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尊生》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1页
《第4课 尊生》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2页
《第4课 尊生》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3页
《第4课 尊生》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4页
《第4课 尊生》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尊生》课文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秋收敛(liàn) 舜(shùn)让天下B.衣葛(xī) 行不辍(chuò)C.棺椁(ɡuǒ) 以为舟则沈(chén)D.小枝泄(xiè) 实熟则剥(pū)答案C解析A项,敛liǎn。B项,chī。D项,泄,通“抴”,yè。2.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以我为天子,犹之可也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遂行不辍 遂:终,竟C.走及匠石 走及:跑着赶上D.冬日衣皮毛 衣:穿答案A解析之:语助词,无义。3.“之”字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是不材之木也 B.几死之散人C.匠石之齐 D.太后之色稍解答案C解析C项,动词,到。A、B、D三项都是结构助词,的。4.从文言句式看,不同类的一项是()A.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B.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C.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D.吾何以天下为哉答案B解析B项,判断句。A、C、D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5.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庄子,名周,道家学派的继承人。B.列子,名御寇,战国郑人,著有《列子》8篇。C.惠子,即惠施,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D.《庄子》中多数为寓言故事,想象丰富,比喻层出不穷。答案C解析惠子是名家学派的代表人物。6.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同舍的五人中,姓周的年龄最大,自以为阅历广,谈话一向是老气横秋。B.他们两人虽然二十多年前见过几次面,但这次在异地相遇了,也算是萍水相逢了。C.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有《论语》,则有《孟子》。D.对于芸芸众生来说,生命的光辉也许并不辉煌,但同样可以闪光。答案B解析“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但句中两人“见过几次面”。二、阅读与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大王亶父居邠,狄人攻之。事之以皮帛而不受,事之以犬马而不受,事之以珠玉而不受。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大王亶父曰:“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与人之父居而杀其子,吾不忍也。子皆勉居矣!为吾臣与为狄人臣奚以异!且吾闻之:不以所用养害所养。”因杖策而去之。民相连而从之,遂成国于岐山之下。夫大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7.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不忍也 忍:忍心B.因杖策而去之 因:凭着C.民相连而从之 从:跟随D.皆重失之 失:违背答案B解析因:于是。8.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狄人攻之 B.事之以珠玉而不受C.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 D.民相连而从之答案C解析C项,之,结构助词,的;其他项均为代词。9.下列对选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王亶父视百姓的生命高于一切,体现了他对生命的大尊重,因此他也赢得了百姓的尊重。B.这则故事实则告诉人们,生命是最可贵的,天下固然“至重”,但也不能以此害生。C.选文从更深层上体现了道家出世无为的哲学思想,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思想,我们要坚决摒弃。D.选文恰当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势,使内容更明确,说理也更具说服力。答案C解析“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思想,我们要坚决摒弃”说法过于绝对。(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0~13题。梓庆削木为①梓庆削木为,成,见者惊犹鬼神。鲁侯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以为焉?”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臣将为,未尝敢以耗气②也,必齐③以静心。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④;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⑤;齐七日,辄然⑥忘吾有四枝形体也。当是时也,无公朝⑦,其巧专而外滑⑧消;然后入山林,观天性⑨,形躯⑩至矣,然后成见⑪,然后加手⑫焉。不然,则已。则以天合天⑬,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选自《庄子·达生》)【注】①:音jù,悬挂钟鼓的架子。②耗气:损耗神气。③齐:整洁身心,以示虔敬。后作“斋”。④庆赏爵禄:庆,庆贺;赏,赏赐;爵,爵位;禄,俸禄。⑤非誉巧拙:非誉,指责和赞誉;巧拙,技艺的精巧和笨拙。⑥辄然:独立超脱的样子。⑦公朝:朝廷。⑧滑:乱。⑨天性:(树木的)天然生态。⑩形躯:(树的)形体。⑪见:通“现”。⑫加手:动手制作。⑬以天合天:用我的自然来顺应树木的自然。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子何术以为焉 B.虽然,有一焉C.然后入山林,观天性 D.必齐以静心答案C解析C项,“然后”:古今义均为连词,表示一件事后接着发生另一件事。A项,“以为”:古义,以,介词,凭,用;为,做。今义,认为。B项,“虽然”;古义,即使这样,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D项,“静心”:古义,使心神安静。今义,心情平静。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子何术以为焉 B.未尝敢以耗气也C.以天合天 D.必齐以静心答案D解析D项,“以”是表目的关系的连词。其他三项都是介词。A项,“凭”,“用”。B项,“以”后面省略“之”,“以之”即“因此”。C项,是“用”。12.翻译下面的句子。