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教材_第1页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教材_第2页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教材_第3页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教材_第4页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温我党的革命历程培训师苏子

培根《论学问》

“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辨”“这就是学问变化气质的道理”。“史鉴使人明智”是指:善于学习和借鉴历史,才能使人聪明并有智慧。毛泽东《容斋随笔》

此书集中国数千年文化精华,内容博大精深。有历代的治世举乱,帝王将相,纵横韬略,为人处世,文坛趣事,历史珍闻等等,弥补《资治通鉴》的不足,所以,此书为历代治国者所钟爱。此书像在书林中穿行,在文海中畅游,在史坛上俯瞰,在政界中观察。看后,增见闻,澄清是非,除疑虑,明事理。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2

近代史:1840-----1919

“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代背景1、近代中国的国情

1842年8月,清政府在英国军舰上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割香港、2100万银元,通商)鸦片战争前:独立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开始形成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各国赔款超10亿白银,在北京派驻领事馆、驻兵,天津周围10公里内不许中国驻兵,各国在重要铁路沿线驻兵)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哈尔滨沙俄入侵蝉食

日本蓄谋已久沙俄入侵先修路沙俄修建中东铁路图哈尔滨火车站是沙俄侵略者修筑中东铁路时在东北设立较早的车站之一,俗称“哈尔滨老站”。日本侵略蓄谋已久2、近代中国主要社会矛盾和历史任务1、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最主要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2、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革命)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条件:第一,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不成功,呼唤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

无论是流血的革命还是不流血的改良运动最后终归于失败,比如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改良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君主立宪。(茶馆)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因为没有一个先进的用科学理论武装的政党的领导。

第二,近代以来中国工人阶级不断的发展壮大,到1919年前夕,中国的工人阶级队伍已经达到200万左右,这就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雄厚的阶级基础。

第三,新文化运动的掀起传播了马克思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新文化运动于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开始,这场运动的掀起,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对封建专制思想、封建文化进行了极大的冲击,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从而为人们接受马克思主义打开了闸门。

五四运动,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更为广泛的传播,并日益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以上原因,为党的创立提供了条件,成为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历史背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早期党组织的成立

2、全国第一次党代会的召开1、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俄共远东局派维经斯基等人来华

陈独秀:1920年7、8月间,在上海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共产主义小组。李大钊:1920年10月,李大钊等人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董必武、谭平山、毛泽东:也在武汉、广州、长沙等地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

长沙的共产主义小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八个发起组之一,毛泽东是这个小组的发起人。

(他是共产党最重要的缔造者之一)这些党的早期组织,积极发展党、团组织,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观点和党的各种主张

1922年6月,赵世炎、周恩来、李维汉在法国巴黎创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2、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时间:1921.7.23-8.3;(2)地点:上海、嘉兴南湖;(3)出席代表:12人,上海李达、李汉俊;北京张国焘、刘仁静;长沙毛泽东、何叔衡;武汉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王烬美、邓恩铭;广州陈公博,日本东京周佛海以及陈独秀委派的代表包惠僧(13)。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可尔斯基也出席了大会。代表全国53位党员。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一大规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党的纪律。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有了一个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全国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自此我国的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奋斗目标:以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直至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第一,使得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过去一切旧的革命的失败,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因此,党的创立就使得进行斗争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第二,使得中国革命有了自己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武装成立的。中国革命最后的胜利,正是因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走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而取得了胜利。第三,使得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的方案。经过艰苦探索,经过曲折失败,中国革命终于在党的领导下,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并且在这条道路上最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以上三点,可以说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使得中国革命的面貌真正的焕然一新。

建立新中国——从贫穷落后到奔小康(一)、革命党:1921-----1949(现代)

(二)、执政党:1949-----现在(当代)

革命党:1921-----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曲折的斗争,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上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从而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四个阶段北伐战争(1924—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又称“大革命”。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十年内战)抗日战争(1937—1945年)第二次合作解放战争(1945—1949年)反思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一个注重枪杆,一个注重笔杆;一个擅长武斗,一个擅长文斗。当两党互相合作时,无疑是一对优势互补的搭档。当合作破裂时,共产党一定吃大亏。就像毛泽东在七大的一次讲话中说的:我们“被人家一巴掌打在地上,像一篮子鸡蛋一样摔在地上,摔烂很多,但没有都打烂,又捡起来,孵小鸡。”在共产党员由六万锐减到一万人的情况下,在白色恐怖血雨腥风中,中国共产党在绝境中奋起,开始了探索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

