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护理药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绪言
(一)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1.药物效应动力学是研究(C)
A.药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过程B.影响药物
作用的因素
C.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D.药物在体内发
生的化学反应
E.体内药物浓度变化的规律
2、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B)
A、药物在体代谢过程的科学
B、药物的体内过程及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
C、药物影响机体生化代谢过程的科学
D、药物作用及作用机理的科学
E、药物对机体功能和形态影响的科学
3、药物是(D)
A、一种化学物质B、能干扰细胞代谢活动的
化学物质
C、能影响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D、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
物质
E、以上都不是
多项选择题
4.药物是指(AE)
A.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功能作用的物质B.具有滋补、营养、
保健作用的物质
C.可使机体产生新的生理功能的物质D.没有毒性的物质
E.可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并规定有适应证、用法、用量
的物质
5.药物学是研究(BCE)
A.新药的临床研究和生产B.机体对药物的处置
C.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D.药物化学结构与理
化性质的关系
E.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6、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的内容是(BC)
A.体内药物浓度变化的规律B.药物作用及作用机制C.药
物作用的量-效关系
D.药物的生物转化规律E.药物排泄的规律
(二)名词解释
1、药物:药物是指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有目的地调节人
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用法、用量的物质。
1、药物学:药物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机制的
学科。
2、药物效力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
律及作用机制的科学。
4、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
(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及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
化规律的科学。
(三)填空题
1、药物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具体
研究内容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
2、药物治疗中,护士既是药物治疗的直接实施者,又是用药前后的
监护者。
3、药物治疗中,护士在观察药物疗效的同时,应密切注意药物不良
反应。
4、根据对药物管理的不同,可将药物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四)问答题
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应意些什么?
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应意①执行医嘱前,应了解病人的病情及诊断、
既往史,明确用药的目的、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用注意事项。
②事项执行医嘱时务必做到七核对,即核对病人的姓名、年龄、性
另h床号、药物、用量、用法,尤其要关注药物应用注意事项。③
执行医嘱后应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及用药后各种反应,以便及时发
现和处理,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第二节药物效应动力学
(一)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1.药物作用是指(D)
A.药物产生的新的生理作用B.药物的治疗作用
C.药物的选择作用
D.药物与组织细胞靶位的始初反应E.药物引起机体机能活
动的变化
2.下列药物作用中属于局部作用的是(B)
A.口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作用B.口服氢氧化铝中和胃酸
作用
C.口服地西泮的镇静催眠作用D.肌注阿托品松驰胃肠平
滑肌作用
E.皮下注射吗啡的镇痛作用
3.药物的基本作用可分为(A)
A.兴奋作用和抑制作用B.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C.预
防作用和治疗作用
D.E.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
4.根据药物对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影响的不同,药物作用可分为
(B)
A.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B.兴奋作用和抑制作用C.局
部作用和吸收作用
D.E.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5.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是指(C)
A.治疗作用与预防作用B.原发作用与继发反应C.治
疗作用与不良反应
D.对症治疗与对因治疗E.治疗作用与毒性反应
6.药物的副作用是(E)
A.药物剂量过大引起的不良反应B.用药时间过长
引起的不良反应
C.与药物作用无关的不良反应D.与遗传因素有
关的不良反应
E.治疗量时产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
7.治疗量时产生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称为(A)
A.副作用B.毒性反应C.D.继发反应
E.后遗效应
8.产生副作用的药理基础是(B)
A.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高B.药物作用选择性低C.
药物的毒性大
D.药物脂溶性高E.药物在体内消除慢
9.药物副作用发生于(C)
A.极量B.大于治疗量C.治疗量D.中毒量E.
半数致死量
10.药物副作用的特点是(D)
A.与药物剂量过大有关B.与用药时间过长有关C.由
抗原抗体结合后引起
D.可与治疗作用相互转化E.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
n.阿托品治疗胃肠绞痛时出现口干、皮肤干燥、瞳孔散大、视力模
糊等,属于(A)
A.副作用B,毒性反应C.继发反应D.变态反应
E.后遗效应
12.注射庆大霉素后出现永久性耳聋,属于(C)
A.特异质反应B.变态反应C.毒性反应D.副作
用E.后遗效应
13.广谱抗菌药物控制病情后又引起肠道感染,属于(D)
A.副作用B.后遗效应C.特异质反应D.继发反
应E.变态反应
14.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后停药时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属于
(B)
A.毒性反应B.后遗效应C.变态反应D.继发反应
E.副作用
15.红细胞内缺乏G-6-PD者,使用伯氨唾后出现溶血性贫血,属于
(E)
A.继发反应B.变态反应C.毒性反应D.后遗效
应E.特异质反应
16.对药物敏感性高,最易造成胎儿畸形的时期是(A)
A.妊娠早期3个月内B.妊娠中期3个月内C.妊娠晚期3
个月内
D.妊娠中、晚期E.分娩期
17.后遗效应发生于(E)
A.治疗量B.极量C.最低有效浓度以上D.
