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北京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北京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北京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北京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北京市通州区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30.0分)1.它继承了三百年历史过程中民族融合与南方开发的成果,完成了统一,使华夏文明显得更为成熟、根基更为稳固,为之后大唐盛世的来临奠定了基础。它指的是()A.北魏 B.隋朝 C.唐朝 D.五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它继承了三百年历史过程中民族融合与南方开发的成果,完成了统一……为之后大唐盛世的来临奠定了基础”可知,它指的是隋朝。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为隋朝之后盛唐时代的来临,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北魏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王朝,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为盛唐时代的来临,奠定了基础的是隋朝,排除C项;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介于唐宋之间,排除D项。故选B项。2.黎阳仓是隋代永济渠沿线巨大的官仓,其占地面积近8万平方米,有152座仓窖,被称为“粮仓博物馆”。这见证了()A.隋朝的建立 B.隋朝的统一 C.隋朝的繁荣 D.隋朝的灭亡【答案】C【解析】【详解】隋文帝杨坚执政期间,采取措施,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隋朝府库中积聚了数量庞大的粟帛。在隋朝政府各地都修建了许多粮仓,其中著名的有兴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隋朝粮仓众多,规模宏大,说明隋朝粮食大丰收,社会繁荣稳定,C项正确;隋朝粮仓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与隋朝的建立、统一、灭亡无直接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3.在扬州当地考古发掘中,产自北方邢窑等地的白瓷等都集中出现在扬州,这与隋朝大运河的开凿疏浚密切相关,北方地区的物产可以很方便地运到扬州。这说明隋朝大运河()A.加强了南北政治交流 B.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C.推动了文化事业发展 D.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北方地区的物产可以很方便地运到扬州”可知,这说明隋朝大运河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B项正确;题干材料只是说经济,没有涉及政治、文化、社会阶层流动,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4.唐玄宗即位时,曾把新上任的县令200人,重新召集到大殿上,亲自出题考试,将不及格者革职,让他们重新学习。这反映了唐玄宗()A.推崇科举考试 B.重视官吏素质C.注重文化发展 D.推行税制改革【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亲自出题考试,将不及格者革职,让他们重新学习”可知,唐玄宗通过考试的形式辨别县令的从政能力,将不合格者革职要求其重新学习,这说明唐玄宗比较重视官吏的素质,故B项正确;隋炀帝正式开创科举制后,该选官制度就已经得到统治者的推崇,材料并不是强调唐玄宗对科举制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仅仅反映了唐玄宗对官吏文化素质的要求,无法直接得出唐玄宗重视文化发展,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唐代赋税改革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5.古代文言纪实小说《太平广记》展现的关于唐朝社会的内容有:生活习俗中以“踏歌”与“赏牡丹”等为盛;胡乐流行于长安,羯鼓是当时最有名的乐器等。这些内容反映了()①唐都长安的氛围体现兼容并蓄②唐都长安人民的生活丰富多彩③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④唐都长安的规模宏大人口众多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胡乐流行于长安,羯鼓是当时最有名的乐器等”可知,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是比较开放,充满活力,当时的生活风气兼容并包,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①正确,根据材料“生活习俗中以‘踏歌’与‘赏牡丹’等为盛”可知,长安人民的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多彩,②正确,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长安城的城市布局特点,③错误,排除BC项;材料不能说明长安城的城市规模和人口规模,④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6.对该表格解读正确是()唐诗摘选反映的社会状况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开元盛世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安史乱起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安史乱平A.诗歌的创作背景来源于社会 B.诗歌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C.唐诗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 D.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摘选唐诗都是杜甫的诗句,根据材料中诗句反映的社会状况及所学知识可知,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复杂、动荡的历史时代,被后人称为“诗史”。