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植物病理学第二局部农作物重要病害第七章坏死类病害的发生与防治第八章变色类病害的发生与防治第九章萎蔫类病害的发生与防治第十章腐烂类病害的发生与防治第十一章畸形类病害的发生与防治第七章坏死类病害的发生与防治该类病害主要表现为产生各种类型的病斑,主要由真菌和细菌侵染引起,病毒病有少数场合也表现枯斑反响。下面是一些典型的例子的图片:稻瘟病(真菌);稻纹枯病(真菌);稻细条病(细菌);稻白叶枯病;稻胡麻斑病(真菌);锈病(真菌);玉米大小斑病(真菌);花生黑褐斑病(真菌);甘蔗赤腐病(真菌);香蕉叶斑病(真菌);香蕉炭疽病(真菌);柑桔溃疡病(细菌);白菜霜霉病(真菌);烟草炭疽病;以3个重要的坏死性病害为例介绍病害的发生与防治稻瘟病(真菌)稻纹枯病(真菌)白菜霜霉病(真菌)第一节稻瘟病Riceblast稻瘟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全球稻区都有发生,以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为害较重。中国南北各稻区每年都有此病发生,一般减产10%~20%,重的可达40%~50%,甚至颗粒无收。2000年广西早稻稻瘟病发病面积达80万公顷,损失沉重。一.病症依发病时期和部位有:苗瘟、叶瘟、叶枕瘟、节瘟、秆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1.苗瘟叶瘟根本相同,有慢性型、急性型、白点型、褐点型叶斑:慢性型病斑纺锤形或梭形,其主要特征是“三部一线”,中央为灰白色崩解部,叶组织细胞完全被破坏;中层为褐色坏死部,细胞内充满了褐色树胶状酚类物质,细胞壁变色坏死;最外层浅黄色晕环为中毒部;病斑两端中央叶脉常变为褐色长条状。潮湿时,病斑反面生灰绿色霉层。病重时叶片枯死,远看呈火烧状落窝。急性型病斑暗绿色、水浸状,多数近圆形或不规那么形,正反两面生大量灰绿色霉层。常见于感病品种,适温高湿,偏施氮肥,稻株嫩绿的叶片上。因此急性型病斑的大量出现常常是叶瘟流行的先兆。如天气转晴,或植株抗性提高,或经药剂防治后,那么可转变成慢性型病斑。白点型病斑初呈白色或灰白色圆形或不规那么形小点,约跨2~4条叶脉,斑上一般不产生孢子,嫩叶感病后遇上高温枯燥天气,经强光照射或土壤缺水时发生。如果遇上适温、高湿天气,那么迅速开展为急性型;如条件不适可变为慢性型病斑。褐点型病斑呈褐色针头状大小斑点,局限于两条叶脉之间,有时病斑边缘呈黄色晕圈,斑上不产生孢子,这种病斑多发生于抗病品种或稻株下部老叶上。2.叶枕瘟节瘟秆瘟相似,产生黑褐色病斑,严重时,组织糜烂折断。3.穗颈瘟产生黑褐色病斑,早期发病易形成白穗,发病迟的籽粒不饱满。病部常折断形成“吊颈瘟”。二.病原菌生物学特性1.病原菌半知菌类梨形孢属灰梨孢菌Pyriculariagrisea(Cooke)Sacc.。2.形态菌丝无色,分生孢子梗在病组织外表丛生,曲折状,具2~4个隔膜,基部稍膨大,淡褐色,顶部渐细,色较浅。顶部可陆继产生孢子4~5个。分生孢子无色或淡褐色,雪梨形或倒棍棒形,14~40μm×6~13μm,2个隔膜,隔膜处缢缩。孢子多从顶部或基部细胞萌发形成芽管,形成附着胞,侵入寄主组织〔图〕。3.生理菌丝生长温度范围8~37℃,适温26~28℃;分生孢子形成的温度10~35℃,适温25~28℃,发芽温度15~32℃,适温25~28℃。在25~30℃,经6~8小时即可形成芽管及附着胞。分生孢子形成要求相对湿度在93%以上,并要求光暗交替条件,孢子在有水膜或水滴和饱和湿度下才能萌发良好,其临界相对湿度为92%~96%;在适温下,病菌需有6~7小时水滴才能侵入寄主,持续水湿时间越长,侵入率越高。4.代谢产物病菌能分泌多种对水稻有害的毒素,已别离到稻瘟菌素〔piricularin〕,α-吡啶羧酸〔α-picolinicacid〕,细交链孢菌酮酸〔tenuazonicacid〕,稻瘟醇〔piriculol〕和次生毒素香豆素〔coumarin〕。5.生理分化稻瘟菌对不同品种的致病性有明显差异,从而分化出不同的生理小种。什么是生理小种?中国7个鉴别品种:Tetep、珍龙13、四丰43、东农363、关东51、合江18、丽江新团黑谷。迄1987年中国共测试了有效菌株13050个,鉴定出8群85个中国小种,ZG小种为优势种群,广西……。6.寄主范围在自然条件下,稻瘟病菌除侵染水稻外,日本报道还侵染苇状羊茅、秕壳草等。三病害循环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谷、病稻草上越冬。在枯燥条件下,菌丝体在稻草内可存活2~4年,分生孢子可存活1年;在潮湿条件下,菌丝体经2~3个月死亡。翌年初春,病菌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产生分生孢子,和越冬的孢子一起主要靠气流吹传到稻株上。在有水膜的情况下,萌生芽管、附着胞和侵入丝,穿透角质层侵入机动细胞或长形细胞,也有由伤口侵入,但一般不从气孔侵入;在穗颈部位,侵入丝多从鳞片状的苞叶侵入;在枝梗上那么常从穗轴分枝点附近的长形细胞侵入。带菌种子播种后可引起苗瘟,其传播与气候因素,育秧时期,育秧方式等有关。一般水秧发病少,旱秧发病多。潜育期长短主要受温度影响:在适温(24~28℃)时,叶瘟4~6天;穗颈瘟在10~14稻株叶片发病后,只要条件适宜,便可大量产孢,继续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其中以急性型病斑产孢量最大。产孢量28℃时最多。分蘖盛期叶片上的一个病斑,可连续产孢达4万个。穗颈瘟病斑产孢量可达28万个。在自然条件下,孢子释放顶峰在0~4时,阴雨天气那么可全天释放孢子。孢子升空越高,风速越大,传播距离越远。