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实验中学等校联考2022-2023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带答案】_第1页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实验中学等校联考2022-2023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带答案】_第2页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实验中学等校联考2022-2023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带答案】_第3页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实验中学等校联考2022-2023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带答案】_第4页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实验中学等校联考2022-2023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初一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一、积累与运用(每题3分,共21分)1.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腊月(là)迸射(bìng)杂绊儿(bàn)青面獠牙(liáo)B.通宵(xiāo)脱僵(jiāng)赤裸裸(luǒ)潸然泪下(shān)C.娴熟(xián)张皇(huáng)练习簿(bù)翻箱倒柜(dǎo)D.钢铸(zhù)吞噬(shí)手榴弹(liú)精兵减政(jiǎn)【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A.迸射(bìng)——bèng,杂绊儿——杂拌儿;B.脱僵——脱缰;D.吞噬(shí)——shì,精兵减政——精兵简政;故选C。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如火如荼的斗争岁月里,一批怀抱救国理想的共产党人,前仆后继,为人民的利益献出了自己的生命。B.大门开启的一刹那,门外等候的考生一拥而入,一时间校园人声鼎沸。C.我们应该坦诚相见,不要玩弄两面三刀奸诈计谋。D.那些作恶多端的坏人,终于得到法律的制裁,真是死得其所。【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前仆后继:前边的倒下了,后边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怕牺牲,英勇奋战。使用正确;B.一拥而入:一下子全都拥了进去,挤了进去。使用正确;C.两面三刀:比喻耍两面派手法,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使用正确;D.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句中形容作恶多端的坏人得到法律的制裁,使用不当;故选D。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A.淄博烧烤频上热搜,淄博烧烤的“灵魂”到底是什么,自助式烧烤模式掀起了怎样的新兴美食热潮?B.“不要放走一个!”窗外想起粗暴的吼声。C.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红毛还轻。D.我校开展的主题为《传承革命先烈意志,发扬爱国精神》的语文实践活动,在学生中掀起了爱国的热潮。【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A.有误,“淄博烧烤的‘灵魂’到底是什么”和“自助式烧烤模式掀起了怎样的新兴美食热潮”为连续发问,中间用问号衔接;C.有误,“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和“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红毛还轻”是两个并列分句,中间应用分号;D.有误,活动主题应用引号,应将书名号改为引号;故选B。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A.最近全国各地加大了对醉酒驾车的惩处力度,为的是避免那些骇人听闻的交通事故不再发生。B.将绿色经济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的决策,体现了中国在解决环境问题上的担当。C.《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约3000余年的历史。D.视力下降往往是因为我们很多不经意的坏习惯导致眼睛受损的原因而造成的。【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病句修改。A.否定词误用,去掉“不”;C.“约3000余年”语义重复,去掉“约”或“余”;D.句式杂糅,应删掉“因为”或“的原因”;故选B。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迢迢牵牛星》是一首五言古诗,《寒食》《十五夜望月》都是七言绝句,两种体裁相比,后者有较严格的格律规则。B.《腊八粥》的作者是沈从文,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人,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边城》《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散文集《湘行散记》。C.《匆匆》是一篇散文,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主要作品有《踪迹》《背影》《欧游杂记》等。D.