他的诗,有的气魄雄浑,有的沉郁悲怆,语言淳朴厚重,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人们称他为“诗圣”,可见,诗歌的创作背景来源于社会生活,A项正确;“社会进步”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B项;杜甫的诗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感,排除C项;“气象万千名家辈出”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7.唐朝时期,他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到达奈良后,通过传授佛经、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等,弘扬了中国先进的文化。这位历史人物是()A.阿倍仲麻吕 B.鉴真 C.玄奘 D.弘法大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B项正确;阿倍仲麻吕是日本人,排除A项;玄奘西行天竺取经,排除C项;弘法大师是日本佛教僧侣,排除D项。故选B项。8.如下图文物出土于唐朝的墓葬,其共同反映的主题是()A.国家统一 B.科技发达 C.中外交流 D.文学兴盛【答案】C【解析】【详解】大食人俑反映的是唐朝与阿拉伯国家的交往;东罗马金币反映的是唐朝与欧洲国家的交往;壁画《客使图》反映的是唐朝的对外关系,因此三张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唐朝的中外交流,C项正确;图片与国家统一、科技发达、文学兴盛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9.某同学根据上课学习的内容制作了如下图思维导图,宋太祖采取这些措施是为了()A.缓和民族矛盾 B.实行文化专制C.强化中央集权 D.削弱国家力量【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为巩固统治,强化中央集权,宋太祖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他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在地方,宋太祖为加强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C项正确;缓和民族矛盾、实行文化专制、削弱国家力量,都不是宋太祖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排除ABD项。故选C项。10.岳飞的英雄事迹一直被民众传颂,以下材料可以直接用于研究这一历史人物的是()①岳飞手书原作《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②电影《满江红》③《宋史•岳飞传》④岳飞塑像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答案】D【解析】【详解】①岳飞手书原作《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属于第一手史料,可以直接用于研究岳飞,符合题意;③《宋史•岳飞传》,属于第一手史料,可以直接用于研究岳飞,符合题意,D项正确;②电影《满江红》,属于影视作品,属于后世对其进行改编创作的,带有主观性,不可直接用于研究岳飞,不符合题意;④岳飞塑像,是后人进行雕刻而成的,带有主观创作意图,不可以直接用于研究岳飞,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②④的ABC项。故选D项。11.耶律阿保机和元昊改革的共同点包括()耶律阿保机改革元昊改革任用汉人为官;发展农业、建筑、城郭;创制契丹文字仿唐宋制度,定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①都学习先进汉文化②都关注教育制度的改革③都促进了政权的发展④都加速了各民族的分裂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创制契丹文字”“创制西夏文字”可得出两者都学习先进的汉文化;根据材料“发展农业、建筑、城郭”“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可得出两者都促进了政权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教育制度改革的,②项错误,排除AB项;两者的措施有助于促进各民族的交融,并不是加速民族分裂,④项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12.宋仁宗在庆历年间,赐辽使八字,曰“南北两朝,永通和好”。“澶渊之盟”所确立的宋辽“兄弟”相称的称呼,也被宋真宗和辽圣宗的后继者延续百年有余。这说明澶渊之盟后()A.辽宋之间保持了长久的和平 B.辽宋的经济都得到快速发展C.辽宋人民长期处于困苦境地 D.辽宋的军队力量都不断加强【答案】A【解析】【详解】据“南北两朝,永通和好”“‘澶渊之盟’所确立的宋辽‘兄弟’相称的称呼,也被宋真宗和辽圣宗的后继者延续百年有余”可知,澶渊之盟后辽宋之间处于相对的稳定,保持了长久的和平,加强了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A项正确;“辽宋的经济都得到快速发展”“辽宋的军队力量都不断加强”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D项;“辽宋人民长期处于困苦境地”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A项。13.如图是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部分),①②③处分别应填()A.南宋、北宋、元 B.元、北宋、南宋C.唐、元、北宋 D.唐、北宋、元【答案】D【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隋朝灭亡后,唐朝建立。唐朝灭亡后,出现割据混战局面,五代十国后期,统一趋势不断加强。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北宋与西夏和辽并立。北宋末年,统治腐败,金于1127年灭掉北宋,北宋宋钦宗的弟弟赵构,于同年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俘虏南宋皇帝,南宋灭亡,元朝统一了全国。故①②③处分别应填唐、北宋、元,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隋朝灭亡后,唐朝建立,排除A项;同理,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与辽、西夏对峙的是北宋,排除C项。故选D项。14.某学者对我国古代一项政治制度评价如下:这项制度是对我国秦汉以来的地方机构建制的重大发展和完善,成为我国地方机构设置史上的一次重大革新,为后世以及现行的行政区划奠定了基础。