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初一语文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37分)1.默写。(1)______________,相去复几许。(《迢迢牵牛星》)(2)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______。(《寒食》)(3)______________,一城山色半城湖。(《日积月累》)(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______________。(《为人民服务》)(5)大漠沙如雪,______________。(《马诗》)(6)______________,烈火焚烧若等闲。(《石灰吟》)(7)______________,思援弓缴而射之。(《学弈》)(8)咬定青山不放松,______________。(《竹石》)(9)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______。(《日积月累》)(10)______________,事非经过不知难。(《日积月累》)(11)《十五夜望月》中描写了中秋月色,营造了清冷澄净的意境,烘托出月夜的冷清寂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古人有很多关于学习的精辟论述,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请你补充下面句子:人若志趣不远,______________,虽学无成。——《经学理窟》学者所以为学,______________,非有为也。——《象山语录》【答案】①.河汉清且浅②.寒食东风御柳斜③.四面荷花三面柳④.或轻于鸿毛⑤.燕山月似钩⑥.千锤万凿出深山⑦.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⑧.立根原在破岩中⑨.忠言逆耳利于行⑩.书到用时方恨少⑪.中庭地白树栖鸦⑫.冷露无声湿桂花⑬.心不在焉⑭.学为人而已【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御”“鸿”“燕”“鸿鹄”“栖”“焉”等是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1)使弈秋诲二人弈(2)非然也(3)终日不成章(4)粉骨碎身浑不怕【答案】(1)教导(2)这样(3)花纹(4)全,全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诲:教导。(2)句意为:不是这样的。然:这样。(3)句意为: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章:指布帛上的经纬纹理,这里指整幅的布帛。(4)句意为: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浑:全,全然。3.翻译句子。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答案】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通,全、整个;善,善于;弈者,下棋的人。4.下列词语中字音及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通宵(xiāo)小贩(fàn)搅和(huo)脱僵(jiāng)B.挪移(nuó)吓唬(hǔ)急遽(jù)惊皇(huáng)C.书簿(bó)被难(bèi)书藉(jí)皮靴(xuē)D.敦厚(dūn)剥削(bō)追悼(dào)匍匐(pú)【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A.脱僵——脱缰;B.吓唬(hǔ)——(hu),惊皇——惊惶;C.书簿(bó)——(bù),书藉——书籍;故选D。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中。B.看到超市的门开了,等在门口准备抢购的人们立刻一拥而入。C.姐姐送给我一本文学名著,我对它爱不释手,觉得它的内容饶有趣味。D.歹徒在向人们勒索巨额财物时猝死于作案现场,他真是死得其所。【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A.万象更新,宇宙间一切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常用于形容事物或景象的更新和进步。符合“新年伊始”的语境。使用正确;B.一拥而入:众人一齐挤着往里走。用来形容很多的人没有秩序地一下挤了进来。形容“等在门口准备抢购的人们”合适。使用正确;C.饶有趣味:一般是指很有兴趣地看着一样物体或事物。符合“名著的内容”的语境。使用正确;D.死得其所: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是褒义词,不能形容“歹徒猝死”。使用不正确;故选D。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名轲,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B.古人的年龄经常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比如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豆蔻年华是形容十三四岁的少女,《论语》中记载“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所以七十就被称为花甲之年。