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通风空气调节与供暖设计标准GBT+51357-2019》详细解读_第1页
《城市轨道交通通风空气调节与供暖设计标准GBT+51357-2019》详细解读_第2页
《城市轨道交通通风空气调节与供暖设计标准GBT+51357-2019》详细解读_第3页
《城市轨道交通通风空气调节与供暖设计标准GBT+51357-2019》详细解读_第4页
《城市轨道交通通风空气调节与供暖设计标准GBT+51357-2019》详细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汇报人:文小库2024-06-25《城市轨道交通通风空气调节与供暖设计标准GB/T51357-2019》详细解读contents目录1总则2术语3室内外设计参数3.1室内设计参数3.2室外计算参数4地下线路4.1一般规定4.2隧道contents目录4.3公共区4.4设备及管理用房4.5空气调节冷源及水系统4.6风亭、风道与通风空气调节机房4.7供暖5地上线路与地上建筑5.1一般规定5.2通风与空气调节5.3供暖contents目录6监测与控制6.1一般规定6.2监测6.3控制6.4监测与控制条件6.5传感器和执行器7消声与隔振7.1一般规定7.2消声与隔声contents目录7.3隔振8节能8.1一般规定8.2节能措施附录A隧道及地下车站公共区通风室外空气计算温度附录B地下车站公共区夏季空气调节室外空气计算温度本标准用词说明contents目录引用标准名录编制说明011总则与其他标准的关联在执行本标准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编制目的为确保城市轨道交通通风、空气调节与供暖系统设计质量,提高乘客舒适度,节约能源,制定本标准。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城市轨道交通通风、空气调节与供暖系统设计。1总则022术语隧道内部空气通过风机、风道、风亭等设施与外界大气进行空气交换的系统运行模式。定义利用外界空气进行通风换气,保持隧道内部空气的新鲜度。特点适用于通风需求较高或需要与外界空气进行交换的场合。应用场景2术语010203033室内外设计参数温度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和使用需求,室内设计温度应满足乘客和工作人员的舒适度要求。一般来说,车站的候车厅、站台等公共区域的温度应控制在冬季不低于18℃,夏季不高于28℃。湿度室内相对湿度也是影响舒适度的重要因素。通常,相对湿度应控制在30%~70%之间,以保证乘客和工作人员感觉舒适,并避免过于干燥或潮湿的环境对设备和结构造成损害。空气质量为了保证室内空气清新,应设有新风系统,确保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规定值,同时减少灰尘、细菌等污染物的含量。3室内外设计参数043.1室内设计参数温度与湿度标准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内部环境的适宜温度和湿度范围,以确保乘客和工作人员的舒适度。这通常涉及根据季节和外部环境调节室内温度,以及维持适当的湿度水平,防止过度干燥或潮湿。3.1室内设计参数空气质量为保证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对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进行了限制,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等。此外,它还要求定期更换新鲜空气,以减少病菌和其他污染物的滋生。气流速度与噪声标准对室内气流速度进行了规定,以避免因风速过快或过慢而引起的不适。同时,对室内噪声水平也进行了限制,以确保乘客在乘坐轨道交通时能够享受到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053.2室外计算参数3.2室外计算参数湿度湿度是影响室内空气质量和系统能效的重要因素。标准中应提供室外湿度的计算参数,以便设计者能够合理考虑除湿和加湿设备的配置。其他环境因素除了气温和湿度,还有风速、太阳辐射等其他室外环境因素也会影响通风和空调系统的设计。标准中应对这些因素的计算方法和取值进行说明,以确保设计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气温标准中应详细规定在不同气候区域和季节下,室外气温的计算方法和取值范围。这些参数对于确定通风、空气调节和供暖系统的容量及运行策略至关重要。030201064地下线路地下线路的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应确保隧道和车站内的空气质量,维持适宜的温湿度条件。4地下线路应根据客流量、行车密度及隧道长度等因素,合理设计通风量和空气流向,以满足人员舒适和设备运行要求。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通风系统应具备排烟功能,确保人员安全疏散。074.1一般规定4.1一般规定设计原则通风、空气调节与供暖设计应遵循安全可靠、功能合理、经济适用、节能环保以及技术先进的原则,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内部空气环境满足人员舒适度和设备正常运转的要求。适用范围该标准适用于最高运行速度不超过120km/h的城市轨道交通的通风、空气调节与供暖工程设计,但不包括城市轨道交通的防排烟设计。系统配置通风、空气调节与供暖系统应按照城市轨道交通的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和行车密度来设计,并考虑分期实施的可能性,设备配置应分为近期和远期,以适应不同阶段的需求。