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拉萨2030规划纲要_第1页
健康拉萨2030规划纲要_第2页
健康拉萨2030规划纲要_第3页
健康拉萨2030规划纲要_第4页
健康拉萨2030规划纲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健康拉萨2030规划纲要

目录

第一篇总体战略.............................3

第一章指导思想................................3

第二章基本原则................................3

第三章战略目标................................4

第二篇普及健康生活..........................7

第四章加强健康教育............................7

第五章培育良好健康行为.........................13

第六章提高全民身体素质............................17

第三篇优化健康服务.........................21

第七章强化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21

第八章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26

第九章加快藏医药传承与创新.......................28

第十章加强重点人群关爱服务........................31

第四篇提升健康保障.........................34

第十一章健全医疗保障体系...........................34

第十二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37

第五篇共创健康环境.........................38

第十三章深入开展爰国卫生运动......................38

第十四章加快健康环境建设.......................41

第十五章保障食品药品安全.........................46

第十六章完善公共安全体系........................47

第六篇创新健康产业.........................51

第十七章构建多元办医格局.........................51

第十八章培育健康服务新产业.......................52

第十九章积极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产业..................53

第二十章推进藏医药产业发展.......................54

第七篇健全支撑与保障......................55

第二十一章深化体制机制改革........................55

第二十二章加强健康人力资源建设....................58

第二十三章推动健康科技创新........................61

第二十四章加快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61

第二十五章加强健康法治建设........................62

第二十六章促进健康交流合作........................63

第八篇强化组织实施.......................64

第二十七章加强组织领导...........................64

第二十八章强化宣传引导...........................64

第二十九章加大投入力度...........................65

第三十章做好实施监测...........................65

第一篇总体战略

第一章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和区市九届三次、

四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

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治藏方略,坚持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

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

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

动力,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提升健康保障、共建健康环境、创新健

康产业为重点,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快转变健康领域发展方式、全方位、全

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显著改善健康公平,为促进全市

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与全国同步小康提供坚实健康基础。

第二章基本原则

推进健康拉萨建设,应坚持和遵循以下原则。

一健康优先。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理念,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

位,立足拉萨实际,将促进健康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逐步形成有利

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实现全民健康与拉萨经

济社会协同发展。

一需求导向。逐步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更加注重预防为

主和健康促进,更加注重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更加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和水

平,优化健康服务供给模式,推动全周期、全方位健康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健康

需求。

——改革发展。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关键环节改革步伐,

构建与拉萨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健康领域新机制、新体制。坚持预防为主、防

治结合、藏(中)西医并重,转变服务模式,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

动藏(中)西医协调发展,发挥科技创新和信息化的引领支撑作用,提升健康服

务水平。

―公平共享。以农牧区和基层为重点推动健康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维护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逐步缩小城乡、县区、人群间基本健康服务和

健康水平的差异。坚持政府主导与调动社会、个人的积极性相结合,推动人人参

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实现全民健康覆盖,促进社会公平。

第三章战略目标

到2020年,建立较为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持续提高健

康素养水平,逐步完善健康服务体系,明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实现"三不

出"(大病不出市、中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和“两降一升"(降低孕产妇、婴幼

儿死亡率、提高人均期望寿命)的目标,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体育

健身服务,基本形成完善合理健康产业体系。

到2030年,促进全民健康制度体系更力院善,健康服务优化升级,健康生

活方式得到全面普及,健康服务质量和健康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健康产业得到长

足发展,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健康水平大幅提高,健康公平显著改善,主要健康

指标接近中西部地区平均水平。

到2030年,具体实现以下目标:

——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人民身体素质明显增强,2030年人均期望寿

命达到73岁,人均健康预期寿命显著提高。

——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全民健康素养大幅提高,健康饮食和

健康行为习惯全面普及,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基本形成,尘毒危害严重的用人单

位作业场所得到有效治理,控制或消除包虫病、大骨节病、风湿病、碘缺乏病、

结核病、先心病等重大疾病危害。

一健康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完善的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立,健康保障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健康服务质量