孟子,名轲,邹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的。【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辨析。B.《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作者是史铁生,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④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⑤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A.①⑤②③④ B.①③②⑤④ C.⑤③④②① D.⑤④②③①【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句排序。排序时就要充分利用备选项所提供的隐含信息,其中包括句中的关联词语、句子的谈论话题、句子的主体、文段的行文脉络等帮助作答。这段话是写遭遇嘲笑排挤后种子努力生长的过程,⑤句总写种子生长之不易,引起下文,故放在首位;③句“从此”是⑤句“嘲笑它,排挤它”的结果,紧接⑤句;接下来④句“虽然”一词转折,讲述种子的努力生长;紧接着是努力生长的种子终于破土而出,变成了嫩芽,接②句;发芽之后开花,①句承接②句,所以顺序是:⑤③④②①;故选C。7.诗人在写诗时,往往赋予某些事物以人的品格。借咏叹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和人生选择。下列诗句中的事物,没有被赋予人的品格的是()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诗句内涵理解。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意思是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诗人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包含一种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无畏精神。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意思是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意思是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蜡油才能滴干。诗人用两个比喻表现了眷恋的缠绵和痛苦的煎熬,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后世常用此句形容一个人无私奉献的精神。D.“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诗人用来比喻自己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故选B。二、古诗文阅读(27分)8.默写填空(1)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相去复几许。(3)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快走踏清秋。(5)______________,事非经过不知难。(6)《石灰吟》中,表达诗人不怕牺牲精神及永留高洁人格在人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中国古代文学家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思援弓缴而射之②.河汉清且浅③.轻烟散入五侯家④.何当金络脑⑤.书到用时方恨少⑥.粉骨碎身浑不怕⑦.要留清白在人间⑧.或重于泰山⑨.或轻于鸿毛【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援、缴、侯、络、浑、泰。阅读并赏析下列古诗,完成相关习题。9.对《竹石》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竹石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A.“咬”字将竹子人格化,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了竹子那种顽强生存的精神。B.“立”字写出了翠竹深深扎根在岩石之中方能傲立青山,蕴含着敢于突破自己方能从容斗争的道理。C.这首题画诗,前两句交代了画面内容,有整体有局部,展现了画之“形”;后两句揭示的是画之“神”,这个“神”也是诗的主旨所在。D.这首诗中的竹子其实就是作者高尚人格的写照。作者借竹子坚韧坚贞的傲气,表现了自己的刚正不阿、铁骨铮铮,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诗歌赏析。B.有误,“立根原在破岩中”,“立”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立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竹石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蕴含着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此项“蕴含着敢于突破自己方能从容斗争的道理”赏析有误;故选B。10.对《十五夜望月》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A.“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树栖鸦”朴实、简洁、凝练,既描写了乌鸦栖树的情形,又衬托了月夜的寂静。B.“冷露无声湿桂花”,诗人由被秋露打湿的庭中桂花联想的月中桂树,这句诗暗写诗人望月,是全篇的点题之笔。C.“今夜月明人尽望”,写明月当空,庭院中月如白昼,各种景物、人都可以清楚地看到。D.