宝贵的经验教训(一)、中国民主革命必须建立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革命统一战线,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无产阶及的领导权,必须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二)、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必须放手发动和坚决依靠广大的农民作为自己的主要同盟军;(三)、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没有革命的军队就没有人民的一切。

国共两党的十年对峙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党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内容: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中央的统治,撤销了陈独秀总书记的职务,选举了临时中央政治局;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最主要的任务。毛泽东发言的次数最多,时间最长,反思的也最为深刻。他在发言中讲了三个问题:一是领导权问题;二是农民问题;三是军事问题。

意义:给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方向。

为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中共广东省委根据党中央指示,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广州起义,成立了广州苏维埃政府和工农红军。广州起义鲜明地举起了武装斗争的革命旗帜,她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一道,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伟大开端,是我们党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一次伟大尝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

党先后组织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百余次武装起义。这些起义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从起义目标来看,几乎都是剑指大城市,秋收起义的目标是长沙,广州起义的目的就更明确,占领广州、建立苏维埃。二是从结果来看,这些起义基本上都失败了,即便夺取了城市也占不住,广州起义占领了广州,但仅坚持了3天,其他各地起义夺取城市的目标也几乎都没有实现。各地武装起义实践证明,攻打大城市的路走不通,一些起义部队开始转入农村,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开始从攻打城市到向农村进军的伟大转折。

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党在斗争中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建立了革命根据地,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革命的开展,赢得了民众支持。

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年)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十年内战)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罗霄山脉、4县4000平方米三湾村5000人剩1000人袁文才王佐

健全边界党组织和地方武装毛泽东总结部队从事群众工作的经验,规定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三大纪律是: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不拿工人农民—点东西;第三,打土豪要归公。六项注意是: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说话和气;四,买卖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以后,六项注意又增加洗澡避女人和不搜俘虏腰包,发展成八项注意。第一次反围剿:1930年11月至1931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江西省南部地区反击国民党军1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围剿的战役。中共第一方面军总前委书记毛泽东提出,在红军和苏区尚未巩固、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应采取“诱敌深入”方针,在地形、群众条件较好,便于尔后发展的赣江以东地区作战。

第二次反围剿:

1931年2月,蒋介石在一次围剿失败后,发动了对红军的第二次围剿。调集十八个师另三个旅,二十万人的兵力最终红军反围剿成功。第三次反围剿:1931年7月~9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江西省南部地区,反击国民党军3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围剿"的战役。第四次反围剿:1932年12月,国民党赣粤闽边区“剿匪”总司令部调集近4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1933年1月底,蒋介石到南昌亲自指挥这次“围剿”。四次反围剿的胜利1933年—1934年,蒋介石调集100万兵力,其中,直接用于进攻中央苏区的兵力达50万人。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红军经过一年奋战,未能打破敌人的“围剿”,被迫放弃中央根据地,开始进行长征。红军长征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遵义召开。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图为遵义会议会址。三大法宝(1)武装斗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2)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政治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战线问题,主要是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关系问题。中国的资产阶级存在有两面性,既有革命性又有妥协性,因此,和他们结成统一战线,就必须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3)党的建设,就是要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来增强党的战斗力。中国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建设小康7

执政党:1949-----现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开辟新纪元、走上新道路,经过艰辛探索、艰苦奋斗,开创新局面的历史;是万众一心,奋发图强,积极进取,沿着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进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并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

一张白纸1840年1949年1956年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性质变化:土地革命(1950年冬---1953)镇压反革命运动(1950年10---1951年10月结束)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三反”运动: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1951“五反”运动: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工减料、反盗骗国家财产、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1952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

1949--1956

1、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刘青山张子善171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历史阶段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制定“一化三改”实质:是使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它成为中国的唯一经济基础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是怎样确立的?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改造第一个五年计划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制度确立1953年1953—1957年1956年底完成进入社会主义初步阶段社会主义建设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加强了各军兵种部队的建设,初步实现由单一的陆军向陆、海、空等诸军兵种合成型军队的转变。

1956年,毛泽东提出我们也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