这项制度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这项制度是对我国秦汉以来的地方机构建制的重大发展和完善,成为我国地方机构设置史上的一次重大革新,为后世以及现行的行政区划奠定了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为了统治辽阔的疆域,实行行省制度。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是对我国秦汉以来的地方机构建制的重大发展和完善,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行省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制度的重大改革,是省制的开端,为后世以及现行的行政区划奠定了基础。D项正确;分封制属于西周的政治制度,与题干“这项制度是对我国秦汉以来的地方机构建制的重大发展和完善”不符,排除A项;秦朝实行郡县制,与题干“为后世以及现行的行政区划奠定了基础”不符,排除B项;科举制是隋朝创立的选拔官员的制度,与地方机构建制和地方机构设置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5.如下图为统编教材的部分课题,这些课题反映的时代特征是()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金与南宋的对峙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元朝的统治A.民族关系发展 B.对外交流频繁C.文化繁荣昌盛 D.社会生活变迁【答案】A【解析】【详解】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辽是契丹族建立的,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金是女真族建立的,蒙古族建立元朝,北宋和南宋是汉族建立的,故这些课题反映的时代特征是民族关系发展,A项正确;题干材料与对外交往、文化、社会生活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16.“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盖设宣慰司为行政机构,以其地军旅之事频繁,故兼都元帅府”。这一记载最可能出自的文献是()A.《史记》 B.《隋史》 C.《宋史》 D.《元史》【答案】D【解析】【详解】“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盖设宣慰司为行政机构,以其地军旅之事频繁,故兼都元帅府”最可能出自的文献是《元史》。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D项正确;《史记》记载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排除A项;《隋史》记载隋朝的历史,题意是元朝,排除B项;《宋史》记载宋朝的历史,题意是元朝,排除C项。故选D项。17.在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里,市民的生活丰富多彩。以下史实能与此历史现象相印证的是()①北宋开封的大相国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②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③以元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元杂剧兴盛④元朝时的泉州成为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答案】D【解析】【详解】北宋开封的大相国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以元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元杂剧兴盛可以印证宋元时期市民生活丰富多彩,①③正确,D项正确;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反映的是宋代手工业的发展;元朝时的泉州成为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反映的是元朝的对外贸易,排除含有②④的ABC项。故选D项。18.某学习小组搜集了如下图历史图片并排版如下,他们想表达的主题是()A.印刷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B.造纸技术的发明与改进C.文化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D.教育事业的繁荣与进步【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是活字的开端,之后又发展了木活字、铜活字等,所以图片所演示的是印刷术的发展与创新,A项正确;题干材料表达的主旨是印刷术的发展而不是造纸术的发展历程,排除B项;题干所强调的是印刷术的发展与创新,属于科技范围,未涉及到文化事业方面,排除C项;题干所强调的是印刷术的发展与创新,属于科技范围,未涉及到教育领域,排除D项。故选A项。19.宋元时期我国古代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下表①②③处应填()科技成就传播及影响①13世纪时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②14世纪传到欧洲,对其作战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推动了社会变革③12、13世纪传入阿拉伯国家,后又传到欧洲,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A.造纸术、火药、指南针 B.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C.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D.火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答案】C【解析】【详解】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所以①②③分别是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20.