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津南区七校联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1页
天津市津南区七校联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2页
天津市津南区七校联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3页
天津市津南区七校联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4页
天津市津南区七校联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期中阶段反馈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7分。1-3,6-8小题,每题2分,4、5,9-11小题,每题3分)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殷红(yīn)修葺(qì)锲而不舍(qiè)B.狂澜(lán)亘古(héng)悲天悯人(mǐn)C.震悚(sǒng)迸溅(bìng)深恶痛疾(wù)D.愧怍(zuò)陡峭(qiào)忍俊不禁(jīn)【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汉字的注音。A.殷红(yīn)——yān;B.亘古(héng)——gèn;C.迸溅(bìng)——bèng;故选D。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进入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从1999年到2021年,神舟飞船经历了无数次,研究者们经过,神舟飞船才会取得每一次的成功发射。A.分别预想改变种种考验B.分别预定蜕变种种考验C.分离预定蜕变重重考验D.分离预想改变重重考验【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题空一:分别,离别;分离,分开;这里形容飞船和火箭分开,故应选“分离”;题空二:预想,预先设想;预定,预先确定;这里飞船进入的轨道,是确定的,不是想象的,故应选“预定”;题空三:改变,事物发生显著的差别;蜕变,人或事物发生质变;这里形容飞船多次升级,与原来相比发生了质变,故应选“蜕变”;题空四:种种考验,多种多样的考验,形容考验的类型多;重重考验,一层又一层,形容考验的数量多;这里讲研究者们经历了很多的考验,故应选“重重考验”;故选C。3.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①津味小说是具有天津地域特色的市井民俗小说。②它以天津一方热土的丰厚文化底蕴为基础,笔触流畅且充满津味。③由于津味小说对不同时代不同人物的刻画,使不同时代天津人的精神风貌得到了展现。④其中冯骥才、林希等人以非凡的文学造诣,创作了大量优秀文学作品。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答案】C【解析】【详解】C.第③句,成分残缺,去掉“由于”或“使”。故选C。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抗美援朝英烈身上体现的爱国情怀、斗争精神英雄气概,是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生动写照。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厚植着许许多多的鲜活价值观,记录着抵御外侮的沧桑历史,无比深刻地启示今天的我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只有万众一心、矢志如一地团结奋斗,才能筑就坚不可摧的“新的长城A.,:。” B.、:”。C.、……。” D.,……”。【答案】B【解析】【详解】“爱国情怀”“斗争精神”和“英雄气概”三者为并列短语,因此空一处为顿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只有万众一心……”为“启示今天的我们”的具体内容,因此空二处为冒号;“新的长城”为句中引用,作为句子的一部分,因此空三处先引号后句号;故选B。5.下列对《木兰诗》赏析恰当的一项是()A.本诗写的是战争题材,着墨较多的是生活场景和战斗过程,繁简安排极具匠心,富有生活气息。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赴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C.“爷娘闻女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几句运用互文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家中因木兰回乡而出现的欢乐场面。D.诗歌以双关作结,既描写了眼前双兔在一起奔跑雄雌难辨的样子,又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A.有误,本诗详略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战斗过程是略写;C.有误,“爷娘闻女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几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没有互文;D.有误,诗歌以比喻作结,不是双关;故选B。阅读《什么花一开能上千年》的节选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什么花一开能上千年①近日,浙江杭州西湖边的一株莲花吸引来了大量参观者。原来,这棵看似普通的莲花,是由宋朝的田纳莲子沉睡千年后“复活”孕育而成的。据悉,这颗莲子是中国美术学院的李峥嵘博士在偶然的机缘之下得到的。