但因孢子抗逆力不强,传播过程中易丧失活力。在双季稻区或单、双季稻混栽区,早稻发病后,病菌可传至中稻、单晚或连作晚稻或借气流反复吹传。各季稻收获后,病菌以菌丝体在种子及稻草中或分生孢子附着于病部越冬。四发病条件1.菌源条件上季留下的菌源多,那么下季发病早而多晒场边的田稻草堆附近田去年乱丢稻草田采用带病谷种稻瘟病很容易变异,生理小种在各地的分布组成不完全一样。2.寄主条件1).品种抗瘟性属于小种专化抗病性。不同品种抗病性差异很大。不同生育期也有差异。抗病品种可以不发病或者少发病。品种抗瘟性很容易“丧失”。抗瘟的形态生理株形紧凑,叶片张开角度小;细胞的硅质化程度;C/N高抗病,存在过敏性坏死反响机制抗瘟的遗传全球至少已鉴定出20个主效基因和10个微效基因。2)种植规模:感病品种大面积连片种植有利于病害大发生。3.栽培条件耕作条件与栽培技术既影响水稻品种的抗病力,又影响病原菌的繁殖和蔓延,从而影响病害发生流行程度,尤以施肥和灌溉影响最大。〔1〕施肥典型的偏N肥病害,需要NPK配合施用。稻瘟病是肥稻瘟。氮肥施用过多,过迟,常引起稻株疯长,贪青,造成稻株荫闭多湿,柔弱,叶片披垂,硅化细胞少、程度低,碳氮比降低,可溶性氮〔氨态氮〕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化肥比有机肥易诱发病害水稻栽培有其本身的施肥技术。〔2〕灌溉缺水植株生长不良,抗病性下降主。长期深水灌溉会导致缺O,抵抗力也下降。4.气象条件最主要的是温度和湿度,其次是光和风。温度一般都适合稻瘟病的发生与流行,温度的影响是渐变式。关键是湿度,它是病菌孢子形成、释放、萌发和侵入的限制性因素。要求RH>93%和水膜。湿度的影响是质变式。造成湿度大的天气,如多雨、大雾、露重露期长对稻瘟病的发生都是有利的。光照主要影响水稻生理,影响不明显。山区比平原发病重还是轻?为什么?山区地势高,雾、露多且时间长,光照少,水温低,气流强,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传播与侵染,而不利水稻生长五.防治防治稻瘟病应以选育和选用抗耐病丰产良种为根底,和以加强肥水管理为中心的健身栽培防病技术,尽可能地去除或减少初侵染来源,并在发病期间及时施药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良种抗病育种合理利用(防止连年大面积单一化种植抗病品种),朱有勇的成果(群体遗传多样性)国内稻瘟病抗源品种有红脚占、赤块矮选、砦糖、矮脚白米仔、金围矮、谷梅2号、湘资3150等。国外引进的抗源品种有Tetep、IR36、Crreon、Tadukan、Mamoriaka、Huan-Sen-go等。汕优广12是目前抗瘟性较好的杂交稻。其它大多数组合的抗瘟性都不理想。常规稻中过去一直表现不错的有金围矮和包选2号。问题:抗病育种跟不上生产需要2〕减少菌源实行种子消毒。可用401抗菌剂、三环唑等药剂浸种;25%使百克乳油2000~3000倍药液浸种24~48小时;或20%多森铵胶悬剂200倍液浸种3~5天;或10%浸种灵乳油2000倍液浸种2~4天;或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48小时;或85%强氯精〔三氯异氰尿酸〕300~500倍液等药液浸种。85%强氯精做法是:种子先用清水预浸,早稻24小时,晚稻12小时,捞起滴干水,后置药液中处理,早稻24小时,晚稻12小时,捞起用清水洗净,催芽。由于强氯精在水中溶解缓慢,要充分搅拌完全溶解后才能浸种,否那么易造成药害。3)田园清洁病稻草不还田,病稻草在田间不随处堆放。铲除田间杂草。4〕搞好肥水管理N、P、K配合,防止偏用N肥;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早稻施肥原那么是:前重、后轻、中间空或补。晚稻施肥原那么是:两头重,中间空或补水稻用水技术:要求做到薄水插秧,深水回青,浅水分蘖、够苗晒田。适当露晒田,可减少无效分蘖,促使茎基老叶早枯,有利于田间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5〕加强测报,及时喷药控病叶瘟应在发病初期(病叶率3%时)喷药保护;穗瘟宜在破肚期和齐穗期喷药保护。可选用药剂:三环唑、富士1号、硫环唑、春雷霉素、克瘟散等。针对感病品种和易感生育阶段,根据田间病情和天气变化情况的预报,及时用药防治。叶瘟药剂防治关键在于扑灭发病中心,隔5~7天喷1次,连喷2~3次。药剂防治穗瘟适期是破口期、齐穗期各喷药一次。常用药剂有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500~3000倍液;或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750倍液;或40%富士1号1000倍液;或13%灭稻瘟1号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适乐时悬浮剂1000倍液;或40%灭病威胶悬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第二节稻纹枯病Ricesheathblight水稻四大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产稻区。随施肥水平的提高,许多稻区已居于水稻四大病害之首,尤以高产稻区危害最为突出。稻株受害后,轻的影响谷粒灌浆,重的引起倒伏枯死,致使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降低,一般减产5%~10%,严重的可达50%~70%。病症水稻全生育期均可发生,以抽穗期前后为重,主要发生在叶鞘和叶片上,严重时也可为害穗部和深入到茎秆内部。