优化提升。

一健康产业有序发展。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健康服务产业,形成一批具有较

强创新能力和有一定竞争力的健康领域企业,推动藏医药健康旅游,助力拉萨国

民经济快速发展。

一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有利于健康的政策法律法规体系进

一步健全,健康领域治理体系基本完善,治理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表1健康拉萨2030建设主要指标

指标

指标2015年2020年2030年

分类

人均预期寿命(岁)68.270.073.0

婴儿死亡率(%0)7.543.01.44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9.24.02.2

健康水平

孕产妇死亡率(1/10万)45.910.25

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

76.495>95

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2530

健康生活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万人)202330

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25.8823.2920.70

健康服务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1.912.54.0

与保障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持续下

7.53持续下降

重(%)降

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6>96

健康环境

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ni类水体

95100

比例(%)

健康产业净土健康产业年产值(亿元)1000

第二篇普及健康生活

第四章加强健康教育

第一节建立健全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

建立健全以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为主导,健康教育宣传机构为龙头,城乡基层

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依托机关、学校、寺庙、社区、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康教育

场所和基地,完善工作网络。以健康素养为核心,开展包括学龄前儿童、老年人

在内的各年龄段居民的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健康知识。(市卫健委、市委宣传部、

市教育局、市宗教事务局、市广播电视局、市总工会,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排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其他为协助配合单位,下同)

编写推广适合拉萨特点的健康教育科普材料,组织发布科学防病知识,严厉

打击各类不实和谋利性误导宣传行为。(市卫健委、市公安局、市场监管局,各

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通过各级各类媒体对农牧民群众、青少年学生、寺庙僧侣等人群加大健康科

学知识宣传力度,积极建设和规范各类广播电视等健康栏目,充分利用互联网、

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传播健康知识等措施提高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市

委宣传部、市网信办、市卫健委、市广播电视局、拉萨日报社、拉萨广播电视台,

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实行健康知识和技能核心信息发布制度,基本建立覆盖全市的健康素养和生

活方式监测体系,推动健康素养监测结果应用。全面推进健康促进县(区)建设,

加强慢病管理和健康教育。(市卫健委,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健康文化,培育良好的卫生习惯。(市文明办、市

卫健委,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第二节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

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

要内容。各级各类学校要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教育课中,做到教师、教材、教案、

课时、考核"五落实"。培养青少年树立健康意识,坚持健康知识与健康技能传

授并重的原则,突出重点、循序渐进,不断强化和促进青少年健康知识的掌握和

健康技能的提高。(市教育局、市卫健委,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加大对学生常见病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严格执行学校疾病信息报

告制度,建立健全传染病预防工作长效机制,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指导工作。(市

教育局、市卫健委,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内容,积极开发健康教育的教

学课件、教学图文资料、音像制品等教学资源。2020年实现我市学生健康知识

知晓率290%,健康行为形成率380%,2030年实现指导学生在生长发育过程

和日常生活中坚持有利于健康行为的目标;有意识从"治"转"防",自觉采取

有益于健康的言行,并影响其家庭和周围的人。(市教育局,各县(区)人民政

府负责)

——创新教育宣传理念。各级各类学校要以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

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等5个领域为主,充分利用

板报、宣传栏等传统媒介和网络、微信等新兴媒体,通过班会课、国旗下讲话、

专题讲座等形式,在学校广泛开展以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

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避险等为主的健康知识宣传教育。高中学校要

采取知识讲座等形式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共同构建相关学科教育与教育活动

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经常性教育与集中式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健

康教育模式。加大对学生常见病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严格执行疾病信

息报告制度,建立健全传染病预防工作长效机制。

——大力促进营养改善。全面落实好"三包"、助学金、营养改善计划等政

策月虽化过程监督和执纪监督,为学生能够吃饱、吃好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探索后勤管理社会化服务模式,食堂由学校统一管理、自主运营、社会化服务,

