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及控制养老机构院内感染-院内感染基本知识_第1页
预防及控制养老机构院内感染-院内感染基本知识_第2页
预防及控制养老机构院内感染-院内感染基本知识_第3页
预防及控制养老机构院内感染-院内感染基本知识_第4页
预防及控制养老机构院内感染-院内感染基本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预防及控制养老机构院内感染院内感染常识院感预防一二养老机构院内感染(一)传染性疾病(二)感染链及阻断措施(三)清洁、消毒、灭菌(一)戴口罩、洗手(二)隔离技术(三)一院内感染常识院感概念院感危险因素院感传播途径(一)养老机构院内感染什么是院内感染:1

由于感染有一定潜伏期,因此院内感染也包括在养老机构内感染而在出院后才发病的情况。

指入住机构的老年人、家属或工作人员在养老机构内获得并产生临床症状的感染。2、院感分类

指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由自身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即老年人在发生院内感染之前已是病原携带者,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引起的自身感染。内源性(自身感染)2、院感分类外源性(交叉感染)由环境、他人处带来的外袭菌群引起的感染。

①②

交叉感染在养老机构内或他人处(带菌老人、工作人员、探视者、陪护者)获得而引起的直接感染。

环境感染由污染的环境(空气、水、照护用具及其他物品)造成的感染。3、养老机构院内感染常见类型肺部感染(1)

发生于严重影响老人防御机制的慢性疾病、气管切开术、安置气管导管老人,判断肺部感染的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X线透视和表现,发生率占院感率的23-42%。肺部感染对危重老人、免疫抑制状态及免疫力低下等老人威胁性大,病死率达30-50%。

入住时无尿路感染症状,24小时后出现发热、排尿困难,尿培养有细菌生成,或无症状但尿标本中白细胞在10个/ml以上,细菌多于105个/ml,都可以判断为尿路感染。发生率占院感率的20.8-31.7%,66-86%与导尿管的使用有关。尿路感染(2)3、养老机构院内感染常见类型伤口感染(3)

见于外科手术或外伤性事件,判断伤口感染主要看伤口及附近组织有无炎性反应或出现脓液,更准确的是细菌培养,发生率占院感率的25%。

入住养老机构期间发生皮肤或皮下组织化脓、各种皮炎、压疮感染、菌血症、腹腔内感染。皮肤及其他部位感染(4)4、养老机构院内感染易发因素(1)老人生理性衰老,组织、脏器功能衰退,机体免疫力低下,防御功能下降。老人长期卧床,易发生组织受损,当病原微生物入侵时容易发生感染,如压疮、呼吸道感染。(2)养老机构采取老年人集中管理,如果清洁消毒设备不健全或缺乏预防感染的相关规章制度,容易导致机构内老年人发生交叉感染。(3)养老机构工作人员普遍存在学历较低,缺乏专业知识等问题。4、养老机构院内感染易发因素(4)缺乏预防感染的相关规章制度,如:缺乏入住养老机构卫生处置制度。(5)工作人员对院内感染及其危害性认知不足,导致规章制度执行不力。(6)对探视者未进行必要的限制,以致由探视者或陪住人员把病原菌带入医院的可能性增加。(二)传染性疾病

传染性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等)或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一类疾病,是感染性疾病的组成之一。即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引起的疾病都属于感染性疾病,但感染性疾病不一定都具有传染性,具有传染性的感染性疾病才称为传染病。概念2004年37种(甲类2、乙类25、丙类10)2009年5月1日39种甲类:2种(2004年鼠疫、霍乱)乙类:26种(2009年5月1日甲型H1N1)丙类:11种(2008年5月2日手足口病)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预防及控制养老机构院内感染院内感染常识院感预防一二养老机构院内感染(一)传染性疾病(二)感染链及阻断措施(三)清洁、消毒、灭菌(一)戴口罩、洗手(二)隔离技术(三)一院内感染常识院感概念院感危险因素院感传播途径(三)感染链及阻断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同时存在感染链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相互联系1、控制感染源患者受感染的动物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1)感染源(1)感染源

患者是大多数感染者重要的感染源。大部分感染病在其发病期传染性最强,而病毒性肝炎、水痘等在潜伏期末期既有传染性。

急性传染病借其咳嗽、呕吐、腹泻等症状促进病原体的播散。某些感染病的慢性患者传染性不甚强,但因病情轻、活动范围大、时间长,所以危害性大。患者①(1)感染源隐性感染者②

隐性感染者因无任何症状、体征而不易被发现。如脊髓灰质炎,隐性感染者是重要传染源。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在临床上不显示出任何症状即为隐性感染。(1)感染源病原携带者③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轻微损害及轻微病理生理改变,无临床症状,无特异免疫力,但可不断排出病原体,即为病原携带者。(1)感染源病原携带者③指受到感染后,在临床症状和体征出现之前就能够排出病原体的人。如脊髓灰质炎、麻疹、白喉;临床症状和体征已经消失但仍在继续排出病原体的人。如伤寒、乙肝;从来没有发病过程,没有任何症状与体征,却仍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只能通过化验方法检出。如脊髓灰质炎、流行性脑脊膜炎、白喉。潜伏期携带者病后携带者健康携带者分三种类型(1)感染源受感染的动物④

