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练习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参考答案_第1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练习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参考答案_第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练习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参考答案_第3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练习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参考答案_第4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练习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B[解析]根据图示箭头的含义,很容易判断a为太阳辐射、b为地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2.D[解析]大气将获得的部分热量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归还一部分给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3.D[解析]地面受热不均会影响下垫面温度的高低,由此推断空气的垂直运动,从而判断热力环流的正误。4.A[解析]根据气压值大小,风由高压吹向低压,由此排除②⑧;再根据北半球风向右偏,确定A项正确。5.C[解析]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题目没有指明水平面所在半球,则既要考虑右偏的情况,也要考虑左偏的情况。6.C[解析]拉萨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弱,故该日的最低气温比杭州低。7.D[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该日北京为晴朗天气,而海口为阴雨天气,所以,该日北京比海口气温日较差大,是由于天气晴朗。8.A[解析]依据图可判断,图中M、N为近地面两点,O、P为高空两点,气流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则近地面由M流向N,高空由O流向P,且O、P分别位于N、M上空;M地气压高,说明是近地面气温较低处,气流由P下沉至M;则N为近地面气温较高处,气流上升至O,A项正确。9.A[解析]图中显示N地为近地面热低压区,故气温高于两侧同一高度、气压低于两侧同一高度,A项正确。10.D[解析]①④两地分别位于近洋面与近地面,温度应高于高空的②③两地;由此时的海陆环流图得出④处气温高于①处,故选D项。11.B[解析]面向大海,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说明近地面此时有由海洋吹向陆地的风,即海洋气温要低于陆地的,依据图乙中海洋和陆地气温曲线可判断,一天中大约8时至16时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B项符合要求。12.C[解析]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所以③地的风力最大。13.B[解析]在④处首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然后向右偏转约45°,可知为东北风。14.(1)太阳地面大气逆(2)削弱(3)大气逆辐射保温(4)①②(5)C15.(1)热岛从郊区吹向市区市区与郊区之间形成热力环流(2)A(3)增加绿地面积(4)市区上空的风到郊区下沉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16.(1)图略。工作门处,底部箭头从外指向大棚内,上部由大棚内指向外部。(2)热量(温度或气温)保温效应原理(即太阳辐射大部分透过塑料薄膜被地面吸收,温室中的气体吸收地面辐射使温室内气温上升)。(3)B(4)62°[解析]第(1)题,因室内外温度差异,所以室内暖而轻的空气从上部向外流,室外冷而重的空气从下部向里进。第(2)题,本题考查温室效应原理的应用。第(3)题,受锋面(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贵阳附近冬季多阴雨天气,光照不足,制约了冬暖式温室大棚的推广。第(4)题,冬至日,38°34′N的正午太阳高度H=90°-(38°34′+23°26′)=28°,为获得最大太阳辐射,温室顶部坡面需与太阳光线垂直,故∠α与H为互余关系。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大气环流1.C[解析]根据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两侧的风向与题干信息相符。2.A[解析]导致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黄赤交角的存在。3.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秋分太阳直射赤道,但赤道低气压带还在北半球,且距离北回归线不远,说明赤道低气压带位置的变化滞后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4.A[解析]黄河站位于北极极地东风带,所处地区盛行东北风。因此,为避开寒冷空气,门窗朝向应该避开东北方向。5.C[解析]北半球冬季,亚欧大陆上的亚洲高压切断的是副极地低气压带。6.C[解析]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故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而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7.A[解析]图示陆地上是高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此时为北半球冬季(1月),M点位于东亚地区,此时盛行西北风。8.B[解析]东亚地区的季风主要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9.A[解析]据图看出①②气流相遇,①爬升,说明①为暖湿气流,来自低纬,甲位于30°N,②为冷气流,来自高纬。分析各选项,只有选项A正确。10.C[解析]根据上题解析可知,①为暖气流,②为冷气流,所以选项A、B是错误的。30°~60°之间为西风带,在北半球风向为西南风。②属于极地东风带,②在北半球,为东北风,所以选项D错误。11.D[解析]③气流从高纬度向低纬度流,比较干燥,A项错误;我国夏季降水主要是锋面雨,而不受④(赤道低气压带)影响,B项错误;若此图表示低纬环流,则甲处为赤道低气压带,多对流雨,C项错误;乙处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此气压带是由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在北进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不断右偏,在北纬30°附近高空堆积下沉而形成的,故D选项正确。