑”的文字渲染了轻松、欢快的氛围,也从一个角度反映了人情、人性的美好。D.两文均采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时更有自由性和灵活度,也便于呈现三三和翠翠丰富的内心活动,能使读者更好地感受人物。7.对文中画线问句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借助“穿新衣”“过节”“看狮子龙灯”这三个特定的生活场景,通过三次“几回”的反复写出时间流逝之快,交代了三三长大的事实。B.句子②连续两个问句,写出对方听到三三说“不许钓鱼,这鱼是有主人的!”后的反应,包含了疑惑、惊讶、难以置信的情感,同时也体现了说话者非当地人的身份。C.句子③中的描写非常细腻,“抿”这个动词“狠狠地”这个神态,体现了三三对陌生男子的好感和亲近。D.句子④是翠翠在误解傩送好意后针锋相对的表达,个性化的语言写出了她此时恼怒、赌气的神态,体现了其纯真的性格特征。8.甲文三三跟在管事先生两人身后听闲话的过程中,心绪多有变化,请加以梳理。(5分)9.校文学社组织开展“乡土作家”系列的现代作家作品研读活动,你所在的学习小组打算围绕“沈从文小说中的乡土特色”这一话题参与读书交流环节,请结合以上两则文本,拟写发言要点。(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浙江省金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热身练语文试题卷(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长安的荔枝(节选)

马伯庸“逃驿?!”这个词猛然刺入李善德脑海,让他惊得一激灵。李善德面色凝重地里外转了几圈,真的是屋徒四壁,干净得紧。唯一幸存下来的,只有一个石头马槽,槽底留着一条浅浅的脏水。李善德坐在门槛上,展开驿路图,知道这回麻烦大了。这个黄草驿所在的位置,是远近八十里内唯一能提供水源的地方,一旦这里发生逃驿,整条线路将会撕开一个巨大的缺口,飞骑将不得不多奔驰八十里路,才能更换骑乘和补给。更麻烦的是,一离开昌江县的山区,就要立刻弃马登舟,进入汨罗江水路。这里耽搁一分,水陆转换就多一分变数。如今已经是五月二十二日未时,转运队已从岭南出发三日。抵达黄草驿的时间不会晚于五月二十三日午时。没过多久,李善德抬起头来,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而今之计,只有一个办法了。绕行一段曲折山路,迂回离开山区,李善德斜靠在船舱里。他浑身酸疼得要死,只有嘴巴和胳膊还能勉强移动。小舟轻捷地在江水表面滑行着,顺流加上桨划,让它的速度变得惊人。几只夜游的水鸟反应不及,惊慌地拍动翅膀,才算堪堪避开船头。李善德面无表情地咀嚼着干硬的麦馍,从船篷上抽下几根干草,充做算筹,在黑暗中飞速计算着。这一次荔枝转运,意料之外的麻烦实在太多了。按照原计划,荔枝转运中枝节枯萎,将发生在抵达江陵之时。当地已经准备好了冰块和竹节。但刚才的计算表明,枝节枯萎很大可能会提前,在进入岳州时发生。而岳州无冰,他们只能用“盐洗隔水之法”坚持到江陵,再改换冰镇。岳州到江陵这段空窗期,对荔枝的新鲜程度将是致命打击。李善德疲惫地闭上眼睛,山岳他可以翻越,但从哪里凭空变出冰块来啊?这道题,解不开,完了,完了……在绝望和疲惫交迫之下,李善德的潜意识接管了身体,强制他进入了睡眠。李善德梦见自己走进一片林中,有桂树有荔枝树,他信手剥开一枚荔枝,却发现里面是一张陌生人的面孔。他吓得把荔枝抛开,攀上桂树的高处。那桂树却越来越歪斜,低头一看,一只斑斓猛虎在树下狞笑着抓着树干。李善德正要呼喊求饶,却发现不知何时夫人与女儿也在树头,紧紧抱住自己。女儿嚎啕大哭着,喊着阿爷阿爷。本来他以为老虎不会爬树,暂时是安全的。可荔枝树的树根却猛然拱起来,把地面抬得越来越高,猛虎距离树顶越来越近。一瞬间,所有的荔枝都爆裂开来,喷出浓臭的汁水。