病害多从近水面叶鞘部位开始,初为水渍状、暗绿色、边缘不清晰的小斑点,逐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状,常多个病斑互相合并成不规那么形大斑,使稻秆变成花秆。潮湿时病斑暗绿色,枯燥时病斑外部褐色,内部灰白色。病斑可不断向上部叶片和茎秆开展,严重时导致叶片湿腐,形成所谓“穿顶”或“烂顶”现象,甚至造成全株倒伏、枯腐。天气阴湿多雨时,病部生白色至灰白色蛛网状菌丝体,纠结成白色绒球状菌核,老熟菌核暗褐色,鼠粪状。病部后期往往形成一层白粉状子实层,是病菌的担子和担孢子。病原学1.病原菌无性阶段半知菌类丝核菌属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Kühn.;有性阶段担子菌门亡革菌属瓜亡革菌Thanatephoruscucumeris〔Frank〕Donk.2.形态菌丝初无色,锐角分枝,基部缢缩,近分枝处有分隔。菌核初白色,后暗褐色,扁球形,1.5~3.5mm。担子无色,单胞,倒棍棒形担子无色,单胞,倒棍棒形,5.6~16μm×5~10μm,顶端生2~4个小梗,其上各生1个无色、单胞、卵圆形担孢子。担孢子又可以芽生式产生次生担孢子。3.生理病菌生长温度10~42℃,最适温度28~32℃。病菌侵入寄主温度23~35℃菌核在27~30℃日光可抑制菌丝生长,但对菌核形成有刺激作用。菌丝致死温度53℃5分钟,菌核致死温度55℃4.生理分化菌株间致病力有差异,但不很明显台湾报道可找到6个生理小种已鉴定出9个菌丝融合群以AG-1群对水稻致病力最强。据我国台湾省的300个菌株,对16个水稻品种的毒性差异,区分为7个培养型和6个生理小种。综合广西、江苏、湖南、浙江等省区关于菌丝融合亲和现象的研究报告,立枯丝核菌可分为9个菌丝融合群〔Anastomosisgroup,AG〕,以AG-1-1A或AG-1群对水稻致病力最强。江苏省农科院把侵染水稻的AG-1,按培养性状和致病性划分为3个类型,即A、B、C型,A型致病力最强,B型其次,C型最弱。5.致病机制据报道,病菌的致病性与果胶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呈正相关,且果胶酶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比纤维素酶的大。稻纹枯病菌产生的毒素对水稻胚根、胚芽有抑制作用,对水稻4叶期幼苗有致萎作用,用以接种稻株也表现与病菌侵染类似的病症。6.寄主范围本病菌寄主范围很广。据广西报道,人工接种发病的寄主有54科210种植物,自然发病的寄主植物也有15科近50种。重要的寄主植物有水稻、玉米、高粱、小麦、大麦、粟、黍、甘蔗、大豆、花生、豌豆、苕子、紫云英、亚麻、黄麻、芋头、芋艿、甘薯、茭白、菱角等,杂草有稗、马唐、莎草、李氏禾、水浮莲等。不同的菌丝融合群菌株的寄主范围有一定的差异,病害循环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菌核的生活力极强春耕使菌核上浮菌核附于水面叶鞘萌发菌丝侵染发病形成菌核菌丝菌核扩展漫延封行前主要水平扩展封行后向上层扩展〔垂直扩展〕病害后期形成大量菌核菌核掉落田间越冬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可以菌丝和菌核在病稻草、病稻桩、田间和田边杂草及其它寄主植物上越冬。据调查,水稻收割后遗留田间的菌核,一般每亩在10万粒以上,最多的可达100万粒以上。菌核的生活力极强,在种植冬季作物的稻田土表越冬菌核的存活率达96%以上翌年春天稻田灌水犁耙时,这些越冬菌核逐渐上浮,夹杂于水面浮渣中,随处漂移。水稻插秧后,菌核即依附于稻株基部近水面处。水稻分蘖盛期,行间密闭,通风透光差,相对湿度增大,依附于稻株基部的菌核便大量萌生菌丝,在叶鞘上延伸,从叶鞘外表或叶鞘缝隙处进入叶鞘内侧,侵染发病。潜育期短的1~3天,长的3~5天,稻株发病后,病部再长出菌丝体和形成新的菌核。通过菌丝的延伸缠绕作用和落入水中传播的新菌核进行再侵染。水稻分蘖盛期至孕穗期病害以横向〔水平〕扩展为主,增加病丛率及病株数,抽穗期后以纵向〔垂直〕扩展为主,增加严重度。至稻株抽穗后前10天,病害达最顶峰。发病条件本病发生的轻重与气候条件、栽培管理技术、品种抗性和菌源基数等因素有密切关系。1.气候本病是一种高温高湿病害,28~32℃病情扩展最快,菌丝扩展要求有90%以上的湿度。湿度在90%以下不利于病菌的生长发育。在适温范围内,湿度越大,危害越烈。我国各地生态条件不同,病害发生期存在着明显差异。华南双季连作稻区,早稻发病顶峰期为5~6月,晚稻9~10月;在北方一季稻区,发病顶峰期为6月下旬至8月中间。各地病害盛期都与水稻易感生育阶段孕穗至抽穗期相吻合。2.栽培条件主要是水肥条件偏施N肥有利于稻纹枯病的发生开展为什么偏施N肥有利于稻纹枯病的发生开展?凡偏施或过量集中追施氮肥,稻株叶片柔嫩,浓绿披垂,株间密不透风,湿度过大,稻株内碳氮比降低,削弱抗病力,甚至稻株倒伏,都有利于菌丝延伸扩展和侵染发病;深灌、漫灌和串灌,促进病害传播开展。因为增加田间湿度,有利于菌丝生长侵染和菌核漂移传播。水稻合理灌溉(浅水勤灌,湿润灌溉,及时排水露田晒田)可有效地抑制病害蔓延,有什么道理?可有效地抑制病害蔓延的原因是:①可控制无效分蘖,田间通透性好,降低湿度至80%以下,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不利于病菌生长繁殖;②极大地减少了菌核随灌溉水漂流传播的时机;③提高土温和土壤通透性,稻株根群生长旺盛,活力强,吸收养分能力强,使稻株节间缩短,粗壮,防止了倒伏,增高了水稻抗性。3.品种抗性和生育期水稻品种间抗性有一定的差异,但未发现有高抗或免疫品种一般地,籼稻比粳稻抗病,粳稻比糯稻抗病,杂交稻比常规稻发病重。