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语文试题_第1页
江西省南昌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语文试题_第2页
江西省南昌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语文试题_第3页
江西省南昌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语文试题_第4页
江西省南昌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昌市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质量评估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1~4题。无垠的沙海,似峰峦起伏。中亚商人骑着骆驼,满载而归。骆驼背负的行囊里瓷器偶尔相碰,“咚”的一声,清亮悠长,脆响如孤烟般升腾。丝路古道上一千多年前,这样的场景屡见不鲜。白如玉、明如傥、薄如纸、声如磬的景德镇瓷器承载着西域各国人民心中最温柔浪漫的期待。①的工匠神技,沧海桑田的时代变迁,都凝聚在一件件温婉优雅的瓷器里,化作古丝路上②(yán)绵万里的文明印记。1.文中加点字“载”的读音正确的是(1分)A.zàiB.zǎiC.zhǎiD.zhài2.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1分)A.廷B.延C.筵D.诞3.在文中横线①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2分)A.入木三分B.殚精竭虑C.栩栩如生D.精益求精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一千多年前的丝路古道上,对于这样的场景屡见不鲜。B.丝路古道上一千多年前,这样的场景多次屡见不鲜,C.一千多年前的丝路古道上,这样的场景屡见不鲜。D.虽然丝路古道上一千多年前,这样的场景也屡见不鲜,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想要培筑良好的家风,就要以丰厚的精神财富作支撑。②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不仅关乎家庭小家之兴衰,更关乎民族大家之木未。③诸如此类的中国传统家风箴言,跨越时空、源远流长,启迪、教化着一代又一代人,④孔子庭训“不学礼,无以立”,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A.④③②①B.②③①④C.④②③①D.②①④③6.语文课上朗读课文时,小文读错了拼音,有部分同学发出了笑声。课后,小文伤心地哭了,同学们纷纷安慰她。下列劝说中最得体的是(2分)A.小青:“没关系的,反正这也不是第一次了,不用太放在心上,乐观一点嘛,下次注意就好了。”B.小花:“不要太伤心了,我相信大家都不是故意要笑你的。平时多注意发音问题,勤练习,相信你一定可以。”C.小敏:“没事的,平时在读书时多留意发音问题,上课的时候都是他们在笑你,我可没有哦!”D.小丽:“不要太伤心了,大家也都不是故意要笑你的,别太小心眼嘛!哭也解决不了问题呀!”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7~8题。(每小题2分,共4分)春日洪州即事耿湋①钟陵春日好,春水满南塘。竹宇分朱阁,桐花间绿杨。蹉跎看鬓色,留滞惜年芳②。欲问羁愁发,秦关③道路长。【注】①耿津(wéi):唐代诗人,曾奉旨从长安出发到洪州(今江西南昌)搜求图书。②年芳:指美好的春色。③秦关:一指秦地关塞,二指关中地区。诗中可作长安解。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点明时间和地点,写出了春天的钟陵春水注满池塘的景象特征。B.颔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详写眼前之景,色彩鲜明,以乐景衬哀情。C.尾联指出诗人想要寻找羁愁生发的地方,因此不惧秦关道路的漫长。D.本诗寓情于景,前两联描绘春日的美景,后两联抒写诗人自身的遭遇。8.颈联“蹉跎看鬓色,留滞惜年芳”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形象?(2分)(二)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9~11题。(10分)古朴字文质。先是,主事刘良素行不检,朴考其绩下,良叩上左右求最考,朴曰:“贪侈之人,幸未觉露,不改终败,最考不可得也。”后果以赋“败。朴在朝三十余年,所治职务,退未尝语其家。公尝寝疾,杨文贞”入视,见所居萧然,几上惟自警编一帙,此与韩魏公论语、唾壶④事颇类。世称古公廉信,然哉。