原来,两年前,李峥嵘博士在山东北宋的考古层中发现了一批莲子,开始尝试培养。而后,他惊喜地发现,这些埋藏千年的古莲子竟然惊人地成活了。②其实,关于古莲子发芽的报道并不罕见,之前就已经有科学工作者发现过这一现象。莲是一种古老的生物,早在距今大约一亿三四千万年前的地层中,就曾出现过它的花粉。这个生物为什么能保存千年不腐,生命力如此强大呢?这要从莲子的结构说起——③首先,莲子本身是一种小坚果,果皮上有气孔和保卫细胞,表皮下面具有坚固而致密的“栅栏”,棚栏状细胞的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可以完全防止水分和空气的内渗和外泄。而栅栏组织中间的气孔道,未成熟时空气可以自由出入;完全成熟后,由孔道缩小,空气和水分的出入就不那么畅行无阻了,甚至连其他的微生物也不能轻易进入,这样便形成了一个十分精致的“密封仓”。④这样的结构,减少了水分蒸发的可能性,使得种子的含水量可以保持不变。而古莲子果皮表面的气孔几乎完全封闭,曾有人做过相关实验,把未经任何处理的古莲子放在常温下的水池里,历经多年,它的表皮颜色丝毫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根本不发芽。这说明水很难透过古莲子的果皮。在密封如此好的情况下,宋朝莲子可谓沉睡千年,并未受到外界“打扰”。外界的水、空气和微生物等进不去,所以不会腐烂,而里面的生命特征暂时停滞“休眠”。但在特定条件下,经过“复苏”却仍然可以恢复生命活性。⑤另外,保存莲子的地层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人们对古莲子出土的泥炭层研究发现,1米左右的泥炭层基本是密闭的。其中水分含量和氧气含量均很低。正常情况下,种子在普通土壤中保存比在空气中保存的寿命就要长,而古莲子又是保存在天然保障泥炭层中,所以才得以保存千年仍能催醒。相较于普通莲子三四天的时间,古莲子则需要10天的时间催醒,虽然时间较长,但莲子仍然可以焕发活力,让人一睹千年休眠后的生命魅力。(选自《科普时报》2019年4月1日)6.下列选项中,不是古莲子能够保存千年不腐、生命力强大的原因的一项是()A.莲子表皮下面具有坚固而致密的“栅栏”结构,减少了水分蒸发的可能性。B.外界的水、空气和微生物等进不去,使得表皮里面的生命特征得以暂时停滞“休眠”。C.古莲子在特定情况下,经过“复苏”仍然可以恢复生命活性,能够继续存活。D.古莲子保存在天然保障泥炭层中,其保存的寿命长。7.对第⑤段画线句子说明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作比较列数字 B.列数字举例子 C.举例子作比较 D.分类别列数字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第①段从杭州西湖边一株莲花写起,具有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B.第①段中加点词语“孕育”,指莲子虽然历经千年沧桑,但却还可以酝酿新生命。C.第⑤段中加点词语“左右”和“基本”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不能去掉。D.早在距今大约一亿三四千万年前的地层中,就曾出现过莲的花粉,可见莲的花粉也能保存千年。【答案】6.C7.A8.D【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根据第③④⑤段“果皮上有气孔和保卫细胞,表皮下面具有坚固而致密的“栅栏”,棚栏状细胞的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可以完全防止水分和空气的内渗和外泄”“外界的水、空气和微生物等进不去,所以不会腐烂,而里面的生命特在暂时停滞‘休眠’”“古莲子又是保存在天然保障泥炭层中,所以才得以保存千年仍能催醒”可知,莲子表皮下的“栅栏”结构、天然保障泥炭层是古莲子能够保存千年不腐、生命力强大的原因;第④段“在特定条件下,经过‘复苏’却仍然可以恢复生命活性”只是对莲子恢复生命活性的表述,无关原因;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方法。根据“相较于普通莲子三四天的时间,古莲子则需要10天的时间催醒,虽然时间较长,但莲子仍然可以焕发活力,让人一睹千年休眠后的生命电力”可知,这里列举翔实数据“三四天”“10天”,并将古莲子与普通莲子进行比较,科学准确地说明了古莲子虽然唤醒时间较长,但它依然可以焕发活力,展现生命魅力,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所以运用了列数字与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D.有误,“早在距今大约一亿三四千万年前的地层中,就曾出现过它的花粉”意在说明莲是一种古老的生物,花粉曾经出现在大约一亿三四千万年前的地层中,但并不意味着莲的花粉也能完好保存千年;故选D。阅读《卖油翁》一文,完成下面小题卖油翁欧阳修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睨之久而不去睨:斜着眼看 B.徐以杓酌油沥之徐:慢慢地C.康肃笑而遣之遣:派遣 D.康肃忿然曰忿忿然:气愤的样子10.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公亦以此自矜以钱覆其口B.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尝射于家圃C.尔安敢轻吾射惟手熟尔D.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康肃笑而遣之1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目的是与卖油翁不在意的态度形成对比,引出两人的对话。B.康肃由“忿然”到“笑而遣之”,是因为通过卖油翁的表现,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时明白技艺是无止境的。C.《卖油翁》中陈尧咨射箭技艺“当世无双”,卖油翁看他射箭,却“睨之”“微颔之”,是因为卖油翁精通射箭技艺。D.