诗中展现了一幅寂客、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诗文理解及鉴赏。C.有误,“今夜月明人尽望”指中秋佳节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以慰相思;而不是“各种景物、人都可以清楚地看到”;故选C。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问题【甲】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学弈》【乙】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剂荆④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⑤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⑥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任末苦学》)【注释】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庵:茅草小屋。④荆:灌木名。⑤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⑥易:交换。(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①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_______②负笈从师_____________(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通国之善弈也或依林木之下B.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题其衣装,以记其事C.为是其智弗若与?编茅为庵,削荆为笔D.其一人专心致志门徒悦其勤学(3)翻译下列句子。人若不学,则何以成?(4)请写出【乙】文中包含的一个成语________,请写出它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5)读了【乙】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答案】(1)①.拉,引②.背着(2)A(3)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4)①.行尸走肉②.行尸:可以走动的尸体;走肉:会走动而没有灵魂的躯壳。比喻庸碌无能,没有理想,无所作为的人。(5)学习贵在勤奋。围绕勤学展开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①句意: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援:拉,引;②句意:背着书箱跟老师求学。负:背着。【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A.都是“助词,的”;B.动词,认为/连词,用来;C.连词,因为/动词,作为;D.代词,其中/代词,他;故选A。【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若,如果;何以,凭什么;成,有所成就。【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理解积累。根据【乙】文中“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可知,成语是行尸走肉。行尸走肉:讽刺没有理想,无所作为的人。糊里糊涂混日子,虽然活着,同死人一样。行尸:会走动的尸体。走肉:会走动而没有灵魂的肉体。【小问5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从【乙】文“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中可知,任末利用一切时间学习,读书过程中一有心得,就随时记录下来。所以,学习贵在勤奋。今天我们学习的条件比古人好,我们更加应该学习任末苦学的精神,更应该学习他那种刻苦学习,发奋图强积极向上的精神。作答时围绕着“勤奋刻苦学习”来谈启示即可。【点睛】参考译文:【甲】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或是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说:不是这样的。【乙】任末十四岁时,背着书箱跟老师求学,不怕困难险阻。他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可以成功呢?”任末有时靠在树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的辉映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蒿取光。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同学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常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他临终时告诫别人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习的人,即便是活着,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三、现代文阅读(32分)(一)(14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消失的年声肖复兴①如今,年的声音,最大保留下来的是鞭炮。随着都市雾霾天气的日益加重,人们呼吁过年减少燃放甚至禁止鞭炮,鞭炮之声,越发岌岌可危,以致最后消失,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②其实,年的声音丰富得多,不止于鞭炮。