C.史铁生在《那个星期天》一文中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孩童时代的“我”在等待母亲带自己出去玩的过程中隐忍而丰富的情感世界,让我们看到作者力透纸背的精神力量。正如莫言所说,史铁生的伟大在于他的人、他的文,照亮了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令人长进、超越。D.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此句标点符号正确。【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标点符号及作家作品。B.“七十就被称为花甲之年”有误。六十被称为花甲,七十被称为古稀。故选B。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国将采取多种节能减排,力争提前实现2060年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承诺。B.《典籍里的中国》通过创新表达,用电视语言彰显了中国典籍的当代价值与世界意义。C.在巡检过程中,我市供电部门解决并发现了居民用电方面的问题。D.要改变“亚健康”状态,就必须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切忌不要打“疲劳战”。【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成分残缺,在“节能减排”后加“措施”;C.语序不当,“解决并发现”改为“发现并解决”;D.重复赘余,“切忌”或“不要”去掉一个;故选B。8.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灿烂的文明长河中,涌现出许许多多英雄人物,他们或抛头颅、洒热血,或坚守信念、坚忍不拔,或无私奉献、为国为民,他们是历史的推动者。习近平主席曾说,“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六年级二班文学社响应学校号召,自主开展了“重温英雄故事,学习红色精神”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任务:(1)该文学社成员王华同学搜集了一些诗句用来警醒同学们努力培养英雄品格,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A.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B.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C.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D.不要夸人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2)为了表达对英雄人物的礼赞,文学社成员集思广益,形式不一。王华选取了习近平总书记为缅怀忠魂写下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进行朗诵。词中有一句“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如果用它作为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从下面选项中挑选出合适的下联()A.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B.高山曲路,须存家国情怀C.寒来暑往,不易青云之志 D.天高海阔,任由鹰飞鱼跃(3)除了搜集分享诗句,该文学社社长还组织社团成员讲述英雄故事,以下英雄被他们所选,请你从中选择一位,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他的事迹。李广苏武岳飞文天祥林则徐人物_________事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C(2)B(3)意思对,符合题意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对诗句主旨的把握。A.“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虽终生坎坷却坚贞不屈;B.“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表达了诗人保持傲雪冰霜气节的志向,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C.“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曲折地表达出诗人的无限怅惘之情。与“英雄品格”无关;D.“不要夸人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表面上是赞美梅花的精神,实际上写出了作者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胸襟气质和坚贞纯洁的节操。也是作者鄙视流俗,坚贞自守的高尚情操;故选C。【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对联。根据词性相当和内容相关分析,“暮雪朝霜”是并列短语,“雪”和“霜”都是名词。A.“沧海横流”是主谓短语;B.“高山曲路”是并列短语,“山”和“路”都是名词;C.“寒来暑往”是并列短语,“来”和“往”都是动词;D.“天高海阔”是并列短语,“高”和“阔”都是形容词;故选B。