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重大主题教育提升语文课程培根铸魂实效_第1页
强化重大主题教育提升语文课程培根铸魂实效_第2页
强化重大主题教育提升语文课程培根铸魂实效_第3页
强化重大主题教育提升语文课程培根铸魂实效_第4页
强化重大主题教育提升语文课程培根铸魂实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语文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关键课程,是落实重大主题教育的重要载体。在语文课程中强化重大主题教育,是落实党和国家意志的根本要求,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现实要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精准领悟重大主题教育的精神实质,厘清重大主题教育在语文课程中承担的课程角色,丰富课堂教学方式,助力语文课程在落实重大主题教育培根铸魂方面的实效。【关键词】重大主题教育语文课程培根铸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准确理解和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改革的各项要求,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课程标准统筹规划了重大主题教育的落实要求,展现了语文课程的独特育人育才功能。一、在语文课程中强化重大主题教育的意义(一)落实党和国家意志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立德树人被党中央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重点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等重大主题教育作出系列部署。课程教材是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性问题的重要载体。“课程教材加强重大主题教育,是体现国家意志、落实国家事权的必然要求,是培根铸魂、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内在要求,是提高课程教材建设水平的本质要求。”[1]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期,我国参与国际竞争日益深入,语文课程作为培根铸魂的基础性课程,必须加强重大主题教育,强化学生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培育学生的全球视野,厚植学生的中华文化底蕴,牢固树立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意识观念,才能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现实要求教育的变革紧随时代发展步伐,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密切相关,当前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国际环境处于纷繁复杂之中,“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立德树人实践既要有大视野、大格局,也要有高站位、高境界,既要名揚大德,也要严守私德”[2],国内外新形势给教育发展变革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新挑战。重大主题教育从紧贴时代发展脉络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方面发力,在语文课程中融入重大主题教育,充分体现了教育对于时代发展需求的及时回应,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育人课程。语文课程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在语文课程中强化重大主题教育,能充分发挥语文课程工具性、人文性的独特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深入领悟重大主题教育的本质和精髓,理性看待社会现实问题,培养新时代需要的能力和品质,成为新时代建设的中坚力量。二、在语文课程中强化重大主题教育的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如何在课程教材中强化各类重大主题教育进行了科学系统规划,将其贯穿到语文课程全过程,教育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培养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一)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之魂,对于培育民族文化自信,防护国家文化安全,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地位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课程,要全面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核心理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根据不同学段特点,统筹安排各类主题的相关学习内容。”课程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即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标准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汉字、古诗词、散文、小说、格言警句、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等学习载体,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体悟。在课程教材具体内容上,引导学生通过识字、写字,建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认识,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认识汉字与中华文化的联系,体悟汉字魅力;通过诵读《静夜思》《凉州词》等古诗文经典篇目,引导学生认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增强提升自身中华优秀文化修养水平的意识;通过学习《精卫填海》《女蜗补天》等民间故事,帮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的精神品质和人格力量。(二)注重革命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丰厚的政治资源,是培根铸魂的重要内容。加强学生革命文化教育,对于培育德才兼备的国防储备力量,凝聚中华儿女的民族意志力具有不可替代性。2021年,教育部印发的《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是国家首次就如何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的科学规划。《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指出:“语文是落实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课程,在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即为革命文化。语文学科以文育人,在课程教材编排时通过《朱德的扁担》《沁园春·雪》等展现革命英雄人物生平的传记、故事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等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儿女开展艰苦卓绝斗争的重要事件的课文,《刘胡兰》《黄继光》等反映革命奋斗的人、事、物、纪念日方面的课文,《七律·长征》《为人民服务》等弘扬中国革命奋斗精神的课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等介绍革命旧址的课文,以及《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等反对侵略、维护和平方面的文学创作、新闻报道等作品,拓展学生的革命文化知识面,引导学生感受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建党精神,体会捍卫民族尊严、维护国家利益的伟大精神,学习革命英雄人物的崇高风尚,培育学生的崇高思想品德、民族气节、爱国情怀,坚定跟党走的志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注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即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繁荣发展的精神引领,它既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实现了对革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3]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确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容主题,在课程教材编排时通过《开国大典》《千年梦圆在今朝》等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取得的卓越成就、先进模范和具有代表性事件的课文,《邓稼先》《太空一日》等反映中国一步步变得强大的奋斗历史和重要事件的课文,《敬业与乐业》《挑山工》等体现勇于改革创新、劳动造就幸福生活方面的作品,以及《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等展现人类卓越成果、科学技术革新进步等主题的课文,向学生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史、取得的卓越成就和伟大变革成果,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稳定,奋勇拼搏,争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践行者。