最小中毒浓度以下
E.阈浓度以下
18.药物变态反应的发生与(D)
A.药物剂量大小有关B.药物毒性大小有关C.
病人年龄大小有关
D.病人体质有关E.遗传因素有关
19.药物变态反应的特点是(B)
A.与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有关B.
C.可以预知
D.首次用药不发生变态反应E.药物固有作用的表现
20.对某药有过敏史者(C)
A.再次用药时应从小剂量开始B.再次用药时应减少剂量
C.禁止使用该药
D.再次用药时需进行过敏试验E.过敏反应发生已久,可不
必考虑
21.反复多次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称为(A)
A.耐受性B,耐药性C.精神依赖性D.身体依赖
性E.个体差异性
22.产生耐受性后,意味着(E)
A.药物易引起变态反应B.药物易引起副作用C.机
体对药物的敏感性增高
D.机体对大剂量药物失去反应的能力E.必须增大剂量以
维持应有疗效
23.反复多次用药后,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称为
(B)
A.耐受性B,耐药性C.精神依赖性D.身体依赖
性E.个体差异性
24.反复多次用药后,停止给药时可产生戒断症状,称为(C)
A.耐药性B.个体差异性C.身体依赖性D.精神
依赖性E.耐受性
25.麻醉药品是指连续使用后能产生(B)
A.麻醉作用的药物B.身体依赖性的药物C.精神依赖性
D.耐受性的药物E.耐药性的药物
26.精神药品是指连续使用后能引起(D)
A.耐受性的药物B.身体依赖性的药物C.精神
D.精神依赖性的药物E.耐药性的药物
27.药物的常用量是指(C)
A.最小有效量与极量之间的剂量B.最小有效量与最
小中毒量之间的剂量
C.大于最小有效量但小于极量之间的剂量D.最小有效量与最
小致死量之间的剂量
E.半数有效量与半数致死量之间的剂量
28.药物的极量是指(E)
A.每次服用量B.每天服用量C.整个疗程服用量D.单
位时间内的服用量
E.药典规定的最大治疗量
29.ED5。是指(D)
A.极量的1/2B.最小致死量的1/2C.最小中毒
量的1/2
D.引起50%动物出现效应的剂量E.引起50%动物死亡的剂
量
30.LD5。是指(C)
A.引起一半寄生虫死亡的剂量B.引起一半细菌死亡的
剂量
C.引起一半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D.引起一半病人死亡的
剂量
E.致死量的一半
31.药物的山5。越大,说明(E)
A.药物作用强度越低B.药物的安全性越高C.药物治疗
指数越高
D.药物疗效越高E,药物毒性越小
32.衡量甲药毒性比乙药大的依据是(C)
A.甲药的ED5。比乙药大B.甲药的LD50C.甲
药的LD5。比乙药小
D.甲药的ED5。E.甲药的LD5/ED5。比乙药大
333药的1^5。比8药大,说明E)
A.A药的效能比B药大B.A药的效价强度比B药大C.A
药的治疗指数比B药高
D.A药的安全性比B药高E.A药的毒性比B药小
34.药物的治疗指数是指(A
A.半数致死量/半数有效量B.半数有效量/半数致死量
C.95%有效量/5%致死量
D.治疗剂量/致死剂量E.治愈率/死亡率
35.可靠安全系数是指(C)
A.LD10/ED90B.ED95/LD5C.LD1/ED99D.LD99/ED99
E.ED90/LD10
36.可衡量用药安全性的指标是(D)
A.极量B.半数有效量C.半数致死量D.治疗指数
E.最小中毒量
37.判断A药比B药安全的依据是(C)
A.A药的LA。比B药大B.B药的LA。比A药大C.A药的
LD50/ED50比B药大
D.B药的LD5/ED5。比A药大E.A药的治疗量/中毒量比B药大
38.药物的效价强度是指(A)
A.产生一定强度的效应时所需的剂量B.引起毒性反应时
所需的剂量
C.产生治疗作用和毒性反应的剂量之比D.产生最大效应所
需的剂量
E.产生最大效应与毒性反应的剂量之比
39.药物的效能是指(E)
A.产生最大效应与毒性反应的剂量之比B.产生治疗作用与毒
性反应的剂量之比
C.引起毒性反应时所需的剂量D.产生最大效应时
所需的剂量
E.最大效应,再增加剂量疗效不再提高
40.10mg吗啡的镇痛效果与lOOmg哌替咤相同,说明(C)
A.吗啡的效能比哌替咤强10倍B.哌替咤的效能比吗啡
强10倍
C.吗啡的效价强度比哌替咤强10倍D.哌替咤的效价强度比
吗啡强10倍
E.吗啡的安全性比哌替咤强10倍
41.以下关于受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D
A.受体是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B.受体在细胞内有特定
的分布部位
C.受体能特异性识别并结合配体D.受体的数目是恒定不
变的
E.药物通过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作用决定于内在活性
42.受体阻断药的特点是(A)
A.与受体有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B.与受体无亲和力,但有
内在活性
C.与受体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D.与受体既无亲和力,又
无内在活性
E.与受体有亲和力,但内在活性较弱
43.受体兴奋药的特点是(C)
A.与受体有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B.与受体无亲和力,但有
内在活性
C.与受体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D.与受体既无亲和力,又
无内在活性
E.与受体有亲和力,但内在活性较弱
44.部分激动药的特点是(E)
A.与受体有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B.与受体无亲和力,但有
内在活性
C.与受体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D.与受体既无亲和力,又
无内在活性
E.与受体有亲和力,但内在活性较弱
45.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产生兴奋作用还是抑制作用,取决于(B)
A.药物是否具有亲和力B,药物是否具有内在活性C.
