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逐章解读_第1页
《旧唐书》逐章解读_第2页
《旧唐书》逐章解读_第3页
《旧唐书》逐章解读_第4页
《旧唐书》逐章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旧唐书》逐章解读CATALOGUE目录本纪第一高祖本纪第二太宗上本纪第三太宗下本纪第四高宗上本纪第五高宗下本纪第六则天皇后本纪第七中宗睿宗本纪第八玄宗上CATALOGUE目录本纪第九玄宗下本纪第十肃宗本纪第十一代宗本纪第十二德宗上本纪第十三德宗下本纪第十四顺宗宪宗上本纪第十五宪宗下本纪第十六穆宗本纪第十七上敬宗文宗上CATALOGUE目录本纪第十七下文宗下本纪第十八上武宗本纪第十八下宣宗本纪第十九上懿宗本纪第十九下僖宗本纪第二十上昭宗本纪第二十下哀帝志第一礼仪一志第二礼仪二CATALOGUE目录志第三礼仪三志第四礼仪四志第五礼仪五志第六礼仪六志第七礼仪七志第八音乐一志第九音乐二志第十音乐三志第十一音乐四CATALOGUE目录志第十二历一志第十三历二志第十四历三志第十五天文上志第十六天文下志第十七五行志第十八地理一志第十九地理二志第二十地理三CATALOGUE目录志第二十一地理四志第二十二职官一志第二十三职官二志第二十四职官三志第二十五舆服志第二十六经籍上志第二十七经籍下志第二十八食货上志第二十九食货下CATALOGUE目录志第三十刑法列传第一后妃上列传第二后妃下列传第三列传第四列传第五列传第六列传第七列传第八CATALOGUE目录列传第九列传第十宗室(太祖诸子代祖诸子)列传第十一列传第十二列传第十三列传第十四高祖二十二子列传第十五列传第十六列传第十七CATALOGUE目录列传第十八列传第十九列传第二十列传第二十一列传第二十二列传第二十三列传第二十四列传第二十五列传第二十六太宗诸子CATALOGUE目录列传第二十七列传第二十八列传第二十九列传第三十列传第三十一列传第三十二列传第三十三列传第三十四列传第三十五CATALOGUE目录列传第三十六高宗中宗诸子列传第三十七列传第三十八列传第三十九列传第四十列传第四十一列传第四十二列传第四十三列传第四十四CATALOGUE目录列传四十五睿宗诸子列伟第四十六列传第四十七列传第四十八列传第四十九列传第五十列传第五十一列传第五十二列传第五十三CATALOGUE目录列传第五十四列传第五十五列传第五十六列传第五十七玄宗诸子列传第五十八列传第五十九列传第六十列传第六十一列传第六十二CATALOGUE目录列传第六十三列传第六十四列传第六十五列传第六十六列传第六十七列传第六十八列传第六十九列传第七十列传第七十一CATALOGUE目录列传第七十二列传第七十三列传第七十四列传第七十五列传第七十六列传第七十七列传第七十八列传第七十九列传第八十CATALOGUE目录列传第八十一列传第八十二列传第八十三列传八十四列传第八十五列传第八十六列传第八十七列传第八十八列传第八十九CATALOGUE目录列传第九十列传第九十一列传第九十二列传第九十三列传第九十四列传第九十五列传第九十六列传第九十七列传第九十八CATALOGUE目录列传第九十九列传第一百德宗顺宗诸子列传第一百一列传第一百二列传第一百三列传第一百四列传第一百五列传第一百六列传第一百七CATALOGUE目录列传第一百八列传第一百九列传卷第一百一十列传第一百一十一列传第一百一十二列传第一百一十三列传第一百一十四列传第一百一十五列传第一百一十六CATALOGUE目录列传第一百一十七列传第一百一十八列传第一百一十九列传第一百二十列传第一百二十一列传第一百二十二列传第一百二十三列传第一百二十四列传第一百二十五CATALOGUE目录列传第一百二十六列传第一百二十七列传第一百二十八列传第一百二十九列传第一百三十列传第一百三十一列传第一百三十二列传第一百三十三外戚列传第一百三十四宦官CATALOGUE目录列传第一百三十五良吏上列传第一百三十五良吏下列传第一百三十六酷吏上列传第一百三十六酷吏下列传第一百三十七忠义上列传第一百三十七忠义下列传第一百三十八孝友列传第一百三十九儒学上列传第一百三十九儒学下CATALOGUE目录列传第一百四十文苑上列传第一百四十文苑中列传第一百四十文苑下列传第一百四十一方伎列传第一百四十二隐逸列传第一百四十三列女列传第一百四十四上突厥上列传第一百四十四下突厥下列传第一百四十五回纥CATALOGUE目录列传第一百四十六上吐蕃上列传第一百四十六下吐蕃下列传第一百四十七南蛮西南蛮列传第一百四十八西戎列传第一百四十九东夷列传第一百四十九北狄列传第一百五十列传第一百五十附录01本纪第一高祖高祖李渊的祖先是陇西狄道人,这一地区在唐朝时期是重要的文化中心。陇西狄道人李渊是西凉武昭王李暠的七世孙,这显示了其家族历史的悠久和尊贵。凉武昭王暠七代孙他的祖辈如李虎等在西魏时期就是重要的功臣,被封为陇西郡公,家族地位显赫。功臣之后本纪第一高祖01020302本纪第二太宗上-出生与预兆太宗李世民于隋朝开皇十八年(598年)出生在武功,据记载出生时有龙现于馆门之外的异象。-才华初显自幼聪明机智,见解深远,临大事刚毅果断。本纪第二太宗上-救隋炀帝在大业末年,隋炀帝被突厥围困时,太宗曾应募救援,提出了用旗鼓设疑兵的策略,成功使突厥解围逃去。本纪第二太宗上在隋朝末年,太宗暗中图谋起义,降低身份推崇士人,供养门客,群侠大盗都愿为他效死力。太原起义后,他率军攻打并宣布政令,展现了出色的军事与政治才能。-太原起义在起义军面临困境时,如久雨粮尽,他力排众议,坚持攻下咸阳以号令天下,显示了他坚定的决心和战略眼光。-决策能力本纪第二太宗上本纪第二太宗上-地位提升随着战功的积累,太宗在起义军中的地位逐渐提升,成为重要的领导人物之一。他的决策和行动对起义军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战功卓著多次在关键战役中发挥重要作用,如西河之战,被封为敦煌郡公,显示了他在军事上的卓越才能。03本纪第三太宗下政治活动记录了太宗皇帝在政治方面的重要活动和决策,如定襄道行军总管李靖大破突厥、太宗皇帝对于朝政的勤勉与明察等,展现了太宗的政治智慧和治国能力。军事成就文化与教育本纪第三太宗下详细记载了太宗时期对外的军事行动和胜利,如李靖在阴山大破突厥、张宝相生擒颉利可汗等,突显了唐朝的军事力量和太宗的军事才能。提及了太宗皇帝对文化教育的重视,如幸国子学、亲释奠等举措,反映了太宗对文化教育的支持和推动。04本纪第四高宗上描述了高宗的出生、封王、即位等关键事件。反映了高宗时期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状况。记述了唐高宗李治的生平事迹。本纪第四高宗上05本纪第五高宗下详细记述了高宗在泰山进行封禅大典的过程,包括祭祀昊天上帝、高祖、太宗等,以及随后的各种祭祀活动。麟德三年的祭祀与封禅在封禅之后,高宗进行了大赦,并对文武官员、老人以及各州郡长官进行了不同等级的恩赐。大赦天下与恩赐记述了高宗在曲阜拜谒孔子庙并追赠孔子为太师,以及在亳州拜谒老君庙并追赠老君为太上玄元皇帝的史实。追赠孔子与老君本纪第五高宗下06本纪第六则天皇后010203则天皇后的背景与崛起-则天皇后,原名武曌,并州文水人,出身于隋末的贵族家庭。-她的父亲武士彟在隋朝大业末年曾任鹰扬府队正,并在唐高祖李渊起兵时给予支持。本纪第六则天皇后-武则天在十四岁时因美貌被唐太宗召入宫中,封为才人,开启了她的宫廷生涯。本纪第六则天皇后本纪第六则天皇后-她以智慧和多谋著称,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与高宗并称“二圣”。-唐高宗时期,武则天从尼姑身份被召回宫中,并逐渐在政治上发挥作用,最终成为皇后。则天皇后的政治生涯010203-高宗去世后,武则天进一步掌握大权,最终临朝称制,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本纪第六则天皇后则天皇后的统治与影响-她重视人才选拔,推行殿试和武举制度,为朝廷选拔了大量优秀人才。-在武则天的统治下,唐朝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武则天的统治时期也是唐朝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和艺术家。本纪第六则天皇后07本纪第七中宗睿宗本纪第七中宗睿宗中宗李显的登基与退位中宗李显是高宗李治的第七子,经历了废立和复位的历程,本章详细记录了他在位期间的政治变迁。睿宗李旦的统治时期睿宗李旦继中宗之后登基,他的统治时期相对平稳,但也面临着一些政治挑战,本章对他的政治生涯也有详尽的描述。