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肯下苦功夫,多思,勤练,就一定会取得成绩,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答案】9.C10.B11.C【解析】【9题详解】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C.“康肃笑而遣之”的意思是: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遣:打发。不是“派遣”。故选C。【10题详解】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以:介词,凭借/介词,用;B.于:介词,在/介词,在;C.尔:代词,你/同“耳”,罢了;D.而:连词,表转折,却/表修饰,不译;故选B。【11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C.有误,卖油翁看他射箭却是“睨之”“微颔之”,是因为卖油翁通过自己倒油的经验知道“熟能生巧”这个道理,他并精通射箭技艺。故选C。【点睛】参考译文: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不在意地看着他,许久都不离开。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第二卷(93分)二、(本大题共1小题,没空1分,共8分)12.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1)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2)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3)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4)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5)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6)______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7)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相似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明月来相照②.谁家玉笛暗飞声③.凭君传语报平安④.杨花榆荚无才思⑤.隔江犹唱后庭花⑥.黄梅时节家家雨⑦.将军百战死⑧.壮士十年归【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根据提示语句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本题中的“凭、榆、荚”等字容易写错。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②。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③间画以为图。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④,性不喜华靡⑤,闻喜宴⑥独不戴花,同列⑦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五》)【注释】①凛然:稳重的样子。②指:同“旨”,主要意思。③京、洛:指北宋时的开封和洛阳。④甫冠:指刚满二十岁。⑤华靡:奢华。⑥闻喜宴: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⑦同列:这里指同年考中进士的人。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众皆弃去()(2)光持石击瓮破之()14.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15.依据全文分析,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13.①.(1)离开②.(2)打破(击破、敲破)14.从此舍不得放下手里的书(或从此勤奋读书),到了不觉得饥渴寒暑的程度。15(1)喜欢读书(勤奋好学)(2)聪明机智(3)生活朴实(不喜奢华)【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1)句意为: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去:离开;(2)句意为: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破:打破(击破、敲破)。【14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翻译。翻译时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还要注意句式变化,倒装句要在翻译时,把语序调整过来;如果有省略句式,翻译时,把省略的部分补出来。译文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语句通畅。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自是,从此;释,放下;至,到了;不知,不觉得。【15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的情节可看出他是一个勤奋好学之人;从“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可看出他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孩子;从“性不喜华靡”可看出他是一个生活朴实之人。