杂交稻株矮,分蘖力强,株间密度大,叶片接触频繁,有利于病害向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扩展,往往比常规稻发病重早熟种比中迟熟种发病重日本发现,纹枯病垂直扩展速度与生育期有关,早熟品种叶鞘淀粉含量较低且随稻株生长而很快下隆,故垂直扩展速度快,病情较重;相反,中、迟熟品种叶鞘淀粉含量较高且稳定,病情较轻。矮秆阔叶型比高秆窄叶型感病水稻抽穗前后发病重(易感时期?推认是,但无科学依据)品种的抗性遗传并不清楚4.菌源基数越冬菌核越多发病越重田间越冬菌核残留量与翌年水稻初期病害轻重呈正相关。上季或上年未防治的重病田,越冬菌核数量多,初期病情较重,相反,新垦田,上季或上年防治效果好的轻病田,或大面积打捞菌核较彻底的田块,菌核残留量较少,初期病害较轻。病稻草田间残留越多发病越重注意稻纹枯病菌的繁殖传播再侵染特点:主要是菌丝的生长漫延,其次是掉下菌核的漂移。防治防治本病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根底,减少病菌初侵染来源,选用抗病品种,加强肥水管理,及时施药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1.减少菌核残留量病田收割时,病草要集中处理〔参阅稻瘟病防治〕。病田收割后,结合冬季积肥,铲除田边杂草,烧草皮灰。灌水犁耙后,打捞菌核浮渣,集中晒干烧毁或深埋。打捞菌核的面积越大,效果越好。2.选用较抗病的品种如汕优63、汕优6号、汕优/CDR22等。问题是抗病与高产优质的恰当协调。3.合理密植,改善群体通透性。4.合理施肥NPK配合施用,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施足基肥,早施追肥,灵活追肥,使水稻前期不披叶,中期不徒长,后期不贪青,收割时青枝蜡秆。5.合理灌溉浅水分蘖,够苗晒田,浅水养胎,湿润长穗。防止长期深灌也要防止晒田过度。晒田促根,肥田重晒,瘦田轻晒,轻重适度,浅水养胎,湿润长穗,不过早断水,防止早衰”。这样,禾苗生长健壮,叶直茎硬,稳生稳长,抵抗力强。6.药剂防治施药指标封行期病丛率5%孕穗期病丛率10%抽穗期病丛率达20%可用药剂:井岗霉素、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甲基托布津、爱苗、烯唑醇、纹枯利、禾穗宁、氟纹铵、每亩次用药液60~75公斤,尤其注重喷布稻丛中、下部。第四节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Crucifersdownymildew霜霉病可为害白菜、菜心、甘兰、花椰菜、萝卜等多种十字花科蔬菜。在我国各地都有发生,北方较南方严重,流行年份为害大白菜可造成50-60%的损失。十字花科作物的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病,一般以晚秋和早春栽植的发病较多。病症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初时淡绿色,后转为黄褐色,多角形或不规那么形斑背产生霜状白霉。空气潮湿时,病情急剧开展,叶片迅速变黄枯槁,茎苔和花序受害常出现扭曲畸形及膨肿,呈“龙头拐”状,潮湿时病部也出现霜状白霉。甘蓝和花椰菜病斑正面稍凹陷,淡黑色,病斑反面也呈霜状白霉病原学1.病原菌卵菌门霜霉属寄生霜霉Peronosporaparasitica(Pers.)Fr.2.形态菌丝无色,不具隔膜,靠吸器伸入细胞里吸取水分和营养。孢囊梗自气孔伸出,屡次分枝,顶生孢子囊。孢子囊无色,单胞,长圆形至卵圆形,萌发时多从侧面产生芽管,不形成游动孢子。卵孢子黄褐色,单胞,球形,胞壁厚,可直接萌生芽管进行侵染。3.生物学性状病菌发育适温20~24℃孢子囊形成适温8~12℃,萌发适温为7~13℃,在水滴中适温下经3~4小时就能萌发病菌侵染适温16℃;4.致病性分化属专性寄生菌,具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我国有3个变种芸苔属变种Peronosporaparasiticavar.brassicae、萝卜属变种P.parasiticavar.raphani荠菜属变种P.parasiticavar.capsellae,在芸苔属变种中,又分3个生理小种:白菜类型、甘蓝类型和芥菜类型。芸苔属变种对芸苔属侵染能力强,对萝卜侵染力弱,不易侵染芥菜;萝卜属变种对萝卜侵染能力强,对芸苔属侵染力弱,不侵染荠菜;荠菜属变种仅侵染荠菜,不侵染其他十字花科植物。白菜类型主要侵染大白菜、小白菜、油菜、芜菁、芥菜等,对甘蓝侵染能力弱。甘蓝类型主要侵染甘蓝、苤蓝、花椰菜,对大白菜、油菜、芥菜、芜菁等,致病力弱。芥菜类型主要侵染芥菜,对甘蓝侵染力很低;但有的菌株却能侵染大白菜、小白菜、油菜等。病害循环北方菜区一般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粪肥中越夏、越冬华南菜区病菌整年都在寄主作物上辗转传播为害,无越冬现象初侵染源主要来自田间各种受侵染的寄主上的孢子囊通过气流或风雨传播。孢子囊直接萌发长出芽管进行初侵染3-5天发病后又产生大量新的孢子囊不断传播再侵染北方菜区霜霉病菌一般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粪肥中越夏、越冬,或以卵孢子和菌丝在萝卜和芜菁的块根里越夏、越冬,此外,卵孢子还可附于种子外表或同病残体一起夹杂于种子间越冬。卵孢子在土壤中可存活1~2年,如环境适宜,那么只需2个月的短期休眠即可萌发。播种带菌种子,病菌从子茎侵入,菌丝向上扩展到子叶及第一对真叶内引起发病,但不能扩及第二对真叶,形成有限的系统侵染。