韦后和安乐公主的乱政中宗时期,韦后和安乐公主干预朝政,引发了一系列政治风波,这也是本章的一个重要内容。08本纪第八玄宗上玄宗皇帝与重要人物的关系如与太平公主的权力斗争等。玄宗皇帝的生平简介包括其出生、成长经历以及登基过程。玄宗皇帝的功绩描述了其在位期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就。本纪第八玄宗上09本纪第九玄宗下010203记载唐玄宗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事件。详细描述唐玄宗的治国理念、政策以及当时的重大历史事件,如开元盛世等。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以及玄宗朝晚期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本纪第九玄宗下10本纪第十肃宗本纪第十肃宗本纪第十肃宗政治成就-恢复唐朝稳定:在安史之乱后,肃宗致力于恢复国家的稳定和秩序。-重振朝纲肃宗时期,努力整顿朝政,加强中央集权。-选拔贤能他注重选拔有才能的官员,力图通过人才振兴国家。本纪第十肃宗肃宗即位后,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平定安史之乱,他调兵遣将,最终成功平定了这场内乱。-平定安史之乱为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肃宗实行了一系列税制改革。-改革税制本纪第十肃宗-加强边防他加强对边疆的防御,提升了国家的安全防御能力。本纪第十肃宗肃宗在危难之际即位,展现出英勇果决的一面。-英勇果决他勤政爱民,致力于恢复国家稳定和人民生活的安宁。-勤政爱民肃宗在位期间,选拔了一批有才能的官员,为唐朝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任人唯贤本纪第十肃宗11本纪第十一代宗代宗在位期间,致力于整顿吏治,对官员进行严格的考核和监督,以确保政府的廉洁和高效。整顿官吏通过一系列政策调整,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加强中央集权代宗尊崇儒学,提倡以仁义道德治国,对文化教育给予高度重视。推崇儒学本纪第十一代宗12本纪第十二德宗上德宗皇帝的生平简介包括其出生、成长经历以及即位过程。本纪第十二德宗上德宗皇帝即位初期的政治举措涉及贬谪官员、调整税收政策、加强中央集权等方面。对外关系与军事行动记述德宗皇帝在位期间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及重要军事事件。13本纪第十三德宗下描述了京师地震的频繁发生以及相关的天象。记载了朝廷的人事变动和军事行动。记录了德宗贞元四年的重要事件和诏令。本纪第十三德宗下14本纪第十四顺宗宪宗上本纪第十四顺宗宪宗上社会民生顺宗关注社会民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改善人民的生活。例如,他大赦天下,并禁止了除正税外的各种苛捐杂税,以减轻人民的负担。对于高龄老人,顺宗还赐予米和绢等物品,体现了他的仁政思想。同时,他也重视教育,通过兴办学校等方式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政治举措顺宗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政治举措。例如,二月辛卯日,任命吏部郎中韦执谊为尚书左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国家大政。同时,他也对官员进行了调整,如贬京兆尹李实至通州长史,不久后李实去世。此外,顺宗还释放了被囚禁的严怀志、吕温等人,并赐予日本国王及妻子物品,表现了他的宽宏大量和对外的友好政策。顺宗即位顺宗是德宗的长子,在上元二十一年正月癸巳日德宗逝世后,于丙申日在太极殿即位。顺宗在德宗病重期间,虽自身也患有风病不能言语,但仍在德宗弥留之际尽力侍奉。即位后,他迅速采取行动以稳定社稷,使中外人心得以安定。15本纪第十五宪宗下010203元和七年春的各项任命与调整,包括赵宗儒、王绍、元义方等人的职位变动。废除了信州永丰县、越州山阴县、衢州盈川县。记录了振武河溢,毁东受降城的天灾情况。本纪第十五宪宗下16本纪第十六穆宗继承大统穆宗是宪宗的第三子,他在宪宗逝世后继承了皇位,正式成为唐朝的皇帝。人事变动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任命和调动,包括宰相、节度使等重要职位的更迭。政策实施推行了加强中央集权、改革税制以及发展农业等有益于国家发展的政策。本纪第十六穆宗17本纪第十七上敬宗文宗上文宗即位后的政策变化与改革。记载的重要官员任免和朝政决策。敬宗朝的政治动态与宫廷事件。本纪第十七上敬宗文宗上18本纪第十七下文宗下123记述了文宗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重要事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揭示了文宗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以及对外政策。本纪第十七下文宗下19本纪第十八上武宗本纪第十八上武宗武宗概述-武宗李炎,穆宗第五子,母为宣懿皇后韦氏。-生于元和九年六月十二日,初名瀍,后封为颍王。-开成五年正月,因文宗暴疾而被立为皇太弟,随后即位为帝。本纪第十八上武宗本纪第十八上武宗-仇士良等宦官在文宗病重时矫诏迎立武宗,并掌握大权。-陈王成美原被立为皇太子,但因年幼未经册命,后被复封为陈王。重要事件010203010203-武宗即位后,对宦官集团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压制。政治举措与人事变动-武宗即位后,宰相杨嗣复摄冢宰,辅助新帝。本纪第十八上武宗本纪第十八上武宗-仇士良被封为楚国公,鱼弘志被封为韩国公。-设立庆阳节以庆祝皇帝的诞辰,并追封其母韦氏为宣懿皇太后。““20本纪第十八下宣宗他的母亲是孝明皇后郑氏,他在元和五年六月二十二日出生于大明宫。宣宗在位期间表现出外晦而内朗、严重寡言的性格,且有其独特的执政风格。宣宗圣武献文孝皇帝,名忱,是宪宗的第十三个儿子。本纪第十八下宣宗21本纪第十九上懿宗记述了懿宗皇帝的生平事迹,包括其即位过程、在位期间的重大事件以及政策决策。本纪第十九上懿宗反映了懿宗时期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以及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关系。通过懿宗皇帝与朝臣的互动,揭示了当时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官场生态。22本纪第十九下僖宗本纪第十九下僖宗010203记述了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的生平,包括其即位过程、在位期间的重大事件以及政策决策。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以及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往情况。描绘了僖宗朝的重要人物及其事迹,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23本纪第二十上昭宗昭宗即位昭宗攻书好文,尤重儒术,意在恢张旧业,号令天下。尊礼大臣与重视儒术军事行动与政权稳固在位期间,发生了多次军事行动,包括对李罕之、孙儒等势力的征讨,以及任命朱全忠为蔡州四面行营兵马都统等重要军事决策。乾符四年,寿王杰被封为幽州大都督等职位,后在文德元年三月八日即位为昭宗。本纪第二十上昭宗24本纪第二十下哀帝天祐元年八月十二日,昭宗遭到杀害,为哀帝登基提供了契机。昭宗遇弑本纪第二十下哀帝蒋玄晖在昭宗遇弑后次日矫宣遗诏,指定辉王李祚(后改名柷)为皇太子,并监军国事。遗诏矫宣在昭宗的灵柩前,十三岁的李柷即位为皇帝,即哀帝。