12.B[解析]夏季,亚欧大陆的温度高于同纬度的海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故甲处为陆地,乙处为海洋;此时乙处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13.C[解析]图中的③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南移,越过了赤道,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形成的;图中的⑤则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北移,越过了赤道,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形成的。14.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丁高压中心位于副热带地区,该地原来应存在着一个副热带高气压带。15.C16.B[解析]根据图中所示经纬度及等压线分布状况,可判断中高纬度亚欧大陆上出现高压中心,即亚洲高压,中高纬度太平洋上出现低压中心,即阿留申低压,此时为北半球冬季。17.(1)7东南西南(2)A、B(3)高温多雨(4)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18.(1)BD(2)高空北(3)c处为副极地低气压带。该处气流上升的原因是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北上的暖气流与从极地南下的冷气流在60°N附近相遇,暖气流爬升到冷气流之上,气流上升(动力原因形成)。e处为亚洲低压。该处气流上升原因是位于亚欧大陆上,夏季,同纬度的大陆与海洋相比,大陆气温较高,因而空气做上升运动(热力原因形成)。(4)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等19.(1)成因:北半球夏季,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影响: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使沿海地区降水丰沛。(2)如下图,要求:①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必须要偏南;②两个风带的风向无误。(3)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区域降水丰富。原因: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凝结。信风带控制区域一般降水较少。原因:气流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水汽不易凝结。第2课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C[解析]①是赤道低气压带,其控制地区高温多雨;②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控制地区高温少雨;受②和④交替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2.C[解析]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控制,气候温和湿润。3.A[解析]根据1月最低气温判定温度带,根据降水季节进一步确定气候类型。4.D[解析]由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北大西洋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M处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N处受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影响。5.C[解析]N地受西风及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6.A[解析]根据表格可判断出乙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其成因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信风带)控制。7.C[解析]丙地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雨热不同期,且高温出现在7月,为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8.A[解析]丁地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气候的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9.D10.B[解析]从两地的气候资料图中可以看出,两地的最低气温都在0℃以下,属于温带气候,甲地各月降水都较少,乙地降水较多,且集中在7、8两个月,故甲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乙地为温带季风气候。这两地的气候差异主要是由大气环流不同造成的。11.B12.A[解析]第11题,根据气温和降水量年内变化范围,可判断①代表的是热带季风气候,②代表的是热带雨林气候,③代表的是热带草原气候,④代表的是亚热带季风气候,B项正确。第12题,根据上题的判断,②是热带雨林气候,其最大的分布区为亚马孙平原地区。13.(1)②地④地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终年温和多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低温)少雨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包括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2)地形(3)西南(西)D(4)回归线附近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降水稀少,形成回归荒漠带。④地虽位于回归荒漠带,但因位于亚欧大陆东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季风环流,夏季风来自海洋,带来丰沛降水。[解析]读图可知,①地位于亚马孙平原,常年处在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为热带雨林气候。②地位于欧洲西部沿海,常年受西风带控制,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③地位于东非高原,虽然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范围,但由于地势较高,缺乏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水热条件,为热带草原气候。