无数魂魄呼啸而出,把整棵桂树和他们全家都淹没了。他霍然醒来,挣扎着要起身,不防整个人“咣当”一声摔到船舱底部。这时桨手进来禀报,已快接近洞庭湖的入江口了,耳边哗哗的水声传来,他竟睡了足足快十二个时辰。这噩梦实在离奇,不过随着神智复苏,梦里的细节正飞快地消退,一如烈日下的冰块。……李善德突然意识到什么。对了,冰块。他想起来昏睡之前的那个大麻烦。也许是充足的睡眠让思考恢复了锐利,也许是噩梦带来的并不止于悚然。李善德突然看懂了最后一片残留梦境的真正解法。桂树没有倒在地上,地面却在逼近桂树,那么荔枝赶不到冰块所在,那就让冰块去找荔枝!原来我连做噩梦都在工作……李善德顾不得感慨,赶紧拿起舆图,勾算起行程来。只要先赶到江陵,让他们把冰块反方向渡江运到岳州,应该刚刚能和转运队衔接上!“立刻换舟,我要去江陵!”李善德挣扎着起身,对篷外喊起来。五月二十四日卯时,一条江舟顺利抵达江陵城外的码头。码头的水手们都好奇地看过来,区区一条长鳅江舟,居然配备了三十个桨手,个个累得汗流浃背。虽说溯流是要配备桨手不假,可这一条小船配三十个,你当这是龙舟啊!李善德全然不理这些眼光,直奔转运使衙署而去。负责接待他的押舶监事态度恭谨,可一听说要派船把冰块送去岳州,便露出为难神色,只嗫嚅道:“可是,可是江上暑热,冰块不堪运啊。”李善德亲自来到冰库门口,吩咐库丁们把四块叠压在一起,再用深井水泼在缝隙处。他一共动用了二十块,合并成五方。这五方搬运上船后,再次叠压,看上去犹如一座冰山似的,用三层稻草苫好。监事有些心疼地唠叨说:“即便如此,送到岳州只怕也剩不了多少了。”李善德不动声色一道:“我算过了,融剩下的,应该足够荔枝冰镇的用量。”可很快问题又来了。这条运冰船的吃水太深,必须要减重才能入江。李善德扫了他们一眼:“这船上多少水手?”“十五名。”“减到五名。与行船无关的累赘一律拆掉!”李善德的声音比冰块本身还冷酷。于是他们拆下了船篷,拆掉了半面甲板,连船头饰物和舷墙都没放过,还扔掉所有的补给。一条上好的江船,几乎被拆成了一个空壳。李善德目送着光秃秃的运冰船朝下游驶去,没有多做停留,继续北上。前面出了这么多状况,他更不敢掉以轻心,他已经失去太多,绝不能接受失败。六月初一,贵妃诞辰当日,辰时。一骑朝着长安城东侧的春明门疾驰而去。(有删改)【背景】唐玄宗朝,李善德遭同僚设计被迫接敕令,将岭南鲜荔枝于六月初一贵妃寿辰当日运抵京城。岭南距长安不下五千里,而荔枝物性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由“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句耳熟能详的诗句构思,通篇围绕唐朝小吏李善德展开。B.“全然不理这些眼光”“扫了他们一眼”“声音比冰块本身还冷酷”,这些体现了李善德冷静坚定、果决的性格特征。C.划线句子叙写了一只运冰江船为了减轻负重而遭到拆毁的过程,但李善德无动于衷,暗示他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帮凶。D.面对转运路上的各种变数,李善德化险为夷,将荔枝按时运抵长安,展现出精于筹划严谨细致、随机应变等个人能力。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伯庸先生从小人物的视角讲历史,给历史研究与创作贡献了很好的视角。监事与李善德的对话推动了情节发展,延宕了叙事节奏,营造了紧张氛围。B.小说以李善德为主要人物,以转运新鲜荔枝为中心事件,减少不必要的人物与情节,事件推进迅速,矛盾集中突出。C.小说以历史事件为基础,加以文学想象,细致展现了人物艰难的处境与不懈的抗争,带给读者超越时空的审美感受。D.《长安的荔枝》给我们展示了奇幻与现实的交织。小说以“一骑红尘”却未见“妃子笑”为结尾,形成一个开放性结局,留给读者以无尽的想象。8.为凸显荔枝运送的紧张,小说是如何处理叙事时间和叙事语言的?请简要说明。9.从艺术构思的角度看,本文以小见大,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主角