【点睛】参考译文: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父亲名字叫司马池,任天章阁待制。司马光7岁时,已经稳重得像成人,听人讲《左氏春秋》,特别喜欢,回来以后讲给家人听,就懂得了《左氏春秋》的主要意思。从那以后,对于书喜欢的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寒暑。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后来长安、洛阳的人将这件事用图画记载下来。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刚满二十岁时,生性不喜欢豪华奢侈,(参加)闻喜宴时,只有他不戴花,身旁的人说:“(花是)君王赐戴的,不能违反(不戴)。”(他)才(在帽檐上)插上一枝花。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顾晓蕊①故乡的家是一个四合小院,院里有棵粗壮挺拔的洋槐树。阳春四月,巨大的树冠华荫如盖,素淡的花苞次第开放,满院流溢着醉人的清香。②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最开心的,要数采摘槐花。弟弟爬上高高的树杈,用带钩的竹竿把槐枝扭断,我拾起落到地上的枝条,沿着细茎轻轻一捋,一嘟噜花朵落进筐里。③在那贫寒的年代,槐花无疑是一道美食。或蒸或炒,皆唇齿留香。然而,苍翠遒劲的老槐树,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如巨人般轰然倒下。翌日清晨,发现槐树被拦腰截断,细碎的花瓣飘落一地,生命的华美与脆弱瞬间交替,让人久久地怅然无语。④此后不久,我们便搬家了。十余年时光缓缓淌过,日子过得平淡而适意。三年前的一天,宁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妈妈放下电话,脸色煞白,双手颤抖,对爸爸说:“儿子在工地上出事了!”⑤那是怎样惊心的一幕,现场发生爆管事故,弟弟身上多处烫伤,从八米平台跌落下来。他在重症病房里,度过了生命中最难捱的两个月。出院后,他不愿照镜子,也不愿出门见人,每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独自舔舐着心底的伤痛。⑥妈妈说:“这样会闷出病来,出去走一走吧。”我想了又想,决定陪弟弟回故乡。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与忐忑,不知这一趟旧地重游,将给弟弟带来怎样的影响。⑦走进童年的小院,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浓烈而又执着。抬头望去,记忆里被风雨摧毁的洋槐树,竟奇迹般出现在眼前,变得更加枝繁叶茂。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那棵树。⑧那一刻,安静极了。忽一阵清风拂过,雪白柔软的槐花,落在他的衣襟上。他捏起几朵放进嘴里,细细地嚼,两行清泪落了下来。自从弟弟受伤以来,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我唯一的一次,看到他流泪。⑨泪痕很快被风吻干。他侧过身来,说:“姐姐,给我照张相吧。”我掏出数码相机,紧张得按了三次快门,才拍下这美好的瞬间。弟弟倚着老槐树,感叹地说:“槐花虽小,却有阳光的味道。”他笑了,目光变得坚强,从灵魂深处射出来。⑩半个月后,我们回到家。照片洗了出来,弟弟把它摆在床头,背面写着一行蓝色小楷: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至此,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很快,弟弟又回到工作岗位,开始了全新的生活。⑪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那枝叶是信念,那树干是平和,那深入地底的根须,就是默默地承受。人这一生,有这么一棵树,不管经历多少风雨,依然能凭借一缕心香,从容抵达幸福的彼岸。(选自《阅读与鉴赏》,有改动)16.根据提示,梳理文章内容线索一:挺拔的槐树花香醉人→(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线索二:少时弟弟快乐健康→(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17.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18.第⑧段“两行清泪落了下来”一句中加点字“泪”蕴含了丰富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1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作者以“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为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有美感、有意蕴,生动形象,有吸引读者阅读兴趣。B.第⑥自然段“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与忐忑。”一句中“期待”是期望、等待的意思,体现了我盼望弟弟早日从伤痛中走出来的心情;“忐忑”是心神不定的意思,体现了“我”不知道回故乡是否会给弟弟带来好影响的不安心情。C.第⑦自然段中,弟弟把身体贴近树干并紧紧抱着那棵树是因为内心充满无助和孤独,他想起自己在重症病房所度过的生命中最难捱的两个月,此时的内心只剩下无比的痛苦。D.第⑩自然段“树是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这句话含义深刻,说明了人应该像树一样,在遭受灾难时保持平和的心态,默默承受,做一个智者;同时还要有坚定的信念,要坚强乐观,做一个强者。E.全文情景交融,主人公是一位平凡的母亲,她像“一颗会开花的树”,为照顾身受重伤的儿子,无私忘我地付出着母爱,全文主旨意在歌颂母爱这种默默承受的奉献精神。【答案】16.①.