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确定教学目标第六章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第二节设计地理教学内容第三节设计地理教学过程与方法第四节设计和编写地理教案案例研究:地理探究教学设计第一节确定教学目标一、分解课程标准案例:分解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内容:了解区域的含义
(选自: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地理必修3,
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了解区域的含义。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一步:分析课标陈述方式、句型结构和关键词陈述方式:“结果性目标”句型结构:“基本结构:行为表现”行为主体:略行为条件:无行为标准——行为动词:“了解”行为指向——核心概念:“区域的含义”第二步分解标准认知水平:与了解有关的行为动词有:说出、背诵、描述、辨认、列举、复述。学科内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的特征是: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一定的面积、形状、边界;每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特征。
了解列举描述说出区域的含义区域的定义区域的特征辨认常见的区域重要的区域扩展或剖析核心概念扩展或剖析行为动词二、重构合理明晰的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说出区域的定义,描述区域的特征,能够列举常见的重要区域,例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中国东北地区以及美国东北部等,并能够从所给出的有关区域图中辨认出上述区域。——掌握区域的概念。
总结区域分析的一般方法。
以学生为行为主体、运用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动词,在一定的行为条件下,指出学生达到目标的最低表现水准: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ABCD法三、表述教学目标陈述目标A.行为主体是学生B.行为条件要明确C.行为标准要清晰D.行为指向要具体地理教学目标的表述形式:综合表述:学生能够说出区域的定义,描述区域的特征,能够列举常见的重要区域,例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中国东北地区以及美国东北部等,并能够从所给出的有关区域图中辨认出上述区域。总结区域分析的一般方法。三维目标表述: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区域的定义与特征,并能在地图上辨认常见的重要区域。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具体区域的认识,总结区域分析的一般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无)
课题——宇宙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宇宙起源”部分的学习,说出3种有关宇宙形成的假说的名称;简述“宇宙大爆炸”假说的主要观点。2.通过“恒星演化”的学习,说出恒星的概念;运用赫罗图,以表格形式概括出恒星演化的主要阶段及其特点。3.通过“星空观察”部分的学习,在给定的天球坐标系简图上,确定北极星、织女星、牛郎星、天狼星等恒星的位置;读懂星空图;在给定的星图上辨认出银河及大熊座、小熊座、仙后座、天鹰座、天琴座、金牛座、猎户座、狮子座等星座;说出星空季节变化的基本规律;在晴朗的夜晚进行野外星空观察时,准确辨认出当时星空中的主要星座和恒星,掌握进行野外星空观测的技能。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各种有关宇宙起源假说的了解,领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宇宙大爆炸”学说。2.在观看恒星演化过程的图片、影像等资料,及尝试概括恒星演化主要阶段和特点的过程中,体会归纳、总结、概括、提炼及运用书面语言准确表达思想的方法。3.在“收集探索‘地外文明’的资料,谈谈自己看法”的活动中,学会从各种渠道搜集、筛选、整理信息、报告结果的方法,体会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体验与人交流的乐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习“宇宙大爆炸”假说和恒星演化的过程中,体会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永无止境的,增强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2.在“举例说出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树立科学探索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3.通过野外星空观察活动,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目标的三维表述案例分析:
《日本》一节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出日本的国家地理主要特征(1)多火山、多地震的岛国。多火山、多地震原因。(2)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分析其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特点,说出日本工业带的分布及其原因。说出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条件。(3)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举例说明日本与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密切联系。2、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地形分布、火山地震带分布、工业分布,工业原料来源地和主要产品输出地。教学目标的三维表述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理比较法、综合分析法分析日本地理特征。2、在认识日本地理特征过程中提高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3、总结国家地理的学习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日本工业地理的学习,懂得发展经济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2、通过日本森林资源、渔业资源等知识的学习,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增强保护环境意识。3、通过地震知识的学习,培养防震、减灾意识。4、通过日本经济、文化地理的学习,培养国际意识和全球意识。《日本》一节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三维表述第二节设计教学内容一、选择教学内容:1、根据对课程标准的解读直接选择教学内容:如:根据对了解区域的内容含义的课标解读,本节教学内容应选择:区域的定义、区域的类型与划分、区域的特征以及分析区域的一般方法等内容。2、以课标为依据,通过对教材的取舍选择教学内容:如:日本一节的教学内容依据课标从教材中的框题选择多火山地震的岛国、加工贸易经济、东西方兼容的文化等内容1、微观分析——了解教材逻辑结构二、分析教学内容的关系(微观分析)区域的含义区域的定义区域的特征区域的分析区域的类型认识区域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地狭人稠岛国多火山地震多港湾、海上航运丰富的人才资源原料、燃料缺乏加工贸易发达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日本”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课文表述系统以文字符号(包括数字)的形式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教材中的“逻辑系统”。正文+教学辅助材料