【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复述故事,答案不唯一,从备选人物中选择一位,用简洁的语言叙述其故事即可。示例1:李广少年从军,抗击匈奴。他作战英勇,杀敌颇众,使汉文帝大赞赏。示例2:苏武出使匈奴的时候四十岁,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他们瞧见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都说他真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示例3:岳飞以精忠报国为座右铭,奔赴前线,英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一代名将。示例4: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示例5:林则徐的一大爱国壮举——虎门销烟。9.阅读选段,按要求做题。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毛泽东《为人民服务》这段文字中主要运用_________的论证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答案】①.举例论证②.列举我们采纳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的意见,论证了只要是为人民的利益,对人民有好处的批评我们就会接受,使论述更具有说服力。【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常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根据具体语境分析。首先指出论证方法,然后写出表达作用。结合“‘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分析,列举我们采纳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的意见,据此可知,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结合首句“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分析,具体的论证了只要是为人民的利益,对人民有好处的批评我们就会接受,使论述更具有说服力。二、阅读理解(33分)(一)古诗词阅读(5分)题春晓周敦颐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吟①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注〕:①吟:吟诵诗文。10.诗人描写傍晚立于门外所见之景。首句从“_________”二字可以看出,季节正是暮春。柴门落花、昏鸦绕林和_________(4字短语)三幅画面,动中有静,生机盎然。使人置身于村野暮春的和谐、静谧之中,也使人感受到诗人_________的心情。11.结合语境,品析“昏鸦数点傍林飞”句中“点”的妙处。【答案】10.①.花落②.樵渔晚归③.闲适与愉悦11.因为作者写作的时间是在傍晚,加上距离稍远,乌鸦又是黑色的,望去确实像墨点一样。同时从全诗的意境来看,在夕阳映照的背景下,乌鸦绕飞林梢,恰似山水画的写意墨点,显得意境幽远。(意思对即可)【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诗歌的意思是:落花纷纷我在夕阳的余晖中把门关上,天边有几只归巢的乌鸦绕着树林盘旋。吟完诗在栏杆边小立片刻,远远望见渔夫樵子一个个走在回家的路上。首句“花落”之意,是指暮春之晚。诗所描写的,乃是乡村暮春晚景。作者站在门口远望,“遥见樵渔一路归”,也就是“樵渔晚归”或“樵渔归家”,一路作歌,既体现出了归人返家的喜悦,也表现出作者内心的闲适与愉悦。【11题详解】本题考查炼字。“昏鸦数点傍林飞”的意思是:天边有几只归巢的乌鸦绕着树林盘旋。苍茫暮色之中,可以看到几只黄昏时的乌鸦,忽高忽低、时上时下,紧挨林子飞着。将乌鸦称为“点”,是因为距离较远,天色昏暗,望去像“点”一样。从全诗意境上看,用“点”能深化意境,仿佛诗中画面就在眼前,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二)文言文阅读(10分)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谐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12.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1)不修细节_________(2)不耻劳辱_________(3)兄固被召诣校书郎_________(4)尝辍业投笔_________13.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徐令彪之少子也一人虽听之B.为人有志为是其智弗若与C.超与母随至洛阳虽与之俱学D.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以为虎而射之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班超是徐县令的小儿子,是扶风平陵人,他有个哥哥叫班固。B.班超年轻时有志气,长大后不满足于辛苦而又碌碌无为的生活,决定投笔从戎。C.班超的哥哥曾经担任校书郎的职务,因为家里贫穷,常常靠为官员抄书来养家。D.作者笔下,班超口才好,志向远大,不拘小节,但内心孝顺父母,做事谨慎。【答案】12.①.讲究,重视②.以……为耻③.