(1)鲁侯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以为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鲁侯见到梓庆便问他道:“你用什么神秘的道术做成这个的呢?”(2)器物之所以被怀疑是鬼神所做的,大概就是这个缘故吧。解析(1)句重要词语,前一个“焉”,代他,指梓庆,后一个“焉”代它,指。“为”,做。(2)句中“其”,大概;“是”,这。“与”即语气词“欤”。13.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用心精修,技艺才能惊人。【参考译文】梓庆能削刻木头做鐻,鐻做成以后,看见的人无不惊叹好像是鬼神的工夫。鲁侯见到便问他,说:“你用什么办法做成的呢?”梓庆回答道:“我是个做工的人,会有什么特别高明的技术!虽说如此,我还是有一种本事。我准备做鐻时,从不敢随便耗费精神,必定斋戒来静养心思。斋戒三天,不再怀有庆贺、赏赐、获取爵位和俸禄的思想;斋戒五天,不再心存非议、夸誉、技巧或笨拙的杂念;斋戒七天,已不为外物所动仿佛忘掉了自己的四肢和形体。正当这个时候,我的眼里已不存在公室和朝廷,智巧专一而外界的扰乱全都消失。然后我便进入山林,观察各种木料的质地;选择好外形与体态最与鐻相合的,这时业已形成的鐻的形象便呈现于我的眼前,然后动手加工制作;不是这样我就停止不做。这就是用我木工的纯真本性融合木料的自然天性,制成的器物疑为神鬼工夫的原因,恐怕也就出于这一点吧!三、文化经典专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5题。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人间世》)14.简要分析上述文字中所体现的儒、道两家在处世方面的不同态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材料①②反映了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入世的处世态度,即明知不能做到却坚持去做,竭力而为。材料③反映了道家知道事情无可奈何,则安然不为的淡然的处世态度,即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不必费心去改变它,保持一种自适的态度。15.认真阅读上述材料,你认为对待人生该具有什么样的处世态度?请结合材料中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150字左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一:“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一种自强不息、孜孜以求的精神。人要有一颗勇敢的心,要有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在“不可”面前,我们决不能轻易放弃,要敢于抗争,迎难而上,逆流而进,有一种征服的勇气。如果知其不可为就不为,就等于凡事无须坚持,遇到困难就放弃,听天由命。如此,又怎会有力挽狂澜、扭转乾坤、转危为安的奇迹发生呢?人生难免经历苦与痛,只有敢于拼搏,才有成功的机会,即使不成功,也能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示例二:人生需要一种顺其自然、保持自适心态的处世态度。我们处在充满着激烈竞争的世界中,生活中肯定有这样或那样的艰险。面对种种艰险,要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不必过分勉强,冷静而不盲动,不被外物所役使,获得心灵的安宁与自由。这在当今人心浮躁的社会中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也只有这样,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长。【参考译文】子路在石门过夜。守城门的人问:“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氏那里来。”守门人说:“就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是要做的人吗?”如果想要治理天下,使天下太平,当今世上,除了我还有谁呢?注重自我内心修养的人,悲哀和欢乐都不容易改变他原来的心境,知道世事艰难,无可奈何却又能安于处境、顺应自然,这就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孔子曰:“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①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②,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庄子·至乐》)【注】①太牢:古代帝王、诸侯祭祀时,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②脔:小块肉。16.短文中,庄子借孔子之口提出“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的观点,请结合庄子的人生观,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类现象的看法。(200字左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短文告诉我们:做事要看清对象,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勿以己度人,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否则,必然招致鲁侯养鸟的可笑结局,适得其反。(2)“无为”和“道法自然”是道家学派的两个最主要的思想。“无为”不是没有作为,而是在了解事物、事件的基础上顺其自然,不要妄为;“道法自然”就是以“道”为自然最高的、最根本的法则,自然不单指自然界,而是兼指自然如此,自然而然。如果鲁侯在海鸟的问题上,采取“无为”,即“不妄为”的态度,不违反海鸟的习性,不把海鸟迎到鲁国宗庙来款待和供养,而是遵循鸟的习性,让它回归自然,那它绝不会不吃不喝,头晕目眩,心里悲伤,熬过了整整三天而死去。(3)我们的教育,父母对孩子的爱也应以此为戒。解析解答本题,首先应依托短文内容,弄懂观点的含意;其次应熟悉庄子的人生观。具体答题时,可先对短文内容做出自己的理解,然后阐释道家学派的有关主要思想,并联系生活实际表明自己的观点。【参考译文】孔子说:“从前有一只海鸟栖息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国国君让人驾车把它迎进宗庙里并向它献酒,演奏《九韶》使它高兴,安排牛、羊、猪三牲齐备的筵席给它吃,海鸟却头晕目眩,忧愁悲伤,不敢吃一块肉,不敢喝一杯酒,三天就死掉了。这是用供养自己的方式来养鸟,不是用养鸟的方式来养鸟啊!”四、表达与交流17.下列通信的敬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学生给老师写信说:“敬颂教安。”B.长辈给侄子写信说:“顺致安康。”C.小王给同学写信说:“谨致鸣谢。”D.老张给同事写信说:“特此函达。”答案A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5个字。日凌来访只是对卫星通信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对有线电视、手机以及固定电话等基本上不产生影响。__①__,而是通过地面基站进行传输。__②__?实际上,尽管汽车GPS导航系统也是依赖卫星进行定位的,但由于GPS导航系统由多颗卫星组成,即便是某一颗卫星受到了影响,但还有多颗其他卫星可以正常运行,并且这些卫星并不在地球同步轨道上,__③__。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