④地位于我国东南部,虽然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范围,但受季风环流的影响,降水丰沛,成为回归荒漠带上的“绿洲”。14.(1)亚寒带针叶林热带沙漠热带雨林(2)甲丁乙丙(3)5月份,太阳直射点已由赤道向北移(位置偏北),⑧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增大(较大),白昼变长,太阳辐射强;加上正常年份西南季风还没登陆,降水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4)甲距海近,常年受来自大西洋暖湿西风的影响,该地西部海域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且暖流的势力较强,增温增湿作用明显。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第1课时锋面系统1.C[解析]暖锋过境期间一般出现连续性降水,降水位置在锋前。2.A[解析]气温低、气压高的地点一般位于冷气团控制下。冷气团控制的地方通常位于冷锋锋后、暖锋锋前。3.D[解析]据表中信息可知,从18日—22日这段时间,该地经历了升温、阴天下雨和刮风等天气现象,说明为暖锋过境。在20日,出现了刮风、降水等现象,因暖锋降水主要在锋前,因此该地应位于⑤处。4.A[解析]据前题分析可知,暖锋过境,气温应升高。5.B[解析]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由准静止锋形成,冬季的寒潮由冷锋造成,北方夏季暴雨由冷锋形成,“一场春雨一场暖”指的是暖锋带来的天气现象。6.C[解析]③附近气温变化大。7.B[解析]锋面在冷暖空气的交界处,①②③处易出现降水,①②两地盛行偏北风,③地风力大于⑥地风力。8.A[解析]冷、暖锋过境时,锋面附近都伴有空气上升运动,易形成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9.A[解析]结合指向标,该锋面向东南方向移动,雨区在锋后且在北部,因此为北半球冷锋,A项正确。10.C[解析]锋面是否产生降水,主要取决于上升暖气团的水汽含量。12日没有形成云雨现象,其原因可能是暖气团中水汽含量很少,C项正确。11.A[解析]锋面附近的气温垂直变化与其上下的暖气团和冷气团的气温垂直变化不同,图中等温面发生弯曲的地方即锋面的位置,乙在锋面上的暖气团中,甲在锋面下的冷气团中,丙、丁在暖气团中。根据图中的锋面移动方向,可知该锋面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为冷锋。由冷锋向南运动可判断该锋面位于北半球。12.D[解析]丁处在暖气团一侧,且位置偏南,气温最高。13.B[解析]锋面附近冷暖气团的过渡地带气温变化大,而乙距锋面最近,短时间内气温变化最明显。14.C[解析]根据气温、气压的变化情况,可知该次天气变化过程是由冷锋造成的。15.D[解析]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被迫抬升,形成降水。16.A[解析]根据题干和图甲分析,①气团位于锋面之上,为暖气团,来自低纬、密度小,A项正确;②气团位于锋面之下,为冷气团,来自高纬,湿度小,密度大,B项错误;根据题意知,该锋为准静止锋,会带来持续性降水,而狂风暴雨主要是冷锋影响形成,C项错误;锋面附近两侧气温变化大,D项错误。17.B[解析]昆明、贵阳、会泽位于我国西南,冬半年来自东北方向的冷气团与来自西南方向的暖气团在三地附近交汇,根据经纬度分析,昆明在西南,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变化小,应为a,贵阳位于东北,受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应为c,会泽为b,B项正确。18.(1)暖锋自南向北(S→N)(2)甲丙乙(3)云层变厚,形成降水,之后天气逐渐转晴,气温升高,气压降低[解析]本题要求判断锋面的类型,进而判断锋面过境前后的天气状况等。19.(1)一般年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自5月份在我国华南登陆,8月份到达长江以北,9月份南撤,10月份基本退出我国大陆。(答出3点即可)在其影响下,锋面雨带自南向北推进,我国自南向北依次进入雨季,南方雨季开始得早,结束得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得晚,结束得早,雨季短。(2)大幅度向西偏移,同时也在南北方向有所扩展。第2课时气旋和反气旋1.D[解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盛行下沉气流,水汽易蒸发,天气晴朗。而其余三项,都有上升气流出现,水汽易凝结,形成阴雨天气。2.D[解析]反气旋控制下,气流下沉,天气晴朗干燥。3.C[解析]我国夏季午后的雷阵雨是对流雨,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结果。4.A[解析]气流由中心向四周流,为高压。水平气流顺时针辐散,可判断为北半球。5.D[解析]亚洲高压冬季时会控制我国大部分地区,产生寒冷天气。而夏季太平洋上的暖高压只影响我国东部地区。6.C[解析]该天气系统位于上海正东方向海面上,说明上海位于其西部,盛行偏南风,但不可能为西南风。7.B[解析]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甲处的风向标注错误;乙处等压线最稀疏,风速最小;②处为高压,降水概率小;①处为低压,可能为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小。8.D[解析]N处为低压槽,有锋面生成。根据北半球气旋呈逆时针方向运动的规律,判断该处为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天气系统为冷锋。9.B[解析]甲、乙、丙、丁四地中,乙地的等压线最为密集,风力最大。10.C[解析]据图知,东北部分地区受暖锋影响,出现阴雨天气;塔里木盆地吹东北风;华北平原盛行偏南风;内蒙古高原东部受锋面活动影响,出现阴雨天气。11.A[解析]寒潮属于冷锋天气系统。图中A项是冷锋,B项是暖锋,C项是气旋,D项是反气旋。12.C[解析]冷锋过境时,出现的天气是大风降温、雨雪、气压升高,不易出现的天气是连续性降水,C项符合题干要求。暖锋一般形成连续性降水。13.B[解析]图中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辐合,说明是北半球的低压系统,即北半球气旋。14.D[解析]依据气流运动方向,或依据锋面气旋图中“左冷右暖”,可判断M处为冷锋,N处为暖锋。暖锋过境多出现连续性降水,故D项正确。冷锋过境后M处受冷空气控制而出现气温下降现象。15.(1)高压低压(2)西北(偏北)②地②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3)低温晴朗冷锋过境后,④地受高压脊控制。(4)受冷锋活动影响,将经历一次大风、降雨(雪)、降温的天气过程。(5)不会。因为①地为高压中心,水平气流顺时针辐散,冷暖气流不能相遇。[解析]读图可知,①地为高压中心,③地为低压中心;②地可能吹西北风;②地比④地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所以②地风力较大。④地在冷气团和高压脊控制下,低温晴朗。⑤地将受冷锋过境影响,形成大风、降雨(雪)、降温等天气。①地周围不会形成锋面,这是因为该反气旋(高压)的水平气流顺时针辐散,冷暖气流不能相遇。16.