到、往④.停止13.C14.凡夫俗子又怎么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胸怀(襟怀、志向等都可以)呢?15.C【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重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1)“不修细节”的句意是:不计较小的事情和细节。修:讲究,重视。(2)“不耻劳辱”的句意是:不以劳动为耻辱。耻:以……为耻。(3)“兄固被召诣校书郎”的句意是:哥哥班固被征召去做校书郎。诣:到、往。(4)“尝辍业投笔”的句意是:曾经停下手中的活儿,扔掉笔。辍:停止。【13题详解】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之:助词,的/代词,指老师所讲的内容;B.为:动词,做/介词,因为;C.与:都是“连词,和”;D.以:表目的,来/介词,把;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翻译语句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小子(指你们)、安(怎么)、知(知道)、志(志向)”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15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C.语句“兄固被召谐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的意思是:哥哥班固被征召去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固到了洛阳。因为家中贫寒,班超常被官府雇佣抄书来谋生(供养家庭)。从中可知,常常靠为官员抄书是班超,而不是“班超的哥哥”。故选C。【点睛】参考译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小的事情和细节。然而他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浏览了许多历史典籍。永平五年(公元62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去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固到了洛阳。因为家中贫寒,常被官府雇佣抄书来谋生(供养家庭)。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手中的活儿,扔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该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此来获得封侯,怎么能长期在笔、砚之间忙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你们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三)现代文阅读Ⅰ(9分)为人生编织一道花的篱笆王继颖①盛夏,全家去吉林省大山深处探访亲戚,迷了几次路才找到他所在的小村庄。村外公路狭窄,一家又一家石头加工场白烟升腾、机器轰鸣。村里房屋低矮,住户稀疏,才下过雨,蜿蜒的土路泥泞……②归来之后,却常常记起那个小村庄,因为亲戚邻居那灿烂的笑脸,因为他家那道鲜花盛开的篱笆。亲戚邻居是个中等身材、五六十岁的男人,他家院落并不宽敞,院子东、西两面是别家的石墙。院子北面,繁花似锦的各色六月菊,密密麻麻,交织成两道五彩缤纷的花篱笆;两道花篱间,藤条弯成的月亮门,缠绕着凌霄的绿叶红喇叭;月亮门向外的路两边,妖烧着数不清的粉紫大丽花。繁枝茂叶的绿背景,烘托出成千上万朵绚丽的花。主人大概常浇水喷洗,所有的花都清丽明净,如一群叽叽喳喳的小姑娘,闹着,笑着。③邂逅这么多美艳动人的花,我欣喜驻足,看不够,就用手机拍。一张笑脸从月亮门里迎出来,朴素、热情又亲切:“你们是远道来的吧?去老钱家?”他指着近旁一户人家。④我的心全在花?上:“这么多花儿,太漂亮啦!全是您养的?”⑤“是啊,每年都养,习惯了。花儿也一年比一年好看。要是喜欢,走的时候捡大朵的,摘些带回去——哪朵好看,尽管摘,回去插花瓶里,也能开几天。”男人语调不高,温和的声里透着欣喜。他含笑看花的眼神里,全是温和与欣喜,像是在看自己的一群美丽的女儿。⑥我没带走一朵花儿,我不愿带走一朵花儿。那绚丽缤纷的花儿,洋溢着美丽温和的芬芳,应该绽放在枝头,而不是枯萎在瓶中。虽生活在石粉包围的偏远山村,因为这鲜花盛开的明媚篱笆,男人平凡的日子和生命里,一定不缺少希望和滋味儿。⑦归路上,我们绕道丹东,坐船游鸭绿江。在中朝交界的水域,皮肤黝黑的朝鲜老乡驾着简陋的小船靠近游艇,售卖烟酒等物品。交易结束,朝鲜老乡望着游客们,指指自己的嘴和肚子。导游解释,他饿了,哪位游客有吃的喝的,可以送他一点儿。游艇上很快伸出两只纤细白嫩的手,那是一双年轻女子的手,左手一袋煎饼,右手两只鸡蛋。女子的身姿和脸庞隐在人丛中,却不妨碍她那双送出关切的手定格成永恒的镜头。⑧这女子关切之手送出的善意,宛如大山深处鲜花的篱笆。鲜花的篱笆,又与一段视频关联起来。⑨那是几年前一个文艺节目的片段。拾荒歌者幼小丧父,因贫穷和知识贫乏找不到正式工作,除了打零工,更多是在城市的垃圾桶前翻找生活,夜晚常常露宿街头,但他却一直热爱读书和唱歌,热心照顾朋友的家人。在节目中,他领情献唱,眼神干净,歌声纯粹。他的善良和执着编织出的也是一道花的篱笆。我们无法洞悉拾荒歌者的人生,在视频里邂逅,却被深深感染,一下子沉静下来,对世界多了敬畏之心。⑩白驹过隙,忙忙碌碌间,除了至亲好友,我们很难走进更多人生命的院落,也难以邀请更多人走进我们生命的居所。