图象表述系统以具有直观形象的图像形式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教材中的“直观系统”。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
活动表述系统以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实际操作等活动方式来传递教学信息的。教材中的“实践系统”。讨论+思考+制作+观察+……2、微观分析——了解教材表述结构重点:教材中对学生学习与发展有重要作用的,是学生学好地理的关键内容。如基本概念、原理、特征,基本技能、方法等…….。难点:学习有困难的知识、技能、方法……。如新概念多、高度抽象、空间构形复杂、容易混淆的地理现象、与常识相悸教学应该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3、微观分析——分析教学重点与难点
第三节设计地理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程序:设计主要环节,安排辅助环节,策划教学活动方法,分配教学活动时间。教学目标
呈现教学内容提供学习指导引起学习注意激发学习兴趣教学启动阶段教学结束阶段教学展开阶段
概括、迁移、应用、拓展一、课堂教学过程的结构模型一般结构模型
讲解—接受地理教学模式程序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检查反馈不同模式的课堂教学结构
自学—辅导地理教学模式程序提出要求独立自学讨论交流启发指导联系总结
引导—发现地理教学模式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提高总结
咨询—研究地理教学模式提出课题设计活动收集资料研究课题总结评议案例:“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一节的教学过程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第一步,依案自学。第二步,自学反馈。第三步,尝试解疑。第四步,课堂练习。第五步,归纳总结。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第一步,依案导学。第二步,引导启发。第三步,精讲点拨。第四步,调控训练。第五步,总结反思。二、按照教学模式设计地理教学方法一般中学地理教学方法设计要经过4个阶段:A.基础工作阶段:设计的准备(分析地理课标、教材、分析学生情况)B.定向工作阶段:设计的构思(确定地理教学方法的总的方向、总的“蓝图”,是由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水平三者结合而产生的)C.形成方法结构阶段:设计认识方法选择教具、设计使用方法设计组织方法。D.整体平衡与调整阶段:调整教育功能,调整教学时间,建立反馈机制。
认识方法的设计
确定学生认识活动阶段——划分教学因子确定各教学因子的认识活动特点:是感性知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还是技能训练?设计各教学因子的认识方法: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归纳、演绎等地理教学手段的设计1、适应认识方法的需要2、考虑现实条件3、尽量使用现代化地理教学工具教学组织方法的设计1、适应认识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需要2、适应学生的特点(能力、水平)3、发挥教师优势4、要有多样性、灵活性的特点,适应“不同情况”,“随机应变”第四节设计和编写地理教案
地理教案,又称地理课时计划,它是地理教师上课的具体计划,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施方案。教案编写是将设计思想具体落实到纸面上的过程,是地理教师的基本功之一。
课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提纲
教学后记地理教案的名称,一般用课本中章、节或节内标题的名称命名。地理课程标准各章教学目标的具体化,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分析确定。重点是教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基本的技能、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容;难点是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部分。教学中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所采用的教与学方法。地理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教学内容、教学行为和手段、学生活动、提问、板书。详案编写、规范编写、精心设计。教学要点和思路,层次一般不超出三级,有纲目式、特征式、问题式、专题式等也叫教学小结,是上完课后对教案实施情况的回顾和总结案例研究:地理探究教学设计本章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全新的吗?怎样设计一堂探究课?第一节探究式学习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一、探究式学习的概念与案例
通过设计和创造恰当的问题和情境,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充分而必要的实践活动,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最后再得出共同的结论。
探究式学习主要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一系列多种形式的开放的探究式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它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而不是一般的记忆、理解和掌握,更强调学生通过参与探究问题的体验,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使他们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都得到升华。
探究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任何事情和所有事物的认识都属于探究的范畴。有人称这样的探究为普通探究,它既无研究范围的限制,也无研究方法的限定。普通探究包括若干个子系统,其中之一便是所谓的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在一定的信念和假设指导下进行的。它可以是指科学领域里的探究,即科学家提出关于自然界的问题,寻求答案,深化理解的过程;也可以是指学生在科学课堂所进行的探究,即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观察、测量、制作、提出假设、进行实验、提出模型和交流等。
因此,探究式学习实质上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模式。案例:美国6-8年级地理课——
中东地区的石油和水学员活动:
与附近的学员自由组合,讨论:您将如何设计“中东地区的石油和水”这个主题的教学?