陈彦“哎,米兰,我问你,离开宁州,当时你就真那么情愿吗?”米兰慢慢品下一口红酒说:“说心里话,很难过。对那个结婚对象,当时也不是太满意。那时,宁州县城追求我的有好几个,但我就是想离开。也必须离开,离开我最喜欢的事业。因为太伤心了。活得那么累,那么艰难,何苦呢?走了很长时间我还在想,唱戏到底是什么职业呢?让人这样想朝台中间站?不站,好像活不下去了一样。在美国很长时间,我还做梦在宁州演戏。梦见你胡彩香给我胖大海里下了药,让我站到台中间,连一句都唱不出来。观众把臭鞋都扔到我脸上了。”胡彩香一拳头砸过去说:“哎,米兰,凭良心说,我胡彩香是这样的人吗?跟你争角色是事实,背后嚼过你的舌根子也是事实,可我能给你水里下毒吗?我有那么坏吗?你说,你说,你说!”胡彩香说着,还用手去胳肢她的腋下。她们十一二岁就到剧团学戏,一直滚打在一起,相互间最严重的惩罚,就是集体胳肢那个最捣蛋的人,非让她笑死过去不行。米兰是真的笑得泪流满面了,她说:“彩香彩香,快饶了我,那就是梦,打死我都不相信,你会给我下毒的。你就是那种刀子嘴、豆腐心的人。饶了师妹,快饶了师妹吧。”“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没想到,你把师姐想得这坏的。我偏不饶你,看把你笑不死。两人硬是玩得扭打在一起,完全成孩子的嬉戏打闹了。在旁的忆秦娥不仅笑得满眼是泪,而且也感动得满眼是泪。师姐师妹当初的那点龃,在跳出了年龄充满童稚、童趣的一阵相互胳肢中,无影无踪了。忆秦娥可惜着自己没有这样的童年。她十一岁进剧团,十二岁多一点,就被弄到伙房烧火去了。她喜欢看其他孩子的嬉戏打闹,喜欢看她们相互胳肢。可都不胳肢她,也不准她胳肢人。都说她身上有一股饭菜味儿,凑近了太难闻。这天晚上,米兰也讲出了她心里的不快。她说,看了茶社的演出,觉得心里堵得慌。胡彩香问为啥。她说:“我们从十一二岁起,就把生命献给了这行事业,难道结果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来出、来回报吗?我从小向往的主角,就是在舞台上,剧情呼之欲出的时候,锣鼓音乐一齐响动然后出场、亮相。当然,那是样板戏的做派。可舞台上的任何严肃演出,一定是要让主角尊出场、尊严表演、尊严谢幕的。观众面对真正的艺术,真正的艺术家,一定是要满怀谦卑、满恭敬,甚至是要高山仰止的。怎么能是这样居高临下的狎玩态度呢?秦娥,你付出了那么多生代价,用十几年的奋斗,唱得这样撼人心魄、精彩绝伦,难道就是为了赢得这些人,一晚上几千条施舍给你的红绸子吗?”忆秦娥的嘴微张着,不知如何回答是好。胡彩香说:“米兰,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痛。你有钱了,日子过好了,可我们要讨生活,你知道不?得生活。秦娥还有一个有病的儿子,得看病。一大家子人都来西京了,也指靠她唱戏过活呢。”米兰又问了问她儿子的情况,就没话了。这时,天边已露出鱼肚白了。酒店不远处的城墙上,突然传来了一声凄厉的秦腔板胡声。随后,又有了秦腔黑头的“吼破撒(头)”声:呼唤一声绑帐外,不由得豪杰笑开怀。某单人独马把唐营踹,只杀的儿郎痛悲哀。……“西京到处都在唱秦腔,难道都没有正式舞台演出了吗?”米兰问。“有,但很少。”“最近有没有,我想看一场舞台正式演出。就看秦娥你的。”忆秦娥说:“倒是有一场。是外国人来看,说是外事上选出访节目呢。”“演的什么?”“《打焦赞》《盗草》,还有《鬼怨》《杀生》。都是我的戏。”“好,我一定要看。”随后,米兰就专程看了忆秦娥的舞台演出。那天是胡彩香陪着看的。事后胡彩香告诉忆秦娥说:“你可是把米兰给征服了。她在看几折戏的整个过程,都激动得不行,手在抖,嘴唇也在抖,一个劲地说:‘这孩子怎么这么优秀啊!天哪,秦娥的功夫怎么这么好!天哪!今天还有这么好的武旦吗?天哪!看看孩子的做功、唱功,天哪!看看孩子的扮相……彩香,看来我们当初帮着她从伙房里走出来、学唱戏是对的。