春季染病的小白菜、油菜、萝卜等,在其发病中后期病组织内产生的卵孢子,可在当年萌发侵染秋菜。因此,卵孢子是北方菜区春秋两季十字花科蔬菜大面积发病的初次侵染来源。在长江流域,病菌除以卵孢子越冬外,还能以菌丝体在田间的十字花科蔬菜寄主体内越冬,并成为该菜区病害次春的初次侵染源。在华南常年种植蔬菜的地方,病菌整年都在寄主作物上辗转传播为害,无越冬现象。卵孢子和孢子囊借风雨或农具传播到寄主上,萌生芽管,从气孔或表皮侵入寄主组织致病。孢囊梗从气孔伸出,顶生孢子囊进行再侵染。在病害后期,病菌又以卵孢子或休眠菌丝进行越夏或越冬。采种株上受侵染的种荚、花梗,除在病部长出孢子囊外,后期还在病组织内形成大量的卵孢子,并可随病残组织混在种子间或脱粒时附着在种子上越夏、越冬。发病条件1.气候因素冷凉的温度有利于发病阴雨连绵发病重深秋天气干爽,但昼暖夜凉温差大,雾大露重,也利于病害的流行。2.品种抗病性品种抗病性有显著差异疏心型品种发病轻,实心型品种发病重青帮品种发病较轻,白帮品种发病较重。与抗病毒性有相关性,病毒病重的植株霜霉病也重。3.栽培环境轮作地病轻;连作地病重。种植密度过大、排水不畅发病重偏施氮肥,生长嫩密发病重。菜田低湿、土质较粘重、杂草丛生发病重防治防治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宜采取以选用抗病品种和加强栽培控病措施为主,结适宜时喷药的综合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目前品种繁多,无认定机制,需自行试种2.留无病种及种子消毒无病田株留种;播种时药剂拌种,可用种子重量0.3%的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拌种。播种前可用种子重量0.3%的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拌种。3.栽培管理实行2年以上轮作,水旱轮作较好。收获后去除病残株,及时深翻,平整土地,高畦种植,施足基肥,不施带菌土杂肥合理密植,及时间苗适时追肥,NPK配合及时中耕除草定期喷施增产菌、植宝素,增加植株抗病力。4.药剂防治发现中心病株需喷洒保护金雷多米尔锰锌、三乙膦酸铝、安克锰锌、百菌清、普力克、杀毒矾、甲霜灵·锰锌、乙·锰每亩喷药液60~70公斤,隔7~10天1次,连续2~3次。防治卵菌类新药:唏酰吗啉(安克)第八章变色类病害的发生与防治局部常见的变色类病害〔图片〕甘蔗花叶病;烟草花叶病;大豆花叶病;柑桔黄龙病;香蕉花叶心腐病;木瓜花叶病;罗汉果病毒病;苹果花叶病;花生花叶病;白菜花叶病;番茄花叶病;辣椒花叶病;豇豆花叶病。第一节柑桔黄龙病Citrushuanglongbing柑桔黄龙病〔Liberobacterasiaticum〕是一种世界性的柑桔病害。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云南、贵州、四川、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在南非、印度及东南亚诸国,该病曾称为青果病〔Greening〕。1995年在第13届国际柑桔病毒病学家会议上一致通过以CitrusHuangLongbing为这类病害的正式名称。该病对柑桔生产危害极大,感病的柑桔品种得病后可在3-5年内丧失结果能力,甚至枯死。病症典型病症是黄梢,可分为三种类型:1.均匀黄化型新梢叶片长在转绿过程中停止转绿,呈现均匀的黄色或淡黄色,质地硬而脆,并很快掉落。2.斑驳状黄化型已转绿的新梢叶片,从叶片基部和边缘局部开始,逐渐褪绿转黄并继续向上扩展,形成不规那么的黄斑,整叶片呈黄绿相间的斑驳状,有的最后均匀黄化。此种斑驳叶质地也较硬而脆,可较长时间挂于树上不掉落。此型黄梢更普遍,斑驳黄化病症常作为田间诊断黄龙病的主要依据。3.缺素状黄化型叶片叶脉及叶脉附近的叶肉呈绿色而脉间叶肉呈黄色,类似缺锌或缺锰病症。此种黄化多发生于上年病枝梢新抽生的枝梢上以及中、后期病树上。4.其它病症类型病树落叶严重,不定期抽梢,梢短而纤弱,叶小而直立,出现大量枯枝,树势衰退。开花多而早,座果率极低,果小而畸形,有的品种,如椪柑和某些桔类品种,会出现“红鼻子果”。而在甜橙类品种和温州蜜柑上,那么多出现不着色或着色很浅的“青果”,果皮无光泽,果肉味淡如水,果实质地变软,手捏有软绵感,果农形象地称之为“棉花果”。病树后期新根少,须根腐烂,随后有的大根亦腐烂,木质部变黑,根皮脱落,最终导致全株枯死。病原学1.病原菌薄壁菌门韧皮部杆菌属,亚洲韧皮杆菌〔Liberobacterasiaticum〕2.形态病原细菌为韧皮部难培养菌。电镜下,菌体多呈圆形和椭圆形,少数长杆状或不规那么形。3.理化性状革兰氏染色阴性,对热较敏感,49℃湿热空气处理50~60分钟致死;对抗生素也较敏感,盐酸四环素,盐酸土霉素或青霉素G钾盐1000PPm,浸泡2小时亦可消除病菌。4.寄主范围主要为害芸香科的柑桔属、金柑属和枳属三个属的植物。病害循环田间病株是主要初侵染源,在病区,在新区那么主要是带菌接穗和苗木。通过柑桔木虱在田间传播不能由汁液摩擦传染果园中不断发病-木虱传染-再发病不同品种传病力不同发病条件1.病树〔病苗〕的数量病树〔病苗〕的存在及数量的多少是黄龙病发生流行的首要因素。2.昆虫介体的数量在有病树情况下,柑桔木虱越多,黄龙病扩展蔓延速度越快。假设新植园的发病率5%,成年柑桔园发病率10%,柑桔木虱数量多,往往可在2~3年内使整个柑桔园严重发病而丧失经济栽培价值。3.柑桔种类和品种的抗耐病性椪柑、蕉柑、大红柑和福桔等品种较感病,温州蜜柑、甜橙和柚类较抗耐病,成年树感病后,在肥水管理较好的情况下,在3—5年内还可维持一定的结果量。枳在田间无病症表现,但用作砧木品种时,并不增加接穗品种耐病性4.树龄幼龄树发病往往比老树严重,常常出现“先种后死,后种先死”的现象。原因:由于幼树抽梢次数多,幼龄树树体较小,扩散耗时短,通风透光好,木虱活动强这是由于幼树抽梢次数多,柑桔木虱在幼树上取食、产卵和传播病原的时机也比老树多,且因幼龄树树体较小,在一定数量的病原进入树体后,繁殖扩散至全株和在树体内到达一定浓度所需要的时间,都比老树要短。老柑园那么由于封行密闭,通风透光程度较差,新梢少,不适于柑桔木虱活动,故老柑园发病,往往多从园边开始。5.栽培管理新梢抽发整齐,老熟快,发病较少较慢新梢抽发不整齐,老熟慢,或树冠稀疏,有利于严重发病。柑园往往在大丰产后严重发病。这除了可能因丰产柑桔树树体消耗大,生活力减弱,抗病力下降外,更可能是由于大丰产年的气候条件对柑桔木虱越冬和春梢期的传病活动极为有利,以及丰产后管理跟不上,因而柑园往往在大丰产后严重发病。防治1实行检疫