只是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让年的声音无可奈何地消失了很多,以至于我们遗忘了它们而不知不觉,甚至觉得理所当然或势在必然。③有这样两种年声的消失,最让我遗憾。④一是大年夜,老北京有这样一项活动,把早早买好的干秫秸秆或芝麻秆,放到院子里,呼喊街坊四邻的孩子,跑到干秫秸秆或芝麻秆上面,尽情地踩。秆子踩得越碎越好,越碎越吉利;声音踩得越响越好,越响越吉利。这项活动名曰“踩岁”,要把过去一年的不如意和晦气都踩掉,不把它们带进就要到来的新的一年里。满院子吱吱作响欢快的“踩岁”的声音,是马上就要响起来的鞭炮声音的前奏。⑤这真的是我们祖辈一种既简便又聪明的发明,不用几个钱,不用高科技,和大地亲近,又带有浓郁的民俗风味。可惜,这样别致的“踩岁”的声音,如今已经成为了绝响。随着四合院和城周边农田逐渐被高楼大厦所替代,秫秸秆或芝麻秆已经难找,即便找到了,没有了四合院,也缺少了一群小伙伴的呼应,“踩岁”简单,却成为了一种奢侈。⑥另一种声音,消失得也怪可惜的。大年初一,讲究接神拜年,以前,这一天,卖大小金鱼儿的,会挑担推车沿街串巷到处吆喝。在刚刚开春有些乍暖还寒的天气里,这种吆喝的声音显得清冽而清爽,充满唱歌一般的韵律,在老北京的胡同里,是和各家开门揖户拜年的声音此起彼伏的,似乎合成了一支新年交响乐。一般听到这样的声音,大人小孩都会走出院子,有钱的人家,买一些珍贵的龙睛鱼,放进院子的大鱼缸里;没钱的人家,也会买一条两条小金鱼儿,养在粗瓷大碗里。统统称之为“吉庆有余”,图的是和“踩岁”一样的吉利。⑦在话剧《龙须沟》里,即使在龙须沟那样贫穷的地方,也还是有这样卖小金鱼儿的声音回荡。如今,在农贸市场里,小金鱼儿还有得卖,但沿街吆喝卖小金鱼那唱歌一般一吟三叹的声音,只能在舞台上听到了。⑧年的声音,一花独放,只剩下鞭炮,多少变得有些单调。⑨过年,怎么可以没有年的味道和声音?仔细琢磨一下,如果说年的味道,无论是团圆饺子,还是年夜饭所散发的味道,更多来自过年的“吃”上面;年的声音,则更多体现在过年的玩的方面。再仔细琢磨一下,会体味到,其实,通过过年这样一个形式,前者体现在农业时代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后者体现人们对于精神的向往。年味儿,如果是现实主义的,年声,就是浪漫主义的。两者的结合,才是年真正的含义。不是吗?12.文章叙述了那两种消失的年声?为什么这两种年声的消失最让作者感到遗憾?13.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在刚刚开春有些乍暖还寒的天气里,这种吆喝的声音显得清冽而清爽,充满唱歌一般的韵律,在老北京的胡同里,是和各家开门揖户拜年的声音此起彼伏的,似乎合成了一支新年交响乐……14.结尾处作者认为“两者的结合,才是年真正的含义”,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15.仔细阅读全文,简要回答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消失的年声”怎样的情感和态度。【答案】12.大年夜燃烧鞭炮前的“踩岁”声,大年初一卖金鱼的吆喝声。因为这两种声音都带有浓郁的民族风味,寄托着人们图吉利等精神方面的向往(或美好愿望),寓意丰富。13.“清冽而清爽”是从吆喝声传递的感觉来写,“唱歌一般的旋律”写出了吆喝声的音律的优美动听,“新年交响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写出了声音营造的浓浓的节日气氛,表现了过年习俗的地方特色,表达了对“年声”的喜爱之情。14.过年,既要有年味,又要有年声;不仅要有(富足的)物质生活,更要有(积极健康的)精神生活;做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15.借“消失的年声”,表达出作者对传统习俗的怀念,对消失的传统习俗的遗憾和惋惜;对民族文化当前处境的担忧,对人们能拥有新的过年文化的期盼。【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阅读文章,第④段到第⑦段主要描写了让作者觉得遗憾的两种消失的年声。第一问:第④段“一是大年夜,老北京有这样一项活动,把早早买好的干秫秸秆或芝麻秆,放到院子里,呼喊街坊四邻的孩子,跑到干秫秸秆或芝麻秆上面,尽情地踩。秆子踩得越碎越好,越碎越吉利;声音踩得越响越好,越响越吉利。这项活动名曰‘踩岁’,要把过去一年的不如意和晦气都踩掉,不把它们带进就要到来的新的一年里”据此可知第一种声音是:大年夜燃烧鞭炮前的“踩岁”声;第⑥段“另一种声音,消失得也怪可惜的。大年初一,讲究接神拜年,以前,这一天,卖大小金鱼儿的,会挑担推车沿街串巷到处吹唱”可知第二种声音是:大年初一卖金鱼的吆喝声;第二问:结合第④段“这项活动名曰‘踩岁’,要把过去一年的不如意和晦气都踩掉”,第⑥段“统统称之为‘吉庆有余’,图的是和‘踩岁’一样的吉利”可知,这两种声音都取谐音,有民族特点,都是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寓意丰富;结合第⑨段“后者体现人们对于精神的向往。年味儿,如果是现实主义的,年声,就是浪漫主义的”可知,年声具有浪漫主义的特点,体现人们精神生活。因此年声带有浓郁的民族风味,寄托着人们图吉利等精神方面的向往(或美好愿望),寓意丰富。【13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这种吆喝的声音显得清冽而清爽,充满唱歌一般的韵律,在老北京的胡同里,是和各家开门揖户拜年的声音此起彼伏的,似乎合成了一支新年交响乐”具体的描绘了吆喝声和老北京胡同里各家开门、拜年的声音,运用比喻修辞,把这些声音比成了交响乐,一方面写出了那个年代的过年习俗的特色,通过声音的描绘营造了过年时热闹的氛围,形象生动的描绘出当地的民俗特色,表达出作者对传统习俗的怀念;另一方面画面感特别强,如在眼前,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1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句子理解。解答此题先仔细阅读最后一段,分析两者具体指哪两者,然后结合文章内容、作者观点等回答。从第⑨段“过年,怎么可以没有年的味道和声音”可知,“两者”指年味和年声,因此真正的年要把年味和年声结合在一起;结合“仔细琢磨一下,如果说年的味道,无论是团圆饺子,还是年夜饭所散发的味道,更多来自过年的‘吃’上面;年的声音,则更多体现在过年的玩的方面。