为什么?美国6-8年级地理课案例——
中东地区的石油和水
概述课中学生将探究石油和水在中东地区,特别是Iraq的作用.
学生将使用地图观察石油在中东地区的分布,讨论这种分布对该地区的不同国家意味着什么.
学生将考察在历史上和政治方面水是怎样影响这个地区的.
最后,学生将研究Iraq为解决水的问题而做的努力,使用卫星照片理解和说明问题.相关的课程:
地理\地质与国家地理课程的联系:
标准1:怎样使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展示工具和技术从空间的角度获取、处理和展示信息。标准2:世界经济相互合作的模式和网络。时间:
2-3小时材料:能联网的计算机空白的中东地区轮廓图,每人一份书写绘画材料目标:学生将:研究Iraq和中东的地图,学习该地区的基本地理情况分析中东地区石油和水分布的影响,这种分布是怎样引起该地区的冲突的。设计地图表现中东地区所有的主要的水的来源和其他地名和特征研究Iraq的卫星照片,研究冲突中与水有关的方面。地理技能:提出地理问题获取地理信息组织地理信息回答地理问题分析地理信息建议的过程开始:进一步:
要求学生看地图,根据下列引文(略)思考水的问题。要求学生阅读下列关于中东地区水的文章(略),回答下列问题(他们可以独立进行,也可以结对或分小组)根据文章简要描述为什么水是冲突的根源。哪些国家在计划改变水的自然流向或分布?哪些国家反对?为什么?一个国家控制水资源对其他国家有什么影响?自从这些文章在2000年发表以来,问题又有了哪些进展(需要进一步研究)?结束:让全班回到一起,提问学生是否他们已从课中头脑风暴产生的想法中知道水的重要性。是否有诧异?在这次课学习的基础中,学生还有想进一步探究的东西吗?建议的学生活动要求学生分成4组,研究一份材料。要求每个组从文章中选择一部分仔细研究,在卫星照片的基础上绘制自己的地图。让学生研究其他资源来学习有关这个题目更多的东西,例如:……学生至少应该从地理、政治和结果的角度思考该地区人们的生活。让每个组展示他们的学习结果。拓展学习:让学生到网上或图书馆查资料,看看土耳其建筑大坝的计划怎样了。还有哪些国家卷入这个争论?让学生使用卫星照片找到世界上还有哪些地方面临干旱和洪水问题。尝试发现哪些地区水已经成为政治问题。相关链接(略)学员活动:
仍以刚才的小组组合,讨论:
把我们的教学设计与美国中学的相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您认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二、探究式学习在美国的发展:
杜威于20世纪初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做中学的教学方法。杜威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记忆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也是一种过程和方法。他主张教学应当遵循以下步骤:设置疑难情景、确定问题、提出假设、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实施等。这种蕴涵探究思想的教学模式不仅对美国科学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探究教学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布鲁纳于1959年9月,提出了应重视科学的知识结构,重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的新教育观,并率先倡导“发现法”,“发现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受到教育的重视。(美国全国科学院在政府的支持和资助下,召开了专门研究改革中小学理科教育的伍兹霍尔会议。大会主席、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作了题为《教育过程》的著名报告。)
布鲁纳倡导的“引导一发现”模式的基本教学程序是:
问题一假设一验证一总结提高。
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J.J.Schwab)在1961年哈佛大学举行的纪念演讲会上作了题为《作为探究的科学教学》的报告,提出了与发现法相似,但更具操作性的教学方法——“探究学习”(Enquirylearning)方法。
施瓦布主张不能把科学知识当作绝对的真理教给学生,而应作为有证据的结论;教学内容应当呈现学科特有的探究方法,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究叙事等;教师应当用探究的方式来教授知识,学生也应通过探究活动展开学习,即在学习科学的概念原理之前,先进行探究活动,再根据自己的探究提出科学的解释。桑德(R.B.Sand)和特罗布雷奇(L.W.Trowbridge)在对探究学习的技能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后,提出了关于探究的五个方面的技能收集技能组织技能创造技能操作技能传达技能倾听观察发问探索明确收集资料调查研究记录比较类似点比较相异点体系化概括评论分类评价分析展望设计新问题发明综合使用仪器仪器保管演示实验维修制作观测提问讨论说明报告记录批判图表化会教
探究学习强调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三者的综合和对科学研究过程的理解。它所具有的这些特点,使其成为美国教育改革中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教学方法,并广泛地传播到世界上其他国家。三、探究式学习的基本步骤从探究式学习的展开过程来看,大体要经过一些基本的步骤,如提出科学的问题针对问题建立假设或猜想或制定研究方案收集分析资料以得出结论并对问题作出解释对研究方案与结论进行评估表达与交流等。