即位过程25志第一礼仪一志第一礼仪一010203礼仪的重要性在唐代,礼仪被视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尊卑有序的社会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礼仪的种类唐代礼仪制度繁杂,包括吉礼、宾礼、军礼、嘉礼、凶礼等五种,每种礼仪都有详细的规定和流程。礼仪的执行机构礼部是负责礼仪制度制定和执行的主要机构,下辖礼部郎中、员外郎等官员,负责具体的礼仪事务。26志第二礼仪二本章详细记录了唐朝关于明堂制度的讨论和议定过程。太子中允孔颖达等人就明堂的建筑形式、使用方式等进行了深入讨论,最终确定了明堂的建筑和礼仪规范。明堂制度议定志第二礼仪二在讨论明堂制度的过程中,诸儒之间产生了激烈的争论,主要围绕明堂的祭祀功能和建筑形式展开,反映了当时儒学家们对于礼仪制度的关注和坚守。礼仪之争明堂作为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举行大典的场所,具有极高的政治和文化象征意义。通过对其制度的讨论和确定,进一步巩固了皇权,并体现了唐朝对于礼仪文化的重视。明堂的象征意义27志第三礼仪三1.封禅之礼的探讨封禅之礼自汉光武之后很少进行,但在隋唐时期又被提及。志第三礼仪三隋文帝曾创定封禅仪注,但最终没有实施。唐太宗时期,群臣多次上言请封泰山,但太宗强调天下太平和百姓福祉比封禅更重要。志第三礼仪三2.关于封禅的议论与准备秘书监魏征等人认为封禅耗费巨大,当时国家尚未完全恢复,不宜进行。志第三礼仪三太宗派遣官员查看泰山封禅遗址,并令颜思古等人参议封禅礼仪。经过长时间讨论,最终由房玄龄、魏征等博采众议,确定了祭祀昊天上帝等礼仪细节。志第三礼仪三提到汉代的太祝令与太常博士的班次相同,而在唐代太祝的地位有所下降。礼仪三中还涉及了对旧有礼制的改革,如太祝的职位变化。3.礼仪变革与沿袭010203对旧礼中不合时宜的部分进行了讨论和修订,如谒者引太尉升坛亚献的礼仪。4.中书令与尚书令的职责变化讨论了由于汉代尚书令的职责在唐代已由中书令承担,因此封禅时的相关礼仪也应相应调整。志第三礼仪三010203123提及了中书令在唐代实际上是承担了汉代尚书令的职责。5.玄宗封禅的实践记录了唐玄宗进行封禅泰山的具体日期和过程。志第三礼仪三志第三礼仪三描述了玄宗的服饰、祭祀准备以及登山的过程。这一章节主要围绕封禅之礼展开,深入探讨了其历史沿革、唐代对封禅的看法和准备、以及礼仪上的变革与实践。通过这些内容,可以一窥唐代对于传统礼仪的重视与革新,并理解当时政治文化背景下的各种考量与决策过程。““28志第四礼仪四1.祭祀制度与礼仪文中详细描述了不同时节、不同地点的祭祀活动,如立春祭青帝、立夏祭赤帝等,反映了古代中国对自然的崇拜和敬畏。志第四礼仪四祭祀活动中使用的牲畜、祭品以及祭祀人员的服饰、仪式等都有严格的规定,显示了古代礼仪制度的复杂性和严谨性。祭祀不仅是对神灵的敬仰,也是加强社会凝聚力和宣扬皇权合法性的重要手段。志第四礼仪四2.官员服饰与品级志第四礼仪四文中提到不同品级的官员服饰有所不同,如郎中、员外郎等官职的服饰规定,这反映了古代官僚制度的等级森严。官员的服饰不仅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也是其社会地位和权力的直观体现。志第四礼仪四3.宫廷音乐与宴会描述了宫廷中使用的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这些不仅是娱乐活动,也是展示皇家威严和权力的方式。宫廷宴会的规模和排场也反映了古代皇家的奢侈生活和对社会资源的巨大消耗。通过对《旧唐书》志第四礼仪四的解读,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的祭祀制度、官僚体系以及宫廷文化等多个方面。这些内容不仅展示了古代社会的风貌,也为我们理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29志第五礼仪五志第五礼仪五描述了唐朝的礼仪制度,特别是对太庙的祭祀规定。01规定了四时各以孟月享太庙,以及祭祀所用的牲口和祭祀的频率,如三年一祫,五年一禘等。02详述了祭祀太庙时的具体仪式和程序,包括在太庙西门内之道南修七祀等。0330志第六礼仪六志第六礼仪六在建中元年三月,有礼仪使上言提出东都太庙缺少木主的问题,并建议进行补造。这一章节详细记录了当时的讨论和后续措施,体现了对礼仪制度的重视和维护。建中元年的礼仪变革针对东都太庙的木主问题,存在不同观点。一种认为应保存庙宇并遍立群主进行祭祀;一种认为建庙立主但不进行祭祀,只在皇帝巡视时进行;还有一种观点是保存庙宇但将木主掩埋,皇帝东巡时再用斋车将京师群庙之主送去。这些争议展示了当时对于礼仪的细致考虑和严谨态度。木主与庙宇的争议东都太庙由武则天后所建,用于放置武氏木主。然而,中宗在去除武氏木主后仍然保留了庙宇,这可能是因为考虑到行幸或迁都的需要。此外,章节中还引用了《礼记》中的观点,强调“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以此来论证不应并建两朝、并飨二主的礼仪原则。东都太庙的特殊性01020331志第七礼仪七本章主要记载了贞观十四年太宗与修礼官关于丧服制度的讨论。特别关注了同爨之恩与嫂叔无服的问题,以及舅与姨服纪的差别。这些讨论反映了唐代对于亲属间丧服制度的细致考虑和规定。丧服制度的讨论侍中魏征、礼部侍郎令狐德棻等人针对太宗的疑问进行了详细的奏议。他们强调了礼仪的重要性,在于解决嫌疑、犹豫,区分同异,明确是非。对于舅与姨的服制问题,他们认为舅为母之本族,应更为重视,而姨作为外戚,其服制相对较轻。魏征、令狐德棻的奏议志第七礼仪七32志第八音乐一010203《旧唐书·志·卷八音乐一》详细记载了唐代音乐的历史与发展。该卷描述了多个皇帝登基时所用的音乐和舞蹈,反映了当时的文化风貌。唐代音乐具有丰富多样的形式,包括宫廷音乐、民间音乐以及外来音乐元素。志第八音乐一33志第九音乐二《破阵舞》等以雷大鼓为主,融合了龟兹之乐,声震百里,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大定乐》在演奏时会加入金钲这种乐器。1.音乐内容与形式志第九音乐二123《庆善舞》则独特地使用了西凉乐,给人以闲适雅致之感。2.舞蹈与服饰《破阵》、《上元》、《庆善》三舞在表演时会更换衣冠,并配合钟磬等乐器,适用于郊庙祭祀场合。志第九音乐二舞蹈中还有立部伎和坐部伎之分,其中坐部伎包括《宴乐》等六部,每部舞蹈都有其独特的服饰和表演形式。志第九音乐二3.音乐与政治这一章节详细记录了唐代音乐和舞蹈的盛况,展现了当时文化艺术的繁荣与多样性。同时,通过音乐和舞蹈的变迁,也反映出唐代政治和社会的演变。音乐和舞蹈的发展也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例如,在则天、中宗时期,大量增加了坐立诸舞的创作,但后来这些舞蹈又逐渐被废弃。武则天称帝时期,由于政治原因,一些传统的音乐和舞蹈虽然名义上存在,但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内容和形式。志第九音乐二0102030434志第十音乐三志第十音乐三《旧唐书》的志第十部分详细记录了唐代音乐的相关内容。01该部分具体描述了多种乐章及其用途,展示了唐代音乐的丰富性和仪式感。02通过这些乐章,可以窥见唐代宫廷文化的庄重与典雅。0335志第十一音乐四010203《旧唐书》的志第十一,即“音乐四”,主要记载了唐代音乐、舞蹈及其相关制度。该部分详细介绍了唐代的音乐机构、乐工、乐器以及乐章等。通过对音乐的记载,反映了唐代社会文化的一个侧面。志第十一音乐四36志第十二历一《戊寅历经》的相关内容,详细描述了土星(镇星)在不同节气中的运行规律和计算方法。介绍了土星的平见、入冬至、小寒、大寒、立春、启蛰、雨水等各节气的具体运行情况,包括其减日、加分的详细数据。志第十二历一还涉及了从入白露到霜降期间土星的运行变化,以及初见距离太阳十七度的具体描述。37志第十三历二志第十三历二历法介绍该章节主要介绍了麟德甲子元历,这是一种古代历法。其中详细阐述了上元甲子至今大唐麟德元年甲子的时间跨度,以及如何推算各种时间节点,如天正中气冬至等。推气序术文中描述了一种名为“推气序术”的计算方法,通过置入甲子元积,算距今所求年,以期乘之,为期总。进而得到积日、大馀等,最终命大馀起甲子算外,得出所求年天正中气冬至的时间。这一术法展示了古代对于时间计算的精密和复杂性。土王及没日的推算除了推气序术,本章还提及了土王及没日的推算方法。