药物的脂溶性
D.药物剂量的大小E,药物的作用强度
46.竞争性拮抗药与激动药合用时,随着拮抗药浓度的增大,激动药
的量效关系曲线(C)
A.向右移动,最大效应增高B,向右移动,最大效应降低
C.向右移动,最大效应不变D.向左移动,最大效应降低
E.向左移动,最大效应不变
47.非竞争性拮抗药与激动药合用时,随着拮抗药浓度的增大,激动
药的量效关系曲线(B)
A.向右移动,最大效应增高B.向右移动,最大效应降低
C.向右移动,最大效应不变D.向左移动,最大效应降低
E.向左移动,最大效应不变
48.部分激动药与激动药合用时,可产生(C)
A.兴奋作用B.兴奋作用增强C.阻断作用
D.阻断作用增强
E.作用无明显变
49.可使激动药的量-效关系曲线右移,并使最大效应降低的药物是
(E)
A.激动药B.拮抗药C.部分激动药D.竞争性拮抗药
E.非竞争性拮抗药
50.可使激动药的量-效关系曲线右移,但最大效应不变的药物是
(D)
A.拮抗药B.激动药C.部分激动药D.竞争性拮抗药
E.非竞争性拮抗药
多项选择题
51.口服阿托品缓解胃肠绞痛是属于(BE)
A.局部作用B.吸收作用D.兴奋作
用民・
52.药物作用选择性的重要意义在于(ACD)
A.临床选用药物的依据B.选择性高的药物作用强
C.药物分类的基础
D.选择性高的药物副作用少E.选择性高的药物效价强度
高
53.与药物剂量或药物作用无关的不良反应是(BD)
A.副作用B.特异质反应C.继发反应D.
过敏反应
E.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
54.与药物剂量有关的不良反应有(ABC)
A.副作用B.毒性反应C.后遗效应D.变态反
应E.特异质反应
55.药物变态反应的特点是(ABDE)
A.发生于过敏性体质病人B,与药物剂量大小无关C.反
应与药物的作用相同
D.多发生于开始用药7-10天后E.同类药物间可有交叉
过敏反应
56.药物副作用的特点有(BCE)
A.发生在特异质病人B,治疗剂量下产生,与防治作用同时
发生C.可以预知D.选择性高的药物副作用多E.
大多是可逆的功能性变化,危害性小
57.药物副作用的特点是(AE)
A.药物固有作用的表现B.
C.剂量过大时出现
D.E.随用药目的不同可与防治作
58.药物副作用的特点是(BCD)
A.药物剂量过大引起的不良反应B.由于药物作用选
择性低引起
C.治疗量下产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D.不严重,但难以
避免
E.与病人的体质有关
59.发生毒性反应的常见原因有(ABCDE)
A.药物剂量过大B.用药时间过长C.药物浓度过高
D.注射速度过快
E.机体对药物敏感性过高
60.临床用药的剂量(ACD)
A.一般情况下不超过极量B.绝对不能超过极量C.必要
时可以超过极量
D.一般用最小有效量与极量之间的剂量E.不必考虑极量
61.受体激动药的特点是(CDE)
A.与相应受体亲和力强但内在活性低B.与相应受体无亲和
力但内在活性高
C.与受体的结合是可逆的D.与受体的结合具有
高度特异性
E.可激活相应的受体
62.部分激动药的特点是(ABDE)
A.与受体有一定的亲和力B.内在活性较弱C.无内
在活性
D.单独应用可产生较弱的激动作用E.与激动药合用时可产
生拮抗作用
63.竞争性拮抗药的特点有(ABE)
A.能与激动药竞争同一受体B.使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平行
右移
C.使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平行左移D.降低激动药的最大效能
E.缺乏内在活性
64.量反应的特点是(CD)
A.药理效应表现为全或无B.药理效应只能用阳性
或阴性表示
C.药理效应可用具体数量表示D.药理效应的强弱是连
续增减的量变
E.必须用多个动物,以阳性率表示
65.判断药物的安全性可根据(ACD)
A.LD50/ED50B.PA2/PD2C.LD/ED99D.LD5与ED95之间的
距离
E.ED5与LD95之间的距离
(二)名词解释
1.兴奋作用:凡使机体生理功能和(或)生化代谢增强的作用称兴
奋作用。
2.抑制作用:凡使机体生理功能和(或)生化代谢减弱的作用称抑
制作用。
3.药物作用的选择性:适当剂量的药物仅对某组织器官产生明显作
用,而其他组织器官无作用或无明显作用的现象称药物作用的选择
性。
4.局部作用: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之前,在用药部位产生的作用称
局部作用。
5.吸收作用: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后,随血流分布到各组
织.器官产生的作用称为吸收作用。
6.直接作用:药物与组织.器官直接接触后所产生的作用称直接作
用。
7.间接作用:药物作用于某部位,通过神经反射或体液的调节引起
其他部位产生作用,称间接作用。
8.治疗作用:符合用药目的,达到防治疾病的作用称为治疗作用。
9.不符合用药目的,给病人带来痛苦甚至严重危害的作用称不良反
应。
10.不良反应: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称副
作用。
11.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注射速度过快,用药时间过长机体对
药物敏感性过高时产生严重危害机体的作用称毒性反应。
12.后遗反应:当血药浓度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物效应称为后