(选自《玉堂丛语·俭啬》,有删改)长孙道生,嵩从子也。忠厚廉谨,太祖爱其慎重,使掌几密。道生廉约,身为三司,而衣不华饰,食不兼味。一熊皮郭泥①,数十年不易,时人比之晏婴。第宅卑陋,出镇③后,其子弟颇更修缮,起堂庑④。道生还,叹曰:“昔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强寇尚游魂漠北,吾岂可安坐华美也!”乃切责子弟,令毁宅。(选自《魏书·列传第十三》,有删改)【注】①賦(qiú):贿赂。②杨文贞:即杨士奇,谥号“文贞”。③韩魏公论语、唾壺:韩魏公晚年时镇守北门,都转运使韩玉汝去问候他,他的几案间不见他物,只有《论语》和一只唾壶。④郭(zhāng)泥:马鞍的垫子。⑤出镇:出任地方长官。⑥堂庑(wǔ):厅堂及四周的廊屋。亦泛指屋宇。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1)素()(2)类()(3)为()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所治职务,退未尝语其家。(2)今强寇尚游魂漠北,吾岂可安坐华美也!11.选文中古朴和长孙道生两人有哪些相同的品质?请分别从文中找出事例加以印证。(3分)(三)默写(6分)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1)生活中,有才能的人比比皆是,但是能慧眼识人才的人并不多。这正如韩愈在《马说》中所说:“,。”(2)白居易在《卖炭翁》中用“,”表现了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矛盾复杂的内心活动,对其倾注了无限同情。(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和至死不悔的决心的诗句是“,!”三、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17分)泥墙小院记梁衡①在大城市里住了50年的高楼,忽然怀念起当年在县城里住过的那个平房小院了。②当年住的农村通常是没有院子的,平地起房,门前堆放些生产、生活用品,就是一个家。后来到县城工作,有了机关宿舍。但也不过是在城边空地上修几排平房,其善后的细节还得靠住户自己去完成,而我分到的房子又是最西边的一间,紧靠大路,总得有个短墙来遮挡一下吧。③怎么修院墙,这倒难不住我们。常言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朋友圈子里有一位叫杜逵,比我大八岁,早分配来几年,人地两熟,是我们这几个城市学生娃“荒野求生”的主心骨,大家都叫他老杜。老杜虎背熊腰,孔武粗壮,在农村长大,放羊割草打兔子,无所不能,在大学运动会上还拿过十项全能第一名。他极有趣,用方言讲故事,笑得你眼泪直流,而要讲起山村恐怖故事,又让你毛骨悚然,夜晚不敢出门。老杜很热心,新房善后这样的事自然是不请自到。我们从河边拉回了一车土,七手八脚浇水和泥,自制了一批土坯,晒干后垒了墙,还留出一个缺口,用废木条钉了一个篱笆门。靠南墙根又盖了“凉房”(土冰箱),北窗下垒了“炭仓”(当地烧大块煤,不说“煤”而曰“炭”)。晨昏出入,鸟鸣雀噪,居然也有了家的味道。④转眼冬去春来,院子里残雪渐存无几,柳梢也染上了一抹新绿。一天我正隔着玻璃窗伏案写稿,突然院子里传来一声呼叫:“小梁,不好了,你的院墙要倒!”我赶忙掷笔出门,说话的正是老杜。只见他沿着墙来回走动,一边还用手摩挲着墙面。在两墙相接的直角处,西墙向外倾斜,裂开一条上宽下窄的大缝,犬牙交错,足可探进一个拳头。我头皮发麻,惊出一身冷汗,这要是倒塌了,不但前功尽弃,还可能砸着行人。老杜直摸着脑袋说:“咋就出了这档子事?”满脸的遗憾。一会儿又安慰我:“不咋,大不了到秋天推倒重来。”我说:“先看几天,实在不行,又得辛苦你。”⑤这样大约有一周时间,我每天一起床就抬头看窗外,外出回来也先摸摸这墙。就这样日出日落,就像朱自清说的,看着日光每天“伶伶俐俐”地跨过短墙,像做错了什么事慌慌地逃去。裂缝却还在加大。终于我有了一个大发现,罪魁就是这“伶伶俐俐”的日光。我房子的前面还有一排房,挡着短墙的东面,晒不上太阳,而西边是一条空阔的大道,西晒的阳光可以照到短墙西面的墙根,冻土渐渐变软,墙就向西倾斜了。我立即跑去找老杜他们,报告这个重大发现。大家即刻来到现场会诊,多数人认为应立即拆掉,以绝隐患。我却认为既然是受热不匀惹的祸,何不吃点偏饭,沿东面的墙基开一道沟挖去冻土,让热气直接软化墙根。众人哄笑:“快不要瞎想了,这是一堵上千斤重的墙,又不是一根随风摆的墙头草。”我说:“试试看,也许它还能自己摆回来。你们先留着力气,试验失败,秋天干活不迟。”我找来一把铁镐,沿东面的墙根小心地开了一条一尺宽的浅沟,又在墙头立了一根垂直的木棍,好作参照观测墙倾角的变化。⑥功夫不负有心人。三五天后那墙竟开始向东一丝一丝地扳回,而且随着天气一天天变暖,那墙回心转意的速度也日渐加快,眼看就要破镜重圆。我每天用铁铲小心清除沟内已软化的冻土,好让温暖的空气能直接亲吻冰凉的墙脚。