但我们可以为自己,也为路过我们生命的人编织一道花的篱笆,分享一片明丽,一缕馨香。(有删改)16.通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人物事件品质亲戚邻居①___________________美好的情趣年轻女子②___________________关切善意拾荒歌者参加文艺节目,怀着梦想倾情歌唱③__________17.选文第⑥段中,“我”为何“不愿带走一朵花儿”?请用原句回答1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②段中细致地描绘出亲戚邻居家绚烂明媚的花篱笆,表达了“我”的惊喜、赞叹之情,衬托出亲戚邻居对生活的热爱。B.第⑤段的划线句子刻画了男人的神态,写出他看花时的温和欣喜,同时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男人对花的喜爱之情。C.第⑧段既承接上文女子的善良举动,突出她的品质如同“满是鲜花的篱笆”,又引出了下文对拾荒歌者的回忆。D.本文通过记叙三件小事,表达了丰富的人生哲理,文章以小见大,突出主题,感人至深。【答案】16.①.打理出美丽的花篱笆②.送食物给朝鲜老乡③.善良和执着17.那绚丽缤纷的花儿,洋溢着美丽温和的芬芳,应该绽放在枝头,而不是枯萎在瓶中。18.B【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第一空:结合②段的“归来之后,却常常记起那个小村庄,因为亲戚邻居那灿烂的笑脸,因为他家那道鲜花盛开的篱笆”可归纳出,亲戚邻居打理出美丽的花篱笆;第二空:结合⑦段的“交易结束,朝鲜老乡望着游客们,指指自己的嘴和肚子……游艇上很快伸出两只纤细白嫩的手,那是一双年轻女子的手,左手一袋煎饼,右手两只鸡蛋。女子的身姿和脸庞隐在人丛中,却不妨碍她那双送出关切的手定格成永恒的镜头”可概括出,年轻女子送食物给朝鲜老乡;第三空:根据⑨段的“他的善良和执着编织出的也是一道花的篱笆”可找到答案:善良和执着。【1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作答时,结合原文内容,找出有关回答“我不愿带走一朵花儿”原因的句子。结合第⑥段“那绚丽缤纷的花儿,洋溢着美丽温和的芬芳,应该绽放在枝头,而不是枯萎在瓶中”可知,原因是:那绚丽缤纷的花儿,洋溢着美丽温和的芬芳,应该绽放在枝头,而不是枯萎在瓶中。【1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B.有误。“含笑”“看花的眼神”“温和与欣喜”,是对亲戚养花邻居的神态描写,他看花像是在看自己的一群美丽的女儿,把“花”比喻成“一群美丽的女儿”,细致传神地刻画出他对花的怜爱,对美丽的事物的热爱的美好情趣。故选B。(四)现代文阅读Ⅱ(9分)抉择刘磊①烟一支接着一支,饭却是一筷未动。②知夫莫若妻,见雷峻这样,洪茹就知道他遇到难事了。她深知丈夫的脾气,不便过问,只是内心难免纳闷儿。③作为新县纪委书记,雷峻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为政多年,脚稳身正,名声颇佳。工作上他坚持原则,雷厉风行,堪称黑脸包公。在家是个模范丈夫,对洪茹呵护有加,体贴入微。只是有一条,那是从他走上纪检岗位就定下的规矩:工作上的事,绝不容许家里人打听一句。④洪茹是育才中学教师,半年前校长为侄儿违纪一事找到她,请她回去给雷书记说说,好求个通融。洪茹实在拗不开校长的面子,不得已只好应承下来。那天,她瞅着丈夫的情绪很好,便吞吞吐吐地将事情说了出来。没料到前一分钟还满脸阳光的雷峻,转瞬间变成了震怒的雷公,斥责如雨点一般向她砸来。⑤说实话,洪茹对丈夫还是理解的。自有了那次教训,她就再不干预丈夫工作上的事了。⑥夜越来越深,书房中的雷峻却仍无睡意。他久久地盯着墙上那幅放大的黑白照片,眼神变得有些复杂起来。照片上是形如父子的两个男人。年轻的一个正是二十年前的雷峻,而那年长者面容慈善,发间已微露斑白。照片的背景是雷峻就读的大学操场。⑦父母早逝的雷峻全赖邻居杭伯的拉扯才没有辍学。杭伯当时做点儿小生意,虽比一般人家宽裕些,可两个儿子都在读书,生活担子并不轻。三个孩子的学杂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杭伯宁愿一家人节衣缩食,也从没想过放弃对小峻的培养。⑧不仅如此,杭伯还是雷峻的救命恩人。那年冬天,流行性感冒肆虐甚广,雷峻也未能幸免。一天夜里,雷峻突然浑身发抖,脑门像火炭一般烫。惊醒后的杭伯眼见土郎中的药不顶事,立马从热被窝中爬起来,背起小峻就朝县医院跑。医生检查后说,亏你送来得及时,再迟一些这孩子就没救了。⑨想到这里,雷峻的眼窝再次湿润了。是啊,杭伯对自己的恩情太重了!如果没有他,绝对不会有自己今天的。越是想到这些,雷峻就越是无所适从、坐立不安。⑩他的烦恼,来自一封举报信。纪委接到举报,揭发了杭裕田贪污受贿的事实。这让雷峻震惊不已,也让这个在案子面前从不曾皱一下眉头的硬汉子陷入两难的境地。⑪杭裕田是杭伯的二儿子,也是杭伯唯一的儿子,杭伯的长子在八年前的抗洪抢险中已英勇献身。许是闻到风声,杭裕田已暗中找到雷峻。他已全然失去昔日官场上的成风,苦苦哀求雷峻看在老爷子的份上放他一马。⑫一连三天,雷峻都是在极度的精神煎熬中度过的。第四天,雷峻做出了一个痛苦的抉择。⑬也就在这天晚上,苍老的杭伯上门了。雷峻连忙迎上前去,紧紧攥住杭伯的手,杭伯也紧紧地盯着雷峻。⑭“峻儿,你决定怎么做了吗?”杭伯的声音很轻。⑮“杭伯,我决定了。”雷峻垂下眼睑,不忍正视老人那饱经沧桑的面孔和似有祈盼的眼神。⑯“你准备怎么做?”杭伯依然紧盯不放地问。“杭伯,对不起!”雷峻的声音若有若无,还带着几丝喑哑。⑰雷峻真想不出下面该怎样和杭伯说了,他不敢正视老人的目光。没料到杭伯听了这话,尽管脸上依然布满悲伤,可神色却放松了不少。⑱他握住雷峻的手说:“峻儿,你可知道杭伯刚才有多紧张吗?我怕你念及杭伯的情面做出你不该做的事啊!”