我有时也以为,让她唱戏是害了她呢,也许学做饭更幸福些。可这孩子,天哪,她的付出……是值得的!我要给孩子献花!你快去给秦娥买一束鲜花来,要最名贵的。’”戏看完后,米兰就不顾一切地走上舞台,毕恭毕敬地把鲜花捧给了忆秦娥。并且还当着很多人的面,给忆秦娥深深鞠了一躬。她说:“秦娥,你就是到百老汇、到世界上最顶尖的舞台上演出,都是最棒的艺术家!”在米兰离开西京的时候,她们送到机场,相互拥抱完后,米兰突然深情地说:“我有一个梦想,希望能在美国看到秦腔。是忆秦娥唱主角的秦腔。”(选自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主角》,有删节)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时你就真那么情愿吗”,节选部分胡彩香的发问设置了悬念,有利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师姐妹分别多年,远隔重洋,但从她们重逢时率性的对话和充满童趣的“胳肢”来看,她们情谊深厚。

C.“尊严出场、尊严表演、尊严谢幕”,运用反复的手法凸显了说话人对主角的崇拜和渴望成为主角的心理。

D.文章通过胡彩香之口,描述米兰观看演出时异常激动的剧烈反应,侧面烘托了秦娥演出的精彩绝伦。

7.下列关于米兰这一人物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米兰讲述了自己离开最喜欢的事业,还做梦在宁州演戏,这反映了她矛盾的心理,体现了对秦腔艺术的不舍之情。

B.米兰看了茶社的演出,心里堵得慌,因为她觉得茶社的演出与她心目中秦腔表演的水平相差太大,令人失望。

C.米兰在看秦娥演出的过程中手在抖,嘴唇也在抖,演出结束后给秦娥献花,可见她是完全被秦娥的表演折服了。

D.“希望能在美国看到秦腔。是忆秦娥唱主角的秦腔”,米兰的话表现了对秦娥表演的信心以及对秦腔艺术走向世界的期待。

8.文中画横线部分是秦腔的唱词,谈谈此处直接引用入文的艺术效果。(4分)

9.有论者认为,本文和《秦腔》(教材节选部分)都隐含着作者对“秦腔”发展前景的担忧。对此,你是否同意?请结合两个文本简要分析。(6分)

浙江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仿真练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宗月大师老舍在我小的时候,我因家贫而身体很弱。我九岁才入学。因家贫体弱,母亲有时候想叫我去上学,又怕我受人家的欺侮,更因交不上学费,所以一直到九岁我还不识一个字。说不定,我会一辈子也得不到读书的机会。因为母亲虽然知道读书的重要,可是每月间三四吊钱的学费,实在让她为难。母亲是最喜脸面的人。她迟疑不决,光阴又不等待着任何人,荒来荒去,我也许就长到十多岁了。一个十多岁的贫而不识字的孩子,很自然的去做个小买卖——弄个小筐,卖些花生、煮豌豆或樱桃什么的。要不然就是去学徒。母亲很爱我,但是假若我能去做学徒,或提篮沿街卖樱桃而每天赚几百钱,她或者就不会坚决的反对。穷困比爱心更有力量。有一天刘大叔偶然的来了。我说“偶然的”,因为他不常来看我们。他是个极富的人,尽管他心中并无贫富之别,可是他的财富使他终日不得闲,几乎没有工夫来看穷朋友。一进门,他看见了我。“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他问我的母亲。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在酒后,他常以学喊俞振庭的《金钱豹》自傲)他的衣服是那么华丽,他的眼是那么亮,他的脸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使我感到我大概是犯了什么罪。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的震动。