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聚落第一节聚落聚落的定义是指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在地图上经常被称为居民点。聚落包括:房屋建筑(住宅、机构、商店、工厂、仓库以及文化娱乐、教育卫生设施),街道或聚落内部的道路、公园、广场、运动场等人们活动的场地,供居民洗涤饮用的池塘、河沟、井泉,以及聚落内部的空闲地、蔬菜地、果园、林地等组成部分。一、聚落的起源与发展最早的聚落的产生与三次社会大分工有密切的关系。(1)农业与畜牧业分工——聚落(2)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城市雏形(3)商业与手工业的分工——阶级、国家的出现,导致真正的城市的形成(一)西方城市的发展西方城市的出现始于希腊城邦制度。城内主要有卫城、剧场、和商业活动的广场。罗马时代,西方城市有更大的发展。城内有给排水系统以及其他城市的主要设施。文艺复兴以后,西方城市面貌有更大变化,例如豪华的宫殿、开阔的广场、宏伟的公共建筑,整齐的林荫大道,加上花园、剧场、博物馆和商业中心以及雕塑、喷泉、草坪等。现代西方城市规模进一步增大,城市数量增加。在空间上逐渐连绵成城市带或都市连绵区。
(二)中国城市的发展1、古代城市的发展周时期的城市有严格的城市建设制度,是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建设了坚固、庞大的城市。秦、汉、唐、宋时期城市建设取得非常高的水平。元、明、清三朝城市建设以北京为典型,形成了完整的城市建设理念。即:中轴线对称法则、功能分区、居住的里坊制度等。同时在明、清两朝已经开始出现了部分以商业为城市主要性质的专业化城市。如生产瓷器的景德镇、生产丝织品的南京、苏州,棉纺织业的松江、福州等。从分布地区看,城市沿运河(扬州、苏州、杭州),沿长江(南京、武汉、重庆),沿海(广州、福州、宁波)集中分布的情况比较明显。鸦片战争以后我国城市出现了几个较大的变化:A沿海、沿边、沿江城市的被迫开放B铁路的兴建促进一些沿铁路线城市的发展C工矿业城市的出现这时期的城市主要集中于东南及沿海地区。
2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城市发展第一阶段初期发展阶段(1952—1961)城市与建制镇(1951)157个、1896个上升到(1960)197个、4429个。市镇总人口(1951)6632万人上升到(1960)13073万人。城市化水平同期也由原来的11.8%(非农人口为10%)上升到19.7%(12.1%)。第二阶段缓慢发展与停滞阶段(1961—1977)
1961年1977年城市206个191个建制镇4429个2914个市镇总人口12707万16669万城市化水平19.3%(16.2%)17.2%(12.1%)第三阶段快速增长阶段(1978—1998)1978年1998年增长倍数城市194个668个2.44倍建制镇2850个28800个5.6倍非农业人口11994万29100万我国近40年城市化发展过程特点分析:(1)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正相关,特别是与农业生产关系较大(2)除第一阶段外,自然增长在城市人口增长中起重要作用(3)我国城市化道路与国家政策关系密切(4)内地与边疆城市有所发展(5)沿海地区与边境口岸城市随对外开放而获得新发展(三)村落的发展1、原始的居住地类型有:穴居、巢居、半穴居、居住时间:临时居住、半定居、定居2、古代村落——永久性或半永久性的房屋氏族社会的村落——半坡村落,这种集团性居住形式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季风农业的亚洲村落、北非村落、南美中西部村落的典型特征。欧洲以村落为中心,农牧结合。游牧村落为不定期或临时居住村落目前世界存在的古代村落有:游牧聚落、烧田聚落
3、城市兴起后农村聚落的发展现代村落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1)成为城镇体系的最广泛支撑点(2)专门化、特殊性村落大量出现(3)村落规模不等(4)不同地理环境下村落特征不同(5)村落的结构、景观受文化、宗教、传统等多因素影响4、现代村落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城乡一体化特征明显,经济发展水平向城乡融合状态靠拢
二、城镇标准(一)世界各国关于城镇标准的规定1、按居民点人口规模作为城镇的标准。(如美国等)2、规定各级行政中心为城镇。(如埃及等)3、规定首都或某几个居民点为城镇,其余为乡村。(如苏丹)4、按居民点的人口数量和非农业人口比例规定城镇标准。5、按居民点的人口数量及职业构成规定城镇标准。(如印度)(二)我国城镇建制的标准1、城市标准A.