通过设置特定的参数和公式,可以精确计算出土王日以及没日,进一步体现了古代历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38志第十四历三历法改革志第十四历三-介绍了历史上重要的历法改革事件。-分析了历法改革对于当时社会的影响。天文观测与日历制定-描述了古代天文观测的方法和工具。-阐述了历法改革在天文学历史上的意义。志第十四历三历书与历算家-讲解了古代日历制定的原则和方法。-探讨了天文观测与日历制定的相互关系。志第十四历三010203志第十四历三-列举了古代著名的历书和历算家。01-评述了这些历书和历算家在历史上的贡献。02-分析了古代历算发展的特点和趋势。0339志第十五天文上志第十五天文上天文观测与历法《旧唐书·天文志》详细记录了唐代的天文观测和历法制定情况。包括对各种天文现象如日蚀、月蚀的观测和记录,以及对历法的不断修正和完善。这些内容体现了唐代对天文学的重视和发展。天文仪器与浑仪书中提及了唐代使用的天文仪器,特别是浑仪(一种用于观测天体位置的仪器)。如李淳风改造的浑仪,提高了天文观测的精度。这些天文仪器的使用和改进,为唐代天文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星象占卜与政治思想唐代的天文学不仅关注观测和历法,还与政治思想紧密相连。星象占卜在当时被视为预测国家命运和指导政治决策的重要手段。因此,《旧唐书·天文志》也反映了天文学在唐代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40志第十六天文下01天体解析与星宿分布本章详细阐述了天体运行的规则,以及星宿在天空中的分布。通过天文观察,对天体进行辨析,以了解宇宙的结构和运行规律。分野与地域对应文中提及了天体分野与地上州县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体现了古代天文学与地理学的紧密结合,以及人们对天体与地域间相互影响的认识。星象占卜与社会生活探讨了星象变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包括农业、政治等方面。这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天文现象的深入观察和理解,以及他们试图通过星象来预测和解释社会现象的努力。志第十六天文下020341志第十七五行志第十七五行详细阐述了五行(木、火、土、金、水)的相生相克关系及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应用。五行理论记录了各种自然灾害和异常现象,如地震、日蚀等,并将其与五行理论联系起来,解释了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灾异现象通过五行理论和灾异现象的解读,对当时的政治状况进行隐喻和批评,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政治的深刻见解。政治寓意42志第十八地理一1.王者对天下的治理描述了王者如何统治天下,通过设立井田制度和职贡来管理,并通过分县道来控制各个地区。志第十八地理一强调了地理志的重要性,记录了前代和平时期的盛况,并与今日的情况进行对比。提供了各朝代地理广袤的具体数据,如汉地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二千三百六十八里;唐地东西九千五百一十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等。2.历史地理沿革详细叙述了从秦到唐的地理区划变化,如秦朝裂地为四十九郡,汉朝析置郡国,至唐代分为十道等。志第十八地理一0102031233.京师的定位明确指出京师即为长安,并详细描述了京师的位置和规模,如城东西十八里一百五十步,南北十五里一百七十五步。强调了京师作为首都的地位,在政治、文化上的重要性。志第十八地理一志第十八地理一0102034.具体地理实体的变迁举例说明了某些州县的历史沿革,如会州、宥州等在不同朝代的名称变化、行政归属及人口数据等。反映了历史变迁对地理实体名称、行政地位和人口分布的影响。志第十八地理一5.地理志的信息价值01地理志作为官方地理名词专章,对研究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02通过地理志可以了解各朝代的疆域变化、行政制度以及人口分布等信息,为历史研究提供宝贵资料。0343志第十九地理二志第十九地理二地理分布与特点地理二部分对各地的地理分布和特点进行了详细描述。如文中提到的江陵、长宁、当阳等地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以及与周边地区的关系等,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和背景知识。户口与人口统计本章还涉及了各地的户口和人口统计数据。例如,文中提到的“天宝领县七,户三万一百九十二,口四万八千一百四十九”,这些数据为了解唐代人口分布和社会经济状况提供了重要参考。行政区划与建置本章详细记录了唐代的行政区划变动和建置情况。例如,提到了上元元年置南都,以荆州为江陵府,并详细说明了其管辖范围和行政设置,包括长史为尹,观察、制置等一系列行政职位和机构。03020144志第二十地理三1.行政区域划分与变迁志第二十地理三淮南道、江南道、陇右道的行政区域划分。扬州大都督府的设立与变迁,包括名称更改、所辖州县以及治所的调整等历史沿革。2.户籍与人口统计记录了各州县的户籍数与人口数,反映了当时的人口分布情况。楚州的设立与行政变迁,包括名称、治所及所辖区域的调整。志第二十地理三志第二十地理三提供了天宝年间与旧领时期的户籍人口对比,揭示了人口增长或减少的趋势。013.地理环境与城市特色02描述了江都、六合、海陵等县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及特色。03志第二十地理三提到了各个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如射阳湖等。这一章节为我们提供了唐代特定时期的地理、行政及人口信息,对于研究唐代历史、地理和政治制度具有重要价值。同时,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数据,可以洞察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以及人口迁移等历史现象。““45志第二十一地理四志第二十一地理四反映了唐朝时期对地理信息的详细掌握和管理。记录了各地区的户口数量、物产资源等信息。详细描述了剑南道、岭南道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以及历史沿革。01020346志第二十二职官一010203《旧唐书·职官志》是记录唐代官职制度的重要文献。志第二十二详细列举了唐代的官职名称、品级以及相关的职责和权力范围。该志不仅反映了唐代官职的复杂性,也为我们了解唐代政治制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志第二十二职官一47志第二十三职官二志第二十三职官二称为“三师”,均为正一品官职。01主要职责是训导,为天子所师法,一般无具体统职。02职位要求道德崇重,非重德者不居其位,如无合适人选则职位空缺。0348志第二十四职官三御史大夫正三品,掌邦国刑宪典章,以肃正朝廷。中丞正四品下,作为御史大夫的助理,掌持邦国刑宪典章,同时负责弹劾中外百僚之事。侍御史从六品下,掌纠举百僚,推鞫狱讼,同时负责巡查京城内的事务。志第二十四职官三49志第二十五舆服1.舆服制度的起源与演变上古时期,人们穿衣简朴,未有明显等级区分。志第二十五舆服随着时间推移,不同等级和身份的人开始有不同的车驾和服饰,以彰显其社会地位。志第二十五舆服隋朝统一后,恢复了旧有的仪制,车有四等,服饰也有常服、公服、朝服、祭服等不同类型。2.隋唐时期的舆服制度到了周朝,由于诸侯自恣,奢华之风渐起,服饰开始变得复杂且昂贵。010203唐朝沿袭并发展了隋朝的舆服制度,对不同品级的官员的车驾和服饰有详细规定。志第二十五舆服“志第二十五舆服3.具体的舆服规定官员的服饰根据其品级有不同的颜色和装饰,如五品以上的官员可以用金玉钿饰,而六品以下的官员则只能穿绯色的衫。车驾方面,也有严格的规定,如辂车是最高等级的车驾,只有得到皇帝的敕令才能乘坐。这一章节详细记录了隋唐时期的舆服制度,不仅体现了当时的等级制度,也反映了社会的风俗习惯和审美观念。