(1)气旋(热带气旋)C偏北(东北)(2)B刮风、雨雪、降温(3)暴雨、风暴潮。兴建水库、修筑堤坝、疏浚河道、开辟分洪区等。[解析]第(1)题,台风属于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读图可知,A项为暖锋,B项为冷锋,C项为气旋,D项为反气旋。台北在8日8时位于台风中心的北侧,吹偏北风。第(2)题,新疆阿勒泰地区暴雪的天气是受强冷空气影响,可以判断为冷锋过境,选择B。冷锋过境时常出现阴天、刮风、雨雪、降温天气。第(3)题,台风的灾害主要是大风、暴雨、风暴潮等。面对洪涝灾害,防灾减灾的工程措施有兴建水库、修筑堤坝、疏浚河道、开辟分洪区等。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1.B[解析]读图可知,地质时期为距今1万年以前的时期,当时人类活动极少,故B正确。2.A[解析]冰期到来时,气温降低,融雪量减少,雪线下降,故A项正确;间冰期到来时,气候温暖,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自然带向两极移动,物种增加,B、C、D项错误。3.D[解析]通过对图示信息的观察可知,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波动上升。气温降幅小于升幅,A项错误;气温有的年份上升,有的年份下降,因此B项错误。气温变化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约为2.1℃,C项不符合题意。4.C[解析]气候变化、全球变暖会使全球出现的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故C项正确。气温升高会使供作物生长的时间变长,A项错误;气温升高会使作物种植结构发生变化,如果发生低温冻害,损失将增大,B项错误;气温升高,蒸发增强,会使天然湿地面积减小,D项错误。5.D[解析]本题组所给图为1951—2002年我国气温增温速率的分布图,黑点大小代表气温增温速率大小。解题关键是将考查的问题落到图上,并加以分析和判断。青藏地区的北部没有增温符号的分布,并且长江流域增温为负值,因此我国各地都增温的说法不正确,A项错误;增温幅度主要看黑点半径的大小,读图可知南方增温小,北方增温大,故B项错误;求增温幅度最值要注意图例单位。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年增温值等于所给图标对应数值除以10,可达0.08℃,故C项错误;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增温值等于所给图标数值乘以5(因为插图表示的是从1951至2002大致50年气温增加的幅度),可达4℃,故D项正确。6.A[解析]先根据图例找出增温最大的几个地方即我国气温升高最明显的地区,表现在图中是黑点半径最大的区域。结合插图可知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增温最快,而华东和华南地区增温较小,A项正确。7.B[解析]由图名可知,图示不同转型区反映的仅是本地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图示无法表现不同区域降水量或蒸发量的关系,所以A、C、D三项均不正确。而显著转型区应为显著趋于暖湿地区,这些地区主要在天山及其以北。8.A[解析]显著转型区气候显著趋于暖湿。气温升高融雪性洪涝可能增加,B项可信;该地湖泊主要补给形式是冰雪融水,气温升高湖泊水位可能上升,C项可信;气候趋于湿润,沙尘暴日数可能减少,D项可信。气温升高导致冰川退缩的量远超过降水量增加可能会使冰川扩展的量,冰川会继续退缩,A项最不可信。9.B[解析]气候变暖导致某些地方森林树种增加,导致另一些地方森林树种减少;农作物产量变化、人体机能变化等与其情况相似。B项表述比较符合实际。10.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1995—2005年我国人均碳排放重心总体有向西南移动的趋势。11.A[解析]注意移动的方向是西南。12.(1)自然原因:太阳的异常活动等。人为原因:①燃烧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②过度砍伐森林,使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降低。(2)大洋洲的珊瑚岛将不复存在。原因:全球变暖(海水膨胀),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3)有利影响:使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部分地区有可能会增加农作物产量,如较高纬度地区。不利影响:使蒸发量增加而加重干旱缺水程度,使部分地区农业减产,如较低纬度地区。(4)意义:有利于节约资源,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控制全球气候变暖,等等。可采取的措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或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或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防止森林火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提高公众的节能环保意识(或减少浪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13.(1)气候类型多样,以亚热带气候为主。原因:该省(区、市)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纬度较低,面积广大,南北跨度大,地形复杂。(2)特点:1960年至1970年,该省(区、市)热带面积变小;1970年至2000年,其热带面积变大。趋势:其热带地区的范围主要是向高纬和高海拔的地区扩展。(3)一致。农作物的品种、种植界线,农业种植的结构都会发生变化。单元测评(二)A1.A[解析]白天,天气晴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地面辐射强,气温较高;有云的天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比晴朗白天时低些。夜间,多云的天空大气逆辐射强,地面气温下降幅度较小,气温较高;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气温下降幅度较大,气温较低。2.B[解析]红色光最不易被散射,穿透力最强,较醒目。3.A[解析]温度高,空气受热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温度低,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形成热力环流。4.A[解析]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因此图中箭头a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5.B[解析]图中箭头a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箭头b大致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