许多感染病是人畜(禽)互传和共患的。人罹患以动物宿主为感染源的疾病,称为动物源性感染病(狂犬病、鼠疫)。还有动物宿主是传染源中的一部分,如血吸虫病。

某些病原体可在土壤、水中长期存在和繁殖,在一定条件下传给人。如军团菌病多由空调系统中的冷却水中的军团菌引起。感染病的感染源不限于人和动物。(2)控制感染源的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甲类:强制管理。发现后城市<6小时,农村<12小时上报。乙类:严格管理。发现后<12小时上报。丙类:监测管理。在监测点内按乙类传染病方法报告。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实行管理,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五早分级管理(2)控制感染源的措施早发现早隔离治疗随访观察隔离治疗或杀灭检疫措施临床观察药物预防预防接种按具体情况采取接触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2、切断传播途径传播途径定义

指病原体从感染源排出体外,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到达并且侵入新的机体的路径。(1)传播途径分为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悬浮在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微粒以空气为媒介,而进行的传播。各种原因导致养老院水源或食物被病原微生物污染。接触传播①空气传播②消化道传播③注射、血液、输血传播④虫媒传播⑤1、传播途径定义①接触传播分为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

传播指易感者与感染源直接接触而感染疾病,不通过任何其他物体作为中介,如狂犬病、鼠咬热。

传播指由于接触了感染源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所污染的日常生活用品而造成的传播。直接接触间接接触1、传播途径定义如食用被肠道传染病患者污染的食品可能感染痢疾、伤寒、甲型肝炎;污染的衣服、被褥等可能传播疥疮、廯;污染的毛巾可传播沙眼、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便器可传播痢疾、滴虫病。①接触传播1、传播途径定义含有大量病原体的飞沫随着老人呼气、喷嚏、咳嗽时经口鼻排入环境,在空气内短暂停留,累及传染源周围的密切接触者。当飞沫的水分蒸发后,剩余的蛋白质及病原体组成飞沫核,可在空气中停留较长时间,并漂流至远处,结核杆菌、麻疹病毒等耐干燥的病原体可经飞沫核传播。吐在地上的痰干后即可形成含病原体的尘埃,漂浮于空气中,引起尘埃传播。飞沫、飞沫核、尘埃传播统称空气传播②空气传播1、传播途径定义

一般肠道传染病经此途径传播,如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及甲型肝炎。它的流行强度取决于水源类型、供水范围、水受污染的程度及频率、病原体在水中存活时间的长短、饮水卫生管理是否完善及居民卫生习惯。经水传播

肠道传染病、一些寄生虫病及部分呼吸道传染病(如白喉)可以通过食物传播。引起食物传播两种情况,一种是食物本身含有病原体,另一种是食物在不同条件下被污染。经食物传播ⅠⅡ③消化道传播1、传播途径定义

病原体存在于携带者或患者的血液或体液中,通过应用血制品、分娩或性交等发生血液传播、垂直传播、性传播,如疟疾、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④注射、血液、输血传播1、传播途径定义

通过蚊子、跳蚤、虱子、蜱虫、苍蝇等昆虫传播,称为虫媒传播。分为机械性携带和生物性传播,如苍蝇能通过机械性携带传播伤寒、细菌性痢疾等肠道传染病;生物性传播者,其病原体在虫媒体内增殖或完成生命周期中某些阶段后具有传染性,如疟疾的疟原虫等。⑤虫媒传播(2)切断传播途径措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探视制度等,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加强清洁卫生工作,包括灰尘、污垢的擦拭和清除,也包括对蚊虫、苍蝇、蟑螂、鼠类等的防治。照护人员尤其加强手的清洁与消毒,对易于将微生物引入人体内的照护措施要切实做好消毒、灭菌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3、保护易感人群易感人群(1)某些传染病经过流行后,人群获得免疫力,需等待几年当易感者比例再次上升至一定水平时,才会发生另一种流行,这种现象称为传染病流行的周期性。在普通推行人工自动免疫的情况下,人群易感性可降低,阻止其流行的发生,甚至消灭该传染病,例如天花、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和麻疹。对某种感染性疾病缺乏特异免疫力,容易发生感染的人称为易感者。3、保护易感人群措施(2)

通过提高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措施保护易感人群,降低感染性疾病发生率。

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力的主要措施有:加强体育锻炼、生活规律、调节饮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改善居住条件、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愉快的心情等。

特异性免疫力是指人体对某种病原体产生特异性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