禁止病区苗木及一切带病材料进入新区和无病区,新开辟的果园要种植无病苗。2建立无病苗圃,培育无病苗木1)在隔离地方或在网室内建立无病苗圃—培育无病苗木2)对种子和嫁接材料进行脱毒和消毒:种子的消毒热处理法:将种子在50~52℃热水中预热5分钟,取出立即投入55~60℃的恒温热水中浸泡50分钟,常搅动。完毕凉水降温,摊开晾干,无浮水即可播种。接穗消毒①湿热空气49℃,处理50分钟。②热水间歇处理47℃热水中浸泡8~10分钟,取出用湿布包好,24小时后重复处理一次,如此重复处理三次。③药剂处理A.用1000PPm盐酸四环素或青霉素G钾盐溶液浸泡2~3小时;3、挖除病株
发现病株或可疑病株,应予挖除,用无病苗进行补植。注意:在挖除前,应对病株及周围植株先行杀虫,防止柑桔木虱加速传播病害,待昆虫死亡后〔1-2天后〕再行挖除。4、防治柑桔木虱
通过水肥管理控梢以减少木虱繁殖和传播。新梢期喷布1-2次杀虫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扑虱灵可湿性粉剂、40%氧化乐果乳油等)。果园四周栽种防护林带,对木虱的迁飞也有阻碍作用。5、加强管理
主要是肥水管理,保持树势健壮,提高抗病力。6、病区改造
对于一些黄龙病发生非常严重,已失去经济价值的果园,应实行病区改造。把整个果园的柑桔树〔包括未显病症的植株〕全部挖除,喷杀带菌木虱,然后用无病柑桔苗重新种植,把病区改造为无病新区。第二节烟草花叶病Tobaccomosaic烟草花叶病主要是指由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mosaicvirus,简称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mosaicvirus,简称CMV〕引起的花叶病,世界各烟区普遍发生,我国南北烟区均有发生,尤其南方烟区受害较重,田间株发病率一般5%~20%,个别田块可高达90%~100%;早期发病的损失可达50~70%,甚至失收。此外,病叶在烤晒后颜色不均,烟味差,品质大为降低。华南烟区的广东、广西及台湾等地区,CMV的危害已大大超过TMV。病症引起的病症包括不同程度的褪绿、斑驳、矮化、叶畸形和泡斑等,有时还会引起坏死斑点。幼小植株染病会引起矮化,并有轻微叶卷和畸形,严重者叶片狭长,呈鼠尾或鞋带状。TMV和CMV的病症往往不易区分。解决的方法是接种鉴别寄主根据TMV和CMV在心叶烟、三生烟或曼陀罗等鉴别寄主上的病症差异,进行人工摩擦接种,在此三种寄主植物上导致局部坏死枯斑的是TMV,而引起花叶病症的是CMV。病原学1.病原烟草花叶病由烟草花叶病毒Tabaccomosaicvirus〔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ucumburmosaicvirus〔CMV〕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烟草花叶病毒粒体杆状,TMV是最耐热的植物病毒(93℃),稀释限点1000000TMV在烟汁液中可存活4-5周,而在无菌水中可存活5年以上,在枯燥叶内可保持侵染力50年以上CMV粒体球状致死温度为60~70℃,稀释终点为10000倍,体外存活期为3~4天。2.生理分化用三生烟、白肋烟、番茄、辣椒和洋酸浆鉴别,我国烟草上的TMV可分为4个株系:普通株系TMV-C番茄株系TMV-Tom黄色花叶株系TMV-YM环斑株系TMV-RSCMV也存在很多株系,我国有三个株系:即CMV-C〔普通株系〕CMV-YEL〔黄化株系〕CMV-TN〔烟草坏死株系〕3.寄主范围TMV的寄主范围较广,可侵染36科350多种植物。CMV的寄主范围极广,可侵染67个科的470种植物。病害循环TMV和CMV都极易通过汁液摩擦传染TMV引起的花叶病,通常不能虫传CMV引起的花叶病主要是通过棉蚜、桃蚜等蚜虫传播。TMV:在带毒烟叶和其他带病的寄主越冬次年通过机械摩擦侵染烟苗。也是通过机械摩擦不断再侵染CMV:主要在病烟株和中间寄主上越冬次年由带毒蚜虫传染到新植的烟苗在田间再通过蚜虫和机械接触反复传播和再侵染。发病条件1.蚜虫的数量CMV引起的花叶病在田间主要靠蚜虫传播,蚜虫的数量多病害发病重2.天气条件高温干旱气候有利于诱发有翅蚜发生和活动,发病就较重。刮风易造成株间摩擦传染假设温度过高〔>37℃〕、过低〔<10℃〕,或光照太弱都会出现“隐症”现象3.栽培管理条件土壤肥力差,排水不良的地块,烟株长势弱,容易发生花叶病与寄主范围作物连作发病较重田间杂草丛生发病早而重附近是菜园的烟田发病早而重虫害多发病重偏施氮肥,烟株生长柔嫩,较易感病。4.品种抗病性烟草品种间对TMV的抗性差异较大抗TMV品种,种源来自心叶烟系统烟草品种间对CMV的抗性差异不明显,目前还没有找到理想的抗病品种防治应采取以培育和选用抗〔耐〕病品种为中心的综合防治措施。1.培育抗耐病品种是防治花叶病的根本途径已育出一些抗TMV的烟草品种,如辽烟8号、辽烟9号、辽烟10号、广黄54号等未有抗CMV的品种,但有些品种有一定程度的耐病力,如中烟14、金星6007、单育2号、TT6、TT7等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TMV和CMV烟草研究取得较大进展2.