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讲辛亥革命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_第1页
浙江专用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讲辛亥革命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_第2页
浙江专用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讲辛亥革命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_第3页
浙江专用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讲辛亥革命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_第4页
浙江专用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讲辛亥革命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讲辛亥革命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一、选择题1.晚清政府推行的自救运动“新政”和“预备立宪”,虽没有挽救清朝走向灭亡的命运,但是客观上也起到了确定的主动作用。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干脆促使了武昌起义的爆发B.提升了清政府的治国实力C.阻挡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D.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创建条件解析:D据所学学问可知,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传播了西方民主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这些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创建条件,故选D项;四川保路运动干脆促使武昌起义的爆发,解除A项;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并未提升清政府的治国实力,解除B项;清政府的自救运动不行能阻挡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解除C项。2.(2024·浙江杭州学考模拟)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了“三民主义”思想。下列不属于三民主义内容的是()A.民主主义 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 D.民族主义解析:A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了“三民主义”思想,民族主义就是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民权主义就是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主见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全部,革命后因为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全部,由国民共享;三民主义不包括民主主义,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是三民主义的内容,解除。3.1912年初,在清帝退位的同时,孙中山请辞临时大总统,但在辞职文中提出三个条件:临时政府设于南京;选举出的新总统到南京就任时,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乃行辞职;新总统必需遵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的这三个条件()A.使辛亥革命成果得以维护B.进一步完善了民主共和制C.彰显了革命者的民主精神D.有效防止了袁世凯的复辟解析:C孙中山此举的目的是防止袁世凯专权,希望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彰显了革命者的民主精神,故选C项;袁世凯就任总统后,大权独揽,走上了复辟帝制之路,革命成果没有得到维护,民主共和制没有得到完善,解除A、B、D三项。4.(2024·浙江宁波学考模拟)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的特点是“低烈度、大业绩”。以下能作为证据的有()①未发生全国性的大规模斗争②在较短时间内结束清朝统治③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④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B依据所学学问可知,“低烈度、大业绩”是指辛亥革命过程中只有武昌起义有确定规模,未发生全国性的大规模斗争,同时在较短时间内结束清朝统治,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即中华民国,①②④正确,故选B项。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③错误,解除A、C、D三项。5.(2024·浙江台州月考)有民间歌谣唱道:“横协商,竖协商,摘下果子别人尝。今也让,明也让,吃人的‘老猿’称霸王。”这首歌谣出现于()A.19世纪中期 B.19世纪末期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中期解析:C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摘下果子别人尝”“老猿”等信息指的是袁世凯攫取了革命的成功果实,所以这首歌谣出现于20世纪初期,C项正确。6.(2024·浙江绍兴期末)下图是由袁世凯签字的“中日民四条约”,其与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亲密相关。据天津历史档案馆现存袁世凯对“二十一条”的批示显示,针对日本提出的有关东部内蒙古借款、课税、开埠、合办工农业等要求,袁批:“办不到”;他还写道:“各条内多有干涉内政侵扰主权之处,实难同意。”但最终部分接受,签订“中日民四条约”。这反映出()A.“中日民四条约”是不同等条约B.日本侵华的野心被遏制C.北洋政府对日看法强硬D.外交受制于国家的实力解析:D材料反映袁世凯对日本提出的一些侵略要求不愿接受,但最终还是部分接受,充分说明当时中国国力衰弱,无力维护国家主权,外交受制于国家的实力,D项正确;A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解除;“中日民四条约”最终被接受,日本侵华的野心没有被遏制,解除B项;北洋政府最终部分接受日本提出的侵略要求,无法体现对日看法强硬,解除C项。7.(2024·浙江丽水期初考)1915年12月,孙中山发布《讨袁宣言》,称“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该《宣言》主要是针对袁世凯()A.刺杀宋教仁 B.复辟帝制C.签订“中日民四条约” D.下令解散国民党解析:B依据材料“既忘共和,即称民贼”及所学学问可知,袁世凯称帝以后不久,随即于1915年底,爆发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运动”。在全国人民的反对下,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3月宣布取消帝制,B项正确;A、C、D三项与材料“既忘共和,即称民贼”不符,解除。8.20世纪20年头的中国军阀派系林立,状况见下表:派系代表人物扶植军阀的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直系冯国璋、曹锟英国、美国皖系段祺瑞日本奉系张作霖日本西南军阀滇系唐继尧英国、美国桂系陆荣廷英国、美国晋系阎锡山日本对上述现象理解合理的是()A.列强干脆参与军阀之间的混战B.日本减弱了英美在华的势力C.列强扶植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D.列强侵华是社会动荡的根源解析:D依据表格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使中国分裂动荡的反动军阀背后都有帝国主义的扶植,说明军阀只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走狗和工具,因此列强的侵略是社会动荡的根源,故选D项;北洋军阀集团是帝国主义的代理人和政治买办,列强不干脆参与军阀之间的混战,解除A项;表格材料没有体现英美在华势力的减弱,解除B项;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列强扶植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与史实不符,解除C项。9.1917年,中国站在协约国一方参与一战。英招华工几乎全部被投放到前线,挖掘战壕、修筑工事、野战救援、掘埋尸体、清扫地雷、筑路架桥、解运粮草、装卸给养……但凡斗争所需,几乎无处不往、无所不为。