084.2隧道4.2隧道确保空气质量隧道内的空气质量应符合相关卫生标准,减少对乘客和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控制温度和湿度通过空气调节系统,维持隧道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确保乘客的舒适度。保持隧道内空气流通隧道通风系统应确保空气在隧道内有效流通,避免有害气体和烟雾积聚。094.3公共区设计应考虑公共区的通风需求,确保空气流通,防止污浊空气积聚。保证公共区空气流通公共区的空气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保证乘客和工作人员的健康。空气质量标准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公共区内的污染物浓度,如灰尘、异味等。污染物控制4.3公共区104.4设备及管理用房010203设备及管理用房应确保良好的通风条件,以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散热需求。空气调节系统应满足设备对温度、湿度的特定要求,防止设备过热或过潮。应考虑设备噪声对管理人员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噪声。4.4设备及管理用房114.5空气调节冷源及水系统4.5空气调节冷源及水系统节能与控制在水系统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节能措施,如采用高效的水泵、优化管道设计以减少流体阻力等。此外,还应实施有效的控制系统,以实现对冷源和水系统的智能调控,进一步提高能效。水系统设计设计合理的水系统,包括冷却水系统、冷冻水系统等,以确保冷量的有效传输和分配。同时,要考虑水质处理和水系统的节能运行。冷源选择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的具体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当的冷源设备,如电制冷机组、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等,确保高效、稳定的制冷效果。124.6风亭、风道与通风空气调节机房01风亭设计风亭作为通风系统的重要部分,其设计需确保充足的进风和排风面积,以满足隧道内部的空气流通需求。同时,风亭的位置和布局应考虑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减少噪音和污染。风道设计风道连接风亭和通风空气调节机房,其设计应注重通风效率和阻力控制。合理的风道设计能够确保空气流通的顺畅,提高通风系统的整体效率。通风空气调节机房机房内应配置高效的通风设备和空气调节系统,以确保隧道内部的空气质量和温度控制。机房的设计还需考虑到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便捷性,以及应对突发状况的应急措施。4.6风亭、风道与通风空气调节机房0203134.7供暖供暖系统设计要求供暖系统应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和实际需求进行设计,确保车站、区间隧道等区域的温度适宜,同时要考虑节能环保和经济效益。供暖方式选择供暖系统控制4.7供暖根据不同的地区气候条件和建筑特点,选择适合的供暖方式,如采用热水供暖系统、电加热供暖系统等,并确保供暖系统的安全可靠。供暖系统应具备智能控制功能,能够根据室内外温度变化自动调节供暖量,以保持室内温度稳定,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145地上线路与地上建筑考虑地上线路与建筑的特殊环境和气候条件,进行针对性的设计。结合地上线路与建筑的结构形式和使用功能,合理配置通风、空气调节与供暖设备。确保地上线路和建筑的通风、空气调节与供暖系统满足功能需求和安全要求。5地上线路与地上建筑155.1一般规定5.1一般规定设计原则根据标准,城市轨道交通通风、空气调节与供暖设计应遵循安全可靠、功能合理、经济适用、节能环保以及技术先进的原则。适用范围这些规定适用于列车最高运行速度不超过120km/h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但不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防排烟设计。系统设计要求通风、空气调节与供暖系统需要按照城市轨道交通的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和行车密度来设计,同时应预留系统设备、管道及配件的安装、操作、测量、调试和维修空间。此外,相关的管道、保温及消声材料需采用A级不燃材料,以确保安全。165.2通风与空气调节根据车站特点和运营需求,合理选择开式运行、闭式运行或活塞通风等通风模式。通风模式选择按照车站内部空气环境的温度、湿度等要求,精确计算所需通风量,确保车站内部空气流通。通风量计算根据通风量计算结果,选择合适的通风设备和合理布局,以达到最佳通风效果。设备选型与布局5.2通风与空气调节175.3供暖表面温度轨道交通车站和车厢内的表面温度不应低于0℃,确保乘客接触到的设施不会过于冰冷。室内温度车站和车厢的室内温度应维持在18-28℃之间,为乘客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供暖方式供暖方式应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地理环境等确定,如集中供暖、地板辐射、吊顶辐射等,以提高供暖效率和节约能源。