1、提出科学的问题:在特定的情景中如观察、实验、案例分析、研究图片等,引导学生提出科学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应当是通过探究活动能够解决的,并且不能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2、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假说或猜想或制定研究方案:假说或猜想是对前述问题给出科学合理的解释或结论。要制订出较详细的探究计划,计划中应明确所要收集的证据以及收集证据的方法。3、收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并对问题作出解释:
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如观测、实验、调查、查阅文献、观看影视录像、个案追踪分析和上网等,搜集有价值的证据。对所收集的证据进行筛选、归类、统计和列表分析等综合处理,并运用已有知识得出符合证据的结论,对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4、对研究方案与结论进行评估:检查和思考探究计划的严密性,证据收集的周密性,以及解释的科学性,并对结论的可靠性作出评价。如果结论与假设不吻合,应重新确定探究方向、制订方案进行探究。5、表达与交流:通过制作模型、角色扮演、写论文或调查报告、举办辩论会或展览等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交流过程中,要能够解释探究计划以及自己在探究过程中形成的见解,并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对不同的意见进行讨论。最后,将结论运用到不同的情景中。四、探究学习模式的演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探究式学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教学活动包括了上述的所有步骤,如一些在教师指导下所做的研究性课题,这些活动往往会持续数周,甚至一两个月;有些教学活动所涉及的步骤会更多,例如,在交流了探究结果之后,又发现了新的证据,这时就需要补充或重新进行解释等。这两类探究式学习均属于完全探究。
多数的探究式学习活动只由上述的某些步骤组成,这样的探究式学习被称为部分探究。部分探究更适合课堂探究的教学条件与要求。
部分探究的基本步骤可以简化为四个阶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感性知识经过逻辑思维活动抽象出理性知识(概念、特征、规律等结论)通过交流或练习等课堂实践活动检验、理解相关结论。
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活动的难易程度及学生能力和知识水平,进行程度不同的指导。例如问题的来源,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的,可以是教师通过特殊的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提出的,甚至可以是教师或教材直接给出的。又如数据的收集,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亲自收集数据,也可以给出实验数据,让学生分析并作出解释,甚至将数据和数据的分析方法都告诉学生。
这种在教师指导下所进行的探究被称为指导型探究。如果某探究从提出问题、制定探究计划、收集和处理证据到总结交流,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这样的探究被称为开放型探究。有关探究式学习的研究表明,指导型的及部分探究适于学习概念原理,而开放型的及完全探究则更有利于培养探究能力。具体采用什么类型的探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第二节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从探究式学习的横向展开过程来看,它的每一个步骤都包括了教师与学生的多种形式活动。
拿收集证据来说学生的认识活动包括观测、实验和调查等直接收集证据的认识活动,也包括通过查阅文献和上网查资料等间接收集证据的认识活动。
而教师所采用的组织方法可以是学生独立完成收集(指导个体自学),也可以是小组合作完成收集(指导小组自学),甚至可通过教师的讲授来展示证据(讲授法)。
需要的教学手段涉及到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地形模型、卫片、教科书、计算机、互联网等)具体情况不同,所采用的方式不同。Ⅰ、地势特征的探究——完全探究过程的设计完全探究的基本步骤包括:创设情境、提出科学的问题针对问题建立假设或猜想或制定研究方案收集分析资料以得出结论并对问题作出解释对研究方案与结论进行评估表达与交流等。1、创设情境、提出科学问题情境1:中国古代诗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情境2:中国大型水电站分布图:(河流多向东流,大型水电站多在中西部)。
提出地理科学问题:中国的河流为什么大多向东流?为什么在三峡而不在南京或上海缺电地区建水电站?