提高学校食堂服务水平,确保学生餐费全额用于学生。加强食堂监管,完善食品

安全风险监测体系,营造食品安全环境。学校食材实行定点采购,充分利用拉萨

净土健康产业优势,在学校全面推行净土健康食品,从源头上保障学生膳食营养

和身体健康。严格执行索证索票制度,签订定点采购合同使食堂食品来源清楚、

事故责任可追溯。在各县(区)乡镇小学、幼儿园继续办好食堂的基础上,探索

在城区中小学、幼儿园推行集中供餐制度,选择诚信、有资质的食品配送企业,

为中小学、幼儿园定时、定点、定单配送食品,强化货源、贮存、加工各环节和

菜谱设置、营养搭配等方面的监督落实。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解决人员、交

通等方面的经费困难,为集中供餐持续有效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强化食堂工作人

员特别是食堂管理人员、烹饪加工厨师的培训力度,较为系统地掌握营养学等方

面知识,熟悉营养搭配的常识和技巧。加大师生员工及学生家长的营养知识普及,

推行校长配餐制度,共同为青少年学生健康生活、快乐成长提供有力支撑。

——全面加强体育锻炼。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全面开好体育课,确保体

育课师资、课时落实到位。城区学校以校为单位、县镇学校以县域为单位每年开

好夏秋两次师生运动会;每年举办一届全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校园篮球联赛、

校园足球联赛、职工业余篮球赛、足球赛等赛事活动为师生员工展示体育特长、

提升体育竞技水平搭建综合平台。依托区市体育主管部门,制定实施全市学校及

公共场所体育设施建设规划,体育场馆数量、体育设施配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确保设施安全够用,为广大市民健身提供帮助和服务。充分发挥各行业和体育协

会作用,组织开展多层次、多项目的群众性比赛和活动。师生员工健身意识普遍

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师生员工身体素质稳步增强。全面落实《中

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大力开展"阳光

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一提升疾病防治水平。配齐配足学校卫生设施齐备,实行垃圾分类收集、

