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11水循环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_第1页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11水循环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_第2页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11水循环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_第3页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11水循环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_第4页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11水循环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练11水循环、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一、选择题2022年10月6日,位于成都平原的通济堰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通济堰始建于西汉,距今2000多年。它以竹篓垒石为堤,灌渠水系呈辫状,彰显了古人“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治水智慧。每年三月,西河、南河水涨,漫过堤坝,势如一条奔腾戏水的长龙,出现了“堰堤春涨”的盛景。据此完成1~2题。1.出现“堰堤春涨”盛景的河流水源补给主要来自()A.地形雨 B.积雪融水C.干渠水 D.岷江河水2.通济堰灌区修建许多辫状支渠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汛期水位 B.扩大灌区范围C.减轻渠道淤积 D.加快干渠流速1.B2.A第1题,西河、南河发源于北部山脉,三月份,气温回升,积雪融化,西河、南河水涨,漫过堤坝,出现了“堰堤春涨”的盛景,B正确。第2题,岷江水位季节变化大,修建辫状支渠后,可分散水流,降低汛期水位,减少洪涝灾害对灌区的影响,A正确;修建辫状支渠与扩大灌区范围没有关系,B错误;修建辫状支渠后,由于水流分散,干渠流速减慢,泥沙易淤积,C、D错误。砾石分布在土壤内部和表面,影响土壤水文过程和水土保持等生态服务功能。下图示意三种砾石在土壤中的位置。下表为与无砾石的裸土相比,三种砾石位置对土壤水文过程产生的影响。据此完成3~5题。砾石位置蒸发速率下渗速率地表径流速率土壤含水量a-30.7-15.412.8-9.9b-36.931.3-25.414.6c-59.5-76.5—44.63.随着砾石覆盖度增加,会提高()A.蒸发速率 B.下渗速率C.地表径流速率 D.土壤含水量4.增加砾石覆盖度对农业增产效果最明显的地区是()A.华南地区 B.青藏地区C.西北地区 D.东北地区5.图中a情形下,土壤下渗速率减小,主要因为土壤()A.持水性增加 B.干燥度增加C.蒸发量减少 D.孔隙度减少3.D4.C5.D第3题,砾石覆盖度增加会增加地表粗糙度,增大孔隙度,促进下渗,加快壤中流的发生,减少径流和抑制蒸发,从而地表径流速率和蒸发速率会减小,排除A、C;土壤的下渗速率会降低,B排除;根据材料可知,随着砾石覆盖度增加,土壤含水量显著提高,D正确。第4题,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土壤含水量低,影响农业的生产,增加砾石覆盖度对其农业增产影响较明显,C正确。第5题,结合材料可知,a情形下,砾石完全处于土壤内部,土壤孔隙度减少,故下渗量较小,土壤下渗速率降低,D正确;a情形下,土壤含水量减少,蒸发速率和下渗速率降低,由于土壤孔隙度减少,降水更多转化为地表径流,故与持水性、蒸发量关系不大,排除A、C;土壤干燥度增加对下渗速率影响不大,排除B。尼日尔河是非洲西部最长的河流,其每年带到入海口的泥沙量达4000万~6700万吨,使得入海口不断向外海延伸,河口三角洲上岔流密布。河流下游(杰巴以下地区)每年有两次汛期,一次在6—9月,另一次在12月至次年2月。下图为尼日尔河流域图。据此完成6~7题。6.尼日尔河下游在每年12月至次年2月形成汛期的主要原因是()A.下游支流有大量水汇入B.上游雨季水量逐渐抵达C.受西南季风影响显著而降水丰沛D.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而降水丰沛7.尼日尔河河口三角洲上岔流密布,其成因主要是()A.海浪侵蚀作用显著B.三角洲上地势起伏较大C.河流下切作用强烈D.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6.B7.D第6题,6—9月,尼日尔河上游和下游地区处于雨季,降水丰沛,下游地区的降水迅速汇集,形成第一次汛期,而尼日尔河上游在雨季形成的洪峰向下游推进时,由于中游地区的强烈蒸发和渗漏等,水量逐渐减小,加之下游地区地势较平坦,水流缓慢,洪峰在12月甚至次年2月才到达下游地区,并使下游形成又一次汛期,B正确。第7题,由材料可知,尼日尔河每年带到河口地区的泥沙量较多,入海口不断向外海延伸,流水堆积作用比海浪侵蚀作用和河流下切作用更为显著,排除A、C。河口三角洲上地势起伏较小,B错误。尼日尔河下游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河口地区河床宽阔平坦,河水含沙量大,发生洪水时,河面扩展,变换河道,搬运泥沙;枯水期时,径流量减少,浅滩和浅水河道外露,逐渐形成了深浅、宽窄不同的多条河道,或堆积形成新的滩涂,从而造成河口三角洲上岔流密布,D正确。2022年夏季以来,多地气候异常。塔克拉玛干沙漠竟然出现众多新湖泊。右图为塔里木河畔罗布人村寨一带的沙漠湖泊景观图,据此完成8~9题。8.新出现的沙漠湖泊中的湖水主要直接来源于()A.高山积雪融水 B.河流水C.地下水 D.雨水9.上述沙漠湖泊最终会()A.变大 B.保持不变C.变小 D.消失8.B9.D第8题,高山积雪融水补给给当地河流,不直接补给沙漠湖泊,A错误;位于塔里木河畔,河流泛滥形成湖泊,B正确;地下水为稳定补给,不会突然出现,C错误;该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D错误。