学生的学习方法:阅读、观察、分析综合
教学手段:
诗歌音频、地图挂图
教师的组织方法:讲述、小组讨论(头脑风暴)、问答法。2、对问题的假设或猜想常识:水往低处流。
猜想:中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
知识:落差大的地方水能资源丰富,适合建大型水电站。
猜想:中国由东到西的地势变化不均。
学生的认识方法:分析基础上的归纳或演绎推理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师的组织方法:小组合作自学或讨论(头脑风暴)、问答法、讲授法。3、收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并对问题作出解释:收集分析资料:
指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形图,在图上找出海拔4000米以上、1000-2000米、500米以下的地区;分析中国地势分布的特征。得出结论: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收集分析资料:
指导学生观察32N地形剖面图,分析中国地势由西向东的下降趋势:(缓-陡-缓-陡-缓)。得出结论:中国地势呈阶梯状下降。综合结论:中国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下降。解释问题:由于地势西高东低,所以河流多向东流。由于三峡位于地势下降阶梯处,落差大、水能丰富,适合建大型电站。
学生的认识方法:
观察、分析—综合
教学手段:
中国地形图、剖面图、教科书、多媒体
教师的组织方法:
指导自学法、小组讨论(合作)、头脑风暴、讲授法、问答法4、对结论进行评估:评估:
回顾审视观察与分析—综合的过程,评估结论的得出是否符合逻辑。对问题的解释是否合理。学生的认识方法:观察、分析—综合
教学手段:
中国地形图、剖面图、教科书、多媒体
教师的组织方法:小组讨论(合作)、头脑风暴、讲授法、问答法
5、表达与交流:
表达:撰写学习笔记表述结论并阐释结论的获得过程与方法。
交流:小组间交流各自的探究结论与方法,互相学习。学生的认识方法:分析—综合
教学手段:
中国地形图、剖面图、教科书、多媒体
教师的组织方法:讨论法、
讲授法Ⅱ、地势特征的探究——部分探究过程的设计部分探究的基本步骤可以简化为四个阶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感性知识经过逻辑思维活动抽象出理性知识(概念、特征、规律等结论)通过交流或练习等课堂实践活动检验、理解相关结论。1、创设情境、提出科学问题、导入新课情境1:中国古代诗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情境2:中国大型水电站分布图:(河流多向东流,大型水电站多在中西部)。
提出地理科学问题:中国的河流为什么大多向东流?为什么在三峡而不在南京或上海缺电地区建水电站?导入新课:中国的地势特征2、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感性知识指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形图及中国地形剖面图:建立中国的地势分布及地势高低起伏的变化的感性认识。提问:①中国海拔4000米以上、1000-2000米、500米以下的地区②中国地势高低起伏的分布趋势阶梯地形类型分界线第一阶梯高原山地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阶梯高原盆地第三阶梯平原丘陵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指导学生观察地形图,找出阶梯的界线及各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并完成下表(板书):3、引导学生经过逻辑思维活动抽象出中国地势特征等理性知识(结论)教师结论(并板书):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下降。
学生讨论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下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师小结,学生在教科书上划出对中国地形特征的评价。
4、通过交流或练习等课堂实践活动检验、理解相关结论。
教师小结。学生读书
教师提问
①中国的势形特征②三级阶梯的分界线③地势特征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作业:填充图、导与练。
第三节探究式学习的主要组织方式小组活动头脑风暴角色扮演辩论、问卷、游戏、漫画、采访、竞赛、图片分析、案例研究、调查、小品、音乐、诗歌、卡通、新闻媒体、两难选择、联想预测、流行文化、(歌曲、服饰等)