生物防治在苗期接种TMV弱毒株系,可防止烟株在大田期遭受TMV强毒株系的侵染利用卫星RNA组建CMV的生防制剂CMV-S52,对CMV有明显的防治效果。这是前面学习的诱导抗病性,和交互保护〔也叫交叉保护〕的典型案例。3.防蚜避蚜蚜虫喜黄色,可用黄皿药液诱杀蚜虫畏惧银白色,可用银灰色地膜避蚜定期用药喷杀蚜虫4.加强栽培管理不与茄科、葫芦科和十字花科蔬菜轮作重病地2~3年不种烟及时拔除病株打顶抹杈工具洁净,先健后病加强肥水管理,促进健壮生长喷施增抗剂或叶面营养剂,提高植株抗病能力5.药剂缓解发病初期,用0.1%硫酸锌;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10%病毒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喷雾,有一定的防病和缓解病情的作用。第九章萎蔫类病害的发生与防治局部常见的变色类病害〔图片〕烟草青枯病;花生青枯病;番茄枯萎病;番茄青枯病;茄子枯萎病;辣椒青枯病;西瓜枯萎病。茄科青枯病Bacterialwilt青枯病可为害番茄、辣椒、茄子、马铃薯等,是茄科蔬菜上发生危害最严重的病害。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方菜区,长江以北不发生或较少发生,病害流行时可使大片菜田的植株在短期内迅速萎蔫枯死,造成消灭性的灾害。病症典型病症是植株萎蔫枯死后仍呈现绿色。番茄青枯病一般在株高30cm左右时开始现症,从上而下叶片萎蔫下垂,初期白天蔫,晚上复原,病茎粗糙,中下部增生不定根或不定芽,病茎维管束变褐色,挤压断面有白色菌液溢出很快整株绿色枯死马铃薯青枯病、辣椒青枯病与番茄青枯病病症根本相同。茄子青枯病初期叶色变淡萎垂,后全株变褐枯焦。病原学1.病原菌薄壁菌门青枯假单胞菌(PseudomonassolanacearumSmith)。新的分类称茄青枯拉尔氏菌(Ralstoniasolanacearum〔Smith〕Yabuuchietal.)2.形态及生理菌体短杆状,两端钝圆,有端生鞭毛1-3根,革兰氏染色反响阴性。病菌生长温度10~41℃,最适30~37℃,致死温度52~54℃。适宜病菌生长pH6.0~8.0,最适pH6.6。3.致病性根据病菌对不同寄主致病力的差异,有报道可区分为4个生理小种,目前还没有公认鉴别寄主。寄主范围极广,能侵染44科近300种植物。最常见的有花生、番茄、烟草、马铃薯、茄子、辣椒、芝麻、蓖麻、向日葵、萝卜、菜豆、田箐、香蕉、等。病害循环病原细菌是一种土壤习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土壤习居菌是土壤中固有的,包括病植株带入土壤中并已存活多年的病菌。土壤寄居菌也是随病植株传入土壤的,但它们的存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寄主组织的存在,这尖细菌在土壤中能自由存活的时间很短。来年寄主出现时从根部或茎基部的伤口侵入然后在维管束螺纹导管内繁殖,并沿导管向上蔓延阻塞和破坏导管,产生萎蔫侵害邻近的薄壁细胞,释放果胶酶、毒素等致病因子,使其变褐腐烂病株细菌溢出田间主要通过雨水或灌溉水传播,农具、人畜、昆虫也能传病。再侵染病残体土壤越冬发病条件1.气候条件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最有利青枯病的发生雨水多发病重2.栽培条件连作比轮作发病重土壤瘠薄的粗砂田比土壤肥沃的田块发病重偏酸土壤〔pH5.2〕比偏碱〔〕土壤发病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串灌,烂根多的地块发病较重中耕伤根多,线虫、地下害虫多的发病重3.品种抗病性抗病品种发病轻防治茄科蔬菜青枯病是一种较难防治的病害,宜采取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控病措施为主,适当结合施药的综合防治措施。1.选育和种植抗、耐病品种一般早熟番茄品种均抗青枯病近年新育成的有抗青19号,洪抗1号、2号、28A,蜀早3号,湘番茄1号,秋星,湘引等。2.种子消毒温水浸种53℃-30分钟药剂浸种,强氯精粉剂600倍液浸种4小时,25%施保克乳油3000倍液浸种30~60分钟拌种10%浸种灵拌种3.加强栽培控病措施去除病残体防止连作,最好与水稻轮作一年以上。深翻晒土,增施优质有机肥和增施磷钾肥高畦深沟植菜,防止大水灌溉。适当施用石灰或草木灰降低土壤酸度田间发现早期病株立即拔除并施石灰消毒。防治地下害虫,减少根系受伤,可降低发病率。4、药剂防治病区可用以下药剂作预防性喷浇,如田间已发病,施药效果就较差:农用硫酸链霉素、氧氯化铜悬浮剂、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农抗“401”、络氨铜水剂。定植时作定根水浇一次,以后10天浇一次,连续浇3-4次。5.生物防治使用南京农业大学试产的青枯病拮抗菌MA-7、NOE-104于大苗定植时浸根。第十章腐烂类病害的发生与防治局部常见的变色类病害〔图片〕水稻烂秧;甘蔗赤腐病;花生根腐冠腐病;芒果蒂腐病;香蕉花叶心腐病;香蕉炭疽病;菠萝黑腐病;梨树木腐病;白菜甘蓝软腐病。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Crucifersbacterialsoftrot软腐病是十字花科蔬菜中发生和受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全球分布广泛,我国各省、市菜区均有发生,可为害白菜、菜心、甘篮、花椰菜、芥菜、萝卜、芜菁等,常在生长中后期造成烂株,病害流行年份可造成大白菜减产50%以上。