定期处理。加强学校医务室(卫生室)建设,1000人规模以上的寄宿制学校配

备校医。校医实行"医管校用",即由市、县、乡镇医院安排专职医生到学校坐

诊,工资关系、人事关系挂在医院,由学校进行统一管理。学校医务室配备日常

药品和基础性医疗器械,能够满足学生日常就诊需要。建立从幼儿园到中等职业

院校严格的体检制度。学生(幼儿)每年进行体检,根据不同学段安排不同的体

检项目,做到疾病早发现、早治疗,保障学生身体健康。城镇学校学生由家庭承

担体检费用,农牧区学生利用新农合保险免费就近体检。学校要建立师生体检档

案,对师生身体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建立特殊病、重点病师生关爱帮扶机制,使

重大疾病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建立家校信息沟通制度,使家长能够及时准

确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健康状况。根据国家、自治区相关要求,开展好每年一

度的体质监测工作,准确掌握学生身体各要素水平,找准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

进行整改提高。对体质监测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形成有价值的分析报告,并在社

会一定范围内公布,引导家庭、社会关注学生体质,聚焦学生体质提升。建立传

染病疫情发现、收集、汇总与报告管理工作机制。配备专(兼)职传染病疫情报

告人员,传染病疫情登记记录完整,传染病疫情报告渠道畅通。落实幼儿疫苗接

种工作,保证应接必接、防疫有效。严格落实晨午检、因病缺课病因追踪与登记

制度,确保工作到位、记录详实。建立教职工大病救助基金,整合资金、规范管

理、发挥效益,使大病得到及时救治,将关怀和温暖及时送到教师的心坎上,增

强教师职业吸引力。

——努力营造健康环境。大力普及烟草危害知识,开展吸烟行为干预、降低

吸烟率。加强德育教育和管理,降低青少年学生吸烟率。积极开展无烟学校创建

活动,确保中小学校和幼儿园都成为无烟场所。加大改厕力度,建设无害化卫生

公厕。力口强水质检测执行情况督杳,推动学校按要求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制定饮

用水管理制度,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确保师生员工用水安全、健康。持续

开展环境卫生大清扫、大整治行动,认真做好校园环境卫生清扫及宿舍、教室、

食堂等重点部位和人员密集场所的通风消毒工作,实施量化考核,严肃奖惩要求,

确保校园及周边干净整洁、卫生健康。有针对性地实施校园绿化美化工程,建设

人文校园、书香校园、绿色校园。积极打造健康主题公园、健康广场、健康食堂、

健康班级等健康促进场所。以健康班级、健康年级、健康家庭为重点,以整洁宜

人的环境、优质便利的服务、和谐文明的文化为主要内容,向家庭、班级和师生

个人就近提供服务,倡导团结和睦的人际关系,提高家庭健康水平。落实职业健

康检查、职业防护、安全管理、职业病防治等制度,创造有益于健康的环境。以

健康为主题,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在学校广泛推行文明用语、

文明行为,营造相互尊重、和谐包容、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倡导健康的学习生

活方式,从细节入手,从日常抓起,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

学习习惯、坐立行等行为习惯,加强文明社交礼仪教育,使学生成为良好社会风

尚、文明礼仪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建立健全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和校

园伤害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将安全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提高教师、儿童及家

长的自护自救、防灾避险的意识和能力。开展“护校安园”行动,发挥校园及周

边治安综合治理联席会议的作用,引导各部门聚焦校园安全、保障学生安全,为

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三节强化家庭和寺庙、企事业等单位健康教育

强化家庭和高危个体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及干预,启动健康体重、健康口腔、

健康骨骼等专项行动,实施重点人群、重大疾病健康教育。开展联户健康、联寺

健康、知名专家进社区等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家庭和寺庙、企事业等

单位健康教育。(市卫健委、市宗教事务局、各寺管会,各县(区)人民政府负

责)

强化职业危害教育,普及职业防护知识,鼓励单位将职工健康素质纳入综合

评价考核体系。(市卫健委、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总工会,

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医疗卫生机构在提供诊疗活动时要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推动重点人群改变不

良生活习惯。指导和督促寺庙、企事业等单位每年组织开展健康素养学习测评,

促进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市卫健委、市宗教事务局、各寺管会,各县(区)人

民政府负责)

第五章培育良好健康行为

第一节引导形成健康生活方式

以"和谐我生活,健康拉萨人"为主题,以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为重点,强化

生活方式指导及干预,组织开展减盐、减油、减糖等专项行动,实现县(区)全覆

盖。(市卫健委,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研究制定符合高原环境的营养计划,普及合理膳食营养知识,推进健康饮食

文化建设,逐步改变我区居民高脂、高热、高盐的饮食习惯。(市卫健委、市委

宣传部,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建立健全居民营养监测评价制度,对农牧区等重点区域和孕产妇、儿童等重

点人群实施营养干预,着重解决微量营养素缺乏等问题。继续实施"学生营养改

善计划"。加强对学校、幼儿园、养老机构等营养健康工作的指导,开展示范健

康食堂和健康餐厅建设。(市卫健委、市教育局,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组织开展健康生活方式进家庭、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寺庙、进医院、

进乡村、进企业、进公共场所等活动,强化宣传教育和技能指导服务,形成健康

自我管理、人际互助的社会氛围。(市卫健委、市委宣传部、市广播电视局,各

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到2030年,居民营养知识素养明显提高,营养缺乏疾病发生率显著下降,

全市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降低20%,居民蔬、果日摄入量逐渐增加,超重、肥

胖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市卫健委,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加强烟草危害和控烟宣传教育,不在公共场所和公共区域设置烟草广告或者

利用新闻媒体发布烟草广告,控制烟草促销活动,积极推进无烟环境建设,强化

公共场所控烟监督执法。(市委宣传部、市卫健委、市广播电视局,各县(区)