通过对舆服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和历史。50志第二十六经籍上010203追溯了文字与文明的起源,提及八卦、六书的创造。强调了经籍对于教化和社会治理的重要性。记述了历代王朝对图书文献的收集、整理与保护工作。志第二十六经籍上51志第二十七经籍下志第二十七经籍下经籍志的重要性《旧唐书》中的经籍志记录了唐代及其以前的各类重要典籍,为后世了解古代文化、历史和学术思想提供了宝贵资料。书籍分类与著录经籍下主要著录了各类书籍,包括但不限于儒家、道家、法家、兵书、医术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知识体系和学术风貌。历史价值作为正史中的艺文志或经籍志,它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献学、目录学以及文化史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52志第二十八食货上阐述了古代先王对于土地分配、税收以及财政管理的理念和制度。志第二十八食货上强调了财政节制和量入为出的重要性,提出“用之必有度”的财政原则。通过历史实例,如隋文帝的节俭与炀帝的奢靡,说明了财政管理对于国家兴亡的关键作用。53志第二十九食货下志第二十九食货下0102031.义仓制度的演变隋文帝时期开始设立义仓,作为应对灾荒的储备。唐太宗时期,进一步规范了义仓的管理和使用,明确其作为预备灾年的储备,并由官府负责监管。志第二十九食货下高宗、则天时期,义仓得到进一步发展和规范,成为重要的救灾措施。012.仓储与灾荒救济02志中详细记录了义仓在灾荒年份的救济作用,通过开仓放粮来赈济饥民。03同时,也提到了义仓的管理问题,如公私窘迫时逐渐借贷义仓支出,导致义仓储备减少。志第二十九食货下“志中记载了关于漕运的改进和水利建设的情况,如姜行本在陇州开五节堰,引水通运的举措。描述了各地官员为改善交通和水利进行的努力,如薛大鼎在沧州开无棣河,利于鱼盐海运。这一章节主要通过记述义仓制度的演变、仓储与灾荒救济以及漕运与水利建设等内容,展现了唐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救灾制度的一个侧面。这些内容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也为我们了解唐代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3.漕运与水利建设志第二十九食货下54志第三十刑法《旧唐书》中志第三十刑法部分,详细记录了唐代刑法的演变和实施情况。历史背景刑法目的刑法原则古代圣人制礼崇敬,立刑明威,旨在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秩序。唐代刑法遵循轻重三典之异,宫墨五刑之差,因事制议,因时施宜。志第三十刑法55列传第一后妃上高宗废后王氏王氏作为高宗的皇后,其命运波折,最终遭到废除。她的经历揭示了古代皇室婚姻的复杂性和残酷性,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女性地位的脆弱性。列传第一后妃上玄宗贞顺皇后武氏武氏是玄宗的贞顺皇后,她在后宫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然而,她的命运也充满了曲折,与玄宗的感情纠葛更是引人入胜。通过对她的描写,可以一窥唐朝后宫的生活面貌。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长孙氏是太宗的文德皇后,她以贤良淑德著称,深受太宗敬爱。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对唐朝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她的记载,可以了解到古代皇后的典范以及她们在历史上的作用。56列传第二后妃下列传第二后妃下01杨氏为弘农华阴人,其家族背景显赫。她曾经历太平公主的威胁,后生下肃宗。在宫廷中,她以谦逊和贤淑著称。原本为南阳西鄂人,后来迁居昭应。她的祖母窦氏与玄宗母昭成皇太后有亲属关系,显示了其家族与皇室的紧密联系。列传中还记述了肃宗韦妃、章敬皇后吴氏、代宗崔妃等多位后妃的事迹,她们的故事和性格各异,共同构成了唐代后宫的生动画面。0203玄宗元献皇后杨氏肃宗张皇后其他后妃57列传第三隋虎贲郎将裴仁基归附,进一步加强了李密的势力,其子裴行俨也随同归附。裴仁基归附随着多方势力的归附,李密的势力得到了显著增强,成为当时的一支重要力量。李密势力增强率领所部归附李密,显示了李密的号召力和影响力。长白山贼孟让列传第三58列传第四出身与寓居王世充本姓支,是西域胡人,寓居新丰。列传第四家族背景其祖父支颓耨早逝,父亲支收随母嫁入霸城王氏,因此改姓王,并在官场中升至汴州长史。学识与才华王世充广泛涉猎经史,对兵法和卜卦算命、推算天文历法有特别的爱好。59列传第五列传第五010203《旧唐书》列传第五主要记载了多位历史人物的事迹,其中包括薛举、李轨、刘武周、高开道、刘黑闼和徐圆朗等人。以下是对其中部分人物的简要介绍薛举是河东汾阴人,容貌瑰伟,骁武绝伦,家产巨万。他曾为金城府校尉,后来在大业末年,因陇西群盗蜂起,百姓饥馁,金城令郝瑗募兵讨捕,薛举却与其子仁杲及同谋者十三人在座中劫瑗,自称西秦霸王,建元为秦兴。薛举的兵势非常强盛,曾经袭败隋将皇甫绾,并尽有陇西之地,众至十三万。后来在兰州僣号,尽占陇西之地。武德四年七月,刘黑闼设坛于漳南,自称大将军,与唐军多次交战,并多次取得胜利。列传第五他北连怀戎贼帅高开道,兵锋甚锐,进至宗城,有众数万。后来攻陷相州,僣称汉东王,建元为天造。列传第五刘黑闼的军事才能出众,攻战勇决,但最终在太宗的讨伐下,兵败被俘,斩于洺州。需要注意的是,《旧唐书》作为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对于研究唐朝历史和文化具有极高的价值。同时,在阅读和理解时也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进行深入分析。60列传第六详细描述了萧铣、杜伏威、辅公祏等人物的历史活动和生平。通过这些人物的传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军事状况。列传第六记载了多位历史人物的事迹。列传第六61列传第七列传第七历史价值《旧唐书》作为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列传第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有助于我们深入研究唐朝初期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同时,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和事件的了解,我们也可以更好地认识唐朝初期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历史事件通过列传第七,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唐朝初期的历史事件,如太原起兵、攻占京师等。这些事件对于理解唐朝初期的政治、军事形势具有重要意义。人物记载列传第七中详细记载了裴寂、刘文静等众多历史人物的事迹。这些人物在唐朝初期均有重要影响,他们的生平、功绩和性格特点在传中得到了详细描绘。62列传第八柴绍字嗣昌,为晋州临汾人,其祖、父均在隋朝担任高官。柴绍自幼勇猛有力,任侠仗义,在关中地区闻名。他在隋末唐初的政治军事变革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曾参与李渊(即唐高祖)的太原起兵,为建立唐朝立下汗马功劳。在唐朝建立后,柴绍多次随军征战,屡建战功,被封为霍国公,后转任左卫大将军、华州刺史等职。列传第八63列传第九《旧唐书》列传第九中包含了多位重要历史人物的传记,如姜抃、高祖、丘和等。列传第九这些传记详细记载了他们的生平事迹、性格特点、政治和军事成就等,是了解唐代历史的重要资料。