元朝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遍布全国驿站,这一举措有利于()①加强中外交流②加强各族联系③推动海外贸易④巩固国家统一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为了加强同各地、各族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遍布全国驿站,②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驿站的普遍设立,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从而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由题干可知,元朝是在全国建立驿站,并没有涉及对外交往的内容,①不符合题意;驿站是为了加强同各地的联系而修建,并未涉及海外贸易,③不符合题意;排除含①③的ABC项。故选D项。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21.了解与研读《贞观政要》材料一:《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撰写的一部政论性的史书,记录了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等。本书写作于开元、天宝之际。当时的社会仍呈现着兴旺的景象,但社会危机已露端倪,作者已经感受到衰颓的趋势。为了保证唐王朝的长治久安,他深感有必要总结唐太宗施政的成功经验,为帝王树立起施政的楷模,这就是此书的写作初衷。(1)依据材料一写出《贞观政要》属于哪种史料,并概括此书的写作背景。材料二:《贞观政要》目录(节选)()君道第一()任贤第三()纳谏第五()俭约第十八《贞观政要》语句节选①“自王公已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②“三年已后,见人谏,悦而从之。”③“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④“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2)依据材料二,将《贞观政要》的语句与其所属的章节相对应。(填序号)任选一句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材料三:唐玄宗以后的历代君主们,莫不奉《贞观政要》为圣经。唐宪宗即位之初,即“读列圣实录,见贞观、开元故事,竦慕不能释卷”。至于官员、知识分子乃至草野庶民,也大多奉《贞观政要》为政治读本、处世教科书。其中的许多段落和句子,至今还被人们引为哲理和格言。《贞观政要》问世不久,即随着遣唐使东还的航船传入日本,以后历代的幕府政权都相继援用,民间的知识分子,甚至寺庙的僧侣都争相研读不已。——摘编自屈小强《天汉雄风与盛唐气象》(3)依据材料三分析《贞观政要》的影响。【答案】(1)史料类型:文献史料。写作背景:开元、天宝之际唐朝社会依然呈现繁荣景象,但是社会危机显现,呈现盛极而衰的趋势;作者想通过总结唐太宗君臣相得、励精图治的成功经验,为帝王树立起施政的楷模,以此来保证唐朝的长治久安。(2)④;③;②;①。选择②“三年已后,见人谏,悦而从之。”理解:唐太宗有善于纳谏的可贵品质,推动了贞观年间政治清明局面的出现,我们普通人也应该有宽阔的胸襟,能善于接纳别人的意见。(3)影响:《贞观政要》成为唐朝及以后的政治读本、处世教科书,对后世君王的道德修养、思想言行产生了重要而深刻的长远影响,给后世留下了十分宝贵的历史经验教训;对日本幕府政权和日本文化产生深远影响。【解析】【小问1详解】史料类型:根据材料“《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撰写的一部政论性的史书”可知,按照资料的表现形式,这是文献史料;写作背景:根据材料“本书写作于开元、天宝之际。当时的社会仍呈现着兴旺的景象,但社会危机已露端倪,作者已经感受到衰颓的趋势”概括得出开元、天宝之际唐朝社会依然呈现繁荣景象,但是社会危机显现,呈现盛极而衰的趋势;根据材料“为了保证唐王朝的长治久安,他深感有必要总结唐太宗施政的成功经验,为帝王树立起施政的楷模,这就是此书的写作初衷”概括得出作者想通过总结唐太宗君臣相得、励精图治的成功经验,为帝王树立起施政的楷模,以此来保证唐朝的长治久安。【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④为君之道……”可知,君道,即封建帝王治国的基本理念与统治权术,对应“君道第一”;根据材料“③……惟在得人”可知,强调人才的重要性,对应“任贤第三”;根据材料“三年已后,见人谏,悦而从之”可知,②对应纳谏第五;根据材料“……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可知,①对应“俭约第十八”。理解:任选一条作出解释和评价即可。如选择②“三年已后,见人谏,悦而从之。”作为一个普通人,能听别人的劝告不容易,作为封建帝王,能够长期地从谏如流,尤为难能可贵。唐太宗有善于纳谏的可贵品质,推动了贞观年间政治清明局面的出现。【小问3详解】影响:根据材料“唐玄宗以后的历代君主们,莫不奉《贞观政要》为圣经。……至于官员、知识分子乃至草野庶民,也大多奉《贞观政要》为政治读本、处世教科书。其中的许多段落和句子,至今还被人们引为哲理和格言。”概括得出成为唐朝及以后的政治读本、处世教科书,对后世君王的道德修养、思想言行产生了重要而深刻的长远影响,给后世留下了十分宝贵的历史经验教训;根据材料“《贞观政要》问世不久,即随着遣唐使东还的航船传入日本,以后历代的幕府政权都相继援用,民间的知识分子,甚至寺庙的僧侣都争相研读不已”概括得出对日本幕府政权和日本文化产生深远影响。22.唐朝前期,社会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序号唐朝具体史事①发明推广了曲辕犁和筒车②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③文成公主入藏④妇女喜好骑马、射箭等活动⑤很多少数民族首领被唐统治者册封⑥丝织工艺、陶瓷生产水平等高超⑦唐都长安分为东市和西市⑧妇女“女着男装”成为时尚潮流⑨中亚胡旋舞十分流行(1)从以上表格中找出促进吐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史事。(填序号)(2)选择材料中互相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3)结合所学分析唐朝前期兴盛的原因。【答案】(1)③。(2)观点: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交融;论述: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意即各族共同的君主。唐朝时期,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关系密切,如唐玄宗册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因而说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交融。(3)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励精图治、勤于政事、任用贤能,推行一系列革新措施;开放的对外政策,和睦的民族关系等。【解析】小问1详解】结合所学可知,③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促进吐蕃经济和社会发展。