聚居人口10万以上的城镇。B.
聚居人口不足10万,但是省级国家机关所在地,或者是重要工矿基地,或是规模较大的物资集散地,或是边疆地区的重要城镇,并且有必要由省、自治区领导的,可设市的建制。2、镇(1984年民政部)
A.
凡县级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均应设置镇的建制。
B.
总人口在2万以下的乡,乡政府所在地非农业人口和自理口粮到城镇落户、务工、经商、办服务行业的人口超过2000人的可设镇,总人口2万以上的乡,乡政府所在地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可设镇。
C.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稀少边远地区和山区,设镇可适当放宽。
D.小型矿区、物资集散地、风景旅游区、边境商埠口岸等地,非农业人口和自理口粮人口两项不足2000人,如确有必要,也可设镇的建制。(三)聚落体系1、城市体系: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地区之间实质上存在着固定联系与等级结构。这种不同地区、不同等级的城市结合为有固定关系和作用的有机整体,即为城市系统(城市体系)城市系统的大小层序及职能作用的规律配置,即为城市的等级结构。2、城市体系的等级规律(1)等级规模法则——奥尔巴哈(F.Auerbach)—济普夫(G.K.zipf)法则
Pr=P1/qxrPr为r等级城市的人口数;r为人口规模的等级;q为常数;P1为最大城市人口数;(2)首位城市法则杰佛逊(Jefferson)1939年提出其观察到的一些国家的首都比全国城市系统中的重要城市大许多倍。后人做了部分修改,认为有些国家的首都不一定是首位城市。如(美国的华盛顿),发展中国家这种城市结构较为典型。(3)农村聚落体系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由村庄和集镇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这种结构整体基本符合克里斯泰勒(Walter.Christaller)的中心地理论结构。第二节城市一、城市区位与环境的关系一般来说,影响城市区位的是防卫与交通(一)从防卫出发而选择的区位1、利用河流方面巴黎与塞纳河,重庆与长江与嘉陵江;2、利用海洋作为防卫有利条件的半岛、岛与内港纽约的曼哈顿岛;日本的东京湾;广州的虎门等;3、制高点与隘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奥地利的萨尔斯堡;希腊的雅典卫城;陕西的潼关;山西的娘子关等。(二)城市区位与交通的关系1、城市与水运的关系河运与运河对中国城市的影响:西安、洛阳、开封、杭州、扬州等,河口处的城市有广州、上海等。河运与运河对外国城市的影响:巴黎、伦敦、维也纳等,河口的有印度的加尔各答等。2、城市与陆运的关系中国自秦始皇开始就修建了从咸阳出发的“直道”和“驰道”。“丝绸之路上”的河西走廊城市与新疆南疆城市。西方罗马帝国时期的道路——“条条大路通罗马”。铁路的兴起促进了部分城市的发展,也影响了部分城市的原有运输区位。高速公路与航空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集聚与密集化。3、海上交通与城市的关系从新航路的发现到现在,海上交通作为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运输载体类型,成为影响世界主要大城市的重要因素。世界前20位大城市其中有14个位于沿海地区,只有6个位于内陆。等级大城市区人口/106人等级大城市区人口/106人
1东京/横滨28.711落杉矶11.52墨西哥19.412伦敦11.03纽约17.413开罗11.04圣保罗17.214里约热内卢11.05阪神、中京16.815巴黎10.06汉城15.816雅加达9.97莫斯科13.117得里/新得里9.88孟买12.918马尼拉9.29加尔各答12.819上海9.210布依诺斯艾利斯12.420德黑兰8.1