5.3供暖186监测与控制6监测与控制实时监测系统应具备实时监测功能,对城市轨道交通内部环境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关键参数进行持续跟踪。自动控制故障诊断与预警系统应能根据预设的参数阈值,自动调节通风、空气调节和供暖设备,以确保内部环境维持在最佳状态。系统应具备故障诊断和预警功能,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并提醒维修人员进行处理。196.1一般规定通风、空气调节与供暖设计应遵循安全可靠、功能合理、经济适用、节能环保和技术先进的原则。设计原则6.1一般规定该标准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中的通风、空气调节与供暖工程设计,且列车的最高运行速度不超过120km/h。适用范围通风、空气调节与供暖系统应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的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和行车密度来设计,同时要考虑到分期实施的可能性,对系统设备进行近期和远期的配置规划。系统配置206.2监测要点三空气质量监测对城市轨道交通内部的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包括但不限于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PM10、PM2.5)等污染物的浓度,以确保乘客和工作人员的健康。温度与湿度监测在车站、隧道等不同区域设置温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温度和湿度变化,以便及时调整通风、空气调节和供暖系统,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系统运行状态监测对通风、空气调节和供暖系统的关键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包括风机、空调机组、水泵等设备的运行状态和能耗数据,确保系统高效、稳定运行。6.2监测010203216.3控制6.3控制01控制系统应确保通风、空气调节和供暖系统的稳定运行,同时能够实现对各个设备的远程监控和自动调节。系统应具备一定的自动化水平,能够根据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CO2浓度等)自动调节设备运行状态,以保持车站内部环境的舒适度。控制系统中应包含节能控制策略,如在非高峰时段自动降低通风和空调系统的运行功率,以减少能源消耗。0203控制系统设计自动化水平节能控制策略226.4监测与控制条件环境参数监测包括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关键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以确保乘客和工作人员的舒适度,并维持设备的正常运行。系统运行状态监控对通风、空气调节和供暖系统的关键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如风机、空调机组、阀门等,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及时发现潜在故障。自动控制与调节根据监测到的环境参数和系统状态,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对通风、空气调节和供暖设备进行调节,以实现环境的优化控制和能源的合理利用。6.4监测与控制条件010203236.5传感器和执行器6.5传感器和执行器传感器类型与用途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等,用于实时监测和反馈车站、隧道等环境的空气状态。执行器功能与分类执行器根据控制系统的指令,调节通风、空气调节和供暖设备的运行,以达到维持良好空气环境的目的,包括风阀执行器、水阀执行器等。智能化与自动化趋势随着技术的发展,传感器和执行器正朝着更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响应速度。247消声与隔振7消声与隔振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消声是减少噪声污染的关键。根据GB/T51357-2019标准,消声设计应考虑声源控制、传播路径控制和接收点保护三个方面。具体措施包括使用低噪声设备、设置声屏障以及在关键区域采取吸声处理等。消声措施轨道交通运行产生的振动可能对周边环境和建筑物造成影响。隔振技术旨在减少这种振动传递。标准中推荐采用弹性支承、阻尼材料以及隔振沟等措施来有效降低振动传播。此外,对于敏感区域,还可以考虑采用主动隔振技术,进一步提高隔振效果。隔振技术为确保消声与隔振措施的有效性,标准强调了对相关设施进行定期监测和维护的重要性。这包括定期检查消声设备的性能、监测振动水平以及及时更换损坏的隔振材料等。通过持续的监测和维护,可以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声学环境符合标准要求,提升乘客和周边居民的舒适度。监测与维护257.1一般规定7.1一般规定设计原则通风、空气调节与供暖设计应遵循安全可靠、功能合理、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的原则,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内部空气环境的舒适性。