人民政府负责)

推进公共场所禁烟工作,开展无烟学校、无烟医院、无烟餐厅、无烟家庭创

建活动,逐步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领导干部要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把

党政机关建成无烟机关,各级党政机关公务活动中严格实行"无烟化"。(市卫

健委,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严格落实不向未成年人售烟等有关法律规定,将青少年作为吸烟预防干预的

重点人群,努力减少新增吸烟人群。(市场监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开展戒烟咨询热线和戒烟门诊等服务,提高戒烟干预能力。到2030年,15

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低到20%。(市卫健委,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加强限酒健康教育,控制酒精过度使用。针对高原高寒居民饮酒过多习惯,

倡导合理、适量、科学饮酒,特别是节假日以及各种民间重大活动,避免醉酒、

酗酒等行为。适时开展有害使用酒精监测。(市卫健委、市委宣传部、市广播电

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各级领导干部从自身做起,发挥带头和表率作用,不喝酒、少喝酒,坚决杜绝

过量饮酒。(市卫健委,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第二节加强心理健康服务

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市人民医院设置精神科(心理卫生科),二

级以上医疗机构要逐步开设临床心理相关科室指导基层提升精神卫生诊疗能力,

为精神障碍患者和有需求人员提供规范的心理健康服务。(市卫健委、市发改委,

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逐步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机制,在社区搭建基层

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卫健委,各县(区)人民政府负

责)

发挥我市优秀传统文化对促进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广泛运用传统媒体和门

户网站、微信等新媒体开展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全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公

众心理自我调适能力,培育良好社会心态,推动形成安定和谐的社会氛围。(市

委宣传部、市网信办、市广播电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加大对重点人群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干预力度,加强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常

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设立心理卫生援助热线,提高突发事件心理

危机的干预能力和水平。对寄宿制学生、两地或三地分居家庭、农牧区留守妇女

儿童、残疾人、老年人、低收人群体等重点人群分别制订宣传教育策略,有针对

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提高公众对抑郁症等常见精神障碍的认识和主动

就医意识,提升医疗机构识别抑郁症的能力。(市卫健委,各县(区)人民政府

负责)

推进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逐步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严重精神障碍患

者免费救治,确保应治尽治、应管尽管、应收尽收。(市卫健委、市扶贫办,各

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加快组建专业化、社会化心理救援队伍,加强灾害和事故等突发事件心理危

机干预机制建设。到2030年,常见精神障碍防治和心理行为问题识别干预水平

显著提高。(市卫健委,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第三节远离毒品危害和减少不安全性行为

普及毒品危害及应对知识,将毒品预防教育与科学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

生命健康教育和法治教育有机融合,提升学校毒品预防教育水平,加强禁毒教育

基地建设,组织禁毒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营造浓厚的禁毒舆论氛围。(市

司法局、市教育局、团市委,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以戒毒医疗服务需求为导向,加快推进戒毒医疗服务机构建设,确保戒毒医

疗机构设置与医疗服务能力、戒毒服务需求相一致,力求早发现、早治疗。规范

戒毒医疗服务行为,帮助吸毒人员减轻毒品依赖。(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卫

健委,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加强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戒毒药物维持治疗、社区康复的有机衔接,

建立集生理脱毒、心理康复、就业扶持、回归社会于一体的戒毒康复模式,最大

限度减少毒品对社会的危害。(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卫健委,各

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强化社会综合治理,以青少年、育龄妇女、流动人群为重点开展性健康、性

道德和性安全宣传教育和干预,加强对性传播高危人群的综合干预,减少意外妊

娠和性病、艾滋病等疾病传播。(市卫健委、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市广播电

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针对重点地区不良婚俗和性生活习惯,通过减少性伴变动、使用避孕用品等

干预手段,增强安全性行为。(市卫健委,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第六章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第一节完善高原特色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合理优化公共体育服务资源配置,统筹建设全民健身设施,扩充健身步道、