世界前20位最大城市(1989)二、城市与自然环境(一)地质环境与城市地震对城市的破坏与影响(二)地形与城市平原、山地、河谷、丘陵(三)气候与城市城市的分布集中与中纬度地区小气候方面集中于热岛问题、排水问题(四)水资源与城市需水量巨大;水源供给:河水、地下水、跨流域调水(五)城市的生物环境追求自然环境与人文社会的和谐二、城市地域结构发展动力及其模式(一)形成地域结构的动力1、集聚力A、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和设施B、具有社会条件方面的优势2、离散力A、经济条件方面——集聚不经济(规模不经济)B、社会条件方面随着交通运输系统的发达,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三)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模型1、同心圆模型—伯吉斯(Ernest.w.Burgess)1929年提出(1)中心商务带(CBD)(2)过渡带(3)工人住宅带(4)中产阶级住宅带(5)通勤带同心圆城市结构模型评价:基本反映了20世纪初西方城市的带状现象,动态分析了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反映了一元结构城市的特点,为城市地域结构研究提出新的研究方法。543122、扇型模型—霍伊特(H.Hoyt)1939年提出(1)中心业务地区(2)批发、轻工业区(3)低级住宅区(4)中级住宅区(5)高级住宅区扇型模型以房租为研究要素,考虑到城市交通、环境方面的要素,尤其是高速公路与私人小汽车的普及,适合欧美部分国家城市的结构。431223533、多核心城市模型——1945年由美国地理学家哈里斯(C.D.Harris)与乌尔曼(E.L.Ullman)提出。主要的理论思想:城市逐渐演变成为多核心的结构体。(1)中心业务地区(2)批发、轻工业地区(3)工人住宅区(4)中级住宅区(5)高级住宅区(6)重工业区(7)次等业务地区(8)郊外住宅区(9)郊外产业区多核心城市模型特点:考虑城市的动态变化,注意因素较多,比较接近现实情况。3332414456789四、城市景观与感知(一)城市景观城市景观在城市中主要表现在:1、城市建筑高度2、城市主要标志性建筑物3、城市的格局4、城市与环境协调形成的风格(二)城市感知人类对城市的感知表现在智能图的构成方面,林其(K.Lynch)的五要素说:1、路线(paths),即道路。2、边缘(edges)。3、结节点(nodes)。4、分区(districts)。5、地方标志(Landmarks)。
克利佛兰旧金山落杉矶上海北京注重城市现代化与古文化的交融苏州河成为上海滨水休闲区上海全新规划图第三节集镇与农村一、集镇:是介于乡村与城市的过渡性聚落。(一)具有工业生产活动的乡村主要是乡镇企业发达的乡村,严格依附当地社区,缺乏空间集聚。(二)集市是指乡村地区定期进行商品贸易的场所。集市形成的影响因素有:位置、交通、经济发展水平、传统习惯。集市最大的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置房爆破施工合同
- 建筑工程建设中的给排水管道防渗漏施工分析
- 石河子大学《园林绿地系统规划》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国庆假期防溺水教育活动总结7篇
- 学校运动场改造施工组织设计
- 石河子大学《篮球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工业药剂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健身指导与训练》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数字图像处理技术》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舞蹈专业大学生生涯发展
- 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指导93590课件
- JC/T 547-2017 陶瓷砖胶粘剂
- 网络安全 100mw光伏并网电站电气系统设计
- 《国际中文教育概论》课件全套 第1-12章 从对外汉语教学到国际中文教育- 国际中文教育前瞻
- 招标投标从业人员知识竞赛试题(试题及答案1-200题)
- 第18课《善待同学》课件
- 软件招标方案技术方案
- 飞花令题库完整
- 社团活动未来规划
- 行政查房内容及行政查房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