遗效应。
13.继发反应:由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称继发反应。
14.变态反应:药物作为抗原或半抗原引起机体的病理免疫反应称变
态反应。
15.特异质反应:少数特异体质者对某些药物特异的反应称特异质反
应。
16.耐受性:连续使用后机体对某药的敏感性降低,药物作用减弱的
现象称耐受性。
17.耐药性:连续使用后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某药的敏感性降低,药
物作用减弱甚至失效的现象称耐药性。
18.药物依赖性:连续使用某些药物后造成特殊的精神或身体状态,
主观上产生继续用药的欲望,这种现象称药物依赖性。
19.精神依赖性:连续使用精神药品后产生特殊的精神状态,促使用
药者有周期性定期用药的强烈欲望,停止给药可造成极大的精神
负担称为精神依赖性。
20.身体依赖性:反复使用麻醉药品后不仅产生精神依赖性,突然停
药可导致生理功能紊乱,出现戒断症状,这种现象称身体依赖性。
21.极量:药典规定的允许使用的最大剂量称极量,是安全用药的极
限。
22.效能:即最大效应,增大剂量效应不能再提高称为效能。
23.效价强度:产生一定强度的效应时所需的药物剂量称效价强度。
24.量反应:药物效应能用数或量来表示的反应称量反应。
25.质反应:药物效应只能用阳性或阴性表示的反应称质反应。
26.半数有效量:引起半数实验动物出现效应时的剂量称半数有效量。
27.半数致死量:引起半数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称半数致死量。
28.治疗指数:治疗指数是衡量用药安全性的指标,用LD5/ED5。表示。
治疗指数越大,表明用药越安全。
29.可靠安全系数:可靠安全系数是衡量用药安全性的指标,用
LD/ED99或用LDs与ED95之间的距离表示,比治疗指数更可靠。
30.受体亲和力: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称亲和力。
31.内在活性:药物与受体结合后诱发效应的能力称内在活性。
32.激动药: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又有较强内在活性的药物称受
体激动药。
33.部分激动药: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而内在活性较弱的药物称
部分激动药。
34.拮抗药: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但无内活性的药物称受体拮抗
药。
35.药源性疾病:由药物不良反应引起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
损害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称药源性疾病。
36.向上调节:当受体激动药浓度低于正常或长期应用受体拮抗药后,
受体数目增多,亲和力和效应力增强的现象称受体向上调节。
37.向下调节:当受体激动药浓度过高作用过强或长期激动受体时受
体数目减少,亲和力及效应力减弱的现象称受体向下调节。
(三)填空题
1.根据药物对机体生理生化功能的影响不同,药物作用可分为兴奋
作用、抑制作用。
2.药物作用选择性的特点是相对的;其主要意义有药物分类的基
础、临床选药的依据。
3.根据用药目的不同,药物作用可分为治疗作用、不良反应。
4.与药物作用或剂量有关的不良反应有通!堆僵、毒性反应、后
遗效应、继发反应、
致突变.致畸.致癌等。
5.与机体反应性有关的不良反应包括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
6.药物依赖性可分为精神依赖性、身体依赖性等二种。
7.引起毒性反应的常见原因有药物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药物
浓度过高、注射速度过快、机体对药物敏感性过高等。
8.半数致死量是衡量药物毒性大小的指标。半数致死量越大,说
明药物药物毒性越小O
9.治疗指数是衡量用药安全性的指标。治疗指数越大,说明用
药越安全。
10.衡量用药安全性的指标有LD50/ED50、LD1/ED99>LD5与
ED95的距离。其中以LD1/ED99、LD5与ED95的距离来衡量用药
安全性为更可靠。
11.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产生效应,必须具备亲和力、内在活性条
件。
12.部分激动药单独存在时可产生弱的激动作用;与激动药同时存在
时可产生拮抗
作用。
13.在受体激动药浓度低于正常或长期应用受体拮抗药情况下受体
可发生向上调节。受体向上调节要可表现为
受体数目增多、亲和力或内在活性增强。
14.在受体激动药浓度过高或长期使用受体激动药情况下受体
可发生向下调节。受体向下调节要可表现为
受体数目减少、亲和力或内在活性减弱。
15.竞争性拮抗药与激动药合用时,随着竞争性拮抗药浓度增加,可
使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向右移动、斜率和最大效应不变。
16.非竞争性拮抗药与激动药合用时,随着非竞争性拮抗药浓度增加,
可使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向右移动、最大效应降低。
(四)问答题
1.药物治疗疾病时可发生哪些不良反应?