⑲雷峻的心头一热,眼睛湿润了……19.小说插叙雷峻对多年前往事的回忆,有什么作用?20.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的标题“抉择”,简洁凝练,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又高度概括了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还暗示出主人公雷峻内心复杂的矛盾冲突。B.妻子洪茹深知丈夫在工作上向来铁面无私、雷厉风行,但是毕竟违纪的是救命恩人的儿子,丈夫徇一点私情也是可以理解的。C.“‘峻儿,你决定怎么做了吗?’杭伯的声音很轻。”杭伯声音很轻是内心很紧张的表现,因为担心雷峻会念及他的情面做出不该做的事。D.小说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多种描写手法来写杭伯,塑造了杭伯善良、正直、深明大义的形象,对主人公雷峻的人民公仆形象起到衬托作用。21.阅读下面材料,结合对本文的理解,仿照句式再写一句话。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十六年前的回忆》根据提示仿写:为人民服务就是忠于革命,视死如归;为人民服务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9.①交代杭伯的巨大恩情,补充说明雷峻抉择艰难、痛苦的原因;②念及过往恩情,表现雷峻重情重义的一面,使主人公形象丰满立体;③使情节曲折有致,内容更加充实。20.B21.举例:为人民服务就公正无私,不徇私情。(意思贴近原文内容就可)【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插叙的作用。结合第⑦段“父母早逝的雷峻全赖邻居杭伯的拉扯才没有辍学。杭伯当时做点儿小生意,虽比一般人家宽裕些,可两个儿子都在读书,生活担子并不轻。三个孩子的学杂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杭伯宁愿一家人节衣缩食,也从没想过放弃对小峻的培养”、第⑧段“不仅如此,杭伯还是雷峻的救命恩人。那年冬天,流行性感冒肆虐甚广,雷峻也未能幸免。一天夜里,雷峻突然浑身发抖,脑门像火炭一般烫。惊醒后的杭伯眼见土郎中的药不顶事,立马从热被窝中爬起来,背起小峻就朝县医院跑。医生检查后说,亏你送来得及时,再迟一些这孩子就没救了”分析,本题从内容上看,文中插叙的是杭伯照顾雷峻的事,杭伯不仅“拉扯”雷峻,让他没有辍学,而且“还是雷峻的救命恩人”,这就交待了杭伯对雷峻的巨大恩德,使小说情节更加充实。结合第⑨段“想到这里,雷峻的眼窝再次湿润了。是啊,杭伯对自己的恩情太重了!如果没有他,绝对不会有自己今天的。越是想到这些,雷峻就越是无所适从、坐立不安”分析,从人物塑造来看,表明雷峻没有忘记杭伯的抚养帮助之恩,表明他是一个重情义的人,有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结合第⑫段“一连三天,雷峻都是在极度的精神煎熬中度过的。第四天,雷峻做出了一个痛苦的抉择”分析,从情节发展来看,这一交待使上文雷峻痛苦的表现有了合理的解释,使小说情节更加周密,也为小说情节增加了波澜。【2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B.根据第④段“洪茹是育才中学教师,半年前校长为侄儿违纪一事找到她,请她回去给雷书记说说,好求个通融。洪茹实在拗不开校长的面子,不得已只好应承下来。那天,她瞅着丈夫的情绪很好,便吞吞吐吐地将事情说了出来。没料到前一分钟还满脸阳光的雷峻,转瞬间变成了震怒的雷公,斥责如雨点一般向她砸来”分析,“毕竟违纪的是救命恩人的儿子,丈夫徇一点私情也是可以理解的”理解有误。故选B。【21题详解】本题考查仿写。结合“为人民服务就是忠于革命,视死如归”分析,仿写的内容是:用两个四字词语描述人民公仆的特点。根据第④段“洪茹实在拗不开校长的面子,不得已只好应承下来。那天,她瞅着丈夫的情绪很好,便吞吞吐吐地将事情说了出来。没料到前一分钟还满脸阳光的雷峻,转瞬间变成了震怒的雷公,斥责如雨点一般向她砸来”、第⑯段“‘你准备怎么做?’杭伯依然紧盯不放地问。‘杭伯,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给对象写的认错检讨书1000字(7篇)
- 科技产品的现代平面设计风格探索
- 买卖车协议合同范本
- 乡镇店铺送货合同范本
- 代理转让劳务合同范本
- 体液销售代理合同范本
- 临时修建场地合同范例
- 乡里门面转让合同范本
- 公路分包协议合同范本
- 糖尿病日活动总结(15篇)
- JTG H12-2015 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
- 2024天津工业职业学院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
- QCT1067.5-2023汽车电线束和电器设备用连接器第5部分:设备连接器(插座)的型式和尺寸
- 石灰石开采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 2024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
- 管网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工行安心账户托管(交易资金)三方协议
- 第1课+古代亚非【中职专用】《世界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赵尚志爱国主义教育班会
- 产品生产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