等我母亲回答完,刘大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钱、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我的心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第二天,我像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这位阔人去入学。学校是一家改良私塾,在离我的家有半里多地的一座道士庙里。庙不甚大,而充满了各种气味:一进山门先有一股大烟味,紧跟着便是糖精味,(有一家熬制糖球糖块的作坊)再往里,是厕所味,与别的臭味。学校是在大殿里,大殿两旁的小屋住着道士,和道士的家眷。大殿里很黑、很冷。神像都用黄布挡着,供桌上摆着孔圣人的牌位。学生都面朝西坐着,一共有三十来人。西墙上有一块黑板——这是“改良”私塾。老师姓李,一位极死板而极有爱心的中年人。刘大叔和李老师“嚷”了一顿,而后教我拜圣人及老师。老师给了我一本《地球韵言》和一本《三字经》,我于是,就变成了学生。自从做了学生以后,我时常的到刘大叔的家中去。他的宅子有两个大院子,院中几十间房屋都是出廊的。院后,还有一座相当大的花园。宅子的左右前后全是他的房屋,若是把那些房子齐齐的排起来,可以占半条大街。此外,他还有几处铺店。每逢我去,他必招呼我吃饭,或给我一些我没有看见过的点心。他绝不以我为一个苦孩子而冷淡我,他是阔大爷,但是他不以富傲人。在我由私塾转入公立学校去的时候,刘大叔又来帮忙。这时候,他的财产已大半出了手。他是阔大爷,他只懂得花钱,而不知道计算。人们吃他,他甘心教他们吃;人们骗他,他付之一笑。他的财产有一部分是卖掉的,也有一部分人骗了去的,他不管;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到我在中学毕业的时候,他已一贫如洗,什么财产也没有了,只剩了那个后花园。不过,在这个时候,假若他肯用用心思,去调整他的产业,他还能有办法教自己丰衣足食,因为他的好多财产是被人家骗了去的。可是,他不肯去请律师,贫与富在他心中是完全一样的,假若在这时候,他要是不再随便花钱,他至少可以保住那座花园,和城外的地产。可是,他好善。尽管他自己的儿女受着饥寒,尽管他自己受尽折磨,他还是去办贫儿学校、粥厂等等慈善事业。他忘了自己。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和他过往的最密。他办贫儿学校我去做义务教师。他施舍粮米,我去帮忙调查及散放。在我的心里,我很明白:放粮放钱不过只是延长贫民的受苦难的日期,而不足以阻拦住死亡。但是,看刘大叔那么热心,那么真诚,我就顾不得和他辩论,而只好也出点力了,即使我和他辩论,我也不会得胜,人情是往往能战败理智的。在我出国以前,刘大叔的儿子死了。而后,他的花园也出了手。他入庙为僧,夫人与小姐入庵为尼,由他的性格来说,他似乎势必走入避世学禅的一途。但是由他的生活习惯上来说,大家总以为他不过能念念经,布施布施僧道而已,而绝对不会受戒出家。他居然出了家,在以前,他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现在,他每日一餐。入秋还穿着件夏布道袍。这样苦修,他的脸上还是红红的,笑声还是洪亮的。对佛学,他有多么深的认识,我不敢说。我却真知道他是个好和尚,他知道一点便去做一点,能做一点便做一点。他的学问也许不高,但是他所知道的都能见诸实行。出家以后,他不久就做了一座大寺的方丈。可是没有好久就被驱除出来。他是要做真和尚,所以他不惜变卖庙产去救济苦人。庙里不要这种方丈。一般的说,方丈的责任是要扩充庙产,而不是救苦救难的。离开大寺,他到一座没有任何产业的庙里做方丈。他自己既没有钱,他还须天天为僧众们找到斋吃,同时,他还举办粥厂等等慈善事业。