⑴与药物作用或剂量有关类: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
继发反应、致突变、致畸、致癌;⑵与机体反应性有关类:包括变
态反应和特异质反应;⑶与连续用药有关类:包括耐受性和耐药性、
药物依赖性和停药反应。
2.试述药物作用的可能机制。
药物作用机制可能有:①通过受体产生作用,②改变细胞周围的理
化性质,③参与或干扰机体的代谢过程,④改变酶的活性,⑤影响
生物膜对离子的通透性,⑥影响核酸代谢或免疫功能。
3.从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的关系比较受体激动药、受体阻断药、部
分激动药的特点?
受体激动药:与受体有亲和力,并有明显的内在活性;受体阻断药:
与受体有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部分激动药:与受体有亲和力,
但内在活性较弱。当部分激动药单独存在时,可产生较弱的激动作
用,当与激动药同时存在时,可产生拮抗作用。
4.什么叫副作用?副作用有何特点?
副作用是指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特点有
①与治疗作用同时出现,②与药物作用选择性低有关,③随治疗目
的不同,可与治疗作用相互转化,④都是可恢复的功能性变化,危
害性小,⑤可预知,因此可采取相应措施来对抗。
5.试述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药物能产生防治作用,可治疗或预防疾病,同时又可给病人带来各
种不良反应甚至导致病人死亡。因此应合理用药,既要提高药物的
疗效,又要尽量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6.如何比较药物作用的强度?
药物作用强度可从效能和效价强度来比较。效能是指药物的最大效
应,达到最大效应后再增大剂量效应不能再提高。效价强度是指产
生一定强度效应时所需剂量大小,剂量越小效价强度越高。效能与
效价强度是二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二者并不一致。效能的实际意义。
较大的。
第三节药物代谢动力学
单项选择题
1.大多数脂溶性药物跨膜转运是通过(B)
A.易化扩散B.简单扩散C.膜孔滤过D.主动转
运E.胞饮
2.被动转运的特点是(A)
A.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转运B.从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
转运C.需消耗能量
D.有竞争性抑制现象E.有饱和限速现象
3.下列关于主动转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C)
A.从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转运B.需特异性载体C.不
消耗能量
D.有竞争性抑制现象E.有饱和限速现象
4.某弱酸药物的pka=3.4,在pH=7.4的血浆中其解离度为(D)
A.90%B.99%C.99.9%D.99.99%E.10%
5.以下何种情况药物易通过简单扩散转运(E)
A.B.解离型药物在碱性环
C.D.弱酸性药物在碱性
E.
6.下列关于药物解离度的叙述中,错误的是(C)
A.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度小,易吸收
B.弱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度小,易吸收
C.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度大,难吸收
D.弱酸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度大,难吸收
E.弱碱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度大,难吸收
7.下列关于易化扩散的叙述中错误的是(B)
A.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转运B.需消耗能量C.需特异
性载体
D.有饱和限速现象E.有竞争性抑制现象
8.下列给药途径中,没有吸收过程的是(E)
A.口服给药B.肌内注射给药C.皮下
注射给药
D.呼吸道吸入给药E.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
9.下列因素中与药物吸收多少无关的是(C)
A.药物制型B.给药途径C.给药次数
D.药物剂量
E.局部组织血流量
10.阿司匹林与碳酸氢钠同服时(B)
A.阿司匹林解离型增多,吸收增多B.阿司匹林解离型
增多,吸收减少
C.阿司匹林非解离型增多,吸收增多D.阿司匹林非解离
型增多,吸收减少
E.对阿司匹林吸收没有影响
11.首关消除常发生于(E)
A.舌下含服给药B.直肠给药C.肌内注射
给药
D.呼吸道吸入给药E.口服给药
12.肌注给药吸收最快的是(A)
A.水溶液B.油溶液C.混悬液D.胶状液
E.乳浊液
13.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可(E)
A.加快药物的转运B.加快药物的代谢C.加快药物
的排泄
D.增强药物的作用E.使药物活性暂时消失
14.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则药物的作用(C)
A.起效慢,维持时间短B.
C.起效慢,维持时间长D.____________
E.起效快,对作用时间无影响
15.对药物分布过程没有影响的是(D)
A.药物的脂溶性B.rC.
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
D.E.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
16.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必须具有(B)
A.药物水溶性强B.药物脂溶性强C.药物血浆蛋白
结合率高
D.药物分子大E.药物极性大
17.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部位是(B)
A.肺B.肝C.肾D.肠壁E.骨骼肌
18.药物生物转化是指(A)
A.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变化的过程
B.药物与血浆
C.