01适用范围该标准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地下车站、区间隧道、地面及高架车站等,列车最高运行速度不超过120km/h。02系统设计要求通风、空气调节与供暖系统应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的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和行车密度进行设计,并预留系统设备、管道及配件的安装、操作、测量、调试和维修空间。同时,大型设备及管道应设置运输通道和起吊设施,以满足维护和更换的需要。03267.2消声与隔声消声设计-采用低噪声设备和材料,减少声源强度。7.2消声与隔声-在通风、空气调节系统中设置消声器,降低气流噪声。-优化管道设计,减少气流速度和压力变化产生的噪声。7.2消声与隔声隔声设计7.2消声与隔声-使用隔声材料构建声屏障,减少噪声传播。-对设备机房进行隔声处理,降低设备运行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敏感区域设置隔声门窗,进一步提高隔声效果。7.2消声与隔声监测与控制-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实时监控和调整通风、空气调节设备的运行状态,以降低噪声产生。-定期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进行检测和评估。-建立噪声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响应和解决乘客和周边居民的噪声问题。7.2消声与隔声277.3隔振7.3隔振为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的乘坐舒适性,减少振动对周边环境和建筑的影响,应采取有效的隔振措施。这包括但不限于使用隔振沟、隔振墙等结构来阻隔或减少振动传播。隔振措施在选择隔振材料时,应考虑其隔振性能、耐久性以及环保性。常用的隔振材料包括橡胶隔振垫、弹簧隔振器等,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阻尼性能,能够有效减少振动传递。隔振材料选择在实施隔振措施后,应对其效果进行评估。评估方法包括振动测量和分析,通过对比实施前后的振动数据,判断隔振措施的有效性。同时,应定期对隔振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隔振效果评估010203288节能选择高效节能的通风、空气调节和供暖设备,降低能耗。优化设备选型智能控制系统热回收技术采用智能控制系统,根据实际需求自动调节设备运行,避免能源浪费。利用热回收技术,回收排风中的热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8节能298.1一般规定8.1一般规定系统配置与分期实施设计应考虑城市轨道交通的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和行车密度。在具备分期实施条件的情况下,系统设备应根据近期和远期的需求进行配置,并计划分期实施。此外,设计还应预留系统设备、管道等安装、操作、调试和维修的空间。设计目标通风、空气调节与供暖设计的目标是使城市轨道交通内部空气环境的温度、湿度、气流速度、空气质量等满足乘客的舒适要求,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列车最高运行速度不超过120km/h的城市轨道交通通风、空气调节与供暖工程的设计。需要注意的是,它不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防排烟设计。308.2节能措施利用可再生能源在系统设计中,应尽量考虑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等。这些能源不仅环保,而且可以降低运营成本。优化系统设计通过合理设计通风、空气调节与供暖系统,减少能耗。例如,采用高效节能的设备,优化管道布局,减少系统阻力,从而提高能效。智能控制系统引入智能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和调节系统运行状态。通过精确控制,避免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例如,根据客流量和外部环境条件自动调整通风和供暖强度。8.2节能措施31附录A隧道及地下车站公共区通风室外空气计算温度计算温度的重要性附录A隧道及地下车站公共区通风室外空气计算温度-通风室外空气计算温度是隧道和地下车站通风设计的关键参数。-它直接影响到通风设备的选型、运行和控制策略。010203-合理的计算温度设定能保证乘客舒适度和设备的能效。温度计算的方法和依据-通常基于当地的气候数据和极端天气条件来确定。附录A隧道及地下车站公共区通风室外空气计算温度温度设定对通风系统的影响-考虑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特殊环境,如地下空间的封闭性、人流密集等。-结合列车运行产生的热量、人员活动产生的热量等因素进行综合计算。附录A隧道及地下车站公共区通风室外空气计算温度010203附录A隧道及地下车站公共区通风室外空气计算温度-温度设定过高可能导致通风系统负担加重,能耗增加。01-温度设定过低则可能造成能源浪费,甚至影响乘客的舒适度。02-合理的温度设定能平衡能耗和舒适度,实现节能和舒适性的双赢。0332附录B地下车站公共区夏季空气调节室外空气计算温度温度计算依据地下车站公共区夏季的空气调节室外空气计算温度,是设计空调系统时的重要参考。这一温度值的确定,通常基于当地的气象数据和车站的特定环境。01.附录B地下车站公共区夏季空气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