通过这些传记,我们可以深入探究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以及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64列传第十宗室(太祖诸子代祖诸子)封王经历武德元年,孝基被封为永安王,并历任陕州总管、鸿胪卿等职位,后因罪被免职。在刘武周将领宋金刚入侵时,孝基被任命为行军总管进行讨伐,但最终战败被俘。身世背景永安王孝基是高祖的从父弟,其父璋曾任周梁州刺史,后因参与谋杀隋文帝的阴谋而被诛杀。高祖即位后,追封其为毕王。结局孝基在谋划归国时被害,高祖为此非常悲痛,废朝三日,并赐其家帛千匹。由于无法找到孝基的尸体,最终只能招魂安葬,并追赠他为左卫大将军,谥号为“壮”。列传第十宗室(太祖诸子代祖诸子)65列传第十一在唐高祖李渊起义时,被引为大将军府记室参军,专掌文翰,后历任黄门侍郎、陕东道大行台工部尚书等职,太宗时累转礼部尚书,封黎国公。字彦弘,太原祁人,父君悠为北齐文林馆学士,隋泗州司马。大业末年,因见隋政日乱而谢病归隐,后仕隋为东宫学士、长安县尉。列传第十一01020366列传第十二李大亮本列传的主人公,因其忠诚、正直和英勇事迹而被记载。他在不同时期担任了多个重要职位,包括剑南道巡省大使、太子右卫率等,深得太宗的信任和赞誉。01.列传第十二张弼李大亮的恩人,曾在隋末救了李大亮的性命。后来李大亮在唐朝建立功业后,没有忘记张弼的恩情,多次寻找并最终报答了他。02.抗击吐谷浑在太宗的领导下,李大亮参与了对抗吐谷浑的战争。他作为河东道行军总管,在战争中表现出色,最终俘虏了吐谷浑的名王和大量牲畜。03.67列传第十三萧瑀字时文,南朝梁武帝萧衍之后,以孝道闻名,勤奋好学,为人刚正。在隋朝曾任要职,后因病欲退隐,但被其姐劝阻,继续任职并升至银青光禄大夫、内史侍郎。封伦字德彝,北齐太子太保隆之孙。其才智过人,曾在隋文帝时期因揣摩帝意而受宠,后参与宇文化及之乱,最终投降唐朝,被拜为内史舍人,后迁至内史侍郎。列传第十三68列传第十四高祖二十二子列传第十四高祖二十二子李建成唐高祖李渊的长子,曾被立为皇太子,后因与齐王李元吉谋反被废。李元婴其他子嗣唐高祖李渊的第二十二子,封为滕王,他在多地建立滕王阁,其中以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最为著名。包括卫王玄霸、巢王元吉、楚王智云等,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封号和命运。69列传第十五高士廉,字士廉,是渤海蓚人。他年少时便有器量和才干,广泛涉猎文史。他在隋朝时曾任治礼郎,并因与兵部尚书斛斯政有交往而被贬为硃鸢主簿。高士廉以孝顺闻名,曾因母亲梦中与他说话而醒来泪流满面,后果然收到母亲的消息。在交趾太守丘和手下任司法书佐时,他成功劝说丘和抵抗钦州宁长真的进攻。高士廉长孙无忌是高士廉的外甥,其妹妹高氏的儿子。他在太宗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曾参与立晋王李治为太子的决策过程,并坚定支持太宗的决定。长孙无忌在政治上表现出色,善于回避嫌疑,机敏迅速回答问题。长孙无忌列传第十五70列传第十六房玄龄唐朝初期的政治家,曾为唐太宗李世民出谋划策,对于唐朝的建立和稳固有着重要贡献。杜如晦列传第十六唐朝官员,与房玄龄并称为“房谋杜断”,在政务处理上有着出色的表现。010271列传第十七李靖本名药师,是雍州三原人,身材魁伟,容貌端秀,文武双全。他的舅舅韩擒虎是名将,对李靖的兵法、武艺赞誉有加。李靖初仕隋朝,后归顺唐朝,跟随太宗讨伐王世充,立下战功。在平定萧铣、安抚岭南、北征突厥等战役中,李靖都表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李勣本姓徐氏,名世勣,曹州离狐人。隋末迁居滑州卫南。他积极参加隋末农民起义,先投翟让,后劝翟让拥戴李密为主。李密失败后,他归顺唐朝,为唐朝的统一和巩固作出了重要贡献。列传第十七72列传第十八列传第十八尉迟敬德是朔州善阳人,隋炀帝大业末年,他在高阳从军,因讨伐暴乱兵众以勇猛闻名,后被提拔为朝散大夫。在刘武周起兵时,他被任命为偏将,与宋金刚一同南侵,曾攻陷晋州和浍州。后来,他归降了唐朝,并受到太宗李世民的赏识。尉迟敬德的忠诚和勇猛为他赢得了太宗的信任。在介休之战后,他跟随太宗征战王世充。当其他降将叛变时,他虽被猜疑但最终被太宗释放并委以重任。在战场上,他多次表现出色,如在榆窠打猎时遇王世充军队,他单骑救主,横刺敌将单雄信坠马,并保护太宗杀出重围。尉迟敬德不仅勇猛,还善于使用长矛和避开敌人的长矛攻击。他的这些技艺在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他还展现出一定的智慧,如在与齐王李元吉的比试中,他不仅能够避开李元吉的攻击,还能夺取其兵器。这些技艺和智慧使他在战场上更加出色。早期经历与归降忠诚与勇猛技艺与智慧73列传第十九侯君集传侯君集是唐朝初期的一位重要将领,以武勇自称。他在太宗即位后,历任左卫将军、兵部尚书等职,并曾参与平定吐谷浑和高昌的战役,立下赫赫战功。然而,他因私取宝物、贪污等不法行为被下狱,虽然后来被释放,但最终因涉及太子李承乾的谋反案而被处决。列传第十九列传第十九-主要事迹参与平定吐谷浑和高昌的战役。私取宝物、贪污等不法行为。-所犯罪行因涉及太子李承乾的谋反案而被处决。-最终结果74列传第二十岑文本本列传的主要人物,以其沉稳的性格、广博的学识和孝顺的品德而闻名。太宗即唐太宗李世民,他对岑文本赏识有加,多次委以重任。列传第二十75列传第二十一01魏徵本列传的主人公,字玄成,钜鹿曲城人。他是唐朝初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以直言敢谏著称。列传第二十一02李密隋末唐初的群雄之一,魏徵曾在其麾下任职,并为其提出多项战略建议。03太宗即唐太宗李世民,他对魏徵的才能深为赞赏,并在即位后重用魏徵。76列传第二十二VS以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著称。曾上疏谏太宗减少猎车出行,表现其直言敢谏的品质。太宗对其评价极高,死后追赠礼部尚书,谥文懿,并令图其形于凌烟阁。李百药字重规,为隋内史令安平公德林子之子。文中虽未详述其具体事迹,但其在《旧唐书》列传第二十二中被提及,可见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虞世南列传第二十二77列传第二十三薛收字伯褒,蒲州汾阴人,隋内史侍郎道衡子,以孝闻,洁志不仕,后归唐,成为太宗重要辅臣。薛元敬、薛元超薛收的侄子,亦有才学和政绩。姚思廉字简之,雍州万年人,史学家,继承父业完成《梁书》和《陈书》。020301列传第二十三78列传第二十四列传第二十四列传第二十四中详细记载了多位历史人物,包括他们的生平事迹、性格特点、政治和军事成就等,为后人了解当时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人物记载该列传中还涉及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如战争、政治斗争、文化交流等。这些事件对于理解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和历史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历史事件列传第二十四作为《旧唐书》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它不仅为后人提供了丰富、详实的历史资料,还为研究唐代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通过对列传中的人物和事件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史料价值79列传第二十五苏世长雍州武功人,历经周、隋、唐三代,以其才智和直谏闻名。列传第二十五01韦云起与苏世长同列传,但具体内容在节选中未详细描述。02孙伏伽同为列传中的人物,具体事迹在节选中未提及。03张玄素与上述人物同列,其具体故事也未在节选中出现。0480列传第二十六太宗诸子恆山王承乾太宗长子,生于承乾殿,自幼聪敏,备受太宗喜爱,曾被立为皇太子。楚王宽、吴王恪太宗的另外两个儿子,其中吴王恪有子成王千里,孙信安王祎。其他诸子包括濮王泰、蜀王愔、蒋王恽等,均为太宗之子,各有特色与经历。列传第二十六太宗诸子81列传第二十七韦挺:韦挺是雍州万年人,隋民部尚书冲子之子。他在武德中期被迁为太子左卫骠骑、检校左率,深受太子厚待。