【小问2详解】选择②③⑤,结合所学拟定观点为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交融。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意即各族共同的君主。唐朝时期,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工担任。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关系密切,如唐玄宗册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因而说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交融。【小问3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前期兴盛的原因有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励精图治、勤于政事、任用贤能,推行一系列革新措施;开放的对外政策,和睦的民族关系等。23.某历史社团以“宋代经济的发展”为主题展开主题学习活动材料一:①《耕获图》②官窑粉青釉葵花式洗③《货郎图》(局部)④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⑤北宋纸币铜板拓片⑥宋代拔秧工具一秧马(1)将材料一中图片反映的经济成就按照不同领域归类。农业成就:______手工业成就:______商业成就:______材料二:(2)依据《宋代经济分布图》,完成以下问题:纺织业发达的商业城市______、______;(写出两个)设立市舶司的城市______、______。(写出两个)(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在宋代完成,依据地图并结合所学说明这一观点。材料三:经济重心的转移孕育了少数民族经济新契机,为北宋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带去了丰富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随着南方地区商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少数民族不再排斥民众的经商活动,同时北宋纸币相继顺延至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东南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基本上颠覆了少数民族地区以往的朴素物物交换的贸易模式。——摘编自高欣等《北宋经济重心转移对少数民族的影响》(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答案】(1)①.①⑥②.②④③.③⑤(2)①.成都②.杭州③.广州④.泉州(3)宋代农产品的主要产区、手工业中心、商业中心等大都在南方。(4)为少数民族地区带去了丰富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大大推动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促进了交通贸易的繁荣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①《耕获图》⑥宋代拨秧工具—秧马反映的是农业成就;②官窑粉青釉葵花式洗④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反映的是手工业成就;③《货郎图》⑤北宋纸币铜板拓片反映的是商业成就。【小问2详解】依据《宋代经济分布图》并结合所学可知,纺织业发达的商业城市有成都、杭州;设立市舶司的城市有广州、泉州。【小问3详解】依据地图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农产品的主要产区、手工业中心、商业中心等大都在南方,这说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在宋代完成。【小问4详解】依据材料三“经济重心的转移孕育了少数民族经济新契机,为北宋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带去了丰富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随着南方地区商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少数民族不再排斥民众的经商活动,同时北宋纸币相继顺延至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东南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基本上颠覆了少数民族地区以往的朴素物物交换的贸易模式”可知,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是为少数民族地区带去了丰富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大大推动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经济重心南移,促进了民族交融,促进了交通贸易的繁荣发展。24.唐宋科举制度的起源与发展材料一:皇帝科举制的发展隋文帝废除前朝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A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形成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步成为最重要的科目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的地位,并以诗赋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补充表格:A:______;并概括隋唐科举制度的发展趋势。材料二:有学者统计,在唐朝290年中,科举共取进士6603人;在两宋316年中,完全依靠考试成绩的进士达43000人。过去“工商杂类”出身的士人一直被排斥在仕途之外。宋朝冲破了这种限制,不讲门第出身,工商杂类自可应试。到北宋末年,甚至僧道亦可应试。只要有奇才异行便可录取。——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等(2)依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科举制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材料三:宋代有一大批学者型官员,如王安石、苏轼等,他们在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