他穷,他忙,他每日只进一顿简单的素餐,可是他的笑声还是那么洪亮。他的庙里不应佛事,赶到有人来请,他便领着僧众给人家去嗥真经,不要报酬。他整天不在庙里,但是他并没忘了修持;他持戒越来越严,对经义也深有所获。他白天在各处筹钱办事,晚间在小室里作工夫。谁见到这位破和尚也不曾想到他曾是个在金子里长起来的闹大爷。去年,有一天他正给一位圆寂了的和尚念经,他忽然闭上了眼,就坐化了。火葬后,人们在他的身上发现许多舍利。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但是,我的确相信他的居心与言行是与佛相近似的。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受过他的好处,现今我的确愿意他真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领我向善,正像在三十五年前,他拉着我去入私塾那样!他是宗月大师。(有删改)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穷困比爱心更有力量”,母亲可能会因为交不上学费不反对“我”放弃上学而去做买卖或做学徒,表现了母亲屈从于现实的无奈。B.“衣服是那么华丽”“眼是那么亮”“脸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连用三个“那么”,表达了“我”对刘大叔的仰慕之情。C.“人情是往往能战胜理智的”,是指刘大叔热心真诚地救助贫民,是因为他不明白“施舍粮米”是“不足以阻拦住死亡”的道理。D.“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受过他的好处”,物质上的“好处”主要是指帮助“我”入学,招呼“我”吃饭,给“我”一些没见过的点心等。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像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这位阔人去入学”,作者将“我”比喻成小狗,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我”自卑、敏感的心理。B.文章多次描写宗月大师笑声“洪亮”,通过境遇不同但神态始终如一的细节描写,刻画了人物盲目乐观的性格特征。C.文章通篇称呼宗月大师为刘大叔,直到最后才指出“他是宗月大师”,称呼的变化意味着“我”对宗月大师的理解和认同。D.文章语言朴实无华,在通俗易懂的叙事中展示人物的命运,塑造人物的个性,有着天然去雕饰的自然朴实之美。8.濮存昕在央视《朗读者》这一电视节目中,朗读到文章最后一段“他是宗月大师”时,语调缓慢深沉,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濮存昕这样处理的理由。(5分)9.“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这是作者在文章结尾发出的由衷感叹,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帮助别人的乐趣和意义。(6分)参考答案浙江省衢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6.C7.D8.时代角度:①时代背景为小说情节提供了合理性:战国时期礼崩乐坏,不重道义。在这样的时代,纪昌为了成为天下第一神箭手而向恩师飞卫痛下杀手这一情节合乎情理。②时代背景使故事更真实可信:战国时期战乱频仍,崇尚武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主人公纪昌立志成为当时天下第一的神箭手具有真实性。(从儒家主张的传统六艺之一“射”的角度分析亦可。)故事发生地角度:③寄寓作者对世人“邯郸学步”的讽刺:故事的发生地是邯郸城,结尾画家藏笔、乐师断弦、工匠不再遵循规矩,都是盲目模仿纪昌的可笑行为。