D.使无活性药物转变成有活性的代谢物过程
E.药物的解毒过程
19.肝药酶的特点是(E)
A.专一性高,变异性小,活性可变B.专一性低,变异性
大,活性不变
C.专一性低,变异性小,活性不变D.专一性高,变异性
大,活性可变
E.专一性低,变异性大,活性可变
20.下列药物中,具有药酶诱导作用的药物是(D)
A.保泰松B.氯霉素C.异烟脱D.苯巴比妥
E.西咪替丁
21.关于药酶诱导剂的描述中错误的是(E)
A.有增强肝药酶活性作用B.
C.可加快本身的代谢
D.E.可延长其他药物的血浆半衰
22.苯妥英钠与氯霉素合用其血浓度较单独使用明显增高,其原因是
氯霉素可(C)
A.促进苯妥英钠吸收B.C.抑制肝
药酶,减少苯妥英钠代谢
D.E.减少苯妥英钠与血浆
23.机体排泄药物的主要途径是(D)
A.呼吸道B.肠道C.胆道D.肾脏E.汗腺和唾液腺
24.在酸性尿液中,弱酸性药物(B)
A.脂溶性高,重吸收少,排泄快B.脂溶性高,重吸收多,
排泄慢
C.脂溶性低,重吸收少,排泄快D.脂溶性低,重吸收多,
排泄慢
E.脂溶性低,重吸收多,排泄快
25.尿液pH值对弱酸性药物排泄的影响是(C)
A.pH
B.pH增高,解离度增大,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
C.pH
D.pH
E.pH增高,解离度变小,重吸收减少,排泄加速
26.药物的肝肠循环主要影响(B)
A.药物作用快慢B.C.药物作
用强弱
D.药物吸收多少E.药物分布快慢
27.青霉素与丙磺舒合用可增强青霉素抗菌作用,其原因是(D)
A.丙磺舒与青霉素抗菌作用机理相似
B.丙磺舒可延缓细菌抗药性的产生
C.丙磺舒有促进青霉素的吸收作用
D.丙磺舒有竞争性抑制青霉素经肾上管分泌作用
E.丙磺舒有抑制肝药酶活性,减少青霉素的分解作用
28.药物的血浆半衰期是指(B)
A.有效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B.血浆药物浓度
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C.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D.稳态血药浓度
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E.以上均不是
29.一次给药后经几个血浆半衰期药物已基本消除?(C)
A.1B,2〜3C.4〜5D.6E.7〜8
30.药物血浆半衰期长短取决于(A)
A.药物消除速度B,药物剂量C.药物吸收速度
D.给药途径
E.以上均不是
31.某催眠药”为2小时,给予100mg药物后入睡,当病人体内剩下
12.5mg时清醒过来,这位病人睡了多少时间?(C)
A.2小时B.4小时C.6D.8小时E.10
小时
32.(接上例)如给予200mg药物,则病人的睡眠可延长多少时
间?(E)
A.10小时B.8小时C.6小时D.4小时
E.2小时
33.恒量、间隔一个半衰期给药,经过几个血浆半衰期体内药物达稳
态浓度?(D)
A.1B.2C.3D,4〜5E.8
34.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指(E)
A.药物吸收进入体内的药量B.药物吸收进
入体循环的药量
C.药物从胃肠道吸收进入门静脉系统的药量D.药物吸收进
入体内的速度
E.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和速度
35.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血浆半衰期(E)
A.随血药浓度而变化B.随药物剂量而变化C.随
给药途径而变化
D.随给药次数而变化E.固定不变
36.零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血浆半衰期(A)
A.随血药浓度而变化B.随药物剂量而变化C.随
给药途径而变化
D.随给药次数而变化E.固定不变
37.下列关于稳态血药浓度的叙述中,错误的是(D)
A.定时定量给药必须经4〜5个半衰期才可达到稳态浓度
B.达到稳态血药浓度表示药物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相等
C.达到稳态血药浓度表示药物吸收的量与消除的量相等
D.增加剂量可加快稳态血药浓度的到达
E.增加剂量可升高血药稳态浓度
38.一级动力学消除是指(A)
A.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比例的药物B.单位时间内
消除恒定量的药物
C.剂量过大超过机体最大消除能力时的消除D.药物经肾脏
排泄过程
E.药物在肝脏内生物转化过程
39.一级动力学消除的特点是(D)
A、血浆消除半衰期随血药浓度的高低而增减
B、血浆消除半衰期随给药剂量大小而增减
C、单位时间内药物消除的数量是恒定的
D、单位时间内药物消除的比例是恒定的
E、体内药物浓度过高时,以最大能力消除药物
40.剂量相等的两种药物,Vd小的药物比Vd大的药物(D)
A.稳态血药浓度低B.血浆蛋白结合率低C.生
物利用度低
D.体内药物浓度高E.达到稳态浓度所需药物剂量大
多项选择题
41.零级动力学消除的特点是(BC)
A.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比例的药物B.单位时间内
消除恒定量的药物
C.剂量过大超过机体最大消除能力时的消除D.药物经肾脏
排泄过程
E.药物在肝脏内生物转化过程
42.被动转运的特点有(ABE)
A.顺浓度梯度转运B.不消耗能量C.有竞争性抑制
现象
D.有饱和限速现象E.膜两侧药物浓度相等时,药物转运即
停止
43.影响药物简单扩散的因素有(ABCDE)
A.膜两侧药物的浓度差B.药物的极性C.药物的脂溶
性
D.体液pH值E.药物分子大小
44.苯巴比妥中毒时静滴碳酸氢钠的目的有(BD)
A.抑制胃肠道吸收苯巴比妥B.促进苯巴比妥自脑组织向
血液转移
C.促进苯巴比妥在肝脏内代谢D.促进苯巴比妥从肾脏排泄
E.对抗苯巴比妥的作用
45.易化扩散的特点有(ABDE)
A.顺浓度差转运B.需载体帮助C.需消耗能量
D.有选择性
E.有饱和性和竞争性抑制现象