前者体现在农业时代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后者体现人们对于精神的向往”可知,年味代表物质追求,年声代表精神追求,年的真正含义应该是把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结合在一起,结合“年味儿,如果是现实主义的,年声,就是浪漫主义的”可知,真正的年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做到这一点,“才是年真正的含义”。据此分析作答即可。【15题详解】本题考查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结合全文内容,从作者的情感和态度两方面进行回答。本文主要详细地描写了“大年夜燃烧鞭炮前的‘踩岁’声”“大年初一卖金鱼的吆喝声”这两种可以反映民俗的年声,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却逐渐消失了,表达了作者对这两种年声的喜爱与怀念;第③段“有这样两种年声的消失,最让我遗憾”,第⑥段“另一种声音,消失得也怪可惜的”可以看出,类似于这样年声的不断消失,让作者觉得非常遗憾;第⑧段“年的声音,一花独放,只剩下鞭炮,多少变得有些单调”,第⑨段“过年,怎么可以没有年的味道和声音”“两者的结合,才是年真正的含义”,年声的消失也就意味着,民间习俗在逐渐消失,只有鞭炮声的年声太过单调乏味,使人们失去对过年的期待与渴望,年味和年声的结合才是过年的真正含义,现在却逐渐消失,这样的民族文化的生存环境就变得很恶劣,不仅表现出作者对此的遗憾和惋惜,也表现出了作者对民族文化环境的担忧以及对人们能拥有新的过年文化的期盼。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二)(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先父闻一多二三事闻立雕①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半个多世纪,然而他的音容笑貌却像钢铁一般浇铸在我的脑海之中。②1912年夏,父亲考入清华后,课余还下了很大功夫自修古籍。清华每年放两个月的暑假,父亲暑假回家也不休息,而是终日在书房中埋头阅读古籍。③父亲不仅爱祖国的山川、草木、花鸟、屋宇,爱祖国勤劳智慧的人民,而且酷爱祖国悠久的文化。他曾说:“我爱中国固因他是我的祖国,而尤因他是有他那种可敬爱的文化的国家。”他对祖国的文化已经不仅是爱不爱的问题,而是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自觉地要充当文化卫士,要捍卫和弘扬我们祖国的伟大而悠久的文化了。④父亲不仅自己对诗情深意浓,而且常用诗来感染和熏陶自己的家庭成员。他把这项工程称为“诗化家庭”。那真是一些令人难忘的日日夜夜,我们至今想起父亲眉飞色舞逐字讲解诗句的神情或倚靠在床头、闭着眼睛、慢慢捋着胡须聆听我们背诵唐诗的情景,倍感温馨幸福!⑤父亲讲诗常常讲得A,诗的主人公就是他,他就是诗中的主人公。他的感情和音调随着诗情的喜怒哀乐而B,时而激昂兴奋,时而C,常把我们的感情也调动得时喜时怒,时哀时呆。当我们听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的卖炭翁辛辛苦苦烧出来的木炭,竟被两个蛮横的小衙役以极少的代价强行换走时,一个个都气愤得咬牙切齿。白居易的绝代佳句,再加上父亲充满激情的朗诵讲解,我们一个个听得如痴如醉,呆若木鸡。父亲成年伏案阅读、写作,双腿不免时感僵硬酸胀,常需有人帮助捶腿。他靠在床头上给我们讲诗时,我们兄妹几个就轮流给他捶腿。有时父亲讲到精彩处,我们听得出神,竟然听着听着把捶腿也忘记了。待到父亲讲完“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几句时,我们几个也都感动得鼻子发酸了。⑥父亲曾经应我小妹的要求,给她写了一页题词。题词的内容一共两句话,21个字,即:“对功课太认真了是不好的,因为知识不全在课本里。”这两句话同他自己几十年来嗜书如命、读书如痴、埋头书案、潜心治学的态度及历来对我们的要求相比,变化太大太大了!⑦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1945年8月14日,日本刚刚宣布无条件投降,蒋介石立刻就密谋策划,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共产党。父亲毫不犹疑地全力投入了反内战斗争。美国加州大学邀请他去讲学,除付给高薪之外还可带家属,父亲认为在此关键时刻,不能离开斗争第一线,婉言谢绝了。有一次,他甚至一跨进教室就怒气冲冲地发起火来,痛斥蒋介石专制独裁,猛烈抨击国民党官员贪污腐败,导致物价暴涨、民不聊生等等,以至于下课的钟声响了,他还没讲一句课文。⑧在父亲的头脑里,同反动派进行斗争,或者说革命,是压倒一切的最重要的事,其他任何事情都是次要的,都要服从于这件最重要的事,为它让路。⑨小妹当时只有10岁,父亲题词的用意她是不会理解的。不过醉翁之意不在酒,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题词虽是给小妹写的,但其意义则远在其上啊!⑩父亲精神的火花,始终照耀着这片土地。(选自《读书文摘》2020年第5期,有删改)16.本文主要叙述了父亲闻一多的哪些事?17.请结合语境从下列词语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序号填到文章中相应的位置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__①低沉婉转②出神入化③跌宕起伏18.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句。有一次,他甚至一跨进教室就怒气冲冲地发起火来,痛斥蒋介石专制独裁,猛烈抨击国民党官员贪污腐败,导致物价暴涨、民不聊生等等,以至于下课的钟声响了,他还,没讲一句课文。19.结合全文分析文章第1段的作用。20.文中的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答案】16.课余自修古籍;给“我们”讲诗;给小妹写题词;放弃美国高薪邀请讲学机会,积极与反动派作斗争(课堂上痛斥国民党反动派)17.①.②②.③③.①18.通过动作和神态描写,生动传神的写出了父亲讲课时的情景,表达了父亲对国民党反动派专制、腐败的痛恨。19.运用倒叙手法,引出下文对父亲的回忆;开篇点题,总领全文,表达了对父亲的怀念以及父亲精神对我们的深刻影响。20.优秀的学者:热爱祖国优秀的典籍文化