后因太子与宫臣潜构异端的事被流放,到太宗时期被重新征用,历任多个要职,包括主爵郎中、尚书右丞、吏部侍郎、黄门侍郎、御史大夫等。韦挺还参与了《氏族志》的修订工作。杨纂及其族子、刘德威及其子孙、阎立德及其弟、柳亨及其族子和孙等,这些人物也都在列传第二十七中被记载,他们的事迹涉及了官职变迁、家族荣誉、以及各自的政治和军事贡献。列传第二十七82列传第二十八列传第二十八主要记载了于志宁、高季辅、张行成等人的事迹。高季辅和张行成的传记则展示了他们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贡献和影响。于志宁部分详细叙述了他的家世背景、政治生涯和重要功绩,体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和直言敢谏的品质。列传第二十八83列传第二十九人物传记列传第二十九主要记载了吕才、李淳风、袁天罡等人物的事迹。历史事件通过这些人物的传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历史文化背景。学术贡献详细描述了这些人物在阴阳方伎、音律、历法、占卜等方面的学术成就和贡献。列传第二十九84列传第三十列传第三十政治成就显著褚遂良在政治上也有显著的成就。他曾任起居郎、谏议大夫、中书令等重要职位,为唐朝的政治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直言敢谏,忠诚于国褚遂良性格刚直,多次直言进谏。他曾劝太宗不要过于追求奢华,应关注国家大事。在太子废立问题上,他也坚决支持立嫡长子为太子,以此维护国家的稳定。博涉文史,工于隶书褚遂良是散骑常侍褚亮的儿子,他在文史方面有深厚的造诣,尤其擅长隶书。他的书法得到了欧阳询等书法大家的高度评价,太宗也曾称赞他的书法遒劲有力,得到了王羲之的书法真谛。85列传第三十一列传第三十一人物传记列传第三十一主要记载了多位历史人物的事迹,包括他们的生平、功绩、性格及评价等。通过这些传记,我们可以了解到唐代社会的政治、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情况。01历史事件此列传中还涉及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如战争、政变、改革等。这些事件与人物传记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唐代历史的生动画卷。02价值评判列传中不仅记录了历史人物的言行举止,还对他们的品德、才能和贡献进行了评价。这些评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0386列传第三十二列传第三十二许敬宗,杭州新城人,隋代礼部侍郎许善心的儿子。01先祖从高阳南渡,世代在江左为官,有着深厚的家族背景。02敬宗年幼时便以擅长写文章而闻名,很早就显示出了他的才华。0387列传第三十三主要事迹苏定方是冀州武邑人,骁勇善战,胆气过人。他在年少时就随父征战,屡建战功。官职变迁他历任匡道府折冲、左武候中郎将、左卫勋一府中郎将等职务,后擢升为行军大总管,负责征讨贺鲁。重要战役苏定方在征讨突厥、贺鲁等战役中表现出色,如曾在鹰娑川以五百骑大破突厥二万骑,杀千五百余人,获马二千匹。列传第三十三88列传第三十四列传第三十四刘仁轨他是唐朝的一位重要将领,列传中详细描述了他的军事成就和政治生涯。刘仁轨在平定高丽和讨伐新罗的战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其战功卓著,多次受到高宗的赏识和提拔。他的职业生涯不仅体现了唐朝的军事扩张,也展示了个人奋斗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历史画卷。扶余隆列传中提到了扶余隆被任命为熊津都督,负责招集扶余族的残余部众。这反映了唐朝对边疆民族的治理策略及扶余隆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89列传第三十五京都长安人,北周内史唐瑾的孙子。在武德年初,他因平定王世充有功而被赏识。他以宽仁著称,曾放轻罪囚犯归家抢种,并因宽恕煮药者的过失而受人尊敬。高宗时期,他被任命为大理卿,并因断案公正而受到高宗的称赞。唐临国子博士徐文远的孙子。他以宽仁为政,不行杖罚,受到官吏百姓的尊敬。在任司刑丞时,他敢于争辩,救下了很多被酷吏陷害的无辜者。他的公正和勇气得到了武则天的特别褒奖。徐有功列传第三十五90列传第三十六高宗中宗诸子列传第三十六高宗中宗诸子本卷主要记载了高宗和中宗的诸子,包括他们的生平事迹、封爵以及最终的命运。详细描述了燕王李忠、原王李孝、泽王李上金、许王李素节、孝敬皇帝李弘(曾为皇太子,谥号孝敬皇帝)、章怀太子李贤及其子邠王李守礼,以及懿德太子李重润、庶人李重福、节愍太子李重俊和殇皇帝李重茂等人的历史和事迹。其中,燕王李忠作为高宗的长子,其生平、废立以及最终的悲惨命运被重点描述。91列传第三十七裴炎绛州闻喜人,少时勤奋好学,后来成为唐朝的重要政治人物,曾在高宗时期担任中书令等要职,对唐朝政治有重要影响。刘祎之一位有才华的官员,曾因为直言进谏而得罪权贵,但因其才华仍受到重用,后来因为政治斗争被牵连而遭贬谪。魏玄同定州鼓城人,曾举进士,历任多个职位,以直言敢谏著称,后因政治原因被流放。列传第三十七01020392列传第三十八人物背景韦思谦,郑州阳武人,本名仁约,因音类则天父讳,故称字。举进士后历任官职,以清廉正直和敢于弹劾不法之事著称。重要事件曾弹劾中书令褚遂良,导致其被贬。在官场中,他因坚持正义而多次被调离重要职位,但始终不改其志,最终官至御史大夫。人物性格与成就韦思谦性格狂鄙,不畏权贵,凭借权力触机便发。他在官场中独树一帜,明目张胆以报国恩,其刚正不阿的性格和清廉的官声为后世所赞誉。列传第三十八93列传第三十九列传第三十九姚璹及其弟姚班姚璹是唐代官员,与狄仁杰同时期,其事迹在本列传中也有所提及,同时简单涉及其弟姚班。王方庆另一位被记载的人物,虽然与狄仁杰的事迹相比笔墨不多,但也是唐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狄仁杰本列传的主人公,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法官,以公正廉明、明察秋毫而著称。94列传第四十洺州邯郸人,父君愕为隋朝末年将领,及善因父战死沙场,年仅十四岁便袭爵邢国公,后在唐朝历任多个职位,以清正廉洁、有大臣之节而著称。王及善均为当时名臣,各有政绩和贡献,但在本列传中描述较为简略。杜景俭、朱敬则、杨再思等人列传第四十95列传第四十一列传第四十一绛州太平人,二十岁中明经科,历任卫州刺史、夏官侍郎、泰州刺史等职。因诛杀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有功,被加封为金紫光禄大夫、侍中,并赐爵平阳郡公。然而,后来因武三思的挑拨,被中宗贬为崖州司马,最终被周利贞所杀。敬晖润州曲阿人,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祖父桓法嗣曾任雍王府谘议参军、弘文馆学士。桓彦范本人慷慨俊爽,以门荫入仕,历任多个职位,包括司卫寺主簿、监察御史、御史中丞等,最终因诛杀张昌宗兄弟有功而受封。桓彦范96列传第四十二韦安石在蒲州时拒绝太常卿姜皎的请托,后因此事被贬至沔州,并在那里去世。他的两个儿子韦陟和韦斌都很有才华,尤其是韦陟,他的文才和书法都受到赞誉。01列传第四十二魏元忠原名魏真宰,为避武则天母亲的名讳而改名。他最初为太学生,后因其才华和战略眼光受到高宗的赏识,历任多个重要职位。魏元忠在平定徐敬业的叛乱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催促李孝逸进军,并提出了关键的战术建议。0297列传第四十三列传第四十三唐休璟京兆始平人,明经擢第,曾在调露中击破反叛的奚、契丹,后又在永淳中提出反对罢丰州的建议,被朝廷采纳。他熟知边事,被武则天委以重任,后致仕于家,享年八十六岁。张仁愿华州下邽人,因不与武承嗣连名署表而受有识之士敬重。他曾在监察御史任上揭露孙承景的罔上之罪。在突厥入侵时,他奋勇出击,流矢中手仍不退缩。后在中宗朝任左屯卫大将军,兼检校洛州长史,以政绩著称。98列传第四十四要点三文才与仕途苏味道少年时便以文辞知名,与同乡李峤并称为“苏李”。他的文才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曾为孝敬皇帝妃父裴居道写谢表,文采斐然,辞理精密,盛传于代。