骑行道、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社区多功能运动场、晨晚练点等小型便民体

育设施的数量,因地制宜建设农牧区全民健身设施,推进新建小区健身设施建设,

配套开发儿童体育场地设施。到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拉萨特色、覆盖城乡、

可持续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市所在地建成"一场一馆一中心一步道",

30%县(区)建有县级公共体育场、建有健身步道,50%乡镇建有全民健身综合广

场,农牧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初步形成城

市15分钟健身圈。到2030年,基本建成县乡村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人均

体育场地面积不低于2.2平方米。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配置达标率达到

100%。推行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鼓励社区、学祇机关、企事业

单位的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吸引广大群众从手机上下来,从酒桌、牌桌上下来,

到阳光下去,到运动场去,让体育全方位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使全民健身

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自觉行动。加强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建设,建立健全市、县

(区)、街道力、事处(乡镇)、社区(村)四级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体系。要发挥体育行业

协会职能,组建足球、篮球专业俱乐部,推行政社分开、管办分离,建立完善政

府购买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健康运动产业发展。提高体育社会组织承接全民

健身服务的能力和质量。推进体育社会组织品牌化发展并在社区建设中发挥作用,

形成结构清晰、类型多样、服务多元、竞争有序的现代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新局面。

(市体育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总工会,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第二节推动全民健身和群众体育运动

继续制定实施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推动《全民健身条例》地方立法,普及科学

健身知识和健康方法,讲好全民健身故事,推动全民健身生活化。创建一批全民

健身示范县(区)和特色品牌,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建设全民健身信息系统

和专家智库。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加快体育标准化建设,积极开展群众性体

育运动,市级每4年举办一次全市运动会,县(区)每2年举办一次群众运动

会,鼓励各行业举办全行业运动会。鼓励各县(区)结合农牧文化、节日庆典、

旅游观光等资源,开展具有区域特色、影响力大、群众喜闻乐见的特色体育活动,

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体系。(市体育局,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进

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牧区、进寺庙志愿服务和健身指导活动。(市体育局、

市文明办、团市委,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到2020年实现"每千人拥有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目标。到2030年,

建成一批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的全民健身示范县(区),各

族人民健身意识普遍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显著增加。净土男子篮球俱乐

部和城投足球俱乐部走上职业化道路,促进我市体育事业的发展。(市体育局、

市经信局、市净土公司、市城投公司,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第三节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

依托自治区体育科学研究所,开展对高海拔地区特别低氧条件下人口体质状

况和科学健身专项研究,探索高海拔地区科学健身规律,发布体育健身活动指南,

逐步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才隹动形成

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

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体育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市体育局,各县

(区)人民政府负责)

加强全民健身科技创新平台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站点建设,完善国民体质健

康监测网络体系,开展运动风险评估,推广个性化运动健身及科学健康指导。(市

体育局、市科技局、市卫健委,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第四节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

制定实施青少年、援藏干部、职业群体、妇女、老年人、农牧民及残疾人等

作为重点人群的体质健康干预计划。(市卫健委,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重点抓好青少年体育活动,结合优秀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苗圃计划",加强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特色学校尤其是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开展青少年"夏令营"、"冬令营"活动,"一校一品"、

"一校多品"创建和评选;依托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阵地,大力开展寒暑假青少年

校外体育活动,培育青少年学生体育爰好,培养学生熟练掌握1项以上终身受益

的体育运动技能,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到2020年,

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人数明显增多;到2030年,学校体育场

地设施与器材配置达标率达到100%,学生每周参与体育活动达到中等强度3次

以上,锻炼强度中等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35%以上。(市体育局、市教育局,

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加强科学指导,鼓励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实行每天30分钟

工间操制度,引导职业群体走在健身前列,通过时尚运动、养生运动、民族特色

和趣味性活动充分调动妇女、老年人和农牧民积极参与全民健身。(市体育局,

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加大对全民健身助残工程的支持力度,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广泛