勇敢的战士:坚决通反动派斗争到底【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梳理和概括文章内容。划分层次,用“人+事”的形式概括。第②段写父亲课余自修古籍;第⑤段写父亲写给我们讲诗;第⑥段写父亲写给小妹写题词;第⑦段写父亲放弃美国高薪邀请讲学的机会,积极与反动派作斗争。【17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①低沉婉转:形容言辞、声音婉转动听,音调低而沉重。

②出神入化,意思是形容文学艺术或技艺高超达到了绝妙的境界,还形容超脱了神通达到了自由国度的境界。

③跌宕起伏,比喻音乐声忽大忽小和故事情节的曲折。A处指讲诗达到了绝妙的境界,用“出神入化”;B处结合“感情和音调”可知,用“跌宕起伏”;C处结合“激昂兴奋”可知,用“低沉婉转”。

【18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人物描写方法的能力。描写人物的方法有: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回答其作用,答题规范是:运用了……描写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形,刻画了人物……的心理(品质、心情、情感)。“跨进”是动作描写,“怒气冲冲”是神态描写。“跨进教室”“以至于下课的钟声响了,他还没讲一句课文”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父亲讲课时的情景,结合“痛斥蒋介石专制独裁,猛烈抨击国民党官员贪污腐败,导致物价暴涨、民不聊生等等”可知,表达了父亲对国民党反动派专制腐败的痛恨。【19题详解】本题考查首段作用。要先熟知第一段的作用,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内容上,交代……,总领全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点明主旨(中心)。结构上,点题,为下文……做铺垫,引起下文……情节,与下文相照应。结构上,结合上下文分析。“他的音容笑貌却像钢铁一般浇铸在我的脑海之中”开篇引出回忆,说明运用了倒叙的顺序,引起下文;内容上,“他的音容笑貌却像钢铁一般浇铸在我的脑海之中”开篇照应标题“先父闻一多二三事”,并交待了要记述的内容,如父亲课余自修古籍,聆听我们背诵唐诗,给我们讲诗,给小妹写题词、婉拒美国邀请等事件。【20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解答:典型事件,对人物的正面描写,作者评价和侧面烘托等。第②段“父亲暑假回家也不休息,而是终日在书房中埋头阅读古籍”写他是一位优秀的学者;第③段“他对祖国的文化已经不仅是爱不爱的问题,而是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自觉地要充当文化卫士,要捍卫和弘扬我们祖国的伟大而悠久的文化了”,第④段“父亲不仅自己对诗情深意浓,而且常用诗来感染和熏陶自己的家庭成员”写他热爱祖国优秀的典籍文化;第⑦段“父亲毫不犹疑地全力投入了反内战斗争。美国加州大学邀请他去讲学,除付给高薪之外还可带家属,父亲认为在此关键时刻,不能离开斗争第一线,婉言谢绝了”写他是一位勇敢的战士;第⑧段“在父亲的头脑里,同反动派进行斗争,或者说革命,是压倒一切的最重要的事,其他任何事情都是次要的,都要服从于这件最重要的事,为它让路”写他坚决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精神。四、专题性学习(10分)在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无数英雄人物,虽然这些英雄人物的生命早已消逝,但他们感人的故事、不朽的业绩、博大的情怀、高尚的品质却留在了我们的心中,班级要开展“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21.请根据相关提示,写出相应的人物。(1)宁死不降元朝,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以死明志。(2)面对敌人的铡刀,十五岁的身体毫不退缩,用生命和鲜血诠释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3)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22.“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2015年9月2日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讲话“话说英雄人物”读书分享会上,请从以下英雄人物中任选其一,将他们的英雄事迹介绍给你的同学听,要求既能概述其主要事迹,又能反映人物性格岳飞林则徐杨靖宇方志敏赵一曼黄继光【答案】21.(1)文天祥(2)刘胡兰(3)苏武22.岳飞。国难当头,他挺身而出,以雄才大略撑起半壁江山,组建英勇队“岳家军”让金军闻风丧胆,留下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美名,他铮铮铁骨,浩然正气,赢得一世英名,万世传颂。【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1)结合“宁死不降元朝,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以死明志”可知,该人物为文天祥。文天祥,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他在《过零丁洋》中所作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气势磅礴,情调高亢,激励了后世众多为理想而奋斗的仁人志士。