9.①纪昌一开始依赖弓箭,渴望成为天下第一神箭手,扬名于世。②纪昌摆脱了对弓箭的依赖,逐渐放下对名利的追求,不愿展示箭术,来满足众人的期待。③纪昌完全忘却了弓箭为何物,达到了无欲无争,无为自化、枯淡虚静的至高境界。(如果学生认为此时纪昌的人生已经走向虚无,不再务实,亦可。)【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C.“领会了”“崇拜”错,邯郸士人并未真正领会此话的深奥精神,只是盲目崇拜封神,“脑袋瓜极其灵光”暗含作者对他们的讽刺。故选C。7.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D.“小说通篇采用第三人称”错,作者并未通篇采用第三人称,倒数第四段“当然,作为寓言的作者,我是非常想描写一番老名士最后的惊世之举,并以此来挑明他之所以能成为真名士的缘由。但我总不能去篡改古书上的记载吧”是第一人称。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的能力。时代角度:①时代背景为小说情节提供了合理性:结合“当时是个什么样的时代啊。齐桓公想尝尝从未尝过的美味,他的厨师易牙就会将儿子蒸熟了给他吃。在那样的时代,纪昌与飞卫忽而你死我活,忽而师徒情深,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可知,战国时期礼崩乐坏,不重道义。在这样的时代,纪昌为了成为天下第一神箭手而向恩师飞卫痛下杀手这一情节合乎情理。②时代背景使故事更真实可信:本篇取材于《列子·汤问》篇中“纪昌学射”一节,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战乱频仍,崇尚武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主人公纪昌立志成为当时天下第一的神箭手具有真实性。故事发生地角度:③“赵国的首都邯郸,住着一个名叫纪昌的人,立志要成为天下第一的神箭手”,纪昌学射,达到了无欲无争,无为自化、枯淡虚静的至高境界。故事的发生地是邯郸城,“赵都邯郸的画家都藏起了画笔,乐师都扯断了琴弦,就连工匠都不好意思使用圆规和矩尺了”,结尾画家藏笔、乐师断弦、工匠不再遵循规矩,都是盲目模仿纪昌的可笑行为,容易让人产生联想,寄寓作者对世人“邯郸学步”的讽刺。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概括情节的能力。①纪昌一开始依赖弓箭,渴望成为天下第一神箭手,他试射连珠箭一百支,“矢矢相属,发发相及”,弓弦响处,五只大雁被一箭贯穿,表明他渴望成为天下第一神箭手。②后来经过甘蝇师傅的点拨,纪昌在老头的身边一共待了九年,终于得窥“射”之真谛,下山时“纪昌却一点也没有满足大家要求的意思,他甚至连弓都不碰了”,纪昌摆脱了对弓箭的依赖,逐渐放下对名利的追求,不愿展示箭术,来满足众人的期待。③晚年,民间流传的关于纪昌的一则奇闻“古今无双的第一神射手,您竟然连弓都不认识了吗?”,表明纪昌领会了“至为无为,至言去言,至射不射”的深奥精神,他完全忘却了弓箭为何物,达到了无欲无争,无为自化、枯淡虚静的至高境界。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6.B【解析】B项“作为三三用来奚落、作弄城里人的得力帮手”理解不恰当,三三只是想象,而未实际奚落、作弄,那么狗也就不能说是“用来奚落、作弄城里人的得力帮手”了。7.C【解析】C项理解成为“好感和亲近”不妥。8.①先是因为没有被对方察觉自己跟在后面听到了谈话而觉得有趣、得意;②接着又因听到妈妈被夸奖而心生高兴/骄傲愉悦;③在听到管事先生说年青男人可以让总长当媒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