三、在语文课程中强化重大主题教育的策略“重大主题教育是突破个人成长瓶颈制约,实现基础教育阶段学校育人功能的关键。”[4]它蕴含着丰富的育人理念,通过课程教材这个重要载体将其有机融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以课程标准为科学指引,准确把握各重大主题教育的精神实质,在教学活动中落实好各类主题教育,切实提升培根铸魂实效。(一)精准领悟重大主题教育精神实质当前,重大主题教育种类较多,蕴含的内涵十分丰富,各主题之间的边界并非泾渭分明,且部分概念相对抽象,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难度。教师想要在教学中精准把握重大主题教学尺度,应先对政策文件进行研读,准确领悟重大主题教育的育人目标,把握该主题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教授的内容范畴、教学目标、载体形式等并运用于实际教学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例,它历经五千多年文明发展而成,高度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的文化沃土,其内容之丰是无法在中小学各学科课程中一一展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总体目标为“课程教材在厚植中华文化底蕴、涵养家国情怀、增强社会关爱、提升人格修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的育人功能明显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更加坚定”。在语文教学中,应围绕育人总体目标,以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为核心,小学阶段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和感受力为重点,如教授《人之初》一文时,可设计多种形式的诵读互动让学生领略文字音韵之美,通过课文释义让学生了解文章内涵之丰,通过课文背景延伸介绍引导学生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源远流长,进而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初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为重点,如在教授《〈论语〉十二章》《〈世说新语〉二则》等经典篇目时,可通过背景延伸介绍、词语释义、探讨课文深层含义等环节侧重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将中华优秀文化厚植于学生脑海中,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厘清重大主题教育承担的课程角色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其内容包罗万象,涉及诸多领域,各领域之间纵横交错。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教材,究其原因是它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语文课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课程角色,其丰富的内容和载体形式使得教师构建教学内容有了更加丰富的教学元素。课堂教学作为加强重大主题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应先精准定位各类重大主题教育在语文课程中承担着什么样的课程角色,并根据学生学情采取恰当的方式使重大主题教育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从而达到重大主题教育与课堂教学育人实效双赢目标。例如劳动教育明确规定独立开设必修课,在语文、历史等学科中选取歌颂劳动者的题材篇目、渗透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授涉及劳动教育主题的篇目时,应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辛勤、诚实、合法劳动观念,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再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课程时,以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学科为主,艺术、体育与健康学科有重点地纳入,其他学科有机渗透。而语文是落实该主题的核心课程之一,要求全面体现其三大核心理念,因此在开展汉字字体认识、经典古诗文学习等教学活动时,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要义、内涵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切实强化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三)丰富教学方式助力教学效果提升重大主题教育是面向各学段学生持续开展并且涵盖各门学科、各环节的通识类、普及类教育。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特点决定了教学活动中应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结合各类重大主题教育的独特个性,将重大主题教育和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实际有机结合,采取丰富而贴合学生实际的教育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求知欲,避免重大主题教育仅存在于课堂教学而脱离生活实际。一是保持与时俱进,及时组织学生学习党和国家的最新决策、重要精神。例如在教授《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时,可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关于“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强化科研成果转化运用”的讲话精神,引导学生了解纳米技术的研发历史和它运用于医疗、生产、生活等方面提升人类生活质量以及未来的无限可能性与国家一贯重视科技创新战略部署是分不开的,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国家的不断发展壮大,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自豪感。二是巧妙地运用当地的特色教育资源,不断丰富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那良镇滩散小学地处中越边境,该校自2001年起便自发组建了护界碑小队,以护界碑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爱疆、守疆、固疆的爱国主义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情感认同,这是巧妙运用当地特色教育资源开展教育教學活动的生动实践。教师在教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一文时,可充分利用当地革命圣地、旧址、文物等资源,通过现场参观、多媒体展示、邀请老党员讲述革命斗争故事等直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老一辈革命家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内容真正入脑入心。三是注重学生学习的体验性、实践性,结合实际和学生学情,采取小组交流、实地参观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乐学,加深对重大主题教育内容的理解和领悟。例如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