……法国军队总司令福煦也曾在给法国总理的信中写道:“(华工)是特别好的劳工,他们可以成为最好的士兵……”这说明中国参与一战的显著特点是()A.“以工代兵” B.文明出征C.不参与战务 D.华工自发修路解析:A依据材料“英招华工……挖掘战壕、修筑工事、野战救援、掘埋尸体、清扫地雷、筑路架桥、解运粮草、装卸给养”可知,一战期间中国派出的大量劳工在斗争期间担当起繁重的后勤保障工作,有力支援了前线作战,故选A项;材料中无法体现“文明出征”这个特点,解除B项;英招华工在一战期间挖掘战壕、修筑工事等行为表明中国参与了战务,解除C项;“自发修路”不是中国参战的特点,解除D项。10.(2024·浙江绍兴月考)阅读下表,不能得出的结论是()一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数量和资本总额统计1914年8月前1914年8月—1920年注册公司数146个272个资本总额4114.8205万元11743.45万元A.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B.增长得益于西方列强忙于欧战C.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D.反帝爱国斗争是重要推动因素解析:C依据材料中注册的公司数量及资本总额可得出,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快速发展,这种增长得益于西方列强忙于欧战,以及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但从仅有的数据不能得出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C项错误,符合题意;A、B、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1.民国初年,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出现很多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其缘由包括()①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③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当上皇帝④新文化运动提出“妇女解放”“家庭革命”等口号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B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民国初年,社会出现新风尚、新习俗的缘由包括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新文化运动提出“妇女解放”“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推动等,①④正确,B项符合题意;一战期间,列强放松对中国的侵略,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当上皇帝,引发了革命党人抗拒,这些均与民众生活变更没有干脆关系,②③说法错误,故A、C、D三项不符合题意。12.下图是一幅民国初年流行的名为《同学不同装》的漫画。它反映了民国时期()A.新旧杂陈的社会现象B.宽松自由的教化政策C.封建陋俗照旧很顽固D.盛行崇洋媚外之风气解析:A漫画《同学不同装》反映的是民国初期的学生既有穿传统服饰的,也有穿新式服装的,这体现了社会转型时期新旧杂陈的社会现象,故选A项;漫画体现的是学生着装状况,并不是体现教化政策,解除B项;服装的款式和样式并不是封建陋俗,单凭服装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解除C项;《同学不同装》反映了不同的学生对中西不同服饰的喜好,D项材料无法体现,解除。13.(2024·浙江衢州一模)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中发表文章写道:“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苦痛。……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终之觉悟。”陈独秀旨在强调()A.共和体制并不能为中国带来真正变更B.巩固民主政体须要加强文化上的觉醒C.北洋军阀的混战引发社会的猛烈不满D.政党政治的尝试只是一场荒唐的闹剧解析:B据材料“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终之觉悟”可知,陈独秀认为辛亥革命后,虽然名义上确立了共和政体,但是共和、立宪均未能得到较好贯彻,他认为最根本的解决途径乃是促使民众觉悟,进行思想文化上的革新,故选B项;陈独秀不是否定共和体制,只是认为民众思想须要革新,才能巩固民主政体,解除A项;材料是对辛亥革命以来政治发展历程的反思,而不是军阀混战引发社会的猛烈不满,解除C项;材料强调推行思想文化革新的必要性,与政党政治无关,解除D项。14.(2024·浙江杭州期末)陈独秀提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其中,“德先生”和“赛先生”指的是()A.自强与求富 B.民主与科学C.独立与进步 D.道德与科学解析:B依据材料“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是民主与科学,B项正确;自强与求富、独立与进步、道德与科学均不符合题意,解除A、C、D三项。15.(2024·浙江嘉兴月考)新文化运动时期,除了批判封建礼教和传统价值观外,一些学问分子还对不讲卫生、缠足、懒散、奢侈、贪腐、不诚信等社会行为进行了批判。这表明新文化运动()A.具有直面现实的批判反思精神B.确定确定西方文明的价值C.体现确定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D.促进近代政治格局多元化解析:A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学问分子除了批判传统价值观外,还对缠足、奢侈、贪腐等社会行为进行了批判。这表明新文化运动具有直面现实的批判反思精神,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确定确定西方文明的价值,也没有确定否定传统文化,故B、C两项错误;材料和近代政治格局多元化无关,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6.(2024·浙江舟山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其次次鸦片斗争后,清朝统治者掀起了洋务运动。作为运动代表之一的李鸿章曾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正代表了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究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材料二1912—1919年,中国新建的近代工业厂矿,多达四百七十余个,投资近九千五百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八年间新增的资本,至少达一亿三四千万元,超过辛亥革命前五十年投资的总和。……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由辛亥革命前的五六十万人,增加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二百万人。——摘编自陈旭麓等《近代中国八十年》(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进行工业化探究”实行的措施,结合所学学问简要评价他们“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这一时期近代民族工业快速发展的缘由,分析其快速发展对中国民主革命产生的影响。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措施,据所学学问可知,创办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其次小问评价,据唯物史观可知,评价应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主动方面,洋务运动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尝试;局限方面,初衷不是变更封建统治,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失败是必定的。第(2)问第一小问缘由,据所学学问可知,1912—1919年民族工业发展快速有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缘由,国际方面,一战期间西欧列强忙于欧战,短暂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国内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嘉奖发展实业的法令;人民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其次小问影响,主要从阶级角度分析,据所学学问可知,随着民族工业的快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