在仕途上,他历任凤阁舍人、检校凤阁侍郎等要职,甚至一度代理宰相职务。政治态度与策略虽然身居高位,但苏味道在政治上较为保守,他善于敷奏,多识台阁故事,然而居相位数年,却未能有所发明。他因此被时人讥为“苏模棱”,意指其处事圆滑、模棱两可。晚节不保长安年中,苏味道因侵占毁坏乡人墓田、役使过度被贬至坊州任刺史。虽然后来又被任命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但未及上任便去世,享年五十八岁。列传第四十四01020399列传四十五睿宗诸子本卷记载了睿宗的多个儿子的生平和事迹。列传四十五睿宗诸子详细介绍了让皇帝李宪(本名成器)的生平,包括其谦逊让位给玄宗的佳话。还提及了惠庄太子、惠文太子、惠宣太子以及隋王等人的简要情况。100列伟第四十六姚崇本名元崇,后改名元之,陕州硖石人,唐代著名政治家。宋璟唐代名相,与姚崇并称为“姚宋”,二人在政治上有着卓越的贡献。列伟第四十六101列传第四十七刘幽求本列传的主要人物,冀州武强人。在圣历初年应制举,历任多个职位,包括阆中尉、朝邑尉等。他因功被拜为中书舍人,后升迁为尚书右仆射等高级职位。诛杀韦庶人事件与太平公主及崔湜的冲突列传第四十七刘幽求与玄宗等人合谋,夜入禁中诛杀了企图篡位的韦庶人,并因此事件被大幅提拔。由于不满崔湜等人的任命和对太平公主势力的担忧,刘幽求与右羽林将军张暐密谋以羽林兵诛之,但计划泄露,最终被睿宗下狱。102列传第四十八列传第四十八主要记载了魏知古、卢怀慎等人的事迹和贡献。魏知古的直言进谏,对时政的批评与建议,特别是他对为公主建造道观的看法和谏言,体现了他的正直与担当。文中提及了员外官的情况,包括他们的才华、能力以及存在的问题,如空享俸禄而未能充分发挥其才能的现象。列传第四十八103列传第四十九列传第四十九崔日用滑州灵昌人,其祖先从博陵迁居至此。他是以进士身份举荐的,最初担任芮城尉。宗楚客在大足元年,宗楚客作为刺史,对崔日用颇为赏识,因其支应供给和广泛寻求珍味以馈赠从官的表现,将崔日用提升为新丰尉。时代背景神龙年间,中宗在位,但朝中朋党之争激烈,韦后及太平公主均有极大的政治野心。104列传第五十列传第五十裴景仙与裴漼本章节主要记载了裴景仙因轻视法律而遭受惩罚,以及其父裴漼的公正执法和弹劾权贵的事迹。01元稹详细描述了元稹的生平,包括他的早年经历、官场生涯以及他的诗歌才华和与白居易的深厚友谊。02尹思贞等其他人物还提及了尹思贞、李杰、苏珦等其他重要人物的事迹和贡献。03105列传第五十一李乂,本名尚真,以文章见称,举进士,历任中书舍人、吏部侍郎等重要职位,对朝政有多项建议,包括江南地区赎生政策和财政支出的看法。李乂的生平与贡献列传第五十一薛登,本名谦光,博涉文史,曾上疏讨论选举的弊端,强调国家应以得贤为宝,提出了自己对选拔贤能的看法。薛登的政治见解韦凑,历任多个官职,以公正严明著称,曾在处理豪强孟神爽一案中表现出不畏强权的态度,并在节愍太子一案中上书直谏,体现了其耿直的品格。韦凑的直言敢谏106列传第五十二《旧唐书》列传第五十二包含了多位历史人物的事迹,其中详细记载了他们的生平、成就以及性格特点。以下是对该列传中部分人物的解读列传第五十二“列传第五十二0102031.徐坚徐坚是西台舍人齐聃子,自幼好学,遍览经史,性格宽厚。他曾参与修撰《三教珠英》,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文思博要》为基础,加入《姓氏》、《亲族》两部,使书籍内容更加完善。列传第五十二徐坚还曾删改《唐史》,但因武则天退位而中止。他为人正直,曾上表为被诬陷的雍州人韦月将辩护。列传第五十二2.元行冲01元行冲是河南人,后魏常山王素连的后代,博闻多学,尤其擅长音律和训诂。02他撰写了《魏典》三十卷,受到学者的称赞。此外,他还对“牛继马后”的谣谶进行了考正,特著论以明确其由来。03元行冲在官场上表现出正直和执法严明的品质,他多次为被诬陷的人辩护,并因此受到舆论的赞誉。此外,列传第五十二中还记载了其他历史人物,如马怀素、褚无量等,他们都在各自领域有着显著的成就和贡献。总的来说,《旧唐书》列传第五十二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展示了唐代一批杰出人物的风采和成就。通过研读这些历史人物的传记,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唐代的历史和文化。列传第五十二107列传第五十三郭虔瓘齐州历城人,开元初期累迁为右骁卫将军兼北庭都护。成功固守北庭,抵御突厥默啜的攻击,并因功被封为冠军大将军。牛仙客泾州鹑觚人,初为小吏,后受到重用,历任多个要职,最终成为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其清廉勤奋的政绩受到称赞。列传第五十三108列传第五十四列传第五十四在开元末年,高仙芝成为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他曾奉命讨伐被吐蕃控制的小勃律国,此战他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勇气。他带领万人军队,经过长途跋涉,最终成功攻占小勃律国,为唐朝扩张了疆土。军事成就高仙芝是高丽人,父亲高舍鸡曾在河西军任职,因功累积官至四镇十将、诸卫将军。高仙芝容貌俊美,善于骑马射箭,性格勇猛果断。他年轻时跟随父亲到安西,因父亲有功而被授予游击将军,二十多岁时便已升为将军,与父亲同等级别。出身与早期经历列传第五十四在征战过程中,高仙芝不仅勇猛善战,还展现出高超的战争策略。例如,在面对难以渡过的河流时,他通过祭祀和激励士气,成功让军队渡过河流并大败敌军。战争策略与智慧哥舒翰是突骑施首领哥舒部落的后裔,家财丰厚,性格豪爽,喜欢饮酒。他四十岁时父亲去世,后在京师客居三年,受到长安尉的轻视,于是发愤改变志向,到河西充军。出身与性格哥舒翰在河西节度使王忠嗣麾下效力,并因其出色的谋略和勇武被重用。他曾在苦拔海抵御吐蕃入侵,大败敌军,从而名声大振。后来,他被提拔为陇右节度副使、都知关西兵马使等要职。军事才能与成就010203列传第五十四忠诚与侠义:哥舒翰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还以忠诚和侠义著称。当王忠嗣被弹劾时,他极力劝说并上书为忠嗣辩护,最终使得皇上对忠嗣从轻发落。总的来说,《旧唐书》列传第五十四通过记载高仙芝、哥舒翰等人的事迹,展现了唐朝时期的军事、政治和社会风貌。这些人物的故事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唐朝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109列传第五十五他的祖父宇文节在贞观年间担任尚书右丞,以明习法令和干练著称。宇文融本人在开元初年逐渐崭露头角,历任富平主簿、监察御史等职位。他曾提出检察伪滥和搜括逃户的建议,并得到玄宗的采纳,因此被特加朝散大夫,迁兵部员外郎,兼侍御史。宇文融是京兆万年人,隋礼部尚书平昌公弼的玄孙,具有显赫的家世背景。列传第五十五110列传第五十六列传第五十六张暐张暐是另一位重要的政治人物,他在政治生涯中也有着不俗的表现。他经历了从被流放到被重用的大起大落。在太平公主的阴谋败露后,他被追拜为尚书左仆射、兼侍中,后又升迁为大理卿、被封为郑国公。张暐也以其才干和应付事务的能力受到皇帝的恩宠,多次升迁,最终在天宝初年还乡拜扫时受到皇帝的特别恩宠。李林甫李林甫是唐朝的一位重要政治人物,其政治生涯充满了权谋与策略。他是高祖从父弟长平王叔良的曾孙,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家族的势力,逐渐在政坛上崭露头角。李林甫善于音律,初为千牛直长,后历任多个职位,包括太子中允、国子司业、御史中丞等,最终成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并加银青光禄大夫。他以狡猾和诡计多端著称,能够准确揣摩皇帝的心意,因此在政治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111列传第五十七玄宗诸子本列传详细记载了唐玄宗的众多子嗣,包括他们的生平、母系、封爵以及重要事迹。玄宗诸子的命运多与其母妃的地位和玄宗的宠爱程度相关,他们的生平反映了皇室内部的复杂关系和权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