大约过了半个月,那斜墙不但回归正位,连直角处龇咧着的土坷垃,竟也一块一块严丝合缝地重新咬合在一起。我大奇,谁道命运不由己?门口斜墙尚能直!今天晚上一定要用我的风火灶炖一锅酸菜猪肉粉条,和朋友来一场庆功宴。墙歪自正,一时成了我们这个小区的新闻,常有人驻足或专门跑来观看。直到半个世纪后,当时住在我前排的朋友,如今我们在京城又同住一个院子,他一见面就谈起这件往事。⑦在那些穷而平淡的日子里,难得抓住这个快乐的小尾巴,常作为茶余闲话,当然也少不了起哄。有的说:“你这个文科生,无师自通,投错了胎,该去学工。”有的说:“你京城修道,又沙漠里练功。你这身武功可以出国去承包比萨斜塔的扶正了。”若干年后我有机会出国到意大利,还真的专门去看了一回比萨斜塔。塔因太斜,已不许游人靠近,我在慕色苍茫中遥望塔影,想现代科技已经能平移一座大楼,能定向爆破一百多米高的烟囱,就不能定向注水,扳回这位固执的斜塔老人?⑧人的命运就像飞鸟嘴里的一粒种子,不知会跌落何处,又怎样生根发芽。教育学上说,童年的游戏就是学习,而游戏是无所谓目的的。多年后,我这个文科生真的写了一本畅销书《数理化通俗演义》。难道这本书的胚芽早已埋在那堵斜墙里?⑨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故事。13.通读全文,按照行文思路,在下面方框内填写文字,补全故事情节和“我”的情感变化。(3分)故事情节(1)泥墙裂缝倾斜(3)“我”的情感温馨(2)惊喜14.面对被扳回的泥墙,作者用“谁道命运不由己?门口斜墙尚能直”表达感触,下列对此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运用反问的手法,突出强调了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去做,一切都有可能。B.此句抒写了作者见到泥墙在自己的试验下回归正位、裂缝重新咬合的惊喜愉悦之情。C.化用苏轼的“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暗含了作者试验成功后的骄傲自得。D.后文作者写到自己作为文科生却写出畅销书《数理化通俗演义》,也可说是对此句的写照。15.赏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4分)人的命运就像飞乌嘴里的一粒种子,不知会跌落何处,又怎样生根发芽。16.文中的“泥墙小院”承载着作者怎样的情思?请简要分析。(6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6分)中国的木版年画①在中国的民间美术中,木版年画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民间,木版年画是用来迎新春、祈丰年的一种民俗艺术品。作为民间最为普及的艺术样式,木版年画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用来美化环境、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心理愿望的重要载体。②木版年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在汉代就已经出现。然而,真正意义上以木版印刷的年画,其起源应当是在木版印刷术发明之后。木版年画在各个时代的名称也不相同,比如,宋代时叫做“纸画”,明代时叫做“画帖”,清代时则被叫做“画贴”。最早被定名为“年画”,则是在清代道光年间,这在清代学人李光庭撰著的《乡言解颐》中有记载,“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③中国各地的语言习俗不同,木版年画也有多种叫法,北京叫“画片”“卫抹子”,苏州叫“画张”,浙江叫“花纸”,福建叫“神符”,四川叫“斗方”等。近代以来,还曾经两度出现过“改良年画”一词:一是在清末光绪年间有关进步内容的年画,画面上通常刻有“改良年画”的字样;一是在辛亥革命后的一段时间内,由直隶教育司社会科印行的一些新内容的石印年画上,大多在题词之后,印有“改良年画”的方形印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些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家在对中国民间艺术进行考察、研究时,也曾用过“新年图画”一词,以后才逐渐简化为“年画”,并在使用中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名词。④中国的木版年画,随着社会风俗的演变而产生,并且伴随着印刷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各个年画产地都会有多家作坊同时生产年画,同一地方的作坊出品的年画,虽然在风格特征上比较接近,但在内容、题材、尺寸等方面还是有区别的,可以说是各有特点。⑤在不同的时期,当人们的审美情趣随着生活习俗的演化而转变时,一些老的样式便不再受欢迎,作坊也不再生产,同时,新的样式又不断地被创造和生产出来。