开展。(市体育局、市残联,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第三篇优化健康服务

第七章强化全民公共卫生服务

第一节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采供血、综合监督执法、食品安全技术支持

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到2030年,市级设置标准化的疾病预防控制、

妇幼保健、综合监督执法、血液中心或血站,每个县级人民医院设置储血点,因

地制宜设置县级的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院/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

督所等机构。(市卫健委、市发改委,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培养,全面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完善突发事件卫

生应急体系,建立军民融合的立体化紧急医学救援体系,提升突发事件和突发急

性传染病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到2030年,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和紧急医

学救援能力超过中西部省份平均水平。(市卫健委,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第二节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通过人才引进、对口支援、定向培养、拉萨市统一招录等多种方式配足配齐

公共卫生机构技术人员,同时加大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力度,到2020年,全市千人

口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数达到1.11人。其中疾病预防体系达到0.25人,卫生监督

体系达到0.14-0.21人,妇幼保健与优生优育体系达到0.3人。(市委组织部、市

人社局、市卫健委,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到2030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技术能力达到国家要求,县级疾病

预防控制中心具备标准化的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市卫健委、市发改委、市财

政局,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广"互联网+服

务",提高人均经费标准,逐步将一些服务对象广、干预效果好、成本效益高的

项目纳入服务范围,细化服务内容,增强居民获得感和认同感。完善基本公共卫

生服务技术规范和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向

基层、乡村医生倾斜,增加任务比重,合理补偿报酬,有效调动基层积极性,提

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服务均等化,真正实现

制度、人群和服务全覆盖。(市卫健委,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第三节加强重大疾病防治

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策略,健全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多部门合作、专业

机构支持的慢性病综合防控机制,突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

构的慢性病防治职能,加强慢性病高危人群预防性干预工作,逐步实现对高血压、

糖尿病、脑卒中、心血管疾病、重点癌症等慢性病的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和有序

分诊,遏制慢性病上升势头。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

示范区。开展社区综合防治工作,基本实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干预全覆盖。

健全死因监测、肿瘤登记报告和慢性病监测制度。到2030年,实现全人群、全生

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0%。加强口腔卫生,加大

口腔疾病防治力度,积极落实口腔健康检查、窝沟封闭、局部用氟(高氧地区除

外)和早期踽齿充填等口腔疾病预防措施,12岁儿童患踽率到2030年控制在25%

以内。(市卫健委,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认真做好近视、肥胖、沙眼、踽齿等学生常见疾病的群体预防和矫治工作,

积极开展青少年体检工作。(市卫健委、市教育局,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机制,提高传染病疫情监测敏感性和疫情报告质量。继

续实施扩大免疫规划,2020年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8%以上。加

强预防接种门诊标准化建设,规范疫苗使用和冷链管理,保障预防接种安全。做

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加强艾滋病宣传教育、检测、抗病毒治疗、随访管理

和关爱,全面落实临床用血核酸检测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确保疫情保持在低

流行水平。建立结核病防治综合服务模式,加强耐药肺结核筛查和监测,加大结

核病人治疗保障力度,规范肺结核诊疗管理,确保肺结核病持续下降。加大包虫

病患者筛查和诊治力度,加快包虫病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加强宣传教育和传染源、

传播途径的控制,确保到2030年将包虫病疫情降低到全国平均水平。控制或消

除麻风病和重点地方病(碘缺乏病、大骨节病、饮茶型氟中毒、布病等),积极应

对流感、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麻疹等传染病,强化症状监测、哨点监测和暴

发疫情监测,及时有效处置突发急性传染病疫情。积极防范输入性突发急性传染

病,继续加强传统烈性传染病防控。(市卫健委,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加强人畜共患病综合防治,强化动物源性传染病的源头治理。(市卫健委、

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第四节推进人口均衡发展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健全人口与发展的综合决策体制和出生人口监测机