北方的大白菜在窖藏期可造成烂窖。运输过程中也会大量产生腐烂。病症软腐发生部位从伤口处开始,初期呈浸润性半透明状,以后病部扩大开展成明显的水渍状,表皮下陷,上面有污白色细菌溢脓。病部内部组织除维管束外,全部腐烂呈粘滑软腐状,并发生恶臭。这种恶臭是软腐细菌分解细胞组织后乘机入侵的腐败细菌分解蛋白胨所产生的吲哚之类的物质所致。发病严重的植株结球小,叶柄基部和根茎处心髓组织完全腐烂,充满灰黄色粘稠物,臭气四溢。用脚一踢,菜头即落下。菜株的腐烂,有些从根髓或叶柄基部向上开展蔓延。也有些从外叶边缘或心叶顶端开始向下开展病原学1.病原菌薄壁菌门欧文氏菌属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致病变种Erwiniacarotovorapv.carotovoraDye。新的分类学命名:为果胶杆菌属的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carotovorapv。2.形态及生理菌体短杆状,周生鞭毛2~8根,无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本菌生长发育最适温度25~30℃,最高40℃,最低2℃,致死温度50℃。在pH5.3~9.2均可生长,最适pH7.2。不耐光或枯燥,在日光下曝晒2小时,大局部死亡。在脱离寄主的土中只能存活15天左右。通过猪的消化道后即完全死亡。3.寄主范围本菌除为害十字花科蔬菜外,还侵染番茄、马铃薯、胡萝卜、莴苣、黄瓜、葱类、芹菜等。病害循环我国南方温暖菜区,无明显越冬期,在田间辗转传播蔓延。北方那么主要在带病种株、窖藏或土中未腐烂的病残体越冬通过雨水、灌溉水、昆虫传播〔如甘蓝蝇、花条蝽象、黄条跳甲、菜粉蝶等〕从伤口侵入,有自然伤口和人、畜、虫、暴风伤口,自然裂口主要是叶柄上纵更裂为多。有报道,整个生育期内均可从根毛区侵入。潜伏在维管束或通过维管束传到地上各个部位,在遇到适宜条件(如雨水多,厌气性条件)时才大量繁殖引起发病。发病-传播-再发病出现软腐病病症的原因是,病菌侵入寄主后,繁殖很快,同时分泌果胶酶分解寄主组织细胞中胶层,细胞离析,组织崩溃,导致细胞死亡,组织软腐。发病条件1.品种抗病性和生育期青帮型白菜比白帮的抗性较优疏心直筒品种抗性优于球型、牛心形品种抗霜霉病和病毒病的品种,对软腐病也有抗性菜株包心期后易感病。2.气候因素以雨水和温度的作用为大,影响寄主本身、病菌的传媒、病菌和繁殖。温度影响伤口愈伤速度的快慢、病菌繁殖的快慢、昆虫取食程度。雨水多伤口难以愈合,对发病有利。雨水多对病菌繁殖传播有利3.栽培环境平畦栽培,排水不畅,罹病重,主要是沤水不通气,影响根系生长,影响伤口愈合。高垄种植,排渍顺畅,发病轻,主要是土壤氧气充足,促进根系生长,加快伤口愈合。同类寄主连作邻作发病重,主要是病原菌积累。N肥偏多发病重串灌田发病较多久旱得水,病害开展快4.伤口愈伤速度苗期伤口愈合速度快,成株期伤口愈合速度慢,因此成株期易感病。防治防治软腐病宜以改善耕作栽培的控病措施和选用抗病品种为主,结适宜当的施药。1.选用抗病品种重病区选种青帮类型抗软腐病的品种如大白菜北京100号、青杂3号、城青2号、等品种。2.种子消毒用丰灵、农抗751拌种播种,按种子量的1%~1.5%拌种后播种。苗期药液喷淋,每亩用丰灵500倍液喷洒;或用丰灵沿菜畦挖穴灌入;或在浇水时随水滴入农抗751,每亩2.5~5公斤,连续2~3次。喷洒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0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50倍液;或50%代森铵、10%高效杀菌宝、20%喹菌酮等。隔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还可兼治黑腐病、细菌性角斑病、黑斑病等。但对铜制剂敏感的的品种要慎用。3.栽培防病选择土地肥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保无害油菜籽订购合同
- 2024的区域代理合同范文
- 工厂房屋租赁合同谈判技巧
- 基金交易服务协议书模板
- 城市婚姻登记处离婚协议样本
- 机动车维修技术培训协议
- 个人承包水利工程协议
- 货车租赁协议书
- 2024广告公司工程合同范本
- 2024深圳市工程施工合同
-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风的作用) 教学课件
- 二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诗词大会”题库二 (word版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
- GB/T 7702.20-2008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孔容积和比表面积的测定
- 新历史主义文艺思潮
- GB/T 40120-2021农业灌溉设备灌溉用热塑性可折叠软管技术规范和试验方法
- GB/T 3903.2-1994鞋类通用检验方法耐磨试验方法
- GB/T 10801.2-2018绝热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XPS)
- 12J5-1 平屋面建筑标准设计图
- 中印边境争端
- 《墨梅》课件(省一等奖)
- 招聘与录用期末考试卷及答案AB卷2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