为了便于作坊生产,便于工人学习和观摩,以保证年画生产质量的延续,多存有数套曾经生产过的年画。久而久之,这些新老样式的年画便形成一定数量和规模的积累,这既是作坊历年的生产档案,同时也是一种收藏。另外,分布在各地的零售商们为了方便订购,也往往在手边收存有数套年画。⑥清代中期以后,西方很多人来到中国。一部分人深入到中国各地,了解中国老百姓的生活习俗,搜集各地的民间艺术品,用来研究中国人的审美情趣。⑦他们从中国带回去的中国民间艺术品中,木版年画占了很大比重。在年画的搜集和研究方面,国外最早收集中国民间年画及纸马(杩)等艺术并编印成册的,是英国1800年出版的《中国风俗画》一书。清末,荷兰人高延曾受荷兰政府派遣到中国福建厦门考察,其间收集了一些民俗版画、纸马等,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在巴黎勒如书店出版了《厦门历年时节》一书。⑧到了20世纪初,一些国家的文化学者也曾多次来到中国,调查各地木版年画的状况,收集木版年画的实物资料,还撰写文章介绍、整理出版中国的木版年画,使国外的汉学家及爱好者对此有所了解。⑨另外,通过贸易而流到国外的中国木版年画也很多,这些年画多是沿海地区出品。现在,这些年画及其他民间艺术品作为法国、奥地利、德国、日本、美国、英国、荷兰、俄罗斯等国的公、私博物馆和私人的藏品,成为各国汉学家研究中国近代艺术和民间美术的重要资料。17.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使用空间顺序说明了木版年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B.文章第②段中的加点词“应当”表示对推断的肯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C.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木版年画,如北京的“画片”,苏州的“画张”等。D.木版年画大多数通过贸易流到国外,成为外国汉学家研究中国近代艺术和民间美术的资料。18.你准备向校刊“传统文化之光”栏目推荐这篇文章,请结合文章内容给出推荐理由。(3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0题。(7分)材料一:“一团耀眼的白光从山脉尽头升起……”在科幻小说《三体》中,太空飞船核聚变发动机发出的光芒如同太阳。利用核聚变等技术,人类走出地球家园,走向广袤宇宙。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之所以能发光发热,是因为内部的核聚变反应。核聚变能源的原材料在地球上极其丰富,且排放无污染,如果能造一个“太阳”来发电,人类有望实现能源自由。但要造出能实用的“人造太阳”,需要上亿摄氏度的等离子体、超过千秒的连续运行时间和1兆安的等离子体电流,挑战极大。为此,全球科学家们已努力70多年。材料二:4月12日21时,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在稳态高约束模式下,等离子体成功稳定运行403秒,刷新2017年101秒的世界纪录。这一重大突破将加速科学家对于等离子体物理的认识和研究,并向可控核聚变实现发电迈出坚实一步。“人造太阳”学名为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其运行的原理是在装置的真空内部加入少量氢的同位素氘或氚,然后通过类似于变压器的原理,使其产生等离子体,然后不断地提高密度和温度,从而引起聚变反应,反应过程中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材料三:可控核聚变是解决人类能源和碳排放问题的一种“终极方案”。它模拟太阳的核聚变过程,利用氢的同位素----氘与氚的聚变反应释放能量。氘在全球海洋中的储量多达40万亿吨,如果全部用于聚变反应,释放出的能量足以让人类无限使用,而且反应产物是无放射性污染的氦,也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可控核聚变技术不仅是人类先进技术的摇篮,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能真正体现人类命运与共。因为实现核聚变是人类共同的梦想,如果未来能源问题被解决,可控核聚变实现了,世界就会变得更加和平。眼下,碳中和已成为关系人类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聚变能源是没有二氧化碳排放的。如果人类能够很快实现核聚变,尽快开启聚变工程示范和商业应用进程,那么到本世纪末将可建设1000个聚变电站,减排二氧化碳85亿吨。聚变堆实现商用化后,电力会非常便宜。因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