(2)结合“面对敌人的铡刀,十五岁的身体毫不退缩,用生命和鲜血诠释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可知,该人物为刘胡兰。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抗日战争期间,10岁的刘胡兰加入儿童团,1945年底担任村妇救会秘书,1946年成为中国共产党候补党员。1947年1月12日,年仅十五岁的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面前毫不退缩,用生命和鲜血诠释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3)结合“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可知,该人物为苏武。苏武在汉武帝时担任郎官。天汉元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汉昭帝始元六年方获释归汉。【2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积累。任选一位英雄人物,联系其相关事迹,简要阐述其性格。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杨靖宇,(1905—1940),著名抗日英雄。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汉族,河南省确山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杨靖宇将军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方志敏,(1899年8月21日—1935年8月6日),江西省弋阳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江西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他历任县委书记、特委书记、省委书记、军区司令员、红十军政委、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主席团委员,党中央委员。1934年,红七军团和红十军团合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方志敏任总司令。1935年1月27日,他不幸被俘人狱,在狱中坚贞不屈,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名著。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义,时年36岁。2009年9月,方志敏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赵一曼,(1905年10月-1936年8月),女,汉族,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称李姐。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人(今四川省翠屏区白花镇)。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赵一曼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6年8月被捕就义。赵一曼留有诗篇《滨江述怀》,其故里宜宾有"赵一曼纪念馆",相关电影有《赵一曼》《我的母亲赵一曼》等。黄继光,(1931年2月24日~1952年10月20日),生前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通讯员。1952年10月20日在朝鲜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牺牲,年仅21岁。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所在部队党委追授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1962年10月,四川省中江县人民政府建立了黄继光纪念馆,朱德、董必武、刘伯承、郭沫若为之题词。1982年纪念黄继光英勇牺牲30周年时,邓小平为黄继光纪念馆的黄继光塑像座下的山岩石墙上题字:特级英雄黄继光。2019年9月25日,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示例:黄继光。1952年10月20日上甘岭战役中,他在多处负伤、弹药用尽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年仅21岁。黄继光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不朽的传奇,他为和平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五、作文(60分)23.文题一:时光,太匆匆,它仿佛水一样从我们的身边流过,无声无息,渐行渐远…而曾经一起走过的日子,那些拼搏过、哀伤过、快乐过、感动过的片断,如一朵永不凋零的花,开在我们的记忆中,成为我们生命中最鲜艳的亮色。请以“开在记忆里的花朵”为题,写一篇作文。【答案】例文开在记忆里的花朵今年的寒潮比往年来得都早,细柔的雪花片片飘落在院子里爸爸栽的那棵菊花上,傲雪的花儿显得更加鲜艳夺目,看着那美丽迷人的花朵,闻着那沁人心脾的芳香,我沉醉了,眼前仿佛出现了爸爸熟悉的身影--头戴一盏矿灯,手持一把铁锹,身穿一件中山服上衣……悲剧就发生在去年那个菊花盛开的时节。爸爸四十岁的生日快到了,我想用我攒的零花钱给爸爸买一件衣服。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欣然同意了。可我多年的积蓄也只是杯水车薪,怎么买得起一件成年人的衣服呢?在我一筹莫展之际,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