一、小组活动探究式学习的各个环节几乎都可以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展开:从小组协商制定调研计划到小组分工合作搜集和整理资料再到小组研讨澄清认识,得出结论最后小组共同行动服务于社会实践。
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发展内容:学生一方面可以学习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使他人采纳自己的主张;另一方面,他们也可以学习如何倾听他人的见解,借鉴他人的观点提高自己的认识;此外,他们还可以尝试以宽容的态度,与同伴求同存异,携手合作以实现小组的行动目标。有效的小组活动应具备如下特点:
1、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从小组的构成来看,每个小组的4—5名成员在性别、个性特点方面为整个班级的缩影,各个小组之间力量均衡,便于对各个小组的工作成效进行公平的比较和评价。同时,由于组内各个成员在各个方面的差异,因此他们可以有效地展开互助与合作,最终促进组内每个成员在认知、情感、个性和社会交往等各方面的提高。
2、小组目标的设立。在活动中,小组是一个整体。目标的达成是以小组而不是以每个组员的成就来衡量的。也就是说,只有小组的其他成员都达到了目标时,自己才达到目标。在共同目标的作用下,各组员结成“利益共同体”: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在自己完成学习任务后会积极地去帮助其他学生;而成绩较差,能力较弱的学生则会出于集体荣誉感和自尊心,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学习,以保证自己所在的小组不会因为自己失败而失败。
3、个人职责的明确。为了实现小组目标,保证每个组员都能为小组成绩有所贡献,小组活动应对组内成员作明确的职责分工。例如,在调查社区的垃圾问题时,有的小组成员要到垃圾回收部门了解垃圾回收利用的益处和难处,有的组员要向当地居民了解垃圾堆放情况及其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有的组员要查阅有关垃圾处理的文献阅读等。在分头搜集资料后,小组成员一起分析和处理有关信息;在小组研讨推导结论的过程中也强调每个人都发表白己的见解,并把大家的意见综合起来,得出一个小组的研究结论。4、均等的成功机会。由于每个小组的构成大体相同,因而学生无论在哪一组,只要自己努力,并有同伴之间的互相帮助,那么都会有成功的机会。同时,由于是以小组目标实现与否作为衡量各个组员工作成效的标准,因而无论单个组员的背景和能力如何,也都有均等的机会享受成功。
二、头脑风暴从形式上看,头脑风暴像一种特殊形式的讨论。把与某一主题相关的人员集中起来,让他们充分发表观点,以集思广益。同一般的讨论相比,头脑风暴更加自由,更加灵活。它试图创设一种宽松、自由的环境,让每个与会者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这种完全自由的情境下,一个人所提出的哪怕是很不成熟的观点也可能激发其他人的思维,产生一系列新的想法。在探究式学习的第一步,即提出问题的阶段,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把集体所要研究的问题和方向确定下来。
头脑风暴的主要规则包括:当有人发言时,其他人必须仔细地倾听;任何人都不许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国际工程合同与索赔 心得
- 合伙分股合同模板
- 眼内炎治疗新进展
- 2024合同协议书法司法解释中英文对照
- 2024薪酬制物业管理合同
- 2024工程装修施工合同范文
- 欧陆风云3(EU3)常用秘籍与国家代码
- 2024劳动合同的注意事项
- 沈阳城市学院《影视导演》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城市学院《诉讼可视化》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高级养老护理员试题与答案
- 《我的家乡南京》课件
- 《离心技术》课件
- 政府消防专职队合同范本
- 土木工程大学生未来职业规划课件
- 监狱安全生产研究论文
- 《湖南省医疗保险“双通道”管理药品使用申请表》
- 建筑抗震设计标准 DG-TJ08-9-2023
- 少年宫物业管理整体服务设想和总体目标设定
- MOOC 宪法学-西南政法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学生的权利与义务-学生的法律地位及权利保护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