第9题,根据材料可得,湖泊出现只是偶然,由于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居内陆,夏季高温、干旱,蒸发量大,沙漠里的湖泊最终只能被蒸发殆尽,恢复成原来的样子。故选D。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的东南缘分布着众多湖泊,下图为其中某湖泊一段时间内的水位变化图。据此完成10~11题。10.影响图示湖泊水位涨落的主要因素有()①降水量②冰川融水量③蒸发量④地下水补给量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11.该湖泊附近秋季的夜间和清晨露水较多,主要原因有()①白天气温高,湖水蒸发旺盛②夜晚降温快,地面辐射较弱③白天气温高,水汽上升冷却④夜晚气温低,大气逆辐射强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10.C11.A第10题,该湖泊位于巴丹吉林沙漠,沙漠地区降水少,水位受降水的影响不大,①错;巴丹吉林沙漠周边并没有冰川和终年积雪的地区,因此难以受到冰川融水的影响,②错;沙漠地区晴天多,蒸发是湖泊水分散失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蒸发量的变化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水位,③对;沙漠地区湖泊的最主要补给水源为地下水补给,地下水位高,湖泊水位高,地下水位低,湖泊水位低,④对。第11题,巴丹吉林沙漠地区降水少,晴天多,白天气温高,蒸发量大,利于湖泊水分蒸发,空气中水汽含量高,①对,③错;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较差,降温速度快,利于水汽凝结,形成露水,②对,④错。二、非选择题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地处南岭北麓,全县石灰岩广泛分布,其辖区潭溪村一处三面环山的凹地有一水潭,会出现如潮汐般的涨落现象,被称为“潮泉”,潮泉每天都有涨潮落潮,但遇旱不干,遇雨不满。潮泉水中多落叶悬浮,常有鱼虾活动。潮泉正常时水面为青绿色,当颜色转浊变黄,预示雨水即将来临。下图为潮泉的纵剖面示意图。(1)简述图中潮泉进出水通道的成因。(2)分析潮泉水量较多且稳定的原因。(3)解释暴雨来临前潮泉的变化原因。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潮泉所在地石灰岩广泛分布,岩层容易被溶蚀,且潮泉所在地湖南省气候温暖湿润,流水侵蚀作用强;石灰岩岩层多裂隙,地下暗河发育,成为潮泉进出水通道。(2)由材料可知,该地地处南岭北麓,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热冬温,雨季长,降水丰富;潮泉处三面环山,周边地区植被茂密,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强;潮泉处三面环山,地势较低,水流容易汇聚;潮泉存在进出水通道,进水和排水有保障。(3)暴雨来临前气压降低,温度变高,导致水中溶解氧减少,鱼虾会出现缺氧浮头的现象;湖底含有一定量的泥沙等杂物,湖中鱼虾因缺氧涌出水面,水底泥沙杂物被搅动,导致潮泉浑浊变成黄色。答案:(1)潮泉所在地石灰岩广泛分布,易被溶蚀;该地气候温暖湿润,流水侵蚀作用强;岩层多裂隙,地下暗河发育,成为潮泉进出水通道。(2)该地为南岭北麓,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长,降水丰富;周边地区植被茂密,涵养水源能力强;潮泉三面环山,地势较低,水流易汇聚;潮泉存在进出水通道,进水和排水有保障。(3)暴雨来临前气压降低,导致水中溶解氧减少;湖底含有一定量的泥沙等杂物,湖中鱼虾因缺氧涌出水面,水底泥沙杂物被搅动,导致潮泉浑浊变成黄色。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奥兰治河位于非洲南部,发源于马洛蒂山脉(海拔大多在2400m以上),向西注入大西洋,是非洲第五大河。该河流含沙量大,径流量季节变化大,上游支流多,径流量大,中下游流经干旱地区,降水少,无稳定支流汇入。该流域内建有大型水库,但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阻碍,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下图示意奥兰治河位置。(1)说出奥兰治河上游的主要补给水源。(2)分析奥兰治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大的原因。(3)说明奥兰治河上游与中下游河流含沙量差异,并分析原因。(4)推测该流域内大型水库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并提出解决方案。解析:(1)结合材料可知,奥兰治河发源于马洛蒂山脉(海拔大多在2400m以上),发源地海拔高,夏季有积雪融水补给河流;奥兰治河上游流域为热带草原气候,湿季降水量大,对河流的补给量较大。(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奥兰治河流域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压和信风的交替控制,干湿季明显,湿季降水多,河流径流量大,干季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使奥兰治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大。(3)奥兰治河上游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量大且集中,地势起伏较大,河流落差大,侵蚀作用强;奥兰治河上游支流多,流速快,故挟带的泥沙多,含沙量大。奥兰治河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且流经干旱地区,水量减少,河流挟带的泥沙少。综上,奥兰治河上游含沙量大于中下游。(4)结合材料可知,奥兰治河河流含沙量较大,大型水库修建之后,泥沙在水库淤积,导致水库库容量降低,进而削弱其储水能力。应对措施:可以在上游地区适当增加水坝、水闸,通过控制河流流速和沉积位置来减少到达水库的泥沙,减缓该水库的淤积速度;也可以通过工程措施定期对水库清淤,不断完善水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