被雷击的槐树轰然倒下(槐树被雷电拦腰截断)②.重生的槐树更加繁茂③.受伤后的弟弟一蹶不振④.醒悟后的弟弟开始新的生活17.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槐花盛开时的美丽,“团团簇簇”写出了槐花开得繁多,“像迎风舞动的风铃”写出了槐树的动态美,充满灵性,表达了作者者对槐花的喜爱之情。18.①对槐树经受磨难重获生机的敬佩(或感动)之情;②对自己因伤痛一蹶不振的羞愧(或自责)之情;③受槐树的启迪幡然醒悟的振奋(或喜悦)之情。19.CE【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根据第③段“苍翠遒劲的老槐树,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如巨人般轰然倒下”可知,被雷击的槐树轰然倒下;根据第⑦段“走进童年的小院,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浓烈而又执着。抬头望去,记忆里被风雨摧毁的洋槐树,竟奇迹般出现在眼前,变得更加枝繁叶茂”可知,被雷击的槐树在多年之后,变得更枝繁叶茂、清香;根据第⑤段“出院后,他不愿照镜子,也不愿出门见人,每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独自舔舐着心底的伤痛”可知,受伤后的弟弟一蹶不振;根据第⑦⑨段“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那棵树”“他笑了,目光变得坚强,从灵魂深处射出来”可知,领悟生命真谛以后的弟弟开始乐观地面对生活。【17题详解】本题考查语句赏析。根据语句中“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可知,是将“洁白的花朵”比作“风铃”,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根据语句中“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可知,赋予花朵以人的情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联系第②段“最开心,要数采摘槐花。弟弟爬上高高的树杈,用带钩的竹竿把槐枝扭断,我拾起落到地上的枝条,沿着细茎轻轻一捋,一嘟噜花朵落进筐里”可知,此句表现了槐花盛开时繁茂的样态,会随着风儿散发清香,展现槐花随风飘晃的动态的美感,而弟弟会上树采槐花,“我”收槐花,展现了“槐花”带给“我们”的快乐,代表着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表现了“我”对槐花的喜爱。【18题详解】本题考查词句中蕴含的情感。根据第③⑦段“然而,苍翠遒劲的老槐树,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如巨人般轰然倒下。翌日清晨,发现槐树被拦腰截断,细碎的花瓣飘落一地,生命的华美与脆弱瞬间交替,让人久久地怅然无语”“抬头望去,记忆里被风雨摧毁的洋槐树,竟奇迹般出现在眼前,变得更加枝繁叶茂”可知,老槐树被拦腰截断,多年后回乡却发现老槐树更加枝繁叶茂,蕴含生机,弟弟看到此情此景流泪,“泪”是对槐树经历坎坷却从未放弃对生命(开花、枝繁叶茂)的追求,弟弟为此感动,满是对槐树的敬佩;联系第⑤段“他在重症病房里,度过了生命中最难捱的两个月。出院后,他不愿照镜子,也不愿出门见人,每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独自舔舐着心底的伤痛”可知,树与弟弟有着相似的经历,树重新绽放生命的色彩,而弟弟却因遭遇坎坷一蹶不振,在房门里封闭自己,舔舐伤痛,弟弟为此感到自责,感到羞愧;根据第⑨段“弟弟倚着老槐树,感叹地说:‘槐花虽小,却有阳光的味道。’他笑了,目光变得坚强,从灵魂深处射出来”可知,弟弟因为树从伤痛中走出来,能够坚强乐观的面对生活,“泪”中含有弟弟突然醒悟的喜悦,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的振奋。【1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C.有误,根据第⑦段“走进童年的小院,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浓烈而又执着。抬头望去,记忆里被风雨摧毁的洋槐树,竟奇迹般出现在眼前,变得更加枝繁叶茂”可知,弟弟看到此情此景流泪,“泪”是对槐树经历坎坷却从未放弃对生命(开花、枝繁叶茂)的追求,弟弟为此感动,满是对槐树的敬佩;E.有误,从全文表达的主题来看,主人公是弟弟,文章通过弟弟的遭遇告诉我们,人应该像树一样,在遭受灾难时,保持平和的心态,默默承受,做一个智者;同时,有着坚定的信念,坚强乐观,做一个强者;故选CE。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一、综合性学习(5分)近年来,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多项重大成就。某班将举行“中国的科技成就”综合性学习活动,一位同学为此活动搜集了四则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16-2020年中国某科技公司研发经费统计图【材料二】“天问一号”成功发射并执行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于2020年7月23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2021年2月10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进入火星轨道;3月4日,国家航天局发布了3幅由天问一号探测器拍摄的高清火星影像图。【材料三】“嫦娥五号”成功发射并执行月球探测任务。