46.下列关于弱碱性药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BE)
A.在酸性胃液中解离型多,易吸收B.在碱性小肠中解离
型少,易吸收
C.在碱性尿液中解离型多,易重吸收D.在酸性尿液中解离
型少,易重吸收
E.口服给药主要在小肠内吸收
47.口服给药时影响吸收的主要因素有(ABCDE)
A.药物的崩解度和溶解度B.胃肠道内pH值C.胃肠道
运动
D.胃肠道内容物E.药物的首关消除
48.直肠给药与口服相比,其优点有(ACD)
A.无首关消除现象B.药物吸收较口服快、完全、
规则
C.适用于昏迷、惊厥病人D.适用于对胃剌激性强的药物
E.不产生肝肠循环
49.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ABC)
A.不易被代谢B.不易被排泄C.不易透过血
脑屏障
D.药物作用增强E.药物毒性增加
50.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有(ABCE)
A.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多少B.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
C.组织器官血流量
D.药物作用的强弱E.某些特殊的屏障
51.关于药物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CDE)
A.肝微粒体酶是催化药物代谢的主要酶系统
B.药物经代谢后活性均降低或消失
C.部分药物不经过代谢直接被排出体外
D.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部位
E.药物代谢的方式有氧化、还原、水解、结合反应
52.药物经代谢后可引起(ACDE)
A.药物活性减弱或消失B.药物脂溶性增高C.药物
极性增大
D.药物化学结构发生变化E.药物活性增强
53.药物经肾排泄多少取决于(ABCDE)
A.肾小球滤过功能B.肾小管分泌功能C.药物脂溶
性D.药物的极性
A、尿液pH值
54.影响药物在肾小管中重吸收的因素是(DE)
A.药物的制剂B.药物的剂量C.
D.药物的脂溶性
E.尿液的pH值
55.药物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其特点有(BCE)
A.单位时间内药物消除的数量恒定不变
B.药物血浆半衰期恒定不变
C.停药后经4〜5个半衰期体内药物基本消除完了
D.单位时间内药物消除的比例随药物浓度高低而变化
E.恒量、间隔一个半衰期给药经4〜5个半衰期可达到稳态浓度
56.零级动力学消除的特点是(ACDE)
A.体内药物浓度过高,以最大速度消除药物
B.恒量、间隔一个半衰期给药经4〜5个半衰期可达到稳态浓度
C.血药浓度降低到最大消除能力以下时可转为一级动力学消除
D.单位时间内以恒定的数量消除
E.血浆半衰期随血药浓度高低而增减
57、表观分布容积(Vd)的临床意义有(CE)
A.可代表体内某些特定组织器官体积
B.可代表体内某些特定部位体液量的容积
C.可反映药物在体内分布的特征
D.可反映药物在体内代谢的特征
E.可根据Vd计算体内达到某一浓度所需给药剂量
58.药物血浆半衰期可以(AE)
A.反映药物消除的速度B.__________C.反
映机体排泄药物的能力
D.反映机体对药物代谢的能力E.作为确定给药间隔时间的依据
之一
59.生物利用度的临床意义有(ABCD)
A.是衡量药物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B.是评价各种药物制剂
生物等效性的重要指标
C.可反映药物被机体吸收的速度D.可反映药物被机体吸
收的程度
E.可反映药物被机体消除的速度
(二)名词解释
1.药物从给药部位跨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药物的吸收。
2.药物随血液循环跨膜转运到各种组织体液中去的过程称药物
的分布。
3.药物在酶的作用下发生化学结构变化的过程称为药物的代谢。
4.药物及其代谢产物通过排泄器官排出到体外的过程称为药物
的排泄。
5.药物口服吸收后首先进入肝脏并在肝内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
环的药量减少疗效降低的现象称为首关消除。
6.能增强药酶的活性或促进药酶合成,从而使本身或其他药物代
谢加快疗效降低的药物称药酶诱导剂。
7.能降低药酶的活性或抑制药酶合成,从而使其他药物代谢减慢
疗效增强的药物称药酶抑制剂。
8.随胆汁排入肠道的药物又被肠壁重吸收入体循环的过程称肝
肠循环。
9.根据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而变化描绘的曲线称药物浓度一时
间曲线。
10.单位时间内以恒定的比例消除药物的方式称一级动力学消除。
11.单位时间内以恒定的数量消除药物的方式称零级动力学消除。
12.血管外给药后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程度和速度称为生物利用度。
13.假设药物在体内是均匀分布的,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平衡后,根
据血药浓度计算出药物分布的容积称表观分布容积。
14.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称血浆半衰期。
15.连续恒速给药或以一个a/2为间隔时间恒量给药,经4〜5个
后,血药浓度可维持地一个基本稳定的水平,称为稳态血药浓度
(坪值)。
(三)填空题
1.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四个环节。
2.被动转运的方式有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大多数脂溶
性药物经简单扩散
方式转运。
3.口服给药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小肠。影响口服吸收的主要因素有药
物的崩解度和溶解度、胃肠液PH值、胃肠蠕动功能、胃肠内容物、
首关消除等。
