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学-第1章_第1页
中央银行学-第1章_第2页
中央银行学-第1章_第3页
中央银行学-第1章_第4页
中央银行学-第1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说明课程名称:中央银行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理论学时:48考核方式:笔试考试形式:考试班级:金融二专2012-2013第2学期教材和参考书王广谦主编,《中央银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2月第2版曹华编著,《中央银行学》,科学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付一书主编,中央银行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崔建军主编,中央银行学,科学出版社,2005.8

何丽芬编著,中央银行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11;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导论一、产生和发展二、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三、特点与方法一、中央银行学的产生和发展1、为什么要研究中央银行学?金融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中央银行成为金融的核心。2、中央银行学是一门什么学科?从宏观视角研究现代经济和金融运行规律,探讨经济和金融稳定发展机制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兼具的学科。3、何时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对中央银行的研究,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开始,而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二战之后逐步形成。中国在20世纪30年代以来有对中央银行的研究,而对中央银行的深入研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随国内金融改革的深化和金融国际化的发展,深入研究中央银行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二、中央银行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研究对象:中央银行基本内容:

产生、发展、性质、职能;

业务(通过业务实现其职能);

货币政策;

金融监管。三、中央银行学的特点与方法1、中央银行学的特点(1)理论起点高。作为金融学专业的必修课,其前修课程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货币金融学、金融市场学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中央银行如何通过各种业务实现其职能,比如中央银行如何有效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达到金融宏观调控的目的。(2)宏观视角。站在货币当局的角度,探讨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3)涉及面广。中央银行如何有效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达到金融宏观调控的目的,不仅考虑国内经济运行状况(经济增长、就业、国际收支),还考虑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2、中央银行学的方法(1)历史方法与逻辑方法。历史方法,是遵循历史的基本线索,把握其内在联系,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的研究方法。逻辑方法,是撇开历史的具体形式、历史发展的历程和偶然因素,从理论形态上来揭示它的必然性和发展规律,以逻辑形式把事物的历史进程再现出来的研究方法。(2)分析方法与综合方法。分析方法,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或把复杂事物分解为简单要素,或把历史过程分解为片段的方法。综合方法,是把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和各个因素联系起来综合分析,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方法。(3)规范方法与实证方法。规范方法,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提出标准,探讨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的理论和政策。它力求说明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实证方法,是通过对经济现实的客观分析,回答经济活动“是什么”或“怎么样”的问题。实际操作中综合运用。例如,研究货币政策效应用实证方法,研究失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用规范方法。第一章

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中央银行是指在一国金融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代表一国政府调控金融、经济发展的特殊金融组织。从1694年英格兰银行的建立至今,中央银行的发展有300多年的历史。目前,中央银行制度已成为世界多数国家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对经济和金融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中央银行制度是在经济和金融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并对经济和金融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具体说,中央银行制度是商品经济、货币信用制度和银行体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为满足统一银行券发行、集中票据清算、保障金融业稳健运行以及为政府提供金融服务等客观需要而建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目标第一节中央银行制度的产生第二节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第三节中国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了解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背景掌握中央银行产生的两条渠道了解我国中央银行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第一节