“嫦娥五号”于2020年11月24日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先后完成了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从月面起飞在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带着月壤返回地球等重要任务。【材料四】中国制造出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2020年1月11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天眼”通过国家验收,投入正式运行。它将在未来10年至2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成为中国和世界天文学研究的“利器”。2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21.请结合以上相关材料,概括近年来我国取得了哪些科技成就。【答案】20.2016-2020年,中国某科技公司研发经费逐年递增。21.“天问一号”成功发射并执行火星探测任务;“嫦娥五号”成功发射并执行月球探测任务;中国制造出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解析】【分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图表内容。统计图的内容为:2016-2020年中国某科技公司研发经费统计图,观察统计图可知,经费数额逐年递增。概括为:2016-2020年,中国某科技公司研发经费逐年递增。【21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提炼概括。根据材料二第一句提炼为:“天问一号”成功发射并执行火星探测任务;根据材料三第一句提炼为:“嫦娥五号”成功发射并执行月球探测任务;根据材料四第一句提炼为:中国制造出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三、名著阅读(8分)22.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空缺处填写相应的内容。《海底两万里》是①_______(国籍)作家②_________(人名)的“海洋三部曲”之一,同时也是他的代表作。小说讲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一位叫③________的船长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潜水艇“④_________”,在大海中自由航行。小说设想了潜水艇的强大功能,描绘了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下海、自由翱翔的梦想,也显示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答案】①.法国②.儒勒•凡尔纳(或凡尔纳)③.尼摩④.诺第留斯号(或鹦鹉螺号)【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对名著文学常识、主要内容做好识记积累。《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凡尔纳三部曲”(另两部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的第二部。儒勒·凡尔纳被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小说主要讲述了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其仆人康塞尔和捕鲸手尼德·兰一起随“鹦鹉螺号(或诺第留斯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据此可答。23.根据你对《骆驼祥子》一书的阅读积累,填写下列的表格。祥子的“三起三落”三起一起:祥子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买了辆新车。二起:____________三起:___________三落一落:___________二落:____________三落:为了料理虎妞的丧事,祥子卖掉车。【答案】①.一落: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②.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线准备买新车。③.二落:干包月时,祥子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敲诈去。希望第二次破灭。④.三起:虎妞以低价为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了车。【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常识的掌握。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对名著文学常识、主要内容做好识记积累。本题考查名著《骆驼祥子》的情节识记。祥子来到北平,为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而努力工作,辛苦攒钱,苦干三年,终于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但有一次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在逃壮丁的路上,祥子捡了三只骆驼,把意外捡来的骆驼卖了,在曹先生家拉包月,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但为买第二辆车攒的钱又被孙侦探敲诈去了,第二次希望破灭。后来,虎妞与祥子结婚了。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但因为虎妞难产而死,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