4.影响注射给药吸收的主要因素有药物的溶解度、局部血流量、药
物的剂型等。
5.血浆中的药物往往以游离型和结合型二种形式存在。
6.结合型药物具有药物活性暂时失去、分子增大可影响药物的分布、
不能被代谢、不能被排泄等特点。
7.影响药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组织器官血流
量、药物与组织亲和力、特殊屏障等。
8.药物的代谢主要在肝脏内进行,因其存在有与药物代谢关系密切
的肝微粒体酶
9.药物代谢的方式有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经代谢后,大多数
药物的活性都降低或消失。
10.机体主要经肾脏排泄药物,其次是胆道、乳腺、汗腺、唾液腺等。
挥发性药物经呼吸道排泄。
11.肾脏以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二种方式排泄药物,但排泄到肾
小管中的药物又可被肾小管重吸收,其重吸收多少与药物脂溶性、
药物解离度、尿液PH值有关。
12.临床用药时,血药浓度应维持在最低有效浓度(MEC)与最小中
毒浓度(MTC)之间。
13.生物利用度的临床意义有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可反
映药物吸收速度结药效的影响、评价各种药物制剂的生物等效性。
14.血浆半衰期的临床意义有可反映药物消除的速度、是确定给药间
隔时间的重要依据、根据血浆半衰期可预测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
时间、根据血浆半衰期可估计停药后体内药物基本消除完了的时
间。
15.连续恒速给药或间隔一个a,恒量给药,经4〜5后可达到稳态
浓度。稳态浓度的高低决定于每次剂量。达到稳态浓度时表明吸
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
(四)问答题
1.影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的因素有药物的崩解度和溶解度、胃肠液PH
值、胃肠蠕动功能、胃肠内容物、首关消除。
2.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有哪些特性?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有可逆性、饱和性、竞争性。
3.试述生物利用度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制剂被机体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程度和速度,吸收
程度可用药时曲线下面积(AUC)表示,吸收速度可用最在血药
浓度(Cmax)和达峰时间(Tmax)评估。其临床意义有是评价药物制
剂质量的重要指标、可反映药物吸收速度结药效的影响、评价各种药
物制剂的生物等效性。
4.什么叫血浆半衰期?有何临床意义?
血浆半衰期是指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其临床意义
有可反映药物消除的
速度、是确定给药间隔时间的重要依据、根据血浆半衰期可预测达
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
间、根据血浆半衰期可估计停药后体内药物基本消除完了的时间。
第四节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一)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1.肌注后吸收最快的是(A)
A.水溶液B.油溶液C.D.胶状液E.
乳浊液
2.危重病人最好采用(B)
A.直肠给药B.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C.肌
内注射给药
D.皮下注射给药E.口服给药
3.剌激性强.渗透压高的药物通常采用(C)
A.口服给药B.肌内注射给药C.静脉注射或
静脉滴注给药
D.皮下注射给药E.吸入给药
4.混悬液或油溶液禁止(E)
A.口服给药B.肌内注射给药C.直肠给药
D.皮下注射给药
E.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
5.对胃剌激性强的药物宜(C)
A.临睡前服B.饭前服C.饭后服D.随时服
E.空腹时服
6.挥发性药物常采用(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35132.1-2024自动化系统与集成制造系统能源效率以及其他环境影响因素的评估第1部分:概述和总则
- 电工电子技术(第3版) 课件 1.3 电阻
- 银行员工薪酬福利制度
- 银行客户服务规范制度
- 父亲节国旗下讲话稿大全(33篇)
- 安徽省阜阳市2025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 2025届江西省宜春市五校高考压轴卷数学试卷含解析
- 辽宁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得胜高级中学2025届高考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高考冲刺模拟英语试题含解析
- 哈三中2025届高考考前提分语文仿真卷含解析
- 招住宿生合同
- 应急救援知识培训教育记录
- 公司万用表校准
- (完整版)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全套)
- 堆(喷)焊、凃工艺作业指导书
- 【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900字】
- 走进人工智能-AI发展史及人工智能的应用
- 个人本学年岗位任务完成情况及自我鉴定
- DB32/T 4463-2023水域状况评价规范
- 泵的基础知识讲座课件
- 教学查房-急性胰腺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