中央银行制度的产生一、中央银行产生的经济背景1、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2、商业银行的普遍设立3、货币信用关系的广泛存在4、经济发展中新的矛盾显现1、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15-16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制度初步形成,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到17世纪,欧洲的商品经济已比较发达。2、商业银行的普遍设立。17-18世纪,随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商品经济快速发展,传统的货币经营业不能满足规模不断扩大、数量日益增加的工商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商业银行的设立和发展出现高潮。在商品经济较早发展的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等国家设立了许多商业银行,并且商业银行业务有快速发展。比如,英国1776年150家银行,到1814年增加940家,美国在1781-1861年间新增银行2500多家。3、货币信用关系的普遍发展。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商业银行的普遍设立,促进了货币信用和经济的融合。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使货币信用活动与工商企业的筹资、投资及经营发展结合起来。比如,银行为股份公司代理发行股票、对商业票据办理承兑、贴现等,商业信用转化为银行信用,信用规模迅速扩大。4、经济发展中新矛盾的显现。随货币信用关系的普遍发展,17-18世纪,信用制度特别是银行信用成为当时商品经济运行体系的重要支撑。但这时的银行信用面临新矛盾,比如,银行券分散发行、票据清算速度不能满足需要、银行破产、金融秩序混乱等。二、中央银行产生的金融基础1、统一银行券发行的需要2、集中票据清算的需要3、保证商业银行支付能力的需要4、实施金融监管的需要5、为政府融资的需要1、统一银行券发行的需要。(1)银行券的分散发行→统一发行,兑现→不兑现的信用货币。银行券是随商业银行的发展首先在欧洲出现的用纸印制的货币。最初,各家商业银行依据自身信誉、经济实力分散发行在一定范围内流通的银行券并保证它发行的银行券兑换金属货币,因此,银行券的支付能力取决于兑换金属货币的能力,即取决于发行银行的信誉。19世纪,在工业化国家先后建立中央银行,由中央银行统一银行券的发行,禁止商业银行分散发行。19世纪末20世纪初,银行券广泛流通,金属货币流通数量日益减少,表现出银行券流通终将取代金属货币流通的趋势。20世纪30年代初,许多国家的银行券完全成为不兑现的信用货币。(2)为什么统一银行券发行?银行券分散发行的缺陷:银行券的支付能力取决于兑换金属货币的能力,即取决于发行银行的信誉;银行券被接受程度和使用范围有限,不能适应商品经济大规模发展的需要。2、集中票据清算的需要。最初,银行间的票据清算由各家银行单独分散进行。随商品经济发展,银行业务迅速扩大,银行间债权债务关系日益复杂,银行间的票据清算工作量大且复杂化,需要集中票据清算。3、保证商业银行支付能力的需要。充当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人。4、实施金融监管的需要。由于金融业的特殊性,政府对金融业的监督管理依靠专门机构来实现,保障金融业稳健运行。5、为政府融资的需要。政府职能的强化、战争的爆发和自然灾害等使政府开支不断增大,财政赤字规模增大,政府成了银行的常客。由于政府资金需求大,当时银行的规模较小,政府融资要与多家银行建立联系,且这种联系也是松散的,为政府融资带来不便。因此,需要建立与政府有密切关系的银行为政府融资。比如,英格兰银行,17世纪末的英法战争导致英国国家财政亏空严重,英国国会于1694年通过法案批准设立英格兰银行,授予它在不超过资本总额的限度内发行银行券并代理国库的特权,作为交换条件,它向政府提供120万英镑的贷款(成立时是私人股份银行,股本为120万英镑全部贷给当时的英国政府),它一开始就与政府有密切的关系,为政府融资、接受政府存款。从1694年到1746年的52年间,它给政府的贷款达到1168.68万英镑。三、中央银行制度的初步形成

1、这个时期的中央银行(1)瑞典银行。成立于1656年,最初是一般的私营银行,主要业务是发行银行券和信贷。1668年瑞典政府将其收归国有予以控制,从而成为世界上最早成立的中央银行。到1897年瑞典政府通过法案,将货币发行权集中于瑞典银行,取消了当时28家银行的货币发行权,完成了向中央银行转变的关键一步。(2)英格兰银行。成立于1694年,由伦敦城1268家商人出资建立的私人股份制商业银行,股本为120万英镑。17世纪末的英法战争导致英国国家财政亏空严重,英国国会于1694年通过法案批准设立英格兰银行,授予它在不超过资本总额的限度内发行银行券并代理国库的特权,作为交换条件,它向政府提供120万英镑的贷款(成立时的股本120万英镑全部贷给当时的英国政府),它一开始就与政府有密切的关系,为政府融资、接受政府存款。从1694年到1746年的52年间,它给政府的贷款达到1168.68万英镑。英格兰银行真正成为国家的发行银行是由1844年7月29日颁布的《英格兰银行条例》确定的,该条例确认英格兰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在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法偿货币地位。按中央银行的职能和在中央银行制度形成过程中的历史作用看,英格兰银行是世界上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职能的。

(3)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它于1913年成立。它的成立经历长期的摸索过程。此前,美国第一银行和美国第二银行都具有一定的中央银行性质,但因经营目标不明确,在20年经营期满后被迫停业。美国第一银行,