制,完善有利于人口均衡发展的政策体系,推动计划生育工作向提升素质和优化

结构转变,更加注重服务家庭,构建以生育支持、幼儿养育、青少年发展、老人

赡养、病残照料为主题的家庭发展政策框架,引导群众负责任、有计划的生育。

围绕全人口和生命全周期,按照早期介入、提前干预的原则,推进人口全周期服

务。针对人口发展不同时期的生理心理特点,系统开展婴幼儿期、青春期、育龄

期、育龄后期、老年期心理和生理健康干预和促进行动,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

的全面发展,实现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内部要素的均衡发展,推动人

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全面推行知情选择,普及避孕节育和

生殖健康知识。完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政策,加大再生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保障

力度。完善农牧区"一孩、双女"和全市"特殊子女"家庭扶助制度,实行奖励

扶助金标准动态调整。(市卫健委,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完善出生统计监测体系,以出生医学证明和住院分娩为切入点,全面实施出

生实名登记制度,建立部门间出生人口信息收集和共享机制。(市卫健委、市公

安局,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建立健全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体系,做到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出生缺陷儿救治等工作相互衔接,推广

和拓展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提高出生缺陷儿的救治康复和医疗保障水平。进一

步推动落实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服务均等化,促进全面健康和人口长期均

衡发展。(市卫健委、市民政局,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第八章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第一节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构建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体系完整、分工

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运行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市级和县域

内基本医疗卫生资源按常住人口和服务半径合理布局,实现人人享有均等化的基

本医疗卫生服务。(市卫健委,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在市人民医院建立"一主两副"的市级综合性医疗中心;在全市综合考虑服

务人口、服务能力和交通状况等因素,重点设置7个县级区域医疗中心,基本实

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均衡化。以市、县(区)区域医疗中心为重点,推进城乡

区域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带动医疗服务的区域发展和整体水平提升。以基层为重

点,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提高基层

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基层居民健康"守门人”能力。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

快推进县乡一体化建设,推动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级诊疗、双向

转诊分工协作机制。建设覆盖全市各级医院、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远程医疗协

同服务平台,发挥远程医疗在地广人稀、精准扶贫的作用,推动远程医疗诊治和

保健咨询服务向基层延伸。(市卫健委、市发改委,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以健康扶贫工程为突破口,统筹各方资源加大对市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支持

力度,加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病集中救治、慢病服务管理、重病服务管理、重

病兜底保障工作,提升服务能力,保障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健康。(市卫健委、市

扶贫办、市医保局,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第二节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

建立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综合和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

的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建立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机制,推进慢性病防、治、管整

体融合发展,实现医防结合。通过组建医疗联合体和医疗集团等多种分工协作模

式,加快推进分级诊疗,提高服务体系整体绩效,建立起不同层级、不同类别、

不同举办主体医疗卫生机构间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利益共享的分工协作机制,

基本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合理

就医秩序。建立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评价体系,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采取家庭

医生团队、优化就诊就医流程、改善服务态度、适当延长服务时间、开展预约服

务、重点人群签约服务和上门服务等措施,方便群众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市

卫健委,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第三节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

以改善群众就医感受为出发点,继续实施医疗服务持续改善计划、医疗人才

组团式援藏和三级医院帮扶贫困县级医院工作、改进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升

医疗服务同质化程度,再住院率、抗菌药物使用率等主要医疗服务质量指标达到

中西部地区平均水平。采取与北京、江苏对口医院合作共建远程医疗等多种形式,

提高我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实现大病不出市、中病不出县、小病出乡的目标。

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规范诊疗行为,优化诊疗流程,增强患者就医获得感。推进

合理用药,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推动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推行优质护

理服务,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加强临床用药和高值耗材管理,保障患者就医

安全,降低不合理医疗费用。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形成比较全面的覆盖医院感染

重点环节及重点部门的标准体系。加强医疗服务行为、质量安全和机构运行的监

测监管才隹进医师定期考核,规范医疗执业行为。加强医学人文关怀,推进平安医

院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