美国独立战争后,联邦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模仿英格兰银行的做法于1791年经国会特许设立的,资本金1000万美元,其中20%由政府出资,营业期限20年。美国第二银行,于1816年经国会特许设立的,资本金3500万美元,其中20%由政府出资,营业期限20年。美国第二银行停业后,美国金融秩序更加混乱。1863年美国国会通过《全国货币法》。1908年5月国会建立国家货币委员会,调查研究各国银行制度。1912年决定建立联邦储备制度。1913年12月23日国会通过《联邦储备法》。法律规定了联邦储备银行的主要任务和职能。2、中央银行制度形成的含义:当国家通过法律对某家银行或新建一家银行赋予某些特权并要求其他所有银行和金融机构以及整个经济、社会体系接受该银行的这些特权时,中央银行制度便形成了。享有特定授权并承担特定责任的银行便成为中央银行。

3、分布:1656年瑞典银行—1913年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建立,是中央银行制度的初步形成阶段,经历了250多年的历史。这一时期约有29家中央银行,其中欧洲19家,美洲5家,亚洲4家,非洲1家。典型代表:瑞典银行、英格兰银行和美国联邦储备体系(Fed,简称美联储)。4、中央银行产生的渠道(1)演进型中央银行,由信誉好、实力强的商业银行逐步发展演变而成,政府根据客观需要,不断赋予这家银行某些特权,使其逐步具有中央银行的职能并最终发展成为中央银行。典型代表是瑞典银行和英格兰银行。(2)创建型中央银行,由政府出资直接组建中央银行,该银行一成立就具有中央银行的全部职能。典型代表是美国联邦储备体系。5、特点以演进型中央银行为主。大多数中央银行由商业银行演变而来。逐步拥有到全部垄断货币发行权。兼营商业银行业务。大多数中央银行由商业银行演变而来,在履行中央银行职能的同时,从事原来的商业银行业务。不完全具备调节和控制金融市场的能力。由于制度设计不完善、经验和技术不足,早期的中央银行不完全具备调节和控制金融市场的能力。第二节

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一、中央银行制度的普及1、原因(1)一战后许多国家经济、金融发生剧烈波动,因此,1920年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的国际经济会议上提出了在各国普遍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必要性。(2)1922年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国际经济会议上,又重申和强调了布鲁塞尔会议形成的决议,再次建议尚未建立中央银行的国家尽快建立中央银行,以共同维持国际货币体系和经济的稳定。由此推动了中央银行普及的一次高潮。2、分布1921年—1942年是中央银行制度的普及阶段。各国改组或设立的中央银行有43家,其中欧洲16家,美洲15家,亚洲8家,非洲2家,大洋州2家。3、特点

(1)以创建型中央银行为主。多数中央银行是出于通货膨胀的压力,政府创建的,在较短时间内在世界范围普及,是中央银行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

(2)设立中央银行已成为全球性的普遍现象。(3)中央银行的职能逐步扩展,加强金融监管。二、中央银行制度的强化发展1、原因:

二战后许多国家在政治、经济、金融方面的重大变化。2、分布:1944年—20世纪70年代是中央银行制度的完善和强化阶段。各国改组或设立的中央银行有50多家,其中欧洲10家,美洲7家,亚洲21家(包括中国人民银行1948年),非洲16家。3、特点:(1)欧美国家中央银行的国有化改革。比如,英格兰银行和美国联邦储备体系。(2)亚洲、非洲国家由政府直接组建中央银行,完成了中央银行制度在全世界的扩展,中央银行制度成为世界多数国家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并在经济和金融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3)中央银行成为国家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工具,中央银行宏观调控能力增强。二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政府宏观调控以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为辅;20世纪60年代后,政府宏观调控强调货币政策的重要性,中央银行主要运用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间接调节货币供应量,从而达到宏观调控目的。(4)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合作逐步加强。第三节

中国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一、中央银行的萌芽二、国民政府时期的中央银行三、苏维埃政府时期的中央银行四、新中国时期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四、中国人民银行的建立和发展(一)中国人民银行的建立

1948年12月1日,在合并原解放区的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同时发行第一套人民币,人民币与金属货币脱钩。1949年中国人民银行迁至北京。(二)中国人民银行的发展1、1948-1953年:按行政区域在全国建立分支机构,一方面,扩大商业银行业务,为恢复经济服务;另一方面,执行货币政策,稳定物价。2、1953-1983年:“大一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